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主导下的社区矫正制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由于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的、文明的、有效的、经济的刑罚执行方式,代表着刑事执行方式变革的世界潮流,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我国亦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社区矫正,但是与社区矫正相关的一些问题和制度尚有待深入的研究和创建。本文将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对我国社区矫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约七万字,分为七章,每章的核心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等做出简要的介绍,围绕社区矫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相关文献。
     第二章,“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理论”。本章对社区矫正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发掘社区矫正制度得以存续的合理性根据,着重阐述和辨析了社区矫正及其相关概念,尽量明细社区矫正的性质,进一步说明建设社区矫正的意义。
     第三章,“中外政府主导下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本章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加拿大和美国,对其社区矫正发展历程做了大致的梳理,特别是发掘了其在机构设置和制度完善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以相关的历史教训。对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矫正发展历程做了回顾,理清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中的不足和经验。
     第四章,“政府对社区矫正的主导及其机制的改进”。本章详述了我国社区矫正管理体制的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五章,“社会力量对社区矫正的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是社区矫正事业成败的根本。本章着重探讨了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具体方式,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应坚持的原则。
     第六章,“我国政府主导的社区矫正立法”。社区矫正的推进需要法制的保障,这也正是我国社区矫正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章从社区矫正立法的必要与可能出发,着重探讨了我国社区矫正模式的选择、采取怎样的立法步骤以及社区矫正立法应当涉及的的主要内容。
     “结束语”,是对本文的简要归纳。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 is a humane, civilized, effective and economic way ofcriminal punishment, representing the world trend of criminal punishment reform. It iswelcomed by many countries. China started its own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s in 2009. Asa relatively new program, it calls for a thorough research to address its problems. This thesis willuse comparative analysis, archive research, historical analysis, etc, to examine the main issues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background, significanc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essay, and gives a critical summary of the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community correction.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This chapter includes a briefreview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exploring the rational factors ofcommunity correction,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concepts about community correctionand detailing of the nature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further sh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
     Chapter Three recalls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led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s inChina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It has selected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represent theforeign countries, combing its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in particular, to explore itsexperience and historical lessons in term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systems, from whichwe can learn the experience. We will review Chinese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communitycorrection an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and deficiencies.
     Chapter Four is on“government-leading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 and itsimprovement.”This chapter detail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reveals the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Chapter Five discusses how social forces will support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 Theparticipation of social forces is the basic factor of the success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atterns and specific way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analyzes theprinciples of using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s.
     Chapter Six focuses o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of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community program in China. To promote community correction one needs the guarantee of legalinstitutions, which is exactly wher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community correction located. Theproblems are in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beginning of this chapter outlines the necessity andpossibility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programs. It then moves on to explore the modes ofcommunity correction legislation, how to take the legislative steps, and the main content ofcommunity correction legislation.
     The last chapter offer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main arguments of this thesis.
引文
1吴宗宪、陈志海、叶旦生、马晓东:《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75页。
    1参见康树华:《社区矫正的历史、现状和重大理论价值》,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9期。
    2杜小雷:《社区矫正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杨诚:《社区矫正的移植与比较》,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5期,第59页。
    4杨诚:《社区矫正的移植与比较》,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5期,第60页。
    5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2储槐植,汪永乐:《论刑事实行主体的合理配置》,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
    3邵名正,于同治:《论行事执行法的创制》,载《罪犯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
    4参见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的管理体制弊大于利》,载《法学》,2005年,第9期。
    5吴宗宪:《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7期。
    1于文、吴宝银:《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思考》,载《法学与实践》,2007年,第6期,第13页。
    2参见:吴宗宪:《试论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框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5期。
    3储槐植,汪永乐:《论行事实行主体的合理配置》,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
    4刘晓梅:《试析我国社区矫正的主体》,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7期。
    5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的管理体制弊大于利》,载《法学》,2005年,第9期。
    6参见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的管理体制弊大于利》,载《法学》,2005年,第9期。
    7刘东根:《公安机关与社区矫正——兼论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构建》,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参见王珏:《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几点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期。
    1吴宗宪:《论社区矫正立法与刑法修正案》,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3期。
    2参见北京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社区矫正立法的思考和建议》,在《中国司法》。2008年,第3期
    3张水香:《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刍议》,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11(中),第35页。
    4张传伟:《我国社区矫正京沪模式的比较分析与选择》,载《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60~61页。
    1冯卫国,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参见冯卫国,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参见杨殿生、余诤:《国家刑事执行法律一体化——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执行法>的建议》,载《中国监狱学刊》,1998年,第5期。
    4参见康泰、韩玉胜、袁登民:《论刑事执行法学的创立与发展》,载《中国监狱学刊》,1998年,第6期。
    1参见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2吴宗宪:《论社区矫正立法与刑法修正案》,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3期。
    3参见王珏:《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几点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期。
    4王志亮、王俊莉:《关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思考》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3期。
    5参见北京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社区矫正立法的思考和建议》,载《中国司法》。2008,第3期。
    1严励主编:《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的新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37~245页。
    2杨诚:《社区矫正的移植与比较》,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5期,第59页。
    3同上,第60页。
    4参见社区矫正考察组:《加拿大社区矫正概况及评价》,载《法治论丛》,2004年第3期。(本文是2003年年底上海市政法委,市司法局在加拿大“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家中心中国部主任杨诚教授的陪同下对加拿大社区矫正机构为期一周的考察和学习报告。)
    5许冷:《对加拿大社区矫正的考察、思考和借鉴》,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11期。(本文是2004年7月17日至8月6日北京市司法局组织的考察团对加拿大社区矫正考察后考察人员的作品。)
    6参见刘俊武:《加拿大社区矫正制度巡礼》,载《中国司法》,年,2008年,第3期。(此文是2007年11月下旬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对加拿大,美国社区矫正考察后考察人员的作品。)
    7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5页。
    1严励主编:《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的新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44页。
    1参见陈兴良:《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4页。
    1冯卫国:《行刑社会化论纲》,北京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第11页。
    1杜雪晶:《论安塞尔新社会防卫理论的思想内核》,载《河北法学》,2009年8月,第167页。
    2[法]马克·安塞尔,卢建平译:《新刑法理论》,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124页。
    3鲜铁可:《安塞尔新社会防卫思想研究》,载《中外法学》,1994年,第2期。
    4[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校正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2页。
    5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44页。
    1冯卫国:《行刑社会化论纲》,北京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2陈兴良主编:《刑种通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514页。
    3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95页。
    1[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6页。
    2但未丽:《社区矫正:立法基础与制度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3但未丽:《社区矫正:立法基础与制度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95页。
    1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参见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3原著霍恩比(ASHotnby),编译李兆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7页。
    1转引自林茂荣、杨士隆:《犯罪矫正原理与实务》,台湾地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224页。
    2Fox Vernon Brittain .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s[M]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77.
    3严厉主编:《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的新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页。
    4但未丽:《社区矫正:立法基础与制度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5 Evans Donald G.(1996),Defining Community Corrections. Corrections Today,58(6):p124-125
    6转印自郭建安、郑霞泽主编:《社区矫正通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1何肇发主编:《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2熊先觉:《司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76页。
    3辞海编纂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普及本,第4488页。
    5辞海编纂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普及本。第4923页
    1参见中方王珏、王平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序言一《社区矫正:用语的改编与意义的翻新》,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2参见郭建安、郑霞泽主编:《社区矫正通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3冯卫国:《行刑社会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1页。
    4李根宝:《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和思考》,载《法治论丛》2003年,第2期。
    5王顺安:《社区矫正的法律问题》,载《法治论丛》2003年,第2期。
    6转引自汤啸天:《社区矫正的试点与矫正质量的提高》,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4期。
    1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1[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著,龙学群译:《犯罪矫正概述》,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2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30页。
    3参见刘强主编:《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1吴宗宪,陈志海,叶旦生,马小东:《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3王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页。
    1王琪:《社区矫正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2007年年版,第25页。
    2黄京平,席小华主编:《社区矫正工作者手册》,中国法治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1参见[美]D.斯坦利·艾滋恩、杜格.A蒂默,谢正权译:《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559—560页。
    2[美]大卫·E·杜菲,吴宗宪、戴艳玲等译:《美国校正政策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8—289页。
    3[美]大卫·E·杜菲,吴宗宪、戴艳玲等译:《美国校正政策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1页。
    4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
    1陈志海:《行刑理论的多维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3页。
    2中方王增铎、兰洁、徐凌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3同上,第134页。
    4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6页。
    5郭建安、郑霞泽主编:《社区矫正通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1王顺安:《社区矫正的法律问题》,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2张煜:《论复合型社区矫正制度》,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3陈兴良:《社区矫正的理论与法律渊源》,在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编:《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资料汇编》(五)
    4冯卫国:《行刑社会化研究——开放社会中的刑罚趋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1页。
    5王志亮:《关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2期。
    1吴玉华主编:《北京市社区矫正培训教材》,北京市司法局2003年版,第6页。
    2严励主编:《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的新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177页。
    1[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页。
    2[美]坚吉尔英译,梁从诫译:《丹尼·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9页。
    1张峰,连春亮:《行刑与罪犯矫治社会化研究》,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2吴宗宪:《关于社区矫正的若干问题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7期。
    3王志亮:《外国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9页。
    1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页
    3奚从清,沈赓方主编:《社会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2页。
    4郑杭生,程琥:《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制度》,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5参见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139页。
    1吴宗宪:《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7期。
    1参见张友伦:《加拿大通史简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2感化院(penitentiaries):源自宗教裁判所的称谓,侧重宗教内涵,实际上是感化型监狱。参见中方王钰、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6页注释。
    3教养院(reformatories):源自英国(但此名现在已经放弃不用),只在北美沿用,侧重教育养成,实际上是未成年犯监狱和女犯监狱,属于轻型监狱。参见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6页注释。
    4参见高铭暄等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刑法学卷》,第322页。
    1颜九红,李文娟:《加拿大社区矫正介评》,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中方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
    3刘强主编:《各国(地区)社区矫正法规选编及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7页。
    4中方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
    1中方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1页。
    2同上,第92页。
    3中方王珏、王平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06页注释①。
    4中方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
    5同上,第97页
    6参见刘俊武:《加拿大社区矫正制度巡礼》,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3期。
    1中方王珏、王平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14页。
    2中方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
    3同上,第109页。
    4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92页。
    1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页。
    2同上,第214页。
    3同上,第219页。
    4颜九红,李文娟:《加拿大社区矫正介评》,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中方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
    2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15页。
    3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17页。
    1狄小华:《论行刑社会化——兼谈我国的重新犯罪预防》,载《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参见柳忠卫:《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力世界都与现代启示》,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1参见柳忠卫:《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力世界都与现代启示》,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2参见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3参见[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孙晓雳等译:《犯罪矫正概述》,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94页。
    4参见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5页。
    5转引自柳忠卫:《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力世界都与现代启示》,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1[美]大卫·E·杜菲,吴宗宪等译:《美国矫正政策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2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3柳忠卫:《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力世界都与现代启示》,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4[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著,孙晓雳,张述元,吴陪栋译:《校正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2页。
    1[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著,孙晓雳,张述元,吴陪栋译:《校正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2页。
    2刘强:《美国社区矫正演变史研究——以犯罪刑罚控制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3转引自刘强:《美国社区矫正演变史研究——以犯罪刑罚控制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
    1刘强:《美国刑事执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18页。
    2刘强:《美国刑事执行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页。
    3马跃:《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8—369页。
    4周振雄:《美国司法制度概览》,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页。
    1何挺:《充分认识严打方针的历史作用努力构建落实严打方针的长效机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1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0页。
    2记者王比学,解读人王珏:《改造在高墙之外矫正不只是监管》(政策解读),载《人民日报》2009年11月02日,第2版。
    1参见郝赤勇:《在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调解》,2009年第11期。
    1中方王珏、王平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16页注释①。
    2中方王珏、王平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14页。
    1中方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
    2参见刘强:《美国社区矫正演变史研究——以犯罪刑法控制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
    3参见刘晓梅:《英国对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对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启示》,载《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
    4刘晓梅:《英国对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对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启示》,载《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
    1参见侯国云主编:《刑罚执行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3页。
    1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页。
    2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页。
    3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1程维荣:《当代中国司法行政制度》,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2《中国司法行政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司法行政年鉴2002》,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1《中国司法行政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司法行政年鉴2002》,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23页。
    2司法部计财装备司编:《司法行政计财装备制度汇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908—910页。
    3参见司法部计财装备司编:《司法行政计财装备制度汇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908—909页。
    2参见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5页。
    1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7页。
    1储槐植,汪永乐:《论行事实行主体的合理配置》,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
    2邵名正,于同治:《论行事执行法的创制》,载《罪犯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
    1参见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的管理体制弊大于利》,载《法学》,2005年,第9期。
    2吴宗宪:《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7期。
    3于文、吴宝银:《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思考》,载《法学与实践》,2007年,第6期,第13页。
    4参见:吴宗宪:《试论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框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5期。
    5储槐植,汪永乐:《论行事实行主体的合理配置》,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10期。
    6刘晓梅:《试析我国社区矫正的主体》,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7期。
    1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的管理体制弊大于利》,载《法学》,2005年,第9期。
    2参见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的管理体制弊大于利》,载《法学》,2005年,第9期。
    3刘东根:《公安机关与社区矫正——兼论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构建》,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陈光中、(加)丹尼尔·普瑞方庭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2程味秋、(加)杨诚、杨宇冠编:《联合国人权公约和绍兴市司法文献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页。
    3许冷:《对加拿大社区矫正的考察、思考和借鉴》,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11期。
    4刘强:《对美国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的借鉴与思考》,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参见刘强:《对美国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的借鉴与思考》,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吴宗宪:《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3期。
    2谭全万:《主体与空间:论社区矫正的模式选择》,载《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狄小华:《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6期。
    4汤啸天:《社区矫正试点与矫正质量的提高》,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4期。
    1参见:李兰《社区矫正主体问题研究》,载《行政与法》,2009年,第11期。
    1孙静琴:《试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方式和途径》,载《行政与法》,2010年,第1期。
    1参见吴宗宪:《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3期。
    1吴宗宪:吴宗宪:《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继承与创新》,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
    2吴宗宪:《社区矫正的问题与前景》,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第2007年1期。
    3参见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社区矫正立法的思考和建议》,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5期。
    2参见王珏:《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几点思考》,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期。
    1吴宗宪:《论社区矫正立法与刑法修正案》,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3期
    2参见北京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社区矫正立法的思考和建议》,在《中国司法》。2005年,第7期。
    3冯卫国,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4参见冯卫国,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参见杨殿生、余诤:《国家刑事执行法律一体化——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执行法>的建议》,载《中国监狱学刊》,1998年,第5期。
    1参见康泰、韩玉胜、袁登民:《论刑事执行法学的创立与发展》,载《中国监狱学刊》,1998年,第6期。
    2转引自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8页。
    3参见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页。
    1王志亮、王俊莉:《关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思考》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3期
    1参见北京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社区矫正立法的思考和建议》,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7期。
    1参见:司法部社区矫正制度研究课题组《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之研究(上)》,载《中国司法》2003年第5期
    2参见:司法部社区矫正制度研究课题组《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之研究(上)》,载《中国司法》2003年第5期
    3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页。
    1冯卫国:《论社区矫正的程序建构》,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参见王顺安:《社区矫正的法律问题》,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1]侯国云:《刑法理论究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侯国云主编:《刑罚执行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胡配军主编:《社区矫正教育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何显兵:《社区刑罚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
    [5]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纲》,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6]刘强编著:《美国刑事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刘强主编:《各国(地区)社区矫正法规选编及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版。
    [8]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马跃:《美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荣容、肖君拥主编:《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制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2]王利荣:《行刑法律机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3]王平:《罪犯改造与社会大气候》,载《中国监狱学刊》,1995年第2期。
    [14]王平、罗刚:《现行刑事执行体制改革探讨》,载中国监狱学会编:《中国监狱学会20年(198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5]中方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和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6]中方王珏、王平,加方杨诚主编:《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7]王运生、严军兴著:《英国刑事司法与替刑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宗宪、陈志海、叶旦生、马晓东著:《非监禁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吴宗宪:《当代西方监狱学》,法律出版社,第24页。
    [20]严励主编:《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的新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1]张峰,连春亮:《行刑与罪犯矫治社会化研究》,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
    [22]张传伟:《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趋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23][美]大卫·E·杜菲:《美国矫正政策与实践》,吴宗宪,戴艳玲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4]参见[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孙晓雳等译:《犯罪矫正概述》,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83页。
    [25]陈光中、(加)丹尼尔·普瑞方庭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26]程味秋、(加)杨诚、杨宇冠编:《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刑事司法文献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页。
    [27]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
    [1]陈卫宁、廖芹:《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与完善建议》,载《人民检察》,2009年11月。
    [2]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管理体制利大于弊》,载《法学》2005年,第9期。
    [3]莫晓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研究》,载《云梦学刊》,2009年1月。
    [4]孙启亮:《从调研中看社区矫正》,载《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8年1月。
    [5]杨艳霞:《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立法刍议》,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1月。
    [6]张传伟:《从尴尬、颠覆走向新生:劳动教养改造为社区矫正之分析》,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王琼:《行刑社会化(社区矫正)问题探析》,载《中国司法》,2004年1期。
    [8]吴宗宪:《论社区矫正中的危险控制》,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1期。
    [9]杨诚:《社区矫正的移植与比较》,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5期。报刊类
    [10]于文、吴宝银:《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思考》,载《理论研究》,2007年,第6期。
    [11]周灵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分析与完善》,载《湖湘论坛》,2009年第1期。
    [12]颜九红,李文娟:《加拿大社区矫正介评》,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3]许冷:《对加拿大社区矫正的考察、思考和借鉴》,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11期。
    [14]社区矫正考察组:《加拿大社区矫正概况及评价》,载《法治论丛》,2004年第3期。
    [15]参见郝赤勇:《在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调解》,2009年第11期。
    [16]吴宗宪:《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继承与创新》,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
    [17]参见林仲书:《北京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情况》,载《政法论丛》年,期
    [18]李沃生,林春媚:《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载《法政论坛》,第12辑。
    [19]马兰花:《青海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社会基础分析与对策研究》,载《青海社会科学》,20009年,第4期。
    [20]周国强:《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力量参与》,载《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1]刘晓梅:《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几点设想》,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年,第9期。
    [22]刘强:《对美国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的借鉴与思考》,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3]冯卫国,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4]吴宗宪:《论社区矫正立法与刑法修正案》,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3期
    [1]Fox Vernon Brittain .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s[M] .Englewood Cliffs,NewJersey:Prentice Hall,1977.
    [2]Evans Donald G.(1996),Defining Community Corrections. Corrections Today,58(6):p124-125
    [1]《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就社区矫正答记者问》,载《法制日报》2003年9月29日,第1版。
    [2]《社区矫正:让罪犯回“家”服刑》,载《人民日报》2003年9月5日,第5版。网络资料
    [1]徐晓青:关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建议文稿的说明(讨论稿)(含《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建议稿)http://www.xuxiaoqing.com.cn/kyyd/sqjz_01.asp(2010年2月20日)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泉州司法网,2010年2月20日http://www.sfj.fjqz.gov.cn/sfj/view/document.jsp?siteunid=BF015165744847119112888A3D259842&id=D35FFC6EA4B975EF0628712D575AAE9C
    [3]腾讯新闻:《陈旭代表: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2010年03月11日。http://news.qq.com/a/20100311/003706.htm(2010年9月5日访问)
    [4]新华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7年5月22日。http://www.hb.xinhuanet.com/zhuanti/2007-05/22/content_10089513.htm
    [5]云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和帮教工作的意见》,2005年7月7日。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72908616037826560/20051122/1024750.html
    [6]全国人大网:《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今年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2009年10月22日。http://www.npc.gov.cn/npc/xinwen/fztd/fzsh/2009-10/22/content_1522387.htm
    [7]网易新闻:《四川投入近七亿,“两所一庭”建设见成效》,2009年7月24。http://news.163.com/09/0724/23/5F19HAUG000120GR.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