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选题的立足点和研究对象是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这不包括闲置空间中只有单一保存而没有在保护中进行合理有效经济开发的博物馆、文物单位等,也不包括与闲置空间无关、开辟新区专门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本文研究对象的集聚前提,是将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质与区域文化产品形象的象征意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尤其是具有特定时代特征或文化起源的集聚。
     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是要研究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有望以新的产业结构来提升闲置空间的建筑功能、区域形态和文脉价值,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使已经衰败的闲置空间得以再生。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如火如荼的推进进程中,寻求闲置空间成功再生的规律性,探索其产业开发的增长点,是指导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开发、避免形成新的浪费的现实性选题。
     在精神经济时代背景下,本文采用理论文献分析和调研实证分析相结合、全国总体情况的宏观分析与各区域具体个案的微观分析相结合、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进行研究。全文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以及论文的结构和论文研究方法。在第二章中提出了闲置空间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第三章探讨了闲置空间的资源特性,以闲置空间资源特性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进驻,和闲置空间对主导性文化创意产业的选择。第四章针对闲置空间再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分析了空间形态的演变。第五章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动态过程,分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第六章归纳总结了闲置空间再生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最终形成,分析了闲置空间再生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当下的总体发展轨迹与区域发展走势,提出目前发展的一些总体问题,和关于发展对策的思考。
The Basis and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heregeneration of idle space, however excluding museums and cultural relics without efficien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ew creative industry unrelated to idle space. The premise of thestudy is gathering, which means intertwin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symbols ofthe various regions, in order to form a significant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with local resourcesespecially featuring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articular time or cultural origin.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regeneration of idle space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industries i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enhance the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idle space, regional form and cultural value under the constructionof the new industrial structure, so as the development of idle space along with cultural andcreative industri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seeking regularity of the successful regeneration of idle space, and exploring factors of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the reality of topics of guiding curr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avoiding wasting.
     In the spirit of economic times, this paper employed theoretical literature analyses andresearch practical analyses, macro-analyses of the national situation and microscopic analysesof the regional specific cases,,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so on, to study theaggreg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he regeneration of idle space. The first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objects, range of study, structure and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dle space and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gglomeration, as well as the mutual relations in between. The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le space,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orien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le space, as well as the choice of dominant cultural andcreative industries to idle space.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configuration in view of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generation of idle space. The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view of dynamic processof agglomeration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sixth chapter puts forward some overall problems and strategic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by summarizingthe final formation of agglomer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uring regeneration ofidle space, and analyzing overall development track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rend.
引文
1李向民.精神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38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5
    2郭鉴.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0
    3冯骥才.2000年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R].新华社.http://www.sina.com.cn,2000.3.5
    4周燕.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背景[J].设计新潮,(119)
    5汉宝德.刘新圆.闲置空间再利用之检讨.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官网:http://www.npf.org.tw/post/2/4332,2008.6.10
    1魏闽.复兴“义品村”——上海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7
    4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2.参考并修改自: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D].重庆大学.2003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5
    2王惠君.万种风情、再现生机——闲置空间再生的契机[J].文化视窗.2001.4(28).P16-17
    1王惠君.万种风情、再现生机——闲置空间再生的契机[J].文化视窗,2001.4(28).P16-17
    2国际文物工作者理事会,即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简称ICOM
    3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即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the Restoration of CultureProperty,简称ICCROM
    4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204
    1徐进.闲置工业空间改造中LOFT文化的体现与深化[D].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2009.6.82同上
    3王文捷.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D].江南大学.2010.6.17
    4徐进.闲置工业空间改造中LOFT文化的体现与深化[D].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2009.6.9
    1陈燕.精神经济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道路[J].福建艺术.2009.6.43.参考自:李向民.论精神产品[J].江苏商专学报,1987(1)
    1李向民.论精神产品[J].江苏商专学报,1987(1)
    2陈燕.精神经济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道路[J].福建艺术.2009.6.43
    3李向民.王晨等著.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6.122
    4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4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5
    3刘易斯·芒福德(1895-1990).城市文化[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
    4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7
    6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8
    7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2007.129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5
    3陈燕.从“文化产业的精神产品”到“精神经济的精神产品”——再论李向民精神经济学研究之精神产品[C].福建省艺术研究院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2.159.参考并改动自:李向民.论精神产品[J].江苏商专学报.1987.1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7
    2李春艳.太湖新城华庄镇中心城区旧住区的空间特色及再生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苏:江南大学,2011
    3John Wiley&sons.Encyclopedia of Architecture, Desihn,Engineering&Construction[M]. New York,1988.73
    1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德国现代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
    2毛文滔.城市的旧建筑改造随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3)
    3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6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6
    2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塔内尔·厄奇.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张玫英,董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2
    3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8
    1Hoekins John.The Creative Economy[M].Penguin Books,2001
    2蒋三庚王晓红张杰主编.创意经济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3)
    3Baseline Study On Hong Kong's Creative Industries,2003
    4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2.转引自:张京成主编.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4
    5李万峰.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21
    6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3
    7李向民.王晨等著.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3
    1迈克尔·波特.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学者
    2[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8
    3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4
    5孔建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
    6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5
    8Hutton T. Reconstructed production Landscapes in the Postmadern City: Applied Design and Creative Services in theMetropolitan Core[J].Urban Geography,2000.21(4):285-317Hutton T.The New Economy of Inner City[J]. Cities,2004.21(2):89-108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4.参考自:褚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1
    3登琨艳.失忆的城市:一个建筑师对当代城市的痛与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3
    1李万峰.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85
    1孔建华.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研究[J].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8:370
    2陈燕.发展中的传承与变革:福建省地方文化产业研究[M].2009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9DG35].2012年结项.70
    1陈燕.发展中的传承与变革:福建省地方文化产业研究[M].2009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9DG35].2012年结项.70
    3管娟.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运行机制演进研究——以新天地、8号桥和田子坊为例[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40
    1马钦忠.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美学经济”的振兴计划.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3).129
    1辞海编委会.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9(4689)
    2毛白滔.建筑空间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1王文捷.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以无锡雪浪初轧厂厂区改造为例[D].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2010.35
    2详见本文第三章第一节“当地政策与制度资源”部分
    3王文捷.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以无锡雪浪初轧厂厂区改造为例[D].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2010.40
    1王文捷.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以无锡雪浪初轧厂厂区改造为例[D].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2010.27
    3王文捷.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以无锡雪浪初轧厂厂区改造为例[D].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2010.30
    5马钦忠.公共艺术与历史街区的振兴[C].学林出版社,2010.2(50)
    1王文捷.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以无锡雪浪初轧厂厂区改造为例[D].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2010.28
    5王文捷.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以无锡雪浪初轧厂厂区改造为例[D].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2010.30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2
    1朱成.关于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J].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3).50
    2刘伯英,黄靖.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J].建筑学报,2010(2).46
    3大卫·哈维(Harvey David).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朱成.关于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J].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3).66
    2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7
    2管娟.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运行机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58)
    1管娟.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运行机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58)
    1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0
    2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样态分析[C].福建省艺术研究院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713同上
    1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0
    2罗斯托编.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样态分析[C].福建省艺术研究院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74
    4李向民.精神经济学的若干问题.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6.38
    5西蒙·库兹涅兹.现代经济的增长[J].学海,2003.4
    1B.Joseph Pine,James H.Gilmore(著).毕崇毅(译).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2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样态分析[C].福建省艺术研究院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72
    1B.Joseph Pine,James H.Gilmore(著).毕崇毅(译).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2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样态分析[C].福建省艺术研究院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73
    2蒋三庚,王晓红,张杰主编.创意经济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5)
    3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样态分析[C].福建省艺术研究院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73
    1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样态分析[C].福建省艺术研究院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73
    1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样态分析[C].福建省艺术研究院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73
    2陈晓峰.宋庄的未来和798的现在[EB].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http://www.chnmuseum.cn/Default.aspx?TabId=138&InfoID=2541&frtid=118&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2010.5.22
    1侯汉坡编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99)
    1登琨艳.空间的革命:一把从苏州河烧到黄浦江的烈火[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
    1杭州LOFT49案例资料来源:蒋三庚,王晓红,张杰主编.创意经济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05
    1范小妮常青.探索LOFT模式的创意产业园发展之路——以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为例.江苏城市规划.2008.4.27
    1陈宏,朱惠,赵锐.四川省三次产业的间接经济效益分析.第六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384
    2武晓芳.浦东新区展览业直接经济效应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2006.4.22
    3数据资料来源:孔建华.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7.6.66
    4任志安.知识共享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经济管理.2005.10.120
    1李鹏.规模经济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3.5.150
    1陈燕.当历史遇上创意——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J].东南学术.2012.2.118
    1.Michel de Certeau.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M].1988.Translated2.by Steven Rendall.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1992
    2.David Throsby. Economics and Cultur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Nick Stevenson. Cultural Citizenship:Cosmopolitan Questions[M].Berkshire:OpenUnicersity Press.2003
    4.John Tomlinson.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M].Cambridge:Polity.1999
    5.Simon During(ed.).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M].Routledge.1999
    6.David Held and Henrietta L.Moore(Eds.). Cultural Politics in a Global Age:Uncertainty,Solidarity,and Innovation[M].Oxford:Oneworld.2008.
    7.Justin Lewis and Toby Miller(Eds.). Critical Cultural PolicyStudies[M].London:Blackwell.2003
    8.[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9.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塔内尔·厄奇.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张玫英董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0.K·弗兰姆普敦著.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的陈述[M].张钦楠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1.Charles Landry著.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M].杨幼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2.朋尼维兹.布赫迪厄社会学的第一课[M].孙智绮译黄厚铭导读.台北市:麦田人文,2002.
    13.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C].台北: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明文书局,2002
    14.李宜君.台湾的再生空间[M].台北:远足文化,2004
    15.Highmore,B.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M].周群英译.台湾: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
    16.David Harvey著.新自由主义化的空间:迈向不均地理发展理论[M].王志弘译.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8
    17.皮耶·布赫迪厄华康德合著.布赫迪厄社会学面面观[M].王德威主编.黄厚铭导读.李猛李康译.台北:麦田人文,2009
    18.David Harvey著.资本的空间:批判地理学诌论[M].王志弘王玥民译.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10
    19.王志弘主编.文化治理与空间政治[M].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11
    20.亨利·列斐伏尔(Henry Lefebvre).空间的生产[M]
    21.李向民.精神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2.李向民王晨成乔明合著.文化产业管理概论[M].山西: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23.李万峰.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24.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5.侯汉坡编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6.刘雪涛李岱松张革,等编著.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M].科学出版社,2010
    27.梁昭.历史建筑与文化创意产业[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8.陈少峰朱嘉.中国文化产业十年(1999-2009)[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29.褚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0.蒋三庚王晓红张杰主编.创意经济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1.牛为麟、彭翊主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2.谢伦灿.文化娱乐产业的评价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3.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4.魏闽.复兴“义品村”——上海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5.郭鉴.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6.赵万民主编.解读旧城——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旧城有机更新”课程教学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7.登琨艳.空间的革命:一把从苏州河烧到黄浦江的烈火[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8.登琨艳.失忆的城市:一个建筑师对当代城市的痛与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9.登琨艳.流浪的眼睛:影响建筑家一生的旅行经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0.张京成主编.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
    41.邹统钎主编.古城、古镇与古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
    42.金元浦.数字港数字市场数字文化创意孵化器——创意产业园区的高端融合.[C].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四卷
    43.M·莫斯.勇敢还是愚蠢?——20年来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区之回顾[J].张斌译.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五卷
    44.王婧.价值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集群分析[C].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七卷
    45.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6.罗斯托编.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陈征.论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J].经济学家,1995(3)
    2.杨宏烈.广州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探讨[J].城市问题,1998(5)
    3.Hutton T. Reconstructed production Landscapes in the Postmadern City: Applied Design andCreative Services in the Metropolitan Core[J].Urban Geography,2000.21(4)
    4.许又文孙继伟.“再生”的建筑:历史建筑保护中的一种积极思维[J].时代建筑,2000(3)
    5.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
    6.Harvey David.地租的艺术:全球化、垄断与文化商品化[J].王志弘译.城市与设计学报,台北:“中华民国都市设计学会”,2003(15、16)李和平.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J].城市规划,2003(4)
    7.Hutton T.The New Economy of Inner City[J]. Cities,2004.21(2)
    8.厉无畏于雪梅.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
    9.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10.杨劲松.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6(3)
    11.赵之枫陈吉吉张建.小堡村的文化创意新村愿景[J].北京城市规划,2006(3)
    12.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
    13.谭三桃.象征资本理论与中国社会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07(11)
    14.施俊.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与思考[J].中外建筑,2007(8)
    15.孔建华.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研究[J].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8
    16.侯云峰施惟达.昆明“创库艺术家主题社区”调查报告[J].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8
    17.孔建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
    18.周南.古玩跳蚤市场再现“潘家园模式”[J].中国市场,2010(17)
    19.马钦忠主编.公共艺术与历史街区的振兴[J].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3)
    20.赖炳树.白仁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都市再生政策之研究[J].建筑与规划学报.2010(6).15
    1.张艳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建筑遗产(CBH)保护——以上海为例论遗产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结合[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4
    2.高宏宇.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以上海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7
    3.刘蔚.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7
    4.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7
    5.孔建华,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6.姚兢.非典型历史街区再生——上海泰康路街区空间形态演化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7.陈诗芸.闲置校园再利用作业模式之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台湾:逢甲大学都市计划学系研究所,2007
    8.王倩.工业废弃地建筑及景观再利用设计研究——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设计探索[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轻工业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2008
    9.成卓.柏林工业建筑遗产所在城市街区的再生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10.贾丰奇.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8
    11.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2.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8
    13.高峰.上海苏州河沿岸创意产业发展机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09
    14.陈雪梅.中国创意产业街区业态研究——以京津沪渝创意街区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2009
    1.陈诗芸.闲置校园再利用作业模式之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台湾:逢甲大学都市计划学系研究所,2007.2
    2.姚兢.非典型历史街区再生——上海泰康路街区空间形态演化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4
    3.魏闽.复兴“义品村”——上海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7
    4.李向民.精神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38
    5.李向民.论精神产品.江苏商专学报,1987(1)
    6.杨宏烈.广州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探讨[J].城市问题,1998(5):18.23-24
    7.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3
    8.张京成主编.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4
    9.李万峰.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21.85
    10.[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8
    11.褚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9.31.181
    12.孔建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
    13.Hutton T. Reconstructed production Landscapes in the Postmadern City: Applied Designand Creative Services in the Metropolitan Core[J].Urban Geography,2000.21(4):285-317
    14.Hutton T.The New Economy of Inner City[J]. Cities,2004.21(2):89-108
    15.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4.138
    16.登琨艳.空间的革命:一把从苏州河烧到黄浦江的烈火[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2.28.64.70.148-149
    17.蒋三庚王晓红张杰主编.创意经济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05
    18.Samir Amin.汪晖:秩序还是失序?——阿明与他对全球化的看法.读书[J],1995(7)
    19.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塔内尔·厄奇.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张玫英董卫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2
    20.王一川编.大众文化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1.Michel de Certeau.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M].1988.Translated by Steven Rendall.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1992.32
    22.Highmore,B.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M].周群英译.台湾: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208-209
    2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DB].http://www.cnctst.gov.cn
    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1972.“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DB].http://www.cnctst.gov.cn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3334670.html
    25.郭鉴.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2.110
    26.张应杭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27.J·H·斯图尔德王庆仁.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J].世界民族,1983(6)
    28.谭三桃.象征资本理论与中国社会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07(11):60
    29.Harvey David.地租的艺术:全球化、垄断与文化商品化[J].王志弘译.城市与设计学报,台北:“中华民国都市设计学会”,2003(15-16)
    30.陈征.论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J].经济学家,1995(3):105-106
    31.邹统钎.古城、古镇与古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5-6
    32.国家文物局网站.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EB].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8/04/content_1009125.htm
    33.王唯山.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2002(7).55
    34.中国鼓浪屿网[EB]. http://www.gly.cn/
    35.孔建华.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研究[J].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8:369-370.375
    36.侯汉坡编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86.99
    37.陈晓峰.宋庄的未来和798的现实[EB].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http://www.chnmuseum.cn/Default.aspx?TabId=138&InfoID=2541&frtid=118&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2010-5-22
    38.赖炳树白仁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都市再生政策之研究[J].建筑与规划学报,2010(6).15
    39.“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官网[EB].http://www.artsbird.com/newweb12/artsnews.php?thisid=13828
    40.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明清建筑博物馆里坊制度活化石[EB] www.ccdy.cn
    41.牛为麟彭翊主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71
    42.798官网[EB]. http://www.798art.org/about-1.html
    43.刘雪涛李岱松张革,等编著.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M].科学出版社,2010.136
    44.马钦忠.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美学经济”的振兴计划.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3).128-129
    45.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61
    46.陈之川.“798”:投资热下的艺术之惑[J].第一财经日报,2006-5-19
    47.鲁瞻.西雅图的先驱广场振兴计划与街区公共艺术的独特魅力[J].公共艺术与历史街区的振兴.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13
    48.M·莫斯著.勇敢还是愚蠢?——20年来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区之回顾[J].张斌译.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五卷,354
    49.周南.古玩跳蚤市场再现“潘家园模式”[J].中国市场,2010(17)
    50.侯汉坡编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86
    51.朱成.关于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J].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3).50.66
    52.刘伯英.黄靖.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J].建筑学报,2010(2).46
    53.大卫·哈维(Harvey David).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4.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89
    55.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