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专家民事责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证券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上吸收和消化信息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投资的增长,但同时也可能为谋取私利而损害客户的利益。如果对于证券投资咨询行为不加以适度的规范与管理,则“保障投资者”之立法目的将无法实现,必然会出现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失去信心,选择“用脚投票”离开证券市场,最终证券市场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如何对证券市场投资咨询活动加以有效的规范,界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对于客户和社会公众应负的义务和责任、完善保护投资者相关配套制度,对于规范证券投资咨询行为,防范和制止不法或不道德证券投资咨询行为,对受到损害的投资者予以保护和补偿,都是事关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的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解释了作者选择这一课题之缘起与动机,针对目前国内外证券投资咨询行业违法违规现象层出不穷,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出于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作者试图寻找规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分析师的合理制度和理论背景。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本论题的理论研究、学术成果进行概括与总结;第三部分探讨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四部分阐述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民事义务的源流”。第一部分主要就证券投资咨询相关基本概念进行简要的界定,先论述有价证券的定义及其范围,然后分析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定义,最后简要分析一下证券分析师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第二部分着重介绍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证券分析师对于证券市场、一般投资者来说其主要功能与作用。第三部分在分析比较有价证券与证券市场区别于其他商品与市场的基础上,探讨证券投资咨询与其他咨询行业的区别,以揭示对于证券投资咨询予以特别规制的必要性。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分析师与其客户、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与地位,在综合运用信义关系理论,专家责任理论等的前提下,总结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分析师对投资者应有的忠实义务、注意义务及信息披露义务。第五部分论述了“投资者自己责任原则”与“保障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投资者自己责任原则”之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说明在证券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投资者自己责任原则”逐渐与“保障投资者”一道,成为关于证券投资者如何保护的相辅相成的一对理论。
     第三章“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是对于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证券分析师执业能力与水平的要求。第一部分论述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证券分析师在提供投资咨询建议时,应当符合“适合性原则”的要求。本节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比了美、日等国家关于“适合性原则”的规定,对于我国现有规定进行了评价分析,从而提出了关于如何在证券投资咨询过程中具体运用“适合性原则”来判断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分析师是否履行了该义务。第二部分论述了最佳执行的义务,即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证券分析师在执行交易时应当以最有利于客户的方式为之。第三部分论述了对于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证券分析师如何提升执业水平及完善内部控制。针对目前我国证券分析师普遍素质不高,能力低下的现象,本文借鉴美国相关经验,提出如何提升整个证券投资咨询的业务素质与水平的具体建议。
     第四章“忠实义务违反防范之制度设计—以“中国墙”为核心”。忠实义务的核心即如何解决利益冲突的问题。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目前国内外证券投资咨询业常见的利益冲突,包括剥头皮,本人交易,不当劝诱行为及恶意推荐行为,不公平地对待部分客户,保密义务以及顾问合同的转让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接下来分三种方式提出解决措施:第一种是对于诈欺行为的一般监管措施;第二种主要论述了“中国墙”制度及其应用;第三种论述了利益冲突的其他防范措施,包括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资产隔离制度。
     第五章“证券投资咨询中的信息披露规制”。第一部分为信息披露制度背景解读。主要论述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定义及其历史上的论争过程。第二部分论述了信息披露制度的价值目标。信息披露制度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优化公司内部管理以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信息披露需要符合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的标准及要求。第三部分主要说明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披露义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广告行为的规范,咨询服务合同订立时的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的合同解除权以及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义务。
     第六章“损害与赔偿:民事责任的承担”。第一部分为证券民事责任基础理论,主要论述了证券民事责任的意义、制度价值及其功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有效遏制证券违法行为以及维护证券市场管理秩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民事责任,主要讨论了该民事责任的性质,分为对合同相对人和第三人的民事责任;该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侵害行为、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第三部分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责任减免制度与惩罚性赔偿,认为从保护证券投资分析行业和投资者的角度,应该考虑建立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责任减免制度与惩罚性赔偿。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securities market absorbing and digesting the market informati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s is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investment and may also gain personal interest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customers. The purpose of legislation i.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 shall not be realized, investors shall be bound to lose confidence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choose to leave the stock market, the security market will loose sources of fund should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ctivities not be appropriately regulated.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stock market investment advisory activities, to define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s obligations and liabilities to their customers and the public,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 plays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behavior, preventing and suppressing illegal or unethical conduct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consultation, protecting and compensating the investors who suffer losses. The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are set forth as below:
     Chapter I“Preface”firstly explains the reason for choosing this topic. Given the numerous illegal securities investment consultation causing huge losses to many investors, the article aims to sort out the rational system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regulating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s. The second part“literature review”mainly makes a summary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oret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nd possible innovations. 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Chapter II is“origin of civil obligations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The first part mainly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s in relation to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securities,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the meaning of securities analyst as well as its types.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main function and role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 to the stock market and retail investors. Basing on the analysis regarding the comparison of securities and securities markets with other markets, the third part explor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industry and other advisory industry to attach the need of the particular regulation on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The fourth par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s and their customers along with the public. The civil obligations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s to investors include the duty of care, the duty of loyalty and the dut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art V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rinciples of“assumption of responsibility by investors”and“protection of investors”. After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and evolution of the principle of“assumption of responsibility by investors”, the part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is principle together with the principle of“protection of investors”becomes a pair of complementary theories on th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
     Chapter III“duty of care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is abou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etency to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the principle of suitability”applying to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their securities analysts in providing investment advice to investors.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the principle of suitability”of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existing provisions of the PRC, this section proposes the standards for evaluating th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 by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the principle of suitability”.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best execution obligations, which is that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s shall choose the best way to the customers in the execution of transactions. The third part deal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etency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 Due to the low-level service and incompetency of securities analysts in China,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improvement of competency of securities analysts through learning from U.S.
     Chapter IV“system design preventing breach of duty of loyalty: the Chinese wall as the core”clearly states that the core duty of loyalty is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The first part enumerates the common conflict of interest happening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securities investment consulting industry, including scalping, principal transaction, in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 and unfair treatment to the clients, breach of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s and the transfer of consultation contracts and so on. The article proposes three kinds of solutions re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the general regulatory measures on fraud; the“China Wall”and its application as well as other preventive measures on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includ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asset segregation.
     The first part of chapter V“regulation 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o securities investment Consultation”is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mainly discussing the definition and controvers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value target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t has the positive mean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optimizing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order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is required to meet the authenticity, integrity, accuracy, timeliness and other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The third part shows the duties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s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regulation of advertising, the obliga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execution of consulting services contract, the right to cancel contracts by investors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bligations d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ntracts.
     Chapter VI“damage and compensation: civil liability”is about civil liabilities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basic theory of civil liability in securities, mainly discu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civil liability in securities, value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Civil liability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 suppression of illegal activities in securitie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order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securitie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deals with the civil liability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advisory and securities analyst,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the liability to the counterparty and the third party as well as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The third part suggests that the reduction and exemption of civil liability and punitive damages should be adopted for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investors and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analysis industry.
引文
5叶林主编:《证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6赖英照:《证券交易法逐条释解》,台北三民书局1990年版,第52页。
    9赵怀勇:《能不能信任证券分析师》,载《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7月23日。
    16江平:《本质上是一部管理法》,载《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7期,第57页。
    17 Gadsby,The Federal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New York Mathew Bender, 1982)5.05 at 5-23,转引自薛峰:《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0届博士论文,第30页。
    24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载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6页。
    25 [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世界主要的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
    26梁丹:《破产重整控制权的法律配置》,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6页。
    27周友苏主编:《新证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33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34吴志攀:《<证券法>适用范围的反思与展望》,《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第14页。
    35朱锦清:《证券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37高如星,王敏祥:《美国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205页。
    38刘连煜:《美国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及投资顾问的规范与启示》,载郭锋主编:《证券法律评论》(2002年总第期),第391页。
    39彭冰:《从Lowe案看美国对投资顾问的界定》,载张育军、徐明主编:《证券法苑》(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313页。
    40 Lowe v.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472 U.S. 181(1985).
    41 See Memorandum to Chairman Levitt from SEC Division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Dec. 9, 1994).
    42 [日]河本一郎,大武泰南:《证券交易法概论(第四版)》,侯水平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66-367页。
    43陈春山:《证券交易法论》,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38页。。
    55朱锦清:《证券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57吴群慧编译:《证券分析师的职能策略与发展前景》,载《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第5期,第55页。
    61戴谋富:《证券分析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载《求索》2009年第6期,第138页。
    62参见朱伟一:《美国证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页。
    63金雪军、蔡健琦:《证券分析师行为及其市场影响》,载《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8期,第32页。
    64司徒大年:《证券分析师:角色、责任及独立性》,载《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8期,第39页。
    65郑燕洪、魏海丽:《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文献综述》,载《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第344页。
    66陈汉文:《证券分析师、定价机制与利益冲突》,载《审计与理财》2003年第6期,第9页。
    67卞耀武主编:《美国证券交易法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68林国全:《证券交易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70 David L. Ratner: Securities Regulation(4th ed.), pp1-2, West Publishing Co.,1992.
    71曾宛如:《证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4页。
    73宋晓燕:《证券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74侯汉杰、刘佑凤:《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页。
    75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56页。
    76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77杨峰:《证券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82陈俊丽:《构建我国证券分析师制度的理论探讨》,载《天中学刊》2003年第12期,第35页。
    86毛敏栋:《论信用评级机构的看门人角色的危机与变革》,载《商法、经济法的最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版,第351页。
    87 John C. Coffee, Jr., The Attorney as Gatekeeper: An Agenda For the SEC, 103 Columbia Law Review 1293(2003);彭冰:《中国证券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88梁定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监管的若干问题》,载郭锋主编:《证券法律评论》(2001年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90 Fama,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25 J. Fin. 383(1970).
    91岳意定、殷琦:《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载《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6期,第42页。
    92祝涛:《谈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在构建和谐股市中的功能》,载《财会月刊》2006年第2期,第41页。
    93祝二军:《证券犯罪刑事立法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97吴敬琏:《谈谈“投机”》,载《十年纷纭话股市》,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98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34页。
    99江蕙:《证券投资中的羊群效应分析》,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10月,第17页。
    100廖大颖:《论证券市场与投资人自己责任制度》,载《法学丛刊》2000年4月第178期,第111-113页。
    105何颖:《金融交易的适合性原则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2月号,第14页。
    106 Special Presidential Message, March 29, 1933, Qrd. In Louis Loss and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07陈华:《浅议“买者自负”原则》,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6月,第42页。
    108赖英照:《股市游戏规则:最新证券交易法解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109本文前一部分已经论及,证券市场交易对象的特殊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证券市场的公共产品特性。
    110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111林国全:《证券交易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112余雪明:《证券管理》,台湾编译馆出版,第16页。
    113陈岱松:《证券上市监管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114陈甦主编:《证券法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115赖源河:《证券管理法规》,1991年修订版,中国台湾地区。
    116赖英照等:《“证券交易法”逐条释义》第1册,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税务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117廖大颖:《论证券市场与投资人自己责任制度》,载《法学丛刊》2000年4月第178期,第111-113页。
    118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49页。
    119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120 GEORGE.T.BOGERT, Trusts, Los Angeles: West publishing Co, 1987. 1.
    121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
    122江平:《西方国家民商法概要》,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75页。我国的《信托法》将信托定义为: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123 [法]勒内·罗迪埃尔:《比较法概论》,陈春龙译,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124何宝玉著:《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125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页。
    126 Meinhard v. Salmon, 249 NY, 546(1928), Per Cardozo CJ (SC of USA). G. .M. D. Bean,“Fiduciary Obligations and Joint Ventures”, Clarendon Press, 1995. p28.
    127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151页。
    128 Robert Cooter & Bradley J. Freedman, The Fiduciary Relationship: Its Economic Character and Legal Consequences, 66N.Y.U.L.Rev.1045, 1046(1991).Scott, The Fiduciary Principal, 37 Calif.L.Rev.539-40(1947).
    130 Bryan A. Garner: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Group, 1999, St. Paul, Minn. ,p563
    131沈达明:《衡平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0页。
    132 J. G. Shepherd, The Law of Fiduciaries, The Carwell Company, 1981, p49.
    133 SEC v. Capital Gains Research Bureau, Inc. 375 U. S. 180 (1963).
    134 Transamerica Mortgage Advisors, Inc. v. Lewis 444 U. S. 11, 17-18 (1979).
    135 Release No. IA-2333; File No. S7-30-04; Registration Under the Advisers Act of Certain Hedge Fund Advisers (2005).
    136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123页。
    139 Speech by Lori A. Richards, Director, SEC Office of Compliance Inspections and Examinations, Feb. 27, 2006.
    140 See Tamar Frankel, Fiduciary Law, 71 CAL. L. REV. 795, 800 (1983). See also Tamar Frankel, Fiduciary Duties as Default Rules, 74 DRE. L. REV. 1209, 1212 (1995).
    141 See Frank H. Easterbrook & Daniel R. Fischel, Contract and Fiduciary Duty, 36 J.L. & ECON. 425, 427 (1993).
    142 Arthur B. Laby, Reforming the Regulation of Broker-Dealers and Investment Advisers, 65 BUS. LAW. 395, 426.
    143 Edward Rock, Saints and Sinners: How Does Delaware Corporate Law Work?, 44 UCLA L. REV. 1009, 1016 (1997).
    144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页。
    145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75页,
    146 Anthony Giddens: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载《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148邹海林:《责任保险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
    149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页。
    150田韶华、杨清:《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6页。
    151梁慧星、张新宝、龚赛红等:《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第140页。
    152李永军:《合同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153 Jackson & John L. Powell,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4th edition,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6, Chapter 1.转引自[日]能见善久:《论专家的民事责任—其理论架构的建议》,梁慧星译,载《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2期,第22页。
    154 [日]浦川道太郎著:《德国的专家责任》,梁慧星译,载《民商法论丛》1997年第5期,第534页。
    155邬焜:《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页。
    156 [美]乔治·弗里德曼等:《信息之剑》,姚宏飞、罗荣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157 N·Coldenthal, Expert System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转引自屈芥民:《专家民事责任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158 [美]理查德?A?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159屈茂辉:《专家民事责任基本问题研究》,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第50页。
    160 John C. Coffee, Jr., The Attorney As Gatekeeper: An Agenda For The SEC, 103 Columbia Law Review 1293 (2003).
    161屈茂辉:《专家民事责任基本问题研究》,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第51页。
    162蒋云蔚:《走下神坛:专家民事责任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0页。
    167 See Affiliated Ute Citizens of Utah v. U.S., 406 U.S. 128, 151 (1972).
    172刘茂林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174钟付和:《证券法的公平与效率及其均衡与整合》,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第116页。
    177杨磊:《证券分析师专家责任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学位论文。
    179 [台]陈春山:《证券投资信托专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335页。
    180沈达明:《衡平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181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发展研究所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
    182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183《美国信托法重述》(第2版)第174条。
    184 [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09页。
    185 Esso Petroleum Co Ltd. v. Mardon [1976]1 QB 801.转引自[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17页。
    186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187 William P. Statsky, Torts: Personal Injury Litiga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245.
    188 See Rupert M. Jackson& John L. Powell,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4th ed,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6, p2.
    189北京首放神奇“荐股”证监会开出1.25亿罚单[EB/OL].中国证券网
    190 [日]下森定:《论专家的民事责任的法律构成与证明》,转引自《民商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23页。
    191转引自屈芥民:《专家民事责任》,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0页。
    192刘燕:《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
    193张天智:《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陈述或不实验资报告的法律责任的探讨》,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案例与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57页。
    194 [意大利]马里奥:《专家责任体系》,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5-06-25.
    196 [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焦美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55页。
    197林国全:《证券交易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页。
    198 [日]河本一郎,大武泰南:《证券交易法概论》,侯水平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125页。
    199 2006年,为应对金融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日本队各类金融产品规则进行了分类整合,将《证券交易法》更名为《金融商品交易法》。
    200杜怡静:《论金融者行销行为之法律规范—以日本商品贩卖法中关于‘说明义务’及‘适合性原则’为参考素材》,台北大学法学论丛,2005年第57期,第98页。
    203 See Csordas v. Smith Barney, Harris Upham & Co., Inc., Fed. Sec. L. Rep. (CCH) 97, 230 (Fla. Cir. Ct. 199).
    204何颖:《金融交易的适合性原则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2月号,第16页。
    205 See Aleta G. Estreicher, Securities Regulation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24 Georgia Law Review 223, 299(1990).
    206 Eugene Erdos, 47 SEC 985 (1983), aff’d, 742 F. 2d 507 (9th Cir. 1984).
    208马其家:《美国证券纠纷仲裁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页。
    203 See Csordas v. Smith Barney, Harris Upham & Co., Inc., Fed. Sec. L. Rep. (CCH) 97, 230 (Fla. Cir. Ct. 199).
    204何颖:《金融交易的适合性原则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2月号,第16页。
    205 See Aleta G. Estreicher, Securities Regulation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24 Georgia Law Review 223, 299(1990).
    206 Eugene Erdos, 47 SEC 985 (1983), aff’d, 742 F. 2d 507 (9th Cir. 1984).
    208马其家:《美国证券纠纷仲裁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页。
    216《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第20条、第21条规定。
    217《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面向公众开展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条规定。
    218 U. S. 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Online Brokerage: Keeping Apace of Cyberspace, at 55.
    219刘荣升:《有价证券推介规范之研究—以证券投资顾问事业讨论为中心》,台湾高雄大学2009届学位论文,第112页。
    222 See Newton V. Merrill Lynch, Pierce, Fenner & Smith, 135F.3d 266,269-270(3d Cir. 1998); In re Michael L. Smirlock, 51 SEC 849, Rel. No. IA-1393(Nov.29,1993).
    223 See Rule 2320 of the NASD Conduct Rules.
    224 See In re Fleet Investment Advisers Inc., et al., Investment Advisers Act Release No. 1821(Sept. 9, 1999).
    230李东方、刘牧晗:《我国证券分析师法律规制研究》,载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坛》(第六卷),群众出版社2009年版,第304页。
    237 [美]弗里德曼:《自由选择》,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6页。
    239于莹:《证券市场与诚实信用原则》,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1期,第70页。
    241陈桂平:“投资基金的法律架构”,《民商法论丛》第19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第2号),第625-627页。
    242彭插三:《信托受托人法律地位比较研究—商业信托的发展及其在大陆法系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1。
    243蔡奕:《商业银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研究》,载自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2005-10-11.
    245李东方,刘牧晗:《我国证券分析师法律规制研究》,载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坛》,群众出版社2009年版,第303页。
    246宋晓燕:《证券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页。
    247引自司徒大年:《证券分析师:角色、责任及独立性》,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6月号,第6页。
    248 SEC V. Capital Gains Research Bureau Inc, 375 US 180(1963).
    249 SEC V. Park,99 F. Supp. 2d 889(N.D.Ⅲ.2000).
    252高基生:《德国最高法院对“抢帽子交易”案的判决及其启示》,载《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9月号,第58-63页。
    254何美欢:《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9年。
    257马良:《上海证券事件“凸显券商风控漏洞”》,《证券时报》2007年11月29日第6版。
    259廖大颖:《证券市场与股份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页。
    260 [美]李维特:《分析师的罪与罚》,杨静译,载《新财经》2003年6月,第12-14页。
    261 Gretchem Morgenson, How Did so many Get it so Wrong?, N.Y. Times(December 31,2000) at Section 3, p1.
    262刘超:《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载《浙江金融》2006年第12期,第9页。
    265 ZETA-CIA研究中心译:《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英对照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70 [英]亨利·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271陈甦:《证券法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4-65页。
    274蒋云蔚:《走下神坛:专家民事责任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97页。
    275梁慧星、张新宝、龚赛红等:《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第140-141页。
    277日本《有关有价证券投资顾问业的管理法律》,参见[日]河本一郎、大武泰南:《证券交易法概论》(第四版),候水平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67页。
    279 [美]路易思·罗思,乔尔·赛里格曼:《美国证券监管法基础》,张路等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43
    280 [美]路易思·罗思,乔尔·赛里格曼:《美国证券监管法基础》,张路等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43页。
    281高如星,王敏祥:《美国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10页。
    283廖大颖:《证券市场与股份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
    287郑洁:《英美证券法中的“中国墙”制度》,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57页。
    288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291张路编译:《美国上市公司最新立法与内部控制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155页。
    292参见方流芳:《关于美国公司改革法案的另类思考》,刊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9010,访问日期:2011年3月15日。
    293 Twentieth Century Fund, Abuse on Wall Street: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Westport, Conn: Quorum Books 1980).
    295 AH Hermann,“Two Basic Rules for the Big Bang”, Fin Times, March 20, 1986, at 29, Col 1.
    296何美欢:《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5-1286页。
    297 Poser N.S.,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1.
    298宋晓燕:《证券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302 J.Crsispo, The public Right to Know, Accountability in the Secretive Society(1975).转引自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303 SEC v. Capital Gains Research Bureau, Inc., 375 U. S. 180 (1963), p198.
    304 Jill Gross, Securities Analysts’Undisclosed Conflicts of Interest: Unfair Dealing or Securities Fraud?, 2002 COLUM. BUS. L. REV.631(2002).
    311王保树:《发行公司信息公开与投资者的保护》,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9-280页。
    312 L. D. Brandeis,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How the Bankers Use it (ed.1967)at 62 Sunlight is said to be the best of disinfectants; electric light the most efficient policeman.”
    313 [美]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79-192页。
    314 Jensen &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3J. Fin. Econ. 305(1976); George Benston, Required Disclosure and Market: An Evaluation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63 Amer. Eco. Rev. 132.1973.
    315 John Coffee, Market Failure and the Economic Case for a Mandatory Disclosure System, to Virginia Law Review
    717(1984).转引自彭冰:《证券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316 J. Seligm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all Street: A history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and Modern Corporate Finance. P596.转引自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317 [美]Louis Loss, Joel Seligman,《美国证券监管法基础》,张路等译,法律出版2008年版,第5页。
    318《梁定邦先生纵谈<证券法>与证券监管》,载《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1月号,第4-8页。
    319张忠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分析》,载《金融法苑》1999年版。
    320廖大颖:《论证券市场与投资人自己责任制度》,载《法学丛刊》第178期,第118页。
    321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7页。
    322赖英照:《证券交易法逐条释义》,台北三民书局1990年版,第41页。
    323杨志华:《证券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3页。
    324陈甦、吕明瑜:《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第38页。
    325屠光绍主编:《市场监管:架构与前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326高西庆:《证券斯后场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根据》,载《深圳证券市场导报》,1996年第10期。
    327王保树:《发行公司信息公开与投资者的保护》,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84页。
    329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8页。
    331崔建远:《合同法总论(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页。
    332 Grant Gilmore, The Death of Contract,(1974).转引自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第456页。
    333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8页。
    334弱势地位只是相对而言,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由于其资金、规模优势,可能在合同谈判中具有更为强势的话语权。即便如此,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证券投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说仍处于弱势地位。
    335朱慈蕴:《论金融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从应对和防范危机的长效机制》,载《清华法学》2010年第1期,第15-16页。
    336廖大颖:《证券市场与股份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5-227页。
    337参见曾宛如:《证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328-330页。
    338《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面向公众开展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
    339《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341廖大颖:《证券市场与股份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8-229页。
    343《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第18条。
    344《合同法》第8条。
    345 [日]河本一郎、大武泰南:《证券交易法概论(第四版)》,侯水平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69页。
    346 [美]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张学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82-883页。
    349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页。
    350王家福、梁慧星:《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页。
    351王利明:《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66页。
    352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43页。
    355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356王利明:《论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载《证券法律评论》2001年版,第120页。
    357薛峰:《证券法中民事责任的设定方式研究》,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第56页。
    358此处所指证券法为广义的证券法,包括证券法以及相关的法规、规章等与证券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59周友苏、罗兰华:《论证券民事责任》,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第58页。
    361吴弘主编:《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页。
    362杨峰:《证券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364刘俊海:《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协调》,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第4页。
    365赖英照:《股市游戏规则:最新证券交易法解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2页。
    366叶檀:《成熟的股市必须拥有健康的基因》,载《新京报》2010年12月21日,B2版。
    367吴弘:《证券法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246页。
    368《证券监管的目标与原则》是1998年9月在证监会国际组织的内罗华会议上通过的一份重要文献。参见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1月号,第5页。
    369《信心至关重要》,载《上海证券报》,1999年3月16日第一版。
    370 [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繁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371马忠法:《论建立我国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赔偿制度》,载《民商法论丛》(第14卷),梁慧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版,第598页。
    372参见世界银行编:《1998/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373 Gadsby, The Federal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New York Mathew Bender, 1982) 5. 03 at 5-23,转引自薛峰:《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0届博士论文,第30页。
    374卞耀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375参见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75页。
    376陈春山:《证券交易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第293页。
    377陈春山:《证券交易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第294页。
    378田韶华、刘芳:《论专业人士的咨询责任》,载《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42页。
    379杨磊:《证券分析师专家责任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8页。
    380朱晶:《证券分析师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参见http://www.grandfieldlaw.com/cn/。
    381崔建远:《民事责任三论》,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4期,第18页。
    382彭真明、江华:《论证券分析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384 [日]浦川道太郎:《德国的专家责任》,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律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40页。
    385张斌:《证券分析师民事责任解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7月号,第54页。
    386李永军:《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
    387赖英照:《证券交易法逐条释义》第一册,台湾三民书局1992年版,第329页。
    388杨明宇:《证券发行中不实陈述的民事责任研究》,载《证券法律评论》2001年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页。
    389转引自陈洁:《民间审计对第三者的民事责任》,载《中国资本市场前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90 Nicholas Rafferty,“The Tortious Liability of Professionals to Their Contractual Clients”, in Freda M. Steel and Sanda Rodgers-Magnet, Issues, In Tort Law,(Toronto: The Carswell Company Limited,1983),p246;J.A.Jolowicz and T.Ellis Lewis,Winfield on Tort,7 th ed,(1963), p6.转引自张民安:《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第629-630页。
    391田韶华、刘芳:《论专业人士的咨询责任》,载《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43页。
    392郑顺炎:《证券市场不当行为的法律实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页。
    394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395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396孙继惠:《论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4期,第123页。
    397罗培新、卢文道等:《最新证券法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403吴弘:《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页。
    404汤欣:《证券市场上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兼论证券法上的一般性反欺诈条款》,载郭锋主编《证券法学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6-102页。
    405 Daniel R. Fischel and David J. Ross, Should The Law Prohibit "Manipulation" in Financial Market?, 105 Harv. L. Rev. 503, December, 1991.
    406 James D. Cox, Insider Trading and Contracting: A Critical Response to the "Chicago School," 1986 Duke L. J. 628.
    408马忠法:《论建立我国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赔偿制度》,载《民商法论丛》(第14卷),梁慧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0页。
    409除这些条件之外,还有观点认为第三人不应当包括机构投资者,因为他们应当具有专业能力对证券分析师的分析或建议做出明确的判断,故不应将其纳入保护范围。
    410彭真明、江华:《论证券分析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128页。
    412于莹:《美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研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6期,第81页。
    414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415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2页。
    416王宇熹、肖峻、陈伟忠:《我国证券分析师推荐报告投资价值实证研究:以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为例》,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40-47页。
    418佟柔:《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570页。
    419林德瑞:《论惩罚性赔偿》,载《中正大学法学集刊》1984年。
    420 P. E. P. Higgins, Elements of Torts in Australia, Butterworths, 1970, at 45.
    421李昌麒、许明月:《消费者保护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19页。
    422雷晓冰:《美国CTA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月刊》第45期。
    423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5页。
    424梁定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监管的若干问题》,载郭锋主编:《证券法律评论》(2001年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425高西庆:《证券市场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根据》,载《深圳证券市场导报》,1996年第10期,第5版。
    426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5页。
    427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页。
    428何美欢:《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9页。
    429参见[美]斯蒂文·萨维尔:《事故法的经济分析》,翟继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8页。
    430公丕祥:《法律现代化的现代逻辑》,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第56页。
    431廖凡:《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运作研究》,载《金融法苑》2005年总第67辑,第15页。
    432参见王利明:《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第68页。
    433赖英照:《股市游戏规则:最新证券交易法解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2页。
    434 [美]丹·莱因戈尔德、珍妮弗·莱因戈尔德:《华尔街顶级证券分析师的忏悔》,华林煦、张德让等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369页。
    436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页。
    437张锐:《一个新的视角——<金融领域中的伦理冲突>》,载《金融法苑》2003年第1期,第57页。
    438耿利航:《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功能质疑》,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6期,第93页。
    1、范健:《证券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
    2、周友苏:《新证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
    3、张育军:《证券法苑》(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
    4、马其家主编:《美国证券法案例选评》,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年。
    5、马其家主编:《英国及欧盟证券法案例选评》,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侯水平:《证券法律责任》,法律出版社,2005年。
    7、唐先锋等:《我国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
    8、张路编译:《美国上市公司最新立法与内部控制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
    9、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10、[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11、陈甦:《证券法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2、[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百揆、刘庸安、丁健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
    13、郑顺炎:《证券市场不当行为的法律实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卞耀武主编:《美国证券交易法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
    15、张育军:《美国证券立法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
    16、[美]理查德?A?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17、高如星,王敏祥:《美国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
    18、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 ,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
    20、康书生等著:《证券市场制度比较与趋势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
    21、杨峰:《证券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
    22、田韶华、杨清:《专家民事责任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23、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赖英照:《股市游戏规则:最新证券交易法解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6、何美欢:《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7、蒋云蔚:《走下神坛:专家民事责任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28、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29、[日]河本一郎、大武泰南:《证券交易法概论》,侯水平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
    30、朱伟一:《美国证券法判例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31、顾雷、王宝杰:《证券市场违规犯罪透视与法律遏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
    32、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法律出版社,2000年。
    33、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与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3年。
    34、于莹:《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35、[美]莱瑞·D·索德奎斯特:《美国证券法解读》,法律出版社,2004年。
    36、田韶华,杨清:《专家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
    37、廖焕国:《侵权法上注意义务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38、陈斌彬:《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法律规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
    39、任自力:《证券集团诉讼:国际经验&中国道路》,法律出版社,2008年。
    40、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41、[英]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
    42、王文宇、陈春山:《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私募制度与发行有价证券审查制度之比较》,中华1——151证券商商业同业公会委托研究计划,1998年。
    43、陈春山:《证券交易法论》,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44、陈志武:《金融的逻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
    45、杨志华:《证券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
    46、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47、余雪明:《证券管理》,台湾编译馆出版。
    48、赖源河:《证券管理法规》,1991年修订版,中国台湾地区。
    49、赖英照等:《“证券交易法”逐条释义》第1册,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税务出版社,1994年。
    50、叶林主编:《证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10年。
    51、张育军:《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
    52、朱锦清:《证券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53、林国全:《证券交易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54、盛学军:《证券公开规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
    55、曾宛如:《证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56、宋晓燕:《证券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2009年。
    57、彭冰:《中国证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8、[美]路易思?罗思,乔尔?赛里格曼:《美国证券监管法基础》,张路等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
    59、[美]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张学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60、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
    61、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62、吴弘主编:《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
    63、[美]丹?莱因戈尔德、珍妮弗?莱因戈尔德:《华尔街顶级证券分析师的忏悔》,华林煦、张德让等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
    64、李永军:《合同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
    65、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
    66、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
    67、江平:《西方国家民商法概要》,法律出版社,1984年。
    68、[法]勒内?罗迪埃尔:《比较法概论》,陈春龙译,法律出版社,1987年。
    69、何宝玉:《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法律出版社,2001年。
    70、陈岱松:《证券上市监管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
    71、屈芥民:《专家民事责任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72、沈达明:《衡平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
    73、[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74、邹海林:《责任保险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
    75、刘燕:《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76、马其家:《美国证券纠纷仲裁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7、彭插三:《信托受托人法律地位比较研究—商业信托的发展及其在大陆法系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78、廖大颖:《证券市场与股份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79、[英]亨利·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80、屠光绍主编:《市场监管:架构与前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81、崔建远:《合同法总论(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82、吴弘:《证券法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
    83、吴弘:《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
    84、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85、罗培新、卢文道等:《最新证券法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方流芳、姜明、程海霞:《证券律师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国证券报2002年8月5日第11版。
    2、王利明:《证券法应完善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载《证券法律评论》(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
    3、李洁琳,王琦:《试论专业中介机构在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中的民事责任》,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5期。
    4、林建高,张海滨:《专业中介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0月。
    5、司徒大年:《证券分析师:角色、责任及独立性》,载《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8期。
    6、彭真明,江华:《论证券分析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7月。
    7、张斌:《证券分析师民事责任解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7期。
    8、周友苏、罗华兰:《论证券民事责任》,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9、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我国证券投资咨询问题研究》(深证综研字第0156号),2007年9月。
    10、龙飞:“证券投资咨询中的民事责任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月。
    11、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对外经贸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
    12、原凯:《道德规范的法律进化—美国券商推荐的适合性规则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09年4月。
    13、侯幼萍、程红星:《境外金融产品投资中的客户适当性制度比较》,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2月号。
    14、何颖:《金融交易的适合性原则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2月号。
    15、祝涛:《谈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在构建和谐股市中的功能》,载《财税与金融》,2006年第2期。
    16、刘连煜:《美国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及投资顾问的规范与启示》,载郭锋主编:《证券法律评论》(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17、彭冰:《从Lowe案看美国对投资顾问的界定》,载张育军、徐明主编:《证券法苑》(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8、廖大颖:《论证券市场与投资人自己责任制度》,载《法学丛刊》2000年4月第178期。
    19、戴谋富:《证券分析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载《求索》2009年第6期。
    20、金雪军、蔡健琦:《证券分析师行为及其市场影响》,载《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8期。
    21、陈汉文:《证券分析师、定价机制与利益冲突》,载《审计与理财》2003年第6期。
    22、侯汉杰、刘佑凤:《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
    23、曹红辉:《利益制衡与资本市场监督——美国公司财务欺诈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9期。
    24、陈俊丽:《构建我国证券分析师制度的理论探讨》,载《天中学刊》2003年第12期。
    25、梁定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监管的若干问题》,载郭锋主编:《证券法律评论》(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1年。
    26、吴敬琏:《谈谈“投机”》,载《十年纷纭话股市》,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27、江蕙:《证券投资中的羊群效应分析》,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10月。
    28、江平:《本质上是一部管理法》,载《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7期。
    29、廖大颖:《论证券市场与投资人自己责任制度》,载《法学丛刊》2000年4月第178期。
    30、梁慧星、张新宝、龚赛红等:《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31、[日]能见善久:《论专家的民事责任—其理论架构的建议》,梁慧星译,载《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2期。
    32、[日]浦川道太郎著:《德国的专家责任》,梁慧星译,载《民商法论丛》1997年第5期。
    33、屈茂辉:《专家民事责任基本问题研究》,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
    34、张天智:《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陈述或不实验资报告的法律责任的探讨》,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案例与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35、杜怡静:《论金融者行销行为之法律规范—以日本商品贩卖法中关于‘说明义务’及‘适合性原则’为参考素材》,台北大学法学论丛,2005年第57期。
    36、于莹:《证券市场与诚实信用原则》,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1期。
    37、朱晶:《论专家责任的性质》,载《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9月。
    38、陈桂平:“投资基金的法律架构”,《民商法论丛》第19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第2号)。
    38、蔡奕:《商业银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研究》,载自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2005-10-11.
    39、高基生:《德国最高法院对“抢帽子交易”案的判决及其启示》,载《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9月号。
    40、[美]李维特:《分析师的罪与罚》,杨静译,载《新财经》2003年6月。
    41、刘超:《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载《浙江金融》2006年第12期。
    42、王保树:《发行公司信息公开与投资者的保护》,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
    43、《梁定邦先生纵谈<证券法>与证券监管》,载《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1月号。
    44、张忠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分析》,载《金融法苑》1999年。
    45、陈甦、吕明瑜:《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
    46、朱慈蕴:《论金融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从应对和防范危机的长效机制出发》,载《清华法学》2010年第1期。
    47、高西庆:《证券市场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根据》,载《深圳证券市场导报》1996年10月4日第17版。
    48、田韶华、刘芳:《论专业人士的咨询责任》,载《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
    49、崔建远:《民事责任三论》,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4期。
    50、邹海林:《专家责任的构造机理与适用——以会计师民事责任为中心》,参见: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698。
    51、杨明宇:《证券发行中不实陈述的民事责任研究》,载《证券法律评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
    52、孙继惠:《论我国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4期。
    53、汤欣:《证券市场上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兼论证券法上的一般性反欺诈条款》,载郭锋主编《证券法学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
    54、王利明:《论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载《证券法律评论》2001年。
    55、薛峰:《证券法中民事责任的设定方式研究》,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56、马忠法:《论建立我国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赔偿制度》,载《民商法论丛》(第14卷),梁慧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
    1. Rupert M. Jackson & John L. Powell,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4th edition,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6, Chapter 1.
    2. Austin W. Scott, The Fiduciary Principle, California Law Review,1949,p540.
    3. Anthony Giddens: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4. William P. Statsky, Torts: Personal Injury Litiga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245.
    5. George.T.Bogert, Trusts, Los Angeles: West publishing Co, 1987. 1.
    6. Daniel R. Fischel and David J. Ross, Should The Law Prohibit "Manipulation" in Financial Market?, 105 Harv. L. Rev. 503, December, 1991.
    7. James D. Cox, Insider Trading and Contracting: A Critical Response to the "Chicago School," 1986 Duke L. J. 628.
    8. Tamar Frankel, Fiduciary Duties as Default Rules, 74 DRE. L. REV. 1209, 1212 (1995).
    9. Frank H. Easterbrook & Daniel R. Fischel, Contract and Fiduciary Duty, 36 J.L.& ECON. 425, 427 (1993).
    10. Arthur B. Laby, Reforming the Regulation of Broker-Dealers and Investment Advisers, 65 BUS. LAW. 395, 426.
    11. Edward Rock, Saints and Sinners: How Does Delaware Corporate Law Work?, 44 UCLA L. REV. 1009, 1016 (1997).
    12. Arthur R. Pinto, 1989, The Nature of the Capital Markets Allows A Greater Role For The Government, Broklyn Law Review, 55 Broklyn Z. Rev. 77.
    13. David L. Ratner: Securities Regulation (4th ed.), pp1-2, West Publishing Co., 1992.
    14. Robert Cooter & Bradley J. Freedman, The Fiduciary Relationship: Its Economic Character and Legal Consequences, 66N.Y.U.L.Rev.1045, 1046(1991).Scott, The Fiduciary Principal, 37 Calif.L.Rev.539-40(1947).
    15. Bryan A. Garner: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Group, 1999, St. Paul, Minn. ,p563
    16. John C. Coffee Jr., Joel Seligman, and Hillary A. Sale, 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10th edition,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2007.
    17. Douglas, Protecting the Investor, 23 Yale Rev. (N.S.) 521 (1934).
    18. John C. Coffee, Jr., The Attorney As Gatekeeper: An Agenda For The SEC, 103 Columbia Law Review 1293 (2003).
    19. Csordas v. Smith Barney, Harris Upham & Co., Inc., Fed. Sec. L. Rep. (CCH) 97, 230 (Fla. Cir. Ct. 199).
    20. Aleta G. Estreicher, Securities Regulation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24 Georgia Law Review 223, 299(1990).
    21. Eugene Erdos, 47 SEC 985 (1983), aff’d, 742 F. 2d 507 (9th Cir. 1984).
    22. Lewis D. Lowen feld and Alan R. Bromberg. Suitability in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Business Lawyer, Vol.54, No.4, August 1999, p1558.
    23. Barbara Black, Fiduciary Duty, Professionalism and Investment Advice, p18.
    24. Gretchen Morgenson, Regulators Find More Red Flags in Another Analyst’s Optimism, N.Y. Times(September 12,2002),Section C,p1; Patrick McGeehan, Merrill Lynch Under Attack as Giving Tainted Advice, N.Y. Times(April 9,2002), Section C,p1.
    25. David Ferber, The Case Against Insider Trading: A Response to Professor Manne, 23 VEND.L.REV. 621.622,1970.
    26. Twentieth Century Fund, Abuse on Wall Street: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Westport, Conn: Quorum Books 1980).
    27. AH Hermann,“Two Basic Rules for the Big Bang”, Fin Times, March 20, 1986, at 29, Col 1.
    28. Poser N.S.,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1.
    29. Jill Gross, Securities Analysts’Undisclosed Conflicts of Interest: Unfair Dealing or Securities Fraud? 2002 COLUM. BUS. L. REV.631(2002).
    30. Gretchem Morgenson, How Did so many Get it so Wrong? N.Y. Times(December 31,2000) at Section 3, p1.
    31. L. D. Brandeis,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How the Bankers Use it (ed.1967) at 62.
    32. Jill E. Fisch and Hillary A. Sale, The Securities Analyst as Agent: Rethink the Regulation of Analysts. 88 Iowa L. Rev. 1035
    33. Brain Carroll, Investment Adviser Advertising: for the Uninitiated. The SEC’s Complex rules can hav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ccountancy. Nov. 2003.
    34. Louis Loss,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1995
    35. NASD Guide to Understanding Securities Analyst Recommendarions
    36. David B. Levant, Financial Columnists as Investment Advisers: After Lowe and Carpenter, 74, Calif. L. Rev. 2061.
    37. James H. Walsh, Federal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Planners After the Investment Advisers Supervision Coordination Act, 10 DePaul Bus. L. J. 259, 269 (1998).
    38. Fama,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25 J. Fin. 383(1970).
    39. SEC v. Capital Gains Research Bureau, 375 U.S. 180 (1963)
    40. Dirks v.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463 U.S. 646, 658 (1983).
    41. Parker V. Mckenna[1874]10Ch App. 96.118。
    42. Transamerica Mortgage Advisors, Inc. v. Lewis 444 U. S. 11, 17-18 (1979).
    43. SEC V. Park,99 F. Supp. 2d 889(N.D.Ⅲ.2000).
    44. SEC V. Merrill Lynch, 43 SEC 933(1968).
    45. Lowe v.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472 U.S. 181(19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