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基于人口、环境、资源等全球性问题,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思考。这些问题的表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全球性问题必然放在这一整体中去考察,必须放在历史过程中去考察。
     近代以来环境污染的历史,反映了资本的扩张史;环境问题的现状,也反映了资本的现状。对于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应有的深度,但是解决这些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生产方式既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方式,也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不可能解决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
     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自然向人的生成过程。人类实践能力的发展,不断扩大着人类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创造着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着日益丰富的社会交往关系和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人类实践又总是受自然必然性和社会必然性的制约,因而人类实践的结果具有反主体性效应(在自然方面衰现为环境问题,在社会方面衰现为异化劳动)。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实现在于不断发展人的实践能力,实现对自然必然性和社会必然性的掌握。
     社会主义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reflection of human beings on their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global problems including population,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seem to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but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is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and human-nature-society is an organic whole. Therefore, the global problems must be placed in this whole and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for examination.
     The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ince modern times has reflected the history of capital expans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s reflected the status quo of capital. Regarding the global problems and problem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man beings have gained an understanding of due depth, but solving these problems is a practical matter. The social mode of production is both a mode of producing and reproducing material and life stuff and a mode of producing global problems. Global problem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nnot be solved under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The root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ie in the nature of capital to pursue maximal profits.
     The so-called world history is nothing more than a process in which human beings come into being by means of human labor and a process in which nature evolves for human being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practical abilities has consistently increased the scope and depth of the human world, creating increasingly rich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creating increasingly rich relationship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being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in a certain stage in history, the practice of human beings is always restricted by the inevitability of nature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society, thus the results of human practice has an anti-subject effect (reflected as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aspect of nature and the alienated labor in the aspect of society). The ultimate s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real achiev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ist in the ever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mastering the inevitability of nature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society.
     Socialism is the only road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ist system opens up broad prospects for China's accomplish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文
① 《正在左右美国的大趋势》,《参考消息》2011年7月18日。
    ② 刘丽娜:《美贫富差距加剧》,《中国证券报》,2011年7月2日。
    ③ 世界银行:《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① 《人类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参考消息》2011年8月28日。
    ② http://www.sdpc.gov.cn/hjbh/huanjing/t20071116_172736.htm
    ③ 中新网3月13日电,《2007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
    ① 谭扬芳:《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较量》,《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② 郭爽:《地球解放阵线”成为美国内头号威胁》,新华网2008年03月13日。
    ③ 哈里·亨德森著,贾伟等译:《全球恐怖主义——完全参考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73-274页。
    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编,《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理论探索》,时事出版社,2002年7月,第153-154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③ 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2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8页。
    ③ 卫建林:《发展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求是》2004年14期,第38页。
    ① 冷溶:《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8期,第11页。
    ②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3-104页。
    ③ 参见冯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思想渊源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④ 参见戴波:《生态资产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6-237页。
    ① 参阅曲格平主编:《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红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7-20页。
    ② Carson, Rachel:Silent Spring,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1962.
    ③ 参见刘传江、侯伟丽:《环境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④ http://earthmind.net/earthmind/docs/boulding-1965.pdf
    ⑤ Boulding, Kenneth,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 in Herman E. Daly and Kenneth N. Townsend, Valuing the Earth:Economics, Ecology, Eth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3, pp.297-310.
    ⑥ 苏姗·弗雷德尔(Susan Flader)《环保运动历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30日第4版评论。
    ⑦ 参见刘传江、侯伟丽:《环境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① [美]巴巴拉·沃德、勒内·杜博斯著,《国外公害丛书》编委会译校:《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① [美]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著,李涛译:《增长的极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2月版;丹尼斯·米都斯等著,李宝恒著:《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② 程福祜:《<生存的蓝图>简介》,《生态学杂志》1982年第1期;[英]E.戈德史密斯著,程福祜译:《生存的蓝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① Mesarovic, M. & Pestel, E., "Mankind at the Turning Point:The Second Report of the Club of Rome", E. P. Dutton & Co., Inc., New York,1974.
    ② [美]梅萨罗维克(Mesarovic, M.)、f德]佩斯特尔(Pestel, E.):《人类处于转折点》,三联书店1987年6月版。
    ③ 李怀政:《生态经济学变迁及其理论演进述评》,《江汉论坛》2007年第2期。
    ④ 国内以“生态经济学”命名的著作最先是由姜学民和许涤新等著的。参见:姜学民等著:《生态经济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许涤新著:《生态经济学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⑤ Lester R. Brown, 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 W. W. Norton & Co., New York and London,1981.
    ⑥ 张懿璇、王大明:《从抨击中理解,在争议中接受:莱斯特·布朗及其主要学术思想评介》,《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5期。
    ⑦ 莱斯特·R.布朗1995年出版了《谁将喂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在国内外学术届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和争议,该书1998年被翻译为中文(莱斯特·R.布朗著,陈同斌等译:《谁能供得起中国所需的粮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5月版)。参见网页http://www.earth-policy.org/about_epi/C32。
    ① 莱斯特·R·布朗著,贡光禹译:《拯救地球:如何塑造一个在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4月版;莱斯特·R·布朗著,林自新等译:《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东方出版社2003年11月版;莱斯特·R·布朗著,林自新等译:《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东方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② 参见网页http://baike.baidu.com/view/1612956.htm。
    ③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国家环保局外事办公室译:《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52、64页。另见: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等译,《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①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环境保护》1992年第8期;《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参见网页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8/21/content_533123.htm。
    ② 为了全面支持在世界范围内落实《二十一世纪议程》,联合国大会在1992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作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理事会的一个重要委员会。
    ③ 中国环境保护局:《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① Herman E. Daly:Beyond Growth: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acon Press, Boston,1996;有把“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翻译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参见:[美]戴利著,诸大建、胡圣等译,《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7月版。
    ② 国内最早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命名的著作是由刘思华编著的,参见:刘思华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① 日本在坎昆会议开始时,宣布拒绝承认《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要求废除《京都议定书》,建立一个新的减排框架协议,并给新兴经济体设定减排目标。
    ② 史蒂夫·巴斯,《可持续炫展二十年》,http://www.chinadialoeue.net/article/show/single/ch/868,2007年3月21日。
    ① 刘培哲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气象出版社2001年版,第255页。
    ① 余谋昌:《当代社会与环境科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5-322页。
    ② 杨虚杰:《牛文元:见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20年》,《科学时报》,2007年9月25日。
    ③ 参阅程恩富、王新建:《中国可持续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州学刊》2009年第9期。
    ① 杨虚杰:《牛文元:见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20年》,《科学时报》,2007年9月25日。
    ① 参阅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2000年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1页。
    ① 余源培、杨建祥:《论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界》1997年第1期。
    ② 陈中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思维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院生院学报》1997年第2期。
    ③ 刘福森:《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前提》,《人文杂志》1998年第6期。
    ④ 刘福森:《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前提》,《人文杂志》1998年第6期。
    ⑤ 蒲勇建:《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数量刻画与指数构造》,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① 《马克恩思格斯全集》第46卷(上),1979年版,第196页。
    ① 转引自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中国社会科学》,1997.3。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年版,第3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页。
    ① 参阅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3期。
    ② 参阅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3期。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年版,第121-122页。
    ① 摘自《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编著,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第215—218页。
    ① 郭爽:《地球解放阵线”成为美国内头号威胁》,新华网2008年03月13日。
    ① 参阅夏甄陶:《自然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年版,第13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年版,第121、12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年版,第13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年版,第21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年版,第47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年版,第12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第4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第2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年版,第96-9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版,第9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25页。
    ② 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1-8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2页。
    ① 参阅刘福森:《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前提》,《人文杂志》,1998年6期。
    ① 詹献斌:《自然的权利与地球环境问题》,《现代哲学》,1998年第3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年版,第13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979年版,第48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979年版,第109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72年版,第249页。
    ①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版,第518页。
    ②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版,第516-517页。
    ①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版,第518页。
    ②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版,第457-458页。
    ③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版,第45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4年版,第926-927。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年版,第3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第29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第508页。
    ③ 《资本论》1卷,1972年,第208-20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年,第67页。
    ② 《资本论》1卷,1972年,第201-202页。
    ① 《资本论》第3卷,1975年版,第834页、122页。
    ① 参阅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第1-1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8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258页。
    ① 参阅《人类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参考消息》2011年8月28日。
    ② 参阅胡振生:《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着共产主义》,《当代思潮》2001年第2期。
    ① 参阅王元丰:《西方应深刻反省享乐文化》,《环球时报》2011年9月1日。
    ① 梅雪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② 何亚非:中方不接受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采取的自主减缓行动接受国际核查,http://news.sohu.com/20091213/n268906831.shtml
    ③ 基拉兹简尼克:查韦斯在哥本哈根谴责发达国家,呼吁通过改变制度来拯救地球③ Kiraz Janicke Chavez Slams Rich Nations at Copenhagen, Calls for Systemic Change to Save Planet http://www.venezuelanalysis.com/news/5012
    ④ 基拉兹简尼克::查韦斯在哥本哈根谴责发达国家,呼吁通过改变制度来拯救地球Kiraz Janicke:Chavez Slams Rich Nations at Copenhagen, Calls for Systemic Change to Save Planet http://www.venezuelanalysis.com/news/5012
    ⑤ 张玉玲:《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7日。
    ① 辛本健:《非洲国家谴责发达国家,谈判进程一度暂停》,《人民日报》12月15日。
    ② 温家宝:《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2715
    ③ 《“丹麦和会”中美较劲的幕后玄机》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912/120645.html
    ① 罗恩·赖德诺尔,朱进佳:《要改变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非气候》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22197/2
    ② 转引自张海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过时了?》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09-12/26/content_48145.htm?div=-1
    ③ 何塞玛丽亚西松:《结束垄断资本主义对气候变化的遏制方式》Jose Maria Sison: End Monopoly CapitalismToArrest Climate Change http://www.countercurrents.org/sison111209.htm
    ④ 转引自古巴哈瓦那电台:《古巴副总统在哥本哈根》Cuban Vice-President at penhagen.http://www.cadenagramonte.cubaweb.cu/english/index.php?option=com content&view=article&id=1270 :cuban-vice-president-at-copenhagen-&catid=2:cuba&Itemid=14
    ⑤ 帕特里克古迪纳夫:《查韦斯、穆加贝在哥本哈根谴责西方资本主义》Patrick Goodenough:Chavez, Mugabe Attack Capitalism and the West at 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 http://www.peepsierraleone.com/editorials/230-chavez-mugabe-attack-capitalism-and-the-west-at-copenhagen-clima te-conference.
    ⑥ 帕特里克古迪纳夫:《查韦斯、穆加贝在哥本哈根谴责西方资本主义》Patrick Goodenough:Chavez, Mugabe Attack Capitalism and the West at 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 http://www.peepsierraleone.com/editorials/230-chavez-mugabe-attack-capitalism-and-the-west-at-copenhagen-clima te-conference.
    ⑦ 翰维达尔:《莫拉莱斯提出限制温度上升到1C的要求震惊哥本哈根》Morales stuns Copenhagen with demand to limit temperature rise to 1Chttp://www.guardian.co.uk/environment/2009/dec/16/evo-morales-hugo-chavez
    ① 翰维达尔:《莫拉莱斯提出限制温度上升到1C的要求震惊哥本哈根》Evo Morales stuns Copenhagen with demand to limit temperature rise to 1Chttp://www.guardian.co.uk/environment/2009/dec/16/evo-morales-hugo-chavez
    ② 罗恩·赖德诺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后话:揉碎现成的框架》Ron Ridenour: COP 15 After-word:Smashing Success Sketches http://www.ronridenour.com/articles/2009/1220-rr.htm
    ③ 罗恩·赖德诺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后话:揉碎现成的框架》Ron Ridenour: COP 15 After-word:Smashing Success Sketches http://www.ronridenour.com/articles/2009/1220-rr.htm.
    ④ 基拉兹简尼克:《查韦斯在哥本哈根谴责发达国家,呼吁通过改变制度来拯救地球》Kiraz Janicke:Chavez Slams Rich Nations at Copenhagen, Calls for Systemic Change to Save Planet http://www.venezuelanalysis.com/news/5012.
    ⑤ 本节的资料主要来自詹武:《资本主义与贫富两极分化》http://www.iissbbs.com/viewthread.php?tid=189986
    ① 《对中国崛起的两点担忧》,新加坡《联合早报》2007年9月26日。
    ② 《经济日报》1992年9月17日。
    ③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的简介》,《中华魂》2007年第5期。
    ④ 法国《快报》周刊2007年7月26日引用美林凯捷公司调查报告,路透社2006年11月19日电题为《夫人的捐赠凸显了穷人的穷困》文章,台湾《财讯》月刊2006年1月号引用美林凯捷公司联合发布,《经济参考报》2007年7月2日徐超文章引用美林凯捷公司联合发布资料。
    ⑤ 美国《福布斯》杂志2007年3月8日公布2006年度全球富豪榜数字。
    ⑥ 埃菲社日内瓦2007年12月4日电。
    ① 路透社新加坡2006年1月23日电。
    ② 《全球肥胖人口超过饥饿人口》,《参考消息》,2011年9月24日。
    ① 裴广江等:《非洲饥荒,谁下的魔咒》,《环球时报》2011年8月3日。
    ②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1999年12月27日一期刊登迈克尔·巴龙文章题为《美国世纪》。
    ③ 《经济参考报》2005年5月27日根据芝加哥SPECTREM集团最新跟踪调查。
    ④ 路透社纽约2007年4月17日电报芝加哥咨询公司斯佩克特雷姆集团的调查。
    ⑤ 英国《观察家报》2007年7月22日文章题为《欢迎到美国的‘富豪斯坦’》
    ⑥ 金荣灿:《美国中产阶级很痛苦,后果很严重》,《环球时报》2011年10月14日。
    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1年4月10日。
    ② 安德烈.费尔切克:《西方完善攻击中国的技术》,《环球时报》2011年10月9日。
    ① 英国《观察家报》2006年6月8日和2007年7月22日文章,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6月25日报道。
    ② 英国《观察家报》2006年1月8日报道题:《国会山的肮脏秘密在游说丑闻中曝光》(记者保罗·哈里斯发自华盛顿)。
    ③ 智利《第三版时报》2005年12月11日报道,题:《美国对外政策是冷酷无情的》。
    ①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9/10号刊登美国前劳工部长、加利福民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赖克的文章,题:《资本主义是怎样扼杀民主的》。
    ① 张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论文为《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该文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有着比较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消费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构成资本主义反生态的两个方面等等。
    ② 黄平、李陀等:《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要谈环境生态?》,《天涯》2000年第1期。
    ① 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217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5-696页。
    ③ 许建康:《资本全球化与科学发展观——广东经济国际化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9期。
    ① 刘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求是》2006年第11期。
    ① 刘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求是》2006年第11期。
    ① 卫建林:《发展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求是》2004年第14期。
    ① 许建康:《资本全球化与科学发展观——广东经济国际化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9期。
    ② 刘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求是》2006年第11期。
    ① 卫建林:《发展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求是》2004年第14期。
    ① 列宁曾经说过:“历史喜欢捉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页。
    ③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已经成了一般人的意识,以致它在这种一般形式中未必会遭到反对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4页。
    ① 黑格尔:《历史哲学》,第6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6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3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7—278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3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28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26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27页。
    ① 哲学笔记(p349)
    ① 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年第一版序言中写道:“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2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4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3-1514页。
    ②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515页。
    ⑤ 参阅刘奔:《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问题》,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①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以后,每次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都以相似的文字阐述了三大历史任务,包括十七大报告。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4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5页。
    ④ 参阅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载李慎明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前沿报告》(NO.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① 《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A]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②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85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5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2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2页。
    ③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9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
    ①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1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① 参阅:刘奔,《唯物史观不是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刘奔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
    ②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39-24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52-553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17页。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99-300页,
    ① 参阅席成孝:《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缺陷与科学发展观的超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7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1972年版,第322页。
    ④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26-927页。
    ① 中方组长:宋健;外方组长:拉贝尔:《中国环境与发展回顾与展望课题组报告》,http://www.china.com.cn/tech/zhuanti/wyh/2008-02/29/content_11158319.htm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马克恩思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1979年。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
    曲格平主编:《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红旗出版社,1999年1月。
    世界银行:《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哈里·亨德森著,贾伟等译:《全球恐怖主义——完全参考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编,《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理论探索》,时事出版社,2002年7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编著,《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2000年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1页。
    蒲勇建:《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数量刻画与指数构造》,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剑:《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巴巴拉·沃德、勒内·杜博斯著,《国外公害丛书》编委会译校:《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著,李涛译:《增长的极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丹尼斯·米都斯等著,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E.戈德史密斯著,程福祜译:《生存的蓝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梅萨罗维克(Mesarovic, M.)、[德]佩斯特尔(Pestel, E.):《人类处于转折点》,三联书店1987年6月版。
    戴波:《生态资产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刘传江、侯伟丽:《环境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詹武: 《资本主义与贫富两极分化》http://www.iissbbs.com/viewthread.php?tid=189986
    卫建林:《发展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求是》2004年14期。
    夏甄陶:《自然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冷溶:《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8期。
    余源培、杨建祥:《论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界》1997年第1期。
    陈中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思维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院生院学报》1997年第2期。
    刘福森:《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前提》,《人文杂志》1998年第6期。
    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詹献斌:《自然的权利与地球环境问题》,《现代哲学》,1998年第3期。
    黄平、李陀等:《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要谈环境生态?》,《天涯》2000年第1期。
    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学术月刊》2002年第2期。
    秦益成:《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哲学研究》2001年第6期。
    许建康:《资本全球化与科学发展观——广东经济国际化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9期。
    刘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求是》2006年第11期。
    刘奔:《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问题》,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席成孝:《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在缺陷与科学发展观的超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胡振生:《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着共产主义》,《当代思潮》2001年第2期。
    程福祜:《<生存的蓝图>简介》,《生态学杂志》1982年第1期。
    谭扬芳:《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较量》,《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冯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思想渊源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1年4月10日。
    中方组长:宋健;外方组长:拉贝尔:《中国环境与发展回顾与展望课题组报告》,http://www.china.com.cn/tech/zhuanti/wyh/2008-02/29/content_11158319.htm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的简介》,《中华魂》2007年第5期。
    苏姗·弗雷德尔(Susan Flader):《环保运动历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30日第4版评论。
    郭爽:《地球解放阵线”成为美国内头号威胁》,新华网2008年03月13日。
    《人类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参考消息》2011年8月28日。
    王元丰:《西方应深刻反省享乐文化》,《环球时报》2011年9月1日。
    《正在左右美国的大趋势》,《参考消息》2011年7月18日。
    刘丽娜:《美贫富差距加剧》,《中国证券报》,2011年7月2日。
    《人类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参考消息》2011年8月28日。
    《2007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新网3月13日电。
    张玉玲:《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7日。
    辛本健:《非洲国家谴责发达国家,谈判进程一度暂停》,《人民日报》12月15日。
    《对中国崛起的两点担忧》,新加坡《联合早报》2007年9月26日。
    《“丹麦和会”中美较劲的幕后玄机》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912/120645. html
    罗恩·赖德诺尔,朱进佳:《要改变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非气候》http://economy.guoxue. com/article.php/22197/2
    Carson, Rachel:Silent Spring,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1962.
    http://earthmind.net/earthmind/docs/boulding-1965.pdf
    Boulding, Kenneth,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 in Herman E. Daly and Kenneth N. Townsend, Valuing the Earth:Economics, Ecology, Eth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3,pp.297-310.
    Mesarovic, M. & Pestel, E., "Mankind at the Turning Point:The Second Report of the Club of Rome", E. P. Dutton & Co., Inc., New York,1974.
    Slams Rich Nations at Copenhagen, Calls for Systemic Change to Save Planet http://www.venezuelanalysis.com/news/50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