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研究背景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字眼“知识经济”。与此同时,一个个与知识经济相关的新名词(虚拟企业、数字银行、电子商务等等)让我们目不暇接。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并不是人们的观念产物。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力水平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果。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尤其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已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推动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生产力向前迈进的新趋势。正如“世界未来学会”(World Future Society)会长爱德华·科尼什所说:“信息革命对当今经济的改革,就如同工业革命对18世纪农业经济的改造。”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进入了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越发展,作为独立的经济评价和鉴证职能的行使者-民间审计将越来越重要。而网络财务、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等的出现和普及也对现行的民间审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民间审计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体系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知识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型要素,这也意味着民间审计职业作为一个行业急需更新其行业旧知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间审计该如何发展完善以适应和满足方方面面的需要,是我国审计理论和实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研究思路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以上动因,笔者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并沿着以下的思路展开:首先,通过简要回顾民间审计的历史来了解其重要变迁并找出其演变的特征和规律,目的是以过去为立足点来研究民间审计的未来发展状况;其次,研究在知识经济
    
    条件下,民间审计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给民间审计带来什么影响;第三,研究知识经济时代民间审计将会有何发展,具体内容涉及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方式、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第四,针对我国民间审计的现实情况,给出发展我国民间审计以顺应时代要求的对策建议。以上几方面的逻辑关系是,第一部分本质上也属于影响民间审计发展的因素分析,着眼于找出影响其演变的各种因素以及其在变迁过程中一直持有的稳定特征和规律。以此为基础,第二部分具体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影响民间审计的环境因素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民间审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现行民间审计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而必须加以发展完善。第三部分则顺理成章地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民间审计应该如何发展。只有上述问题都得到较好的解决,我们才能够依照趋势并针对我国现实来发展我国的民间审计。
    主体结构及主要内容、观点
    文章共分五部分:
    (一)民间审计演变解析。本章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民间审计的起源、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民间审计的演变进行了解析,提出经济发展是民间审计产生、发展的动力源;民间审计与会计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决定了民间审计方法的变迁;民间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民间审计具有“制度”属性。
    (二)知识经济与民间审计环境。本章重点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民间审计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将给民间审计带来什么影响。第一部分进行宏观审计环境分析,主要通过表述知识经济的实质和特征来解决此问题。此部分在引述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所谓知识经济,是直接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是建立在
    
    以网络为代表的发达的信息产业基础上的,强调生产的自动化及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网络化、创新化、持续化、信息化等特征意味着一个变化了的宏观审计环境,而这必然给现行的民间审计带来影响。例如,知识资源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会改变民间审计的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民间审计的方式等。本章第二部分进行微观审计环境分析,着重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和会计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变革”一节中,笔者分别从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四方面谈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明确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的集成化、组织的网络化等无一不说明在发达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企业中将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化信息环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使审计人员面临的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是一个集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些变化使得审计人员应更多关注企业的信息系统方面,而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影响未来审计人员技能的最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变革”一节中,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会计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系统将内化于企业网络化管理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将根据分散到系统各结点中的数据入口来完成与会计部门相关的原始信息的采集任务,然后再根据用户需要?
Research background
    Knowledge Economy indicates the degree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which the technology (especially is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rings. It is a new age, which differs from the industrial age. It is a new civilization, which differs from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 Knowledge Economy Age, the external auditing which exerts the attestation function 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network finance, electron money, and electron payment and so on challenge the external auditing. So the external auditing is likely to change. Knowledge resource becomes dominant element, which implies the external auditing profession in dire need of the renewal of old knowledge. So how to develop the external auditing to adapt to and satisfy the request of the new age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with which the auditing literature and practice are fronted.
    Research think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I choose "the external auditing under Knowledge Economy Age" as the research topic. This thesis extends along the train of thought: The first part, emphasizes on the character and the reg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via running back over the history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The part that stands at the foretime aims at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The second elaborates on the changes of the audit environment in Knowledge Economy Age
    
    and the influence, which these changes bring up to. The third dissertates on how to develop the external auditing in Knowledge Economy Age, including the audit objective, the audit emphases, the audit method and manner, CPA's operation scope, the 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ant's office and so on. The fourth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advice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ternal auditing.
    Main content and structure
    The thesis includes five chapters:
    ⒈The parsing of the evolvement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The first part of this chapter briefly reviews the origin, the form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chapter parses the evolvement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puts forward: the economy is the power of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the external auditing contacts closely with the account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udit efficiency and the audit risk decides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audit method, the external auditing has external and independent characters, the external auditing is a system.
    2.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external audit environment. The chapter stresses what changes the macroscopical and microcosmic environment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will be and the influence that these changes bring. The first part analyses the macroscopical audit environment via stating the substance and the characters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author defines Knowledge Economy as one depending on the accumulation and the using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It is an economy modality based on the develope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the network. It emphasizes the automatization and the intelligenc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characters of Knowledge Economy suggest a changing audit environment that will influence the external auditing. For example,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ll change the manner of the external auditing.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microcosmic audit environment via what transformations enterprises and the accounting will in Knowledge Economy Age. The transformations predict a compositive network system will come into being in enterpris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is not an isolated information system because it will integrate with the compositive network system. The external auditors will attend information systems, original information, system procedures, and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 more.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ects the external au
引文
1.项俊波等编著:《审计史》,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年
    2.文硕编著:《世界审计史》,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年
    3.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
    4.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
    5.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6.柳卸林:《知识经济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
    7.秦言:《关注知识经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8.姜岩:《知识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9.秦宝庭等:《知识与经济增长》,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
    10.郭强等:《知识与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1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12.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13.卢现详:《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
    14.Paul.S.Myers,《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Design》,Published by Butterworth-Heineman Press,in Britain 1996.
    15.David N.Ricchiute:《Auditing & Assurance Services》,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16.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会计研究》,1997.11
    17.陈毓圭:“围绕信息需求,改进企业报告”,《会计研究》,1996.5
    18.吕文基:“知识经济与审计形态多元化”,《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6
    
    
    19.肖泽忠:“信息技术与未来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1996.1
    20.吴东辉:“信息技术发展与企业的实时报告系统”,《会计研究》,1998.6
    21.涂建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方式研究”,《会计研究》,1999.12
    22.吴旺盛:“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同上,2000.6
    23.金光华、胡仁昱:“网络财务与自助式软件应用”,《上海会计》,2000.5.6
    24.陈梅花:“知识经济时代与现行审计”,《审计研究》,1999.5
    25.吕博:“电子商务对审计发展的影响”,《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10
    26.叶陈刚等:“审计的变革”,《审计研究》,2000.4
    27.陈依苹:“知识管理的建立与挑战”,《会计研究月刊》,第169期
    28.谭大纯:“知识管理的十八般武艺”,《会计研究月刊》,第169期
    29.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
    30.《独立审计准则――会计报表审计》
    31.AICPA,SAS47#
    32.AICPA,SAS55#
    33.http://www.kanba.com.cn/Lczsk/index.php
    34.中国知识管理网
    35.2000年度《中国财经报》
    36.94级李鸣双硕士学位论文“审计目标研究”
    37.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赞助委员会(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1 文硕编著《世界审计史》,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年,p431。
    2 受聘对南海公司的会计记录进行审查的查尔斯·斯内尔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受聘对股份公司的会计记录进行审查的会计师,他编制的报告是世界上最早的由会计师呈送的审计报告。所以,南海公司事件,乃是民间审计发展的先声。
    3 利兹公司存在高估资产价值以虚增利润,从而按公司章程规定,经理和董事可在股利分配后多得报酬的弊端,会计师没有深入检查,就对财务报表的正确性予以证明。这说明审计范围过于狭窄、审计资料不全面、审计程序有重要缺陷。该事件的意义在于对财务报表的检查,应详细到编制报表前的账簿、凭证,否则不能签发审计证明。
    4 麦克森·罗宾斯公司的经理和其他三位公司的重要领导人合伙舞弊,利用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从公司贪污了巨款,使股东和债权人遭受损失。这一事件暴露了审计程序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给当时和后来的民间审计职业留下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该课题就是审计准则的制订。
    5 转引自97级白静硕士学位论文“股份制企业审计若干基本问题研究”,p7。
    6 转引自朱荣恩著《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p56。
    7 R·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p253。
    8 1959年,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预言“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后来又提出“知识社会”的概念。1962年,弗里茨·马克鲁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70年代初,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电子技术时代”。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又提出“后工业社会”。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了“超工业社会”、“后工业经济”。1984年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提到“信息经济”;同年,我国学者段纪宪首次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1986年我国学者项浙学等在《光明日报》发表“论知识劳动的价值观”,给知识经济下了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主要依靠知识去生产物质消耗很低而质量很高的产品,并依靠知识实现效率的管理”。1990年,联合国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1992年吴季松博士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上提出了“智力经济”的概念。1994年C·温斯洛和W·布拉马共同出版了《未来工作: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生产》一书。该书明确提出“知识经济”概念,并首次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作了较系统的论述。1997年美国政府、1998年世界银行分别接受了“知识经济”概念。并用这一概念来描述知识和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新经济”,明确宣称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1997年以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多次的谈话中提到“知识经济”,认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
    9 吴季松著《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p4。
    10 “电子商务”一词是由班杰明·怀特在其划时代的巨著《电子商务的法律》一书中提出的,是对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与经济交易方式的总称,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实现自动化的信息通讯与商务流程,形成更加紧密的商业关系,以及更有效地提供商品和劳务与传递企业信息。电子商务模式的构成要素与传统商务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所有交易主体都纳入了网络系统,从而实现了交易数据与交易流程的全自动化,全电子化。
    11 互联网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连接各个国家、部门、机构等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和集各种资源为一体的用户网络共享的数据资源网。企业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市场信息检索、企业信息发布、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网上技术服务等各类商务活动。企业内联网是指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标准建立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换平台。内联网不仅具备信息发布、电子邮件、目录服务、与互联网连接等功能,还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部功能。企业外联网是指用企业内联网的技术和标准,把外部特定的交易地点和合作企业连接起来构造的合作网络,它实际上是一个虚拟企业应用平台。在外联网内,企业之间可以开展财务信息共享、电子凭证交换、网上技术服务和支持、员工在线培训等电子商务活动。
    12 适时制指购入材料准时转化为零件、零件准时进入组装、成品在销售时准时生产和发送。任何一个工序的生产只有在其后续工序需要而且发出指令时才进行,这样就避免了大量的额外库存,节约了资源。
    13 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是敏捷竞争的核心思想。
    14 参见陈叙智等“资讯技术发展对会计师业务之影响”,《会计研究月刊》,第171期。
    15 在“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会计研究》,1997.11)一文中,薛云奎指出时下的电算化会计系统表面上虽然与手工会计系统有很大不同,但究其本质,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传统会计的工具,它仅仅是会计信息处理手段的改变。他认为电算化会计系统不应当是一个仿真手工会计的系统,而应该根据现代技术提供的功能来改造传统会计的系统规则。
    16 以薛云奎为代表的一些会计学者认为,工业社会的会计系统是一个信息孤岛,因为工业时代的会计系统是企业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信息系统。
    17 参见陈毓圭“围绕信息需求,改进企业报告”,《会计研究》,1996.5。
    18 转引自吕文基“知识经济与审计形态多元化”,《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6。
    19 参见肖泽忠“信息技术与未来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1996.1。
    20 参见薛云奎“网络时代的财务与会计:管理集成与会计频道”,《财务与会计》,2000.2。
    21 参见吴东辉“信息技术发展与企业的实时报告系统”,《会计研究》,1998.6。
    22 事项会计的核心就是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仅仅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事项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
    23 参见涂建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网上披露方式研究”,《会计研究》,1999.12。
    24 参见吴旺盛“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同上,2000.6。
    25 参见金光华、胡仁昱“网络财务与自助式软件应用”,《上海会计》,2000.5.6。
    26 参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会计报表审计》相关规定。
    27 参见蔡春著《审计理论结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p105。
    28 转引自94级李鸣双硕士学位论文“审计目标研究”,p14。
    29 应该说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一直存在,但知识经济的出现更加剧了此趋势。
    30 参见许永斌“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会计研究》,2000.8。
    31 电子支付方式包括金融交易卡和数字货币。金融交易卡包括以磁卡为媒介的信用卡和智能卡。数字货币是由一组数字构成的特殊信息,包括数字现金、数字支票、数字信用卡。
    32 CA通过自身的注册审核体系,检查核实进行证书申请的用户身份和各项相关信息,并将相关内容列入发放的证书域内,使用户属性的客观真实性与证书的真实性一致。企业对各种单据的鉴别、对往来客户的付款能力的判定,都要借助这一认证中心进行。
    33 “电子数据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引自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对电子数据的定义。
    34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网上地址:http://www.un.or at/uncitral/texts/electom/nlrc.htm
    35 数字签名实际上是电子数据文件中一组用二进制数0、1表示的字符串。它是通过加密技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经过加密、解密转换实现的。
    36 所谓动态签名,是指使用电子手写签名所形成的数据,包括随时间变化的笔的二维运动位置及笔尖的压力的数据。
    37 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十五条详细规定了收到和发出数据电文的时间和地点,我国新《合同法》也作了相应规定。
    
    38 据“组织中的新星:首席知识官和知识审计功能”一文编写,中国知识管理网。
    39 知识资产的货币化即为知识资本。
    40 参见AICPA的SAS47#。
    41 应当承认目前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指前文中所述定义,广义则除此以外还包括经营风险。在SAS47#的附注中,经营风险被定义为:“审计师面临着由于诉讼、反面宣传或其他事项而引起的对其职业行为带来的损害或损失。”显然,广义的审计风险已扩展到客户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审计师受到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广义化的趋势也暗示着固有风险概念扩展的必要性。
    42 参见林秀玉“会计师业的竞争大未来”,《会计研究月刊》,第126期。
    43 参见AICPA的SAS55#。
    44 参见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赞助委员会(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45 参见David V. Richelieu著《Auditing & Assurance Services》,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p5。
    46 参见《中国财经报》2000.9.3。
    47 参见AICPA保证服务特别委员会: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New Assurance Services,New York,1995。
    48 转引自陈梅花“知识经济时代与现行审计”,《审计研究》,1999.5。
    49 同上。
    50 此段内容据http://www.kanba.com.cn/Lczsk/index.php发布的有关信息编写。
    51 转引自《中国财经报》2000.8.24。
    52 转引自编辑部“从会计师看知识管理”,《会计研究月刊》,第169期。
    53 参见陈依苹“知识管理的建立与挑战”,《会计研究月刊》,第169期。
    54 参见谭大纯“知识管理的十八般武艺”,《会计研究月刊》,第169期。
    55 参见郑惠之“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管理”,《会计研究月刊》,第169期。
    56 参见喻华等“21世纪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四川会计》,2000.7。
    57 参见苏裕惠“2011年会计师专业愿景何处寻”,《会计研究月刊》,第17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