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财政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防是一个国家维护主权安全和开展对外斗争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在国家资源约束下,合理分配国防和非国防领域的资源投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即既能有效保证国防需求,又能在经济承受的范围之内、实现经济与国防和谐发展,是文章主要要回答的问题。
     国防财政规模与构成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本研究在国防财政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国防需求角度对影响我国国防费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确定了国防费投入的方向。从国防供给角度,通过国际比较,运用大国防务负担离差分析方法,测算出我国最优国防财政规模。进一步,在总量确定的条件下,通过国防费结构优化和改进国防费管理方法,提高国防费使用效率,与国际发达国家做法比较,找出优化我国国防费结构的路径以及在国防费管理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是为文章思路。
     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标志,战争形态向高技术含量化、网络化、一体化和作战方式多样化等为特征的信息战转变,即国防经济的产业结构“进入一个具有高级工艺的新时代”时期,是为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
     国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本身具有无法度量的私人交易成本、国防效用潜在性以及提供强制性等特殊属性决定了国防必须由政府供给。同时,国防在提供国家安全这一公共产品服务外,还具有保障国防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国防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职能。国家资源在短期内是一定的,投入国防领域的资源越多,投入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福利性公共支出的资源就越少。从长期来看,国防发展对其他领域存在安全、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溢出作用;对科技创新及经济结构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我国国防财政发展阶段的历史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研究利用两种方法测算了我国国防财政支出实际规模。即在运用传统的CPI(全国居民消费指数)替代法的同时,创新性使用价格指数权重替代法,通过军人生活费、装备费和维持费的权重分别计算实际规模,这样计算出的数据更能贴近真实的国防财政实际购买力。结果显示,运用第二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要小于第一种。原因是随着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工业品销售价格上涨速度高于消费品上涨速度,降低了国防财政支出的真实购买力。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建设现代国防,提高装备水平,在国防财政支出约束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增加装备费支出的比重。其次,运用几何平均法和半对数模型法分别对建国以来我国国防财政支出的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国防财政的波动特征。总体上看,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内,通货膨胀是常态,因而要保证国防财政建设的持续性,其增长率要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增加,一方面弥补过去国防财政支出实际年均负增长的历史欠账,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率重心上移,国防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要有所提高。
     要制定科学的国防财政政策,必须清楚影响国防财政支出的因素及影响力大小。本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我国国防支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地缘政治理论,结合我国国情,选取了反映国家经济增长情况的GDP变量以及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防费作为解释变量,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台湾地区、印尼、马来西亚、日本、菲律宾、印度和越南,并将前五个国家划分为为潜在冲突国或地区,将后四个国家划分为直接冲突国。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国防支出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冲突国、潜在冲突国的国防支出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影响最大的是潜在冲突国国防费,其次是直接冲突国国防费和国家经济状况;从误差修正模型看,短期内影响我国国防费水平的因素依次为直接冲突国国防费、国家经济状况和潜在冲突国国防费。此外,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来看,GDP增长与国防费增长是彼此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国防经济的发展对国内社会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溢出作用。
     我国国防费最优规模的测算是全文的重要内容。对我国防务负担进行历史分析,并与主要国家或地区国防财政规模水平作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国防防务水平并不高。这里首次将印度纳入比较国家之中,运用大国国防负担离差分析方法对我国最优国防规模水平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最优防务负担(即国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值)区间为[2.09%,2.83%],中值为2.46%。我国防务负担提升至2.5%水平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可持续水平。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受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程度限制,2.5%这一数值是理论上的理想值,并非实际操作中的水平。
     在国防费结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国防费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与美国国防支出结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应增加在国防装备和海上力量建设方面的投入,但根本上是提高国防财政支出规模。在优化国防费管理方面,国防预算管理、国防财务管理及军人待遇制度管理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借鉴美国等国的先进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PPBE国防预算制度,建立并完善我国国防预算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
     最后,本研究认为近中期要提高我国国防财政政策的效率,首先要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制定符合国家综合利益的国防政策;其次要从国防需求出发,制定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防费规模;其三要从军事需求结构出发,完善符合战斗力生成最大化的国防费结构;其四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防费管理制度。
Defense is important support strength of safeguard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conducting external struggle. This dissertation is aimed to answer such a question, how to allocate the fixed national resources between defense field and non-defense field to maximize national interests, that is,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defense needs within the range of afford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defense.
     Defense finance size and compositon are vital to safety and development. This dissertation is based on relative findings on defense finance, and use econometrical methods to do empirical study o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cale of China's military spending from the demand view, so that can find out the direction of defense expenditure investment. From the supply view, this dissertation use the method of deviation analysis of great powers'defense burden to estimate the most suited scale of China's defence expenditure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Furthermo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etermined defense scale, optimize defense expenditure 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fense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can find out ways that have some reference for China. The above is the thinking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main content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the followings:
     As a symbol in the1991Gulf War, the form of war is developed into information warfa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tech technology, networking, integ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war modes, that is, defense economy has entered into a new era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study starts from this starting point.
     Defense is characterized as pure public goods. Additionally, it has such special features as huge private transaction costs, potential utility and mandatory provision, which make it necessary to be provided by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except that military spending can provide the public goods of national safety, it has other funtions, such as,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defense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upervise defense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coordinate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resources are certain during a short time, so increase of resources into defense field can result in resources into ecomonic development or other public expenditures decrease. But in the long term, defense development has such spillover effects as safety, technology, talent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on other fields, and is important to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upgrad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clear recognition of China's public finance of defence development history. This dissertation uses two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real scale of China's defense expenditure, which are the traditional CPI substitution method and innovative use of both PPI and CPI substitution method. The latter method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ersonnel fee, costs for maintenance of activities and costs for equipment. Results of the latter method are more close to reality, and have smaller scale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method. The reason is that prices of industrial products grow faster than comsumption goods with the growth of production and human capital costs, which make decrease the real purchasing power of defense expenditure. S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ertain expenditure, costs for equipment should increase to develop modern defense. Secondly, geometric method and semi-log model method are used to calculate nominal growth rate and actual growth rate of China's defense expenditure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analyze its fluctuant features. In general, during the period of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flation is a normal state. Thu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defense development, its increase rate should increase with the inflation rate, on one hand it can compensate historical shortage,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inflation rate is increasing, the growth rate of defense expenditure should be improved.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factors and its incidence which have effects on the military expenditure.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use of econometric methods to make empir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geopolitical theory and China's real conditions, ten explanatory variables are selected, including GDP and other nine country's military expenditure, such as USA, Russia, Taiwan district of PRC, Indonesia, Malaysia, Japan, Philippines, India and Vietnam, and divide the former five countries into potential conflict countries or districts and the latter four countries into direct conflict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longterm, China's military expenditure has long-term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lected variables. And in the longterm, factors which have the largest impact are potential conflict countries or districts, direct conflict countries and GDP. In the short term, the orders are direct conflict countries, GDP, and potential conflict countries or districts. In addition,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GDP and military fee are each other's Granger reason, which means that development of defense economy has spillover effects on domestic social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China's optimal military expenditure scal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whole study.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with main countries or districts show that China's defense level is low. Include India at the first time, the dissertation uses dispersion analysis of leading powers to calculate China's optimal military expenditure scale. The result is the optimal military expenditure scale is between2.09%and2.83%, the mid-value is2.46%. China's defense burden is possible to be2.5%, which conforms to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is sustainable. But this is an ideal number, according to China's practical conditions; the real number should be adjusted.
     On the basis of findings on defense expenditure structure,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a's defense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USA's military structure, China should increase the costs of 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increase military expenditure essentially. On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of military expenditure, managements on defence budget, public finance of defence and military treatment should be improved. It is possible to learn from USA's advanced experiences and set up China's PPBE system with China's charateristics and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and practice mechanisms.
     Finally, this dissertation draws conclus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public finance of defence policies. Firstly, proceed from country's safety benefit to establish defense policies according to national comprehensive interests. Secondly, proceed from defense demand to decide suitable defense scale which fit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irdly, proceed from military demand structure to improve defense expenditure structure which fits combat power generation maximization. Fourthly, proceed from the real situation of China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defense expenditure.
引文
① 《中共十八大报告》第42页。
    ②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文版)[M],萧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6页。
    ⑤ [美]查尔斯.希奇:《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⑥ 库桂生:《国防经济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114页。
    ⑦ 姜鲁鸣、王文华:《中国近现代国防经济史(1840~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329页。
    ⑨ Brzoska.M. World Military Expenditures [A]. in Handbook of Defense Economics [C]. eds. Hartley. K & Sandier. T. Amsterdam. Elsevier.1995:45-67
    ⑩ Herrera. R. Statistics on military expendi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oncepts. methodological problem and sources [M].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4
    11 BICC:"Military Expenditure Definitions" http://www.bicc.de/milex/definitions/definitions. Htm#nato.
    12 United Nations, Reduction of military budgets. Measurement and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of military expenditures,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A/31/222/Rev.1, New York:UN Centre for Disarmament,1977, p.27.
    13 UNCEPAL (Th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 common standardized methodolog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efense spending [R], LC/L.1624-P, Santiaggo, Chile, United Nations,2001
    14 UNCEPAL (Th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Methodology for the comparison of military expenditures [R], LC/W.21, Santiaggo, Chile, United Nations,2005
    15 赵黎明、陈炳福:《中国国防支出经济效应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52~53页。
    16 Sen, S.,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Methods and measurement, in Lamb, G and Kallab, V., (eds.) Military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ymposium on Research Issues,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1992, pp.1-18.
    17 赵黎明、陈炳福:《中国国防支出经济效应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
    18 翟钢:《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22 李双杰,陈渤Feder-Ram模型及对中国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和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23 刘涛雄,胡鞍钢.国防开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评估的两部门外部性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24 潘爽亮,刘志峰,詹银珍.国防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9)
    25 连玮佳,李健.中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评估:三部门模型的推导与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8,(5).
    26 姜鲁鸣,王碧波.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资源均衡配置——均衡态下的国防支出增长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2007,(3)
    27 严剑峰.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战略选择:一个数理模型的分析与模拟[J].财经研究,2006,(9)
    28 黄栋,童光荣,张怀强.我国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宏观计量模型与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0).
    29 闫仲勇,陈波.国防支出、产业结构与最优防务负担[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8):1~4.
    30 黄瑞新.论军费与经济适度同步增长的长期趋势[J].军事经济研究,2009(5):8~11.
    31 Smith, R., The demand for military expenditure [J], Economic Journal,1980,90(4):811-829
    32 Looney, Robert E., Mehay, Stehpen L., United States defense expenditures:trends and analysis [A], in Hartley, K. and Sandler, T.(eds), The Economics of Defence Spending [C], London:Routledge,1990:13-40
    Ostrom, Charles W., A reactive linkage model of the U.S. defense expenditure policymaking process [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8,72(3):941-957.
    34 Ostrom, C.W., and Marra, Robin F., U.S. defense spending and the Soviet estimate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86,80(3):819-842.
    35 Olson, M., and Zeckhauser, R. An Economic Theory of Alliance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6,48:266-279.
    36 Sandler, Todd, Impurity of defense:an applica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alliances [J], Kyklos,1977,30:443-460.
    37 Murdoch J.C., and Sandler, T., Complementarity, free riding, and the military expenditure of NATO Allies [J], Journal Public Economics,1984,25:83-101.
    38 李霖,杨正国.军事经济学还是国防经济学[J].军队财务,1986,(1)。
    39 “国防经济”与“军事经济”称谓笔谈[J].军事经济研究.1987,(2)。
    40 张忠义,樊恭嵩.国防费概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0:55-56。
    41 李家声.试析国防费分配和国民经济的关系[J].军队财务.1987,(2)。
    42 库桂生,全林远.军费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4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600页。
    44 夏振坤、夏济人.论国防费结构的发展特性[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第11卷第1期。
    45 樊大为、李成.军费支出结构模型及策略选择[J].军事经济研究,2009(10):27~29。
    46 黄瑞新.优化军费规模与结构的理论解释[J].军事经济研究,2002(2):7~12。
    47 杨氏鹏.军费结构力论fJ].军事经济研究,2005(4):22-25。
    48 任晓宁、韩桂梅、成文霞.浅析军费结构优化的目标[J].军事经济研究,2006(1):31
    49 孙振环:《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50 姜鲁鸣、王文华:《中国近现代国防经济史(1840~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380页。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
    52 姜鲁鸣、王文华:《中国近现代国防经济史(1840~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392页。
    53 姜鲁鸣、王文华:《中国近现代国防经济史(1840~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396页。
    5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报社:《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94~95页。
    55 《歼十战斗机研制史》,http://www.warchina.com/n54104C33.aspx.
    5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报社:《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
    57 孙振环:《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页。
    58 姜鲁鸣、王文华:《中国近现代国防经济史(1840~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410页。
    59 杨闽湘,曾立.参与国防工业的民营企业最优规模探讨[J].军事经济研究,2010,1:32~34。
    60 宋海云.准入国防工业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壁垒——基于非对称信息的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10,5:14~18。
    61 杜人淮.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缺陷及矫正[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67期:7~13。
    62 杜人淮.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职能变迁及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38期:23-29。
    63 果增明、王社、韩仁武.论国防工业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J].军事经济研究,1998(7):36-39。
    64 果增明、严佳、王永利、查丹.关于国防采办的若干概念辨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2(3):41~44。
    65 《国防采办词典》,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版。
    66 梁锋、韩冰、刘俊.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价值引导途径[J].军事经济研究,2011(8):34~36。
    67 马五星.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问题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09(5):28~30。
    68 库桂生.世界各国国防经济潜力的评估和预测[J].军事经济研究,1991(10):48~54。
    69 闫仲勇、陈波.基于永续盘存法的国防实力测度与国际比较,2011(3):102~112。
    70 胡鞍钢、刘涛雄.中美日印国防实力比较[J].战略与管理,2003(6):40-45。
    71 陈偐、何家成.建立国防银行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1992(5):12~16。
    72 何家成、陈偐.国际军火贸易模式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1991(9):91~92。
    74 郝万禄.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的基本理论及其创新思路[J].军事经济研究,2000(12):30~34。
    75 郝万禄.新军事劳动价值论与军人收入分配制度创新[J].军事经济研究,2002(4):5~11。
    76 郝万禄、夏亚军、刘晓红.军事劳动力要素按贡献[J].军事经济研究,2006(1):23~26。
    77 齐泽民、郝万禄.对军人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新思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20卷,第6期:19~21。
    78 陈俨、杨建军.关于军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及若干政策启示[J].经济研究,1996(2):73~80。
    79 威廉·配第著,陈冬野等译:《配第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7页。
    80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页。
    81 刘化绵主编:《军事经济学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82 翟钢主编:《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83 资料来源: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页。
    84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页。
    85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6页。
    86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SIPRI年鉴2006: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575页。
    87 刘华:《日本“隐形军费”有多少》,《环球》杂志,2007年7月27日。
    88 参考刘顺君、杨保卫主编:《军事工程投资》,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89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论人力资本的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100 参考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1~332页。
    101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92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93 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军事财务卷)》,金盾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1页。
    96 陈波:《国防供给的经济学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6,第33页。
    97 斯蒂芬·科夏克.《全球反恐战争的花费》,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2007年。
    98 数据来源于www.sipri.org统计数据。
    99 许毅主编:《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新中国外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0 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纲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1~253页。
    101 华伟:《大区体制的历史变革与中国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1927~1997)》,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2 邓小平:《目前的形式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241页。
    103 滕建群等:《顺应变革的时代大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中国裁军20万评估报告》,《国防战略研究》2004年第1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1927-1997)》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104 江泽民:《关于军事战略方针与国防科技问题》,《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页。
    105 江泽民:《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7~590页。.
    10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页。
    107 转引索普著,杨少俊译:《理论后勤学》,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32页。
    108 库桂生:《国防经济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页。
    109 总装备部科技信息中心编译:《美国核武器计划费效分析1940~1998年》,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110 朱家明:《美国对苏联军费的估计》,《俄罗斯中东亚研究》1981年第2期。
    111 姜鲁鸣、王文华:《中国近现代国防经济史(1840"2009)》,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3月版,第329页。
    112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2011年3月)》,人民出版社,第14页。
    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2011年3月)》,人民出版社,第47页。
    115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页。
    116 [美]戴维·兰普顿(DAVID M.LAMPTON)著,姚芸竹译:《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第30页。
    117 张南征,张胜旺主编:《当代国防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页。
    120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林少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3 陈炳福《中国的国防支出需求和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第74页。
    1 陈炳福《中国的国防支出需求和政策研究》[D1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第76页。
    125 黄朝峰,曾立与纪建强,军费开支的局部调整模型及对我国军费开支的实证研究.军事经济研究,2007(8):第18-22页。
    126 苑小丰,军费开支对经济增长影响问题研究.理论界,2009(8):第64-66页。
    127 李英成:《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国防组织结构创新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2年,第93页。
    128 李双杰,陈渤.Feder—Ram模型及对中国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和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129 Richardson, L·F· Arms and Insecurity:A Mathematical Study of Causes and Origins of War·Pittsburgh: Boxwood Press,1960.
    Murdoch, J·C·,& T·Sandler·Australian Demand for Mili-tary Expenditures:1961-1979·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1985, (6):142-15.
    Ostrom, C·W·jr·& Marraa, R·F·US Defense Spending and the Soviet Estimate·American Political Review, 1996:819-842.
    Looney, R·E·& S·L·Mehay·United States defence ex-penditures:trends and analysis·In the Economics of Defence Spend-ing:An International Survey·K·Hartley and T·Sandler, London:Routledge,1990:13-40.
    133 黄瑞新,周亮.国防支出增长的决定因素及综合模型分析.军事经济研究,2008(8):第19-22页。
    134 徐勇,韩仁武,胡亮.国家利益拓展对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要求及对策.军事经济研究.2010.8-11页。
    135 吴仲柱:《中国地缘现状与周边安全》,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136 纪志夺,李大光.中国军费增长的内外动因.党政干部文摘,2009(8):第34-34页。
    137 殷彦谋,胡维娜,段志彪.地缘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军费增长.军事经济研究,2008(3):第9-11页。
    138 罗会钧:《进一步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战略思考》,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139 江山:《亚太地区2005年军费走势分析》,载《现代军事》,2005(3):1-3。
    143 陈炳福,《中国的国防支出需求和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年,第33页。
    144 可参阅陈炳福博士论文《中国国防支出需求和政策研究》,天津大学,2009年。
    145 详细可参阅闫仲勇,陈波.《国防支出、产业结构与最优防务负担》[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8期,第1-4页。
    146 张南征,张胜旺主编:《当代国防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11,第79页。
    147 张振龙主编:《国防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第400~401页。
    148 [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149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页.
    150 张南征,张胜旺主编:《当代国防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11,第82页。
    15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2页。
    152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第47页。
    154 万东铖、李英成、刘洋:《军费需求结构与投向投量的优化》,《中国军事科学》2001年第2期。
    155 资料来源:姜鲁鸣,王文华:《中国近现代国防经济史(1840~2009)》,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361页。
    156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办公室:《1998年中国的国防》。
    157 翟钢主编:《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88页。
    158 中国人民解放军57303部队译:《美国国防部长一九九八年国防报告》,1998年第1版,第165页。
    159 翟钢主编:《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129页。
    160 王湘江主编:《世界军事年鉴》,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346页。
    161 翟钢主编:《日本国防费管理概况》,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79页。
    162 翟钢主编:《日本国防费管理概况》,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02页。
    163 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009年版,第156页。
    164 王明礼,王通信:《外军后勤理论与实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5 美军的国防经费在线支付是通过财政部的“在线支付与收款系统”进行支付的。
    166 翟钢主编:《日本国防费管理概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13页。
    167 联勤体制改革是指在总后勤部统一领导下,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与专供相结合;军兵种的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分流,通用保障的计划工作与供应工作分流。
    168 宋文、李顺庭、樊恭嵩主编:《军费支出改革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
    169 宋文、李顺庭、樊恭嵩主编:《军费支出改革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175页。
    170 Steven Kosiak.《Military Compensation:Requirements, Trends and Option》,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2005.
    171 Steven Kosiak.《Military Compensation:Requirements, Trends and Option》,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2005.
    172 翟钢:《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页。
    173 翟钢:《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208~209页。
    174 翟钢:《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212页。
    175 翟钢:《日本国防费管理概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页。
    176 参考黄瑞新主编:《军人保险概论》,海潮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187页。
    177 [美]戴维·蓝普顿(DAVID M.LAMPTON)著,姚芸竹译:《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
    178 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纲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5页。
    179 库桂生:《国防经济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6页。
    180 库桂生:《国防经济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114页。
    [1]陈波:《国防供给的经济学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波主编:《国防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陈波主编:《国防经济学前沿专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陈波执行主编:《中国国防经济学:2007》,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陈俨:《国防经济非均衡研究——对中国国防经济供求关系的制度性考察》,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邓小平:《目前的形式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7]黄瑞新主编:《军人保险概论》,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年版。
    [8]黄瑞新:《国防财政论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9]郝万禄执行主编:《中国国防经济学: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姜鲁鸣,王文华:《中国近现代国防经济史(1840~2009)》,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12]姜鲁鸣,刘晋豫主编:《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1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1927~1997)》,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库桂生:《国防经济学说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库桂生,沈志华主编:《国防经济学》,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李英成:《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国防组织结构创新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2年。
    [17]刘化绵主编:《军事经济学辞典》,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18]刘洋:《军事战略与军费管理》,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刘顺君、杨保卫主编:《军事工程投资》,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1]宋文、李顺庭、樊恭嵩主编:《军费支出改革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孙振环:《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3]王湘江主编:《世界军事年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
    [24]王明礼,王通信:《外军后勤理论与实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王逸舟:《中国外交新高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许毅主编:《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新中国外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余爱水:《军事与经济互动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8]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翟钢:《美国国防费管理概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0]翟钢主编:《日本国防费管理概况》,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31]赵黎明、陈炳福:《中国国防支出经济效应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2]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纲要》,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3]张振龙主编:《国防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4]张南征,张胜旺主编:《当代国防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张振龙主编:《国防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6]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7]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报社:《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
    [39]中国人民解放军57303部队译:《美国国防部长一九九八年国防报告》,1998年第1版。
    [40]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军事财务卷)》,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年8月版。
    [41]总装备部科技信息中心编译:《美国核武器计划费效分析1940~1998年》,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3][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论人力资本的投资》,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44][美]查尔斯.希奇:《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中文版)[M],萧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6][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集团2009年版。
    [47][英]威廉·配第著,陈冬野等译:《配第经济著作选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8][美]乔治·赛勒斯·索普著,杨少俊译:《理论后勤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49][美]戴维·蓝普顿(DAVID M.LAMPTON)著,姚芸竹译:《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50][美]占扎拉蒂,林少宫译:计量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1][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52]Dawn Griffiths著,李芳译:《深入浅出统计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3][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SIPR1年鉴2006: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1]曹亮,秦红燕.国防经济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及环境设计[J].军事经济研究,2009(2):11-14.
    [2]曹智英,陈俨.论军事援助[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3(7):50-56.
    [3]曹智英,陈俨.论时、空经济效益的相互转换与选择[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1(3):47-51.
    [4]曹智英,何家成,陈俨.关于制订战时经济计划的几个理论问题[J].军事经济研究,1992(3):68-70.
    [5]陈炳福.中国的国防支出需求和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
    [6]陈波,王克强,张艳贞.试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制度变迁模型的选择——兼论国家在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决策借鉴,2000(3):2-5.
    [7]陈波.二十世纪中国国防经济学研究述评[J].军事经济研究,2003(2):21-23.
    [8]陈晓和,安家康.论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军事经济研究,2011(8):13-15.
    [9]陈俨.经济对战争抑制作用的几点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3(6):49-51.
    [10]陈俨.关于我国国防工业调整的几点政策构想[J].经济研究参考,1998(27):10-15.
    [11]陈俨,何家成.论世界性局部战争[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2(11):36-40.
    [12]陈俨,杨建军.关于军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及若干政策启示[J].经济研究,1996(2):73-80.
    [13]陈俨,杨建军.军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1996(0):8.
    [14]陈俨.美国国防工业面临的困境及政策应对[J].军事经济研究,1999(3):75-79.
    [15]陈俨.军人战时消费的性质、特点和基本原则[J].军事经济研究,1993(5):58-62.
    [16]陈俨.当代军事革命与战争经济动员[J].军事经济研究,1997(1):66-73.
    [17]陈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费使用效益[J].军事经济研究,1993(6):74-79.
    [18]陈俨,何家成.建立国防银行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1992(5):12-16.
    [19]池启水.论我国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与途径[J].兰州学刊,2006(1):147-149.
    [20]丁德科.政府推动: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有效路径[J].国防科技工业,2011(3):28-31.
    [21]杜人淮.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48):29-35.
    [22]杜人淮.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机遇、挑战及应对[J].经济研究参考,2010(26):23-33.
    [23]杜人淮.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职能变迁及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9(38):23-29.
    [24]樊大为,李成.军费支出结构模型及策略选择[J].军事经济研究,2009(10):27-29.
    [25]范肇臻.国防科技工业金融支持的国际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8(20):33-37.
    [26]方亮.俄罗斯的军费之惑[J].环球军事,2008(23):12-13.
    [27]房功利.中国国防战略演变研究(1949-2002)[D].中共中央党校,2004.
    [28]傅义清.谈俄罗斯军费的规模和结构[J].军事经济研究,2003(5):71-73.
    [29]高冠新,牛文杰,陶雷.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布局集聚度及其优化[J].军事经济研究,2009(9):20-22.
    [30]顾建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费保障的影响与要求[J].军事经济研究,2004(3):13-16.
    [31]顾建一,李颖.中国国防经济学研究需关注的十八个重大问题[J].军事经济研究,2010(8):5-9.
    [32]顾建一,李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防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思路[J].军事经济研究,2009(3):5-9.
    [33]郭中侯.论中国国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军事经济研究,2011(2):5-9.
    [34]郭中侯.论中国国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军事经济研究,2011(2):5-9.
    [35]郭中侯.军费增长适度区间的选择[J].军事经济研究,2005(12):9-12.
    [36]郭中侯,黄靖,于雯.区域经济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0(10):8-11.
    [37]郭中侯,汪周松.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财政转型[J].军事经济研究,2006(9):5-8.
    [38]果增明,王社,韩仁武.论国防工业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J].军事经济研究,1998(7):36-39.
    [39]果增明,严佳,王永利,等.关于国防采办的若干概念辨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2(3):41-44.
    [40]郝万禄.传统军队福利制度的矛盾与创新思路[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6):77-82.
    [51]郝万禄.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的基本理论及其创新思路[J].军事经济研究,2000(12):30-34.
    [52]郝万禄.新军事劳动价值论与军人收入分配制度创新[J].军事经济研究,2002(4):5-11.
    [53]郝万禄,崔俊.军队审计管理创新探要[J].军事经济研究,2006(11):65-67.
    [54]郝万禄,侯云翔.国家金融安全与军队后勤保障[J].军事经济研究,2005(3):14-16.
    [55]郝万禄,夏亚军,刘晓红.军事劳动力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定价选择[J].军事经济研究,2006(1):23-26.
    [56]郝万禄,赵宁宁,喻雷.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J].军事经济研究,2011(5):51-54.
    [57]何家成,陈俨.国际军火贸易模式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1991(9):91-92.
    [58]何平林,陈波,郝万禄.资本共生理论及其对军工产业发展作用机理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114-117.
    [59]河山.2005:万亿美元军费往哪花?[J].环球军事,2005(3):10-13.
    [60]贺新闻,候光明,王艳.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科技工业化路径[J].军事经济研究,2011(4):34-37.
    [61]胡鞍钢,刘涛雄.中美日印国防实力比较[J].战略与管理,2003(6):40-45.
    [62]黄朝峰,曾立,纪建强.军费开支的局部调整模型及对我国军费开支的实证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07(8):18-22.
    [63]黄晶晶,孙邦栋.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军费支出政策[J].军事经济研究,2009(8):12-14.
    [64]黄宁辉,黄瑞新.战时军力缺口弥补的军费政策选择[J].军事经济研究,2004(2):20-23.
    [65]黄瑞新.需求因素决定论[J].军事经济研究,1996(5):29-33.
    [66]黄瑞新.用战场需求引导和平时期军事资源优化配置[J].军事经济研究,2011(1):18-22.
    [67]黄瑞新.论军费与经济适度同步增长的长期趋势[J].军事经济研究,2009(5):8-11.
    [68]黄瑞新.优化军费规模与结构的理论解释[J].军事经济研究,2002(2):7-12.
    [69]黄瑞新,侯希黔,丁学军.我国财政的战争承受力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03(1):22-27.
    [70]黄瑞新,李岚.对我军实行绩效预算制度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11(8):5-6.
    [71]黄瑞新,肖永军.论中国军费的补偿性增长[J].军事经济研究,2007(11):5-7.
    [72]黄瑞新,肖永军.论中国军费的补偿性增长[J].军事经济研究,2007(11):5-7.
    [73]黄瑞新,周亮.国防支出增长的决定因素及综合模型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8(8):19-22.
    [74]黄天明.军民融合式发展与国防合同立法的价值选择[J].军事经济研究,2009(4):73-75.
    [75]纪志夺,李大光.中国军费增长的内外动因[J].党政干部文摘,2009(8):34.
    [76]姜鲁鸣.中国国防预算制度非均衡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1):107-118.
    [77]姜鲁鸣,王文华,季自力.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影响与对策[J]. 军事经济研究,2009(3):10-13.
    [78]库桂生.我国国防经济在调整改革中前进——国防经济理论研讨会综述[J].军事经济研究,1990(9):10-12.
    [79]库桂生.国防经济潜力——战略研究的产物[J].军事经济研究,1990(12):22-26.
    [80]库桂生.国防经济学中若干规律问题初探[J].军事经济研究,1989(11):23-25.
    [81]库桂生.世界各国国防经济潜力的评估和预测[J].军事经济研究,1991(10):48-54.
    [82]李峰.考虑了非国防公共支出的军费最优规模[J].军事经济研究,2007(1):29-31.
    [83]李峰.军费适度规模形成的博弈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8(3):23-26.
    [84]李竞,樊海刚.美2007年度巨额军费如何分摊[J].当代军事文摘,2006(12):18-19.
    [85]李竞,樊海刚.美国军费开支成了脱缰野马[J].环球军事,2006(11):22-23.
    [86]李莉,谢觉明.构建PPBES预算制度提高国防费效益[J].军事经济研究,2011(8):10-12.
    [87]李生东.英美缘何增加军费[J].国防科技工业,2003(4):63-65.
    [88]李帅.决定军费标准的微观因素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6(3):17-20.
    [89]李英成,孙邦栋,汪周松.构建资源统筹配置机制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J].军事经济研究,2009(2):9-10.
    [90]梁锋,韩冰,刘俊.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价值引导途径[J].军事经济研究,2011(8):34-36.
    [91]刘朝勋.我国国防财政资源配置的规模与结构分析[J].理论月刊,2010(1):107-110.
    [92]刘德平,孙兆斌.一个军费支出动态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2(10):26-27.
    [93]刘鸿飞,何清,苗杰.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军费支出选择[J].军事经济研究,2009(12):13-15.
    [94]刘起来.美国军费开支的秘密“黑洞”[J].环球军事,2006(13):24-25.
    [95]刘向辉.国防建设投资主体多元背景下的国防资产概念及所有权解析[J].军事 经济研究,2011(6):59-61.
    [96]刘洋,许远利.军费增长的不同视角——军费增长理论综述[J].军事经济研究,2003(6):23-28.
    [97]刘义昌,肖津生.中国国防经济发展战略新模式[J].军事经济研究,1987(2):22-27.
    [98]刘正新,孙兆斌.论三种军费博弈方式[J].军事经济研究,2005(9):5-8.
    [99]刘子玮.美国军费要与GDP挂钩[J].环球军事,2008(10):22-23.
    [100]刘子玮,梁松柏.美国军费连涨12年[J].环球军事,2009(22):18-20.
    [101]卢嘉瑞.论空间经济效益[J].学习与探索,1994(6):4-12.
    [102]罗慧,王维.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特点浅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9(9):23-24.
    [103]马惠军.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军事经济研究,2009(6):5-7.
    [104]马五星.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问题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09(5):28-30.
    [105]南京军区联勤部财务部课题组,姜国禹.国际安全战略走向与我国军费支出[J].军事经济研究,2005(2):16-20.
    [106]倪玉江.美军军费宏观管理对我们的启示[J].军事经济研究,2002(7):53-55.
    [107]齐泽民,郝万禄.对军人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新思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6):21-23.
    [108]齐泽民,郝万禄,孙兆斌.中国国防费均衡水平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1):55-60.
    [109]轻舟.军费玄机[J].瞭望新闻周刊,2005(3):23-25.
    [110]任晓宁,韩桂梅,成文霞.浅析军费结构优化的目标[J].军事经济研究,2006(1):31.
    [111]尚庆生.军事经济资源配置与管理问题探讨[J].军事经济研究,2011(1):14-17.
    [112]沈永军,刘汉华.对军事财政政策基本要素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2(5):28-31.
    [113]施旭中,李英成.军事财政运行机制重构[J].军事经济研究,1994(6):43-48.
    [114]宋海云.准入国防工业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壁垒——基于非对称信息的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10(5):14-18.
    [115]宋艳飞,陈波.国防人力资本对国防工业企业产出贡献度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2):80-84.
    [116]孙兆斌.论国防经济资源配置中的技术转移[J].军事经济研究,2009(2):28-30.
    [117]孙兆斌,刘正新.我国军费增长方式非对称性及原因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3(4):18-21.
    [118]谈万强.我国国防经济运行模式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3):54-58.
    [119]汪周松,隋富千,郑顺伟.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防领域的影响与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09(10):8-10.
    [120]王本文.建国以来中国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特征与规律[J].军事经济研究,2010(6):34-37.
    [121]王炳书,高剑.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09(9):25-26.
    [122]王春明.美军军费宏观管理及其启示[J].国防科技,2004(8):79-81.
    [123]王梅,毛飞,王斌.军费开支新趋势及其启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3):76-80.
    [124]王南丰.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建设的风险及其防范[J].军事经济研究,2009(6):16-17.
    [125]王沙骋,陈波.世界主要军费开支大国国防采办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军转民,2010(12):28-31.
    [126]王文华.核心资源变迁与中国国防经济转型[J].军事经济研究,2010(6):38-41.
    [127]武博祎,齐中英.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10(66):28.
    [128]武博祎,齐中英.关于国防科技工业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10(4):26-28.
    [129]武成刚,王文广,宋建军.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与对策[J].军事经 济研究,2010(4):29-31.
    [130]夏济人,罗远洲.关于我军军费短缺问题的探讨[J].军事经济研,2004(9):9-12.
    [131]夏荣.军费的“短板现象”与军费增长的优化[J].军事经济研究,2007(7):11-13.
    [132]谢辉,王清平.军事财政支出人格化管理浅析[J].军事经济研究,2004(2):49-51.
    [133]徐东平,姜录臣.不断完善军队财务管理模式努力提高保障和管理水平—学习《中国军事财政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3(2):24-29.
    [134]徐菱涓,李东.当代国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5):52-55.
    [135]徐朋.对提高我国军事财政管理法制化水平的几点思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6):122-123.
    [136]徐勇,韩仁武,胡亮.国家利益拓展对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要求及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10(12):8-11.
    [137]许保增,陈春蕾,李攀峰.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制度需求[J].军事经济研究,2009(11):15-16.
    [138]许嵩.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J].军事经济研究,2011(4):38-39.
    [139]闫仲勇,陈波.基于永续盘存法的国防实力测度与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2):108-118.
    [140]闫仲勇,陈波.国防支出、产业结构与最优防务负担[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8):3-6.
    [141]燕艳,王佑德.军费规模、分配结构与管理创新[J].军事经济研究,2007(7):16-17.
    [142]杨峰,杨眉剑.军费政策确定的理论模型及我国军费政策选择[J].军事经济研究,2005(6):21-25.
    [143]杨贵彬.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目标与实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144]杨闽湘,曾立.参与国防工业的民营企业最优规模探讨[J].军事经济研 究,2010(1):32-34.
    [145]杨仕鹏.军费结构力论[J].军事经济研究,2005(4):22-25.
    [146]尤文虎.日本巨额军费如何花[J].环球军事,2005(8):54-55.
    [147]苑小丰.中国军费开支需求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154-156.
    [148]张惠英.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 合理确定国防经济发展[J].军事经济研究,2010(11):8-9.
    [149]张涛,李亚萍.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中政府政策支持的价值取向[J].军事经济研究,2010(3):26-29.
    [150]张永明,孟焱,李凯.我国国防工业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军事经济研究,2010(5):19-21.
    [151]张跃东,贾志欣.解决政企不分问题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J].军事经济研究,2011(4):40-42.
    [152]赵建元.美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启示[J].军事经济研究,2009(3):29-30.
    [153]赵梅,何洪伟.和平发展背景下我国军费需求与投入分析[J].经济师,2008(11):46-47.
    [154]朱和平.国家安全与国防经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55]朱庆林,严中宝.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防经济的基本特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 988(6):23-25.
    [156]邹世猛.我国军费规模及增长问题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5(4):32-39.
    [157]邹勇斌,邵富宏.我军军费供需矛盾的量化分析及政策建议[J].军事经济研究,2006(2):12-14.
    [1]Brzoska.M. World Military Expenditures [A]. in Handbook of Defense Economics [C]. eds. Hartley. K & Sandler. T.Amsterdam. Elsevier.1995:45-67.
    [2]Herrera. R. Statistics on military expendi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oncepts. methodological problem and sources [M].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4.
    [3]Looney, Robert E., Mehay, Stehpen L., United States defense expenditures: trends and analysis [A], in Hartley, K. and Sandler, T.(eds), The Economics of Defence Spending [C], London:Routledge,1990:13-40.
    [4]Majeski, Stephen J.,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U.S. military expenditur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J],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83, 27(3):485-514.
    [5]Marra, Robin, F., A cybernetic model of the US defense expenditure policymaking process [J],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1985,29(4):357-384.
    [6]Murdoch J.C., and SandLer, T., Complementarity, free riding, and the military expenditure of NATO Allies [J], Journal Public Economics,1984,25:83-101.
    [7]Murdoch, J·C·,& T·Sandler·Australian Demand for Mili-tary Expenditures: 1961-1979·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1985, (6):142-15.
    [8]Richardson, L·F·Arms and Insecurity:A Mathematical Study of Causes and Origins of War·Pittsburgh:Boxwood Press,1960.
    [9]Sen, S.,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Methods and measurement, in Lamb, G and Kallab, V, (eds.) Military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ymposium on Research Issues,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1992, pp.1-18.
    [10]Smith, R., The demand for military expenditure [J], Economic Journal,1980, 90(4):811-820.
    [11]Ostrom, Charles W., A reactive linkage model of the U.S. defense expenditure policymaking process [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8,72(3): 941-957.
    [12]Ostrom, C.W., and Marra, Robin F., U.S. defense spending and the Soviet estimate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86,80(3):819-842.
    [13]Olson, M., and Zeckhauser, R. An Economic Theory of Alliance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6,48:266-279.
    [14]Smith, R., The demand for military expenditure [A], in Handbook of defense economics [C], eds. Hartley, K&Sandler, T., Amsterdam, Elsevier,1995,69-87.
    [15]Sandler, Todd, Impurity of defense:an applica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alliances [J], Kyklos,1977,30:443-460.
    [16]United Nations, Reduction of military budgets. Measurement and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of military expenditures,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A/31/222/Rev.l, New York:UN Centre for Disarmament,1977, p.2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