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纠纷的解决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私有化幅度加大,个人逐步从单位体制中解放出来向“社区人”转变,社区建设和房屋也成为公民关注的焦点,公众对房屋质量和综合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出现,并开始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但是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我国城市社区的物业管理活动存在不少问题,物业管理依然是一个新兴的、有待逐步完善的行业,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对物业管理模式、物业管理定位的观念存在偏差,也表现于物业公司运作不规范,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以及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导致物业管理纠纷愈演愈烈。同时,物业纠纷领域中纠纷解决机制严重落后于社会需要的现实,使层出不穷的物业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与化解,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首先对物业管理纠纷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社区物业纠纷的现状、纠纷不断加剧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紧接着总结了国外在物业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现行纠纷解决方式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以人为本”和“合作共赢”为原则,从“骨架”和“筋脉”两个方面进行物业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最终在多方博弈的竞争中实现社区利益均衡与社会和谐。
Accompany with the housing reforming and privatization increasing,Individuals in china have been gradually liberated from“unit system’’to the‘‘community'’.Citizens gradually put their focuses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housing problems and up—level their requirements on housing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services.Under the above background,Property Management appeared to be a new business and more and more closely linked with our day-lives.However, taking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consideration,the proper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Chinese urban community now have many problems.Property management is still an emerging and improve—requesting industry.The public have not only misunderstand on property management pattern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location,but also many other problems,such as the property's non-standard operation mode,the low—quality of professional staff, property manag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property management non-standard behavior, and SO on. Multiple factors lead to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disputes which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the fact that disputes settlement mechanism in the area of property management falling behind the real-needs which lead to the disputes not resolved timely and effectively, seriously affected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irst stated the notion of the property management,and then mad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property disputes,the reasons as well as the negative impacts;conclud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property managem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shortages of Chinese property management disputes resolving ways ; at last , under the principle of“people oriented”and“cooperation for mutual-beneficial’’and the enviroment Of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the author constructed the property disputes resolving system from two levels:“skeleton”and“veins”,achieving an interests balance of the community and social harmony by the multi-game competition finally。
引文
①王洪华.浅论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2007(28):173.
    ②凌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的规范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①高唱.戚振强.建管分离: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宝[J].中国物业,2007, 2007(5):26-27.
    ②举伟.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一一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50年变迁[J].战略与管理,.2000,2000(1):86-99.
    ③马卫红.桂勇.维护房屋财产权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权”[J]探索与争鸣,2008,2008(1):45-47.
    ④陈子建.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①刘志峰.以诚信、规范,促行业发展[R].深圳: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05.
    ②钱满发.我国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探索[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90053.htm)
    ①利益集团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1-13.
    ②张弛,杨帆.利益集团理论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7(8):18.
    ③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00.
    ④罗伯特·达尔.美国的民主[M].波士顿赫夫顿·密夫林公司,1981,235.
    ⑤戴·米勒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85.
    ⑥谈萧.警惕行业协会成为“二政府”一一谈政府、利益集团与市场的互动机制[EB/OL].汉网,2002-06-27.
    ①钱弘道.法律的经济分析工具[J].法学研究,2004,2004(4):135.
    ②乔·B·史蒂文森.集体行动的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4.
    ③刘伟忠.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均衡性探究[J].理论探讨,2006, 2006(4):126.
    ④张弛,杨帆.利益集团理论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7,2007(8):18.
    ⑤张磊.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一一对北京市几个小区个案的考查[EB/OL].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2006-04-26.
    ⑥利益集团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11-12
    ⑦孙荣.社区共治:合作主义视野下业主委员会的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7,2007(12):81.
    ①陈月生.社区居委会舆情疏导机制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
    
    ①陈子建.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②郭宗逵.物业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③邓青.房地产法律法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05,
    ④杨立新.物业纠纷索赔全程操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
    ⑤陈鑫.建筑物区分所有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53.
    
    ①王琼、李智涛.物业纠纷维权必各[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
    ②由滨生.关于物业管理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05(3):58
    ③陈湛匀.物业管理实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3.
    ④程信和、刘国臻.房地产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87.
    
    ①王文正、韩强.新编房地产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98.
    ②李廷荣、周珂.房地产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83.
    ③符启林.房地产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27.
    ④佚名.物业管理术语的法学定义[EB/OL].金融界网站.2006-11-07 .
    ⑤朝法宣.如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EB/OL]中国法院网.2006-04-30.
    ⑥王琼、李智涛.物业纠纷维权必备[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
    
    ①蔡毅.构建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的研究[J].中国物业管理,2004,2004(1):58.
    ②赵静.物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③许步国.对我国住宅物业管理纠纷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006(10):575.
    
    ①聚焦物权法草案:确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念[EB/OL].新华网,2005-07-23.
    ②佚名.建筑物区分所有权[EB/OL].百度百科.2008-11-09.
    ③李永然.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5.
    ④陈鑫.建筑物区分所有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9.
    
    ①郭宗逵.物业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6.
    ②王琼、李智涛.物业纠纷维权必备[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3.
    ③许步国.物业管理法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1.
    ④王琼、李智涛.物业纠纷维权必备[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
    ⑤许步国.物业管理法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3.
    ①刘雨嫣.物业管理中业主委员会制度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4.
    ②刘雨嫣.物业管理中业主委员会制度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4.
    ③冯佳.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实务(修订本)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
    ④郭宗逵.物业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4.
    
    ①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4.
    ②林尚立.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
    
    ①佚名.对物业管理纠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EB/OL].搜房房地产网.2008-11-05.
    ②许步国、高榕.对我国物业管理立法若干问题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2006(3):89-93.
    
    ①文风.物业管理中常见的纠纷[J].中国物业管理,2005,2005(3):52-53.
    ②臧炜彤.物业管理纠纷解决及其立法完善[D].吉林:吉林大学,2006.
    ③佚名.对物业管理纠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EB/OL].搜房房地产网.2008-10-12.
    
    ①佚名.对物业管理纠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D]搜房房地产网.2008-10-03
    ②刘艳梅.房产私有者群体的维权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D]厦门:厦门大学,2006.
    ③赵静.物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①高唱、戚振强.建管分离: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宝[J].中国物业管,2007,2007(5):26.
    ②资料来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磊等对该案例的访问记录
    ③资料来源:中国人大和谐社区发展中心,教育部中国纠纷机制研究课题,物业纠纷研究子课题
    ④资料来源:邹家健.三年,我们一起走过——深圳景洲大厦风雨录,焦点谈房论市.业主委员会联盟论坛之物业管理论坛
    
    ①李金平、洪芸.物业管理疑难有问必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
    ②资料来源:上海业伟业主咨询服务公司,刘生敏发表于搜房社区.楼市话题
    
    ①林少东.我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解决思路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06(4):109
    ②卢海燕.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缘起、现实困境与制度选择[J].城市问题,2007,2007(2):80.
    
    ①何菲.博弈视角下的社区治理[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06(7):50.
    ②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4-365.
    ③孙荣.社区共治:合作主义视野下业主委员会的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7,2007{12):83.
    ④孙荣.社区共治:合作主义视野下业主委员会的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7,2007(12):83.
    ①赫荣平.有效发挥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007(2):19.
    ①陈幽泓.从维权到治理一一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业主组织治理能力[J].现代物业,2007,2007(8):12.
    ①陈幽泓.家规还是国法?[DB/OL].国家985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案例库成果.2008-06-11.
    
    ①2006年深圳市物业管理市场分析报告
    ②孙玉波、吴思.物业行业遭遇人才“瓶颈”[N].深圳特区报,2008-07-21.
    ①崔艺红.商品住宅物业纠纷问题的法律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5):87-91.
    ②许步国.对我国住宅物业管理纠纷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006(10):577.
    
    ①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0.
    ②周红.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立法思考[J].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2002,2002(4):581-582.
    ①周越.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顾客满意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①王青兰.环境心理研究一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与物业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4.
    ①魏雅华.我的家,谁做主?一解读业主委员会只能当被告不能当原告[J].政府法制,2006,2006(4):19.
    ②朱剑红.我国三次产业重新划分[N].人民日报,2003-05-23(2).
    ③张浩然.长春市物业管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5.
    ①陆丝.我国房地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D].吉林:吉林大学,2004.
    ①蔡毅.构建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的研究[J].中国物业管理,2004,2004(1):58.
    
    ①沈恒斌,吴少鹰.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及其现实困境[J].理论参考,2006,2006(5):13.
    ②张年.美国物业管理概况及其借鉴启示[J].中国物业管理,2007,2007(4):56.
    ①石力.由联美集团看美国物业管理模式[J].北京房地产,2007,2007(8):98.
    ②胡慧平.国外物业管理的成功之道[J].中国房地信息,2005,2005(12):77.
    ③本刊编辑部.聚焦国外物业管理模式[J].中国物业管理,2007,2007(6):35.
    ①本刊编辑部.聚焦国外物业管理模式[J].中国物业管理,2007,2007(6):34.
    ②白萍.境外物业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2005(8):66.
    ①蔡毅.构建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的研究[J].中国物业管理,2004,2004(1):58.
    ①董秀金.新时期物业管理纠纷的处理办法[J].改革论坛,2007,2007(3):47.
    ②陈幽泓,刘洪霞.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冲突分析[J].现代物业,2007,2003(6):40.
    ①潇琦.调解物业纠纷八项创新[J].北京房地产,2007,2007(4):87.
    ②李笑天.浅谈如何处理物业管理纠纷[J].城市开发,2006,2006(9):85.
    ①黄正东.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及对策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004(5):139.
    ①林善功.对建立物业管理良性运行机制的思考[J].管理研究,2007,2007(2):5.
     ①建设部关于加强公有住房售后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房产网,2008-02-11.
    ①林善功.对建立物业管理良性运行机制的思考[J].管理研究,2007, 2007(2):55.
    
    ①廖毓雅.物业管理在实践中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7,2007(10):108.
    ②孙涉.关于完善业主委员会制度的法律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109.
    ①黄椿.当前物业管理状况透析与对策[J].物业管理,2000,2000(1):29.
    ①张峰、孟娜.物业管理创新性服务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7,2007(6):98-99.
    ①张剑萍,顾孟迪.浅论入世后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与完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2002(4):63.
    ②陈尧.完善民意表达渠道[J].探索和争鸣,2006,2006(1):2.
    ③陈映芳.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3,2003(6):5
    ④周晓华.上海社区居委会自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①佚名.预防物业管理纠纷签好物业管理合同[EB/OL].山东物业管理网,2008-01-07.
    [1]陈月生.社区居委会舆情疏导机制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陈伟东.社区自治—自组织网络与制度设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陈湛匀.物业管理实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王琼,李智涛.物业纠纷维权必备[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5]程信和,刘国臻.房地产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王文正,韩强.新编房地产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山版社,1998.
    [7]李廷荣,周珂.房地产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符启林.房地产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9]冯佳.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实务(修订本)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10]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山版社,2006.
    [11]林尚立.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2]许步国.物业管理法研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13]程玉中.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4]陈鑫.建筑物区分所有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5]李金平,洪芸.物业管理疑难有问必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6]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7]应松年.行政行为法-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9]郭宗逵.物业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0]邓青.房地产法律法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1]杨立新.物业纠纷索赔全程操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P2587.
    [23]李宗愕.香港房地产法[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8.
    [24]《现在汉语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现在汉语辞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25]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6]尹田.法国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7]王邦佐等.居委会与社区治理一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8]雷洁琼.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一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9]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30]马西恒,顾建键等.转型中的社会治理[M].上海:上海交通人学山版社,2006.
    [31]张俊芳.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 34吴丹.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5]王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6]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文学出版社,1992.
    [37]赫荣平.有效发挥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8]高唱,戚振强.建管分离: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宝[J].中国物业管理,2007(5).
    [39]崔艺红.商品住宅物业纠纷问题的法律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5).
    [40]许步国.对我国住宅物业管理纠纷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41]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42]魏雅华.我的家,谁做主?一解读业主委员会只能当被告不能当原告[J].政府法制,2006(4).
    [43]沈恒斌,吴少鹰.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及其现实困境[J].理论参考,2006(5).
    [44]卢汉龙.中国城市治理的模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1).
    [45]董秀金.新时期物业管理纠纷的处理办法[J].改革论坛,2007(3).
    [46]徐中振.走向社区治理[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1).
    [47]温平.浅议物业管理之纠纷[J].实践与探索,2004(20).
    [48]陈幽泓,蔡若焱,杨爱冰,赵静.教育部中国纠纷机制研究课题,物业纠纷研究子课题,2008.
    [49]黄正东.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及对策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
    [50]林善功.对建立物业管理良性运行机制的思考[J].管理研究,2007,6(2).
    [51]廖毓雅.物业管理在实践中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7(10).
    [52]孙涉.关于完善业主委员会制度的法律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
    [53]黄椿.当前物业管理状况透析与对策[J].物业管理,2000(1).
    [54]朱建刚.城市社区建设:在实践反思理论[J].北京社会科学,1999(7).
    [55]张剑萍,顾孟迪.浅论入世后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与完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4).
    [56]王建国.物业纠纷对策[J].中国物业管理,2006增刊.
    [57]陈尧.完善民意表达渠道[J].探索和争鸣,2006(1).
    [58]陈映芳.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3(6).
    [59]由滨生.关于物业管理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60]王颖.民主组织:社区建设的核心[J].唯实,2003(8).
    [61]卢海燕.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缘起、现实困境与制度选择[J].城市问题,2007(2).
    [62]许步国,高榕.对我国物业管理立法若干问题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3).
    [63]曹任何.合法性危机:治理兴起的原因分析[J].公共行政,2006(10).
    [64]马阳恒.社区建设:理论的分离与实践的贯通[J].浙江社会科学,2001(11).
    [65]何菲.博弈视角下的社区治理[J].山尔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66]王洪华.浅论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
    [67]冯玲,李志远.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一基于资源配置视角? [J].人文杂志,2003(1).
    [68]华伟.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一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50年变迁[J].战略与管理,2000(1).
    [69]钱弘道.法律的经济分析工具[J].法学研究,2004(4).
    [70]孙荣.社区共治:合作主义视野下业主委员会的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7(12).
    [71]张弛,杨帆.利益集团理论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7(8).
    [72]蔡毅.构建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的研究[J].中国物业管理,2004(1).
    [73]马卫红,桂勇.维护房屋财产权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权”[J].探索与争鸣,2008(1).
    [74]刘伟忠.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均衡性探究[J].理论探讨,2006(4).
    [75]钟广静.论社区服务的多元化主体建构[J].特区经济,2005(12).
    [76][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7][美]罗伯特·达尔.美国的民主[M].波士顿赫夫顿·密夫林公司,1981.
    [78][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三联书店,2000.
    [79][英]安尔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一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0][美]戴·米勒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8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一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82][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3][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84][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5][英]乔·B·史蒂文森.集体行动的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9.
    [86]Robet H.Nelson,Private Neighborhoo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Washington,DC:Urban Institute Press,2005).
    [87]Kenneth T Jackson,Crabgrass Frontier: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88]Bruce W Hamilton,“Zoning and Property Taxation in a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s,”Urban Studies 12(June 197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