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书写与反讽艺术表达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毕飞宇小说日常生活书写形态及反讽艺术表达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日常生活书写。日常生活书写是毕飞宇的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常生活构成了其小说的一种场景,一种底色,这种底色是轻盈的,但又蕴含着沉重之思。毕飞宇小说的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乡村日常生活和城市日常生活两种形态,通过对被异化的乡村日常生活及城市日常生活的苦闷、欲望、边缘的书写,毕飞宇表现出其对普通人命运与生存状态的关注。
     下篇为反讽的艺术表达。在毕飞宇的小说中,反讽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达方式。对毕飞宇而言,反讽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方法、叙事手法,也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毕飞宇运用反讽这种艺术表达手法介入日常生活书写,将反讽的锋芒指向日常生活,揭露日常生活背后的“文化之鬼”以及历史叙述的荒谬,表达自己的沉重之思。具体而言,在微观上,毕飞宇主要运用修辞论反讽、叙事论反讽的艺术表达效果,实现了文本叙述层面上轻盈与沉重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他又从存在论反讽的宏观立场出发,将反讽作为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反讽的姿态驻足,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书写,实现其对历史及历史叙述的解构,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以此关注人们的命运,关注人们的历史和现实处境。
Through intensive reading of the text, this thesis studies thoroughly the writing morphology of daily life and the ironic art of Bi Feiyu's novels.
     It contain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which is about the writing morphology of daily life, an inseparable part in Bi Feiyu's novels. In his novels, daily life, insist of that in rural area and that in urban area, has been a certain scene and a certain background that embodies his deep thought with a lightsome style.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pression, desire and helplessness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daily life that have been alienated, Bi Feiyu shows his concern to the fortune and living state of ordinary people.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ironic art, which is a common way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n Bi Feiyu's novels. Irony is, in his eyes, not only a rhetorical devise or a narrative technique, but a way to see the world as well. Adding ironic art to the writing of daily life, he analyzes the irony in daily life and exposes the ridiculousness of the "cultural ghost" behind daily life and 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to express his deep thought. Specifically, he employs ironic art on rhetorical devises and ironical art on narrative devises on a micro level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lightsomeness and heaviness on text narrative level, based on which, he analyzes the ironic art on ontology on a macro level regarding irony as a way to perceive the world and realizes the deconstruction of histories and historical narrations and the introspec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by writing people's daily life, to concern about their fortunes as well as their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tuation.
引文
1 张钧:《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2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1 毕飞宇:《黑衣裳·蛐蛐蛐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页。
    1 毕飞宇:《黑衣裳·蛐蛐 蛐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41页。
    2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3 毕飞宇:《平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4 毕飞宇:《平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1 毕飞宇:《平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2 毕飞宇:《平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页。
    1 毕飞宇:《黑衣裳·男人还剩下什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1 毕飞宇:《这一半·五月九日和十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页。
    2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家里乱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3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家里乱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1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林红的假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84页。
    2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林红的假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页。
    3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林红的假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88页。
    4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林红的假日》,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
    1 毕飞宇:《黑衣裳·睁大眼睛睡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页。
    2 毕飞宇:《黑衣裳·睁大眼睛睡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3 毕飞宇:《黑衣裳·睁大眼睛睡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1 毕飞宇:《黑衣裳·与阿来生活二十二天》,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2 毕飞宇:《黑衣裳·款款而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3 毕飞宇:《黑衣裳·款款而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4 王德胜:《文化的嬉戏与承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1 曹文轩、邵燕君:《2009中国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2页。
    2 曹文轩、邵燕君:《2009中国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9页。
    3 曹文轩、邵燕君:《2009中国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6页。
    1 王蒙上编,林建法选编:《2005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页。
    2 毕飞宇:《鲁迅文学奖获奖者从书:哺乳期的女人》,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206页。
    3 毕飞宇:《鲁迅文学奖获奖者从书:哺乳期的女人》,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99页。
    1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生活边缘》,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1 毕飞宇:《冒失的脚印·卖胡琴的乡下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
    1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1 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7页。
    2 张黎娇:《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1日第10版。
    1 毕飞宇:《鲁迅文学奖获奖者从书:哺乳期的女人》,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页。
    2 毕飞宇:《黑衣裳·怀念妹妹小青》,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1 毕飞宇:《黑衣裳·睁大眼睛睡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162页。
    2 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7页。
    1 毕飞宇:《玉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2 毕飞宇:《玉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1 毕飞宇:《平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2 柏格森著,徐继曾译:《笑——论滑稽的意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第77页。
    3 毕飞宇:《平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页。
    1 毕飞宇:《那个夏季那个秋天》,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2 华莱士·马丁著、伍晓明译:《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1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99年第5期。
    2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99年第5期。
    3 毕飞宇:《黑衣裳·地球上的的王家庄》,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48页。
    4 毕飞宇:《黑衣裳·地球上的的王家庄》,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49页。
    5 毕飞宇:《黑衣裳·地球上的的王家庄》,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50页。
    6 毕飞宇:《黑衣裳·地球上的的王家庄》,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50页。
    1 毕飞宇:《黑衣裳·地球上的的王家庄》,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
    2 毕飞宇:《黑衣裳·白夜》,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3 毕飞宇:《黑衣裳·白夜》,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4 毕飞宇:《黑衣裳·白夜》,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1 毕飞宇:《黑衣裳·白夜》,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2 毕飞宇:《黑衣裳·白夜》,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1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写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页。
    2 毕飞宇:《这一半·那个男孩是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3 毕飞宇:《这一半·那个男孩是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1 毕飞宇:《玉米》,江苏文艺出版礼2003年版,第268页。
    2 毕飞宇:《玉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页。
    3 毕飞宇:《这一半·驾纸飞机飞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4 毕飞宇:《这一半·驾纸飞机飞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页。
    1 毕飞宇:《这一半·驾纸飞机飞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2 毕飞宇:《这一半·驾纸飞机飞行》,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1 毕飞宇:《冒火的脚印·枸杞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2 毕飞宇:《冒失的脚印·枸杞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3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是谁在深夜说话》,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1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2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66页。
    3 毕飞宇:《冒失的脚印·武松打虎》,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1 毕飞宇:《冒失的脚印·武松打虎》,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29、230页。
    2 毕飞宇:《冒失的脚印·武松打虎》,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7页。
    3 毕飞宇:《冒失的脚印·武松打虎》,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页。
    4 毕飞宇、张莉:《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在降低——毕飞宇访谈录》,《文化纵横》2010年第1期。
    1 毕飞宇、张莉:《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在降低——毕飞宇访谈录》,《文化纵横》2010年第1期。
    2 D·C·米克著,周发祥译:《论反讽》,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页。
    1 毕飞宇、张莉:《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在降低——毕飞宇访谈录》,《文化纵横》2010年第1期。
    2 毕飞宇:《这一半·孤岛》,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1 毕飞宇:《这一半·孤岛》,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65页。
    2 毕飞宇:《这一半·孤岛》,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3 毕飞宇:《这一半·上海往事》,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页。
    4 毕飞宇:《这一半·孤岛》,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1 张颐武:《理想主义的终结》,《北京文学》1989年第4期。
    2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是谁在深夜说话》,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3 毕飞宇:《轮子是圆的·是谁在深夜说话》,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4 毕飞宇:《这一半·充满瓷器的时代》,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5 毕飞宇:《这一半·充满瓷器的时代》,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页。
    1 毕飞宇:《这一半·充满瓷器的时代》,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2 毕飞宇:《这一半·充满瓷器的时代》,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3 毕飞宇:《这一半·充满瓷器的时代》,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贞。
    4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5 毕飞宇:《玉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1 毕飞宇:《玉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
    2 毕飞宇:《冒失的脚印·雨天的棉花糖》,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贞。
    1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2 毕飞宇:《黑衣裳·阿木的婚事》,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3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1 毕飞宇:《黑衣裳·青衣》,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2 毕飞宇:《黑衣裳·青衣》,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3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4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1 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1.毕飞宇:《毕飞宇文集·这一半》,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毕飞宇:《毕飞宇文集·轮子是圆的》,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毕飞宇:《毕飞宇文集·冒失的脚印》,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毕飞宇:《毕飞宇文集·黑衣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5.毕飞宇:《平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6.毕飞宇:《玉米》,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8年版
    7.毕飞宇:《推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8.毕飞宇:《那个夏季那个秋天》,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9.毕飞宇:《沿途的秘密》,昆仑出版社,2002年版
    10.毕飞宇、布衣依旧等:《生于60年代》,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11.吴义勤:《自由与局限——中国当代新生代小说家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丁帆、许志英:《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洪治纲:《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14.佘向军:《小说反讽叙述艺术》,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版
    15.D·C·米克:《论反讽》,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
    16.赵毅衡:《反讽时代:形式论与文化批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7.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8.布斯:《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9.伊塔洛·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20.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复调小说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
    21.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张钧:《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4.王彬彬:《城墙下的夜游者》,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5.南帆:《文学的维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7.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
    28.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福面孔》,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9.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30.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李建军:《文学的态度》,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
    32.南帆:《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南帆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3.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35.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36.谢有顺:《文学的常道》,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37.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三联书店,2006年版
    38.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三联书店,1998年版
    39.王爱松:《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葛红兵:《文化乌托邦与拟历史——毕飞宇小说论》,《当代文坛》,1995.2
    2.吴义勤:《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当代作家评论》,2000.6
    3.贾梦玮:《“睁开眼睛”与“保护嗓子”——毕飞宁访谈录》,《作家访谈录》,2000.8
    4.姜广平:《“我们是一条船上的”——毕飞宇访谈录》,《花城》,2001.4
    5.吴义勤:《一个人·一出戏·一部小说》,《南方文坛》,2001.1
    6.汪政、毕飞宇:《语言的宿命》,《南方文坛》,2002.4
    7.余玲:《潮流外的写作——毕飞宇小说论》,《小说评论》,2002.2
    8.汪昌英:《伤花怒放——毕飞宇的“疼痛美学”》,江西师范大学,2009
    9.刘明:《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书写及其认知》,中南大学,2009
    10.夏冰心:《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权力”与“疼痛”主题之意义与关系》,吉林大学,2009
    11.赵林云:《论毕飞宇的女性悲剧书写——以《青衣》、《玉米》为中心》,文艺争鸣,2010.7
    12.吴朝辉:《毕飞宇小说的叙事视角论》,《理论与创作》,2007.2
    13.姜广平:《逸出主题域的唯美叙事——以毕飞宇为例谈小说无意义叙事》,《名作欣赏》2009.6
    14.王长国:《从权利语言中突围——毕飞宇作品语言风格流变论》,《理论与创作》,2007.5
    15.张均、毕飞宇:《通向“中国”的写作道路》,《小说评论》,2006.2
    16.张莉、毕飞宇:《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对话<推拿>》,《当代作家评论》,2009.2
    17.洪治纲、葛丽君:《用卑微的心灵照亮世界——论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当代作家评论》,2009.2
    18.高秀川:《沉潜与超越——毕飞宇小说擅变研究》,扬州大学,2004
    19.袁婷:《多棱镜下的困惑——毕飞宇小说的心灵世界与外在世界探微》,西南大学,2007
    20.王林刚:《蜕变中的坚守——论毕飞宇小说的困境书写》,西南大学,2010
    21.李雪:《人性的遮蔽与敞开——毕飞宇创作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22.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山东师范大学,2006
    23.段恺:《论作为现代艺术表现的反讽》,广西师范大学,2005
    24.徐丽娟:《反讽叙事初探》,江西师范大学,2005
    25.杨丹丹:《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文革叙事”》,吉林大学,2010
    26.尹正保:《“童年记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历史书写——以余华、苏童、毕飞宇、刘庆等1960年代出生作家的创作为例》,暨南大学,2011
    27.张国清:《真理、自由与反讽》,《学术月刊》,1998.2
    28.黄发有:《90年代小说的反讽修辞》,《文艺评论》,2000.6
    29.李建军:《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小说评论》,2001.4
    30.南帆:《反讽:结构与语境》,《小说评论》,1995.5
    31.张顺吉:《论60后作家的成长主题》,吉林大学,2011
    32.张文娜:《可能和必需——新生代小说创作论》,四川师范大学,2005
    33.蔡翔:《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文学评论》,2003.4
    34.周文慧、毕飞宇:《内心的表情——毕飞宇访谈录》,《理论与批评》,2003.12
    35.夏楚群:《在历史的边缘追寻真实——新历史小说论》,安徽大学,2010
    36.刘进军:《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山东师范大学,2008
    37.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辽宁师范大学,2010
    38.徐洁:《轻盈而凝重的舞蹈》,四川大学,2007
    39.葛丽君:《尽精微以致广大——毕飞宇小说论》,暨南大学,2010
    40.杨斌:《突围与挣扎——毕飞宇小说创作论》,陕西师范大学,2008
    41.李晓梅:《生命的疼痛——论毕飞宇小说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吉林大学,2007
    42.胡琛琛:《疼痛与恐惧——论毕飞宇小说的创作母体》,河南大学,2005
    43.袁婷:《多棱镜下的困惑——毕飞宇小说的心灵世界与外在世界探微》,西南大学,2007
    44.张兰:《浅析毕飞宇小说中的生存困境》,陕西师范大学,2011
    45.王林刚:《蜕变中的坚守——论毕飞宇小说中的困境书写》,西南大学,2010
    46.张晓燕:《女性人性命运——毕飞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山东大学,2007
    47.孙晶:《毕飞宇小说女性意识探微》,延边大学,2007
    48.赵艳红:《生命的悲歌——论毕飞宇笔下的“小人物”》,东北师范大学,2009
    49.田祝:《异乡人的世界——毕飞宇小说论》,华东师范大学,2006
    50.董之林:《“身上的鬼”与“日常的梦”——关于毕飞宇的小说》,《文艺争鸣》,2004.2
    51.钟琴:《“鬼”的纠缠与挣脱的可能——毕飞宇“玉米”系列的解读》,《当代文坛》,2003.2
    52.刘丽丽:《穿越迷雾的追问——论毕飞宇的历史观》,吉林大学,2007
    53.赵妍:《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历史·现实观》,延边大学,2004
    54.曹旭光:《“地球上的王家庄”——论毕飞宇笔下的乡村叙事》,东北师范大学,2007
    55.王越:《论毕飞宇小说的乡土书写》,东北师范大学,2010
    56.赵翠翠:《论毕飞宇小说的悲剧叙事》,山东师范大学,2010
    57.刘金先:《毕飞宇小说语言论》,河北师范大学,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