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法理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是指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依照法秩序的整体精神,可以阻却行为违法性的事由。它是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的产物,在大陆法系刑法中,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有责的行为。一个行为要成立犯罪,首先要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即被推定为具有形式违法性;在进入违法性审查,主要查明有无违法阻却事由,这一阶段的审查是实质性审查;最后在进入下一阶段的有责性审查。而在我国以四要件为基础的“耦合式”犯罪构成体系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一次性完成,没有违法阻却事由这一有着出罪”功效的“活泼元素”的存在空间。这样的犯罪构成体系与现代形式法治精神不符,也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承认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本文除导言外,共分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将立足于犯罪构成理论和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研究现状,从本体论和分论多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理论重构,力求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发展破除疑虑,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包括四个章节,是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本体论。第一章首先考察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在国内的现有概念,在比较各种概念优劣的同时阐述本文的合理界定;为了深入说明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本文进而回答了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与违法性的关系。在文章的第二章,介绍了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存在的理论根据和现实依据,从而说明它对于理论完善、人权保障、社会进步、司法适用具有不可或缺性。最后探讨了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一般原理,并从法律位阶性、伦理要求、价值底蕴、功利主义的等四方面论证了一般原理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这正好符合罪行法定原则保障人权、维护安定的法秩序精神,从而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存在和发展扫清道路。
     在第二部分,笔者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种类进行归纳整理,类型化出典型的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种类,以期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不流于空泛,更不影响法的安定性。在这部分中,归纳了依照法令行为、自救行为、自损行为、被害人承诺行为、推定被害人承诺行为、正当业务行为、义务冲突行为、警察圈套行为、卧底侦查行为共9种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The acknowledgement to super-law ground for elimination of misfeasance is not only possible but also necessary. My paper is based theoretically , to introduce my research on the fundamental issues of super-law ground for elimination of misfeasance as follow: analysis on its relationship with violation of law ; settlement of the dispute between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elaboration of its system location. On this basis,my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of super-regulatory law negates,Which indicates its indispensable nature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ory,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development in society.
     In this article, introduction,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wo parts of the content will be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the Crime of Illegal Ground for Elimination Research, and sub-ontolog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a detailed analysis, comparison, argument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ultra-law Ground for Elimination of sorting out a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al reconstruction, and strive for the ultra-Reason to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Illegal eliminate doubts reference we will discus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super-regulation negates, and will demonstrate the legitimat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unified theory from legal hierarchy, value heritage, and utilitarian ethical requirement, which fits well with the statutory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maintaining a stable legal order, and thereby clearing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regulatory law negates.
     In the second part, this paper will demonstrate the ultra-laws and regulations applicable to the subject of law negates by giving the examples of undercovering investigation, the victim commitment, self-help behavior.
引文
1参见陈庆安:《超法规排除犯罪事由研究》,吉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参见陈庆安:《超法规排除犯罪事由研究》,吉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3参见陈庆安:《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体系构建》,郑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陈兴良:《正当化事由研究》,载于《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
    5杜辉:《刑法行为论》,载于《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版。
    6沈琪:《解析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理论》,载于《法学论坛》2001年第4期。
    7田宏杰:《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8参见陈庆安:《超法规排除犯罪事由研究》,吉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9陈庆安:《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研究》,载《吉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集》,2008年6月版。
    10陈庆安:《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研究》,载《吉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集》,2008年6月版。
    
    11参见甘添贵:《刑法总论讲义》,台湾中兴大学图书部发行1992年版,第114页。
    12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136页。
    
    13蔡敦铭:《刑法总则》,三民书局,民国74年版,第135页。
    14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138页。
    15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参见黎宏:《行为无价值论批判》,载于《中国法学》, 2006年第2期。
    
    17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4期。
    18参见田宏杰:《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9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转引自[日]川端博:《违法性理论》,成文堂1995年版,第55页。
    20 [日]木村龟二:《刑法学辞典》,顾肖荣,郑树周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70页。
    
    21参见赵秉志:《外国刑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22参见田宏杰,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23参见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三民书局民国77年版,第184页;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3页;[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页。
    24参见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7页。
    25参见甘添贵:《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之理论》,蔡敦铭主编:《刑法总则论文选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第419页;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台湾三民书局民国77年版,第183页;蔡敦铭:《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民国77年版,第142页。
    26参见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9页。
    27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28参见蔡敦铭主编:《刑法总则论文选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第420页。
    29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08页。
    30参见刘为波:《可罚的违法性论》,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31赵秉志:《外国刑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页。
    32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54页。
    33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9页。
    34〔日〕福田平:《社会相当性》,转引自《刑法讲座》(2),日本刑法学会编集,有斐阁1973年版,第110页。
    35〔日」中义胜:《行为的社会相当性与构成要件该当性》,转引自《人大法学论集》,第13卷,第28页。
    
    36付东年:《刑法伦理化》,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年。
    37高艳东:《法律、情感、良心之治》,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8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39 [英]彼得·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40参见[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顾肖荣等译,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9~10页。转引自田宏杰著:《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41转引自:鄂振辉著,《自然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139页。
    42参见[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转引自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00页。
    43冷翠玲:《正当化事由中的法令行为》,载《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年。
    
    44冷翠玲:《正当化事由中的法令行为》,载《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年。
    45田宏杰:《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4页。
    46石波云:《论自救行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7[日]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54页。
    48参见赵瑛:《论刑法中正当化事由的非罪依据》,载《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年。
    
    49张旭:《犯罪学要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50参见蔡墩铭:《论刑法上的承诺》,载《中外法学》1994年第3期,第68页。
    51参见赵志华:《论刑法中被害人承诺的有效性》,载《检察实践》2005年5期,第56页。
    
    52王骏《超法规正当化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3页。
    53赵秉志:《刑法新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页。
    
    54王政勋:《正当行为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37页。
    55迟丹:《容许的危险理论及其价业务过失犯罪中的应用)),载于《长春人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45页。
    56李楠:《安乐死,刑事责任》,载十《烟台人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第33页。
    
    57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一133页。
    58王骏:《超法规正当化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59参见黄京平、陈鹏展:《竞技行为正当化研究》,载于《刑法理论》。
    60参见王骏:《超法规正当化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0页。
    61参见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62参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第132页。
    63参见城兆毅:《卧底侦查与法治国原则》,《月月.法学杂志》1998年2月第33期,第93页。
    64参见村宇:《法治国视野中的卧底侦查》,《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2期,第152页
    (1)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3)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王明星:《刑法谦抑精神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1版.
    (7) (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 (日)木村龟二著:《刑法的基本问题》,有斐阁1979年版.
    (9)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0)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田宏杰著:《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2)王骏:《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法)孟德斯坞著:《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5)(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美】汤姆.L·波彻姆著:《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7)【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邓正来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8)《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版.
    (19)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0)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旧]福田平:《社会相当性》,载《刑法讲座》(2),日本刑法学会编集,有斐阁1973年版.
    (1)陈庆安:《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理论基础》,《中国检察官学院学报》第12卷第6期.
    (2)沈琪:《解析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理论》,《法学论坛》第19卷第4期.
    (3)周光权:《当代刑法理论发展的两个基本向度》,江海学刊.2004年.
    (4)蔡宝刚:《法律目的下的法律与道德—庞德的阐释及启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5)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 6 )梁慧星:《法的目的性》,来自互联网, httP://WWW.fawang.net krticle/fl/200601/2037.htllil.
    (7)陈兴良:《犯罪构成:法与理之间的对应与紧张关系》,载于《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
    (8)陈兴良:《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载于《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
    (9)张明楷:《犯罪构成理论的课题》,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第3期.
    (10)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载于《法商研究》1995年第4期.
    (11)梁根林:《罪刑法定视阈中的刑法适用解释》,载于《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12)杨书文:《刑法规范的模糊性与明确性及其整合机制》,载于《中国刑事法》2001年第3期.
    (13)杜宇:《作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下习惯法违法性判断机能之开辟》,载于《法律科学》2005年第6期.
    (14)游伟、孙万恒:《自救行为及其刑法评价》,载于《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1期.
    (1)Welzel:über den Substantiellen Begriff des Strafgesetzes,in:Festschrift für Eduard Kohlrausch,1944.
    (2)Vgl.Kienfel,a.0. 598:Hirseh.DieLehrevondennegativen.Tatbestandserkmalen,1960.5.285ff:Mezger,LK,8.Aufll,1937.5.343
    (3)M.D.A.Freeman:IntroduetiontoJarisPrudenee,London.SweetMaxwellLtd,1994.
    (4)JoshuaDressler:UnderstandingCriminalLaw,MatthewBendereo.1990.
    (5)Vgl,Armin Kaufmann:Normentheorie,S.126.
    (6)La yBettenandNieholas:EULawandHumanRights,LongmanLondonandNewYork.1998.
    (7)[日]團藤眾光:《刑法綱要總論》,創文社1990年版.
    (8)[日]尹東研祐:《法益概念史的研究》,成文堂1984年版.
    (9)Rudophi:Inhalt und Funktion des Handlungsunwertes im Rahmen der personalen Unrechtslehre,Festschrift für Maurach,1972. ( 10 ) Christos Mylonopoulos:über das Verh?ltnis von Handlungs---und Erfolgsunwert im Strafrecht,Carl Heymanns Verlag KG,1981.
    (11)Otto:Personales Unrecht,Schuld und Strafe,ZStW,Bd.87,197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