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与规制: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风电产业也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风电产业装机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新增装机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风电并网难、技术突破难等问题一直存在。本文运用政府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与规制经济学等理论工具,对风电产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央地政府博弈以及企业行为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以政府行为分析的角度为解决风电问题提供良好建议。
     本文分析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展开。从供给来看,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套取补贴,铺开地区经济规模,赚取财税收入,争先占领风电产业。其深层次原因包括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官员晋升机制和财政分权体制。另一方面,对于主要由国有企业构成的风机制造企业和发电商而言,发展风电这一国家号召的能源产业,可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经济利润、提高未来收益、积累政治资本。加之国有企业存在软预算约束的情形,其投资行为更加注重政治利益而非经济效益。多种利益的合力促使国有企业纷纷投资风电,这也反映了企业对风电行业的良好预期。
     从需求来看,电网企业作为风电的直接需求者,决定着风电上网电量。相对于规模扩张迅速的风电来说,落后的电网建设条件制约着风电发展。一方面,风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对电网安全危害很大。若强制上网则需要在调峰、调度管理等方面做出大幅调整,给电网企业带来巨大成本,这些都使电网收购风电的积级性不高;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属自然垄断企业,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电网在利用垄断优势获取双边垄断利润的同时,还追求着政治利益。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电网覆盖面、提升电网垄断程度等方式,增加企业的政治话语权和垄断能力。对于风电这一国家大力支持的清洁能源,电网企业虽不积极但也表示支持,这里不排除企业有借发展风电之机谋求其他目标的机会主义倾向。为此,必须要求电网企业在支持风电发展过程中,体现其公益性质,主动承担相关成本,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
     从世界主要风电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各国政府均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一是对技术研发的大力支持,以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二是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持续的政策优惠和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三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电力消纳、交易和配额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电网对风电的吸纳能力;四是采用强制上网政策,要求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这些措施均值得我国借鉴。
     最后,本文提出要由中央政府这一强制力量来规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行为,以求得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的战略对策。首先,地方政府要明确自己是规则制定者、监督者和仲裁者的角色,考核地方风电上网电量,协调风电供需双方利益,促进本地风电技术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引入市场竞争,打破垄断。再次,中央政府要从中国能源战略的整体出发,制定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发展规划,走以技术研发为动力,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科学、有序发展为目标的风电发展路线。
Lik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s wind power industry is the key factor of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installed capacity of wind power has become the lagest in the world, taking high-speed growth of new installed capacity. Beyo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in wind power’s parallel in grid and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The paper, taking the angle of government behavior, basing on the theory tool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economic theory,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will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and conclude meaningful advice of wind power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th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central-local government game and corporation behavior in wind power indust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both the supply and demand aspects. From the supply point of view, on the one hand, factors such as cash in subsidies, regional economic scale and to earn tax revenue, will stimulate local goverments to give the highest priority to wind power industry. The deep-seated reasons include GDP bas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ficial promotion mechanism and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jor part of the wind turbine manufacturers and power suppliers 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ich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energy industry, this national call, aiming at the increase of enterprise scale, profits, future earnings and political capital. Meanwhile, with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the investment behavio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political interests rather than economic benefits. Variety of interests promote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wind power, reflecting their wonderful expectations on wind power industry.
     From the demand perspective, power grid enterprise as the immediate demander of wind power, determines the wind power’s combination to the grid. Relative to the rapid size expansion of wind power, the backward condition of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On the one hand, due to intermittent, volatility and randomness characteristics, wind power means a great power safety hazard. It needs substantial adjustments to the grid peaking, schedul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adding enormous cost to the grid company, which reduces its positiven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wer grid enterprise is natural monopoly and public welfare company. While using the monopoly power to obtain a bilateral monopoly profits, the company also pursues political interests. By expanding the enterprise’s scale, improving the network coverage, enhancing the power grid monopoly, the company pursues to increase their political voice and monopoly power. As for wind power, a national support clean energy, the grid enterprise takes an active attitude, though not positive so much, not ruling out its opportunistic behavior to seek other objectives under the name of developing wind power.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require power grid company to amplify its public welfare nature, while developing wind power, to take the relevant costs and ease the burden of the general public.
     Learning the world's leading countries’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wind power, government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 First, the strong support of R & D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econdly, government provides continuous tax relief, incentives and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Thirdly, through the market mechanism to solve the power consumption, transaction, quotas and other issues, the government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grid’s absorptive capacity of wind power; Fourthly, the government uses mandatory access policy to force power grid enterprise to purchase renewable power. These measures are worthy of reference.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to use the coercive power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s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state owned corporations, to obtai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ind power and other renewable energys. First, local governments must clear their roles of rules developer, monitor and arbiter, assessing the amount of combined wind power, coordinating the interests of both the wind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wind power technology. Seco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dget constrain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ir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introduce market competition to break the monopoly. Aga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needs to develop wind power and other renewable energys basing on overall energy strategy of China and make specific development plans, taking R & D as a driving force, policy support as the protection, scientificall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as the objective.
引文
①戴伯勋,沈宏达编:《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10-11页。
    ①李孟刚,蒋志敏:《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4期。
    ②李悦:《产业经济学核心理论框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总第26期。
    ③代志华:《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经济师》,2006年第1期。
    ④周玉刚:《产业经济学当前的动态》,《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中旬刊),总第617期。
    ①戴伯勋,沈宏达编:《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284页。
    ①付冶,孟庆红:《关于工业产业布局理论发展的评述》,《企业导报》,2010年第2期。
    ②付桂生,翁贞林:《试论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兼论江西省工业生产力布局》,《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2月,第26卷第1期。
    ①李孟刚,蒋志敏:《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4期。
    ②于兰婷:《产业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产业政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第7期。
    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64页。
    ②《布莱克韦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2页。
    ③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左昌盛,周雪莲,常志霄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4页。
    ④Cole, M. and G. Boyne (1995),‘So you think you know what local government is?’, in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21(2): 191-202.
    ①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6页。
    ②Bailey, S. J.,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5.
    ③Oates, W. E., Fiscal Federalis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①董亚男:《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行政与法》,2010年第5期。
    ②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③李庆钧:《“政府行为的经济化”与政府职能定位》,《理论界》,2006年第7期。
    ①吉尔德:《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9页。
    ①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键,桑伍,曾获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②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①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05、106页。
    ①许云霄:同上书,第139页。
    ①R. B. Ekelund, Jr. 1998. The foundations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Vol. I.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Cheltenham, UK-Northampton, MA, USA. Pxi.
    ①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3页。
    ②徐晓慧,王云霞:《规制经济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第193页。
    ③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胡欣欣等译校,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81页。.
    ①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0第1版,第189、190页。
    ①张红凤:同上书,第189、190页。
    ②曹永栋,陆跃祥:《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期。
    ③Roland N. Mckean, Jacquelence M. Browning, 1975,“Externalities from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Sectors.”, i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 8(4), Nov..
    ①这一可装机容量相当于当前三峡总装机容量的28倍,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如果算上三峡工程即将新增加的三峡地下电站和电源电站项目,三峡电站机组将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2250万千瓦。
    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风电产业地图2008》,2010年7月。
    ①据了解,目前电网公司和发电商正大力推广抽水蓄能电站以解决风电调峰问题,但最终效果如何仍需实践检验,仍需考虑电站的建设成本以及电能转化效率等问题。
    ②同时率越高,则各风机均同一时刻出力最大或最小,即各风电的发电量同时最大或最小,不能出现风机之间的出力互补效应,风电场的总发电量也将呈现剧烈波动。
    ③秦海岩主编,《风电中国三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①粱志鹏,庄幸:《风电特许权——引导风电规摸化发展的新机制》,《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5期。
    ①陈宗器:《蓬勃发展中的中国风电产业》,《电器工业》,2008年7月。
    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2011年3月18日发布。
    ①《六省区打造7个风电基地》,每日经济新闻,2010.1。
    ①毛彭龄:《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中国发电》,2010年6月。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09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业市场格局及发展态势》,《风能》,2010年第1期。
    ③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国风电产业地图2009》,第47页。
    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回顾与评价》,2006年发布。
    ①受限于5万千瓦,地方审批项目必须小于5万,而当时主流机型有两种:750kW和1500kW,这样小于5万的最大装机容量就只能是4.95万千瓦,即66台750kW或33台1500kW机型的总容量。
    ①国家电监会,《电力年度监管报告2009》,2010年4月发布。
    ①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9期。
    ①蒋莉萍,施鹏飞:《我国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实施情况及综合分析》,《电力技术经济》,2006年8月第18卷第4期。
    ①方创琳:《中国风电发展目标分析与展望》,《中国能源》,2007年12月第29卷第12期。
    ①蒋莉萍,施鹏飞:《我国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实施情况及综合分析》,《电力技术经济》,2006年8月第18卷第4期。
    ②王正明,路正南:《我国风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
    ③下限数据为不考虑税收和各项附加成本的情形。
    ①(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詹姆斯·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张晓庆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②李纬,刘茜:《利益集团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奥尔森经济思想和理论的再认识》,《生产力研究》, 2009年第4期。
    ①关于奥尔森对集体行动的论述可参见:[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关于奥尔森对分利集团的论述可参见:[美]曼瑟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吕应中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③关于奥尔森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述可参见:[美]曼瑟尔·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①刘承礼:《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②方晓利,周业安:《财政分权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①Oates, W. E.: Fiscal Federalism, New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p.35.
    ①元一帆:《完善我国分税制的若干建议》,《北方经济》,2010年第8期。
    ②朱青:《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的分税制改革》,《财贸经济》,2010年第3期。
    ③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
    ①王文剑,覃成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10期。
    ②刘泰洪:《地方政府竞争的正效应一个蒂布特模型的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8月第25卷第4期。
    ③刘汉屏,刘锡田:《地方政府竞争分权、公共物品与制度创新》,《改革》, 2003年第6期。
    ④吕品,陈晓华:《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观点综述》,《经济纵横》,2008年第10期。
    ⑤Albert Breton, Competitive Governments: 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①熊冬洋:《对税收竞争中地方政府行政权力滥用的思考》,《税务与经济》,2009年第3期(总第164期)。
    ①地方政府这种恶性竞争的冲动与其预算软约束制度环境有关,高比重的预算外收入,过多依赖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通过国有企业变相间接获取贷款,政企非但没有分开,反而联系更加紧密,甚至政府直接成立企业进入市场,这些情形都使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约束不强,恶性竞争行为也就难以抑制。关于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论述可参见:钱海刚:《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恶性竞争》,《财政研究》,2009年第3期。
    ②近年来,内蒙古保持年均15%以上的GDP增速,但其增长模式较为粗放,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已为各方注意。其对风电产业的热情也较其他地区高涨,而快速扩张的风电也面临比其他地区更加严重的上网瓶颈问题。
    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内蒙古GDP为7761.8亿元,甘肃、宁夏和新疆分别为3176.11亿元、1098.51亿元和4203.41亿元。
    ①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9月第3期。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1998年5月26日。
    ①李广斌,谷人旭:《政府竞争:行政区经济运行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城市问题》2005年第6期。
    ②周黎安:《官员晋升锦标赛与竞争冲动》,《新华月报》,天下2010年7月号。
    ①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②刘以安,陈海明:《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江海学刊》,2003第3期。
    ③胡薇薇:《戈登·塔洛克寻租理论述评》,《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8月第18卷第4期。
    ④李健:《西方寻租理论探析》,《经济学家》,1997年第4期。
    ⑤胡薇薇:《戈登·塔洛克寻租理论述评》,《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8月第18卷第4期。
    ①《国外寻租理论研究及其借鉴——荣敬本研究员访谈》,《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9期。
    ①以河北省风电装机为例,2009年河北省新建风电项目42个,装机容量168.04万千瓦。其中,4.95万千瓦及以下项目数量为35个,共计101.99万千瓦,若除去张北坝头1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工程4.95万千瓦,则地方政府审批风电项目约97万千瓦,占河北省2009年新增装机的57.74%。
    ②《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国家投资或补贴建设的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费用高于当地省级电网平均销售电价的部分,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网费用等,通过向电力用户征收电价附加的方式解决。
    ③数据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2009年3月发布。
    ④数据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2011年3月发布.
    ①刘阳平,叶元煦:《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分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10月第20卷第5期。
    ②韩绪望:《中国电力产业自然垄断特性与公用性分析》,《才智》,2009年08期。
    ①梁宜编译:《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反垄断策略》,《水利电力科技》,2002年第28卷第4期。
    ①由于笔者对电力工业体制研究不深,所涉猎内容较少,因此本小节主要参考电力专家杨名舟老师的部分观点,具体可参见:杨名舟:《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学习时报》,2005年12月19日,第004版。
    ①朱俊生,施鹏飞,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5期。
    ①杨名舟:《关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建议》,《学习时报》,2005年12月19日。
    [美]曼库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美]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吕应中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美]曼库尔·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詹姆斯·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张晓庆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D.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键,桑伍,曾获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布莱克韦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2页。
    曹永栋,陆跃祥:《西方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期。
    常修泽:《下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四大方略》,《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5月27日。
    陈晖:《世界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发展概况》,《上海电力》,2007年第5期。
    陈宗器:《蓬勃发展中的中国风电产业》,《电器工业》,2008年7月。
    迟远英,张少杰,李京文:《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生产力研究》,2008第年18期。
    仇卫东,王智冬,李隽:《我国风电发展相关问题分析》,《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2月,第20卷第1期。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代志华:《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经济师》,2006年第1期。
    戴伯勋,沈宏达编:《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董亚男:《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行政与法》,2010年第5期。
    董玉虎:《特殊利益集团的危害、成因及治理》,《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
    范玲玲:《国外可再生能源财税支持政策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借鉴》,《市场周刊》,2007年9月号。
    方创琳:《中国风电发展目标分析与展望》,《中国能源》,2007年12月,第29卷第12期。
    方晓利,周业安:《财政分权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丰海英:《政府经济行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付桂生,翁贞林:《试论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兼论江西省工业生产力布局》,《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2月第26卷第1期。
    付冶,孟庆红:《关于工业产业布局理论发展的评述》,《企业导报》,2010年第2期。
    高虎,王仲颖,赵勇强:《借鉴欧洲经验建设具有竞争力的自主风电产业——关于欧洲风电产业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郭少军:《加快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第4期。
    郭小聪:《论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郭伊琳:《风电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挑战》,《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4月,第20卷第2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回顾与评价》,2006年。
    《国外寻租理论研究及其借鉴——荣敬本研究员访谈》,《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9期。
    韩明:《对我国风电产业政策制定机制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9年4月(中旬刊),总第572期。
    韩绪望:《中国电力产业自然垄断特性与公用性分析》,《才智》,2009年08期。
    何立胜:《政府规制与政府行为外部性研究》,《经济评论》,2005年第6期。
    何寅昊,赵媛:《国外风电定价方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建议》,《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年第5期。
    后小仙:《多维视角下政府经济行为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胡鞍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
    胡薇薇:《戈登·塔洛克寻租理论述评》,《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8月第18卷第4期。
    胡兴军:《全球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华通技术》,2007年第1卷第2期。
    黄安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市场体制下政府行为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鄂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月,第8卷第1期。
    吉尔德:《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蒋莉萍,施鹏飞:《我国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实施情况及综合分析》,《电力技术经济》,2006年8月,第18卷第4期。
    景春梅,王成仁:《我国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10月,第10期。
    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孔祥利:《焦点问题中的政府经济行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春华,张德会:《国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比较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12月,第12期。
    李广斌,谷人旭:《政府竞争:行政区经济运行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城市问题》,2005年第6期。
    李健:《西方寻租理论探析》,《经济学家》,1997年第4期。
    李俊峰:《2008年世界风电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科技投资》,2009年第3期。
    李俊峰,时璟丽,宋彦勤:《欧盟风电产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可再生能源》,2008年2月,第26卷第1期。
    李孟刚,蒋志敏:《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4期。
    李庆钧:《“政府行为的经济化”与政府职能定位》,《理论界》,2006年第7期。
    李纬,刘茜:《利益集团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奥尔森经济思想和理论的再认识》,《生产力研究》, 2009年第4期。
    李星光,武春友:《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政策的经济学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
    李悦:《产业经济学核心理论框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总第26期。
    梁昌鑫,贾廷纲,陈孝祺:《国内外风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2卷第1期。
    梁宜编译:《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反垄断策略》,《水利电力科技》,2002年第28卷第4期。
    粱志鹏,庄幸:《风电特许权——引导风电规摸化发展的新机制》,《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5期。
    林毅夫,蔡昉,李周:《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竞争的环境》,《改革》,1995年第3期。
    林毅夫:《企业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第34期。
    林毅夫:《提高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红旗文摘》,2003年第21期。
    刘承礼:《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刘丹等:《政府行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功能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刘汉屏,刘锡田:《地方政府竞争分权、公共物品与制度创新》,《改革》, 2003年第6期。
    刘华兴,黄晴:《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力问题研究——从地方政府横向间的竞争态势因素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月第7卷第6期。
    刘泰洪:《地方政府竞争的正效应一个蒂布特模型的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8月第25卷第4期。
    刘阳平,叶元煦:《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分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10月,第20卷第5期。
    刘以安,陈海明:《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江海学刊》,2003第3期。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鲁照旺:《政府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鲁峰:《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
    吕品,陈晓华:《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观点综述》,《经济纵横》,2008年第10期。
    罗鑫,张粒子,李才华,郭一飞:《可再生能源电价制度下的风电市场分析》,《价格月刊》,2007年第5期总第360期。
    毛彭龄:《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中国发电》,2010年6月。
    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欧洲风能协会:《欧洲大规模风电并网研究——分析、问题和建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译,2009年版。
    彭姝:《政府行为的目标——对政府行为的利益取向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第7卷总第26期)。
    钱海刚:《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恶性竞争》,《财政研究》,2009年第3期。
    秦海岩主编:《风电中国三十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商红日:《国家与政府:概念的再界定——兼论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北方论丛》,2001年第3期(总第167期)。
    沈洊,潘寄青:《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措施———美、日、德三国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沈又幸,郭玲丽,曾鸣:《丹麦风电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华东电力》,2008年11月,第36卷第11期。
    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
    施鹏飞:《国内外风电持续迅猛发展》,《中外能源》,2009年第14卷。
    施鹏飞:《印度发展风电的现状和政策》,《上海电力》,2007年第1期。
    时璟丽:《世界风电发展形势及我国风电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可再生能源》,2009年6月,第27卷第3期。
    世界风能协会,《2009年世界风能报告》,2010年3月发布。
    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左昌盛,周雪莲,常志霄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汪伟全:《地方政府竞争模式选择:制度竞争胜于资源竞争》,《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4期。
    王冬梅:《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2期。
    王敦清,秦守勤,巫文勇:《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建构》,《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2月,第39卷第6期。
    王书生,赵浩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探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月第2期。
    王文剑,覃成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及检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10期。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王玉萍,赵媛:《对我国风电电价政策的分析与建议》,《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年11月,第9卷第6期。
    王玉萍,赵媛:《世界风电政策分析及对我国风电政策的建议》,《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36卷第1期。
    王正明,路正南:《我国风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王仲颖,王凤春,时璟丽,李俊峰:《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回顾与评价(200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6年发布。
    韦东远:《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趋势》,《创新科技》,2008年第9期。
    魏杰:《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症结及出路》,《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总第54期)。
    魏杰,李东红:《30年国有企业改革历程评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期。
    魏杰,徐有柯:《关于财产关系、产权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管理世界》双月刊,1996年第5期。
    吴杰,顾孟迪:《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经济纵横》,2006年第11期。
    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与特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2月,总25卷第2期。
    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9期。
    熊冬洋:《对税收竞争中地方政府行政权力滥用的思考》,《税务与经济》,2009年第3期(总第164期)。
    熊良琼,吴刚:《世界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能源》,2009年6月,第31卷第6期。
    徐晓慧,王云霞编著:《规制经济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徐德信:《政府经济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许云霄编著:《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杨德才:《新制度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杨静林:《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风电行业发展调查》,《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32卷第1期。
    杨炼:《我国现阶段利益集团的特征及其在立法中的利益表达》,《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10月,第33卷第5期
    杨名舟:《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学习时报,2005年12月19日,第004 版。
    杨名舟:《关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建议》,《学习时报》,2005年12月19日。
    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于兰婷:《产业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产业政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第7期。
    元一帆:《完善我国分税制的若干建议》,《北方经济》,2010年第8期。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张国东,刘长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差异分析》,《建筑科学》,2007年4月,第23卷第4期。
    张红凤,李倩倩:《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探析》,《山东经济》,2009年3月,总151期第2期。
    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张维迎:《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出路》,《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2期。
    张则景,沈西林:《政府职能与政府行为模式》,《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4月,第22卷第2期。
    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章惠峰:《我国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生产力研究》, 2009年第19期。
    赵文哲,杨其静,周业安:《不平等厌恶性、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膨胀关系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1期。
    赵媛,郝丽莎:《世界新能源政策框架及形成机制》,《资源科学》,2005年9月,27卷第5期。
    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胡欣欣等译校,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9月第3期。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1998年5月26日。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风电产业地图2008》,2010年7月。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09年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业市场格局及发展态势》,《风能》,2010年第1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风电产业地图2009》,2010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报告课题组(杨瑞龙,张宇,韩小明,雷达执笔):《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2期。
    周黎安:《官员晋升锦标赛与竞争冲动》,《新华月报》,天下2010年7月号。
    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管理世界》(月刊),2002年第12期。
    周玉刚:《产业经济学当前的动态》,《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中旬刊),总第617期。
    朱俊生,施鹏飞:《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5期。
    朱青:《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的分税制改革》,《财贸经济》,2010年第3期。
    朱晓勤,周敏:《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激励制度比较研究——以风电为例》,《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7期。
    邹东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邹东涛:《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邹东涛:《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改革年华的探索》,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Albert Breton, Competitive Governments: 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Anne O. Krueger, Government Failures in Development, in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4, No. 3 (Summer, 1990), pp. 9-23.
    Anthony D. Owen,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Market Distortions and the Economics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in The Energy Journal, 2004. Vol. 25, No. 3.
    Anthony D. Owen, Evaluat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 2006. vol. 39, no. 2, pp. 207–15.
    Bailey, S. J.,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5.
    Cole, M. and G. Boyne (1995),‘So you think you know what local government is?’, in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21(2): 191-202.
    Dominique FINON, The Social Efficiency Of Instruments For The Promotion Of Renewable
    Energies In The Liberalized Power Industry, in 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 77:3 2006 pp. 309–343.
    Elizabeth Doris, Sarah Busche, Stephen Hockett, Joyce McLare, The Role of State Policy in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SME) Thir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Sustainability,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uly 19-23, 2009.
    Geert Verbong, FrankW. Geels, Rob Raven, Multi-niche analysis of dynamics and policies in Dutch renewable energy innovation journeys (1970–2006): hype-cycles, closed networks and technology-focused learning, in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Vol. 20, No. 5, September 2008, 555–573.
    GWEC:Global Wind Statistics 2010, 2010.
    Hal T. Nelson, Planning implications from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renewable energy programs and carbon regulation, 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Vol. 51, No. 4, July 2008, 581–596.
    Hannele Holttinen, The impact of large scale wind power production on the Nordic electricity system, in VTT Technical Research Centre of Finland 2004, VTT Publications 554. 82 p. + app. 111 p.
    James A. Duffield, Keith Collins, Evolu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in Choices, 1st Quarter 2006, 21(1).
    John Barry, Geraint Ellis, Clive Robinson, Cool Rationalities and Hot Air: A Rhetoric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Debates on Renewable Energy,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8:2, May 2008.
    John Gorham Palfrey, Atomic Energy: A New Experiment in Government-Industry Relations. In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56, No. 3 (Mar., 1956), pp. 367-392.
    Linda M. Kamp, Ruud E.H.M. Smits, Cornelis D. Andriesse, Notions on learning applied to wind turbine development in the Netherlands and Denmark, in Energy Policy, 32 (2004) 1625-1637.
    Mona Verma Makhija,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Venezuelan Petroleum Industr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olitical Risk, 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24, No. 3 (3rd Qtr., 1993), pp. 531-555.
    Oates, W. E. , Fiscal Federalism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Poul S(?)rensen, Anca Hansen, Lorand Janosi, John Bech and Birgitte Bak-Jensen, Simula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Wind Farm and Power System, in Ris? National Laboratory, December 2001, Pitney Bowes Management Services Denmark A/S, 2001.
    R. B. Ekelund, Jr. , The foundations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Vol. I.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Cheltenham, UK-Northampton, MA, USA. Pxi, 1998.
    Roland N. Mckean, Jacquelence M. Browning, 1975,“Externalities from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Sectors.”, i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 8(4), Nov..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ission, Wind Power in the UK, May 2005 (revised November 2005).
    Szarka Joseph. Wind power, policy learning and paradigm change. in Energy Policy. Vol. 34, no. 17, pp. 3041-3048. Nov 2006.
    Thure Traber, Claudia Kemfert, Impacts of the German Support for Renewable Energy on Electricity Prices, Emissions, and Eirms, in The Energy Journal, 2009, Vol. 30. No. 3.
    Ting-Huan Chang, Chien-MingHuang, Ming-ChihLee, Threshold effect of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n th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from a change in energy price: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 in Energy Policy, 37 (2009) 5796–5802.
    Wallace E. Tyner, Farzad Taheripour,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Alternatives For The Future, in Amer. J. Agr. Econ. 89 (Number 5, 2007): 1303–13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