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受教育权的行政救济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公民受教育权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化。从总体上看,对受教育权的概念、性质、价值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已较为系统,但受教育权的救济制度在立法上规定简单,没有形成体系,在理论上较少论及,以至于受教育权缺损时要想得到救济困难重重。因此,本文在分析受教育权的基本问题基础上,主要对受教育权行政救济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有所裨益。
     本文首先从本体论的角度明确受教育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在本质上是宪法权利,同时还是被教育法具体化的法律权利,由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和受教育成功权三种权利及其子权利构成。
     在宪法救济渠道缺失的情况下,我国对受教育权的救济主要依靠行政救济来实现,受教育权行政救济是对行政权力侵犯公民受教育权所造成的损害给予补救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它遵循“有权利、必有救济”等五项原则。不论是作为宪法权利还是法律权利,受教育权都具有可诉性。侵害受教育权的行政主体不仅指行政机关,也包括公立学校。
     研究受教育权行政救济,必须首先理清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认定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有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和教育契约关系理论。我国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是教育管理关系,这是一种特别的行政管理关系。为达到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平衡,教育管理权应受到基本人权保障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和司法最终原则的限制,认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效力要坚持合法性和合理性标准,学校处分权要正当行使。
     我国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行政救济途径有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三种,但均不系统、不完善,建立多元化的、多样性的、整体上协调一致的受教育权行政救济体系,是加强受教育权保护的必然要求。其中,听证程序提供事前和事中救济,学生申诉和教育行政复议是教育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教育行政诉讼是受教育权行政救济的最终途径。此外,建立教育行政仲裁制度以化解特定纠纷,建立教育行政赔偿制度以赔偿受教育权缺损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做为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论,具体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个案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
The citizens' rights to receive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jurisprudence have been deepened recent years. In general, the study of basic problems on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 and value of RRE has been systematized, while because the system of remedy for the RRE isn't perfect and systematic in legislation and theory, it's hard to gain remedy when infringement of the RRE occurs. This text makes an attempt to study the AR of R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asic problems on the RRE in the hope of throwing some light o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text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 and content of the RRE from the view of noumenon in the first part. The RRE is fundamental right of citizens, which belongs to CR naturally and law power concretized by the law of education, consisting of "opportunity right of education" " condition right of education" "success right of education" and their subsidiary rights.The remedy of the RRE mainly depends on AR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ck of constitution remedy in China. AR of the RRE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remedy law system directing against administrative power infringes the RRE, which abides by five principles, for example, the principle " Own right, enjoy remedy". No matter as CR or law right RRE can be prosecuted. The subjects of administration involv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and public school.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relationship on law between student and school clear to study AR of the RRE, which can be indicated by the theory of " Special power relation" and "Educational contract re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and school is mainl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ne, also a special relationship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power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student' right to receive education the power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ust be restricted by principle of fundamental right, principle of law retention and principle of judicature ultimatum, management effect for students in school insists rational and legal standard, moreover, right of punish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legitimately.The AR of the RRE ruled by law in China can be fulfilled by means of appeal,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However, in view of the poor
    practical condition in China it becomes an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requirement protecting the RRE to establish the SAR, in which hearing prbcedure provides remedy before and during the case. Student's appeal and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of education are fore procedures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meanwhil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of education is the final approach of administrative remedy of education, besides it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rbitr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 to resolve special issue and establish remedy system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 pay for material and mental loss caused by infringement of the RRE.The text follows Marxism materialist dialectics ,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applies method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case analysis and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ect
引文
[1] 韩德培总主编:《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树义:《行政法学新论》,时事出版社,1991年版。
    [3] 叶必丰:《行政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公丕祥主编:《法律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中国近现代法制与西方文化的关联考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5] 龚向和:《受教育权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 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增订四版。
    [7]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从》(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8] 陈敏:《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局,1998年版。
    [9] 管欧:《中国行政法总论》,1984年第19版。
    [10] 温辉:《受教育权入宪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 张维平主编:《平衡与制约——20世纪的教育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2] 劳凯声主编:《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1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
    [14] 姜小川:《宪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 顾明远等:《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6] 秦惠民:《走入教育法制的深处—论教育权的演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 刘恒:《行政救济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18] 劳凯声:《教育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18] 林莉红:《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9]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从》(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20] 《宪法与行政法论坛》,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8月。
    [21]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从》(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
    [22] 湛中乐主编:《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23] [日]兼子仁:《教育法》,东京有斐阁,1978年版。
    [24] [美]伯那德·施瓦茨著,徐炳译:《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25] [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6] [法]莱翁·狄骥著,钱克新译:《宪法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7]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词典》,光明日报社1988年版。
    [28] [日]室井力主编:《日本现代行政法》,吴微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 章正璋:《关于受教育权的几个法律问题》,《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 教育部研究室:《依法治教全面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999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
    [3] 龚向和:《受教育权的权利义务性质论辩》,《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4] 杨成铭:《受教育权的本质:从代际、学习社会到维性》,<法学杂志>,
    [5] 李秋萍、章兰:《受教育权浅论》,《前沿》,2003年第10期。
    [6] 徐继敏:《公民受教育权研究》,<河北法学>,2004年2月第22卷第2期。
    [7] 龚向和:《论受教育权的本质》,<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年5月第19卷第2期
    [8] 温辉:《受教育权可诉性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9] 刘连泰:《行政审判的能动性管窥:一个实证的分析》,《行政法学研究》,200年第3期。
    [10] 宋立会:《论受教育权的可诉性》,《河北法学》,2004年5月第22卷第5期
    [11] 温辉:《受教育权的司法保障——一则受教育权案例所引起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2] 吴万得:《德日两国特别权利关系理论之探讨》,《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 报)》,2001年第5期。
    [13] 杨临宏:《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法学论坛》,2001年第4期。
    [14] 李恩慈:《论教育法对教育权的规范和保护》,《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5] 尹力:《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6] 郭荣:《我国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与西方的大学自治》,《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17] 殷啸虎等:《“高校处分权”及其法律监督——对大学生怀孕被退学案的个寒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8] 夏雪芬、刘稳丰:《论法定原则在高校处分违纪学生的适用》,《行政与法》,2004年第2期。
    [19] 高健雅:《论高校的行政主体资格》,《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0] 唐宇明:《试论高等学校与行政诉讼》,《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1] 蔡笑:《论学校违纪处分的司法审查》,《浙江工商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1月第4卷第1期。
    [22] 胡肖华:《论学校纪律处分的司法审查》,《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
    [23] 余跃进:《论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1月第1期。
    [24] 吴克禄、詹晖:《论高校学生处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江苏高教》,2004年第4期。
    [25] 应祖国:《论学校处分权的法律监督》,《教育评论》,2003年第5期。
    [26] 谢太洵:《试论高校处分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探索》,2005年第3期。
    [27] 张运所:《试论高校处分权及其司法监督》,《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7卷第1期。
    [28] 丁慧、安佳:《高校内部规则合法性探究》,《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29] 李牧:《对公立高校行政行为判断标准问题的探讨》,《学术交流》,2005年第3期。
    [30] 李静蓉、雷五明:《论学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月第29卷第4期。
    [31] 崔英楠、王柱国:《论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地位》,《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2] 易虹:《高校自主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4卷第3期。
    [33] 胡发明:《我国高等学校性质的行政法分析》,《时代法学》,2004年第3期。
    [34] 尹力:《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35] 屈满学、张国栋:《浅析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5期。
    [36] 陈禹九、石正义:《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额地位》,《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37] 朱孟强等:《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综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38] 胡肖华、徐靖:《高校校规的违宪审查问题》,《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9] 刘标:《高校规章制度的行政法学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40] 邓姗姗、李文:《高校学生管理的行政法分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4月第24卷第2期。
    [41] 龚月红:《高校管理法制化与大学生权利保护刍议》,《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42] 何礼国等:《高校学生管理条例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冲突的思考》,《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2月第23卷第1期。
    [43] 方益权:《学校同居受处分的法律思考——论学校管理权保障与学生合法权益保护之谐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3] 程雁雷:《论司法审查对大学自治的有限介入》,《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4] 秦惠民:《高等学校法律纠纷若干问题的思考》,《法学家》,2001年第5期。
    [45] 张驰、韩强:《公立学校权力结构分析》,《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5期。
    [46] 朱佳丹、吴晓华:《关于构建学生申诉制度的分析与思考》,《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24卷第1期。
    [47] 刘俊、许从年:《制定高校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听证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中国地质教育》,2004年第4期。
    [48] 尹力:《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程序法保护》,《教育科学》,2002年12月第18卷第1期。
    [49] 张胜先、杨雪宾:《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4期。
    [50] 徐瑞:《学校侵权行为及法律救济》,《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7期。
    [51] 尹晓红、牟联光:《教育纠纷的权利救济体制刍议——教育行政仲裁制度初探》,《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7月第19卷第4期。
    [52] 申素平、杨建敏:《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护——对当前教育纠纷一个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4期。
    [53] 曲相霏:《受教育权初探》,《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6月第20卷第3期。
    [54] 舒利、章亮明:《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36卷第2期。
    [55] 庞小菊:《论公立学校在行政法上的定位》,《行政与法》,2002年第6期。
    [56] 张芳:《高校在行政法上的法律地位》,《当代法学》,2002年第10期。
    [57] 马德才:《我国行政救济有效化之对策研究》,《行政与法》,2004年第1期。
    [58] 龚元平:《大学惩戒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平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9] 湛中乐、李凤英:《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兼论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之完善》,《中外法学》,2000年第4期。
    [60] 程雁雷:高校退学权若干问题的法理探讨——对我国首例大学生因受学校退学处理导致文凭纠纷案的法理分析》,《法学》,2000年的4期。
    [61] 王宝礼、刘德生:《对一起因“查卷”引发的行政诉讼案的评析》,《法学》1999年第5期。
    [62] 林莉红:《教育行政案件类型及诉讼性质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0年11月第53卷第6期。
    [63] 衡旭标、李蜜:《教育权行政案件的诉讼法理分析》,《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64] 应松年:《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65] 范履冰、阮李全:《高校教育纠纷性质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5月第26卷第5期。
    [66] 邓世豹:《论司法介入大学管理三原则》,《高教探索》,2004年第1期。
    [67] 陈恩伦:《关于学生申诉立法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5期。
    [68] 尹晓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研究》,《高教探索》,2004年第4期。
    [69] 李娟:《我国学生听证制度的实施现状和问题》,《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12期。
    [69] 张浪、孙义清:《关于构建高校学生管理领域中听证机制德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