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书写的另面镜像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为背景,在分析“耙耧系列”小说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阎连科通过对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重新阐释,寓言化、狂欢化、反讽策略的使用,达到的对革命现实主义的消解,以及形成的怪诞美学风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具体框架如下:
     引言:廓清革命现实主义的范畴,以及其两个层面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进而引出“耙耧系列”小说及其在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的特殊地位。
     第一部分:旧理想主义的回归。在革命现实主义的宰治下,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呈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并衍生出革命乌托邦图景。“耙耧系列”小说则展现出革命乌托邦图景的幻灭,通过对传统乌托邦的召唤,体现出旧理想主义的特征。
     第二部分:人化英雄和反英雄的凸现。作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另外一个层面,英雄主义在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中表现在英雄形象的书写上,经过由人而神的净化过程,最终确立了神化英雄形象。而“耙耧系列”小说则呈现出人化英雄形象和反英雄形象两种倾向。
     第三部分:立足消解的写作策略。阎连科对寓言、狂欢、反讽理论的借鉴使用,为“耙耧系列”小说增添了不少亮色,这不仅使“耙耧系列”区别于其以往的创作,更区别于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耙耧系列”的写作策略表现为:寓言化、狂欢化、反讽,通过这些策略的使用,达到了对革命现实主义的消解。
     第四部分:怪诞的美学风格。相对于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的两种主导风格庄重和轻喜剧,“耙耧系列”小说通过怪诞场景、怪诞形象、怪诞结构的设置,从整体上体现出怪诞的美学风格。
     结语:阎连科消解革命现实主义的深层动机在于其文学观念。从其创作实际出发,客观评价“耙耧系列”小说的特点与不足。
The paper make Yan Lianke's "Pa Lou serial" novels as the object of study.Having "Seventeen Years" rural cooperation novels as its background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Pa Lou serial"novels,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idealism and heroism and the use of allegorization,carnivalization and irony strategy in Yan's novels, which aims at counteracting revolution realism and forming weird aesthetic style.Four parts in my paper:
     Introduction:Make a clear study of the category of revolution realism and its two aspects:idealism and heroism.Then bring out "Pa Lou Serial " novels and its special status in Yan Lianke's novels.
     Part One:To review the dated idealism.Under the domination of revolution realism, "Seventeen Years" take on strong idealism colour and aslo they derive revolution Utopian.While "Pa Lou serial" novels reveal the disillusionn of revolution Utopia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ated idealism.
     Part Two:To highlight the artificial-hero and the anti-hero.As one aspect of revolution realism,heroism find full play in descriping the appearance of heros in the rural cooperation novels,from the hero as a man to the hero as supernatural being. "Pa Lou serial" novels find their expression in giving artificial-hero and the anti-hero account.
     Part Three:To based the novel on the dispelling strategy. By the use of allegorization, carnivalization and irony strategy,Yan make some more attraction for Pa Lou serial novel, which make those novel different from other writing as well as well traditional rural cooperation novels. The use of allegorization carnivalization and irony strategy in Yan's novels counteract revolution realism.
     Part Four:The weird aesthetic style. Compared with the two dominate style,that is serious tone or light comedy, in rural cooperation novels, "Pa Lou serial" novels reflect weird aesthetic style through the weird scene, weird image and weird framework.
     Conclusion:The deep motivation of digesting revolution realism is originated from the literary concept.of Yan Based on author's cre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Pa lou serial" novels features and shortage.
引文
①参见余虹:《革命·审美·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②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①张隆溪:《乌托邦:观念与实践》,读书,1998年第12期。
    ②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③(美)保罗·蒂里希:《政治期望》,徐钧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页。
    ①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
    ①参见柳青:《创业史》,《柳青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②赵树理:《三里湾》,《赵树理文集》第2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年版,第479页。
    ③赵树理:《三里湾》,《赵树理文集》第2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年版,第480页
    ④浩然:《艳阳天》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209页。
    ①汪政、晓华:论《坚硬如水》,南方文坛,2001年第5期。
    ②阎连科:《日光流年·原版自序》,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①阎连科:《寻找土地》,《瑶沟人的梦》,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
    ②逯钦立:《陶渊明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7-168页。
    ①阎连科:《受活》,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①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②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③(美)保罗·蒂里希:《政治期望》,徐钧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67页。
    ①余妹妹:《中西原始初民时期英雄观比较》,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1期。
    ①杜鹏程:《保卫延安·重印后记》,《保卫延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18页。
    ②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周扬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页。
    ③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周扬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51页。
    ①柳青:《创业史》,《柳青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②吴中杰、高云:《谈梁生宝形象的创造》,文学评论,1964年第3期。
    ③严家炎:《梁生宝形象和新英雄人物创造问题》,文学评论,1964年第4期。
    ①浩然:《艳阳天》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497页。
    ②阎连科、侯丽艳:《关于<日光流年>的对话》,小说评论,1999年第5期。
    ①阎连科:《年月日》,《年月日——阎连科小说作品精选》,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6页。
    ②阎连科、侯丽艳:《关于<日光流年>的对话》,小说评论,1999年第4期。
    ①梁鸿:《“乡土中国”象征诗学的转换与超越——重读<日光流年>》,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
    ②阎连科:《日光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55页。
    ①阎连科:《日光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页。
    ②阎连科:《日光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16页。
    ①阎连科:《柳乡长》,《革命浪漫主义》,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①阎连科:《黑猪毛白猪毛》,《革命浪漫主义——阎连科短篇小说代表作》,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页。
    ②阎连科:《耙耧山脉》,《年月日——阎连科小说作品精选》,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4页。
    ①王德威:《革命时代的爱与死——论阎连科的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5期。
    ①辞海文学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页。
    ②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术语批评词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③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嬗变研究》,硕士论文,第32页。
    ①阎连科:《耙耧天歌》,《年月日——阎连科小说作品精选》,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1页。
    ①阎连科:《日光流年·原版自序》,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②阎连科:《耙耧天歌》,《年月日——阎连科小说作品精选》,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9页。
    ③王蒙等:一部世纪末的奇书——阎连科新著<日光流年>研讨会纪要》,东方艺术,1999年第2期。
    ①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066b0100001s.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①阎连科:《坚硬如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95-96页
    ②阎连科:《坚硬如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267页
    ①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3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0页。
    ②阎连科:《坚硬如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③汪政、晓华:《论<坚硬如水>》,南方文坛,2001年第5期。
    ①转引自王先霈、王又平:《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②阎连科:《柳乡长》,《革命浪漫主义——阎连科短篇小说代表作》,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③阎连科:《柳乡长》,《革命浪漫主义——阎连科短篇小说代表作》,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①转引自王先霈、王又平:《文学术语批评词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页。
    ②阎连科:《坚硬如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①阎连科:《坚硬如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②转引自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
    ①转引自叶廷芳: 《论怪诞之美》,文艺研究,1993年第4期。
    ①阎连科:《年月日》,《年月日——阎连科小说作品精选》,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50页。
    ②阎连科:《受活》,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③阎连科:《日光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①阎连科:《天宫图》,《天宫图——20世纪作家文库》,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②阎连科:《耙耧山脉》,《年月日——阎连科小说作品精选》,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
    ①阎连科:《三棒槌》,《革命浪漫主义——阎连科短篇小说代表作》,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①李陀、阎连科:《<受活>:超现实的写作的重要尝试》,南方文坛,2004年第2期。
    ①陈思和:《读阎连科的小说札记之一》,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3期。
    ①刘剑梅:《徘徊在记忆与“坐忘”之间》,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1期。
    ①阎连科:《个人的现实主义》,《拆解与叠拼:阎连科文学演讲》,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年版,第62页。
    ②肖鹰:《真实的可能与狂想的虚假——评阎连科<受活>》,南方文坛,2005年第2期。
    ③邵燕君:《与大地上的苦难擦肩而过——由阎连科<受活>看当代乡士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失落》,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第6期。
    1.赵树理:《赵树理文集》,工人出版社,1980年版。
    2.柳青:《柳青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周立波:《山乡巨变》,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4.浩然:《艳阳天》,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5.阎连科:《革命浪漫主义》,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6.阎连科:《年月日》,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阎连科:《天宫图》,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8.阎连科:《日光流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9.阎连科:《受活》,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0.阎连科:《坚硬如水》,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11.阎连科:《机巧与灵魂:阎连科读书笔记》,花城出版社,2008年版。
    12.阎连科:《拆解与拼贴:阎连科文学演讲》,花城出版社,2008年版。
    1.陆杨:《德里达——解构之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3.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4.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5.[英]约翰·伯瑞:《进步的观念》,范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6.[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7.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兼论“延安文学”的“一体化”进程》,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8.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9.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年版。
    10.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1.[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3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3.张德祥:《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4.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余虹:《革命·审美·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2003年版。
    17.李遇春:《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张岩泉、王又平:《20世纪的中国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丁临一:《阎连科小说创作散论》,《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
    2.王蒙等:《一部世纪末的奇书力作——阎连科<日光流年>讨论纪要》,《东方艺术》,1999年第2期。
    3.郜元宝:《论阎连科的“世界”》,《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4.陈思和:《读阎连科的小说札记之一》,《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3期。
    5.聂伟:《日常叙事:由“特性”到“个性”——<日光流年>阐释一种》,《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3期。
    6.汪政:《论<坚硬如水>》,《南方文坛》,2001年第5期。
    7.姚晓雷:《走向民间苦难生存的生命乌托邦祭——论<日光流年>中阎连科的创作主题》,《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8.聂伟:《空间叙事中的历史镜像迷失——<坚硬如水>阅读笔记》,《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4期。
    9.李遇春:《走出“文革”叙事的迷惘——从阎连科和刘醒龙的两部长篇新作说起》,《小说评论》,2003年第2期。
    10.李陀、阎连科:《<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南方文坛》,2004年第2期。
    11.王鸿生:《反乌托邦的乌托邦叙事——读<受活>》,《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2期。
    12.梁鸿:《所谓“中原突破”——当代河南作家批判分析》,《文艺争鸣》,2004年第2期。
    13.南帆:《<受活>:怪诞及其美学谱系》,《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4期。
    14.陈晓明:《墓地写作与乡土的后现代性》,《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5.梁鸿:《神话、庆典、暴力及其他——阎连科小说美学特征论》,《南方文坛》,2005年第4期。
    16.吴晓东:《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及其幻灭》,《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7.梁鸿:《当代文学视野中的“村庄”困境——从阎连科、莫言、李锐小说的地理世界谈起,《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
    18.李丹梦:《极端化写作的命运——阎连科论》,《南方文坛》,2006年第6期。
    19.梁鸿:《阎连科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美学策略——兼谈乡土文学的“现实主义之争”》,《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5期。
    20.姚晓雷:《“虎痴”阎连科》,《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5期。
    21.王德威:《革命时代的爱与死——论阎连科的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第5期。
    22.梁鸿:《“乡土中国”象征诗学的转换与超越——重读<日光流年>》,《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
    23.朱水涌:《从现实“症结”介入现实——以王安忆、毕飞宇、阎连科近年创作为例》,《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
    24.刘剑梅:《徘徊在记忆与“坐忘”之间》,《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1期。
    25.阎连科:《“土地”、“人民”与当代文学资源》,《南方文坛》,2007年第3期。
    26.郝永平:《进步神话的塑造与幻灭——理性主义进步观与现代西方危机论之比较》,《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27.何中华:《“进步”的神话及其危机——兼谈马克思哲学同进步论的区别》,《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8.叶廷芳:《论怪诞之美》,《文艺研究》,1993年第4期。
    29.阎连科、侯丽艳:《关于<日光流年>的对话》,《小说评论》,199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