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发达国家相继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现代金融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1999年11月,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生效,金融分业经营时代彻底终结;英国、日本等国家也纷纷进行“大爆炸”(Big Bang)式的金融改革,逐步实现混业经营。在这个过程中,以美国花旗集团、英国汇丰集团、日本瑞穗金融集团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于1993年开始实行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制度,这是符合我国当时金融业实际情况的一种正确选择。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逐步成熟,分业经营模式的弊端已经开始体现,混业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所在。目前国内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多元化金融集团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希望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形式来实现我国金融经营体制转变的意图。
     但是鉴于金融控股公司庞大的组织结构和复杂的股权关系,在经营和管理上都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各级法人的资本金投入是否充实?内部交易是否会影响到市场的公正性?银行、证券、保险三个监管部门对本部门监管对象的职权是否明晰?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现实和潜在的风险将是巨大的。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风险,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不同程度地参股、控股了金融机构,形成了许多很不完善的准金融控股公司。这些母公司为实业资本的准金融控股公司更容易游离在监管层的视线之外,所以更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本文的出发点就是基于上述背景,第一章介绍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情况;第二章是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的现状;第三章开始进入论文的主体部分,深入分析和讨论了金融控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给出了具体方法,同时参照国外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对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五章主要从外部监管的角度出发,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风险管理。
Since the 1970s, financial freedom has become the world trend with the continuing 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deregulations taken b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uch as Citicorp ,HSBC and Wisuho Holdings have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financial market.
    The banks, security firm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have been required to operate separately since 1993 in China. This was certainly reasonable at that tim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the negative effects for such a system have occurred. Now,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with multifunction has become the trend in our financial industry, as can be clearly observed from the existence of Chinese financial holdings such as Citic and Everbright.
    But according to the big organizations and complicated equity relationships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there will be big problems during its operation. Can the holding companies raise sufficient capital ? Is the inside trading fair for the whole market? Are the different supervision bureaus clear about their duties 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here will be great risks if clear answers couldn' t be found to these questions. What is more important, more and more industrial capital has run into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tried to set up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ince they are not regulated by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bureaus, bigger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such kind of companies.
    This paper is devised to find out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based 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s well as Chinese reality.
引文
1、夏斌 《金融控股公司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2、熊波、王志强 《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3、范恒森 《金融制度学探索》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4、刘锡良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唐海滨 《国有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 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6、刘宇飞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孔曙东、李健 《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探讨》西安金融2002年第4期
    8、张烨 《金融关联交易及其风险初探》上海金融2002年第4期
    9、杨充,陈玉鹏《金融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10、张春子《多元化金融集团的利益冲突》 中信金融研究所
    11、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12、刘志平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几个问题》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13、张志柏 《论金融控股公司》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第3期
    14、金剑峰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化解》改革与战略2001年第5期
    15、康书生 《商业银行内控制度》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16、闵远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 中国金融2000年第8期
    17、丁俊 《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18、刘志平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几个问题》 金融研究2001年4月
    19、李汝革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20、何维达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和案例》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马费成 《信息经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2、Joint Forum,(1995),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BIS, July.
    23、Joint Forum,(2001b), Compendium of documents produced by the Joint Forum, BIS, July; available at http://www.bis.org/publ/joint02.htm.
    24、Christine M. Cumming and Beverly J. Hirtle (2001)" The Challenges of Risk Management in Diversified Financial Companies" FRBNY Economic Policy Review
    25、Berger, Allen N., Rebecca S. Demsetz and Philip E. Strahan,(1999),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