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权力视野的城市规划实施过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在不断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由于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偏差,使得城市发展中出现诸如破坏自然环境、损害公众利益、违反已有规划等问题。在市场经济和政府行政行为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城市规划的实施尚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城市规划实施的过程远比想象的复杂和曲折,遇见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新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强化了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规划变更的情况普遍存在。基于这样的原由,本研究力图通过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的参与和剖析,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意见。
     本文摆脱规划实施与管理的技术层面研究窠臼,从微观权力运作的角度剖析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各种权力关系。在当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存的前提下,在公众参与尚不健全的现实下,从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出发,寻求在当前体制下改革城市规划实施的途径。
     本研究的论述分三个层面:在认识问题的层面上,通过反思当前城市规划实施方式的制度,认为尽管现行规划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切合未来发展趋向,但在短时期内实现却困难重重,面队城市日新月的发展,城市规划实施的难逆转性,必须有现实的应急思路和措施;在分析问题层面上,引入微观权力理论框架,将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纳入权力制度研究范畴,对其进行更为本质的深入分析和诠释;在解决问题层面上,探索如何形成合理的协调途径,在现状体制不变的前提下,使得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各种主体有合理的利益诉求途径,通过实际的案例调查和参与,提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引入深度参与的规划技术组织,引导各种集团、公众组织,共同参与规划实施。传统政府的一元垂直统治机制可以被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等多元力平衡的新实施机制所取代。
     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进程中,本研究把聚焦点从“应该怎么做”转移到“实际做什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复杂关系进行仔细梳理,从权力观点来看待规划实施,就是除去幻想,融入现实,以实践为向导,而不是以知识为向导,对实际构建多元平衡的公众参与理论提供更接近社会现实的方法和实证。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urban construction is constantly changing urban landscape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As the devi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the issues such as destru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arming the public interests and violating the existing planning appear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Within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 of market economy an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c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is still not well adapted to the complex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is far more complex and tortuous than the imagined and the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Although the promulgation of new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Law strengthens the authority and seriousness of urban planning, planning changing universally exists in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ased on such reason, this research strives to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constructive ideas and opinion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planning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and analysis of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gets rid of the research set pattern on the technical level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the various power relations in the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power operation. On the current premise that market economy and planned economy coexist and within the reality that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not yet perfect, reforming the way of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re sought in the current system from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lanning.
     The exposition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In the level of the awareness of problem, through rethinking the syst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modes of the current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thinks that although the general concept of existing planning mechanism reform is in line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Facing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 and the difficult reversion of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we must have realistic lash-up ideas and measures. In the level of analyzing the problem,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icro-power is introduced and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s brought into the power system research category. Finally, the deeper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is acquired. In the level of solving the problem, how to form a reasonable means of coordination is explor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current system remains, various main bod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re made to have the reasonable way of interests demand. Through actual case studies and participation, we put forward that the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s can employ deeply participative planning technology organizations, guiding the various groups and public organizations to jointly participate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The traditional government with centralized vertical rule mechanism can be replaced by the new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with the multiple balances of government forces, market forces and social forces.
     Within china's progressive reform process, this research transfers the focal point from "should be how to do" to "actually what to do".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in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carefully combed. From the power perspective view,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s to remove imagination and integrate into reality, and to be practice-oriented rather than knowledge-oriented, which can provide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closer to the social reality for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multi-balance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ory.
引文
1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编.城市规划决策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89页
    1[英]W.鲍尔著,倪文彦译.城市的发展过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第27页
    2 在被调查的东西湖区中,2005年有43项是违反两个规划(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项目事实上发生了,2006年被迫补办相关手续从而成为合法的项目。而这些对已经有的规划编制是极大的挑战,使得很多人产生了“有能力,改规划”的想法,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遭到严重的挑战。
    1 邹兵.我国城镇群规划实施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趋向.城市规划,2006(1)
    2 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5(6)
    1 孙施文.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城市规划,2000(7)
    2 王训国.试论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规划师,2000年第6期。
    3 严薇.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图书馆.2004年
    4 杜梅.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05年
    5 张庭伟.从“向权力讲授真理”到“参与决策权力”.城市规划,1996(6)
    1 侯丽.权力·决策·发展—21世纪面向民主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1999(12)
    2 详见熊馗.城市规划过程中权力结构的政治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
    3[法]让-保罗·拉卡兹.城市规划方法.第1版.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页
    4 John Frester.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Berkeley and Los Angeles:Lniversity of Calibornia Press.1989
    5 Bent Flyvbjerg.Rationality and Pow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
    6 Bent Flyvbjerg.Planning and Foucault_In Search of the Dark Side of Planning Theory.PLANNING FUTURES,New Directions For Planning Theory,Philip Allmendinger & Mark Jewdwr-Jone(ed.)Rottledge.2002
    1 Nancy Fraser.Foucault On Modern Power:Empirical Insights Ans Normative Cconfusions.Praxis 1981-10.indd
    1 周建军.论“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对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现状与改革的思索.城市规划.1998(5)
    1 王海富.建立城市规划内部运行机制的设想与尝试.城市规划,1998(3)
    1 “From government to govermance”是经常被引用的观点。
    2 Commission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ourho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95
    3 罗小龙;张京祥.管治理念与中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汇刊,2001(2)
    1 张京祥.全球化竞争中的城市竞争与城市管治.城市规划,2001(9)
    1 参见城市规划中刊登的关于深圳规划制度改革的系列文章。如田莉(2007)、冯现学(2004)、王富海(2000)等
    1 陆海发.论西方公共权力制约思想的历史演进.前沿,2007(12)
    1 蒋思慈.西方法学家生平与评介.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1 这个观点现在在中国极为流行,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这么说,但是如何做就不是这样了。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69页
    3 唐土其.西方政治思想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1页
    4[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上册,第130-154页。
    1 应克复.从狭义制权到广义制权.江海学刊,1999(4)
    1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页
    2 引自《孟子·告子章句二章》。
    3 引自《孟子·告子章句六章》。
    1 引自《韩外子·六反》。
    1[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上册第130-154页
    1 刘思达.福柯的“权力”概念.来源公法评论网,2002年2月30日
    1 Michel Foucault.Colin Gordon,ed,Power Knowledge,Brighton.1980,p.151.
    1 Michel Foucalt.Madness and Civilizati on,New York.1973,p.61
    1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121页
    2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1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135页
    2 参见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1 参见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二章
    2 哈贝马斯.在规范和事实之间.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446页
    1 哈贝马斯.在规范和事实之间.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451页
    1 曹卫东.曹卫东讲哈贝马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2 福柯.必须保卫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1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重读经典:尼采后期思想文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1 福柯.必须保卫社会——法兰西学院系列讲座197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1 本节一些论点参见了尹华容、肖洪泳.西方权力制约途径之检讨.湖南大学学报(社会学版),2004(5)
    2 尼科斯·波朗查斯,叶林等译.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3页
    3 凯尔森,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3页
    4 凯尔森,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1 米歇尔·福柯,姬旭升译.性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2 苏力.福柯的刑罚史研究及对法学的贡献.比较法研究,1993(2):第175-177页
    3 苏力.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一个社会学调查过程的反思.社会学研究,1998,(6):第35-37页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P214-215
    2 M·.J·C·维尔,苏力译.宪政与分权.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0页
    3 保罗·海纳,董礼胜译.权力·自由·乡镇自治——重温托克维尔.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0-232页
    1 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7页
    2 达尔,顾昕、朱丹译.民主理论的前言.北京: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P28页
    1 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2 张西明.新闻法治与社会发展:董郁玉、施滨海.政治中国——面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版,第171页
    3 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9页
    1 魏斐德,张小劲、常欣欣译.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问题的论争——西方人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邓正来、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版,第375页
    1 本节中对西方规划理论的归纳总结参见王凯.从西方规划理论看我国规划理论建设之不足.城市规划,2003(6)
    1[美]张庭伟.规划理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论规划理性的多向性和理论发展轨迹的非线性,城市规划,2006(8)
    1 Philip Allmendingger,Pl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68
    2 Philip Alimendingger,Pi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75
    3 Philip Allmendingger,Pl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77
    1 Philip Allmendingger,Pl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95
    2 Philip Allmendingger,Pl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98
    1 Thatcher,Quoted In Eccleshell,1994,P85
    1 Philip Alimendingger,Pl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121
    1 Philip Allmendingger,Pl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138
    2[美]张庭伟.规划理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论规划理性的多向性和理论发展轨迹的非线性,城市规划,2006(8)
    1 Philip Allmendingger,Pl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155
    2 Philip Allmendingger,Planing Theory[M].Palgrave,2002,P170
    1 参加Bent Flyvbjerg and Tim Richardson,,Planning Futures_New Directions For Planning Theory,Philip Allmendinger & Mark Jewdwr-Jone,2002
    1 赵燕菁.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城市规划,2002(11)
    1 黄林.深圳市城市规划及管理前瞻性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6(9)
    1 邹兵;陈宏军.敢问路在何方?由一个案例透视深圳法定图则的困境与出路.城市规划,2003(2)
    1 谢芳.纽约回眸.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2 李壮松.美国市政体制的确立及成因.城市规划,2002(6)
    1 Michael 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The Free Press.1990
    1 钱颖一;温加斯特.制度、政府干预和经济发展:对中国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较.比较制度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 马克·伦纳德.自由、平等与财产.英国:新政治家,1996
    3 福德瓦瑞(Foldvary)在研究了大量北美的实例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像城市这样传统上认为毫无异议的“公共产品”也可以由市场高水平地提供(Foldvary,1995)。
    1 相关案例还可参见唐晓莲;魏清泉.房地产开发中的规划管理问题探析.城市规划,2006(4)
    1 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页。
    1 刘凤全.市场经济简明辞典.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1 李容根主编.八大体系: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1 摘引自《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9月22日报道
    2 摘引自《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9月22日报道
    1 同上
    2 同上
    1 梁江;孙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审批程序的法制化—评深圳市的规划体制改革.城市规划,2000(7)
    1 相关内容引自《东西湖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年第15期
    2 《2007年重大项目工作计划的通知》武发改投资[2007]92号文件
    3 同1
    4 同1
    1 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1 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703页
    2 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3 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1 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41页
    1 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页-204页
    2 关于深圳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报道见《城市规划》杂志2003-2006年的系列文章,主要反映问题是规划并不能和现实情况相对应,需要补的规划和图定法则工作量相当的大,而且往往还没有编制好,实际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充基础资料的缺乏使得表面看起来很好的规划管理办法存在大量的漏洞。
    1 Bent Flyvbjerg and Tim Richardson.Planning and Foucault_In Search of the Dark Side of Planning Theory.Planning Futures_New Directions For Planning Theory,Philip Allmendinger & Mark Jewdwrr-Jone,2002
    2 Nancy Fraser.FOUCAULT ON MODERN POWER:EMPIRICAL INSIGHTS AND NORMATIVE CONFUSIONS.International Practice.Nurber 1.1981,p283
    [1] Hamid.Shivani. The Urban Design Process. New York: Van No 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85
    
    [2] Bill hillier, Julienne Hanson. 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3] Sandercock Leonie, Towards Cassopolis: Planning for Multicultural Cities,John Wiley&Sons,1998.
    [4] Lindblom Charles E. 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59.
    [5] Friedmann John. 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 Discourse and Praxis.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and Research,8,1989.
    
    [6] Taylor Nigel. Urba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 Sage, 1998.
    [7] Forester John. 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8] Davidoff Paul.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 1965.
    [9] Abraham Lincoln Great Speeches (with historical notes by John Grafton) .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03— 104.
    [10] Pual Davidoff.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 1965. Richard T.LeGates & Frederic Stout (Ed.) .
    
    [11] Sherry Arnstein.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1969. Richard T.LeGates & Frederic Stout (Ed.) ,The City Reader (second edition), Routledge Press,2000. 240-241.
    
    [12] David Harvey. Social Justice, Postmodernism, and the City. 1992. Richard T.LeGates & Frederic Stout (Ed.) ,The City Reader (second edition) ,Routledge Press,2000. 199-200.
    
    [13] Peter Hall. The City of Theory. 1996. Richard T.LeGates & Frederic Stout (Ed.) , The City Reader(second edition),Routledge Press,2000.362.
    [14]Melville C.Branch.Comprehensive City Planning.Planners Press,1985.
    [15]H Lefebvre.Writings on Cities.Oxford:Blackwell,1996.
    [16]B Genocchio.Postmoderen Cities&Spaces.Oxford:Blackwell,1995.
    [17]D Harvey.The Condition of Postrnodemity.Oxford:Blackwell,1989.
    [18]E Soja.Postmosem Geographies.London:Verso,1989.
    [19]Edward Soja.Third Space.Blackwell,1996.
    [20]EdwardW.Soja.Postmodem Geographies:The Reassertion of Space in CriticalSocialTheory.London:Verso,1989.
    [21]DeGlopper,D.R.(1974).Religion and ritual in Lukang.InA.P.Wolf(ED.),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22]Lain Borden.The Unknown City:Contesting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Space.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1.
    [23]Kevin Lynch.The Image of the City.Cambridge:The MIT Press,1960.
    [24]Kevin Lynch.Good City For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81.
    [25]Alexander Christopher.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6]Aldo Rossi.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2.
    [27]Leon Krier.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ity.Rational Architecture,1978.
    [28]Roger Trancik.Finding Lost Space:Theories of Urban Design.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6.
    [29]B.Jonathan.Urban Design as a Public Policy.New York:Rutledge,1978.
    [30]Hamid.Shivani.The Urban Design Process.New York:Van No 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85.
    [31]Gary O.Robinette.How to Make Cities Livable——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Homesteading.New York:Van No 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84.
    [32]Kristen Day.New Urbanism and the Challenges of Designing for Diversity.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3,23:83-95.
    [33]P.Buchanan.Aldo Rossi:Silent Monuments.AR,1982(10).
    [34]Frampton,Kenneth.Rappel an L'Ordre:The Case for the Tectonic.Architectural Design,1990,6(3/4).
    [35]Sherry R.Arnstein.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July,1969:8-3.
    [36]P.Buchanan.Aldo Rossi:Silent Monuments.AR,1982(10).
    [37]长岗大树.建筑と道路.10+1《都市の境界/建筑の境界》特集,2001(25).
    [38]Sherry R.Arnstein.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July,1969:8-3.
    [39]Frampton,Kenneth.Rappel an L'Ordre:The Case for the Tectonic.Architectural Design,1990,6(3/4).
    [40]Kristen Day.New Urbanism and the Challenges of Designing for Diversity.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3,23:83-95.
    [41]P.Buchanan.Aldo Rossi:Silent Monuments.AR,1982(10)
    [42]Sherry R.Arnstein.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the AmKristen Day.New Urbanism and the Challenges of Designing for Diversity.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3,23:83-95
    [43]Judith E.Innes Consensus Building as Role Playing and Bricolage--Toward a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Plann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JAPA),Winter,1999,65(1):9-26
    [44]John P.Marsden.Older Persons' and Family Members' Perceptions of Homeyness in Assisted Living.Environment & Behavior,1999(1)
    [45]Leonie Sandercock & Kim Dovey.Pleasure,Politics,and the "Public Interest".APA Journal,2002(2)
    [46]童明.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7]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8]冯现学.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49]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0]耿毓流.城市规划实施.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
    [51]任致远.透视城市与城市规划.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52]庄林德;张京祥.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顾朝林;沈建法;姚鑫等.城市管治—概念·理论·方法·实证.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4]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年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5]尼格尔·泰勒.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6]孙群郎.美国城市郊区化研究.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
    [57][法]让·保罗·拉卡兹.城市规划方法.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年版
    [58][美]肯尼思·科尔森.大规划—城市设计的魅惑和诞.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9]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0]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编.福柯的面孔.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62]汪民安.福柯的界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英]塔姆辛·斯巴格.福柯与酷尔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4]曹卫东.权力的他者.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5]包亚明.游荡者的权力.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6]米歇尔·福柯著,钱翰译.不正常的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7]米歇尔·福柯著,钱翰译.必须保卫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8]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年版
    [69][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新社会分析.北京:商务出版社,1998年版
    [70]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1]哈贝马斯著.童世骏译.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
    [72]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北京: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73]哈贝马斯著,李黎,郭官义译.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74]曹卫东.曹卫东讲哈贝马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5]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6][日]川崎修著,斯日译.阿论特公共性的复权.郑州: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7][加拿大]菲利普·汉森著,刘佳林译.历史、政治与公民权:阿伦特传.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8]汪晖;陈燕谷等.文化与公共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79][英]蕾蒙·威廉斯著,刘建基译.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80][英]C·W·沃特森著,叶兴译.多元文化主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1][法]克琳娜·库雷.古希腊的交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2]蔡英文.政治实践与公共空间.北京: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83][英]狄金森.希腊的生活观.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6年版
    [84][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5]顾建光.公共政策分析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6][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7]保罗·A·萨巴蒂尔,彭宗超;钟开斌等译.政策过程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88][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89][美]曼瑟尔·奥尔森.权力与繁荣.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90]邓正来,J.C.亚力山大等著.国家与市民社会.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91]约翰·罗尔斯著,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92]石元康.罗尔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3]万俊人.罗尔斯读本.北京:中央便衣出版社,2006年版
    [94]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5]约翰·罗尔斯著,姚大志译.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96][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97][美]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8]复旦公共政策评论.城市治理与公共权力:边界、责任与合法性.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99][加]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100]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1]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2][美]斯皮罗·科斯托夫著,单皓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03][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5版
    [104]吕俊华,彼得·罗,张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5]郭湘闽.走向多元平衡——制度视角下我国旧城市更新传统规划机制的变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106][美]马歇尔·鲍曼著,周宪等译.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版
    [107]Edward W Soja著,包亚明主编.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08][法]米歇尔·福柯著,莫伟民译.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09]帕克等主编.城市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10]居伊·德波.景观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1][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2]赵永革;王亚男.百年城市变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13]R.克里尔著,钟山;秦家濂;姚远译.城市空间.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4]简·雅各布斯著,王听度等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115][英]W.鲍尔著,倪文彦译.城市的发展过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
    [116]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编.城市规划决策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1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18]唐土其.西方政治思想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19][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20]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21]尼科斯·波朗查斯,叶林等译.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22]凯尔森,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2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24]M·.J·C·维尔,苏力译.宪政与分权.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25]保罗·海纳,董礼胜译.权力·自由·乡镇自治——重温托克维尔.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126]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27]达尔,顾昕、朱丹译.民主理论的前言.北京: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8]张西明.新闻法治与社会发展;董郁玉、施滨海.政治中国——面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版
    [129]钱颖一;温加斯特.制度、政府干预和经济发展:对中国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较.比较制度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30]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1]李容根主编.八大体系: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
    [132]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133]李百浩,薛春莹,王西波,赵彬.图析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1861—1949).城市规划汇刊,2002(6).
    [134]李百浩,王西波,薛春莹.武汉近代城市规划小史.规划师,2002,(5)
    [135]王刚;肖铭.西方城市规划史给予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城市规划,2007(2)
    [136]汪原.生产·意识形态与城市空间——亨利·勒斐伏尔城市思想述评.城市规划, 2006(6)
    [137]文兵.福柯的现代权力观述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3)
    [138]何雪松.空间、权力与知识:福柯的地理学转向.学海,2005(6).
    [139]陈炳辉.福柯的权力观.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140]唐复柱.吉登斯现代性思想探析.高教论坛,2006(6).
    [141]汪原.亨利·列斐伏尔研究.建筑师,2005(5).
    [142]黄亚平,陈静.远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社会思想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5(6).
    [143]周江评.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西方有关文献及启示.国外城市规划,2005(4).
    [144]孙施文.后现代城市状况及其规划.城市规划汇刊,2001(4)
    [145]邹兵.我国城镇群规划实施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趋向.城市规划,2006(1)
    [146]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5(6)
    [147]孙施文.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城市规划,2000(7)
    [148]王训国.试论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规划师,2000(6)
    [149]张庭伟.从“向权力讲授真理”到“参与决策权力”.城市规划,1996(6)
    [150]侯丽.权力·决策·发展—21世纪面向民主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1999(12)
    [151]周建军.论“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对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现状与改革的思索.城市规划.1998(5)
    [152]王海富.建立城市规划内部运行机制的设想与尝试.城市规划,1998(3)
    [153]罗小龙;张京祥.管治理念与中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汇刊,2001(2)
    [154]张京祥.全球化竞争中的城市竞争与城市管治.城市规划,2001(9)
    [155]张京祥.规划决策民主化:基于城市管治的透视.人文地理,2005(3)
    [156]陆海发.论西方公共权力制约思想的历史演进.前沿,2007(12)
    [157]应克复.从狭义制权到广义制权.江海学刊,1999(4)
    [158]尹华容、肖洪泳.西方权力制约途径之检讨.湖南大学学报(社会学版),2004 (5)
    [159]王凯.从西方规划理论看我国规划理论建设之不足.城市规划,2003(6)
    [160][美]张庭伟.规划理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__论规划理性的多向性和理论发展轨迹的非线性,城市规划,2006(8)
    [161]黄林.深圳市城市规划及管理前瞻性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6(9)
    [162]邹兵;陈宏军.敢问路在何方?由一个案例透视深圳法定图则的困境与出路.城市规划,2003(2)
    [163]李壮松.美国市政体制的确立及成因.城市规划,2002(6)
    [164]唐晓莲;魏清泉.房地产开发中的规划管理问题探析.城市规划,2006(4)
    [165]梁江;孙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审批程序的法制化—评深圳市的规划体制改革.城市规划,2000(7)
    [166]周剑云;戚冬瑾.从_阳光权_案件反思政府与法院的角色定位.城市规划,2007(5)
    [167]姚爱国.从一起案件看规划行政许可应当注意的问题.城市规划,2005(3)
    [168]郭湘闽;刘漪;魏立华.从公共管理学前沿看城市更新的规划机制变革.城市规划,2007(5)
    [169]赵燕菁.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城市规划,2002(11)
    [170]王凯.从西方规划理论看我国规划理论建设之不足.城市规划,2003(6)
    [171]何明俊.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5(12)
    [172]戴月.关于公众参与的话题_实践与思考.城市规划,2000(7)
    [173]赵蔚;赵民.关注城市规划的社会性_社会性城市规划_评价.城市规划,2002(11)
    [174]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5(6)
    [175]于立.国外规划体系改革引发的思考.城市规划,2003(6)
    [176]李伟国;王艳玲.城市与市民关系的变化及城市规划的变革.城市规划,2005(7)
    [177]蔡军.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化因素分析.城市规划2006(11)
    [178]张庭伟.城市的两重性和规划理论问题.城市规划,2001(1)
    [179]仇保兴.城市经营_管治和城市规划的变革.城市规划,2004(2)
    [180]郭建;孙惠莲.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法学思考.城市规划,2004(1)
    [181]吴可人;华晨.城市规划中四类利益主体剖析.城市规划,2005(11)
    [182]吕晓蓓;伍炜.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机制初探.城市规划,2006(11)
    [183]陈锋.城市规划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之辨.城市规划,2007(2)
    [184]段险峰.城市规划的作用与规划师的作为.城市规划,2004(1)
    [185]戴小平:陈红春.城市规划的制度作用与制度创新.城市规划,2001(2)
    [186]唐文跃.城市规划的社会化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2002(9)
    [187]高晓路;[日]浅见泰司.市场学方法与城市规划研究.城市规划,2002(6)
    [188]何明俊.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5(5)
    [189]徐巨洲.我们城市规划面临着职业道德的问题.城市规划,2004(1)
    [190]周岚;叶斌;徐明尧.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_以南京为例.城市规划,2007(3)
    [191]郑文武;魏清泉.提倡设立城市规划的刑事责任制_一些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实践的启示.城市规划,2007(3)
    [192]周游.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_新加坡经验借鉴.城市规划,2007(5)
    [193]余建忠.政府职能转变与城乡规划公共属性回归_谈城乡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城市规划,2006(2)
    [194]孙晖;梁江.是计划决定_还是市场决定_谈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原则.城市规划,2002(7)
    [195]张庭伟.社会资本_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城市规划,1999(10)
    [196]童明.科学的_还是理性的_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基础思想的思辨.城市规划,1997(3)
    [197]许丰功;易晓峰.西方大都市政府和管治及其启示.城市规划,2002(6)
    [198]梁鹤年.西方规划思路与体制对修改中国规划法的参考.城市规划,2004(7)
    [199]王钺;张壮云;吕迎泽.规划可操作问题刍议.城市规划,1999(12)
    [200]张京祥.论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城市规划,2001(9)
    [201]陈锦富.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2000(7)
    [202]赵民;雷诚.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与依法行政.城市规划,2007(6)
    [203]何小娥;殷毅;柳少杰.论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_从规划实施的角度谈起.城市规划,2005(10)
    [204]高中岗.论我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城市规划,2007(8)
    [205]石楠.试论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_兼析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城市规划,2005(8)
    [206]杨秀珠.试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规划,2002(8)
    [207]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_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城市规划,2005(1)
    [208]戚冬瑾;周剑云.透视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_从两个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案例谈起.城市规划,2005(7)
    [209]赵蔚.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5.
    [210]高中岗.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及其创新[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7年1月
    [211]王国恩.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5年11月
    [212]李阉魁.城市规划与人的本体论[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5年11月
    [213]刘芳.市场力和行政力驱动的城市居住空间区位演化—“板块”变迁与优化[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6年3月
    [214]郭广东.市场力作用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 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7年1月
    [215]李广斌.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理论革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州: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年5月
    [216]李亮.中国城市规划变革背景下的城市设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2006年10月
    [217]李亮.中国城市规划变革背景下的城市设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2006年10月
    [218]徐毅松.迈向全球的城市规划思考—上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6年9月
    [219]严薇.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图书馆,2005年1月
    [220]曹春华.转型期城市规划运行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图书馆,2005年12月
    [221]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图书馆,2003年5月
    [222]运迎霞.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图书馆,2006年5月
    [223]黄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6年5月.
    [224]韩平.福柯的权力观[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图书馆,2005年4月.
    [225]孙吟吟.市场经济与政治权力的演变[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图书馆,2005年9月.
    [226]严薇.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图书馆.2004年
    [227]杜梅.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05年
    [228]熊馗.城市规划过程中权力结构的政治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