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不断加剧,中国逐渐步入“银色浪潮”时代,老年人数量的激增,势必会引发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其中,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多,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攀升。目前,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数量日益庞大的失能老人急需照顾。另一方面,家庭的养老功能日渐式微,传统照顾方式遭遇现代社会变迁的冲击,引发了对失能老人的照顾问题的关注。此外,中国的养老模式也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了相应的调整,逐渐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演变,在社会化养老的多元主体中,社区的地位与作用逐渐日益出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失能老人究竟急需哪些方面的照顾服务、怎样才能获得这些照顾服务,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迫切关注的民生问题,也将成为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城市失能老人的社区照顾问题。本文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福利多元化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主要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在质性研究方法中主要运用了个案访谈和观察法。此研究以莱芜市莱城区M街道的三个社区为背景,从中选取了失能老人及其主要照顾者、社区内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访谈对象,从中来获取第一手访谈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总结,详细描述了M街道失能老人的生存现状、他们对照顾的需求以及当前社区对失能老人照顾的供给情况,并提出了目前M街道失能老人的社区照顾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在借鉴国外老人社区照顾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生活照料、医疗照护、精神慰藉、紧急救助四个方面服务为核心的城市失能老人社区照顾体系,并从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和人才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莱芜市M街道失能老人社区照顾体系的保障机制,最后,强调要加强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宣传,注重资源整合,系统开展好城市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工作。
With the Epoch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 the aged aging and the empty-nest, China has gradually stepped into "silver wave" era. The number of older people is soaring, which is bound to lead to many new social problems. The proportion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is rising. With the miniaturization of family size and the weakening of family support func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support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 On the one hand, the large numbers of disabled elderly need ca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way of traditional care suffered the impact form modern social change, which lead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sabled elderly care. China's pension model is also adjusting according to social changes. The way of care for the elder is gradually convert from the family support to social support. In social multiple support subject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community is gradually highlighting. In this special background, the disabled elderly need what kind of care services and how to obtain these care services are the key problem which needs to solve in today's society, also are livelihood issues that the society should show solicitude for, and will become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aging work.
     The theme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community care for disabled elderly in the city. The paper regards the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theory and welfare pluralism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mainly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paper mainly uses the case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is three communities in M city. In order to obtain first-hand interview material, the study selected the disabled elderly and their primary caregivers, community workers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Through analysing and summarizing the data, the paper descript detailed the situation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and their needs, in addition, the situation of current community supply system. And put forward the cause of problems that the community cares for disabled elderl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ng experience that the foreign community care for the elderly, the paper try to build a life care, medical care, spiritual comfort care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service from four aspects, as the community care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elderly in the city. And improve the cont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s.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the mechanism system for community care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ecurity system, funds and resources.
引文
①丁美方.社区照顾二城市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新选择
    ①黄倩.如何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①杨燕绥、李学芳:《中国养老金政策存在的问题与立法对策》,《河北学刊》2010年年第2期,第11页。
    ①[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七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7页。
    ②马磊.城市老年人对社区福利需求的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中州学刊》1999年第1期,第65页。
    ②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44页。
    ③田北海、钟涨宝:《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价值理念——福利多元主义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第44页。
    ④ Evers,A.&01k, T.,Wohlfahrts Pluralismus:Vom Wohlfahrts Staat Zur Wohlfahrts Gesellschaft, Opladen,1996,p.23.
    ①李伟峰、梁丽霞.社区照顾理论以及在中国实践的问题
    ①王思斌:《社区照顾对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
    ①张恺悌.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健康报告[R].中图老龄科研中心.2008.6
    ②百度百科
    ①吴菲霞.我国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发展对策研究—以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与供给为研究视角.西北大学学位论文
    ②杨莲秀.城市社区照顾在失能老年人口中的作用
    ③张健.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文献综述研究
    ④周沛.社区照顾—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区工作模式
    ①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P12
    ①《莱芜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①莱芜市关于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
    ①陈亚鹏.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
    ①宋海霞.英国社区照顾体系和经验
    ①李瑞德.英国老人社区照顾中国社会报/2005年/5月/24日/第004版
    ②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①桂世勋.上海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1]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邓大松:《社会保险》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李德滨:《老年社会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2版。
    [6]吕宝静:《老人照顾:老人、家庭、正式服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第1版。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8]梅陈玉婵、齐铱、徐玲:《老年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9]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10]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11]郭清、邵爱和:《社区护理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12]金宏义:《特殊人群的社区护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陈友华:《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网络建设》,《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陈树强:《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郑悦平,李映兰.《我国社区护理发展需求、现状与对策》,《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年第3期。
    [4]党俊武:《失能老年人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1期。
    [5]张堪、董伟:《上海城市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现况和政策建议》,《中国卫 生政策研究》,2009年第二期。
    [6]陈元刚、谢金桃、刘波:《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重庆个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7]高鉴国:《社区公共服务的性质与供给——兼以JN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东南学术》2006年第6期。
    [8]桂世勋:《构建广义的老年人照料体系——以上海为例》,《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3期。
    [9]李伟峰、梁丽霞:《浅析老年人社区照顾及其对中国的本土实践启示》,《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3期。
    [10]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中州学刊》1999年第1期。
    [11]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2]仝利民:《社区照顾:西方国家老年福利服务的选择》,《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3]王思斌:《社区照顾对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社会工作研究》1994年,第3期。
    [14]韦克难:《论我国社区照顾养老的必然性及其中国化》,《天府新论》2007年第1期。
    [15]徐祖荣:《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6]张秀兰、方黎明、王文君:《城市家庭福利需求压力和社区福利供给体系建设》,《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7]王海燕:《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论学刊》2002年第3期。
    [18]刘晶:《上海城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生活照料状况及意愿研究》,《西北人口》2001年第2期。
    [19]张秀兰、方黎明、王文君:《城市家庭福利需求压力和社区福利供给体系建设》,《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20]王雁:《我国老年人的需求矛盾及老年福利服务发展方向》,《山西青年管理 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1]黄艺红、刘海涌:《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2]黄黎若莲、张时飞、唐钧:《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福利服务需求》,《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2期。
    [23]李芹、轩明飞:《社区发展——现代文明的支撑点》,《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24]林戈、鲍曙明、孙晓明:《建立以家庭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人口研究》1999年第2期。
    [25]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问题和对策》,中国人口信息网(http://www.cpirc.org.cn/yj wx/yjwx_detail.asp?id=2039)
    [2]民政部:《老龄速度程度远超预期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25/content_12322441.htm)
    [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http://www.mlr.gov.cn/qrsy/zcwj/201012/t20101217_805940.htm)
    [4]民政部:《老龄速度程度远超预期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0/25/content_12322441.htm)
    [5]《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养老服务行业可免收营业税》,新华网(http://news.sina.com.cn/c/2008-03-17/114115165499.shtml)
    [1]Stanhope M, Lancaster J.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Promoting health of disables,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4th edition [J]. St,Louis:the CV Mosby company, 2008.2.
    [2]Evers,A.&Olk, T.,Wohlfahrts Pluralismus:Vom Wohlfahrts Staat Zur Wohlfahrts Gesellschaft, Opladen,1996,p.23.
    [3]Chappel, Neena L. Health and helping among the elderly gender differences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19899 (1)
    [4]Dubuc N, Dubois MF, Rache M, et al. Meeting the home-care needs of disabled older person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Does integrated services delivery make a difference?.BMC Geriatr,2011,26 (11):67.
    [5]Karine Henchoz,Stefano Cavalli,Myriam Girardin,et al. Health perception and health status in advanced old age:A paradox of association.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08,29(8):1-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