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量刑建议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包括绪论和十章,涉及量刑建议的界定、影响量刑建议的主要问题、开展量刑建议的依据、量刑建议的试点情况分析、量刑建议的原则和条件、量刑建议的提出、出庭支持和抗诉救济等。开展量刑建议,是全面、充分履行控诉职责的要求,可以促进法院统一量刑标准,可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可以减少检察机关不必要的抗诉。当前在实践中开展量刑建议存在许多障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在对量刑建议的研究上应当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坚持应然和实然的结合,以实然为基础,以应然为重点,从量刑建议的立法完善和发展趋势上探讨量刑建议在立法上的法定化,在实践上的全面化,在实行上的可操作化;坚持刑事一体化,从程序法关于诉讼结构和程序的相关理论来探讨量刑建议的一般性问题和程序性问题,从实体法关于刑种、刑度、刑罚裁量的原则和方法上来揭示量刑建议的提出条件,从实体和程序的结合探讨量刑建议的原则等。
     一、关于量刑建议的界定
     量刑建议与刑罚、刑罚权、求刑权等概念有关,刑罚是指对罪犯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刑罚权是指国家对罪犯实施刑罚惩罚的权力,包括制刑权、求刑权(起诉权)、量刑权、行刑权;求刑权是指对犯罪行为提起刑事诉讼的权力。目前理论界关于量刑建议的定义大致有要求说、意见(建议)说、诉讼活动说、广义狭义说、权力(利)说、法律制度说等。笔者认为,量刑建议是指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法活动中,在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进行充分审查和指控的基础上,依法对其应当判处的刑种、刑期、附加刑以及刑罚执行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明确、具体建议的一种诉讼活动。
     二、当前影响量刑建议的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量刑建议的主要问题包括检察官、法官、被告人方的不正确观念,《刑事诉讼法》对量刑建议缺乏明确规定,《刑法》对刑种、刑罚幅度及其裁量的规定操作性不强,司法实践对同类案件的处罚差异较大等。
     三、国外量刑建议比较研究
     两大法系国家普遍实行量刑建议制度,大陆法系国家通常以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或以检察官的角色和任务作为检察官提出量刑建议的法律依据。英美法系国家尤其美国通常以判例法作为检察官提出量刑建议的法律根据;多数情况下检察官可以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少数情况检察官只能提出概括的量刑建议;原则上量刑建议对于法院没有当然的约束力;我国现阶段可以直接借鉴的是大陆法系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包括其辩诉交易制度,而英美法系的量刑听证制度也可以参考。
     四、量刑建议的依据
     目前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但是在宪法、刑事诉讼法、检察官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等相关法律中应当包含对量刑建议的支持。同时开展量刑建议的法理依据包括法律监督理论、诉讼结构理论、公诉理论、罪刑关系理论、刑罚权理论等。中央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将量刑纳入庭审程序和规范量刑的自由裁量权,检察机关近年的公诉改革都有开展量刑建议的内容,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也以规范自由裁量权和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为重要任务。
     五、量刑建议的试点
     目前全国有十余个省市区检察机关正在开展量刑建议的试点,但涉及的案件范围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试点的时间长、范围广,运作比较规范,得到了法院的认可和配合,量刑建议的采纳率普遍较高,提高了当庭宣判率,减少了被告人的上诉率等。
     六、量刑建议的原则
     量刑建议的原则,是指指导和约束检察机关开展量刑建议的准则。可以从提出量刑的依据、量刑建议的价值追求、职责定位、效果检验等方面将量刑建议原则确定为四个:第一,依法提出原则。必须依照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定刑及其适用标准提出量刑建议。第二,客观公正原则。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控辩对等、控审分离等。第三,履行职责与尊重法院裁判和保护当事人权益相结合原则。在提出量刑建议时,履行法律职责、尊重法院裁判、保护当事人权益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第四,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原则。在坚持法律标准、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的前提下,从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要求来检验量刑建议的效果,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七、量刑建议的条件
     量刑建议的条件,又可以称为量刑建议的规格、标准。它包括:第一,事实清楚。第二,内容明确。不能跨刑种提出量刑建议;不能在整个量刑幅度内提出量刑建议;以绝对明确具体的建议为主、以相对明确具体的建议为辅。应当(可以)提出绝对明确、具体的量刑建议的情形包括:对适用管制、拘役、部分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建议应当明确、具体;对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驱逐出境、免除处罚、缓刑的建议应当明确、具体。可以提出相对明确、具体的量刑建议的情形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在2年以上(不含2年)的情形,对罚金数额的建议可以根据案情区别对待,对没收部分财产刑数额无具体规定,提出量刑建议就可以根据案情提出一定的幅度。第三,理由充分。第四,形式规范。
     事实清楚是前提条件,内容明确是实质条件,理由充分是说理条件,形式规范是形式条件,四个条件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八、量刑建议的提出
     提出量刑建议的主体是检察机关或者公诉机关,不宜由承办人、主诉检察官为主提出。提出的时机可以实行在起诉时提出量刑建议为主,在出庭支持公诉时提出为补充的方式。承办人提出量刑的提议后,报公诉部门讨论和论证,形成多数意见。当案件重大、复杂,应当层报审批。在开庭之前和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量刑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量刑建议书是关于量刑建议的专门性工作文书,不属于法律文书,量刑建议书的制作格式应当规范,并随同起诉书、案卷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审查。
     九、出庭支持量刑建议
     根据我国目前司法的现状,不宜在庭审中设置独立的量刑程序,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将目前的法庭辩论分为定罪辩论和量刑辩论两个阶段、程序,即设立量刑辩论程序,根据法庭调查的结果,在对被告人是否定罪和如何定罪进行充分辩论的基础上,在审判长的主持下,由公诉人向法庭提出对被告人是否判刑和如何判刑的建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该量刑建议充分辩护,被害人可以对该量刑建议提出异议,量刑辩论的结果对法庭裁量刑罚产生直接影响。量刑建议在经过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之后,法院应当对有理有据的建议采取积极采纳的评议方式。检察长可以在列席审判委员会时进一步表明检察机关的量刑态度,说服和监督法院公正量刑。在简易程序中,检察机关也可以提出量刑建议。
     十、量刑建议的救济
     抗诉和监督死刑复核程序,都应当属于量刑建议的救济程序。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提出的抗诉既涉及定罪也涉及量刑。对一审量刑错误提出抗诉的情形包括量刑畸轻的抗诉、量刑畸重的抗诉、判决无罪和免除刑罚处罚的抗诉。而对没有抗诉的二审上诉案件,如果量刑畸重的可以直接提出改判刑罚的建议,对量刑畸轻的不能直接提出改变原判刑罚的建议。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量刑畸轻畸重的案件,检察机关也可以提出抗诉再审。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复核,对于依法应当核准死刑的案件,监督法院依法核准;对于不应当核准的死刑案件,依法提出改判的建议。
     结语——量刑建议的发展趋势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由于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量刑建议,就不存在量刑建议的法律制度。因此,在完善刑事诉讼法时,应当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同时其规定在操作上应当具有明确性、具体性。
The thesis has preface and 10 chapters, discussing the definition of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main issues involved, legal basis, the pilot program,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the process of how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s proposed, advice explanation in the court and protest remedy.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helps procuratorate office to better perform their functions, and also helps the court to adopt a unified penalty measurement standard, consequently favorable to guarantee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reducing unnecessary protest from the procuratorate office. On studying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we should consider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both‘should to be done’and‘can be done in reality’, and should insist on Criminal Integration ideology.
     I. The definition of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relates to penalty, power of imposing penalty, right of sentence recommendation. Penalty is the most severe compulsory measure against the offenders. Power of imposing penalty includes the power of creating penalty, the right to sue, the power of penalty measurement, and the power of penalty implementation. Currently, many theories are explaining the definition of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Some considers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as a requirement, some considers it only as a suggestion, some considers it as a suit action, some considers it as a power (right), and some considers it as a legal system. Some are explaining it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others from narrow perspectiv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s the activity that the procuratorate office, on the basis of full investigation and accusation on the crime of the defendant, proposes detailed and clear suggestions to the court on what penalty shall be charged, the term of the penalty, additional penalty, and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thereof.
     II. Main issues involved
     Currently, main issues influencing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clude improper views of procuratorate office, court judge, and the defendants; rather vague regulations on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applicable regulat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on the sentence type, penalty extent, and measurement thereof; inconsistency of judicial agencies in handling similar cases.
     III.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 foreign countries
     Both the civil law countries and common law countries have adopted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system. In civil law country, procurators are proposing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 accordance with clear regulations of Criminal Law or their role as procurators. In common law countries, especially U.S., the procurators are proposing penalty measur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cedent. Under most circumstances, procurators propose detailed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with few exceptions in individual cases when they are proposing only general advice. In principle, the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sement is not binding for the court. In China, we can the directly borrow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system of civil law countries including their plea bargaining system and refer to hearing system of common law countries.
     IV. Legal basis of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sement
     There are no clear regulations on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 current laws. However, in author’s view, Constitutio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Procurators’Law,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rganization law, and People’s Court Organization Law are supportive to the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The law theory basis for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clude law supervision theory, action structure theory, public suit theory, crime-penalty rel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the power for imposing penalty. The central judicial system reform is requesting to consider penalty measurement as one of discretion in court process and penalty measurement standard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ocuratorate’s reform also includes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 the court reform, standardizing discretion and measuring penalty in the court process is top priority.
    
     V. The pilot program of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Currently, dozens of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rocuratorate offices are conducting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pilot program when handling different cases. In general, the pilot program has been pursued for long time with wide application scope. The operation is rather standardized, and is well recognized and cooperated by the courts. Most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s adopted by the court. Thus more cases are sentenced on the spot and fewer cases are being appealed.
     VI. Principles of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The principles will guide the procurators to properly propose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 accordance with legal basis, values to be attained, due responsibilities and role and effects evaluation, the principles include: 1. The advice shall be propo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iminal law, includ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statutory penalties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 conditions. 2.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nd fairness, including substantial justice, procedure justice, and fair debating, separation of accusation and sentence. 3.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responsibilities performance,the respect for court verdict and protecting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4. The principle of insisting both legal effect and social effect.
     VII. the requirement for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1. The advice shall contain clear fact explanation. 2. The advice shall contain detailed and clear penalty measurement proposal. The advice shall not refer to other type of criminal penalty and it shall not cover whole penalty extent. The advice shall be detailed and clear with only few exceptions. When imposing public surveillance, criminal detention and some fixed-term imprisonment, life imprisonment and death penalty, deprivation of political rights for the whole life, confiscation of personal whole asset, being driven out of territory, exemption form penalty, and reprieve, the procurators shall definitely propose detailed and clear advice. When imposing fixed term imprisonment for less than 2 years (2 years not included), criminal fine, some asset confiscation, the procurators could propose extent of penalty instead of definite penalty. 3. The advice shall be full justified. 4. The advice shall be in standard form. These 4 conditions are interacted and integrated into one.
     VIII. how procurators propose advice
     The subject is procuratorate office instead of individual. The advice can be proposed when suit action just begins and can be supplemented in the court process. Inside procuratorate office, the individual may provide proposal for discussion, and decision will be finally made by majority vote. If the case is complicated with wide influence, the advice shall be reported to the superior agency.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urt process, the advice can be amended and supplemented. The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s a working document exclusively for advice, rather a legal document. The proposal shall adopt unified and standardized form and be submitted to the court together with case file.
     VIIII. Suggestions on court a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quo status, independent penalty measurement procedure is not a good option. The feasible program is to cut court debate into two, the one to convict the offenders, and the one to measure penal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 of court investigation, the procurators will, on the basis of full debate on what crime will be convicted against the defendant, under the presidency of the judge, propose their advice on whether penalty shall be charged and how to charge penalty. The defendant and his lawyer can propose different opinions. The debating result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final decision.
     The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will be actively referred to by the court. When the judicial commission of the court discusses complicated cases, the procurator may take presence to further explain their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In simple procedure, the procurator may also propose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VV. The remedy
     The remedy procedure includes protest and death penalty review. In the first-instance trial, the protest of procurator propose advise on both conviction and penalty measurement. The protest against first-trial includes the one against unreasonably too heavy or too light penalty, against no-crime sentence and punishment exemption decision. The procurators may also protest against death penalty. For second-trial case without appealing, if the penalty is too heavy, the procurators could suggest abandoning original decision. While if the penalty is too light, the procurators could not directly propose to abandon original one. For those effective court decisions, the procurators could initiate re-adjudication to protest. And the procurators shall also supervise the death penalty review of the court. In some cases when the death penalty shall not be adopted, the procurators can propose to have it changed.
     Conclusion-development trend on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Strictly speaking, due to few regulations on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sement,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legal regime. Thus, while we are improving criminal procedure law, clear and applicable regulations on penalty measurement advice shall be included.
引文
1问卷调查的内容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2参见《京城检察官首试求刑权,指控犯罪并提出具体量刑意见》,《北京青年报》2000年7月7日。
    3那种认为“公诉人在庭审中提出量刑建议是我国刑事审判中通常的做法”的观点和报道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或者至少是表述不很准确的。(参见蒋德等:《控方根据被告人当庭认罪程度变更量刑建议广陵:“机动量刑建议”出奇效》,《法制日报》2008年4月7日,第5版。)
    4目前在中知网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79—2008年)还没有搜索到专题研究量刑建议的博士论文。搜索截至时间为2008年8月3日。
    5搜索截至时间为2008年7月5日。
    6参见《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该文刊登的这些文专家的主要观点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本论文相关部分有具体的引注。
    7参见《检察日报》2002年11月14日。
    8参见冀祥德:《量刑建议权:检察权的扩张与规制——辩诉交易移植与本土化的视野》,载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99页至第113页。
    9参见《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10参见左庆龙、于书峰:《量刑制度研究》,载孙谦主编《检察论从》(第七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第350至363页。
    11参见季美君:《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制度研究》,载孙谦主编《检察论从》第八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参见该书第425至446页。
    12参见邓思清论文:《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研究》,载孙谦、张智辉主编《检察论从》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第241至268页。
    13参见李艳玲著:《量刑方法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第228页。
    14参见龙宗智主编:《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55页至第259页。
    15参见潘金贵著:《公诉制度改革研究:在理念与制度之间》,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311页至第330页。
    16参见孙春雨的博士论文:《中美定罪量刑机制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17参见赵廷光著:《量刑公正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前言第2页。
    18参见赵廷光著:《量刑公正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19【台湾】林俊益著:《程式正义与诉讼经济.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出版,该书的169至216页。
    20参见《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版,第622页、第1495页。
    21参见姜正平硕士论文:《公诉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正文第4页。
    22该文参见宁波刑辩律师网http://barrister.banzhu.net/article/barrister-6-274515.html发布日期2009/1/4 17:31:40。下同。
    24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25参见周士敏:《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26参见杨涛:《能否给检察官量刑建议权》,《法制日报》2007年1月30日。
    27龙宗智:《解读“量刑建议”》,《检察日报》2002年11月14日。
    28参见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29参见宋英辉:《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0参见赵志建:《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1参见赵志建:《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2林增福:《由英美法系国家量刑基准之制定谈“我国”量刑法制之改革》,【台湾】《司法周刊》第1324册(2007年2月出版),第5页。
    33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5年第1期(总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9页。
    34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35参见周士敏:《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6参见张国轩:《对充实现行刑法犯罪定义的进言》,《法学杂志》2003年第4期。
    37参见张国轩:《刑法总论若干重要问题探讨》,《江海学刊》1993年第6期。
    38【英国】霍布斯著:《利维坦》,(1651年),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41页。
    39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16页。
    40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9页。
    41参见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4页。
    42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0页。
    43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4页。
    44冀祥德著:《控辩平等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版,第376页。
    45参见柳燕硕士论文:《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2006,摘要第1页。
    46陈国庆等:《<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涉及检察机关的若干主要问题》,载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第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35页。
    47黄柳:《浅析盆、量刑建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5期。
    48赵阳:《量刑建议制度八年探索历程披露》《法制日报》2007年11月30日。
    49杜先祥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摘要第1页。
    50张金锁:《量刑建议应全面推行》,《检察日报》2008年4月3日。
    51张飞:《量刑建议应慎用》,《江苏经济报》2004年10月18日。
    52陈革、谢军:《浅谈刑建议探索中的几个问题》,《人民检察》2003年第8期。
    53转引自孙红霞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2006西南交通大学,正文第2—3页。
    54刘福侠:《浅谈求刑权》,载《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5周光富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四川大学2004年诉讼法学,正文第1页。
    56陈默琳:《吉利检察院推行量刑建议求公正》,《法制日报》2003年12月17日。
    57李和仁:《量刑建议:摸索中的探索与实践—量刑建议制度研讨会综述》,载《人民检察》2001年11期。
    58参见种松志、樊崇义等:《公诉制度改革研究》,载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第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543页。
    59孙红霞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2006西南交通大学,正文第3页。
    60赵萍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可行性研究》,郑州大学2004年,正文第4页。
    61张勇硕士论文:《检察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正文第4页。
    62转引自王令源硕士论文:《量刑建议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正文第5页至第6页。
    63郑燕硕士论文:《论量刑建议权和量刑建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正文第4页。
    64杜先祥硕士论文:《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正文第1页。
    65王令源硕士论文:《量刑建议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中文第6页。
    66徐伟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四川大学2003年,正文第3页至第4页。
    67张林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正文第4页。
    68张勇硕士论文:《检察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正文第4页。
    69朱淦硕士论文:《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正文第5页至第6页。
    70朱淦硕士论文:《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摘要第1页。
    71姜正平硕士论文:《公诉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正文第4页。
    
    72庞良程:《量刑建议可行性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8月第10卷第4期。
    73刘德法、胡权勋:《量刑建议权初探》载《检察实践》2003年第4期。
    74张智辉、吴孟栓:《2001年检察理论研究综述》,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第10卷第2期。
    75彭燕硕士论文:《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政策构想》,吉林大学2007年,第38页。
    76郑承华:《检察机关求刑权应有之意》,载《台声﹒新视角》2005年8月。
    77梅丽红硕士论文:《论我国检察官的求刑权》,苏州大学2006法律硕士,摘要第1页。
    78胡焕宏硕士论文:《求刑权研究》,苏州大学2004年,正文第4页。
    79王野飞硕士论文:《检察机关求刑权问题研究》,安徽大学诉讼法2006年,正文第3页。
    80龚培华、张少林:《论检察机关的量刑请求权》,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
    
    81参见孙红霞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2006西南交通大学,正文第6页。
    82参见谢莉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正文第6页。
    83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第272页至第273页。
    84赵廷光著:《量刑公正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3页。
    85应当注意的是,目前有的文章在引述时,误将该意见草案作为正式公布文件引用。以下称《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草案)。
    8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2页至第153页。
    87凯尔森著:《法和国家概论》,转引自《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1期,第40页。
    88 [美国]麦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10页。
    89 [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8页。
    90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20页。
    9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21页。
    88 [美国]麦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10页。
    89 [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8页。
    90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20页。
    9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21页。
    96需要说明的是,关于1876人的问卷调查包括345名法官在内。
    97参见龙宗智主编:《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59页。
    98参见李曙明:《“量刑建议”妥当吗》,《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18日。
    99参见阮齐林等:《公诉中检察院与法院常见定罪量刑分歧研究》,载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第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235页。
    100庄学忠:《构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几点思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网,发布时间:2007-8-10 11:24:04。http://www.xmcourt.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6,阅读时间2009-2-15。
    101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5年第1期(总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9页。
    102参见陈虹伟:《专家建议统一量刑标准》,《法制日报》2006年3月29日。
    103参见杨福军:《对构建标准化量刑系统工程的探讨》,《刑事审判要览》2003年第5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132页至第135页。
    104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5年第2期。
    105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2年第2期。
    106参见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编写:《检察官人权指南》,杨宇冠、李立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1页。
    107参见程雷:《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比较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08参见林钰雄著:《刑事诉讼法》(上册总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至第103页。
    109【日】田口守一著,刘迪、张凌、穆津译:《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110 [日]田口守一著,刘迪、张凌、穆津译:《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至第108页。
    111参见陈国庆等:《<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涉及检察机关的若干主要问题》,载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第
    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26页至第136页。
    112林增福:《由英美法系国家量刑基准之制定谈“我国”量刑法制之改革》,[台湾]《司法周刊》第1324册(2007年2月出版),第5页。
    113参见郭豫珍:《英国量刑改革模式与运作》,[台湾]《司法周刊》第1368期,2007年12月13日期。参见许金钗:《美国量刑准据施行现况及我国实施之刍议》,[台湾]《司法周刊》第1307期,2006年10月5日。
    114谢佑平:《量刑建议:更大程度地保证司法效率》,《检察日报》2008年11月26日。
    115参见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116周国均:《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117参见程岚:《西方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及其比较》,《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
    118参见龙宗智主编:《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58页。
    119参见姜伟、卞森、龙宗智:《解读“量刑建议”》,《检察日报》2002年11月14日。
    120卞建林:《解读“量刑建议”》,《检察日报》2002年11月14日。
    121参见熊秋红:《有罪答辩、辩诉交易及其在中国的尝试》,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2549
    122转引自杨涛:《能否给检察官量刑建议权》,《法制日报》2007年1月30日。
    123参见林俊益著:《程式正义与诉讼经济.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出版,第170页。
    124参见冀祥德:《量刑建议权:检察权的扩张与规制——辩诉交易移植与本土化的视野》,载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02页。
    125参见裘索:《日本国检察制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95页。
    126 [日本]田口守一著:《刑事诉讼法》,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12页。
    127参见林俊益著:《程式正义与诉讼经济.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出版,第184页至第185页。
    128参见冀祥德:《量刑建议权:检察权的扩张与规制——辩诉交易移植与本土化的视野》,载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99页至第113页。
    129转引自马相哲译:《韩国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7页,译者注。
    130参见程岚:《西方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及其比较》,《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
    131参见利鸥:《丢弃拖车导致名偷渡客死亡美国检察官建议判处司机死刑》,《检察日报》2004年3月20日。
    132参见孙春雨:《中美量刑机制的若干不同》,正义网, http://www.criminallawbnu.cn/criminal/info/showpage.asp?showhead=&pkid=14850/2008-4-25。
    133参见冀祥德:《量刑建议权:检察权的扩张与规制——辩诉交易移植与本土化的视野》,载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99页至第113页。
    134参见姜伟、卞森、龙宗智:《解读“量刑建议”》,《检察日报》2002年11月14日。
    135参见张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纪念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30周年》,《人民日报》2008年7月7日。
    136参见《检徽的由来》,《检察日报》2008年7月8日。
    137参见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编写:《检察官人权指南》,杨宇冠、李立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1页。
    138陈光中:《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139参见周士敏:《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140【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4页。
    141参见李步云等:《法律监督与公平正义》,载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第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23页。
    142龙宗智著:《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
    143参见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144参见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张玉军、梅贵:《量刑建议权的司法化探索——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归制》,中国法院网2006-12-0614:57:21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612/06/226276.shtml阅读时间2009-2-15。
    145公丕祥:《关于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初步思考》,载《公检法办案指南》2006年第6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135页。
    146【台湾】林俊益著:《程式正义与诉讼经济.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出版,该书的169至216页。
    
    147参见宋英辉著:《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221页。
    148参见宋英辉著:《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222页。
    149周士敏:《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150李曙明:《“量刑建议”妥当吗》,《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18日。
    151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152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153参见宋英辉著:《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85页、第87页。
    154转引自宋英辉著:《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85页、第87页。
    155转引自宋英辉著:《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225页。
    156冀祥德:《量刑建议权研究·理论篇:为什么要明确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检察日报》2006年2月28日。
    157参见储槐植:《真善美:司法官刑法适用解释的标准》,《检察日报》2008年6月30日。
    
    158参见姜伟、卞森、龙宗智:《解读“量刑建议”》,《检察日报》2002年11月14日。
    159参见陈卫东《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160参见宋英辉:《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161参见苗生明:《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162参见[英国]边沁著:《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至第70页。
    163参见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5年第3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第38页至第48页。
    164原文为“适应法律”。笔者认为,应当称“适用法律”比较妥当。
    165参见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5年第5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第58页至第59页。
    166参见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7年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第154页至第163页。
    168《公检法办案指南》2008年第10期,第176页、第185页。
    
    169参见高憬宏、戴长林、黄应生:《论我国量刑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人民司法应用》2009年第3期。
    170参见熊选国:《实现规范化量刑促进量刑公正》,《人民法院报》2008年10月27日。
    171参见胡焕宏硕士论文:《求刑权研究》,苏州大学2004年,正文第1页注释。
    172由于涉及十二个市级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内容较多,故在下一个问题专门介绍。
    173以下资料得到了高检院公诉厅和司改办的帮助。其中涉及的各省市区检察机关量刑建议试点的相关资料,则以各省市区检察机关上报高检院有关部门的数据和材料为准。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174参见冀祥德:《量刑建议权:检察权的扩张与规制——辩诉交易移植与本土化的视野》,载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99页。
    175参见赵阳:《量刑建议制度八年探索历程披露》《法制日报》2007年11月30日。
    176参见程振楠、常检轩、刘晓松:《常州量刑建议九成得到采纳》,《检察日报》2008年7月28日。
    177参见符冰言、蔡亮亮:《常州新北:千余量刑建议九成被采纳》,《检察日报》2006年7月24日,第1版。
    178参见李明耀、东剑:《江苏东海:“三纲两书”:程序严质量高》,《检察日报》2006年1月19日,第1版。
    179参见李晓波:《检察官量刑建议写进判决》,《法制日报》2006年6月16日。
    180参见孔繁平等:《山东枣庄:八成量刑建议被采纳法庭的当庭判决率提高了20%》,《检察日报》2004年3月30日。
    181参见李微:《判决书里有了“量刑建议”枣庄市山亭区检察院已对235案提出量刑建议超过80%被法庭采纳》,《检察日报》2006年5月14日,第1版。
    
    182参见陈默琳:《吉利检察院推行量刑建议求公正》,《法制日报》2003年12月17日。
    183参见郭峰、沈霖:《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望城试行“求刑权”》,《湖南日报》2003年3月25日。
    184参见湖北恩施州人民检察院网http;//www.esjc.gov.cn/Html/YWSD/2008-4/3/14_54_55_856.shtml发布:2008-4-3 14;54;20;阅读时间2009-2-15。
    185目前江西省共有省、市、县三级检察院123个,其中市、分院12个(11个设区市检察院,1个铁检分院),基层检察院110个(县市区院101个,派出院7个,铁检院2个)。
    186参见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187参见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188参见金文彪:《量刑建议制度之创设》,载樊崇义等主编《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724页。
    189参见符冰言、蔡亮亮:《常州新北:千余量刑建议九成被采纳》,《检察日报》2006年7月24日,第1版。
    
    190参见张建伟:《怎样看待量刑建议》,《检察日报》2001年9月7日,第3版。
    191参见张飞:《量刑建议应慎用》,《江苏经济报》2004年10月18日。
    192参见洪旭:《如何使量刑建议充分发挥效用》,《检察日报》2007年3月27日。
    193参见张金锁:《量刑建议应全面推行》,《检察日报》2008年4月3日。
    
    194参见李晓波:《检察官量刑建议写进判决》,《法制日报》2006年6月16日。
    195参见《检察日报》2008年7月24日,第3版。
    196参见郭峰、沈霖:《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望城试行“求刑权”》,《湖南日报》2003年3月25日。
    197参见孔繁平等:《山东枣庄:八成量刑建议被采纳法庭的当庭判决率提高了20%》,《检察日报》2004年3月30日。
    198参见周国均:《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199参见徐汉明、胡光阳:《关于量刑建议制度的研究报告》,载《刑事司法指南》2006年第4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81页至第82页。
    200参见潘金贵著:《公诉制度改革研究:在理念与制度之间》,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311页至第326页。
    201参见周光富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四川大学2004年,正文第37页至第38页。
    202参见张林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正文第4页。
    203参见张勇硕士论文:《检察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正文第28页至第29页。
    204参见周伟硕士论文:《量刑建议权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第5-6页。
    205庄学忠:《构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几点思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网http://www.xmcourt.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6,阅读时间2009-2-15。
    206蔡爱平、陈亚东:《试行量刑建议维护司法公正》罗平县人民法院网http://www.szsjcy.gov.cn/2005/plllytt/2008091609031548139.htm阅读时间2009-2-15。
    207参见朱淦硕士论文:《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正文第27页至第29页。
    208参见郝晓宇硕士论文:《该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第32页至第33页。
    209参见谢莉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正文第23页至第24页。
    210参见赵萍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可行性研究》,郑州大学2004年,正文第36页至第37页。
    211参见张勇硕士论文:《检察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正文第28页。
    212参见徐汉明、胡光阳:《关于量刑建议制度的研究报告》,载《刑事司法指南》2006年第4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81页。
    213 [美]麦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12页。
    214 [美]麦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3页。
    215 [美]麦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13页。
    216 [美]麦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14页。
    217谢佑平:《量刑建议:更大程度地保证司法效率》,《检察日报》2008年11月26日。
    218林钰雄著:《刑事诉讼法》(上册总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219 [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220 [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1821年),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9页。
    221 [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222参见虞平:《美国死刑量刑制度的统一性与个别化的协调》,《法学》2007年第11期。
    223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资料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资料摘编》,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183页。
    224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5年第1期(总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9页。
    225参见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12页。
    226 [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1748年)(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85页。
    227 [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1748年)(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91页。
    228 [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1748年)(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92页。
    229 [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3页至第4页。
    230 [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9页。
    231参见陈光中:《关于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几个问题》,《江西检察》2008年第3期。
    232 [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3页。
    233转引自美国联邦法院法官Joanna Seybert演讲稿:《美国联邦法院之量刑与量刑表》,载[台湾]《司法周刊(司法文选别册)》第1324期(2007年2月1日出版),第25页。
    234参见陈光中:《关于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几个问题》,《江西检察》2008年第4期。
    
    235冀祥德著:《控辩平等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版,第377页。
    236陈卫东:《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237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238参见张金锁:《量刑建议应全面推行》,《检察日报》2008年4月3日。
    239参见程岚:《西方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及其比较》,《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
    240参见冀祥德:《量刑建议权研究·理论篇:为什么要明确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检察日报》2006年2月28日。
    241转引自美国联邦法院法官Joanna Seybert演讲稿:《美国联邦法院之量刑与量刑表》,载[台湾]《司法周刊(司法文选别册)》第1324期(2007年2月1日出版),第25页。
    242赵廷光著:《量刑公正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前言第2页。
    
    
    243参见麦高伟等著:《陪审制度与辩诉交易》,陈碧等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29页。
    244张天虹:《量刑监督:程序规范与实体标准并重》,《检察日报》2007年1月19日。
    245曹坚:《加强对量刑活动法律监督的思考》,《检察日报》2009年2月16日,第3版。
    246参见张金锁:《量刑建议应全面推行》,《检察日报》2008年4月3日。
    247参见《法制日报》2008年2月4日,第5版。
    248参见《信息日报》1995年3月31日,第6版。
    249参见《法制日报》2005年5月25日。
    250参见孔繁平等:《量刑建议被采纳一个家庭得挽救》,《检察日报》2007年2月4日;《量刑建议制度八年探索历程披露》,《法制日报》2007年11月30日。
    251参见邓红阳、赵红旗:《首次尝试“陪审团”参与死刑二审》,《法制日报》2009年2月18日,第5版。
    252参见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页至第215页。
    253参见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392页至第397页。
    254 http://www.cqjcy.gov.cn/classview.asp?id=8368&classid=2/20080804阅读发布时间:2008-7-30 10:56:00
    255参见陈光中:《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256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257参见陆健:《量刑建议不宜过分具体》,《江苏法制报》2007年4月17日,第3版。
    258参见龙宗智:《解读“量刑建议”》,《检察日报》2002年11月14日。
    259参见林俊益著:《程式正义与诉讼经济.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出版,第174页。
    260参见张勇硕士论文:《检察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正文第28页至第29页。
    261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5年第1期(总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49页。
    
    263参见《死刑复核步入正轨高法重申严格把关》,《人民法院报》2009年2月9日。
    264虽然《刑法》第57条第2款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但这不属于量刑建议的内容。
    265参见赵阳:《量刑建议制度八年探索历程披露》《法制日报》2007年11月30日。
    267参见姜伟:《解读“量刑建议”》,《检察日报》2002年11月14日。
    268参见王元秀等:《邳州检察院试行量刑建议制度》,《新华日报》2004年3月10日。
    
    269参见张国轩著:《商业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修订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2月版,第129页。
    270本罪属于修改的罪名,同时单位犯罪也属于修改,不属于新增加的单位犯罪。
    271参见《人民法院报》2006年5月12日。
    272 http://www.cqjcy.gov.cn/classview.asp?id=8368&classid=2/20080804阅读时间:2008-7-30 10:56:00
    273参见张波:《对未成年人可以适用无期徒刑》,《检察日报》2005年11月22日,第3版。
    274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5年第1期(总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
    275参见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编辑:《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决议文献汇编》(中外文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45页至第47页。
    276参考张国轩著:《抢劫罪的定罪与量刑》(修订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2月版,第72页至第75页。
    277谢佑平:《量刑建议:更大程度地保证司法效率》,《检察日报》2008年11月26日。
    279参见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395页至第396页。
    280参见李明耀、东剑:《江苏东海:“三纲两书”:程序严质量高》,《检察日报》2006年1月19日,第1版。
    281冀祥德:《量刑建议权:检察权的扩张与规制——辩诉交易移植与本土化的视野》,载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13页。
    282参见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69页至第270页。
    
    283参见曹坚:《加强对量刑活动法律监督的思考》,《检察日报》2009年2月16日,第3版。
    284参见谢莉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正文第23页。
    285原文为“适应法律”。笔者认为,应当称“适用法律”比较妥当。
    286参见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5年第5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第58页至第59页。
    287参见苗生明《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288谢佑平:《量刑建议:更大程度地保证司法效率》,《检察日报》2008年11月26日。
    289参见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467页至第468页。
    290参见陈国庆等:《〈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涉及检察机关的若干主要问题》,载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第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28页至第131页。
    291参见张耕:《中国特色检察制度具有六方面鲜明特色》,《人民日报》2008年7月7日。
    292参见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470页、第471页。
    293参见苗生明:《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294参见庄学忠:《构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几点思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网,发布时间:2007-8-10
    11:24:04。http://www.xmcourt.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6,阅读时间2009-2-15。
    295熊正:《量刑建议如何规范进行》《检察日报》2008年1月9日。
    296佟齐:《量刑建议提起方式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官》2008年专刊,第216页。
    297汪建成:《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298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299张金锁:《量刑建议应全面推行》,《检察日报》2008年4月3日。
    300赵萍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可行性研究》,郑州大学2004年,正文第4页。
    301朱淦硕士论文:《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正文第5页至第6页。
    302参见洪旭:《如何使量刑建议充分发挥效用》,《检察日报》2007年3月27日。
    303[台湾]林俊益著:《程式正义与诉讼经济.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出版,该书的169至216页。
    304参见宋英辉:《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05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306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307参见程振楠、常检轩、刘晓松:《常州量刑建议九成得到采纳》,《检察日报》2008年7月28日。
    308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309当然,笔者认为这种建议的幅度仍然较大,显得有些随意和不很严肃。
    310参见蒋德、刘长山、梅静:《控方根据被告人当庭认罪程度变更量刑建议广陵:“机动量刑建议”出奇效》,《法制日报》2008年4月7日,第5版。
    311参见符冰言、蔡亮亮:《常州新北:千余量刑建议九成被采纳》,《检察日报》2006年7月24日,第1版。
    312参见洪旭:《如何使量刑建议充分发挥效用》,《检察日报》2007年3月27日。
    313参见庄学忠:《构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几点思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网,发布时间:2007-8-10 11:24:04。http://www.xmcourt.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6,阅读时间2009-2-15。
    314参见李明耀、东剑:《江苏东海:“三纲两书”:程序严质量高》,《检察日报》2006年1月19日,第1版。
    315陈瑞华:《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第163页。
    316李玉萍:《构建我国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思考》,《人民司法应用》2009年第3期。
    317陈国庆、石献智:《刑诉法再修改涉及检察机关的几个问题》,《人民检察》2004年第11期。
    318参见虞平:《美国死刑量刑制度的统一性与个别化的协调》,《法学》2007年第11期。
    319参见李晓波:《检察官量刑建议写进判决》,《法制日报》2006年6月16日。
    320参见虞平:《美国死刑量刑制度的统一性与个别化的协调》,《法学》2007年第11期。
    321熊选国:《实现规范化量刑促进量刑公正》,《人民法院报》2008年10月27日。
    322参见冬松奎等:《河南驻马店:追诉一漏犯量刑建议被采纳》,《检察日报》2004年7月6日。
    323参见孔繁平等:《山东枣庄:八成量刑建议被采纳法庭的当庭判决率提高了20%》,《检察日报》2004年3月30日。
    324参见赵阳:《量刑建议制度八年探索历程披露》,《法制日报》2007年11月30日。
    325参见陈卫东:《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26参见汪建成:《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27参见柳燕硕士论文:《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2006,正文第1页。
    328参见刘斌:《律师如何针对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进行辩护》,《法制日报》2003年12月17日。
    329参见李扬:《围绕该判几年展开激辩无锡滨湖区法院首试“量刑辩论”》,《新华日报》2003年9月4日。
    330参见李曙明:《被害人亲属,该不该有量刑建议权》,《检察日报》2008年7月16日。
    331参见刁沈云、张傲冬:《量刑建议应征求被害人意见》,《检察日报》2005年6月8日。
    
    332参见汪建成:《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33转引自赵阳:《量刑建议制度八年探索历程披露》,《法制日报》2007年11月30日。
    334参见李晓波:《检察官量刑建议写进判决》,《法制日报》2006年6月16日。
    335参见郭峰沈霖:《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望城试行“求刑权”》《湖南日报》2003年3月25日。
    336参见艾文波:《“量刑建议”大有裨益》《法制日报》2004年3月23日。
    337参见李微:《判决书里有了“量刑建议”枣庄市山亭区检察院已对235案提出量刑建议超过80%被法庭采纳》,《检察日报》2006年5月14日,第1版。
    338参见袁承东、文明:《判决书中不宜写入“量刑建议”》,《人民代表报》2006年7月4日,第7版。
    339参见熊思明:《如何对待检察院量刑建议》,《人民法院报》2003年10月16日。
    340公丕祥:《关于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初步思考》,载《公检法办案指南》2006年第6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135页。
    341谢佑平:《量刑建议:更大程度地保证司法效率》,《检察日报》2008年11月26日。
    342参见熊正:《量刑建议如何规范进行》《检察日报》2008年1月9日。
    343转引自肖玮、李若昕:《量刑建议,不仅防止司法擅断》,《检察日报》2007年3月28日。
    344参见陈卫东:《专家学者纵谈“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日。
    345参见贺恒扬主编:《抗诉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1页、第62页。
    346参见万鄂湘、张军主编:《最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07年第1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第154页至第163页。
    347参见曹建明:《关于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8年第7号,第719页。
    348渝检宣,http://www.cqjcy.gov.cn/classview.asp?id=8368&classid=2/20080804.
    349参见《检方抗诉并非“只抗轻不抗重”,金华检察院首次支持被告人上诉并使被告人获得减刑》,《法制日报》2008年4月29日。
    350周道鸾:《论死刑复核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时代法学》2005年第6期。
    351陈光中:《应当慎重公正地适用死刑》,《中国司法》2005年第12期。
    352郝银钟教授:《检察机关不应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法制日报》2006年3月30日。
    353参见胡云腾:《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必须从实际出发》,《中国司法》2005年第12期。
    354参见田文昌:《死刑复核权上收后,复核的程序设计成为重要课题》,《中国司法》2005年第12期。
    355参见王守安、石献智:《检察机关应当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检察日报》2006年05月22日。
    358陈光中:《应当慎重公正地适用死刑》,《中国司法》2005年第12期。
    359参见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132页,第258条第2款。
    360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四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51页。
    1.陈光中著:《陈光中法学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光中、严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4.陈光中等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陈光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6.陈光中主编:《刑事司法论坛》(第一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樊崇义等主编:《刑事起诉与不起诉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卞建林著:《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
    12.卞建林著:《刑事证明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13.卞建林、杨宇冠著:《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卞建林著、刘玫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宋英辉等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9.宋英辉著:《刑事诉讼原理导读》,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0.刘根菊著:《刑事诉讼法与律师制度热点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1.刘根菊著:《刑事司法创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刘金友、奚伟著:《附带民事诉讼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4.杨宇冠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杨宇冠等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26.龙宗智著:《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7.龙宗智著:《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龙宗智主编:《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9.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四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30.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31.孙谦著:《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2.张智辉著:《检察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33.姜伟等著:《公诉制度教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34.季刚、刘晶著:《公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35.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之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陈瑞华著:《刑事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冀祥德著:《控辩平等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版。
    38.潘金贵著:《公诉制度改革研究:在理念与制度之间》,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39.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0.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1.陈兴良著:《刑法学总论》(上下),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2.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
    43.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4.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5.赵廷光著:《量刑公正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白建军著:《罪刑均衡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7.李艳玲著:《量刑方法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周娅著:《短期自由刑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9.孙春雨:《中美定罪量刑机制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50.周士敏著:《澳门刑事诉讼制度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51.赵秉志著:《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2.蔡墩銘著:《刑事诉讼法概要》,【台湾】三民书局2005年增订七版。
    53.台湾林钰雄著:《检察官论》,【台湾】学林文化出版,1999年版。
    54.台湾林俊益著:《程式正义与诉讼经济——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2月出版。
    55.林钰雄著:《刑事诉讼法》(上册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6.林钰雄著:《论检察官》,【台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出版。
    57.朱石炎著:《刑事诉讼法》,【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修订三版。
    58.余叔通等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9.罗结珍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60.李昌珂译著:《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1.黄风译:《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2.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与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3.卞建林等译:《加拿大刑事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4.苏方遒等译:《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5.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6.马相哲译:《韩国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7.程味秋等译:《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8.陈光中主编:《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安》,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69.宋英辉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0.宋世杰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71.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
    72.王以真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3.汪建成、黄伟明著:《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4.国际检察官联合会编写:《检察官人权指南》,杨宇冠、李立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75.美国量刑委员会:《美国量刑指南》,北大翻译组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6.麦高伟等著:《陪审制度与辩诉交易》,陈碧等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77.【美】麦克尔·D·贝勒斯著:《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78.【美】韦恩·R·拉费弗等著:《刑事诉讼法》,卞建林、沙金丽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9.【英】麦高伟等著:《陪审制度与辩诉交易》,陈碧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80.【英】丹宁勋爵著:《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81.【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2.【德】克劳斯·罗科信著:《刑事诉讼法》,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3.【德】托马斯·魏根特著:《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4.【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85.【俄】古岑科主编:《俄罗斯刑事诉讼教程》,黄道秀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6.【日】土本武司著:《日本刑事诉讼法要义》,董璠、宋英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87.【日】田口守一著,刘迪、张凌、穆津译:《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88.裘索著:《日本国检察制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89.欧阳涛、周叶谦、肖贤富、陈中天著:《英美刑法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90.谢莉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
    91.朱淦硕士论文:《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2.姜正平硕士论文:《公诉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3.梅丽红硕士论文:《论我国检察官的求刑权》苏州大学2006法律硕士。
    94.胡焕宏硕士论文:《求刑权研究》,苏州大学2004年。
    95.王野飞硕士论文:《检察机关求刑权问题研究》,安徽大学诉讼法2006。
    96.郑燕硕士论文:《论量刑建议权和量刑建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7.杜先祥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98.王令源硕士论文:《量刑建议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
    99.徐伟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四川大学2003年。
    100.张林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
    101.张勇硕士论文:《检察量刑建议制度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
    102.孙红霞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2006西南交通大学。
    103.赵萍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可行性研究》,郑州大学2004年。
    104.周光富硕士论文:《量刑建议制度研究》,四川大学2004年。
    105.张国轩著:《抢劫罪的定罪与量刑》(修订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106.张国轩著:《商业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修订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107.张国轩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