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游文化视野中的山水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六朝是中国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其中先后出现了谢灵运、谢朓、鲍照等著名的山水诗人,留存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山水诗作,也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与充分的研究。
     本论题着力于游文化背景下的六朝山水诗研究,试图从一个全新视角契入,揭示士人行旅、游览、游心物外的游文化与山水诗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以期开拓山水诗研究新的领域。
     论文绪论部分从学角度界定山水诗,认为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的诗,必须有游览这个真实的行为发生,是诗人真实地走进山水中去,通过游览和欣赏山水,从而产生一种对山水之美的心理感悟和审美意识,而这种感情是真实的、是唯美的,是真正实现了诗人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完美的结合。
     第一章考镜源流,从《诗经》、《楚辞》、汉赋中探索山水诗的远源,从游览诗、行旅诗中发掘山水诗的近源。山水诗的生成与六朝自然物感说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所谓“挥毫当得江山助”,玄学只是对山水诗生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非内在原因。
     第二章从宏观角度阐释六朝山水诗的生成背景。社会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动荡背景下的士人心态、儒释道玄的时代精神、受众群体的接受兴趣都与六朝山水诗的生成发展有着或疏或近的关系。
     第三章论述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的直接关系。先秦以往各种类型的游文化与行旅实践紧密联系,游文化的嬗变推动士人心态的变化,成为山水诗发展的内在推动机制。
     第四章从语音、语词、语义、句法、章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六朝山水诗的艺术结构,属文本细读的研究,以点带面,展示六朝山水诗的美学特色。
     第五章为谢灵运、谢朓山水诗的比较研究,属个案研究,同时由个案辐射到六朝山水诗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为了避免重复,兹不赘述六朝山水诗史,重点解决二谢山水诗研究中的薄弱点。
     第六章相当于余论,简要揭示六朝山水诗的诗学地位与六朝山水诗研究的诗学意义。
Six Dynasties was the formative years of Chinese Landscape Poems. it is also when poets as Xie Lingyun. Xie Tiao appeared. They have created a lot of landscape poems which have attracted closely attention and study of academic concern.
     This thesis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Landscape Poe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lture of "tour" in Six Dynasties。trying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oems and the culture of "tour" from a new angle so as to opening up a new area of Landscape Poems researching.
     The introduction part defines landscape poetry in terms of tourism and believes that landscape poetry precisely describing landscapes and are only created after poets truly went sight-seeing somewhere and eventually felt the beauty of nature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It describe landscape poetry a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al world of poets and the inner world.
     Chapter I looks into the past.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Landscape oetry from "The Book of Poetry", "The Odes of Chu" and Han Fu. trying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ms which described Chinese Buddhist philosophy (also called Xuan Yan Poetry) and Landscape Poetry. While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t philosophy and all related poems (Xuan Yan Poetry) can only be defined as a motivation that eventually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Landscape Poetry instead of a true internal cause.
     Chapter II elaborat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generation of Landscape oetry from a macroscopical angle.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scholars' attitudes towards the unstable era; the belief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as well as the public interest were more or les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oetry.
     In Chapter 3。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irect relation between the“Tourism”culture and landscape poems of the Six Dynasties. Before the Qin Dynasty. various types of "Tourism" culture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raveling. The transmutation of“Tourism”culture promoted the changes of scholars' mindsets. which became the inner motiv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enic poetry.
     In the Chapter 4. the author analysis the artistic structure of scenic poetry from voice. semantics. syntax and organization. It demonstrates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scenic poetry through close-reading study.
     Chapter V i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Xie Lingyun's and Xie Tiao's scenic poetry. It is a case study. which can be extended to the two important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x Dynasties' poetry. To avoid needless duplication. we may as well focus on solving the weak points of the two Mr. Xie's scenic poetry.
     Chapter VI is additional theory. briefly expressed the poetics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landscape poems of the Six Dynasties.
引文
1清·王夫之评选,张国星校点《古诗评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170页。
    2英国·克莱夫·贝尔著,周金环、马钟元译《艺术》,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4年。第7页。
    3胡大雷《〈文选〉编纂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25-229页。
    
    4胡大雷《〈文选〉编纂研究》,第247页。
    5余冠英主编《中国山水诗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6王玫《六朝山水诗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3页。
    7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67页。
    8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1页。
    
    9《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057页。
    10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年。第172页。
    
    11张秉戌主编《山水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年。
    12朱德发《新探与界说:中国山水诗》,载《山东社会科学》1994(5),81-86。
    13清·叶燮《原诗》(霍松林校注),《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69页。
    14李文初《中国山水诗史》(导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页。
    15刘燕玲《关于山水诗的界定读两晋南北朝“山水诗”》,《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一期。
    16胡大雷《〈文选〉编纂研究》,第230页。
    17南朝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775页。
    18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3页。
    
    19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65页。
    20南朝梁·钟嵘著古直笺曹旭集评《诗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43页。
    2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34-136页。
    2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第694页。
    24姚淦铭、王燕编《王国维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31页。
    
    25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632页。
    26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第1633页。
    27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64页、170页、172页。
    28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3215-3216页。
    29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37页。
    30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第67页。
    
    31聂石樵《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13-114页。
    32王钟陵:《中古诗歌史》,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
    
    33陶文鹏、韦凤娟等《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导言》第7页。
    34高孝津撰,蒋寅译《中国的山水诗和外界认识》,《殷都学刊》,1999年,第2期。
    35赵昌平《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3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第67页。
    37郑在瀛著《六朝文论讲疏》,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年。第77页。
    38李金坤《〈诗经〉至〈楚辞〉山水审美意识之演进》,《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39《灵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第12页。
    40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566页。
    41南朝梁·萧统《文选》(明·张凤翼纂注评林卷二),杭州:华宝斋书社,2002年。第60页。
    42南朝梁·萧统《文选》(明·张凤翼纂注评林卷二),第60页。
    43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6页。
    44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65页。
    45《世说新语·容止》注引孙绰《庾亮碑文》曰:“公雅好所托,常在尘垢之外。虽柔心应世,蠖屈其迹,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见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第727页。
    46汪春泓《关于?文心雕龙?“江山之助”的本义》,《文学评论》2003第3期。
    47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第566页。
    48《增订文心雕龙校注》,第567页.
    49《增订文心雕龙校注》,第51页。
    50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第567页。
    51《礼记·乐记》:《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第131页。
    52曹旭笺注《诗品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28页。
    53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393页。
    54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陈桥驿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759页。
    55《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535页。
    56《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第765页。
    57南朝梁·刘义庆著,徐震堮《世说新语?恪罚本褐谢榫郑?984年。第81-82页。
    58《水经注》,陈桥驿点校,第746页。
    59《水经注》,陈桥驿点校,第750页。
    60《水经注》,陈桥驿点校,第757页。
    61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07页。
    
    62《宋书》,第1757-1760页。
    63顾绍柏校注《谢灵运集校注》,第320页。
    64房玄龄等《晋书》,第1544页。
    
    65房玄龄等《晋书》,第2102页。
    66房玄龄等《晋书》,第2440页。
    67《宋书》,第1772页。
    68李延寿等《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73页。
    69《梁书》,唐·姚思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8页。
    70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89页。
    7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7页。
    72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523页。
    73释慧皎《高僧传》,第256页。
    74何文焕《历代诗话》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9页。
    75《宋书》,第58页。
    76南朝梁·刘义庆著,徐震堮《世说新语?恪贰5?29-89页。
    77南朝梁·刘义庆著,余嘉锡笺琉《世说新语笺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68页。
    78《宋书》,第1775页。
    79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5页。
    80周生春《吴越春秋辑校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52页。
    81章必功《中国旅游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页。
    
    82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789页。
    83中国旅游史》,第5页。
    84《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26-127页。
    
    85《战国策》,刘向辑录,范祥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66页。
    86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00页。
    87《艺文类聚》,第499-500页。
    88《战国策》,刘向辑录,范祥维笺注。第872页。
    
    89梁·萧统《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64页。
    90王贻梁陈建敏《穆天子传汇校集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91《论语?雍也》,《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1页。
    92《论语?子罕》,《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第16页。
    
    93《论语?里仁》,《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第6页。
    94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818页。
    95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4-65页。
    
    96《论语?述而》,《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第11页。
    97赖炎元注译《韩诗外传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11页。
    98《孟子?尽心上》,《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第79页。
    99《论语?先进》,《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第21页。
    
    100李亮伟《中国古代游观说略—古代“游观?人生?文学”论之一》,《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01《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第735页。
    102《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第966页。
    103《庄子集释》,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第79页。
    104《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第36页。
    105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27页。
    106《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第127页。
    107《.荀子?白话今译》,王森译注,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第11页。
    108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1-260页。
    109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95-196页。
    110《史记》,第252页。
    111《史记》,第1367页。
    112徐日辉《中国旅游文化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3页。
    113《史记》,第1369-1370页。
    114《中国旅游史》,第70-71页。
    115《汉书》,第1670-1671页。
    116《中国旅游史》,第72页。
    
    117《艺文类聚》,第484页。
    118《汉书》,第2714-2715页。
    119《史记》,第242页。
    
    120林剑鸣等《秦汉社会文明》,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64页。
    121汉·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86页。
    122成林、程章灿译注《西京杂记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0页。
    
    123南朝梁·萧统《文选》(明·张凤翼纂注评林卷二),第71页。
    124南朝梁·萧统《文选》(明·张凤翼纂注评林卷四),第13页。
    125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633页。
    
    126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520页。
    127南朝梁·萧统《文选》(明·张凤翼纂注评林卷四),第13页。
    
    128《荀子今注今译》,熊公哲注释,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627页。
    129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435-436页。
    130《中国旅游文化史》,第118页。
    131南朝梁·萧统编,李善注《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526-529页。
    132何宁《淮南子集释》,第66页。
    133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598页。
    134何宁《淮南子集释》,第42页。
    135华国梁《中国旅游文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第36页。
    136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341、321页。
    137王玫《六朝山水诗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138黄晖《论衡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98、654页。
    
    139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588页。
    140《中国旅游史》,第132页。
    141《中国旅游史》,第132页。
    
    142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075-2076页。
    143《宋书》,第1590页。
    144《水经注》,陈桥驿点校,第752页。
    145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48《晋书》,第1500页。
    149清·朱铭盘《南朝宋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21页。
    150清·朱铭盘《南朝宋会要》,第152页。
    151《晋书》,第411页。
    152《梁书》,第745页。
    153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第172页。
    154《晋书》,第1359页。
    155《晋书》,第1020页。
    156《宋书》,第1772页。
    157《曹植集校注》,曹植著,赵幼文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83页。
    158《晋书》,第2098-2099页。
    159《宋书》,第1774页。
    160《梁书》,第2页。
    161《晋书》,第1370页。
    162《晋书》,第2072页。
    163《晋书》,第1544页。
    164《晋书》,第1543页。
    165《晋书》,第2101—2102页。
    166《晋书》,第2440页。
    167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383页。
    
    168《晋书》,第1370页。
    169《晋书》,第1370页。
    170《晋书》,第2426页。
    171《晋书》,第2427页。
    172《晋书》,第2460页。
    173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第778页。
    174《水经注》,陈桥驿点校,第754页。
    175周唯一《南北朝诗人的山水游赏之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
    
    176《晋书》,第2099页。
    177《南史》,唐·李延寿撰,第817页。
    178《南史》,唐·李延寿撰,第1228页。
    179《水经注》,陈桥驿点校,第754—759页。
    180钟惺《古诗归》卷一一,《续修四库全书》158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71页。
    181《谢灵运集》李运富编注,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第257-264页。
    182《采菽堂古诗抄》卷十七,陈祚明辑,《续修四库全书》1591册。第142-146页。
    183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第143页。
    
    184臧维熙《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第192页。
    185臧维熙《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第193-194页。
    186《周易》,《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第45页。
    187《礼记》,《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本,黄侃点校。第198页。
    188叶华《山水和旅游的结合——论谢灵运山水诗与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游览诗的不同》,《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89南朝梁·刘义庆著,徐震堮《世说新语?恪罚?255页。
    
    190《晋书》,第2075-2076页。
    191南朝梁·刘义庆著,徐震堮《世说新语?恪罚?360页。
    192《宋书》。第2281—2282页。
    193《宋书》。第2279页。
    194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4-55页。
    195欧阳询撰,汪绍楹校点《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44页。
    196彭建明《山水游记——把自然拉入社会》,《湘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3期。
    
    197周唯一《南北朝诗人的山水游赏之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98《南史》,第1897—1898页。
    199《晋书》,第1370页。
    
    200《宋书》,第1620页。
    201《晋书》,第2076页。
    202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187页。
    203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67页。
    204刘师培《论文杂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39页。
    205《宋书》,第1778页。
    206《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908页。
    207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四声考》,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48页。
    208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31页。
    209《宋书》,第1779页。
    210《南史》,第1195页。
    211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53页。
    212《南史》,1195页。
    213《南史》,第934页。
    214《南史》,第1195页。
    215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908页。
    216《四溟诗话》谢榛撰,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178页。
    
    
    217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第566页。
    218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
    219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第566页。
    220王力《王力文集·十四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08页。
    221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54页。
    22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191页。
    223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82-97页
    224《世说新语校笺》,第82页。
    22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0页。
    226《南史》,第1081页。
    227南朝梁·钟嵘著古直笺曹旭集评《诗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228南朝梁·钟嵘著古直笺曹旭集评《诗品》。第47页。
    229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山水诗史》,第45页。
    230《宋书》,第1754页。
    231《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胡晓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72页。
    234王玫《六朝山水诗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15页。
    235邢宇浩《谢灵运山水诗研究》,河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第29页。
    236《宋书》,第1764页。
    237陈桥生《病患意识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
    238《<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杜。第14页。
    239王辉斌《鲍照:刘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鲍照山水诗兼与二谢山水诗比较论》,载《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240郭豫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64页。
    241《诗品笺注》,钟嵘著,曹旭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180页。
    242《诗镜总论》,陆时雍著,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406页。
    243王士祯《论诗绝句》,《历代论诗绝句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38页。
    244魏耕原《谢朓诗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50页。
    245郭熙《林泉高致》,《画论丛刊》,于安澜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23页。
    
    246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247孙兰《谢脁对山水诗创作题材的拓展文学研究》,《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48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344页。
    249王跃平《谢朓山水景物诗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匠心》,《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250蓝旭《谢朓五言诗创作的趋长现象及其意义》,见茹家培等编《谢朓与李白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41页。
    251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第314页。
    252陆时雍《诗镜总论》,《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1409页。
    254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406页。
    
    255《诗镜总论》,第1406页。
    256清·汪师韩《诗学纂闻》,《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56页。
    257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8页。
    258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58页。
    259《诗镜总论》第1407页。
    260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
    261清·沈德潜《古诗源》,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294页。
    262沈德潜《古诗源》,第330页。
    263明·李梦阳《章园饯会诗引》,见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526页。
    264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第9-10页。
    265沈德潜《古诗源》,第330页。
    266盖光《文艺生态审美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页。
    267德国W·顾彬《中国文人的自然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268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4页。
    269《中国文学史话》,第20页。
    1.《采菽堂古诗选》,清·陈祚明评选,《续修四库全书》据天津图书馆藏清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沧浪诗话校释》,严羽著,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3.《曹植集校注》,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
    4.《陈书》,唐·姚思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3月第1版。
    5.《初学记》,唐·徐坚等著,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第2版。
    6.《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7.《楚辞集注》,宋·朱熹集注,李庆甲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
    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第1版。
    9.《楚辞直解》,陈子展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10.《春秋繁露义证》,苏舆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版。
    11.《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12.《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
    13.《东晋文艺系年》,张可礼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
    14.《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黄侃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月第1版。
    15.《方舆胜览》,宋·祝穆撰,祝洙增订,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第1版
    16.《荒野哲学与山水诗》,王惠著,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17.《高僧传》,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版。
    18.《古诗评选》,清·王夫之评选,张国星校点,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19.《古诗赏析》,清·张玉穀著,许逸民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0.《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曹旭老师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21.《古诗源》,清·沈德潜选,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22.《国语文学史》,胡适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
    23.《韩诗外传今注今译》,赖炎元注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
    24.《汉代文化大观》,李少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5.《汉书》,汉·班固撰,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
    26.《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7.《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明·张溥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2月第2版。
    29.《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5月第1版。
    30.《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家传》,萧华荣著,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8月第2版。
    31.《淮南子集释》,何宁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1版。
    32.《姜斋诗话》,清·王夫之著,舒芜校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四溟诗话·姜斋诗话》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1月第1版。
    33.《晋书》,唐·房玄龄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版。
    34.《孔子家语译注》,魏·王肃撰,王德明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35.《拉奥孔》,德国莱辛著,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8月第1版
    36《六朝文学研究》,日本兴膳宏著,中译本,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第1版。
    37.《礼记》,《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38.《礼记译注》,杨天宇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版。
    39.《历代诗话》,清·吴景旭撰,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10月第1版。
    40.《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41.《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42.《梁书》,唐·姚思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5月第1版。
    43.《列子集释》.杨伯峻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版。
    44.《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陶文鹏、韦凤鹃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45.《六朝山水诗史》,王玫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6.《六朝选诗定论》,清吴淇著,汪俊、黄进德点校,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
    47.《六臣注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1版。
    48.《论衡校释》,黄晖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版。
    49.《吕氏春秋》,秦·吕不韦撰,汉·高诱注.清·毕沅校,《二十二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光绪元年据毕氏灵岩山馆本校刻本影印,1986年3月第1版。
    50.《论语集注》,宋·朱熹集注,《四书五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世界书局1936年影印本影印,1996年10月第1版。
    5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
    52.《旅行:跨文化想像》,郭少棠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53.《论中国诗》,日本·小川环树著,谭汝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54.《毛诗正义》,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55.《穆天子传汇校集释》,王贻梁、陈建敏集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56.《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57.《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编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58.《南朝宫体诗研究》,归青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59.《南齐书》,梁·萧子显撰,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月第1版。
    60.《南史》,唐·李延寿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月第1版。
    61.《欧美生态文学》,王诺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62.《秦汉社会文明》,林剑鸣等,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版。
    63.《清诗话》,王夫之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64.《清诗话续编》,郭绍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版。
    6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校辑,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第1版。
    66.《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张伯伟,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年第1版。
    67.《三国志》,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
    68.《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版。
    69.《山水诗歌鉴赏辞典》,张秉戌主编,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年第1版。
    70.《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1.《诗经国风今译》,蓝菊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
    72.《生态批评的空间》,鲁枢元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73.《诗经集传》,宋·朱熹撰.,《四书五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世界书局1936年影印本影印,1996年10月第1版。
    74.《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75.《诗经全译》,金启华译注,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
    76.《诗经选》,余冠英注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1月第1版。
    77.《诗经译注》,程俊英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
    78.《诗品集注》,梁·钟嵘著,曹旭老师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
    79.《诗品笺注》,曹旭老师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80.《诗品研究》,曹旭老师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81.《史记》,汉·司马迁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版。
    82.《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版。
    83.《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2月第1版。
    84.《文艺生态审美论》,盖光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85.《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86.《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版。
    87.《宋书》,南朝梁·沈约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1版。
    88.《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版。
    89.《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6月第1版。
    90.《隋书》,唐·魏征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
    91.《说苑校证》,向宗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版。
    92.《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4月第1版。
    93.《苕溪渔隐丛话》,宋·胡仔编纂,廖德明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94.《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胡晓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95.《王国维文集》,姚淦铭、王燕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96.《魏晋文学史》,徐公持编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9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第1版。
    98.《魏书》,北齐·魏收撰,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6月第1版。
    99.《文心雕龙注》,梁·刘勰著,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第1版。
    100.《文心雕龙研究》,日本户田浩晓著,曹旭老师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101.《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102.《〈文选〉编纂研究》,胡大雷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103.《文选诗研究》,胡大雷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04.《吴越春秋辑校汇考》,周春生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105.《西方文论选》,伍蠡甫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杜,1979年第1版。
    106.《西京杂记全译》,成林、程章灿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107.《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版。
    108.《谢康乐诗注》,刘宋·谢灵运著,黄节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1925年本。
    109.《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
    110.《谢灵运年谱》,杨勇撰,刘跃进、范子烨编,《六朝作家年谱辑要》本,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111.《谢朓诗论》,魏耕原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12.《谢朓与李白研究》,茹家培等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13.《谢宣城集校注》,南齐·谢朓著,曹融南集注集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114.《玄言诗研究》,胡大雷著,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3月第1版。
    115.《荀子?白话今译》,王森译注,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第1版。
    116.《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叶嘉莹著,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第1版
    117.《艺术》,英国克莱夫?贝尔著,周金环、马钟元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4年第1版。
    118.《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119.《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版。
    120.《元嘉体诗学研究》,蔡彦峰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121.《瀛奎律髓汇评》,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
    122.《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叶燮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1版。
    123.《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撰,聂世美、仓阳卿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124.《越文化与水环境研究》,王建华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125.《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8月第1版。
    126.《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27.《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
    128.《中国风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张承宗、魏向东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版。
    129.《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版),俞剑华编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1版。
    130.《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王立群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131.《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郭预衡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32.《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邵骥顺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1版。
    133.《中国旅游史》,章必功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
    134.《中国旅游文化》,华国梁著,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35.《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喻学才,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36.《中国旅游文化史》,徐日辉,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137.《中国诗史》,日本吉川幸次郎著,中译本,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版。
    138.《中国诗学史·魏晋南北朝卷》,归青曹旭老师著,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139.《中国诗学》,叶维廉著,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1月第1版。
    140《.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臧维熙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41.《中国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42.《中国山水诗研究》,王国璎著,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1版。
    143.《中国山水诗史》,李文初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版。
    144.《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德国W·顾彬著,马树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第一版。
    145.《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146.《中国文学史》,林庚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147.《中国文学史话》,胡兰成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48.《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日本小尾郊一编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49.《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150.《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151.《周书》,唐·令狐德棻撰,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11月第1版。
    152.《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153.《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4月第1版。
    154.《庄子集解》,清·王先谦撰,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1版。
    15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
    156.曹旭老师《论萧绎的文学观念》(《上海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
    157.曹旭老师《诗品校考》,《中州学刊》,1987年第1期。
    158.曹旭老师《诗品评陶诗发微》,《复旦学报》,1988年第2期。
    159.曹旭老师《诗品研究的新成果》,《文学遗产》,1988年第2期。
    160.曹旭老师《论宫体诗审美意识新变》,《文学遗产》,1988年第6期。
    161.曹旭老师《诗品所存疑难问题研究》,《文学评论》,1997年第6期。
    162.曹旭老师《比较批评与历史批评》,《学术月刊》,1998年第3期。
    163.曹旭老师《诗品中诗人的排列次序问题》,《复旦学报》,1998年6期。
    164.陈桥生《病患意识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
    165.高孝津撰,蒋寅译《中国的山水诗和外界认识》,《殷都学刊》,1999年第2期。
    166.李金坤《〈诗经〉至〈楚辞〉山水审美意识之演进》,《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67.李亮伟《中国古代游观说略—古代“游观?人生?文学”论之一》,《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68.刘燕玲《关于山水诗的界定——读两晋南北朝“山水诗》,《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169.彭建明《山水游记——把自然拉入社会》,《湘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3期。
    170.孙兰《谢脁对山水诗创作题材的拓展文学研究》,《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71.汪春泓《关于〈文心雕龙〉“江山之助”的本义》,《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172.王辉斌《.鲍照:刘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鲍照山水诗兼与二谢山水诗比较论》,《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73.叶华《山水和旅游的结合——论谢灵运山水诗与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游览诗的不同》,《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74.周唯一《南北朝诗人的山水游赏之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
    175.朱德发《新探与界说:中国山水诗》,《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