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经济自治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族区域自治法》提供了界定和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的基础,各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与社会各项自治权的基础和框架下,享有自主地管理和发展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权利。经济自治权是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保障和落实经济自治权,对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合理调整中央或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正确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其效力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章《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规定,自治权可分为四大类:政治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建设自治权、社会管理自治权等。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权利就是经济自治权。2001年2月28日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其内容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修改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多数条文上的规定还是比较原则的,可操作性条款则相对较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这就决定了经济能否快速发展是民族自治地方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把经济自治权与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政策有机结合并协调起来,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本文着力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经济自治权。经济自治权的实质是中央或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自治地方基本经济权限的划分,本文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自治机关享有的经济自治权及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规定进行法条剖析,指出经济自治权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经济自治权实现的法律保障与政策选择。
The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defines the economic autonomy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as well as the basis of realizing it: all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have the authority to manage and develop the economy and a wide variety of social affairs. The economic autonomy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t has quit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economy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s. To guarantee and implement the economic autonomy ha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in promoting the system, adju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or higher authority and the autonomous regions, accelerating the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ethnic groups.
     The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is an important security in properly implementing the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ous system. Its force of the law is inferior to the basic laws in the Constitution. According to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Autonomy in the organs of self-government, autonom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the political, the econom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social management, and so on and so forth. The core goes into the economic autonomy. The great feature in the amended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is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But there are less operational items in the amended law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series of great measur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promot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ose areas. However, in terms of the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it falls behind eastern areas. Therefore, the great issue is how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progress in those areas. We need to pursue the means to coordinate the economic autonomy with the national policies for the national autonomous regions.
     The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analysis in the economic autonomy in the Law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Its essence is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central or higher government and the organs of the self-government on the economic limits of authority. By analyzing the regulations in both levels,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execution, and further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about the law security and policy in bettering the economic autonomy.
引文
1转引自宋才发主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2页。
    
    1转引自熊文钊主编:《大国地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39页。
    1江泽民:《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见《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4页。
    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5页。
    3江泽民:《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宗教观》,见《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中央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1王戈柳主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1张文山等:《自治权理论与自治条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1刘惊海、施文正主编:《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1宋才发主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页。
    2参见戴小明主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183页。
    1参见熊文钊主编:《大国地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26—430页。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2]王戈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问题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王洛林,魏后凯.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宋才发.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5]刘惊海、施文正.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6]《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吴宗金.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8]王清晨.西部大开发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9]宋才发等.中国民族法学体系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0]王允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11]张文山等.自治权理论与自治条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陈云生.民族区域自治法原理与精释[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4]宋才发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5]康耀坤等.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6]方盛举.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7]张文山.突破传统思维的瓶颈—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立法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M],2007.
    [18]熊文钊.大国地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发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9]田芳.地方自治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0]戴小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1]徐晓萍,金鑫.中国民族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2]宋才发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3]宋才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问题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
    [24]邹敏.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源与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5]宋才发等.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6]杨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赵丽.充分行使自治权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7期.
    [2]贾德荣.行使民族经济自治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年第8期.
    [3]曾宪义.论自治条例的立法基础[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常文清.充分运用经济自治权建设团结繁荣的民族自治地方[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5]李玉霞.完善配套法规切实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6]陈宜.用好经济自治权推动西部大开发[N].中国民族报,2004年9月l日第6版.
    [7]戴小明.经济自治权研究的有益探索[N].中国民族报,2004年12月31日第6版.
    [8]奚云华.民族自治地方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几点建议[J].今日民族,2004年第3期.
    [9]何娟.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10]匡爱民.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及其行使探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32卷.
    [11]李剑文.试论西部开发中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的贯彻落实[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2]黄伟,张梅.论西部开发立法与民族自治地方落实财政自治权的衔接[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3]杨道波,李磊.经济管理自治权的实施障碍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14]匡爱民.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及其行使探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5]徐洪刚.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16]刘亚丛.如何认识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自治权[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7]王颖.分税制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的不利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年第3期.
    [18]刘兴全.关于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J] .天府新论2006年第4期.
    [19]李敏,叶盛楠.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的影响与对策[J] .北方经济,2006年第5期.
    [20]马东刚.略论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法制建设[J]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21]韩庆龄.对内蒙古自治区合理行使经济自治权问题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6年第8期.
    [22]李莉.发展权视野下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探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3]金悦.浅谈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税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第8期.
    [24]周斌.充分运用经济自治权促进新疆和谐发展的思考[J] .新疆农垦经济,2007年第11期.
    [25]乌云娜,刘高飞.论民族区域自治中的经济自治权[J]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6]肖明朗.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行使问题研究[D] .西北民族大学,2007 .
    [27]宋才发.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探讨[J]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8]潘高峰.论民族经济自治权行使的程序机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9]巴哈提牙尔·米吉提.新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的理性反思[J] .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3期.
    [30]聂媛媛.论经济自治权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保障作用[D] .中央民族大学,2008.
    [31]李红梅.从制度创新的视角看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的实现[J]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32]姜莉.浅析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自治权及其行使的法律保障[J]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报,2009年第2期.
    [33]杨东霞.浅议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立法的法律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第四期.
    [34]陈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探析[J] .民族论坛,2009年第五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