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师范学院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才是立国之本,教育是成就人才之基。1937年7月7日,对日抗战全面爆发,为了抗战救国、抗战建国,国民政府一改之前轻忽高等师范教育的做法,重建高等师范院校,以图解决当时基础教育界十分严重的“师荒”问题。经过政府部门和广大爱国师生的共同努力,到1945年抗战结束,中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取得突出成就:师院本身获得长足发展,同时推动了中等教育的发展,即使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界师资严重缺乏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荒的压力;最主要的是设立了师范学院区,形成师范教育网络,使得抗战结束后,大后方的基础教育没有因为一些高校的回迁而波动很大。本文以此角度对抗战时期的高等师范学院进行梳理、剖析,总结当时高师教育的经验教训,以期为当前的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战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状况和战时重建高等师范院校的必要性,也就是高师重建的背景。
     第二部分讲述抗战八年中所建立的各个高等师范院校,同时对这些院校的行政机构、系科与专业设置以及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等情况分别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对抗战期间师范学院制度的得失进行分析,肯定成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Talent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untry;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success talent. On July 7, 1937, the full-blown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as broken. In order to save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lay the founding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Kuomintang government changed the overlooked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before and reconstructed the higher teacher-training institutions. They try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After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 achievements by the end of the war in 1945.The Normal College itself developed rapidly, whil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Even if not solving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the serious lack of teacher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s eased the pressure of the teachers' Shortag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ers College, a Teacher Education Network. After the war, the rear area of basic education didn't fluctuate considerably because of the relo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ants to straighten out the Anti-Japanese War of Higher Teachers College, analyze it and sum up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his paper includes three parts except preface and conclusion:
     Part one is about the pre-war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Teachers College and the need of higher teacher education's reconstruction during the wa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teacher education redevelopment.
     Part Two i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various Higher Teachers College during the war. At the same time it discusse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branches of the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settings and the courses settings.
     Part three is about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College analysis and admits to the success, sums up the experience and the lesson.
引文
1 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7年版,第833页。
    2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685,686,688,690页。
    3 顾明远编:《教育大辞典》(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1页。
    1 舒新城编:《中国新教育概况》,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135页。
    2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1934年印行。
    3 璩鑫圭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13页。
    1 璩鑫圭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07页。
    1 李有芝等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2册),第293页。
    2 李有芝等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2册),第296页。
    3 转引自汪兆悌、蔡振生;《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独立体制的历史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4 李有芝等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2册),第792页。
    5 许崇清:《论第五届教育联合会改革师范教育诸案》,《教育杂志》第12卷第9期。
    1 李建勋:《请改全国国立高等师范为师范大学案》,《教育丛刊》第3卷第5期
    2 刘问蛐:《中国师范教育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页。
    3 叔永:《教育改革中的师范教育问题》,《独立评论》第28号。
    4 霍益萍:《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史略》,《教师教育研究》1989年第1期,第72、73页。
    1 杜元载编:《革命文献》(第58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2年版,第347页。
    2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篡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406页。
    3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第28页。
    4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第29页。
    5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第29页。
    6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第29、30页。
    1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第30、31页。
    2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第31、32页。
    1[日]石岛纪云编:《中国抗日战争史》,郑玉纯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1页。
    1 转引自宫炳成《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高校的内迁》,《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3期,第75页。
    2 毛磊、刘继增编:《武汉抗战史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6页。(超星版)
    1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第33页。
    2 所用数字引自莫宏伟编:《论高校内迁对西南地区教育近代化的影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84页。
    3 杜元载主编:《抗战前中等教育》,《革命文献》(第五十七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1年版,第124页。
    1 张洁著:《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对云南中小学教育的影响》,《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8月第19卷第4期,第66页。
    1 李有芝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2册),第792页。
    2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437页。
    3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第一次教育年鉴》丁编,开明书店(上海)1934年印行,第126页。
    4 郑西谷:《中学师资训练问题之研究》,《教育杂志》第26卷第7号,第191页。
    1 郑西谷:《中学师资训练问题之研究》,《教育杂志》第26卷第7号,第191页。
    2 调梅:《中小学教师往哪里去了》,《大公报》,1940年5月22日。
    1 文模:《师范教育的国际动向》,《教育杂志》第28卷,第4号
    2 蒋介石:《全国高级师范教育会议训词》,《教育通讯》第1卷第34期,1938年11月。
    3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法令彙编》第四辑,正中书局1939年版,第123页。
    4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法令彙编》第四辑,正中书局1939年版,第123页。
    1 李桂林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18页。
    2 李桂林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18页。
    1 陈立夫:《对于高级师范教育之希望》,《教育通讯》第1卷第34期,1938年11月。
    2 吴景贤:《一年来的国立师范学院》,《教育通讯》第2卷第25期,1936年6月。
    1 《西北师范学院在兰州设立分院》,《申报》1941年5月1日。
    2 《国立中山大学近讯》,《教育通讯》第2卷第11期,1939年3月。
    3 李洁非:《西迁宜山前的国立浙江大学》,《教育通讯》第2卷第24期,1939年6月。
    1 《东方杂志》第39卷第18号,第34页。
    2 《师范教育运动》,《新华日报》,1943年4月21日社论。
    3 《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三),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第190页。
    4 蒋介石:《慰勉小学教师电》,《教育论文言论集》,正中书局1943年2月版,第232页。
    5 《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三),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第330页。
    6 《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三),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第191页。
    7 调梅:《中小学教师往哪里去了》,《大公报》,1940年5月22日
    8 《东方杂志》第39卷第3号,第42页。
    9 廖世承:《抗战十年来中国的师范教育》,《中华教育界》1947年第1卷第1期,第23页。
    1 平笙:《大后方的师荒--各方舆论讨论集》,解放日报,1941年12月13日。
    2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篡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932页。
    1 李有芝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2册),第474页。
    2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筹备近讯》,《教育通讯》第3卷27-28合刊,1940年7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开课》,《教育通讯》第3卷第45期,1940年11月。
    3 黄龙先:《高级师范教育之今昔》,《教育通讯》第5卷10-11合刊,1942年3月。
    4 钱安毅:《贵阳师范学院回忆片段》,贵州省文史书店1988年版。
    1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310页。
    1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法令熏编》第四辑,正中书局1939年版,第46页
    2 《第二节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60页。
    3 《第二节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79页
    1 《第二节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89页
    2 《第二节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114页
    3 《第二节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99页
    4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916页。
    1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916页。
    2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916页。
    1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917页。
    2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版,第186页。
    1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法令彙编》第五辑,正中书局1940年版,第125页。
    1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法令彙编》第五辑,正中书局1940年版,第125、126页。
    1 《中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三),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第272页
    2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919页。
    1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919页。
    1 车铭、林毓杉、符开甲:《战争烽火中诞生的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贵州省民族出版社发行,1988年第1版。
    2 吴景贤:《一年来的国立师范学院》。《教育通讯》第2卷第25期,1939年6月.
    3 陈国生:《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史学研究》,《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3期。
    4 余子侠:《民族危机下的教育应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7页。
    5 《第二届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111页。
    6 《国立师范学院概况》,《教育杂志》第32卷第1号,1947年1月。
    1 温梁华:《抗战时期迁滇的中山大学》,《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遍,贵州省民族出版社发行,1988年第一版。
    2 边理挺:《高级师范教育现状概述》(续),《教育通讯》第3卷第43期,1940年11月。
    3 《西北联大师教系小学通讯研究工作》,《申报》1939年3月9日。
    4 廖世承:《抗战十年来中国的师范教育》,《中华教育界》复刊第1卷第1期,1946年1月。
    5 王琎:《老浙大师范学院之回顾与前瞻》,见《八年来的浙大师范学院》,1946年版.
    6 李洁非:《老浙大师范学院史地系沿革》,见《八年来的浙大师范学院》,1946年版。
    7 王琎:《老浙大师范学院之回顾与前瞻》,见《八年来的浙大师范学院》,1946年版。
    1 陈立:《抗战期中教育系之动态》,见《八年来的浙大师范学院》,1946年版。
    2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法令彙编》第四辑,正中书局1939年版,第45页。
    3 《第一届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38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3,第7页。
    1 顾岳中编:《中国战时教育》,正中书局1940年6月,第113页。
    2 王镜清编辑:《蒋主席教育言论类选》,正中书局1947年5月,第122页。
    1 王镜清编辑:《蒋主席教育言论类选》,正中书局1947年5月,第123页。
    2 蒋介石《慰勉小学教师电》,《教育文化言论集》,正中书局1943年2月版,第231页。
    3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5页。
    1 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法令彙编》第四辑,正中书局1939年版,第45页。
    1 《蒋委员长救济专科以上教员生活》,《申报》1941年1月11日。
    2 《教部继续颁发专科以上教员服务奖状》,《申报》1941年2月28日。
    3 钱安毅:《贵阳师范学院回忆片断》,《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贵州省文史书店发行,1988年版。
    4 《北大八年》,http://www.clcn.cn.net。
    5 《本院教员名单》,见《八年来的浙大师范学院》,1946年版。
    6 陈立:《抗战期中教育系之动态》,见《八年来的浙大师范学院》,1946年版。
    1 《第二届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95页。
    2 《第二届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84页。
    3 《国立师范学院学生之活跃》,《申报》1939年8月18日。
    4 王琎:《老浙大师范学院之回顾与前瞻》,见《八年来的浙大师范学院》,1946年版。
    5 《第二届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五、案卷号1954,第90页。
    1 李建勋:《吾国高级师资训练之待决问题》,《教育通讯》第5卷第29期,1942年10月。
    2 廖世承:《抗战十年来中国的师范教育》,《中华教育界》复刊第1卷第1期,1946年1月。
    3 廖世承:《抗战十年来中国的师范教育》,《中华教育界》复刊第1卷第1期,1946年1月。
    1 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41页。
    2 平笙:《大后方的师荒--各方舆论讨论集》,解放日报,1941年12月13日。
    3 沈灌群著:《战后我国师范教育的商榷》,《教育杂志》1947年第32卷第1号。
    1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第70页。
    1 《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四),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1985年,第76页。
    1、《第二届高级师范教育会议决议等及其他有关文件》(1940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2、《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版。
    4、《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1985年。
    1、国民政府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1934年版。
    2、周予同著:《中国现代教育史》,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年。
    3、蒋介石:《救国教育》,1937年7月。
    4、《蒋委员长教育之研究》,新民出版社,1938年。
    5、《教育法令特辑》,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印,[民国27]1938年版。
    6、蒋介石等著:《战时教育论》,汉口独立出版社,1938年版。
    7、《教育研究》,(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1937-1938年。
    8、《新教育旬刊》,四川省教育厅研究设计委员会,1938-1939年。
    9、《教育法令汇编》,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印,上海正中书局1940年版。
    10、《教育通讯》,上海正中书店,1938-1949(2卷)1-40期。
    11、《教育部公报》,南京教育部总务司,1929-1948年。
    12、四川中等教育季刊编辑委员会编:《中等教育季刊》,四川省立教育科学馆发行,1940-1942年。
    13、《教育季刊》,中华基督教教会,1925-1941年。
    14、《教与学》,正中书局该月刊社,1935-1942年。
    15、顾岳中编:《中国战时教育》,正中书局1940年6月
    16、《高等教育季刊》,高等教育季刊社,1941-1943年。
    17、《国立师范学校概况》,伪国民政府编,1941年1月。
    18、《师范教育法令汇编》,广西省教育厅,1943年。
    19、《教育法令》,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印,上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
    20、王镜清编辑:《蒋主席教育言论类选》,正中书局1947年5月
    21、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22、李公樸著:《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生活出版社,[民国38]1949年。
    23、陆费达编:《教育杂志》(1937--194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75年版。
    24、李有芝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2册)。
    1、杜元载著:《抗战前之高等教育》,中央文物供应社,1971年版。
    2、杜元载著:《抗战时期教育》,中央文物供应社,1972年版。
    3、杜元载著:《抗战时期之高等教育》,中央文物供应社,1972年版。
    4、黄季陆著:《抗战前的教育政策与改革》,中华文物供应社,1974年版。
    5、罗家伦著:《革命文献》,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
    6、李桂林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7、毛礼锐、沈灌群著:《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1989年版。
    8、宋恩荣、章咸主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49),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9、琚鑫圭著:《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0、郑登云著:《中国近代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琚鑫圭、童富勇著:《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2、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3、刘捷、谢维和著:《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齐红深主编:《日本侵华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5、马啸风主编:《中国师范教育史》(1897-2000),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7、刘问蚰编:《中国师范教育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8、毛磊、刘继增主编:《武汉抗战史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0、[日]石岛纪云编:《中国抗日战争史》,郑玉纯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1、[加拿大]许美德著:《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许洁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