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假释适用实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假释是对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予以附条件的释放,是我国重要的刑罚执行方式。假释制度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刑事惩罚措施,我国《大清新刑律》最早规定了假释制度,后来的法律相继沿用,促进了我国的刑罚制度的发展完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对假释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由于法律条文较粗糙,加之受我国传统的重刑思想等因素影响,我国假释制度的适用率普遍很低,而与之相反的是,减刑制度却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适用,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鉴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此次修正案对假释的相关制度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本文将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修正案中改动的部分阐述假释制度在我国的司法适用情况。
     本文的正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强调假释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假释制度的司法意义,具体从三个方面阐释我国假释制度的重要意义,分别为假释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意义、对在押犯人的意义及对刑罚目的实现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假释制度的司法适用,此部分又分为两个内容,一是介绍我国现行的有关假释的条文以及刑法修正案(八)的内容,二是结合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的司法实践分析我国的假释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阐述假释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具体从五个方面着手,首先提出假释适用率极低的问题,然后分析假释适用不普遍的原因;第二,论述我国假释适用的封闭性问题,此问题又从权力失衡、程序缺失、考核标准不统一等几个方面具体剖析;第三,论述假释适用缺少当事人的参与性;第四,论述我国假释适用中出现的权力机关的权力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最后,论述我国假释制度本身在设置上的缺陷。第三部分是结合第二部分中阐述的我国假释适用缺陷、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提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建议,主要有:从思想上改变对假释适用的偏见,应当转变对刑法惩罚的目的和功能的态度;完善有关假释的实体立法和程序应用方面的法律规定;增强有效的监督;完善假释适用的配套制度,通过社区矫正,使罪犯重新回归社会,最终实现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目标。
Parole which is the release for prisoners who were sentenced limited or life imprisonment by a judge, is an essential measure of criminal punishment and originated from western capitalistic states. It’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parole system was erected in law documents in China when ShenJiaben compiled the in 1911. Although the parole system was erected as law and absorbed by flowing laws, the rate of application is low because of the inadequate rules, traditional severe criminal punishment and other social systems. However, the commutation of sentence was be used usually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increase gradually. As the Eight amendment of The Criminal Law, which was passed in the nineteenth conference of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on 26th Feb. 2011 and will come into force on 1st May 2011, modified some rules about parole system.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parole system in China on the base of current regulations and the new amendment.
     The body of this paper was divided three parts.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judicial essence of parole,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arole from three parts including criminal policies, the meaning to prisoners and the objective of the criminal punishment. The second part contains two aspects to analyz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parole in our country. The first aspect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s and the new amendment relating to parole system. The second aspect elucidates the main problems on the parole system in laws and practices. To clear this issue, this part firstly analyzes cause of the low rate of applicability; secondly, discusses the unopened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 from the unbalanced power distribution, the deficiency of procedure and inconsistent standards; thirdly, recommended the lack of the parties’participation; fourthly, elucidates the unbalanced power between national departments; and finally explains the defective content of the parole system itself. The third part of the body puts forward some perfecting suggestions which comprise the change of the prejudice in mind, the enough regulations, the improving supervision, the proper relative rules and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s’systems. All in all, there is an aim that the prisoners should get the opportunities to enter into the society newly and last our country real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引文
1贾文宇:《假释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1页。
    2贾文宇:《假释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2页。
    5赵秉志、周国良:“刑法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第178页。
    6王娜:《刑事赦免制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9页。
    7赵秉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极其贯彻的基本问题”,《人民检察》,2009年第19期。
    8陈兴良:“违法性认识研究”,《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第131页。
    11柳忠卫:“假释本质研究——简论假释权的性质及属性”,《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第112页。
    12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页。
    13张民安等主编:《民商法学家》第1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14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完善减刑、假释制度实务研究”,《山东审判》,2008年第5期,第27页。
    15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9页。
    17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载《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第70页。
    18郝佩韦:《监狱法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页。
    19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20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41页。
    [1]石经海:《我国刑期折抵制度之检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 [韩]李在祥:《韩国刑法总论》,韩相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陈东升:《赦免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机关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王娜:《刑事赦免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5] [美]米尔建·R·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李学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赵秉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极其贯彻的基本问题”,《人民检察》,2009年第17期。
    [2]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法学研究》,2000第5期。
    [3]徐静村:“减刑、假释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法治研究》,2010年第2期。
    [4]蔡雅奇:“美国的‘三振出局法’对极其对我国累犯制度的启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徐静村,潘金贵:“论英国保释制度及借鉴意义”,《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
    [6]柳忠卫:“假释撤销条件比较研究”,《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
    [7]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在修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
    [8]贾文宇:“假释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9]曾光:“假释适用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湘潭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10]陈永生:“中国减刑、假释程序之检讨”,《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11]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12]刘忠卫:“假释制度比较研究”,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欧阳颖思:“刑罚个别化原则的运用——在假释、减刑中引入人格调查”,《法制与社会》,2010年2月。
    [14]胡江:“假释与监外执行之比较研究”,《法治研究》,2009年第10期。
    [15]柳忠卫:“假释本质研究——兼论假释权的性质及归属”,《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16]许世腾:“假释制度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北京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7]高贵君,王勇,方文军:“减刑假释制度的若干问题与完善对策”,《中国审判》,2009年第9期。
    [18]陈瑞华:“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中外法学》,1996年第2期。
    [19]张亚平:“美国假释制度之趋势极其启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0]吉春华:“浅谈减刑与假释制度”,《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第4期。
    [1]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完善减刑假释制度的调研报告”,《山东审判》,200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