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代文学巨匠。然而,鲁迅作为小说家生涯的时间并不长,而作为翻译家、杂文家、编辑和期刊创办人方面的工作,却不仅贯穿一生,而且已被证明是他对中国文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对于鲁迅先生来说,编辑工作并不是一件单纯的技术性的劳动,而是一种体现自己文学思想和精神力量的创造性的工作。由于期刊在传播价值观念,介绍知识,引导读者,培养青年作者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的一生与期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把创办、编辑文艺期刊作为启蒙国民思想、培养文艺新人,推动中国新文艺发展的最佳选择。他后半生的大量精力都投入到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亲自创办、编辑十几种期刊。在期刊林立的二三十年代,他所编辑的期刊以独特的魅力,在读者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他长期的办刊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办刊经验,对刊物编辑和装帧设计都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形成系统的办刊思想,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办刊实践仍有着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详细考察了鲁迅的办刊实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办刊思想作以系统的梳理,透过表面现象,以大量史实为依据,彰显其主要的编辑特色,归纳其办刊的成功经验;并尝试以编辑学、传播学的有关理论探析其编辑理念。全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鲁迅所创办及参与编辑的期刊一览 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鲁迅创办、编辑了《莽原》、《语丝》、《奔流》、《朝花》、《萌芽》、《译文》等十几种期刊。它们有以发表杂文,及其它散文为主的;有以发表创作为主的;有以介绍外国进步文艺理论和作品为主的;有以创作和翻译并重的。期刊形式多样,多姿多彩。在我国现代期刊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二 重视期刊的社会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期刊的战斗作用 以大量的史实论述:(1)鲁迅办刊有着明确的办刊宗旨,主张期刊要贴近现实,反映现实;(2)根据社会文化发展和读者的需要进行办刊策划,(3)他所编辑的期刊具有独特的
    
    战斗的风格等三个方面,阐释鲁迅期刊编辑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重视期刊的社会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期刊的战斗作用。
    三 把期刊作为培养文艺新生力量的阵地 在鲁迅先生看来,培养作家是期刊的一个重要职能,利用期刊的优势培养青年作者是期刊编辑的责任之一。培养文艺新生力量是鲁迅期刊编辑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尊重青年作者,充分挖掘他们的创作个性,以无私的奉献精神,通过创办、编辑期刊扶植培养了大批的青年作者,也使他所编辑的期刊能面目常新,内容丰富、充实,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四 鲁迅办刊独特的美学追求 鲁迅对期刊的编辑工作极为重视,对期刊从内容到形式,每一个细节都极为考究。他以认真、全面负责的办刊精神,使他编辑的期刊从内容的选择到插图、版式、封面设计等都搭配得很和谐、适宜,把整本期刊配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编一期刊物就像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尤其是其封面设计具有十分独特的特色。这一部分主要从期刊的形式方面,论述鲁迅办刊独特的美学追求及其独特的期刊装帧思想。
    五 鲁迅办刊实践与思想的现实意义 归纳概括鲁迅办刊的成功经验及主要编辑特色:重视期刊的社会效益;严谨认真的编辑态度;独特新颖的编辑风格以及鲁迅对我国期刊装帧设计中的独特贡献。高度概括鲁迅办刊实践与思想的现实意义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Luxun is a great literary master. Yet, his career as a novelist didn' t last as long as that in being a translator, an essayist, an editor and a periodic founder. It ran through all his life and was considered his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literature. To him, editing was not a pure skill but a creative work embodying his literary thoughts and his spirit power. Owing to its unique effects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sense of value, spreading knowledge, leading readers, cultivating young authors, Luxu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eriodicals all his life. He considered it the best way to enlighten people's thoughts, train new literary and art workers, motiv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iterature and art in China. He devoted the most part of his later life to the periodical edition, and in person established and edited dozens of periodicals which, with their unique charm, produced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readers. After years of practice, he had acquired rich experiences in editing periodicals, profound perception of binding and lay out, and then developed systematic editing thoughts which greatly inspired today's practice with practical and immediat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ends to make a systematic survey of his editing conception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It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5 parts:
    I. Luxun's achievements in periodical editing: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30's, Luxun founded and edited dozens of periodicals as ....." torrent".... Among them some centered upon essays and particals,
    II. Luxun's emphasis on its social dissemination, bringing its militancy into full play. The essay, based on hosts of historical facts, displays:
    1. Lu's clear purpose of pressing close to and giving expression to social reality in the way of running the periodicals.
    
    
    2. planning the periodicals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reader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3. one of the striking characteristics of Lu's editing thoughts, that is, laying special emphasis on its social dissemination, bringing its militancy into full play.
    III. Luxun's efforts to make periodicals a base of training new literary and art workers. In his opinion, it's an important function and one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eriodical editing to train new writers. He paid special respect to them, fully tapped their individualities, propped up large numbers of young writers to make his periodicals novel in style, rich in contents, and unique in character.
    IV. Luxun's pursue in aesthetics
     Lu's very serious in periodical editing exquisite in every possible detail from content to form, making every issue a harmonious creation of art.
    V. Influence and immediate significance of Lu's editing thought and practice.
     This is the concluding part of the essay. It sums up Luxun'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periodical editing, and its mai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His emphasis on social effects, his conscientious attitude, his creative editing style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periodical bounding and designing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引文
1. 鲁迅全集[M]. 1-14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 语丝周刊[J]. 1-52期-1924年—1930年
    3. 莽原[J],1-48期,1925年—1927年
    4. 奔流[J],1-15期,1928年——1929年
    5. 朝花旬刊[J]. 1-12期,1929年——1930年
    6. 萌芽月刊[J]. 1-5期,1959年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7. 文艺研究[J]. 第1期,1959年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8. 前哨. 文学导报[J]. 1-8期,1959年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9. 译文[J],1-13期,1934年—1935年
    10. 十字街头[J]. 1-3期,1959年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1. 鲁迅研究月刊[J]. 1994年—1999年
    12. 鲁迅研究动态[J]. 1981年—1990年
    13. 新文史资料[J]. 1993年—1999年
    
    
    14. 李频:编辑家茅盾评传[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15. 鲁迅博物馆. 鲁迅研究室. 《鲁迅研究月刊》选编:《鲁迅回忆录》[Z]. 上、中、下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6. 黄源:鲁迅书简追忆[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17. 倪墨炎:鲁迅与书[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18. 王士庆:鲁迅传[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
    19. 张永江:鲁迅与编辑[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20. 陈仁风:现代杂志编辑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1吴飞:编辑学理论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2. 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23. 王振铎,赵运通:编辑学原理论[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24. [美]格罗斯主编,齐若兰译. 编辑人的世界[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25.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6. 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7. 张如法,杨清莲:编辑的选择与组构[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28. 师永刚: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影响的生活[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9. [美]梅尔文·德弗勒,杜力平等译. 大众传播学绪论[M]. 新华出版社,1990
    30. 李彬:传播学引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31. 刘京林,罗观星:传播媒介与心理[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2.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3. 吴飞:新闻编辑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4. 宋林飞:社会传播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5.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6. 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7. 谢其章:漫话老杂志:[M].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
    
    
    38. 宋庆森:书海珠尘——漫话老版本书刊[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9. 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0.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1. 张伯海:期刊思考录[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42. 《现代传播》、《出版广角》、《出版科学》、《编辑之友》、《编辑学刊》、《新闻爱好者》、《出版与发行研究》
    
    [1],[72]许广平:鲁迅回忆录. 见鲁迅博物馆 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 鲁迅回忆录:下册[Z].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年,第1208页,1208页
    [2],[69],鲁迅全集. 第14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815页,755页,
    [3]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6页
    [4] 张伯海:期刊思考录. 天津:天津人出版社,1996年,第120页
    [5] [美]梅尔文L. 德费勒等,顾建军等译. 大众传播学通论.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50页
    [6] 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页
    [7] 姚馨丙:鲁迅研究的阐释与反思[J].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3页
    [8] 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集[A].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 鲁迅回忆录[Z].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26页
    [9],[52], 鲁迅全集:第13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81页,264页
    [10],[12],[13],[18],[19],[22],[27],[38],[39],[42],[57],鲁迅全集:第4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67页,172页,172页,553页,482页,209页,302页,236,236页,451页,171页
    [11],[14],[15],[26],[36],[45],[46],[48],[56],[65], 鲁迅全集:第11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573页,63页,100页,100页,199页,443页,400页,642页,599页,497页,
    [16],[17],[32], 陈仁风:现代杂志编辑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2页,42页,216页
    [20],[33],[67],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中)[Z].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236页,236页,226页
    [21] 文艺研究·例言. 第1卷,第1期,第298页
    
    
    [23] 臧克家:鲁迅先生与编辑出版工作[A]. 张静庐编. 中国现代出版史料. 第2卷[Z]. 北京:中华书局,第260页
    [24] 鲁迅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419页
    [25] 陈漱渝:北京时期鲁迅与文学社团的关系[A]. 鲁迅生平资料丛抄.第2辑[Z]. 山东师范学院出版社,1978年,第213页
    [28],[29],鲁迅全集:第4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43页,49页,
    [30],[31],王振铎,赵运通:编辑学原理论[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第79页,80页
    [34] 鲁迅全集:第12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608页
    [35] [美]梅尔文 德弗勒等. 杜力平等译. 大众传播学绪论.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年,第139页
    [37] 王士菁:鲁迅传[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第272页
    [40] 李霁野:鲁迅先生与未名社[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80页
    [41] 许钦文:鲁迅日记中的我[A].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鲁迅研究月刊选编. 鲁迅回忆录[Z].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251页
    [43] 许广平:欣慰的纪念[A].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 鲁迅回忆录 (上) [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358页
    [44],[70],唐韬:回忆书简散记[M]. 北京: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51页,359页
    [47] [美] 格罗斯主编. 齐若兰译. 编辑人的世界[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第4页
    [50] 吴飞:编辑学理论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6页
    [51],[53],[64], 鲁迅全集:第12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页,619页,505页
    [54],鲁迅全集:第7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71页
    
    
    [55] 许广平:关于鲁迅的生活[A].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 鲁迅回忆录. (中)[Z].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722页
    [58] 黄源:鲁迅书简追忆[A]. 孙伏园等著. 无限沧桑怀遗简[Z].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24页
    [59] 张伯海:关于中国期刊现状与发展答客问[J]. 《出版广角》1999年,第55页
    [60] ,[61]师永刚: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影响的生活[M].上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280页,192页
    [62] 鲁迅全集:第5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82页
    [63] 郁达夫:《郁达夫日记》残片中的鲁迅[A]. 鲁迅研究月刊[J]. 1997,(2)第15页
    [66] 姜德明:唐韬书话[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第73页
    [68] 许广平:鲁迅是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A].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 鲁迅回忆录. (中)[Z].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67页
    [71] 鲁迅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5页
    [73]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67页
    
    [47] [美] 格罗斯主编. 齐若兰译. 编辑人的世界[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第4页
    [50] 吴飞:编辑学理论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6页
    [51],[53],[64], 鲁迅全集:第12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页,619页,505页,
    [54],[68],鲁迅全集:第7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71页,167页,
    [55] 许广平:关于鲁迅的生活[A].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 鲁迅回忆录. (中)[Z].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722页
    [58] 黄源:鲁迅书简追忆[A]. 孙伏园等著. 无限沧桑怀遗简[Z].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1年,第124页,
    [59] 张伯海:关于中国期刊现状与发展答客问[J]. 《出版广角》1999年,第55页,
    [60] ,[61],师永刚: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影响的生活[M].上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280页,192页,
    [62] 鲁迅全集:第5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82页,
    [63] 郁达夫:《郁达夫日记》残片中的鲁迅[A]. 鲁迅研究月刊[J]. 1997,(2)第15页
    [66] 姜德明:唐韬书话[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第73页
    [38] 许广平:鲁迅是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A].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 鲁迅回忆录. (中)[Z].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1] 鲁迅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5页
    [73]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6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