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诗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前人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原始文献材料出发,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分析了清代女性创作的整体风貌:又以女性的立场、女性的视觉和女性的感受,通过对“私人日记”式的文本细读,将其鲜活的个体生命和丰富的情感立体呈现:分析其创作的独特审美价值,为其在文学史上寻找合理的定位。
     引言中将20世纪以来海内外清代女性文学方面的文献整理及研究成果做了详尽的综述,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作了展望。
     正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总论为清代女性创作内蕴及风格之面面观,共设四章。第一章为清代女性文学概况,总结清代女性创作的丰硕成果,并对兴盛的原因加以分析。
     第二章从清代女诗人主题的继承和突破入手,分析清代女性生存的状况及女性意识渐渐觉醒的心路历程。
     第三章对清代女诗人常用的题材进行了类型分析。由于清代女诗人获得了较为自由的生活方式,因此她们的视阈相对广阔,笔下涉及的内容也就较前代更加丰厚。
     第四章分析清代女性婉约缠绵基调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下编为作家论,选取清代最具规模的女性文学团体随园女弟子及最具代表性的几位女诗人进行个案分析。第一章:袁枚及随园女弟子,从中选取席佩兰、孙云凤、金纤纤、严蕊珠、骆绮兰五人作为代表。
     第二章:清代闺秀三大家:徐灿、顾春、吴藻。徐灿是明末清初的爱国女词人,其词无论在境界和意蕴上均为女中翘楚,是第一个将爱国内容打入词中的女词人;满族女诗人顾春以过人的才华在清代诗坛上贏得了极高的声誉,本节分析了太清诗中透露出的孤独压抑的生存本相、诗酒风流的林下之风及天外飞仙的出世情怀。吴藻与徐灿、顾春并称清代女词人三大家,又与纳兰容若并称为两大词人。本节从婚姻带来的轻愁浅恨、交游情况、求名意识和逃禅出世等角度全面分析吴词的内容及艺术风貌。
     第三章:农妇诗人贺双卿,本章姑不论其真伪,从恶劣的生存环境、边缘文人心目中完美的才女形象、优美的艺术情思和自觉的书写意识入手,分析其词的内蕴、艺术特征及其在清代女性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第四章:薄命女词人熊琏,本章从其遇人不偶的婚姻悲剧、人生思考和薄命意识,朴素浑成、幽怨冷寂的词风等方面着眼,全面分析考量了其人其词。
     第五章:沈善宝是清代中晚期一位重要的女诗人,本章从高自期许与才名焦虑、多姿多彩的思想内蕴及清刚沉郁的艺术风貌两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其创作对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内蕴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开拓意义。
This thesis is on the foundation of few of forefathers' research results, proceed from primitive document material, have combed and analysed the whole style and features which women created of Qing Dynasty more comprehensivly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women's position , women's vision and women's feeling, through reading to the text of " private diary " type in detail, present its lifelike individual life and abundant emotion three-dimensionally .analyse its unique aesthetic value created,look for the rational localiza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for it.In the Foreword , I have put research results of women of literature in Qing Dynasty in order and make the exhaustive survey since the the 20th century, comb out a comparatively clear train of thought of research, and look into the distance to the research work in the future.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t has described content and style which women in Qing Dynasty created .It last four chapter altogether. Chapter one is women's literature overview of Qing Dynasty, summarize the fruits which women of Qing Dynasty created and the reason of women's literature prosperity is analysed.Chapter two proceed with the inheritting of poetess' subject matter of Qing Dynasty and break-through , analyse the mind experience that the state that women survived and women's consciousness were awakenned gradually of Qing Dynasty.Chapter three the subject matter that the poetess was commonly used has carried on type analysis to Qing Dynasty. Because the poetess obtained the comparatively free life style in Qing Dynasty, their visual threshold was relatively wide, the relatively former generation of content involved in the works is more generous .Chapter four analyses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touching fundamental keys of women made the artistic style that radiant splendour appeared in Qing Dynasty.The next content is writer's comment, choosing and analyse the largest scale women literature group which was named YuanMei's woman disciples and several representative poetesses in Qing Dynasty.Chapter one: YuanMei with his woman disciples , choosing XI-peilan, SUN-yunfeng , JIN-xianxian , YAN-ruzhu,LUO-qilan , 5 people as representatives from it.Chapter two: Three remarkable poetesses of Qing Dynasty: Xu can, Gu-chun , Wu-zao. Xu- can was a patriotic poetess between the latter stage of Ming Dynasty and initial stage of Qing Dynasty. She was the first poetess to write the patriotic content into the poem .Gu-chun , poetess of Manchu , had gained extremely high reputation on the poetry circles of Qing Dynasty with the remakable
    talent. Her poem revealed existence true situation in loneliness and displayed her graceful and bold individual character .Wu-zao is a remarkable poetess in Qing Dynasty.This text analyses her depressed life, making friends situa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pursuing the reputation , religious mood ,and artistic style and features .Chapter three: Peasant woman's poet He-shuangqing. She grew in the abominable living environment, having literature talents .The article has analysed the content of her wor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and her special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women's literature of Qing Dynasty.Chapter four: Born unlucky woman Xun- lian . This chapter proceeds with her marriage tragedy and unfortunate life , analyseing her simple and vigorous style of poem .Chapter five: Shen-shanbao was an important poetess of later period in Qing Dynasty. This part is from the standing of her self-confident, colourful thought content, bold and unconstrained artistic style and analyses in an all-round way he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ent of women's literature of Qing Dynasty and open-up meaning of the artistic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引文
1、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116年。
    2、粱乙真:《中国妇女丈学史纲》,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
    3、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
    4、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民国丛书》,2编60卷。
    5、余怀(清):《板桥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6、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7、史震林(清):《西青散记》,北京:中国书店,1987年。
    8、光铁夫:《安徽名媛诗词征略》,合肥:黄山书社,1986年。
    9、苏者聪:《中国历代妇女作品选》,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郭绍虞:《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1、沈立东:《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年。
    12、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六十三辑)2003年7月出版。
    13、陈玉兰:《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14、赵我佩(清):《碧桃仙馆词》,清同治间程秉钊清写底稿本行书。
    15、钱谦益(清):《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16、钱淑愫(清):《海棠春晓楼吟草》,光绪丁酉仲夏刊刻。
    17、沈善宝(清):《名媛诗话》,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7年。
    18、汪启淑(清):《撷芳集》,清乾隆间刻本。
    19、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20、王蕴章:《然脂余韵》,清诗话访佚初编,杜松柏主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1987年。
    21、袁枚(清):《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22、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3、陈维崧(清):《妇人集》,海山仙馆刊本。
    24、王端淑(明):《名媛诗纬》,康熙间本。
    25、叶绍袁(明):《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26、徐乃昌(清):《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光绪22年南陵徐氏刻本。
    27、陈文述(清):《碧城女弟子诗》,1915年西泠印社聚珍版。
    28、王淑(清):《竹韵楼琴趣》,道光25年刊本。
    29、吴清蕙(清):《写韵楼吟草》,光绪17年排印本。
    30、恽珠(清):《国朝闺秀正始集》,道光红香馆刊本。
    31、恽珠(清):《国朝闺秀正始续集》,道光红香馆刊本。
    32、单士厘:《清闺秀正始再续集初编》,归安钱氏聚珍仿宋排印本。
    33、王之孚(清):《画馀胜墨》(与《绿窗吟草》合册,又名《金海楼合稿》),清末刻本。
    34、吴桃(清):《绿窗吟草》,清末刻本一卷。
    35、程瑶华(清):《绮霞阁绣馀小草》,佚名抄本,有黄藏印及题记.
    36、吴宗爱(清):《徐烈妇诗钞》2卷;吴绛雪年谱1卷,清光绪元年刻本。
    37、金人瑞(清):《沉吟楼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嘉业堂本,1979。
    38、任启运(清):《清芬楼遗稿》4卷,光绪14年刻本.
    39、王瑶芬(清):《写韵楼诗钞》,同治辛末年秋7月,京江榷署重刻本.
    40、史梅芬(清):《绿筠轩诗草》,清刻本。
    41、张婉(清):《三省楼胜稿》,光绪33年铅印本.
    42、王采频(清):《读选楼诗稿》,光绪20年东河督署校刻本.
    43、武淑仪(清):《海棠春晓楼吟草》,光绪23年刻本。
    44、凌祉媛(清):《翠螺阁诗稿》,咸丰4年武林廷兰香谷刻本。
    45、陈菊贞(清):《晚香馆遗诗》,光绪间吴县蒋氏刻本.
    46、梁章巨(清):《闽川闺秀诗话》,笔记小说大观五编10册。
    47、吴绡(清):《啸雪庵诗》,《四库未收书辑刊》,7辑,23册。
    48、史震林(清):《华阳散稿》2卷,清光绪9年(1883)园丛书排印本2册.
    49、袁枚(清):《小仓山房诗文集》,乾隆间刻本.
    50、庄盘珠(清):《秋水轩集》,光绪2年(1876)思补楼木活字本。
    51、骆绮兰(清):听秋轩诗集,乾隆60年(1795)金陵龚氏刻本。
    52、程瑶华(清):《绮霞阁绣余小草》。
    53、席佩兰(清):《长真阁诗余》,小檀栾室刊本。
    54、王采薇(清):《长离阁集》,光绪10年(1884),吴县朱氏槐庐梭刊本。
    55、高景芳(清):《红雪轩稿》6卷,四库未收书辑刊,8辑28册。
    56、方芳佩(清):《在璞堂吟稿》、《在璞堂续稿》,四库未收书辑刊,10辑20册.
    57、陈文述(清):《碧城仙馆诗钞》,商务印书馆(据灵鹣阁丛书本排印)。
    58、徐乃昌(清):《闺秀词钞》,宣统元年小檀栾室刊本.
    59、徐灿(清):《拙政园诗余》,小檀栾室刊本。
    60、李佩金(清)《生香馆词》,同上。
    61、梁德绳(清):《古春轩词》,同上.
    62、沈善宝(清):《鸿雪楼词》,同上。
    63、顾贞立(清):《栖香阁词》,同上.
    64、熊琏(清):《澹仙词》,同上。
    65、席佩兰(清):《长真阁集》,同上.
    66、谈印梅(清):《九疑仙馆词》,同上.
    67、商景兰(清):《锦囊诗余》,同上.
    68、贺双卿(清):《雪压轩词》,同上。
    69、吴藻(清):《花帘词》、《香南雪北词》,同上.
    70、左锡璇(清):《冷吟仙馆诗余》,同上。
    71、左锡嘉(清):《碧梧红蕉馆词》,同上.
    72、张(纟習)(清):《澹菊仙词》,同上。
    73、张(纟册)(清):《纬青词》,同上.
    74、钱仲斐(清):《雨花庵诗余》,同上。
    75、蔡殿齐编次(清):《国朝闺阁诗钞》,续修四库全书·集部.
    76、杨尔曾(明):《新镌仙媛纪事》,中国民间信仰资料汇编,影印本,台北:民国印制有限公司.
    77、邓红梅:《女性词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78、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79、叶嘉莹:《迦陵论词丛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80、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81、黄嫣梨:《清代四大词人》,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
    82、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83、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
    84、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85、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
    86、张璋:《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87、西蒙娜·德·波伏娃(法):《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
    88、冼玉清:《广东女子文艺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年.
    89、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
    90、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91、杜家骥:《清朝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9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93、张宏生主编:《古代女诗人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94、王立、刘卫英:《红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95、谢秋萍辑:《吴藻词》,上海文力出版社,1946年,《词学小丛书》本。
    96、杜芳琴:《贺双卿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97、杜芳琴:《痛菊奈何霜——农家女诗人贺双卿》,花山文艺出版,1997年。
    98、李银河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99、雷 缙:《闺秀诗话》,丙辰仲春付印,扫叶山房刻本,1925年。
    100、鲜于煌:《历代名媛诗词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年.
    10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
    102、王夫之:《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03、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1981年.
    104、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05、袁枚:《袁枚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王英志主编,1993年。
    106、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武汉大学出版,1997年。
    107、周宗盛:《中国才女》,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国75年。
    108、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09、林幸谦:《荒野中的女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3年.
    110、杜芳卿:《贺双卿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111、钱仲联编:《清诗纪事·列女释道》,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112、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113、赵永纪:《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
    114、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5、汪涌豪、俞灏敏:《中国游仙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1、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文学遗产》2002、6,页68-78。
    2、宋新致:《长江流域女性文学通观》,《江汉论坛》2002、12,页67-70.
    3、姜光斗:《〈午梦堂集〉的文学成就》,《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1、17(2)、页58-63.
    4、康正果:《边缘文人的才女情结及其传达的诗意:〈西青散记〉初探》(上),《明清小说研究》1995、2。页138-146.
    5、康正果:《边缘文人的才女情结及其传达的诗意:〈西青散记〉初探》(下),《明清小说研究》1996、1。页142-152.
    6、张璋:《八旗有才女,西林一枝花:记清代满族女文学家顾太清》,《文学遗产》1996年第3期.
    7、王细芝:《论清代闺阁词人及其创作》,中国韵文学刊 2001年第1期.
    8、陈书录:《“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第5期 页132-137
    9、贺超:《论柳如是诗词中独特的精神內涵》,《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 页58-63
    10、薛海燕:《论吴藻词曲特质及其在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第5期。页138-142
    11、李真瑜:《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13卷48期,页59-63。
    12、刘卫英:《阻隔模式与女性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建构—传统女性文学类型化人物塑造意义及 其消极性》,《贵州社会科学》2001,第5期,页90-95.
    13、鲍震培:《清代“女中丈夫”风尚与弹词小说女豪杰形象》,《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页93-96.
    14、沈金浩:《论袁枚的男女关系观及妇女观》,《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5、王跃生:《清代中期妇女再婚个案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页56-71。
    16、胡兆明:《女性诗歌自足性的深层探考》,《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页49-51。
    17、史梅:《清代中期的松陵女学》,《东南文化》,2001年第11期。
    18、施旻:《文化视角与中国传统女性的角色定位》,《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页135-136。
    19、宋晓萍:《女性情谊:空缺或叙事抑制》,《文艺评论》1996年第3期。页60-66。
    20、张燕萍:《明清女性弹词文学管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10月第4期,页69-71。
    21、曾亚兰:《清代女子学杜絮语》,《杜甫研究学刊》1994,第1期,页45-50。
    22、张毅:《论徐灿的〈拙政园诗余〉》,《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1期.
    23、姚玉光:《论女诗人贺双卿作品的独特价值》,《学海》1995、2,页87-91。
    24、吴仪:《李清照与柳如是:离乱时代成长起来的女诗人》,《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02年12月第6期,页50-53。
    25、万光治:《古代女性的价值实现及其文学的悲剧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6期,页74-83.
    26、王立:《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原因及其与悲秋差异—中国古代春恨主题再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页92-95.
    27、李鼎文:《清代张掖的女诗人》,《红柳》1983年第3期.
    28、姚品文:《清代妇女诗歌的繁荣与理学的关系》,《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29、张佳生:《清代满族妇女诗人概述》,《满族研究》1989年第1期。
    30、祝注先:《清代满族、蒙古族的妇女文学》,《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31、曹林芳:《读清代女性词随札》(二则),《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32、高万湖:《清代湖州女诗人概观》,《湖州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
    33、陆草:《论清代女诗人的群体特征》,《中州学刊》1993年第3期.
    34、甘霖:《清代贵州的女诗人》,《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第6期.
    35、张宏生:《清代妇女词的繁荣及其成就》,《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36、史梅:《清代江苏方志着录之清代妇女著作—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拾遗》,《古籍研究》1996年第2期。
    37、少翁:《女词人吴藻饮誉文坛》,《浙江月刊》8卷3期.
    38、陆萼庭:《女曲家吴藻传考略》,《文史杂志》6卷2期。
    39、彭俊彦:《清代女词人昊藻—读词札记》,《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
    40、戚宜君:《吴藻为清代词坛放一异彩》,《中华文艺》26卷2期。
    41、王奕军:《“一洗人间粉黛羞”:浙江古代女剧作家吴藻》,《戏文》1982年第5期.
    42、蒋哲伦:《学近苏辛,嗣响易安;吴藻词简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43、浦汉明:《〈乔影〉:中国古代知识女性的愤懑与呼号》,《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44、张宏生:《吴藻〈乔影〉及其创作的内外成因》,《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45、张珍怀:《清代杰出的女词家徐灿》,《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46、张珍怀:《清代女词人选集(一)……徐灿词五首》,《上海诗词》1988年第1期。
    47、邓红梅:《徐灿词论》,《山东师大学报》1997年3期.
    48、储皖峰:《关于清代词人顾太清》,《国学月报》2卷12号。
    49、任鼎:《从〈东海渔歌〉看太清行迹》,《中央日报》1948年1月26日。
    50、苏雪林:《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的研究》,《妇女杂志》17卷7号。
    51、夏纬明:《清代女词人顾太清》,《光明日报》1962年9月20日.
    52、金启孮:《满族女词人顾太清和〈东海渔歌〉》,《满族文学研究》1982年第1期。
    53、启功:《坚净居随笔:〈东海渔歌〉书后》,《学林漫录》第10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54、赵伯陶:《留得四时春,岂在花多少—太清及其词略论》,《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55、蛰存:《太清手书词稿》,《词学》第5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
    56、黄世申:《“丁香书”公案考辨》,《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57、张钧:《清代杰出的词媛顾春和她的〈子春集〉》,《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4期.
    58、姜纬堂:《整理本顾太清诗词指瑕》,《古籍整理出版简报》1991年7月20日。
    59、公望:《顾太清诗词略论》,《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4期.
    60、黄嫣梨:《顾太清的思想与创作》,《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
    61、赵伯陶:《关于满族女词人顾太清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1期。
    62、张菊玲:《以春天命名的满族女词人西林春:读太清词札记》,《满族研究》1993年第3期.
    63、柯愈春:《读顾太清手稿:兼及顾太清与龚自珍的情恋》,《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
    64、张寿林:《贺双卿》,《晨报副刊》第52期。
    65、胡适:《贺双卿考》,《胡适文存三集》,《民国丛书》本。
    66、卢心竹:《贺双卿其人其词漫谈》,《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67、苏者聪:《从贺双卿诗词看清代农妇的思想性格》,《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68、姚玉光:《旧中国劳动女性的自塑:论贺双卿词展示的女性生存状态和精神品格》,《山西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
    69、刘隆钱:《残灯欲明谁与剔:读贺双卿〈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文史知识》1997年第8期.
    70、闫新跃:《农妇词人贺双卿其人其词初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71、严迪昌:《〈西青散记〉与〈贺双卿考〉疑事辨》,《泰安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72、李金坤:《“清朝第一女词人”贺双卿简论》,《钦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73、陶继明:《袁枚和妇女诗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74、王英志:《大家之女与贫者之妇:随园女弟子钱孟钿与汪玉轸》,《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75、王英志:《扫眉才子两琼枝:随园女弟子孙云凤、孙云鹤》,《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5期。
    76、王英志:《诗坛久作风骚主,闺阁频添弟子班:随园与女弟子》,《文史知识》1994年第7期。
    77、王英志:《随园“闺中三大知己”论略:性灵派研究之一》,《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78、王英志:《随园第一女弟子:常熟女诗人席佩兰论略》,《吴中学刊》1995年第3期.
    79、王英志:《随园女弟子概论》,《江海学刊》1995年第6期.
    80、王英志:《性灵派女诗人“袁氏三妹”》《复旦学报》1995年第5期.
    81、朱海荣:《志洁情深语自工:性灵派女诗人“袁家三妹”》,《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1期。
    82、贺超:《论柳如是诗词中独特的精神內涵》,《赣南师院学报》1999年第2期
    83、邓红梅:《孤傲劲爽的顾贞立词》,《山东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
    84、吕一泓:《论清代女诗人倪端璇》,《江海学刊》1983年第6期。
    85、姚柯夫:《女作家刘清韵生平考略》,《文献》第18辑。
    86、杜荣春:《清代贵州女诗人郑淑昭》,《贵州文史丛刊》1982年第3期。
    87、红莺:《满族女诗人纳兰氏》,《满族研究》1995年第2期.
    88、赵相璧:《清代蒙古女诗人那逊兰保》,《內蒙古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
    89、周筱华:《徽州才女曹诚英》,《徽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90、江作梁:《爱国情肠巾帼诗:介绍福州女诗人薛绍徽》,《福建日报》1984年月7日。
    91、张德钧:《关于改编弹词的女诗人侯芝》,《光明日报》1961年5月17日.
    92、姜书阁:《清代女词人沈宛——纳兰成德妾》,《满族研究》1988年第2期。
    93、阮玲:《从梅花意象看吴藻的逃禅心迹》,《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增刊.
    94、戴庆钰:《明清苏州名门才女群的崛起》,《苏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95、纪玲妹:《论清代常州词派女词人的家族特征及其原因》,《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96、陈水云:《20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页67-77.
    97、刘天堂:《明清弹词中的女性意识》,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3期页66-69。
    98、李舜华:《“女性”与“小说”与“近代化”—明清以来迄晚清民处性别书写的重新思考》,《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页124.
    99、郭芳:《中国古代女性人格的历史轨迹》,《探索与争鸣》,1998、5页46-48。
    100、张涛:《被肯定的否定—从〈清史稿·列女传〉中的妇女自杀现象看清代妇女的境遇》, 《清史研究》,2001年第3期.
    101、沈立东:《中国古代妇女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淮阴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
    102、张晓蓓:《清代妇女在婚姻关系中的商品性探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页125-127。
    103、盛英:《中国女作家和女性文学》,《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秋之卷,总第9期。
    104、吉家全:《浅论贺双卿词的艺术特色》,《南通联大教学研究》,1994年第1期。
    105、李金坤:《贺双卿考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院报》,2001年第3期。
    106、李金坤:《贺双卿研究综论》,《常州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07、邓红梅:《女性词综论》,《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108、夏晓虹:《晚清女性:新教育与旧道德》,《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09、陈湘:《朱玉仙及其诗作》,《广西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110、张毅:《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111、陈志斌:《中国古代女性诗人创作的忧患意识特征》,《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10期。
    112、赵雪沛:《关于女词人徐灿生卒及晚年生活的考辨》,《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113:韦玲娜:《苦难时代女性的生命悲歌—论易安词与湘苹词》,《学术论坛》,1999年第4期。
    114、张寿林:《贺双卿》,《晨报副刊第》52期,1926,1。
    115、苏雪林:《清代女词人顾春》,《妇女杂志》,17卷7号。
    116、黄世中:《“清代第一女词人”:满族西林顾春漫论》,《文学评论丛刊》,第31辑。
    117、董淑瑞:《顾太清及其词作的审美特色》,《满族文学》,1989年第9期。
    118、张菊玲:《“为人间留真眉目”:论晚清满族女作家西林春》,《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历史文学学会,1998年。
    119、卢兴基:《“尘梦半生吹短发,清歌一曲送残阳”:清代女词人顾太清和她的词》,《阴山学刊》,第14卷第1期
    120、李金坤:《田妇薄命,词苑奇葩:贺双卿其人其词初探》,《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121、熊月之:《晚清上海:女权主义实践与理论》,《学术月刊》(沪),2003年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