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野下的文化权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文化权利为主题,不拘囿于国际人权范围内讨论,将民生作为讨论中国当代文化权利的背景。所以,民生与文化权利的关联,民生视野下文化权利的实现机制是本文的两大重点问题。根据这两大问题,本文由文化权利概述、民生与文化权利的关系、现阶段民众文化权利现状考察、民生视野下文化权利的实现机制这四大部分组成。
     文化权利概述是本文主体研究的基础。在中国民生环境下,文化权利即是民众所享有维持自己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权利。此时的文化权利有着它的新特点,即普遍性、独立性、基本性、开放性。文化权利的基本内涵包括:文化认同权与文化合作权;参与文化生活与接受教育的权利;文化创造的权利及由此带来的物质精神收益保护的权利;享受科学进步与文化信息权。
     民生与文化权利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文化权利成为当代民生发展中重要的、有机的构成要素,也是整个民生的重要衡量指标。文化权利的保障是当代民生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民生建设为文化权利的保障提供了相应的环境与条件。
     现阶段民生环境下,各项文化权利的实施结果各不相同。在文化权利的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要求与新挑战,其挑战主要在于民众文化权利意识淡薄,文化资源享受不均,文化权利在法律与政策上保障力弱。
     根据文化权利出现的特点与挑战,笔者提出文化权利意识的培育、社会文化资源的利用、文化权利实现中的保障三大重要机制。
Culture right is the theme of this passage; author studies it with people’s livelihood, not only with human right. So, the rel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culture right, how to realize the culture right in people’s livelihood are two key points. Base on them, this passage formed with four parts: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right, the relation of culture righ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e study of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culture right carrying out, how to realize the culture right in people’s livelihood.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right is the basis of the theme. In people’s livelihood, the culture right is a way of life and value. It should be enjoyed by all of us; the government and law should accept and offer aid to us. So the culture right in people’s livelihood has new characters: common, independent, elementary, open. This fundamental right includes being identified and culture cooperation, participating in the culture life and receiving education, culture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protecting benefits from it, sharing in 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its benefits and having information right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righ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Culture right not only formed people’s livelihood, but also weighted it. Protection of culture right pushe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building,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building offered suitable situation to culture right.
     The carrying out results of the all kind culture right is different i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So there comes out new condi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right is weak, the culture recourses are not even, the protection of law and policy of culture right is inferior.
     Being aimed at the challenges and new conditions, author puts forward three mechanisms to realize the culture right. They are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right, using the social culture resources effectively, legislation and establishing policy to protect culture right.
引文
[1]温兆标.文化民生: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近人民群众[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0卷第3期:第290页.
    [2]程芳.促进文化民生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3期:第44页.
    [1]赵宴群.《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7:第22页.
    [2]雅努兹·西莫尼迪斯.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9年第4期:第100页.
    [1]转引自赵宴群.《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7:第2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32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353页.
    [4]徐作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J],《前沿》,2006年第2期:第27页.
    [1]雅努兹·西莫尼迪斯.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9年第4期:第96页.
    [1]万鄂湘、毛俊响.文化权利内涵刍议[J].《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第9页.
    [1]吴忠民.民生的基本内涵及特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5期:第33页.
    [2]王国发.把握民生本质真正改善民生[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26页.
    [3]何玉春.对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J].《商业文化》,2009年第9期:第155页.
    [4]黄克亮.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探求》,2007年第3期:第9页.
    [5]葛恒云.关切民生: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传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1页.
    [6]黎映桃.民生的问题化与政府创新[J].《学术探索》,2007年第3期:第60页.
    [7]吴忠民.民生的基本内涵及特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5期:第33页.
    [1]王涛.人权视域中的民生问题浅析[J].《理论探索》,2009年第5期:第42-43页.
    [2]龙佳解、罗泽荣.论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三个理论特质[J].《学术论坛》,2008年第12期:第43页.
    [3]窦孟朔、苏献启、范拥军、陈聚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09年第1期:第5页.
    [4]王国发.把握民生本质,真正改善民生[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26页.
    [5]吴宁.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问题和理论维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页.
    [1]温兆标.文化民生: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近人民群众[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30卷:第291页.
    [2]刘亚丛、万忠德.民生问题的法理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5月第3期:第32页.
    [3]刘卫琴.浅议民生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56页.
    [4]王亚南.2007年民生与文化民生效应试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第81页.
    [1]唐眉江.民生的时代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第40页.
    [1]钟宜.试论民生的民权化与民权的民生化[J].《探索》,2009年第5期:73-74页.
    [2]王国发.把握民生本质,真正改善民生[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27页.
    [1]程芳.促进文化民生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3期:第44-45页.
    [2]窦孟朔、苏献启、范拥军、陈聚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09年第1期:第8页.
    [1]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J].《中国城市经济》,第46页.
    [2]陈媚林.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J].《求实》,2008年第8期:第62页.
    [1]李方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396页.
    [2] http://baike.baidu.com/view/667.htm百度百科:双百方针.
    [3]李方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396页.
    [4]陆定一.《陆定一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页.
    [5]转引自秦晔.《从“双百”方针到和谐文化——论中国共产党对主流文化的构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20卷第7期(2008年7月):第5页.
    [1]李方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416页.
    [2]转引自谢春涛.《邓小平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7卷第1期(总第180期):第3页.
    [3]转引自谢春涛.《邓小平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7卷第1期(总第180期):第3页.
    [4]滕朝阳、袁养和.《思想解放之门是怎样打开的?——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南京大学教授胡福明》.《嘹望》新闻周刊.1998年第18期:第5页.
    [1]谢春涛.《邓小平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7卷第1期(总第180期):第5-7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3]李方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426页.
    [4]李方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427页.
    [1]向加吾、许屹山.《关于和谐文化的理性思考》.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第45页.
    [2]李方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430页.
    [3]颜旭.《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和谐文化的研究综述》.天中学刊.2007年12月第22卷第6期:第127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997页.
    [2]胡锦涛.《同舟共济共创未来——在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9月25日第2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14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50-851页.
    [1]王晓玲主编《.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08-2009》[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104-106页.
    [2]赵宴群.《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7:第75页.
    [1]林习珍、姚亭华.湖北文化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调查与研究》,2008年第11期:第43页.以上数据均来自于湖北省委宣传部.
    [2]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第39—59页.
    [1]赵宴群.《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7:第63页.
    [1] [挪威]A·艾德.《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06页.
    [2]雅努兹·西莫尼迪斯.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9年第4期:第96页.
    [1]彭锡华.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裁判性[J].《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第11-12页.
    [1]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2]徐家林.人文发展与文化权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36卷第5期:第2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新加坡]阿努拉·古纳锡克拉等编.《全球背景下的文化权利》[C].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艺衡、任珺、杨立青.《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挪威]A·艾德等著.《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M].黄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王晓玲主编.《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08-2009》[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10]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版.
    [11]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12]李方祥.《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13]陆定一.《陆定一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雅努兹·西莫尼迪斯.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9年第4期.
    [2]赵宴群.文化权利:一般认知与实现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年第9期.
    [3]万鄂湘、毛俊响.文化权利内涵刍议[J].《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4]彭锡华.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裁判性[J].《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5]孙岳兵、张冰侠.浅析我国宪法语境下的公民文化权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第9卷第4期.
    [6]徐家林.人文发展与文化权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36卷第5期.
    [7]温兆标.文化民生: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近人民群众[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30卷.
    [8]王亚南.2007年民生与文化民生效应试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9]程芳.促进文化民生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3期.
    [10]林习珍、姚亭华.湖北文化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调查与研究》,2008年第11期.
    [11]王涛.人权视域中的民生问题浅析[J].《理论探索》,2009年第5期.
    [12]徐作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J],《前沿》,2006年第2期.
    [13]吴忠民.民生的基本内涵及特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5期.
    [14]王国发.把握民生本质真正改善民生[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
    [15]何玉春.对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J].《商业文化》,2009年第9期.
    [16]黄克亮.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探求》,2007年第3期.
    [17]葛恒云.关切民生: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传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8]黎映桃.民生的问题化与政府创新[J].《学术探索》,2007年第3期.
    [19]龙佳解、罗泽荣.论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三个理论特质[J].《学术论坛》,2008年第12期.
    [20]窦孟朔、苏献启、范拥军、陈聚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09年第1期.
    [21]吴宁.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问题和理论维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22]刘亚丛、万忠德.民生问题的法理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5月第3期.
    [23]刘卫琴.浅议民生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24]唐眉江.民生的时代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
    [25]钟宜.试论民生的民权化与民权的民生化[J].《探索》,2009年第5期.
    [26]陈媚林.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J].《求实》,2008年第8期.
    [27]秦晔.从“双百”方针到和谐文化——论中国共产党对主流文化的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7月第20卷第7期.
    [28]向加吾、许屹山.关于和谐文化的理性思考[J].《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
    [29]颜旭.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和谐文化的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07年12月第22卷第6期.
    [30]谢春涛.邓小平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7卷第1期(总第180期).
    [31]滕朝阳、袁养和.思想解放之门是怎样打开的?——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南京大学教授胡福明[J].《嘹望》新闻周刊,1998年第18期.
    [1]Definition of culture given by the Arc-et-Senans Declaration (1972) on the Futur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Council of Europe, Reflections on cultural Rights. Synthesis Report. CDCC (95) 11rev. Strasbourg, 1995.
    [2]Jakob comides. Human Right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flict or Convergence in the 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Volume 7. March 2004.
    [3]See Fons Coomans edited, Justiciabi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 Antwerpen-Oxford, 2006.
    [1]赵宴群.《文化权利的确立与实现》[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7年.
    [1]《世界人权宣言》[R/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 698168.htm.
    [2]《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R/OL].http://www,humanrights.cn/china/aqfg/R120011127113810.htm
    [3]奥德丽·R查普曼.《将知识产权视为人权:与第15条第1款第3项有关的义务》. http://www.ncac.gov.cn/.2008-3-6
    [4]百度百科:双百方针.http://baike.baidu.com/view/667.htm
    [5]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792/
    [1]胡锦涛.同舟共济共创未来——在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年9月25日第2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