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词频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水浒传》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时观察与历时比较相结合、静态描写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传统分词标准的比较分析,找到最切实可行的分词标准,进而借助分词软件和统计软件对《水浒传》词汇进行定量分析,并据此对《水浒传》进行分词和词语统计,得出《水浒传》的词频统计表。在统计词汇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水浒传》前三十回的词汇进行详尽的解构,分析其构词方式,勾勒出词汇的基本特征,全力挖掘以其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词语发展轨迹。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的引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写作缘由,相关研究的简况,以及本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首先对语言学传统的分词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找出最切实可行的分词标准。其次是分词辅助软件的选择及其具体应用,这一部分主要是静态的描写和分析。最后通过语料标示,得出分词汇总表。
     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词频统计的过程。具体介绍词频分析的方法,然后进行词频分析,得出词汇分频表,然后从传统的构词法的角度,对复合词的构词和频率做了详尽的阐释和分析。
     第四章主要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水浒传》词语和现代汉语八千词进行比对分析,并对两种时代语言产生频率差异的原因做出力所能及的解析。
     第五章是余论,总结我们在本文中的心得及未来有待解决的课题,以期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ords from Water Margin。The research isconducted by us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synchronic research anddiachronic research,static description and dynamic analysis,quantitativeanalysis and qualititative analysis,individual research and conformalresearch。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ChapterⅠIntroduce the reason why choose the object,research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ChapterⅡCompare with traditional theory of linguistic ,find outthe most feasible participle standardschoice and the auxiliary softwareapplication.
     ChapterⅢThe method of tomography and frequency analysis,obtained summary frequency at the end.
     ChapterⅣBasing on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es of integratingresearch methods. Analyse the words of water margin,and get theconclusion.
     ChapterⅤThe difficulties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引文
①《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②《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
    ③《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①香坂顺一:《水浒词汇研究》,植田均译,文津出版社,,1992
    ②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③《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第25卷第3期
    ④《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①《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2期。
    ②《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③《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
    ①俞士文,《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①张华平、刘群:《基于N-最短路径方法的中文词语粗分模型》,《中文信息学报》,2002
    ②张会鹏:《中文词法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版。
    [2]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3]《水浒争鸣》第四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
    [4]何心:《浑号的研究》,《水浒研究》何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版。
    [5]胡竹安:《水浒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版。
    [6]李法白、刘镜芙:《水浒语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版。
    [7]张国防、陶沙:《信息处理用中文词库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北京。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汉语词频统计切分原则》, 1982。
    [9]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口语调查”书面转写材料词语统计和检索单位的切分原则》,1993年。
    [10]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关于中小学教材现代汉语词语切分与统计的明确》,1985年第4稿。
    [11]黄昌宁等:《关于汉语语料库词性标记的规定(第二稿)》,1990年。
    [12]《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起草组:梁南元等执笔,《关于制订<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范>中几个问题的讨论》,ISSCIP′89,1989年3月。
    [13]揭春雨:《<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的若干问题探讨》。ISSCIP′89,1989年3月。
    [14]曲声波:《关于信息处理词汇代码编码标准的探讨》,ISSCIP′89, 1989年。
    [15]高文达主编:《近代汉语词典》,知识出版社,1992版。
    [16]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5版。
    [1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版。
    [18]洪成玉:《古汉语词义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版。
    [19]郭锦捍:《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版。
    [20]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3版。
    [21]石安石:《语义论》,商务印书馆,2005版。
    [22]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版。
    [23]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3版。
    [2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4版。
    [25]陈光磊:《汉语词法论》,学林出版社,1994版。
    [26]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版。
    [27]陈宝勤:《汉语造词研究》,巴蜀书社,2002版。
    [28]张寿康:《构词法与构形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版。
    [29]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
    [30]徐通锵:《普通语言学教程》
    [31]朱德熙:《语法答问》
    [3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33]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
    [34]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
    [35]张志公:《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6]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37]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出版社,1983。
    [38]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1984。
    [38]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
    [39]史有为:《句法分析中词的分类策略》,1990年。
    [40]佚名:北京市语言学会编,《教学语法系列讲座》,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7。
    [41]陈爱文:《汉语词类研究和分类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2]史有为:《关于词类再分类》,1990年3月。
    [43]冯志伟、赵淑华、胡明杨:《关于词类再分类的意见》, 1990年6月。
    [44]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5]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6]胡志韦等:《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64。
    [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北省水浒研究会编:《水浒争鸣》第一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
    [2]陈原:《关于现代汉语正词法的若干理论问题》,《文字改革》1983年第8期。
    [3]刘涌泉:《谈谈词库问题》,《中文信息学报》1986年第1期。
    [4]钱学森:《电子计算机发展与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语文建设》1986年第4期。
    [5]周祖漠:《谈成语》,《语文学习》,1995年第l期。
    [6]张能甫:《汉语基本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2期,1999年4月。
    [7]杨子华:《<水浒>人物绰号与杭州方言》,《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3卷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