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课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的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企业的希望仍有较大差距,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仍待提高。尤其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仅依靠某一种融资方式或融资机制安排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非常困难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现实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需要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新的突破口。
     一方面从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来说,中小企业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因此财政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是必不可少的,符合逻辑的。中小企业既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财源,也是政府履行职能、实施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对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给高端客户资源不足的商业银行乃至证券中介机构提供了“天然”的潜在优质服务对象。更重要的是,从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和其存在的“四两拨千斤”等“客观导向性”来说,只有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发挥财政与金融内在特征与优势,构建财政与金融有效对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才是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论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比较分析与历史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财政与金融、政府与市场的内在联系为主线,沿着理论综述--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财政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财政与金融有效对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思路展开论述。
     论文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第一个层面,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深入剖析了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第二个层面,采用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指出政府财政资金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对财政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进行了详细论证。第三个层面对财政金融有效对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内涵和着力点进行了界定,同时指出财政融资与金融融资有着自身对应的目标主体与存在发展的空间,两者只能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与有效衔接,并不可能完全替代。同时提出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培育。对构建财政金融有效对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提出政策建议。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SMEs is a world-wide problem,but also a long-term issues.With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Accounting 99.8 percent of total enterprise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in the prosperity of the economy in the expanding employment and the promoting innovation,but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have been the greatest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in our country.Although 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financi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 for SMEs,but the issue of financing has not been resolved.The current financing environment and the hope of enterprises are still a wide gap,the rate of credit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is yet to be improved.In particular,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08,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d the harmful effect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ities,the development of SMEs are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the issue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more prominently than ever before,facing an unprecedented financial difficulties.
     China's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in 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 and the refor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s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only to rely on a certain kind of the financing arrangements or financing mechanisms to address the plight of China's SME financing is very difficult.Because of china's SME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the reality of the specific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elf-development,we need to look into the problems of the new breakthrough to ease the plight of SME financing.
     On the one hand,from the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 SM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SMEs is essential and logic.SMEs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public finance and the important objects to carry out Government’s functions. On the other hand,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provide“natural”and potential service objects to the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securities intermediary which are lack of high-end customers.More importantly,because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limited and have the nature of objective-oriented ,such as“skillfully deflected the question”only to make full use of financial resources,to play with the advantage and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iscal and moneta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fiscal and monetary docking mode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 China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s which ar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he historical analysis,the macroscopic analysis and the microscopic analysis,and tak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 position,fiscal and monetary,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s inner link as the master line,along theory summary--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 position-- the necessity and realistic feasibility of financial involvement in SME Financing -- the SME Financing model of Fiscal and monetary effective means of for docking to launche the elaboration.
     The paper mainly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from three levels.The first stratification plan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present of our country’s present situation SME financing plight .then analyzed the deep level reason thoroughly which has forme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 position.The second stratification plane use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foreign financing models for SM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pointing out that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capital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financing.Then carried out a detailed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 for the necessity and realistic feasibility of involvement in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The third stratification plane has defined the content and focus of effective fiscal and financial means of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docking ,at the same time pointed out that the financial financing and financial funding has its own corresponding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only two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effectivel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would not be possible to completely replace.At the same time,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government development.To build effective fiscal and financial means of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docking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引文
1 Arragari等,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cross the Globe:A New Database”,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127[Online].Available at http://ssrn.com/abstract=636547
    2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模式,http://www.cnpre.com/info/news/index.php?modules=show&id=10203html:2008年12月26日
    1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2杨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经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1陈乃醒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1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创新能力监测,http://www.china.gov.cn/yjbg/200610/86.html
    2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http://news.financeun.com/news/200884/0827238554.shtml
    1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1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1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1杨楹源等,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研究[J],改革,2000年第3期:29—32
    2李长友、彭志刚,“囚徒困境”与中小企业融资支持[J],经济导刊,2004年第2期:8-11
    3杨俊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新探,经济问题探索[J],2003年第3期:96-98
    4杨军,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结构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J],2003年第3期:10-15
    5王常柏,构建财政、货币政策相配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J],金融与经济,2003年第5期
    6王铮,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公司治理演进[J],经济管理,2004年第7期
    7王鸽霏、曹兴,我国家族企业转化期发展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8杨大楷、蔡菊芳,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融资研究[J] ,经济经纬,2004年第1期
    9胡乃武、罗丹阳,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新解释[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0期
    10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1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1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J],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2于学花、栾谨崇,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方略[J],2005年第9期
    3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年第5期
    4胡乃武、罗丹阳,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新解释,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6年第10期
    5张青庚、费洁春,对担保项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06年第2期
    6陈坚,韩国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6年第5期
    7陈佳贵、郭朝先,构筑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考[J],财贸经济,1999年第5期
    1金发奇、陈晓红、王金升,发展担保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与完善监管体系探讨[J],现代财经,2006年第1期
    2刘秀丽、郭彦卿,民营企业投融资难的化解途径探寻[J],现代财经,2006年第8期8张杰,何种金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转轨中的储蓄动员与金融支持[J],金融研究,1998年第12期
    3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构建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融资体系[J],上海金融,2001年第8期
    5栾天虹、唐勇,金融深化与民营企业融资[J],武汉金融,2001年第2期
    6李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4期
    7王爱俭等,中国地下金融发展现状与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2004年第7期
    8柳俊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与建议[J],统计与决策,2004年第11期
    1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年第5期
    2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3董晓林,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若干思考[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以浙江省民营百强企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6年第5期
    5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6金丽红、辛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性分析与制度创新[J],上海金融,2006年第4期
    7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3年第2期
    8顾乃华,利率市场化与企业间接融资问题浅论[J],金融与经济,2001年第7期
    9郑之杰等,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供求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8期
    10钱凯,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9期
    1王常柏,构建财政、货币政策相配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J],金融与经济[,2003年第5期
    2刘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胡旺联,规范和完善政府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2002年第4期
    4叶谦、张子刚,违约风险霍奇曼模型的拓展与信贷配给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财经论丛,2003年第4期
    5唐路元,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制度[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6罗正英,信誉链假说: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放大[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7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8唐平,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J],财经科学,2006年第9期
    9李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经济纵横[J],2006年第11期
    1龚绍东,金融联盟:一种新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7期
    2魏守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特点及策略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第9期
    3刘峰涛,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孵化器制度[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4期
    4杨楹源,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框架的构建[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6段卫平,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7齐绍洲、顾本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J],证券导刊,2004年第25期
    8曹永华,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金发奇、陈晓红、王金升,发展担保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与完善监管体系探讨[J],现代财经,2006年第1期
    2陈柳钦、孙建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的发展及其现实依据分析[J],改革,2003年第6期
    3欧新黔,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J],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第8期
    4张青庚、费洁春,对担保项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06年第2期
    5蒲夫生,温铁强,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的融资担保研究—关于第二顺位担保物权在反担保中的具体运用[J],金融论坛,2006年第6期
    6金丽红、辛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性分析与制度创新[J],上海金融,2006年第4期
    7张杰,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述评,中国社会科学[J],2001年第6期
    8刘秀丽、郭彦卿,民营企业投融资难的化解途径探寻[J],现代财经,2006年第8期
    9陈坚,韩国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6年第5期
    1郑耀东,防范化解银行风险的五大机制[J],1999年第9期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3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4徐滇庆,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J],经济,2003年第8期
    5凌智勇,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兼论设立地方性民营银行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3年第2期
    6张润林,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探析[J],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7金丽红、辛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性分析与制度创新[J],上海金融,2006年第4期
    8张伟,再担保: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突破[J],福建日报,2004年第11期
    1张昱,重提主办银行制度[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2张杰青,关系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第3期
    3刘秀丽、郭彦卿,民营企业投融资难的化解途径探寻[J],现代财经,2006年第8期
    4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5金丽红、辛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性分析与制度创新[J],上海金融,2006年第4期
    6陈晨、张理,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探讨[J],开发研究,2006年第4期
    7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J],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8褚伟,构建与完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J],华南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9张亚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经济问题,2004年第5期
    10胡乃武、罗丹阳,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新解释[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0期
    11李伟、成金华,中小企业外源融资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和供给[J],经济评论,2006年第1期
    1陈志、陈柳,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改革与金融创新[J],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2魏开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模糊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3周放生,构造金字塔式的资本市场体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王志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2004年第4期
    5黄飞鸣,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第7期
    6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7曹永华,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8徐良平,股权融资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J],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1期
    9郑建平、朱一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制度创新[J],学海,2001年第5期
    10方健、李永开,李华林,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0期
    1李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4期
    2刘秀丽、郭彦卿,民营企业投融资难的化解途径探寻[J],现代财经,2006年第8期
    3欧新黔,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J],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第8期
    4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年第5期
    5于洪波、武志,开发性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
    6张静、梅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探索,2002年第1期
    7张捷、梁笛,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J],暨南学报,2004年第1期
    1赵国忻,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性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1赵国忻,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性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国开行已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339亿元,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GA,20070531,00541046
    1陈乃醒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2陈乃醒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1赵国忻,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性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1赵国忻,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性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1吕晓英,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A],中小企业管理研究[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2吕晓英,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A],中小企业管理研究[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1吕晓英,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A],中小企业管理研究[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2吕晓英,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A],中小企业管理研究[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1吕晓英,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A],中小企业管理研究[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2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1陈乃醒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2002一2003)》,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1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1中央财政近日下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10亿元,http://www.mof.gov.cn/mof/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0903/t20090309_120030.html
    1徐良平,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与创业板市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庚寅、周显志,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1李庚寅、周显志,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杨国川,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第3期
    1杨国川,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第3期
    2杨国川,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第3期
    3子毅,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J],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第3期
    1李京文等,中国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2武剑,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J],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J]、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联合课题组:“通货膨胀、投资与经济增长—关于宏观调控背景的计量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第9期
    4邓翔、李建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1 W.W.Rostow,The Sta es of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60
    1“开发性金融研究”课题组,开发性金融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与财政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12期
    [1]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2]杨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经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3]陈乃醒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4]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5]杨楹源等,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研究,改革[J],2000年第3期:29—32
    [6]李长友、彭志刚,“囚徒困境”与中小企业融资支持[J],经济导刊,2004年第2期
    [7]杨俊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新探,经济问题探索[J],2003年第3期:96-98
    [8]杨军,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结构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J],2003年第3期:10-15
    [9]王常柏,构建财政、货币政策相配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J],金融与经济,2003年第5期
    [10]王铮,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公司治理演进[J],经济管理,2004年第7期
    [11]王鸽霏、曹兴,我国家族企业转化期发展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2]杨大楷、蔡菊芳,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融资研究[J] ,经济经纬,2004年第1期
    [13]胡乃武、罗丹阳,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新解释[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0期
    [14]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1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16]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J],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17]于学花、栾谨崇,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方略[J],2005年第9期
    [18]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年第5期
    [19]胡乃武、罗丹阳,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新解释,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6年第10期
    [20]张青庚、费洁春,对担保项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06年第2期
    [21]陈坚,韩国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6年第5期
    [22]陈佳贵、郭朝先,构筑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考[J],财贸经济,1999年第5期
    [23]金发奇、陈晓红、王金升,发展担保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与完善监管体系探讨[J],现代财经,2006年第1期
    [24]刘秀丽、郭彦卿,民营企业投融资难的化解途径探寻[J],现代财经,2006年第8期
    [25]张杰,何种金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转轨中的储蓄动员与金融支持[J],金融研究,1998年第12期
    [26]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27]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构建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融资体系[J],上海金融,2001年第8期
    [28]栾天虹、唐勇,金融深化与民营企业融资[J],武汉金融,2001年第2期
    [29]李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4期
    [30]王爱俭等,中国地下金融发展现状与理论思考[J],财贸经济,2004年第7期
    [31]柳俊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与建议[J],统计与决策,2004年第11期
    [32]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年第5期
    [33]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34]董晓林,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若干思考[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5]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以浙江省民营百强企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6年第5期
    [36]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37]金丽红、辛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性分析与制度创新[J],上海金融,2006年第4期
    [38]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3年第2期
    [39]顾乃华,利率市场化与企业间接融资问题浅论[J],金融与经济,2001年第7期
    [40]郑之杰等,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供求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8期
    [41]钱凯,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9期
    [42]刘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3]胡旺联,规范和完善政府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2002年第4期
    [44]叶谦、张子刚,违约风险霍奇曼模型的拓展与信贷配给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财经论丛,2003年第4期
    [45]唐路元,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制度[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46]罗正英,信誉链假说: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放大[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47]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11期
    [48]唐平,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J],财经科学,2006年第9期
    [49]李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经济纵横[J],2006年第11期
    [50]龚绍东,金融联盟:一种新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7期
    [51]魏守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特点及策略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第9期
    [52]刘峰涛,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孵化器制度[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4期
    [53]杨楹源,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框架的构建[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5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55]段卫平,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56]齐绍洲、顾本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J],证券导刊,2004年第25期
    [57]曹永华,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58]金发奇、陈晓红、王金升,发展担保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与完善监管体系探讨[J],现代财经,2006年第1期
    [59]陈柳钦、孙建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的发展及其现实依据分析[J],改革,2003年第6期
    [60]欧新黔,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J],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第8期
    [61]张青庚、费洁春,对担保项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金融论坛,2006年第2期
    [62]蒲夫生,温铁强,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的融资担保研究—关于第二顺位担保物权在反担保中的具体运用[J],金融论坛,2006年第6期
    [63]张杰,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述评,中国社会科学[J],2001年第6期
    [64]陈坚,韩国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J],金融论坛,2006年第5期
    [65]郑耀东,防范化解银行风险的五大机制[J],1999年第9期
    [66]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67]徐滇庆,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J],经济,2003年第8期
    [68]凌智勇,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兼论设立地方性民营银行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3年第2期
    [69]张润林,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探析[J],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70]张伟,再担保: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突破[J],福建日报,2004年第11期
    [71]张昱,重提主办银行制度,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72]张杰青,关系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第3期
    [73]陈晨、张理,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探讨[J],开发研究,2006年第4期
    [74]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J],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75]褚伟,构建与完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J],华南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76]张亚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经济问题,2004年第5期
    [77]胡乃武、罗丹阳,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新解释[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0期
    [78]李伟、成金华,中小企业外源融资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和供给[J],经济评论,2006年第1期
    [79]陈志、陈柳,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改革与金融创新[J],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80]魏开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模糊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81]周放生,构造金字塔式的资本市场体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82]王志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2004年第4期
    [83]黄飞鸣,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第7期
    [84]曹永华,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85]徐良平,股权融资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J],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1期
    [86]郑建平、朱一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制度创新[J],学海,2001年第5期
    [87]方健、李永开,李华林,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0期
    [88]李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4期
    [89]刘秀丽、郭彦卿,民营企业投融资难的化解途径探寻[J],现代财经,2006年第8期
    [90]欧新黔,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J],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第8期
    [91]于洪波、武志,开发性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
    [92]张静、梅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探索,2002年第1期
    [93]张捷、梁笛,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J],暨南学报,2004年第1期
    [94]赵国忻,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性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95]陈乃醒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96]吕晓英,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A],中小企业管理研究[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97]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98]陈乃醒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2002一2003)》[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99]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100]徐良平,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与创业板市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1]李庚寅、周显志,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102]杨国川,德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第3期
    [103]子毅,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J],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第3期
    [104]李京文等,中国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105]武剑,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J],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06]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J]、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联合课题组:“通货膨胀、投资与经济增长—关于宏观调控背景的计量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第9期
    [107]邓翔、李建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108]“开发性金融研究”课题组,开发性金融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与财政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12期
    [109]陈志楣、杨德勇,产业结构与财政金融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110]易国庆,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111]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112]戴国强,融资方式与融资政策比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113]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114]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厉以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115] W.W.Rostow,The Staɡe s of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60年
    [116]Modigliani F ,MillerM.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261-297
    [117]Modigliani F ,MillerM . Corporation Incom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ACorrec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3:433-443
    [118]Myers S C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4, 39(3), 1984:575-592
    [119]Weston J F,Brigham E F. Managerial Finance[M]. NewYork: Dryden press,1970
    [120]Berger A N,Udell G F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613-67.
    [121]Ray G H,Hutchinson P J.The Financing and Financial Control of 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M]. England: Gower PublishingCompany Limited,1983
    [122]Stiglitz J E,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17(3):393-410
    [123]Whette H C. Collateral in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3,73:442-445
    [124]BesterH. Screening versus Rationing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850-855.
    [125]BesterH. 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7,31:887-899
    [126]Williamson S D . Costly Monitoring,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6,(9):169-179
    [127]Schmidt-Mohr U. Rationing versus collateralization in the Competitive andMonopolistic CreditMarkets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7,41:1321-1342
    [128]Angelina P,Salvo R D, Ferri G. Availability and Cost for Small Business: Customer Relationship and Credit Corporations[J].Journa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925-954
    [129]Ferri G,Messsori M. Bank-firm Relationships and Allocate Efficiency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Central Italy and in the South[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0,24:1067-1095
    [130]Taylor L. Varieties of stabilization Experience towards a Sensible Macroeconomics in the Third World[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88
    [131]Steel W F. Changing the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Environment for 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Africa[J]. 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1994,5(2):4-9
    [132]Strahan P E, Weston J P. Small BusinessLending and Bank Consolidation: Is there Cause for Concern? [J]. Current Issu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6,2(3):4-9
    [133]Peek J, Rosengren E. Bank consolid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lending: it’s not just bank size thatmatters[J]. Journal of Banking anFinance,1998,22:6-8
    [134]Berger NAllen, Anthony Saunders, Joseph M , Sclise, Gregory F , Udell. The effects of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smalbusiness lend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50:187-229
    [135]Adler, B. E., 1993,“An Equity Agency Solution to theBankruptcy Priority Puzzl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22,73-98
    [136]Ang,J.S,1992,“On the Theory of Finance for Privately HeldFirm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1(5), 185—203
    [137]Ang,J.S.,Cole,R.A. &Lin,J.W.,2000,“Agency Costs and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55(1),81—106
    [138]Avery,R.B.,Bostic,R.W.&Samolyk,K.A.,1998,“The Roleof Personal Wealth in Small Business Finance”, Journal of Bankingand Finance,22, 1019—1061
    [139]Barbosa,E.& Moraes,C.,2003,“Determinants of the Firm’s Capital Structure: the Case of the Very Small Enterprises”, WorkingPaper from Econpapers
    [140]Barton,S.L.&Matthews,C.H.,1988,“Corporate Strategy and Capital Structur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9,623—632.
    [141]Berger,A.N.,Rosen,R.J.&Udell,G.F.,2001,“The Effect ofMarket Size Structure on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Small BusinessLending”,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orkingPaper
    [142]Berger,A.N.& Udell, G. F., 2002,“Small Business Credit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conomic Journal,112(477), 32—54.
    [143]Berger,A.N.& Udell,G.F.,1998,“The Economics of Small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Markets in theFinancial Growth Cycl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2,613—673.
    [144]Berger,A.N.&Udell,G.F.,1990,“Collateral, Loan Quality,and Bank Risk”,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5, 21—42
    [145]Cressy, R., 1996,“Are Business Startups Debt-rationed?”,Economic Journal,106(438), 1253—1270
    [146]Fluck, Z. D., 2000,“Financial Contracting in Start-ups and Ongoing Firms: A Life-cycle Theory”, Working Paper fromEconpapers
    [147]Norton,E.,1991,“Capital Structure and Small Growth Firms”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1(2), 161—177
    [148]Arragari等,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cross the Globe:A New Database”,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127[Online].Available at http://ssrn.com/abstract=636547
    [149]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模式,http://www.cnpre.com/info/news/index.php?modules=show&id=10203html:2008年12月26日
    [150]中央财政近日下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10亿元, http://www.mof.gov.cn/mof/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0903/t20090309_120030.html
    [151]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http://news.financeun.com/news/200884/0827238554.shtml
    [152]国开行已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339亿元,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GA,20070531,00541046
    [153]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创新能力监测,http://www.china.gov.cn/yjbg/200610/86.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