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差异中复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首篇以比较的视角对二月河和高阳进行专门研究的博士论文,分别从历史小说取材、历史氛围营造、历史小说叙事及历史小说与文化四个方面,对二月河、高阳的清代历史小说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章主要是从历史小说取材的角度展开论述。论述了二月河的“落霞”系列何以选择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为创作题材的原因所在。对高阳历史小说进行了全面整理,确认了以清代为背景的小说,并指出清史小说在高阳历史小说中的重要地位。高阳、二月河以清代历史为表现对象的小说,由于作家历史观念的不同,致使他们在对历史悬案进行文学审理后,给出了不同的审美结果。二月河、高阳个性化的艺术想象,为人们全面了解清代历史提供多种可能性。
     第二章主要探讨的是历史氛围的营造问题。历史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已经消失了的、没有声音和图像记录的社会生活,如何利用各种留存下来的文字材料,再以文字为原料,构造出一副既真实又空灵的历史图景,是所有历史小说家都会面临的难题。本文认为人物言谈、空间描写、容貌服饰描写,是历史小说家营造历史氛围的三要素。二月河始终以读者作为营造历史氛围的着眼点,注重人物言谈的政治性、通俗性,注重空间描写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对人物服饰描写以粗笔勾勒为主,在细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高阳以细节描写见长,善于将历史人物的言谈与个人感受有机融合,注重对庭院及庭院建筑内部进行细致描绘,注重从人物身份的角度来描写服饰。通过比较,揭示出作家家庭、学识、个人经历、性别意识、地域特征等因素对历史小说细节描写的影响。
     第三章致力于二月河、高阳历史小说叙事风格的研究。本章着重探讨了二月河章回小说中的叙述人、插叙、预叙和追叙的特点。他的小说,加大了心理描写的力度,突出人物心理的渲染和表现功能,实现了文学和市场的有效对接,为传统文学样式的保留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高阳的现代笔记体小说,是他对中国文人笔记的创造性转换。小说启用了一个满腹经纶有着“现代翰林”口吻的叙述人,叙述人是高阳清史小说中最自由、最活跃的叙事元素。对两种文体的叙事机制进行比较,旨在发掘出作家及其作品与文人传统之间联系。
     第四章主要研究地域文化、儒家文化与作家的关系。本章着重挖掘二月河历史小说与三晋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挖掘高阳历史小说与以吴越文化为主体的江南文明之间的关系。高阳继承了乾嘉学派开创的考据传统,扩大了考证的范围,以小说成就考证,为扩大清代朴学的影响做出了贡献。二月河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按照儒家“内圣外王”的理念塑造了勤政爱民的帝王,塑造了一批秉持“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理念的知识分子。
This thesis is the first research to compare Gaoyang and Er Yue He’s historical novels. The author studied their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vel’s historical atmosphere creation, narrativety, and historical novels and culture.
     The first chapter initiates the discussion from the "Luo Xia" series of Er Yue He, decribes why Er Yue He selected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 themes for his creative novels background. The author made a full survey of Gaoyang’s historical novel and selected his novels which use the Qing Dynasty as background, and noticed those nove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ao’s works. Although both Gao and Er like Qing Dynasty histrory, 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concept difference of the two writers, the novel’s outcome is totally differ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y personalized story characters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possibility for people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Qing Dynasty history.
     Chapter II discussed how Gao and Er creates the historical atmosphere in their novels. Since all historical novels describe social life which is far away from our reality, plus no sound and no image records, how to construct a picture which is both real and dense is a common obstacle for all the historical novelist. The author regards character speech, space description, costumes and appearance descrip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ree elements. Er usurally creates historical atmosphere from the readers point of view, pay attention to figures political conversation, popularrity,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He draw the characters costumes in a rough outlines, so some description details are wrong. Gao is good at detailed description. His novels show a good combination of the figures speech and his personal feeling, he describes figures clothes from the identity-oriented perspective. By comparison, the author revealed the writers family backgound, knowledge, personal experiences, gender awareness, geography other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novels detail description.
     Chapter III is committed to Er and Gao’s narrative style. This chapter focused Er’s relator, narration interposed,prolepsis and analepsis. His novels emphasizes and highlights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He made a good docking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he market. And contributes the retain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style. Gao’s novel, is the creative conversion of the Chinese literature. His Novels argued a relator like a professor, which is the freest, most dynamic narrative element. The thesis compared narrative style to identify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literati tradition and them.
     Chapter IV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of local cultures, Confucian culture and the Writers. In this chapter,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is the inevitable contact between Er’s historical novels and Shanxi culture, between Gao’s historical novels and the Jiangnan culture. Gao inherited the method of“QianJia School”, expanding the scope of research, expanding the impact of the Qing Dynasty Confucianism.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on Er, is reflected in the main charact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aint inside and the King outside", Er’s novels delineated three marvelous emperors, and a group of intellectuals who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Successful, they made all the world good. Poor, they made themselves alone good.".
引文
1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18页
    1张德礼等著:《二月河历史叙事的文化审美建构》,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242页
    1转引自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一)》,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9期
    2李程骅:《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演进轨迹》,《黄淮学刊》,1989年第4期
    1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80页
    2傅礼军著:《中国小说的谱系与历史重构》,东方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3页
    
    1范伯群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80页
    2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二)》,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9期
    3秦和鸣主编:《民国章回小说大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4月版,第351页
    1王富仁柳凤九主编:《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五)》,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9期
    2范伯群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64页
    3参见陈子平著:《中国近现代通俗历史小说史略》,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4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337页
    1秦和鸣主编:《民国章回小说大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4月版,第445页
    2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三)》,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9期
    3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337页
    4王富仁柳凤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五)》,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9期
    5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552页
    1王嘉良颜敏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59页
    2汤哲声著:《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274页
    3潘峰:《姚雪垠与高阳的历史小说比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4刘登翰等主编:《台湾文学史》(下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746页
    5吴秀明夏烈著:《隔海的缪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8页
    
    1刘勇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377页
    2杨树茂著:《新时期小说史稿》,花城出版社,1989年5月版,第228页
    3金汉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485页
    1唐金海周斌著:《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9月版,第379页
    2参见韦庆远:《史学集刊》,《论雍正其人》,2000年第3期
    1二月河著:《匣剑帷灯——二月河作品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1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43页
    2二月河著:《二月河语》,昆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43页
    
    1白万献张书恒:《二月河创作座谈会纪实》,《卧龙论坛》,1993年第4期
    2胡适:《论短篇小说》,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古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19页
    3纪德君著:《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240页
    1吴秀明陈择纲:《高阳历史小说论》,《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1注:原文为“理”,本人疑印刷错误,特更正为“现”
    2吴秀明:《游戏于历史与小说之间》,《浙江学刊》,1999年第4期
    3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初版
    4高阳著:《高阳杂文》,文汇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页
    1《许氏家族杰出人名录》,高阳著:《高阳杂文》,海南出版社,1997年7月版
    
    1陈东林:《陪高阳先生首游故宫》,《纵横》,2000年第8期
    2万依王树卿刘潞著:《清代宫廷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页
    3高阳著:《手掌上的夕阳》,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31页
    4转引自古继堂:《台湾小说发展史》,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317页
    
    1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版,第2页
    2王爱松著:《政治书写与历史叙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247页
    3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下),人民出版社, 2004年3月版,第72页
    
    1高阳著:《高阳杂文》,海南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180页
    2注:雍正即位后,为了避讳,其它皇室成员名字中的“胤”统统都改为“允
    3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91页
    1高阳著:《茂陵秋》,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8页
    1高阳著:《乾隆韵事》,作家出版社,1985年版,第236页
    1江少川主编:《解读八面人生——评高阳历史小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7年2月,第3页
    1马振方著:《在历史与虚构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3页
    2齐沪扬著:《传播语言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47页
    3吴晗:《历史中的小说》,吴福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251页
    1于继增:《对话艺术的美学思考》,《朔方》,1987年第9期
    2马振方著:《小说艺术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版,第171页
    3老舍:《言语与风格》,吴福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450页
    4郑伯奇:《通俗小说的形式问题》,吴福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300页
    1转引自成敏:《小说史视野中的时事小说》,《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1期
    1二月河著:《雍正皇帝·恨水东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91页
    1高阳著:《茂陵秋》,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105页
    2李世愉著:《中国历代科举生活掠影》,沈阳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1页
    3商衍鎏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262页
    
    1李世英陈水云著:《清代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绪论
    2万依王树卿刘潞著:《清代宫廷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80页
    3万依王树卿刘潞著:《清代宫廷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80页
    4高阳著:《茂陵秋》,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540页
    1高阳著:《茂陵秋》,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260页
    1注:高阳的女友,与他共同生活九年的吴菊芬女士,就是台北一家餐厅的老板娘兼厨娘
    2转引自翟学伟著:《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48页
    1王力:《劝菜》,杨耀文选编:《文化名家谈食录》,京华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刘艳春编著:《语言交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9页
    3王蒙:《文人与酒》,杨耀文选编:《文化名家谈酒录》,京华出版社,2007年1月版
    4高阳著:《苏州格格》,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151页
    5高阳著:《曹雪芹别传》(下),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572页
    6高阳著:《醉蓬莱》,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280页
    7高阳著:《胡雪岩》,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1241页
    1二月河著:《雍正皇帝·雕弓天狼》,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84页
    2王树卿李鹏年著:《清宫史事》,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241页
    3陈季同著,韩一宇译:《中国人的快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123页
    1李世愉著:《中国历代科举生活掠影》,沈阳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72页
    2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572、573页
    1高阳著:《胡雪岩》,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853页
    1梁思成著:《梁思成谈建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5页
    2(英)乔治·弗兰克尔著,华微风译:《探索潜意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12月版,第73页
    1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32页
    2二月河著:《乾隆皇帝·秋声紫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298-299页,
    1高阳著:《秣陵春》,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142页
    2高阳著:《大清福晋刘三秀》,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54页
    1二月河著:《康熙大帝·惊风密语》,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61页
    1高阳著:《红顶商人》,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179页
    2转引自葛永海著:《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1页
    1高阳著:《大清盐商徐老虎》,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81页
    2任军著:《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63页
    3林青著:《描绘历史风云的奇才》,学林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114页
    4任军著:《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23页
    1(清)富察敦崇著:《燕京岁时记》,北京出版社,1961年版
    1高阳著:《茂陵秋》,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344页
    1二月河著:《康熙大帝·夺宫初政》,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77-178页
    2罗哲文等著:《中国名观》,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13页
    1转引自张固也著:《<管子>研究》,齐鲁书社出版,2006年1月版,第207页
    2韩庆祥著:《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4页
    1李均军著:《红楼服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2月版,第15页
    2赵超著:《霓裳羽衣——古代服饰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273页
    3李均军著:《红楼服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2月版,第157页
    1转引自潘峰:《姚雪垠与高阳的历史小说之比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高阳著:《玉座珠帘》(上),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11月版,第415页
    2二月河著:《雍正皇帝·恨水东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600页
    1二月河著:《乾隆皇帝·天步艰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77页
    2高阳著:《玉座珠帘》,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11月版,第387-388页
    3二月河著:《乾隆皇帝·天步艰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97页
    4高阳著:《慈溪前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11月版,第221页
    5二月河著:《乾隆皇帝·天步艰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409页
    6二月河著:《雍正皇帝·恨水东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615页
    1高阳著:《大清福晋刘三秀》,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95页
    2二月河著:《雍正皇帝·恨水东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389页
    1高阳著:《红顶商人》,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232页
    2二月河著:《雍正皇帝·恨水东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54页
    3二月河著:《康熙大帝·惊风密雨》,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65页
    4高阳著:《大清盐商徐老虎》,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56页
    5二月河著:《乾隆皇帝·天步艰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202页
    6高阳著:《大清盐商徐老虎》,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55页
    7二月河著:《雍正皇帝·雕弓天狼》,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89页
    1陈茂同著:《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36页
    1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初版,第134页
    2陈茂同著:《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28页
    1张蕾主编《写作心理学》,明天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420页
    2(荷兰)米克?巴尔著:《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1陈月华徐锦玲著:《<红楼梦>人物的体语传播》,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85页
    2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初版,第71页
    3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初版,第77页
    1二月河著:《二月河语》,昆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14页
    1陈美林冯保善李忠明著:《章回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5页
    1张法:《在康-雍-乾帝王系列文体选择的背后》,《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2(美)詹明信著,陈清侨等译:《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398页
    1陈美林冯保善李忠明著:《章回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76页
    2陈美林冯保善李忠明著:《章回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6页
    
    1(荷兰)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2王平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53-61页
    3李小菊毛德富:《论明清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及成因》,《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二月河著:《康熙大帝·夺宫初政》,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59页
    1二月河著:《康熙大帝·夺宫初政》,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48页
    
    1二月河著:《雍正皇帝·九王夺嫡》,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20页
    2二月河著:《雍正皇帝·九王夺嫡》,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23页
    3二月河著:《雍正皇帝·九王夺嫡》,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81页
    4二月河著:《雍正皇帝·九王夺嫡》,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88页
    5二月河著:《雍正皇帝·九王夺嫡》,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226页
    1二月河著:《乾隆皇帝·风华初露》,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33页
    1王平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53-61页
    2二月河著:《雍正皇帝·恨水东逝》,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72页
    
    1二月河著:《康熙大帝·夺宫初政》,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5页
    2二月河著:《雍正皇帝·九王夺嫡》,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47页
    1二月河著:《乾隆皇帝·夕照空山》,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235页
    
    1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184页
    2刘叶秋著:《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页
    3苗壮著:《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6页
    
    1林辰著:《古代小说概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166页
    2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日初版,第135页
    3郑宪春著:《中国笔记文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8页
    4吴秀明:《游戏于历史与小说之间》,《浙江学刊》,1999年第4期
    1党鸿枢:《高阳历史小说综论》,《西北师大学报》,1994年7月
    1苗壮著:《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6页
    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日初版,第46页,
    1高阳著:《红楼一家言》,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117页
    2王平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79页
    3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日初版,第71页
    1高阳著:《五陵游》,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197页
    2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吴福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401页
    1高阳著:《五陵游》,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445页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岳麓书社,1987年4月版,第334页
    1高阳著:《延陵剑》,三联书店,2006年3月,第511页
    2高阳著:《延陵剑》,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558页
    
    1高阳著:《延陵剑》,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638页
    2江少川:《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月
    3陈文新著:《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91页
    1吴秀明陈择纲:《高阳历史小说论》,《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1袁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旧体文学亟待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1月
    1王平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90页
    2高阳著:《延陵剑》,三联书店,2006年3月版,第652页
    1转引自李明军著:《中国十八世纪文人小说研究》,昆仑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5页
    2范伯群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序二
    3李明军著:《中国十八世纪文人小说研究》,昆仑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75页
    4李明军著:《中国十八世纪文人小说研究》,昆仑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10页
    5(引用时有删改)陈子平著:《耐心地打捞光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161页
    1徐德明著:《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60页
    2古继堂著:《台湾文学的母体依恋》,九州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344页
    3徐德明著:《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01页
    1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号出版,第49页
    1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03页
    2二月河:《致读者》,《卧龙论坛》, 1993年第4期
    1袁进著:《近代文学的突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21页
    2徐德明著:《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16页
    3周百义:《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从接受角度看历史小说》,《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
    4吴秀明:《当代历史小说中的明清叙事》,《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5沈云霞:《论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艺术追求与经验教训》,《海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王增范:《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缺陷》,《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
    2齐裕焜:《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得失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3古继堂著:《简明台湾文学史》,时事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391页
    4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日初版,第8页
    5方忠:《以小说重现历史》,《江汉论坛》,1999年6月
    6方忠:《以小说重现历史》,《江汉论坛》,1999年6月
    1刘舒凌:《贯流于同一历史巨川——记海峡两岸历史文学研讨会》,《台声杂志》,2002年10月
    2参见中华孔子学会编辑委员会编:《中华地域文化集成》,群众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刘克:《楚汉文化的整合与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艺术精神》,《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1月
    2刘克:《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荆楚文化精魂的记忆与想象》,《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中华孔子学会编辑委员会编:《中华地域文化集成》,群众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58页
    4二月河著:《二月河语》,昆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23页
    
    1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72页
    2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36页
    3朱晓进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64页
    4朱晓进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69页
    5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56页
    
    1二月河著:《雍正皇帝·雕弓天狼》,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233页
    2朱晓进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88页
    3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52页
    1二月河著:《雍正皇帝·雕弓天狼》,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57页
    2朱晓进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284页
    
    1古继堂著:《台湾文学中的母体依恋》,九州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346页
    2第环宁《台港文人的归属意识及文学的归属主题》,《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4期
    3杨匡汉主编:《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169页
    4曹惠民著:《他者的声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8页
    1秦晓帆:《论高阳历史小说的吴文化情结》,《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第1期
    2徐国保著:《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前言
    1参见周振鹤游汝杰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83-189页
    2党鸿枢:《再论高阳的历史小说创作》,《西北师大学报》,1997年5月
    1王勤著:《汉语熟语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426页
    1参见王卫平著:《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群言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192页-199页
    2费振钟著:《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221页
    1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80页
    2吴秀明夏烈著:《隔海的缪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302页
    
    1陈居渊著:《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121页
    2陈居渊著:《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140页
    3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133页
    4张涛邓声国著:《钱大昕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72页
    5高阳著:《大清皇帝正说》(上),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0页
    1陈文和主编:《嘉定钱大昕全集》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652页
    1高阳著:《大清皇帝正说》(上),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65页
    2张德礼等著:《二月河历史叙事的文化审美建构》,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234页
    1陈居渊著《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6页
    1朱义禄著:《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68-182页
    1.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2. (美)詹明信著陈清侨等译:《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
    3. (法)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三联书店,1998年6月版
    4. (荷兰)米克?巴尔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美)彼得·盖伊著:《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6. (德)顾彬著范劲等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7.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出版社,1961年版
    8.吴秀明主编:《历史小说评论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版
    9.左步青选编:《康雍乾三帝评议》,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6月版
    10.王树卿李鹏年著:《清宫史事》,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11.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版
    12.陈平原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13.马振方著:《小说艺术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版
    14.冯宝志著:《三晋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版
    15.张宝琴主编:《高阳小说研究》,联合文学出版社,1993年7月30初版
    16.秦和鸣主编:《民国章回小说大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4月版
    17.费振钟著:《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
    18.朱晓进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
    19.林青著:《描绘历史风云的奇才》,学林出版社,1996年1月版
    20.江少川主编:《解读八面人生——评高阳历史小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7年2月版
    21.吴福辉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
    22.马国凡、马叔骏著:《俗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版
    23.刘洪涛著:《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4.崔志远著:《乡土文学与地缘文化——新时期乡土小说论》,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3月版
    25.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26.王德威编著:《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9月版
    27.苗壮著:《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28.陈美林、冯保善、李忠明著:《章回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29.中华孔子学会编辑委员会编:《中华地域文化集成》,群众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0.陈辽、曹惠民主编:《百年中华文学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31.李泽厚著:《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版
    32.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3.张世君著:《<红楼梦>的空间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34.童书业撰:《童书业说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版
    35.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
    36.徐德明著:《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4月版
    37.陈居渊著:《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6月版
    38.吴秀明夏烈著:《隔海的缪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9.方忠:《台湾通俗文学论稿》,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40.林青著:《屠纸酒仙——高阳传》,团结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1.丁帆等编著:《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42.夏志清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43.王平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4.钟肇鹏主编:《道教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5.纪德君著:《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46.赵超著:《霓裳羽衣——古代服饰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7.胡良桂著:《史诗类型与当代形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48.黄亚平编著:《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49.古继堂:《简明台湾文学史》,时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0.李明军著:《中国十八世纪文人小说研究》,昆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1.范家进著:《现代乡土小说三家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6月版
    52.曾慧洁编著:《中国历代服饰图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3.阎崇年著:《清朝皇帝列传》,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4.罗成琰著:《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55.金汉:《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6.古继堂著:《台湾文学中的母体依恋》,九州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7.杨匡汉主编:《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58.刘叶秋著:《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版
    59.冯兴阁等主编:《聚焦“皇帝作家”二月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60.万依、王树卿、刘潞著:《清代宫廷史》,百花文艺出版社,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61.赵孝萱著:《“新鸳鸯蝴蝶派”新论》,兰州大学出版社,团结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62.二月河著:《二月河语》,昆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63.翟学伟著:《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版
    64.丁帆著:《重回“五四”起跑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65.李均军著:《红楼服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2月版
    66.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
    67.陈桥驿主编:《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3月版
    68.商衍鎏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版
    69.徐海燕编著:《满族服饰》,沈阳出版社,2004年8月版
    70.郑宪春著:《中国笔记文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71.秦人编著:《地上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9月版
    72.葛永海著:《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73.郑振铎著:《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1月版
    74.曹晓波著:《杭州话》,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2月版
    75.白烨著:《热读与时评——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76.李世愉:《中国历代科举生活掠影》,沈阳出版社,2005年4月版
    77.王卫平著:《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群言出版社,2005年4月版
    78.聂绀弩著:《中国古典小说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79.陈文新著:《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80.任军著:《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81.曹惠民著:《他者的声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82.陈茂同著:《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版
    83.陈子平著:《耐心地打捞光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84.李治亭著:《清康乾盛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版
    85.闞红柳编:《大清十五疑案》,中华书局出版,2005年10月版
    86.刘博编著:《玄秘之旅》,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87.张德礼等著:《二月河历史叙事的文化审美建构》,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88.马振方著:《在历史与虚构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89.陈季同著韩一宇译:《中国人的快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90.甘于恩主编:《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91.陈峰主编:《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92.佟洵等编著:《超越禁城的神圣》,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2月版
    93.王勤著:《汉语熟语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版
    94.秦川著:《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版
    95.程文超、郭冰茹主编:《中国当代小说叙事演变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96.胡怀琛著:《中国小说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6月版
    97.吴恩培主编:《吴文化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98.袁进著:《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99.胡适著:《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100.梁思成著:《梁思成谈建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9月版
    101.朱义禄著:《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02.林辰著:《古代小说概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103.陈月华、徐锦玲:《<红楼梦>人物的体语传播》,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04.杨耀文选编:《文化名家谈食录》,京华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05.杨耀文选编:《文化名家谈酒录》,京华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06.汤哲声著:《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07.王爱松著:《政治书写与历史叙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08.颜湘君著:《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09.吴秀明著:《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110.袁良骏著:《香港小说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11.徐国保著:《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12.龚鹏程著:《中国小说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13.江澄格著:《高阳评传》,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7月版
    114.朱双一著:《台湾文学与中华地域文化》,鹭江出版社,2008年9月版
    1.于继增:《对话艺术的美学思考》,《朔方》,1987年第9期
    2.王子野:《喜读高阳的小说》,《瞭望》,1988年1月
    3.林青:《杰出的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华文文学》,1992年第2期
    4.舒禾:《灯火阑珊——闲话高阳和他的书》,《读书》,1993年3月
    5.江少川:《高阳的历史小说世界》,《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6期
    6.金骏:《当代章回小说辨类说》,《江苏图书馆学报》,1995年第6期
    7.吴秀明陈择纲:《高阳历史小说论》,《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8.孙文宪:《现代新儒家演绎的历史——再说高阳历史小说的语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月
    9.晓帆:《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综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月
    10.江少川:《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月
    11.党鸿枢:《再论高阳的历史小说创作》,《西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12.方忠:《论高阳小说的文化精神和现代意识》,《台湾文学研究》,1997年4月
    13.杨世伟:《评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文学评论》,1997年第5期
    14.徐学:《高阳小说中的平民世界》,《台湾研究》,1998年第1期
    15.张书恒:《评二月河“清代帝王系列”小说》,《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16.卫庶:《文学真实与历史真实——访二月河》,《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第2期
    17.吴秀明:《游戏于历史与小说之间——评高阳的“文化历史小说”》,《浙江学刊》,1999年第4期
    18.张卫平:《<雍正王朝>评说》,《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4月
    19.王津和:《翻案越翻越乱——也谈<雍正王朝>》,《中国电视》,1999年第5期
    20.方忠:《以小说重现历史──论高阳的历史小说》,《江汉论坛》,1999年6月
    21.潘峰:《历史·人性·现代性———读二月河的历史小说<雍正皇帝>》,《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6月
    22.胡晓明《高阳说诗:是以诗证史还是借诗造史──以“董小宛入宫”为中心的讨论》,《学术月刊》:1999年11月
    23.齐裕焜:《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得失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4.韦庆远:《论雍正其人》,《史学集刊》,2000年第3期
    25.张书恒许宛春:《诗与历史的困惑与选择———论二月河“帝王系列”的审美特征》,《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5月
    26.潘峰:《姚雪垠与高阳的历史小说之比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27.袁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旧体文学亟待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1月
    28.吴秀明:《当代历史小说中的明清叙事》,《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29.江少川:《作家作品论著的新尝试——评吴秀明、夏烈的<隔海的缪斯>》,《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0.刘克:《地域性语境下的全球化创作》,《南都学坛》,2002年7月
    31.韩元:《历史的时空与叙述的时空——谈历史小说中的时空问题》,《当代文坛》,2003年第2期
    32.刘克:《论二月河清帝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对于文学发展的意义》,《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5月
    33.刘克:《在民间文化形态中寻求精神的灵动———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论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4.刘克:《通俗是一种美的艺术境界———论地域文化对二月河历史小说文思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11月
    35.刘克:《生命压抑的诗性宣泄》,《南都学坛》,2003年12月
    36.周百义:《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从接受角度看历史小说》,《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
    37.刘克:《楚汉文化的整合与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艺术精神》,《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1月
    38.刘克:《误读的小说和小说的误读》,《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1月
    39.刘克:《民俗学意蕴与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理论创新》,《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0.刘克:《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无赖母题的民俗范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1.刘克:《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的显命题:重建与驳杂》,《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42.刘克:《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荆楚文化精魂的记忆与想象》,《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3.刘克:《在精神的压抑中寻绎颠覆的踪迹》,《南昌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44.庄若江:《“民间立场”与“政治话语”——高阳、二月河的清史文本比较》,《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45.张德礼桓晓虹:《缺失体验:二月河创作心理动因探寻》,《南都学坛》,2004年9月
    46.沈云霞:《论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艺术追求与经验教训》《海南大学学报》,2004年12月
    47.刘克:《二月河历史小说的田野作业》,《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2月
    48.刘克:《道家情怀与二月河、唐浩明小说的境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9.许伯卿:《论宋代文学会社的繁荣及其原因》,《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50.刘克:《复仇叙述:从命运自觉到凿壁借明》,《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7月
    51.王育红:《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大众化”特征》,《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7月
    52.黄群英:《解读历史小说的大众化审美倾向》,《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年12月
    53.秦晓帆:《论高阳历史小说的吴文化情结》,《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第1期
    54.吴秀明王军宁:《大众文化视野中的二月河历史小说创作》,《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5.张德礼:《实践理性: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哲理意蕴》,《南都学坛》,2006年第6期
    56.王增范:《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缺陷》,《中州学刊》,2006年11月
    57.杨俊利王凯锋:《适俗与求雅——评高阳历史小说的叙事特色》,《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月
    58.吕静:《二月河清帝系列女性形象的生存抗争及女性意识》,《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59.刘克:《言诞书奇与理真旨正》,《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1月
    60.张一凡:《长篇小说<雍正皇帝>得失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月
    61.张蕾:《明清古典小说心理描写艺术初探》,《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2期
    62.秦晓帆:《高阳文化历史观的特质》,《文学教育》,2007年5月
    63.许宛春:《论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的思想文化内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9月
    64.杨志强:《一枝两蕊:现代台湾小说中根意识的分野》,《新疆大学学报》,2007年11月
    1.李宏:《二月河及其帝王历史小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2.方婉先:《帝王历史的两种经典书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8月
    3.姚小梅:《展现在厚重历史中的人性光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0月
    4.王清春:《二月河及其帝王历史小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3月
    5.戴璇:《论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6.孙岗:《二月河历史小说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10月
    7.于明坤:《盛世悲歌——论二月河“落下三部曲”的思想文化内涵》,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8.王文霞:《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当代价值》,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
    9.朱丽华:《编织历史与消费文学——二月河历史小说影响力成因新探》,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3月
    10.赵傲冰:《二月河清帝系列历史小说中权谋文化展呈与批评》,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7月
    11.张秋蘋:《历史与小说的完美融合——论高阳<胡雪岩全传>》,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12.林晓清:《“红顶商人”的魅力》,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1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