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以前中国音乐期刊文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对于“音乐期刊”的定义是:“音乐期刊,也称音乐杂志,属于专业期刊之一。它的内容专以音乐界内一切事物为关注、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方针编辑,刊登众多作者与内容的文章,用卷、期或者年、月顺序编号,具有统一标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
     1937年以前的中国音乐期刊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伴随着20世纪初中国新音乐的发展而产生发展,作为介绍音乐知识、宣传音乐思想、传播音乐创作、交流音乐动态的流动平台,在音乐书籍和资料极为匮乏的20世纪上半叶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与教育功能,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舆论阵地。
     本文以20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30年间中国音乐期刊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用实证性与思辨性的双重研究方法,力求通过大量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我国音乐期刊的初期发展轨迹进行完整的认识,并在对历史资料的思考与归纳的过程中,对文献予以解读,剖析文献背后的深层动因与潜在寓意,进而探索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规律。本文综合音乐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编辑学、定量研究分析法(数据统计)等多种研究角度,将音乐期刊置于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双层结构中,对这一文化产物进行哲理性思考。最终以中景(音乐期刊整体情况)、近景(音乐期刊主要内容)、远景(音乐期刊历史意义)三个步骤来再现抗战爆发以前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的文化轨迹。
     全文从我国音乐期刊发展史和音乐期刊文论两大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1937年以前中国音乐期刊发展概述”梳理30年来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脉络,讲述期刊的编辑出版情况及期刊主要内容特色,同时指出本时期音乐期刊在地域上的空白点,并总结音乐期刊的出版特点。第二至六章分别从“中国古代音乐沿革”、“现实音乐发展”、“中国音乐教育问题”、“音乐概论与音乐美学”、“西方音乐文化传播”五大方面进行论述,将期刊中的各专题文章进行归类与总结,展现当时音乐期刊的主要内容,并对此予以史学关照和理论剖析。从中展现音乐期刊的进化变革与文化意义。最后在结论中,本文将总结本时期音乐期刊的特征演变、内容演变及社会功能演变,并力求为该30年来的中国音乐期刊发展做以客观公允的历史评价。
The definition of "musical periodicals (or journals)" in this essay is:"Publications appearing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intervals under a same designation edited according to a specific guiding principle, furnished with serial numbers such as volumes and annual or monthly annual volumes. They contain articles about all objects concerned or studied in the musical world composed by many different writers."
     The Chinese musical journals that appeared before 1937 ar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important value related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Music History. Born and developed by following the Chinese new music development of the 20th century, they acted as a platform for introducing musical knowledge, promoting musical ideas and musical works as well as exchanging news of musical tendencies. Published during the first half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when the country was in deficiency of music books and materials, these journal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nction of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thus hel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ass media in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music.
     This paper is a study in Chinese musical journals focused on the period between early 20th century and time prior to the erup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June,1937). Based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t adopts positive and speculative method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ical journals by arranging and studying the materials and analyzing the underlying motives as well as potential implic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hinese musical journals. It is a paper of comprehensive study from aspects of historical musicology, sociology, communication, editing,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perspectives, pondering over the journals philosophically by investigating this cultural product among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author took three steps-----"medium shot" (giving a discussion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journals), "close shot" (concentrating i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journals) and "long shot" (pointing ou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journals)-----to "playback" the trial of this period.
     The paper is studied from two sides:Chapter One, a survey,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sequence of the Chinese musical journals during those 30 years, described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contents, pointed out the regional blank points of musical journals in the country,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ublished journals. Chapter Two to Chapter Six discussed the contents of the journals by dividing them into five special fields----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music, reality of musical development,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survey of music and musical aesthetics,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music to China----in which the author arrange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s showing their evolution and culture significance.
     In the final conclusion,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nge of characteristic, change of evolution in contents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journals, and tried to give an objective historical fair assessment to these musical journals that appeared during the 30 years of that period.
引文
1.《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光盘(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陈净野:《李叔同学堂乐歌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2.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4.国华:《缪天瑞音乐贡献评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高燕生、刘连捷:《缪天瑞音乐生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洪峻峰:《思想启蒙与文化复兴——五四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姜朝晖:《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李频:《大众期刊运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
    9.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10.李焱胜:《中国报刊图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刘新芝:《李凌研究文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2.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13.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4.卢洪涛:《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梁柱:《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6.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礼拜六>杂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刘增杰、关爱和:《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史》(上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18.刘欣欣、刘学清:《哈尔滨西洋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19.莽克荣:《老志诚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
    20.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21.沙健孙、李捷、龚书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2.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增订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25.王建辉:《出版与近代文明》,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吴永贵:《中国出版史》(下册·近现代卷),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7.杨光辉:《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28.赵伶俐、汪宏等:《百年中国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9.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30.周葱秀:《中国近现代文化期刊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伪满洲国期刊汇编》,线装书局2008年版。
    2.俞玉姿、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4.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5.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6.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7.张静蔚:《搜索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文论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8.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李元庆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1.何凯立著,陈建明、王再兴译:《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1912-1949)》,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韩国鐄:《韩国鐄音乐文集》,乐韵出版社,1990年。
    2.李岩:《朔风起时弄乐潮》,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曲朝勃:《文人群体的转型与文学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文学研究会文学期刊研究》,青岛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2.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3.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4.王鹏飞:《“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5.李明德:《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研究》,兰州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6.张勇:《前期创造社期刊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7.宋原:《透视新世纪<香港文学>——改版后<香港文学>期刊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8.李锡龙:《前期创造社期刊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9.郭懿:《<音乐教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10.郑利权:《民国绘画期刊研究》,浙江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1.毕艳:《三十年代右翼文艺期刊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12.王鼎:《<新音乐>月刊研究》,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13.张治荣:《国乐改进社社刊<音乐杂志>研究》,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14.赵晗:《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刊<音乐教育>研究》,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1.丛雪:《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并追念李叔同先生》,《音乐爱好者》1980年第2期。
    2.张静蔚:《从<白阳>看<音乐小杂志>》,《音乐爱好者》1983年第1期。
    3.丰一吟、刘雪阳:《我国最早音乐杂志在日找到》,《音乐艺术》1984年4期。
    4.陈玲群:《关于<音乐小杂志>》,《音乐艺术》1984年4期。
    5.钱仁康:《息霜三歌小考》,《音乐艺术》1984年4期。
    6.薛良:《五十年前的音乐杂志》,音乐爱好者》1984年第4期。
    7.孙继南:《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李叔同编<音乐小杂志>》,《人民音乐》1985年第3期。
    8.孙继南:《关于李叔同编<音乐小杂志>的补正》,《人民音乐》1985年第5期。
    9.孙继南:《李叔同先生的<(音乐小杂志>——纪念<音乐小杂志>创刊八十周年》,《齐鲁艺苑》1986年第3期。
    10.孙继南:《李叔同在中国近代音乐启蒙运动中的贡献》,《齐鲁艺苑》1988年第1期。
    11.孙继南:《从李叔同编创<音乐小杂志>看他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艺术》1991年第1期。
    12.高蓉:《贵在开拓与务实——评北大音乐研究会<音乐杂志>》,《人民音乐》1992年第3期。
    13.林雅萍:《中国早期期刊研究概述》,《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14.梅学林:《从<音乐杂志>看国乐改进社——兼谈刘天华的国乐思想》,《音乐研究》1995年第2期。
    15.刘麟玉:《从战前日本音乐杂志考证江文也旅日时期之音乐活动》,《中央音乐学院》1996年第1期。
    16.王晡:《方法:在实践中开创,在交流中开拓(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3、4期。
    17.续维国、包广厚、王现:《英美两家“百年老刊”给予我们的启示》,《编辑学报》1998年第3期。
    18.王建辉:《思想文化史上的近代出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9.王建辉:《近代出版的群体研究》,《江汉论坛》1999年第4期。
    20.王建辉:《1935-1936年:中国近代出版的高峰年代》,《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21.马永强:《近代出版的文化自觉与民间立场》,《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2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文献总述》,《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
    23.胡天虹:《评上海国立音专之音乐刊物——<乐艺>与<音乐杂志>》,《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24.赵振勇:《德国期刊研究的历史发展与学科尝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5.李春林:《文学期刊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4期。
    26.梁茂春:《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基石——庆贺<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出版》,《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3期。
    27.陈净野:《从<过学唱歌集>到<音乐小杂志>——李叔同音乐事业的起步与升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8.赵普光:《一项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壮举——评刘增人等纂<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7期。
    29.杨明辉:《我国学术性音乐期刊的栏目设置与专题栏目策划》,《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0.张雄:《欧美音乐期刊的历史与发展简述——摘译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2001版),《音乐艺术》2007年第1期。
    31.詹文君:《略论近代出版家张元济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贡献》,《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1期。
    32.高彩荣:《回眸百年历史携手共创明天——第四届全国音乐理论期刊工作研讨会综述》,《人民音乐》2007年2期。
    33.石晓岩:《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新思路——评<想象现代性:革新时期的<小说月报>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5期。
    34.刘春晓:《中国当代音乐期刊的分类》,《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5.高(?):《从<音乐小杂志>看明治日本对李叔同的影响》,《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36.田可文:《别具一格天籁之声》,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0年第1期。
    1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光盘(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李文如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4 参考李频《大众期刊运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5 韩国鐄《从音乐研究会到音乐艺文社(新论)》,载《韩国鐄音乐文集》(一),乐韵出版社1990年版。
    6 均载于李岩文集《朔风起时弄乐潮》,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 李频《大众期刊运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8页。
    2 参见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3 石印,用石板印刷.先把原稿用特制的墨写在药纸上,再轧印在石版上,涂上桃胶,干后用水擦净,然后涂油墨印刷。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一种印刷方式。
    4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颐渊,浙江上虞人。1913年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兼省教育会会长。主张人格教育,与当时提倡职业教育的黄炎培齐名。1921年回乡创办春晖中学,与天津南开中学并称于世。
    5 钱仁康《息霜三歌小考》,《音乐艺术》,1984年4期。
    6 张静蔚《从<白阳>看<音乐小杂志>》,《音乐爱好者》,1983年第1期。
    7 引自李频著《大众期刊运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8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创刊音乐杂志简章》,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1期,1920年3月。
    9 参见李吴祯《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之经过》,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1期,1920年3月。
    11 最完整的一份《上海音乐学校简章》刊登于《音乐界》第1期,1923年5月,第35-36页。
    12 参考《本会创办人之表扬》,载《音乐季刊》第2期,1923年11月.
    13 俎:音zu,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14 傅鹏翔作词、李荣寿作曲《接收青岛纪念歌》,载《音乐季刊》第3期,1924年4月。
    19 引自程朱溪《发刊词》,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1卷第1期,1928年1月。
    20 引自程朱溪《发刊词》,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1卷第1期,1928年1月。
    3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李元庆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413页。
    33 赵晗《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刊<音乐教育>研究》,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7页。
    34 引自《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之使命及计划》,《音乐教育》第1卷第1期,1933年4月,第10-15页。
    35 见《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组织大纲》,《音乐教育》(创刊号)1933年第1卷第1期,第81页。
    36 见“本会要闻”之“播音报告”,《音乐教育》1934年第2卷第1期,第128页。
    37 《叶社长遐菴先生就职演词》,音乐艺文社《音乐杂志》,第1期,1934年1月,第4页。
    38 《蔡社长孑民先生就职演词》,音乐艺文社《音乐杂志》,第1期,1934年1月,第2页。
    39 参考何凯立著,陈建明、王再兴译《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1912-1949)》,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239-243页。
    40 在《真理与生命》月刊中的年、卷、期的具体情况是:1934年第8卷第1、3、5、7期:1935年第9卷第1、3、5、8期;1936年第10卷第1、3、5、7期;1937年第11卷第1、4期。
    41 刘廷芳《过来人言——<圣歌与圣乐>发刊词》,《圣歌与圣乐》第1期,1934年3月。
    42 陈嘉震《破题儿头一遭——编者开场白》,《艺声》(电影与音乐月刊)第1期,1935年6月。
    43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44 郑导乐《新音乐发展的倾向》,《戏剧音乐》创刊号,1931年1月。
    45 兼常清佐著、S.S.S译《音乐的阶级性》,《音乐周刊》第1号,1932年12月。
    46 李频著《大众期刊运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页。
    47 陈凤兰编著《美国期刊理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8 参见刘欣欣、刘学清《哈尔滨西洋音乐史》前言、目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49 胡雪丽《20世纪上半叶犹太音乐家对哈尔滨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音乐研究》2009年第4期。
    50 初国卿《特殊语境中的传媒(代序)——伪满洲国期刊概说》,《伪满洲国期刊汇编》,线装书局2008年版。
    51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52 区石溪、罗伯夔两人的同名文章《中国音乐源流考》均刊登于《音乐季刊》第1期,1923年8月。
    53 宋振海《中国音乐史略》,《音乐季刊》第4期,1924年9月。
    54 区石溪《中国音乐源流考》,《音乐季刊》第1期,1923年8月。
    55 宋振海《中国音乐史略》,《音乐季刊》第4期,1924年9月。
    56 区石溪《中国音乐源流考》,《音乐季刊》第1期,1923年8月。
    57 缪天瑞《中国音乐略史》,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4期,1928年10月。
    58 萧友梅《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上)》,《乐艺》第5期,1931年4月。
    59 柯政和的《中国音乐的发达概况》,《音乐教育》第1卷第8-9合刊,1933年12月。
    60 李荣寿《中国历代音乐家述记》,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5-6合刊,1920年8月。
    61 参见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463-469页。
    62 穆华《中国音乐文献书目稿》,《音乐教育》第4卷第1期,1936年1月。
    63 陈仲子《译特意拉氏之记谱法》,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3-4合刊,1921年4月。
    64 王绍先《工尺谱与板眼》,《中国教育音乐促进会会报》第2期,1936年8月。
    65 赵春华《乐谱的革新》,《音乐季刊》第5期,1925年4月。
    66 祝湘石《说曲谱之代音字母》,《音乐季刊》第3期,1924年4月。
    67 许存孝《我不赞成用简谱的理由》,《音乐季刊》第5期,1925年4月。
    68 萧而化《记谱法评述》,《音乐教育》第1卷第1期,1933年4月。
    69 章枚《简谱反五线谱论》,《音乐教育》第5卷第8期,1937年8月。
    70 杨荫浏《工尺改制谈》,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1卷第10期,1932年2月。
    71 段孟薇《工尺谱》,《音乐界》第2期,1923年6月。
    72 王绍先《工尺谱与板眼》,《中国教育音乐促进会会报》第2期,1936年8月,
    73 许我彭《改良工尺记谱法刍议》,《音乐季刊》第4期,1924年9月.
    74 杨荫浏《工尺改制谈》,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1卷第10期,1932年2月。
    75 陈品中《笙的吹奏法及其他》,《音乐教育》第2卷第2期,1934年2月。
    76 李荣寿《笙的用法》,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2期,1921年2月。
    77 陈品中《笙的吹奏法及其他》,《音乐教育》第2卷第2期,1934年2月。
    78 刘啸岩《现代流行的中国乐器之研究》,《音乐教育》第3卷第10期,1935年10月。
    79 张贞黻《介绍新的中国乐器》,《音乐教育》第4卷第5期,1936年5月。
    80 周邦《笙的改良》,《音乐教育》第4卷第5期,1936年5月。
    81 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82 王心葵(王露)《中西音乐归一说》,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7期,1920年9月;第1卷第9-10期合刊,1920年12月。
    83 杨勃《中西音乐之相合》,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7期,1920年9月。
    84 祝湘石《中西音乐之比较》,《音乐季刊》第3期,1924年4月。
    85 萧友梅《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8期,1920年10月。
    86 欧漫郎《中国青年需要什么音乐》,《广州音乐》第3卷第6-7期合刊,1935年7月。
    87 大告《附带的几句话》,《新乐潮》第1卷第2期,1927年7月。
    88 郑冰磬《改进国乐的我见》,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1卷第1期,1928年1月。
    89 龙同玉《对于国乐研究整理及教授法之我见》,《音乐院院刊》第1期,1929年5月。
    90 朱英《整理国乐需从改良曲谱着手》,《乐艺》第2期,1930年7月。
    91 朱英《对于整理国乐之零碎商榷》,《乐艺》第3期,1930年10月。
    92 丁冬《对中国音乐的感想》,艺文社《音乐杂志》第1期,1934年1月。
    93 王绍先《要建设我们的国乐体系》,《中国教育音乐促进会会报》第1期,1936年6月。
    94 柯政和《新国乐的建设》,《音乐教育》第2卷第8期,1934年8月。
    95 缪天瑞“编后”,《音乐教育》第2卷第8期,1934年8月。
    96 刘廷芝《我对于改革中国现在音乐误谬的意见》,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8期,1920年10月。
    97 柯政和《新国乐的建设》,《音乐教育》第2卷第8期,1934年8月。
    98 欧漫郎《中国新音乐运动》,《广州音乐》第3卷第3期,1935年3月。
    99 欧漫郎《中国青年需要什么音乐》,《广州音乐》第3卷第6-7期合刊,1935年7月。
    100 欧漫郎《中国新音乐运动》,《广州音乐》第3卷第3期,1935年3月。
    101 陈洪《新音乐运动与青年音乐家》,《广州音乐》第3卷第4期,1935年4月。
    102 陈洪《假洋鬼子与中国新音乐》,《广州音乐》第2卷第3期,1934年3月。
    103 陈超琼《如何发展广州音乐》,《广州音乐》第2卷第4期,1934年4月。
    104 张沅吉《1936年全国乐坛鸟瞰》,《音乐教育》第4卷第12期,1936年12月。
    105 章枚《1936年新音乐发展的检讨》,《音乐教育》第5卷第1期,1937年1月。
    106 欧文《一月来的广州音乐》,《广州音乐》第2卷第5期,1934年5月。
    107 欧漫郎《七月上中旬的广州音乐》,《广州音乐》第2卷第7期,1934年7月。
    108 萧友梅《听过上海市政厅大乐音乐会后的感想》,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1期,1928年1月。
    109 张沅吉《关于南京市政府的音乐队》,艺文社《音乐杂志》第4期,1934年11月。
    110 汪德昭《记一个音乐会》,《新乐潮》第1卷第1期,1927年6月。
    111 杨仲子《雕虫》,《新乐潮》第1卷第3期,1927年10月。
    112 参见祁斌斌《中国音乐教育的一颗新星——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研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7年5月,第58页。
    113 萧友梅《我对于X书店乐艺出品的批评》,《乐艺》第1期,1930年4月。
    114 怀玉《一塌糊涂的刘诚甫的音乐辞典》,《音乐教育》第4卷第1-2期,1936年1-2月。
    115 张沅吉《音乐辞典?!》,《音乐教育》第4卷第1期,1936年1月。
    116 陈欣《评<音乐辞典>》,《广州音乐》第4卷第1-2期合刊,1936年2月。
    117 欧漫郎、缪天瑞《关于翻译音乐名词的通信》,《音乐教育》第5卷第4期,1937年4月;章枚《关于翻译音乐名词的通信(二)》,《音乐教育》第5期第9-10期合刊,1937年10月。
    118 陈洪《给何安东先生的一封公开信》,《广州音乐》第3卷第1期,1935年1月。
    119 陈仲子《对于卿云歌之解释及作曲之理想》,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3期,1920年5月。
    120 吴研因《国歌谈》,《音乐界》第10期,1923年10月。
    121 罗伯夔《论教育部公布之卿云歌》,《音乐季刊》第4期,1924年9月。
    122 吴研因《国歌谈》,《音乐界》第10期,1923年10月。
    123 李荣寿《说萧友梅博士所作卿云歌谱的奏唱法》,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2期,1921年2月。
    124 萧友梅《卿云歌军乐总谱暨燕乐谱说明》,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5-6期合刊,1921年6月。
    125 吴研因《国歌谈》,《音乐界》第10期,1923年10月。
    126 晏即曙《从国歌谈到校歌》,《音乐教育》第2卷第8期,1934年8月。
    127 并力《谈国歌旁及党歌》,《音乐教育》第4卷第1期,1936年1月。
    128 载于国立音专《音乐月刊》创刊号,1937年11月。
    129 载于《音乐教育》第5卷第11-12期合刊,1937年12月。
    130 参见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增订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131 周玲荪《教授音乐应该怎样?》,《美育》第1期,1920年4月。
    132 柯政和《中小学的音乐欣赏》,《中国教育音乐促进会会报》第4期,1937年3月。
    133 宋寿昌《音乐教育与现代中国》,《音乐教师的良友》第l期,1926年5月。
    134 宋寿昌《谈我国现在的音乐教育和改造问题》,《音乐教师的良友》第2期,1926年6月。
    135 青柳善吾著、易之译述《音乐教育论》,《音乐教育》第2卷第11期,1934年11期。
    136 E.Iacques-Dalcroze[法]著、初诰译《音乐教育(绪言)》、《新乐潮》第1卷第2、3期,1927年7月。
    137 青柳善吾著、易之译述《音乐教育论》,《音乐教育》第2卷第11、12期,第3卷第2-4、7-11期,1934年11月-1935年2月。
    138 邹敏、铁明《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第5卷第1-3,5-6期1937年1-?
    139 胡周淑安《儿童与音乐》,《乐艺》第2期,1930年7月。
    140 曾葆的《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第5卷第6期,1937年6月。
    141 石真《谈儿童音乐》,《音乐教育》第5卷第9-10合刊,1937年9月。
    142 陈洪《音乐教育概论》,《广州音乐》第3卷第8-9合刊,1935年9月。
    143 李荣寿《我国学校乐歌的谬误》,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7期,1920年9月。
    144 刘质平《我国音乐教授的缺点》,《美育》第2、3期,1920年5月。
    145 李荣寿《我国学校乐歌的谬误》,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7期,1920年9月。
    146 钱君匋《小学音乐教材的今昔》,《音乐教育》第2卷第1期,1934年1月。
    147 钱君匋《小学音乐教材的今昔》,《音乐教育》第2卷第1期,1934年1月。
    148 缪天瑞《调查:适用的小学音乐科用书[审查小学音乐科用书报告]》,《音乐教育》第2卷第1期1934年1月。
    149 参见柯政和《小学模范音乐教科书的编辑经过》,《音乐教育》第4卷第1期,1936年1月。
    150 柯政和《中小学的音乐欣赏》,《中国教育音乐促进会会报》第4期,1937年3月。
    151 黄粲《初中音乐教育一般论》,《广州音乐》第2卷第6期,1934年6月。
    152 黄粲《论小学的音乐教育》,《广州音乐》第3卷第6-7期合,1935年7月。
    153 柯政和《怎样实行部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国音乐教育促进会会报》第2、3期,1936年8月。
    154 陈洪《部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检讨》,《广州音乐》第2卷第11期,1934年11月;《音乐教育》第4卷第1期转载,1936年1月。
    155 柯政和《怎样实行部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国音乐教育促进会会报》第2、3期,1936年8月。
    156 钱光毅《部颁小学课程标准内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音乐教育》第4卷第6期,1936年6月。
    157 李惟宁《中小学设音乐历史及理论一科为现今中国唯一普及音乐方法》,《新乐潮》第2卷第1期,1928年2月。
    158 柯政和《怎样实行部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国音乐教育促进会会报》第2、3期,1936年8月。
    159 这两篇论文是:《什么是音乐,外国的音乐教育机关。什么是乐学?中国音乐教育不发达的原因》,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3期,1920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音乐学的课程》,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4期,1920年6月。均由萧友梅撰写。
    160 周玲荪《教授音乐应该怎样?》,《美育》第1期,1920年4月。
    161 黑田辰男作、吴承均译《苏联的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第2卷第1期,1934年1月。
    162 北村久雄著、曾葆译《儿童音乐生活的内容及其指导(一-三)》,《音乐教育》第4卷第2-4期,1936年2月。
    163 达姆罗什著、欧漫郎译《音乐教学纲要》,《音乐教育》第4卷10-12期,1936年10月。
    164 岐丁斯著、欧漫郎译《小学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第5卷第4-6、8-12期,1937.年4-12月。
    165 柯政和《我对于北京中学唱歌比赛会之感想》,《新乐潮》第1卷第1期,1927年6月。
    166 程懋筠《关于学校唱歌科的对话》,《音乐教育》第1卷第1-2期,1933年4月。
    167 陈仲子《音乐教授法》,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1期,1920年3月。(连载15期。)
    168 吴梦非《唱歌基本练习》,《音乐界》第3期,1923年6月。
    169 郭鸣皋《歌声训练法》,《音乐教育》第2卷第9-12期、第3卷第2-5期,1934年9-12月、1935年2-5月。(连载9期)
    170 章枚《唱歌的基本训练》,《音乐教育》第5卷第5、7期,1937年5月。(连载2期。)
    171 青主《小学唱歌问题》,《音乐教育》第3卷第2期,1935年2月。
    172 傅彦长《小学校唱歌教授应注重阶之练音》,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5-6期合,1921年6月。
    173 陈超琼《儿童变声期之征候与其应注意之点》,《广州音乐》第3卷第4期,1935年4月。
    174 陆宗贽《钢琴训练法》,《音乐界》第8期,1923年9月。
    175 黄晚成《钢琴教学琐谈》,《广州音乐》第2卷第11期,1934年11月。
    176 弘田龙太郎作、陈琼超译《关于儿童学习钢琴问题》,《广州音乐》第3卷第12期,1935年12月。
    177 什密特著、何安东选译《钢琴视奏的学习》,《音乐教育》第5卷第2期,1937年2月。
    178 佛尔斯泰恩记、徐素斐译《怎样促进钢琴演奏的才能(巴黎音乐院教授非利普讲)》,《音乐教育》第5卷第5期,1937年5月。
    179 胡敬熙《小学校的音乐欣赏》,《音乐教育》第2卷第12期,1934年12月。
    180 陈欣《学校音乐的欣赏指导》,《音乐教育》第5卷第1期,1937年1月。
    181 刘廷芝《我对于改革中国现在音乐误谬的意见》,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8期,1920年10月。
    182 陈超琼《如何发展广州音乐》,《广州音乐》第2卷第4期,1934年4月。
    183 李荣寿的《教授西乐谱的研究》,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3-4期合刊-7期,1921年4-9月。
    184 程懋筠的《五线谱实际教学问题研究》,《音乐教育》第2卷第1期1934年1月。
    185 萧而化的《音阶唱法》,《音乐教育》第1卷第3期,1933年9月。另有萧而化《音阶唱法之重要改正》《音乐教育》第1卷第4-5期合,1933年10月。
    186 程懋筠在《关于讨论固定唱名法及首调音唱法的一封公开信》,《音乐教育》第3卷第7期,1935年7月。
    187 曾杰的《关于固定唱名法》,《音乐教育》第4卷第2期,1936年2月。
    188 青主《什么是音乐》,《乐艺》第2期,1930年.4期。
    189 廉常清佐作、田鹤译《音与言语与酒味》,艺文社《音乐杂志》第4期,1934年11月。
    190 威廉卫伦斯著、杨昭恕译《音乐才性论》,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1-3期,1920年5月。
    191 玉矶《音乐,一切人的艺术》,《音乐教育》第5卷第3期,1937年3月。
    192 浩如《音乐是否属于特殊阶级的?》,艺文社《音乐杂志》第2期,1934年4月。
    193 杨昭恕《音乐在美术上之地位及其价值》,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1期,1920年3月。
    194 陈仲子的《音乐与诗歌之关系》,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2期,1920年2月。
    195 S.S.《跳舞与音乐》,《广州音乐》第3卷第1期,1935年1月。
    196 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197 童益君《女子与音乐》,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7期,1921年9月。
    198 易生《妇女和音乐(我对于国内妇女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乐艺》第6期,1931年7月。
    199 程懋筠《女性与音乐》,《音乐教育》第2卷第5期,1934年5月。
    200 梦古《研究音乐之种种观念》,《音乐季刊》第3期,1924年9月。
    201 立家《研究艺术的音乐的纯正的态度》,《魔笛》第1期,1931年6月。
    202 杨昭恕《哲学系设立乐学讲座之必要》,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3期,1920年5月。
    203 杨勃《音乐心理论》,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1期,1921年1月。
    204 李鸿梁《音乐与道德》,《美育》第2期,1920年5月。
    205 杨勃《音乐心理论》,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1期,1921年1月。
    206 李鸿梁《音乐与道德》,《美育》第2期,1920年5月。
    207 张经魁在《音乐的效力》,《音乐季刊》第5期,1925年4月。
    208 张仁昌在《音乐浅识》,《魔笛》第1期,1931年6月。
    209 唐学咏在《音乐的社会作用》,《音乐教育》第1卷第4-5期合,1933年10月。
    210 卓献诚《音乐的新力》,《广州音乐》第2卷第3期,1934年3月。
    211 沈隐痕《从音乐艺术谈到社会文化》,《音乐教育》第1卷第8-9期合,1933年12月。
    212 青主《论音乐的原素》,《乐艺》第2期,1930年7月。
    213 缪天瑞译、小泉洽著的《音乐美学讲话:音乐的形式》,《音乐教育》第3卷第10期,1935年10月。
    214 缪天瑞的《曲的姿和曲的心》,《新乐潮》第1卷第5期,1927年12月。
    215 柯政和《音乐的欣赏法》,《新乐潮》第3卷第2期,1929年7月;《中国教育音乐促进会会报》第1期转载,1936年6月。
    216 黄自《音乐的欣赏》,《乐艺》第1期,1930年4月。
    217 苏柯《什么是优美的音乐》,《魔笛》第2期,1931年12月。
    218 健人《关于音乐的欣赏》,《音乐教育第3卷第12期,1935年12月。
    219 萧而化《怎样才是好音乐》,《音乐教育》第1卷第2-4-5期合,1933年.5月。
    220 额勒克斯(Alex. Wood)著、铁民译的《音乐的物理基础》,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1-5-6合刊、第8期,1920年8月。
    221 杨仲子编的《乐音浅说》,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1期,1928年1月。
    222 Hugo.Riemann作、缪天瑞重译的《音乐表现的原质底要素》,《音乐教育》第2卷第7、10期,1934年7月。
    223 田边尚雄著、天风译《音之性质》,《音乐教育》第4卷第5期,1936年.5月。
    224 太田黑元雄作、陈仲子节译《音乐大家逸话》,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1、4、5-6期,1920年3月-8月。
    225 冯梁《泰西音乐大家小传》,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7期,1920年9月。
    226 仲子通《欧洲音乐家小传》,《音乐界》第3期,1923年6月。
    227 傅彦长《阿勃德小传》,《音乐界》第2期,1923年6月。
    228 仲子通《勃拉姆斯小传》,《音乐界》第11期,1923年11月。
    229 李荣寿《西洋洋著名音乐家述记》,北大《音乐杂志》第1卷第8期1920年10月。
    230 马金亮《西洋著名音乐家述记续》,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1期,1921年1月。
    233 柯政和《对步栖的生涯及其艺术》,《新乐潮》第1卷第4期,1927年2月。
    234 柯政和《申伯克的音乐》,《新乐潮》第2卷第1期,1928年2月。
    235 柯政和《司克里亚宾的生涯及其艺术》,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1卷第7期,1929年8月。
    236 哈道著、马褒炼译《贝多芬》,《广州音乐》第4卷第1-2合刊、第3—4合刊,1936年2-3月。
    237 哈道著、马褒炼译《贝多芬》,《音乐教育》第4卷第10-11期,1936年10-11月。
    240 杨昭恕译《德国音乐家巴哈氏略传》,北大《音乐杂志》第2卷第5-6合刊,1921年6月。
    241 任光《音乐家传》,《艺声》第1卷第1期,1935年6月。
    242 塔柏作、木孤译“给儿童看的大音乐家故事”1《巴赫——在街头唱歌的孩子的故事》,《音乐教育》第4卷第1期,1936年1月。
    243 青主《谈谈Handel的生平》,《乐艺》第6期,1931年7月。
    244 塔柏作、天华译“给儿童看的大音乐家故事”2《罕德尔——在顶楼上练习弹琴的孩子的故事》,《音乐教育》第4卷第2期,1936年2月。
    245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246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247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4页。
    248 转引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249 程懋筠(1900-1957),字舆松,祖籍江西新建。1928年创作《三民主义歌》,后被选为中华民国国歌。1933年在南昌组建“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创办《音乐教育》杂志。
    250 刘增杰、关爱和主编《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史》(上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