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善治的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制型的政府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政府管理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方式创新。善治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模式,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结合状态,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努力目标。在善治的视角下对政府管理创新进行探讨,不仅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善治理论,从善治的基本诉求出发,对中国政府管理创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第一章对政府管理的内涵和善治理论的产生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对治理与统治、善治与善政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辨析,论述了善治的基本诉求——法治性、服务性、责任性、民主性、合作性,并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概念、类型及层次进行了分析。
     本文第二章对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意义、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及确立善治目标的依据进行了论述。中国政府管理创新是加强政府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的需要,是促使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是消除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影响的基本途径,也是回应公民社会建构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善治,具体目标是建设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民主治理型政府和分权合作型政府。
     本文第三章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进程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中国政府管理改革正在走向善治的基本结论。中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向是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从管制政府走向服务政府、从权力政府走向责任政府、从威权政府走向民主政府、从“独角戏”政府走向“分权合作型政府”。
     本文第四章对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进而从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的相关内涵、转变的必要性、途径等方面论述了善治视角下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的主要内容,即从人治理念到法治理念的转变、从管制理念到服务理念的转变、从权力本位理念到责任本位理念的转变、从封闭政府理念到透明政府理念的转变、从政府本位理念到社会本位理念的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实现和谐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实现稳步发展。
     本文第五章论述了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即创新依法行政体制,构建法治尊崇型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服务行政体制,构建顾客导向型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责任追究机制,构建责任担当型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信息交流机制,构建透明运作型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分权化治理机制,构建分权合作型政府管理模式。
     本文第六章从依法行政、民主行政、服务行政、责任督政、合作施政五个方面论述了善治视域下的中国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途径。
     本文最后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政府管理创新是全要素的革命、全领域的革命和全过程的革命等几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政府管理创新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并且以善治为理论视角展望了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美好前景。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trolling government can hard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politic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needs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methodical innovation. Good governance is a co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mode exer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ivil society on the public affairs, and the best condition combining the political state and the civil society and the goal for the innovation i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Discussion on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view of good governance not only values in theory, but also means a lot in the practic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tudy on innov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management.
     In Chapter1, i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of good governance theory, and differentiates and analyzes the logic connection between administration and ruling, good governance and good politics. It also lays out the basic appeal of goof governance——rule of law, service, accountability, democracy and cooperative. Besides,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types and level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s given.
     Chapter2discusses the meaning, goal, guiding ideology and basic principle of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basis for setting the goal of good governanc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n Chinese government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w-ruling government, the need to meeting the challenging of globalization,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basic approach to remov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from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on culture, which gives the respons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vil society and diversity of interest subjects.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with the view of good governance, the general goal is to achieve good governance, while the concrete aims are to construct law-based, service-providing, responsible, democratic and cooperative government.
     Chapter3compares and analyses in detail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since the reforms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which makes a basic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make a move towards good governanc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government innovation is from the rule by man to the rule by law, from the ruling one to the service-providing one, from the powerful one to the responsible one, from the arbitrary one to the democratic one, and from the dominant one to the cooperative one.
     Chapter4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ideological innovation of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point of good governance by discussing the related contents,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ation, the solutions and so on. The transformation in need is the concep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rule by man to rule by law, from the controlling to the service-providing, from the power-based government to the responsibility-based government, from the enclosed type to the transparent type, and from the supreme government to the supreme society. The general requirement for the ideological innovation is to insist the people oriented awareness to realiz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sist the public interest as the top priorit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insist 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o realize stable development.
     Chapter5gives the mode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guiding by the good governance:the mode to making new management system of law-based administr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law-respect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mode to making the new management system of service administr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customer-oriented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mode to making the new management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and constructing the responsibility-ta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mode to making the new management system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constructing transpar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mode to making the new management system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coopera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apter6expounds on the concrete ways of realizing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manners with the viewpoint of good governance by analyzing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law-based administration, the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the service-providing administration, 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At the last part,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innov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s a profound revolution by analyzing that it is a total-factors-included, total-fields-included, total-procedures-included revolution combin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ners and makes a wonderful prospect of the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with the view of good governance.
引文
①[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②[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③转引自[德]丹尼尔·考夫曼:《治理与反腐败》,载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页。
    ④转引自[美]詹·库伊曼、和范·弗利埃特:《治理与公共管理》,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①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2.
    ② Adrian Leftwich,1993, "Governance,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4, No.3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②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11页。
    ①赵宝煦:《政治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3页。
    ②桑玉成:《论政府管理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3期。
    ①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4页。
    ③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6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①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页。
    ①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页。
    ②转引自[意]安东尼诺·帕伦博:《行政、文官制度和科层制》,载[英]凯特·纳什、阿兰·斯科特:《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132页。
    ③转引自[德]马克斯·韦伯:《官僚制》, 载[美]理查德·J·斯蒂尔曼二世:《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0-82页。
    ④[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8页。
    ①[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96页。
    ②[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③[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①[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②[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谭功荣、刘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③[美]理查德·J·斯蒂尔曼二世:《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竺乾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5-76页。
    ①[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71页。
    ②[俄]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70页。
    ③[俄]列宁:《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82页。
    ④[俄]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9页。
    ⑤[俄]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98页。
    ⑥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8页。
    ⑦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22页。
    ①伍柏麟:《社会主义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7页。
    ②[日]野居武敏:《经济政策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页。
    ③胡代光、周安军:《当代外国学者论市场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6-17页。
    ④陈振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
    ①[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2-273页。
    ②[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48页。
    ①Ronald H.Coase, "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Law and Economics, Volume 3,October,1960.
    ②[美]肯尼思·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中译版序言,钱晓敏、孟岳良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英]詹姆斯·爱德华·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施仁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290-291页。
    ④[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3-14页。
    ⑤[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80页。
    ⑥[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1-22页。
    ①孙荣等:《政府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②唐铁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原论》,《新视野》,2005年第5期。
    ①[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18页。
    ②[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③[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政府经济学》,曾强、何志雄等译,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第104页。
    ④[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高鸿业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版,第1189页。
    ①[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
    ② J.Buchanan, "A Contractran Paradigm for Appling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No.5,1975,pp.225-230.
    ③[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
    ①转引自钟民援、王冠群:《培育公民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6期。
    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③[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8-58页。
    ①[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34页。
    ②何增科:《公民社会与民主治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3页。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7-328页。
    ②李路曲:《东亚的中产阶级、市民社会与政治转型》,《当代亚太》,2000年第11期。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①转引自[法]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治理”概念的运用与滥用》,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②[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③[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④[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⑤转引自[德]丹尼尔·考夫曼:《治理与反腐败》,载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页。
    ⑥转引自[美]詹·库伊曼、和范·弗利埃特:《治理与公共管理》,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⑦[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①转引自[英]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7-96页。
    ②转引自[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5-47页。
    ③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2.
    ④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23.
    ⑤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2-3.
    ①让-彼埃尔·戈丹:《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② Rhodes, R., "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Political Studies,44,p652.
    ②[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①转引自[英]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②[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①董晓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② Adrian Leftwich,1993, "Governance,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4, No.3
    ②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丁宇:《论善治的基本诉求》,载《江汉论坛》2009年10期。本部分内容在已发表论文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
    ①李惠等:《中国政企治理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7页。
    ②转引自[法]玛丽—克劳德·斯莫茨:《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8页。
    ③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11页。
    ④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2页。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②[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
    ③[美]西摩·马丁·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④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965年版,第199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2页。
    ③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页。
    ①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②[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郑戈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③[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① Blind,Peri K.2007. "Building trust in govern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emerging issues".7th Global Forum on Reinventing Government Building Trust in Government 26-29 June 2007,Vienna, Austria.
    ② Przewodski, A., S. Stokes,& B. Manin (Eds.).Democracy,Accountability and Reprent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①[法]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4页。
    ②Dworkin R.Taking Rights Seriousl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p272.
    ②转引自林尚立:《政治透明》,载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239页。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②[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③ J. Kooiman, Governance and Govern ability:Using Complexity,Dynamical and Diversity.In Modern Governance, Edited by J. Kooiman[M]. London:sage,1993.4
    ④ J. Kooiman, Findings Specul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In Modern Governance, Edited by J. Kooiman[M]. London:sage,1993.4
    ①《论语·颜渊》,
    ②《论语·为政》
    ③《孟子·公孙丑下》
    ④《孟子·尽心上》
    ⑤《尚书·大禹谟》
    ⑥指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它们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页。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②俞可平:《公正与善政》,《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8卷第4期。
    ③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① Gulick, Luther. Science, Valu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M].New York: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37.pp193.
    ②转引自李庆钧、陈建:《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①周小亮:《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危机成因的理论差异与启示》,《当代财经》,2000年第4期。
    ①成思危:《创新三诀》,《中国改革》,2007年第2期。
    ①辛鸣:《系统论视野中的制度要素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0期。
    ②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辽宁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8页。
    ①谢庆奎:《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②彭国甫:《现代行政管理新探》,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
    ①李庆钧、陈建:《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9-10页。
    ②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108页。
    ③高小平:《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④[美]佛雷德·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68页。
    ⑤成思危:《创新三诀》,《中国改革》,2007年第2期。
    ⑥易纲:《创新有五个层次》,《银行家》,2006年第11期。
    ⑦刘靖华:《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9-115页。
    ①江泽民:《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9页。
    *部分内容来自本人已发表论文,参见丁宇:《论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3期。
    ②North, Douglass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p3-4.
    ③[美]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杨知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①[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56页。
    ②胡元梓、薛晓源:《全球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130页。
    ①罗自刚:《挑战与回应——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行政变革的生态学解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②何增科:《全球化对国家权力的冲击与回应》,《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6期。
    ①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①[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30页。
    ②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背景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
    ①李文良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页。
    ②马涛:《服务型政府的神圣职责》,《文汇报》,2006年11月8日。
    ③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7页。
    ①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②何增科、高新军、杨雪冬、赖海榕:《基层民主和地方治理创新》,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227页。
    ①俞可平:《善政:走向善治的关键》,《文汇报》,2004年1月19日。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②转引自俞可平:《走向善治:30年来中国的治理变迁及其未来趋势》,载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①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33-334页。
    ②参见民政部网站:http://cws.mca.gov.cn/accessory/200904/1240304550141.htm
    ①孙承斌、李亚杰、谭浩:《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03/content 12926039.htm
    ②何民捷:《以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5日,第7版。
    ①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①转引自俞可平:《走向善治:30年来中国的治理变迁及其未来趋势》,载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②[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③[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③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④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⑤[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⑥[俄]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页。
    ⑦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1页。
    ③转引自余文烈:《新市场社会主义》中译本序言,载[英]克里斯托弗·皮尔森:《新市场社会主义》,姜辉译,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④[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294页。
    ⑤[俄]《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页。
    ⑥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①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7页。
    ②周永坤:《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37页。
    ③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3页。
    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6页。
    ⑤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8页。
    ①王文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载《理论探索》,2007年第1期。
    ①《人民日报》,2005年4月17日。
    ②唐铁汉:《学习邓小平论政府管理的创造性与规范性思想》,《中国行政管理》,1997年第3期。
    ①[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226页。
    ②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前言),蔡秋生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①[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世界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
    ②曹文光:《对政府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理解》,《中国高等教育》,1998年第3期。
    ③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1页。
    ④任晓:《中国行政改革的动力与进程——1982--1988》,《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6期。
    ①谭健:《政府职能的理论必须发展》,《政治学研究》,1985年第1期。
    ②仇开明:《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政府行为——访王沪宁教授》,《社会主义研究》,1989年第6期。
    ③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189页。
    ④唐铁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特点和方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⑤许文惠、齐明山、张成福:《行政管理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① Deil S.Wright, "Understanding Intergovernment Relation," in Jay M.Shafritz, Albert C.Hyder, Classic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rcourt Brue Collage Publishers,1996,p578-594
    ②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③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①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30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7页。
    ①李培育:《论中央与地方关系及相关的财政关系》,《管理世界》1994年第4期。
    ②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页。
    ③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①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①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6页。
    ②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22页。
    ③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页。
    ①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6页。
    ②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1页。
    ③谢庆奎:《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兼论行政机构改革的长期性》,载《学习与探索》,1997年第6期。
    ①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6页。
    ②张国庆:《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大背景、新特点、主要难点、前提条件》,载《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12期。
    ①马利、刘思扬:《朱镕基在全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光明日报》,1999年7月24日。
    ②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页。
    ③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载《人民日报》,1998年3月6日。
    ①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①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页。
    ①许昕:《完善和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当代财经》,1999年第12期。
    ①刘君德、汪宇明:《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①李惠等:《中国政企治理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①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②刘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04年》,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①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页。
    ②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李军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页。
    ①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
    ①李松:《吹向垂直管理的冷风》,载《瞭望》,2009年第27期。
    ①袁曙宏、杨伟东:“我国法治建设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关于中国法治历程、作用和发展趋势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①转引自张文显:《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法治建设》,载《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9期。
    ①罗豪才:《中国行政法治的回顾与前瞻》,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6期。
    ②张正孝:《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载法律教育网,http://www.chinalawedu.com/new/16900_172/2009_8_25_ji33949455152890022835.shtml
    ①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20-121页。
    ②严强:《政府间关系:体制与行政》,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①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①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①颜廷锐:《创新七要素》,载《价格月刊》,1998年第11期。
    ②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③潘维:《中国模式:中华体制的经济政治社会解析》,参见http://ccga.pku.edu.cn/html/chengguo/20090903/1833_8.html
    ④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①Luther H. Gulick and Lydall Urwick, Papers on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 New York: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37,p.13.
    ①[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谭功荣、刘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①范恒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方向》,《中国改革》,2006年第8期。
    ②范恒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方向》,《中国改革》,2006年第8期。
    ①许耀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及启示》,载《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望》,第223-228页。
    ②金太军、王庆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与方法论思考》,载《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③房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增刊。
    ④黄钟:《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再往后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答问录》,转引自董郁玉,施滨海:《政治中国:迈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289页。
    ⑤王中汝:《如何客观评价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载《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
    ①俞可平:《走出“政治改革——社会稳定”的两难境地》,转引自董郁玉,施滨海:《政治中国:迈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1页。
    ②金太军:《政治体制改革性质的学理分析和实践价值》,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③徐艳玲:《走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观念误区》,载《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①王强:《政府管理创新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②曾慧:《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理念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
    ①《礼记·中庸》
    ②陈金钊:《法理学一本体与方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18页。
    ③《论语·子路》
    ④《论语·颜渊》
    ⑤《孟子·离娄》
    ⑥《孟子·离娄》
    ⑦《简子·富国》
    ⑧明廷强、林存光:《人治主义,抑或人本主义?——儒家政治思想观念的一个分疏》,载《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1期。
    ①转引自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8页。
    ②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2页。
    ④《论语·子路》
    ⑤《孟子·离娄上》
    ⑥《荀子·成相》
    ⑦《荀子·性恶》
    ⑧《墨子·法仪》
    ①《韩非子·用人》
    ②David Walker,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Law, Oxford:Clarendon Press,1980, p1093-1094.
    ③陈金钊:《法理学—本体与方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18页。
    ①[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5—26页。
    ②沈宗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部分内容来自本人已发表论文,参见丁宇、顾杰:《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
    ②金国坤:《依法行政的现实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①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31页。
    ②江泽民:《大力弘扬不懈奋斗的精神》,《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③转引自蔡定剑:《依法治理》,载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2页。
    ④[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⑤刘旺洪:《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载《法制现代化研究》(第2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7页。
    ①郝铁川:《法治的关键:管住“一把手”》,载《检察日报》,1999年7月21日。
    ②张宿堂、何加正:《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强调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日报》1996年2月9日,第1版。
    ③石军刚、郭欣根:《推进依法行政的途径分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①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秘书行政司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②[美]丹尼尔·耶金、约瑟夫·斯坦尼斯罗:《制高点——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段宏等译,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71-72页。
    ③[美]乔治·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210-214页。
    ①A.E. Kahn,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New York:Wiley,1970:p3.
    ②[美]丹尼尔·K·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5页。
    ③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④ Robert Dolorme:Regulation as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The French Approach, In:Atle Midttun, Eirik Svindland, eds, Approaches and Dilemma in Economic Regulation:Politic, Economics and Dynamics. New York: Palgrave,2001.P1.
    ⑤[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1992年版,第1-2页。
    ⑥[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郑戈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811页。
    ②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7-28页。
    ④[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3页。
    ⑤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0页。
    ①[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8-446页。
    ②[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8页。
    ①任磊萍、何岩:《郑州经适房土地建别墅记者采访被质问替谁说话》,见http://news.sina.com.cn/c/2009-06-17/075115803313s.shtml
    ②杨健:《“替谁说话”与“为谁执政”》,载《人民日报》,2009年6月19日。
    ①张永缜:《权力本位: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载《理论导刊》,2001年第2期。
    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702页。
    ③陈国权:《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载《预防职务犯罪研究》,2009年第2期。
    ①张永缜:《权力本位: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载《理论导刊》,2001年第2期。
    ②陈国权:《政府必须从权力本位转向责任本位》,引自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52992
    ①韩庆祥:《解决“中国问题”应扬弃权力本位》,载《人民论坛》,2009年第7期。
    ②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③吴兢:《面向责任本位我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成效》,载《人民日报》,2006年7月27日。
    ①白宇、胡岑岑:《老师被停课回家阻止亲属上访》,载《羊城晚报》,2009年7月20日。
    ②张国栋:《江西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免职》,《南方都市报》2010年10月11日,第15版。
    ①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52页。
    ②Diane Longley & Rhoda James, Administrative Justice, 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9,P6.
    ②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59页。
    ①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09/07/14/010578312.shtml
    ①王攀:《不公开,也是一种谣言》,载《羊城晚报》,2009年7月20日。
    ②[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1-268页。
    ①[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02页。
    ② Thomas Cooley, A Treatise on the Constitutional Limitations,8th ed.,vol.2, Boston:Little, Brown,1927,p822.
    ③ John Adams, A Dissertation on the Canon and Feudal Law, in Papers of John Adams, ed. Robert J. Taylor et al.,vol 1,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1977,p108.
    ②[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候健、范亚锋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42页。
    ①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基础理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页。
    ①赵勇:《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石》,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9卷第4期。
    ①[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5页。
    ②俞可平:《善政:走向善治的关键》,载《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
    ①石国亮:《服务型政府》,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②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9-10页。
    ①[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版,第27页。
    ②张康之:《论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载《东南学术》,2001年第1期。
    ③[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6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页。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①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②梁治平:《法辨》,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4页。
    ③杨海坤:《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政府》,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部分内容来自本人已发表论文,参见丁宇、顾杰:《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①李刚:《当前依法行政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行政与法》2005年第8期。
    ①迟玉华:《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思考》,《职业技术》2007年第6期。*部分内容来自本人已发表论文,参见丁宇、顾杰:《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①温家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公报》2004年第23期。
    ②陈海:《依法行政内涵及我国依法行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③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97年9月13日,第2版。
    ①温家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公报》2004年第23期。
    ②吴蓓:《我国依法行政中的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③[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0页。
    ④唐铁汉:《我国开展行政问责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
    ⑤温家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公报》2004年第23期。
    ①[美]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孔宪遂,孔辛,董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② Bardach, Eugene-Getting Agencies to Work Together: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Managerial Craftsmanship·Washington D. 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8-
    ①麻宝斌:《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5页。
    ①刘文海:《人民权力观: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7期。
    ①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页。
    ②李军鹏:《服务性政府建设下一步如何布棋》,载《领导之友》2006年第5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④[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⑤井敏:《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思路》,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2期。
    ①莫于川、郭庆珠:《论现代服务行政与服务行政法——以我国服务行政法律体系建构为重点》,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①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②[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张成福、王学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8页。
    ③ Zeithaml,V.A. Defining and Relating Price,Perceived Quality and Perceived Value.Report No.87-101.Cambridge,MA: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1987.
    ①陈国权,王勤:《责任政府:以公共责任为本位》,载《行政论坛》2009年第6期。
    ②[法]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页。
    ①[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43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③张贤明:《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构建与路径选择》,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①王邦佐,桑玉成:《论责任政府》,载《解放日报》,2003年5月13日。
    ①[美]戈登·塔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9-70页。
    ①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7页。
    ②袁曙宏:《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结合的蓝本》,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①[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⑥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⑦周志忍:《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转向责任本位》,载《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3期。
    ①[美]詹姆斯·M.伯恩斯等:《民治政府》,陆震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16页。
    ②[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③[美] E.R.克鲁斯克、B.M.杰克逊:《公共政策词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
    ④ Behn, Robert D. Rethinking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p120.
    ⑤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43页。
    ⑥周志忍:《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转向责任本位》,载《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3期。
    ①沈荣华:《论服务行政的法治架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期。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6页。
    ③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9页。
    ④[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张成福、王学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
    ①张成福:《责任政府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②张成福:《责任政府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③王成栋:《政府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页。
    ④[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张成福、王学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5页。
    ⑤[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页。
    ①[英]帕特里克·邓利维,布伦登·奥利里:《国家理论:自由民主的政治学》,欧阳景根,尹冬华,孙云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
    ②[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7页。
    ③[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8页。
    ①转引自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②[英]T.R.S.艾伦:《法律自由与正义:英国宪政的法律基础》,成协中、江菁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
    ①朱纯华:《探究服务型政府内涵》,载《商业经济》,2008年第8期。
    ② Lubomir Bakule.Decentralized control:An overview. 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 Volume 32, Issue 1, April 2008:87-98.
    ③王绍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7-98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编:《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39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9页。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1页。
    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①刘书瀚、张刚:《企业承包制的实践与试行股份制的思考》,载《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2年4期。
    ①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7-15页。
    ②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11页。
    ③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页。
    ④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①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199页。
    ②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194页。
    ③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98页。
    ④潘跃:《让“稳定器”发挥更大作用》,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6日第2版。
    ⑤潘跃:《让“稳定器”发挥更大作用》,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6日第2版。
    ⑥李天扬:《慈善行为不能“权力统筹”》,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4日第8版。
    ⑦人民日报评论员:《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6日第2版。
    ①金太军:《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版,第2页。
    ①山林:《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个问题》,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①聂高民等:《党政分开理论探讨》,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第94-95页。
    ②张文显:《政治与法治》,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1页。
    ③[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90页。
    ①魏杰:《WTO背景下的政企关系新思维》,载《中外管理》,2004年12期。
    ②王红茹:《如何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载《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22期。
    ①[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②浦再明:《政企关系引论》,载《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5期。
    ①康晓光:《权力的转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页。
    ②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页。
    ①沈荣华:《抓住入世契机加快推进我国行政改革——“加入WTO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综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12期。
    ② Walter J.M.Kickert, Erik-Hans Klijn and Joop F.M.Koppenjan, Managing Complex Networks:Strategies for the Public Sector, SAGE Publications Ltd.,1997.
    ③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233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5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③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2页。
    ①胡谋、吕绍刚:《11项执法事项描清城管权限》,载《人民日报》,2011年9月21日,第11版。
    ①马春生:《浅议行政执法主体的清理、确认和公告》,载《政府法制》,2005年第23期。
    ②李天际:《“权力清单”昨日提前发布》,载《北京青年报》,2006年8月10日。
    ①王明浩、余荣华:《北京城管有了独立执法权》,载《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4 日第11版。
    ①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51页。
    ①程彬:《依法行政白皮书“晒”成绩与不足》,载《上海人大》2011年第4期
    ①游汉波、张弛:《明察暗访规范执法行为》,载《中国公路》2004年13期。
    ②冯瑾:《从“十五”夜查行动看朝阳安监局依法行政》,载《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3期。
    ③陈莹莹:《江西创新项目检查方式促审计质量全面提升》,载《中国证券报》,2010年10月27日,第5版。
    ①邓伟志:《走出GDP陷阱》,载《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5日,第17版。
    ①张洋:《参与式预算: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载《人民日报》,2011年11月9日,第17版。
    ①姜洁:《杭州公车改革收官》,载《人民日报》,2011年8月17日,第11版。
    ②王梅:《“贴标识”能否遏制公车私用》,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4日,第16版。
    ①[美]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张海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②[美]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孟庆存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
    ③莫于川:《有限政府·有效政府·亲民政府·透明政府》,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3期。
    ④《强拆致人伤亡57名干部受处分》,载《人民日报》,2011年9月26日,第9版。
    ①詹勇:《善用媒体方能推进“善治”》,载《人民日报》,2011年8月31日,第4版。
    ①梁建东、魏丽艳:《从管制到服务——中国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的理念追寻》,载《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②李承、王运生:《当代公共行政的民主范式》,载《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4期。
    ①李婷、吴畅、严念:《创新登记服务创造一流业绩》,载《武汉晨报》,2011年11月14日A21版。
    ②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284页。
    ③人民日报记者:《干部考核看什么》,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2日,第1版。
    ①庞革平:《百色正式开通“阳光信访”系统》,载《人民日报》,2011年8月21日,第2版。
    ②张桂琳:《规范党政关系的新视角》,载《探索与争鸣》,2010年5期。
    ①杜钢建:《公民参与在重塑政府中的作用》,载《新东方》,1999年1期。
    ②李昕:《社会转型中公共行政模式的变迁》,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
    ①[美]莱斯特·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崛起》,载《新思路》,2002年5期。
    ②周天勇等:《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8年版,第217页。
    ①孙承斌、李亚杰、谭浩:《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03/content_12926039.htm
    ①何民捷:《以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载《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5日,第7版。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 《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7 《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 《韩非子·用人》
    9 《简子·富国》
    10 《礼记·中庸》
    11 《论语·为政》
    12 《论语·颜渊》
    13 《论语·颜渊》
    14 《论语·子路》
    15 《孟子·公孙丑下》
    16 《孟子·尽心上》
    17 《孟子·离娄》
    18 《孟子·离娄上》
    19 《墨子·法仪》
    20 《尚书·大禹谟》
    21 《荀子·成相》
    22 《荀子·性恶》
    23陈金钊:《法理学—本体与方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董郁玉,施滨海:《政治中国:迈向新体制选择的时代》,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26何增科、高新军、杨雪冬、赖海榕:《基层民主和地方治理创新》,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27何增科:《公民社会与民主治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28胡代光、周安军:《当代外国学者论市场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9胡元梓、薛晓源:《全球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0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2金国坤:《依法行政的现实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3金太军:《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4李惠等:《中国政企治理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35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李军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37李庆钧、陈建:《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8李文良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39梁治平:《法辨》,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0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1刘德厚:《广义政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刘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04年》,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43刘靖华:《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刘君德、汪宇明:《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刘俊祥:《人本政治论:人的政治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6刘旺洪:《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载《法制现代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7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基础理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1993年版。
    48麻宝斌:《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9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0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1彭国甫:《现代行政管理新探》,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
    52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3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4申建林:《自然法理论的演进:西方主流人权观探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5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6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7石国亮:《服务型政府》,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58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59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前言),蔡秋生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60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1孙荣等:《政府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陶学荣、陶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3王成栋:《政府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4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5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6王强:《政府管理创新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7王绍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8王正平、周中之:《现代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9吴知论:《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0伍柏麟:《社会主义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1项继权:《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调查与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2萧斌:《中国城市政治文明追踪——唯物历史观视角的一种探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3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辽宁出版社,1991年版。
    74谢庆奎:《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75许文惠、齐明山、张成福:《行政管理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6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7杨海蛟:《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8杨海坤:《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政府》,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
    79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0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1俞可平:《善政:走向善治的关键》,载《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2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4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85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6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7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8张康之、石国亮:《中国政府管理》,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
    89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0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91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背景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2赵宝煦:《政治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93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4周永坤:《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5[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6[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97[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版。
    98[英]帕特里克·邓利维,布伦登·奥利里:《国家理论:自由民主的政治学》,欧阳景根,尹冬华,孙云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9[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00[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1[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候健、范亚锋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02[英]T.R.s.艾伦:《法律自由与正义:英国宪政的法律基础》,成协中、江菁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3[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104[英]詹姆斯·爱德华·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施仁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05[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6[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第三版)》,孙荣飞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7[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108[日]野居武敏:《经济政策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109[美]珍尼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0[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1[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12[美]詹姆斯·M.伯恩斯等:《民治政府》,陆震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3[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政府经济学》,曾强、何志雄等译,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11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15[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16[美]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孔宪遂,孔辛,董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7[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世界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8[美]乔治·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9[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0[美]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杨知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21[美]欧内斯特·盖尔霍恩、罗纳德·M·利文:《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2[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23[美]梅斯奎塔:《繁荣的治理之道》,叶娟丽、王鑫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4[美]理查德·J·斯蒂尔曼二世:《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竺乾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5[美]肯尼思·约瑟夫·阿罗:《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中译版序言,钱晓敏、孟岳良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6[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27[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8[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29[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30[美]戈登·塔洛克:《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1[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2[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3[美]佛雷德·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134[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5[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6[美]丹尼尔·耶金、约瑟夫·斯坦尼斯罗:《制高点——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段宏等译,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
    137[美]丹尼尔·K·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38[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139[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谭功荣、刘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0[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14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出版社,1991年版。
    142[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高鸿业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14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4[美]E.R.克鲁斯克、B.M.杰克逊:《公共政策词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
    14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46[法]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47[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14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49[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郑戈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50[法]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5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52[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4[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张成福、王学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
    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97年9月13日,第2版。
    3 温家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公报》,2004年第23期。
    4 [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5 Satu Kahkonen, Anthony Lanyi.《分权和政府管理:分权可以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吗?》,载《减贫和经管评论》,2001年第6期。
    6 白宇、胡岑岑:《老师被停课回家阻止亲属上访》,载《羊城晚报》,2009年7月20日。
    7 曹文光:《对政府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理解》,《中国高等教育》,1998年第3期。
    8 陈国权,王勤:《责任政府:以公共责任为本位》,载《行政论坛》,2009年第6期。
    9 陈国权:《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载《预防职务犯罪研究》,2009年第2期。
    10陈海:《依法行政内涵及我国依法行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1陈振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
    12成思危:《创新三诀》,《中国改革》,2007年第2期。
    13迟玉华:《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思考》,《职业技术》2007年第6期。
    14仇开明:《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政府行为——访王沪宁教授》,《社会主义研究》,1989年第6期。
    15董晓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6范恒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方向》,《中国改革》,2006年第8期。
    17房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增刊。
    18韩庆祥:《解决“中国问题”应扬弃权力本位》,载《人民论坛》,2009年第7期。
    19郝铁川:《法治的关键:管住“一把手”》,载《检察日报》,1999年7月21日。
    20何增科:《全球化对国家权力的冲击与回应》,《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6期。
    21金华:《优化地方行政级次推进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2金太军、王庆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与方法论思考》,载《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23金太军:《政治体制改革性质的学理分析和实践价值》,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24井敏:《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思路》,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2期。
    25李春、刘丽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载《行政与法》2005年第1期。
    26李刚:《当前依法行政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行政与法》2005年第8期
    27李军鹏:《服务性政府建设下一步如何布棋》,载《领导之友》2006年第5期。
    28李路曲:《东亚的中产阶级、市民社会与政治转型》,《当代亚太》,2000年第11期。
    29李培育:《论中央与地方关系及相关的财政关系》,《管理世界》1994年第4期。
    30李松:《吹向垂直管理的冷风》,载《瞭望》,2009年第27期。
    31李晓西:《WTO与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载《求是》,2001年第22期。
    32刘文海:《人民权力观: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7期。
    33刘学贵、郑小玲、刘传初:《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载《乡镇经济》2006年第1期。
    34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载《人民日报》,1998年3月6日。
    35罗豪才:《中国行政法治的回顾与前瞻》,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6期。
    36马利、刘思扬:《朱镕基在全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光明日报》,1999年7月24日。
    37马涛:《服务型政府的神圣职责》,《文汇报》,2006年11月8日。
    38马跃月、李晓红:《刍议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与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载《经济师》2005年第1期。
    39明廷强、林存光:《人治主义,抑或人本主义?——儒家政治思想观念的一个分疏》,载《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1期。
    40莫于川、郭庆珠:《论现代服务行政与服务行政法——以我国服务行政法律体系建构为重点》,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41彭国甫、李春、刘期达:《基于完善科层制的县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2让-彼埃尔·戈丹:《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43任晓:《中国行政改革的动力与进程——1982--1988》,《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6期。
    44桑玉成:《论政府管理的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3期。
    45沈荣华:《论服务行政的法治架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期。
    46沈荣华:《抓住入世契机加快推进我国行政改革——“加入WTO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综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12期。
    47沈宗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
    48石军刚、郭欣根:《推进依法行政的途径分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9谭健:《政府职能的理论必须发展》,《政治学研究》,1985年第1期。
    50唐铁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原论》,《新视野》,2005年第5期。
    51唐铁汉:《我国开展行政问责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
    52唐铁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特点和方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3唐铁汉:《学习邓小平论政府管理的创造性与规范性思想》,《中国行政管理》,1997年第3期。
    54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55王邦佐,桑玉成:《论责任政府》,载《解放日报》,2003年5月13日。
    56王攀:《不公开,也是一种谣言》,载《羊城晚报》,2009年7月20日。
    57王文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载《理论探索》,2007年第1期。
    58王中汝:《如何客观评价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载《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
    59吴蓓:《我国依法行政中的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60吴兢:《面向责任本位我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成效》,载《人民日报》,2006年7月27日。
    61谢庆奎:《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兼论行政机构改革的长期性》,载《学习与探索》,1997
    62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63辛鸣:《系统论视野中的制度要素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0期。
    64徐艳玲:《走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观念误区》,载《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65许鹿:《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66许昕:《完善和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当代财经》,1999年第12期。
    67严强:《政府间关系:体制与行政》,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8颜廷锐:《创新七要素》,载《价格月刊》,1998年第11期。
    69杨健:《“替谁说话”与“为谁执政”》,载《人民日报》,2009年6月19日。
    70易纲:《创新有五个层次》,《银行家》,2006年第11期。
    71俞可平:《公正与善政》,《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8卷第4期。
    72俞可平:《善政:走向善治的关键》,《文汇报》,2004年1月19日。
    73袁曙宏、杨伟东:“我国法治建设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关于中国法治历程、作用和发展趋势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74袁曙宏:《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结合的蓝本》,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75曾慧:《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理念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
    76张成福:《责任政府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77张国庆:《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大背景、新特点、主要难点、前提条件》,载《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12期。
    78张浩:《试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载《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7期。
    79张康之:《论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载《东南学术》,2001年第1期。
    80张宿堂、何加正:《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强调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日报》,1996年2月9日。
    81张贤明:《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构建与路径选择》,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82张永缜:《权力本位: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载《理论导刊》,2001年第2期。
    83张正孝:《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载法律教育网。
    84赵勇:《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石》,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9卷第4期。
    85周小亮:《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危机成因的理论差异与启示》,《当代财经》,2000年第4期。
    86周志忍:《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转向责任本位》,载《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3期。
    87朱纯华:《探究服务型政府内涵》,载《商业经济》,2008年第8期。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4]24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2010)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
    4 《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的决定》(1993)
    5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
    6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
    7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2006)
    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201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0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04修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
    1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2010修正)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
    1 A.E. Kahn,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New York:Wiley, 1970.
    2 Adrian Leftwich,1993, "Governance,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4, No.3
    3 Bardach, Eugene'Getting Agencies to Work Together: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Managerial Craftsmanship'Washington D. 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8.
    4 Behn, Robert D. Rethinking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
    5 Blind,Peri K.2007. "Building trust in govern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emerging issues".7th Global Forum on Reinventing Government Building Trust in Government 26-29 June 2007,Vienna, Austria.
    6 David Walker,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Law, Oxford:Clarendon Press,1980.
    7 Deil S.Wright, "Understanding Intergovernment Relation," in Jay M.Shafritz, Albert C.Hyder, Classic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rcourt Brue Collage Publishers,1996.
    8 Diane Longley & Rhoda James, Administrative Justice, 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9.
    9 Dworkin R. Taking Rights Seriousl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0 Foster, Kenneth Wardwell. State-created associations:the emergence of business associa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Ann Arbor, Mich:UMI,2004.
    11 Gadsden, Amy Epstein.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1905-1926).Ann Arbor, Mich.:UMI,2005.
    12 Gulick, Luther. Science, Valu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M].New York: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37.
    13 Hans-Otto Sano, Gudmundur Alfredsson.Human rights and good governance building bridges. The Hague; New York:Kluwer,2002.
    14 Huang, Jinxin.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old-age pension reform in China.Ann Arbor, Mich.:UMI,2005.
    15 J. Kooiman, Findings Specul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In Modern Governance, Edited by J. Kooiman[M]. London:sage,1993.4.
    16 J. Kooiman, Governance and Govern ability:Using Complexity,Dynamical and Diversity.In Modern Governance, Edited by J. Kooiman[M]. London:sage,1993.4
    17 J.Buchanan, "A Contractran Paradigm for Appling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No.5,1975.
    18 John Adams, A Dissertation on the Canon and Feudal Law, in Papers of John Adams, ed. Robert J. Taylor et al.,vol l,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1977.
    19 Karl Wohlmuth.Good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mburg:Lit,1999.
    20 Konrad Ginther, Erik Denters, Paul J.I.M. de Waa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ood governance.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
    21 Lakshman, Naraya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ood governa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Manila, Philippines:Asian Development Bank,2002.
    22 Lubomir Bakule.Decentralized control:An overview.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 Volume 32, Issue 1, April 2008.
    23 Luther H. Gulick and Lydall Urwick, Papers on the Science of Administration, New York: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37.
    24 Neil Carter, Arthur P. J. Mo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Routledge,2006.
    25 Neumayer, Eric.The pattern of aid giving:the impact of good governance on development assistance. New York:Routledge,2003.
    26 North, Douglass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7 OECD publications. Open Government:Fostering Dialogue with CivilSociety[M]·France Paris:OECD,2003.
    28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and good governance. Paris, France: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5.
    29 Paul U. Ali and Greg N. Gregoriou.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after Sarbanes-Oxley Hoboken, NJ:John Wiley, c2006.
    30 Przewodski, A., S. Stokes,& B. Manin (Eds.).Democracy Accountability and Reprentatio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1 Rhodes, R.,"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Political Studies,44.
    32 Robert B.Denhard & Janet V. Denhard.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0(6).
    33 Robert Dolorme:Regulation as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The French Approach, In: Atle Midttun, Eirik Svindland, eds, Approaches and Dilemma in Economic Regulation:Politic, Economics and Dynamics. New York:Palgrave,2001.
    34 Ronald H.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Law and Economics, Volume 3,October,1960.
    35 Ross Garnaut.China's ownership transformation:process, outcomes, prospects. 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5.
    36 Siddiqui, Tasneem Ahmad.Towards good governance. Karac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37 Singh, Naunihal. Corruption & good governance. Delhi:AuthorsPress,2001.
    38 Tang, Sherma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n Arbor, Mich.:UMI,1979.
    39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0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1 Thomas Cooley, A Treatise on the Constitutional Limitations,8th ed.,vol.2, Boston: Little, Brown,1927.
    42 Walter, Carl Emil. Party-state rela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role of the People's Bank and the local party in economic management.Ann Arbor, Mich.:UMI,1982.
    43 Zeithaml,V.A. Defining and Relating Price,Perceived Quality and Perceived Value.Report No.87-101.Cambridge,MA: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198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