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话含意”在中国的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会话含意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的表达的意义。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 Grice)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在于合作原则以及运用合作原则的准则来产生会话含意。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话含意理论已从格氏的以合作原则为代表的“古典理论”(研究会话含意理论的“特殊含意”)发展成为列氏的以会话三原则为代表的新理论(研究会话含意理论的“一般含意”),对语用推理形成新的推动力。在中国该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研究重点,它引起了一大批语言研究者的兴趣,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相继面世,90年代是该理论研究的黄金时期。本文是对该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的一个整体概述,在概述这些研究成果之后进一步指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引言是对选题的原因及其研究意义的说明。第一部分介绍会话含意理论的引进过程。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会话含意语用原则在中国的研究。由于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中国语言学家不断努力去修正它、提出新原则作为补充或寻找新的原则来代替它。第三部分介绍会话含意语用推理在中国的研究,即中国语言学家在会话含意各种理论的框架内或在受这些理论的启发下对人们怎样从对方所说的话语中推导出真正的意义的研究。第四部分介绍关于含意的分类在中国的争论以及含意本体论的主要内容。在每个部分先介绍问题的缘起及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语言学家所研究的成果进行概述、对比、作出评价。在论文的结论部分,笔者从整个语用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动向来看会话含意在中国研究的不足及其发展趋向。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refers to a speakers use of implicature to reach a vague expression of language. It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American philosopher H.P Grice and its core content lies in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the accurat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to reach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s at the heart of the field of Pragmatic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se of language especially in regard to social intercourse.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began with Grice's "classical theory" and then developed under Levinson's influence into a new theory. In China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rea of study, and many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have been attracted to the study of it. There has been many articles and books published focusing on this area of research, including many by prominent linguistic scholars, but it was in the 1990's that research into this theory reached its peak. This essay attempts to provide a broad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regarding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in China and through this summary the author hopes to provide an indicator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into this area and drawing on his conclusions make some tentative predictions abou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This essay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thesis statement introduces the reasons why I choose this topic and gives a basic outline of my research finding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o the essay and tracks the proces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theory into China from abroad. The second section exclusively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China. Due to the many insufficiencies with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Chinese linguists have continuously looked for ways to improve on the theory, to revise it and replace it with a more advanced theory. The third part of the essay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to
引文
陈宗名《中国语用学思想》,浙江教出版社,1997年版。
    崔建新和、史尘封《论语用原则》,《汉语文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范文芳《跨文化语用学:人类交往语义学评介》,《国外语言学》,1995年第3期。
    冯广艺《汉语修辞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冯学锋《汉语交际中的语用原则》,《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高航《礼貌现象研究评价》,《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高卫东《论常规含意,标准含意和一般含意》,《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7期。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4期。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要》,河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黄华新、金立《会话含义理论述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黄华新《会话含义理论述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江晓红《试论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金立《会话含意的分类及其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雷永强《批判格赖斯合作原则、探索理解会话含意新途径》,《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李冬梅《近10年来关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李怀奎《语用含意研究十五年述评》,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李瑞华《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外国语》,1994年第3期。
    李友良《语言模糊与语用原则》,《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林大津《从格赖斯到钱冠连:对语用原则的思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刘国辉《关联理论的回顾与思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刘焕辉《语言交际学基本原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刘姬《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刘坚勇《论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的语用原则》
    吕公礼《含意界说的元语义特征探讨》,《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罗宏宇《语用原则中的文化冲突》,《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罗左毅《会话含义理论的语言学研究前景》,《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牛保义《会话含意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外语研究》,2002年第1期。
    彭增安《从修辞看‘会话合作原则’之不足》,《修辞学习》,2002年第4期。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钱冠连《论构建语用推理模式的出发点—新格赖斯理论评论》,《现代外语》1994年第3期。
    曲卫国、陈流芳《论传统中国的礼貌原则》,《学术月刊》,1999年第7期。
    沈昌洪《语用原则与外语教学实现》,《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沈家煊《我国的语用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
    沈家煊《语用,认知,言外意》,《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沈开木《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外语学刊》,1996年第2期。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汪文珍《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与制约》,《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王宏军《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意》,《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王建平《语言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王丽琴《论格赖斯的‘会话含意’学说》,《山西大学师范学院》2001年第1期。
    王西成、曾涛《也谈礼貌原则—兼与顾曰国先生商榷》,《湖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魏玉兰《会话含意理论的语用评介》,《山西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
    文旭《中国语用学20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文旭《追溯语用学思想》,《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
    吴曼蕾《违反‘合作原则’的动机与‘会话含意’的产生》,《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熊学亮《单向语境推导初探》,《现代外语》,1996年第2期。
    熊学亮《含义分类标准评析》,《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徐盛桓《格赖斯的准则和列文森的准则》,《外语和外语教学》,1993年第5期。
    徐盛桓《含意本体论论纲》,《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徐盛桓《含意本体论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3期。
    徐盛桓《话语含意化过程——含意本体论系列研究之四》,《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徐盛桓《会话含意的分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徐盛桓《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外语》,1993年第2期。
    徐盛桓《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外语学刊》,1992年第2期。
    徐盛桓《论‘一般含意’》,《外语教学》1993年第3期。
    徐盛桓《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语用推理》,《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徐盛桓《选择、重构、阐发、应用—我对新格赖斯理论的研究》,《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
    徐盛桓《语用推理》《外语学刊》1991年第6期。
    徐续宁《语用原则中的文化冲突》,《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