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经济法调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al Law to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 作者:李咏怀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经济法学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冯彦君
  • 学科代码:030107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04-01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从经济法学的角度分析日益发展的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金融创新问题,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概述。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提供的同时具有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特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经营活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显示,银证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之间经历了两度过渡。在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金融创新实践中,呈现为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银行控股公司形式,其二为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交叉。笔者认为,侧重建立防火墙机制的银行控股公司形式缺少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交叉模式对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灵活的激励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在回避风险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的权衡方面,两种模式为商业银行选择怎样的金融创新进程提供了参考范本。结合有关国际商业银行和中国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资料,文章分析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金融混业经营的潜在趋势。以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交叉为假设前提,笔者进一步分析了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金融创新方式。无论是商业银行债权性资产的证券化,商业银行参与证券的变现、流通与质押,还是商业银行参与证券承销以及代理证券、基金业务,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理财服务,都体现了商业银行利用现有的经营优势提供具有证券化特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论文的第二部分探讨了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提出的新课题。银行与证券的混业经营模糊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传统界定,致使以往用以调控个别市场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和资本政策,在这种混业经营的影响下,或者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或者表现为时滞特征的不可预测性。有鉴于此,作为金融政策依据的宏观调控政策也面临着来自金融创新的冲击。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作用于社会经济、秩序的行政职能。
    
    
    伴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宏观调控大致可以概括为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公平方面的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为实现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关立法机构已经关注利用法律来确保政府制定并执行持续、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被经济法所确认的金融法,以调整金融关系为核心的金融法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规范和准则。但是,银行与证券的混业经营足以动摇以金融分业为原则的金融法制。从经济法学的角度分析,由于经济法学以经济发展为对象,因此,经济发展的宏观、持续、动态的特征赋予了经济法学研究不同于其他法学研究的特点——动态的、开放的研究视角。经济法的变量调整理论为金融政策的适时调整提供了依据。经济法理论关于规制的界定,为宏观调控法制冲破金融分业经营的限制提供了可能。笔者通过理论分析为中国的商业银行从事银行与证券的混业经营而引致的对政策和法制变革的冲击提供了解决的依据。
    论文的第三部分探讨经济法对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调整,也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对商业银行而言,银行与证券的混业经营对金融市场可能造成的信用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决定了经济法对其调整的必要性。信用风险体现为资产证券化潜在的信用增级风险,商业银行从事证券的变现、流通、质押和证券承销、代理证券基金业务使商业银行面临的证券市场风险,商业银行提供的多元化理财服务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表现为商业银行提供的具有证券化特征的金融产品使金融领域内生的资金数量提高,实质上增加了资金的供应量,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基于对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实践,出现了两种监管形式。其一为以防火墙为原则的监管制度,其二为一体化的监管制度。以防火墙为原则的监管制度试图通过分离从事证券业务的附属公司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关联关系来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一体化的监管制度通过交易惯例、自律监督和立法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对金融业的监管,通常
    
    
    也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尽管存在不同的监管体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监管建议。确立有效监管的体制,安排持续性的银行监管,强调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关注,明确使用现场和非现场、经常性、单一和并账基础上的和独立的外部审计等持续监管的手段,赋予监管者纠错和惩罚的权力。当前,中国的金融监管类似以防火墙为原则的监管模式。相关的基本金融法规都明确规定金融分业经营的原则,同时针对不同的金融行业分别设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在2003年底,修正后的三大银行法体现了对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的制度激励,为银证混业经营预留了发展空间,明确了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和权限,适当剥离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强化其货币政策职能。在实践中,三个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商业银行从事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提供了体制保障。笔者认为,银行与证券混业经营对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是大势所趋,因此,经济法学应该积极关注规范金融混业经营的法律制度和国际组织的协议和建议,结合中国的金融特点和实际情况,及时、审慎地探讨如何调整金融法制,以促进金融法治建设,为中国的金融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This text mainly study the issu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of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with the method of economical law, totall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is operation business with the mixture character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s or securities firms will provide. It is appears that the evolution between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and separateness has experienced two times. In the fulfillment of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forms, one is bank holding company, the other is the form offering the crossing products of securities firms and commercial banks. The writer think that 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which emphasize to establish the firewall system is lack of the vivid function to encourage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while the latter form embodied. But for the aspect of how to set up weight between getting around the risk and positively expanding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these two kinds of modes provide usable copies for commercial banks on how to choose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 data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and tha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f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and the local latent trend of it in China. Taking the form which offer the crossing products of securities firms and commercial banks as supposing premise, the writer further analyses the way how to operate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Whether the obligatory right property of commercial banks changing into securities, commercial banks engaging into the process of securities discount, circulation and endorsement, or commercial banks take on the services of securities underwriting and funding entailment, commercial banks offer diversified financial services to customers, all these services and products prove that using the current advantages the commercial banks can offer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ecurities firms.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new subjects that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s firms bring to financial market, financial policy and financial legislation. Because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will mist the traditional define of the monetary market with the capital market, so it make the old policy tools of the monetary market and the capital market which regulat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respectively lead the result of pulling one hair but move the whole body, or present the unpredictable time deta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As what has mentioned above, the macroscopic regulation that the evidence of financial policy also faces the impact from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macroscopic regulation is a kind of government function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ocial economy and social order. Accompany with the flourish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acroscopic regulation can mostly generalize to financial policy, industry policy and aspect of economic and fair policy. Macroscopic regulation of gover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business are something to share good and bad luck. In order to realize continu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nance, the concerning lawmaking organizations have already paid attention to enact and carry out persistent, stable macroscopic regulation policy through insurance of law, the most outstanding one of them is financial legislation that is confirmed by economical law, the financial legislation whose core is to adjust the relationship of finance has already become the rule and standard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While the amalgamation oper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securitie
引文
[1] 这里的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有别于所谓的投资银行和商人银行概念,具体指以吸收存款和经营工商业贷款为主的银行。主要业务为,接受活期或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办理工商放款、消费贷款、房地产贷款及某些中长期贷款、办理票据贴现与承兑、承担保证、办理国内及国外汇兑、代理收付款项、办理公债及公司债投资、代募债券或股票、办理信托或信用证业务。英国旧称“合股银行”,西欧等地则习惯称之为“信贷银行”。
    [2] 江其务:《制度冲击与制度改革》,载《上海金融》,2000年第6期,第19页。
    [3] 防火墙,指充分保护银行体系不受其从事证券业务所带来的风险的影响。这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法律规范的可行性;其二,经济表现的可行性;其三,市场感受的可行性。
    [4] 中间业务指为工商企业开立账户、提供多方面的交易服务、办理各种技术性业务如货币收付、转账结算、汇兑、代收账款、外币兑换以及信用卡服务、保管服务等。
    [5] 吴晓求:《中国金融大趋势:银证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6] “大爆炸”指伦敦证券市场在技术上、操作上和规章制度上的一次空前的、令人震惊的和影响深远的大变革。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证券商为交易所会员;取消单一资格会员制,允许交易所会员可以一身兼任经纪商和中间商,二者业务可以交叉,从事双重交易;取消固定佣金,实行自由议定;允许本国和外国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申请为交易所的会员,也允许外国公司100%地收购交易所会员公司。
    [7] 吴晓求:《中国金融大趋势:银证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67页。
    [8] 规模经济即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如果由于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的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则存在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如果因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的扩大,出现平均成本不变,甚至升高的状况,则存在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ope)。
    [9] 窦竹君:《美国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启示》,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4期,第66页。
    [10] 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95页。
    [11] 李建伟:《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评估》,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3年第8期,第20页。
    [12] 李建伟:《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评估》,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3年第8期,第21页。
    [13] 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99页。
    [14] 石少侠:《经济法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5页。
    [15] 零售业务,主要针对银行的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储蓄、信贷、外汇方面的金融服务。公司业务,为公司、企业等法人机构提供存款、基本信贷、支付结算、信用证、保理即保付与管理等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业务,是为全球其他银行性金融机构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提供的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金融服务。
    [16] 银证转账业务,是指银行卡账户与支持证券交易的资金账户之间闲置资金的转账业务。
    [17] 与一篮子基金组合挂钩的结构性存款,指以500万美元为起存金额,存期5年,1年后可提前支取的,收益与挂钩基金组合的表现情况相联系的存款。
    
    [18] 张守文:《宏观调控法的周期变易》,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4期,第9页。
    [19] [美]查尔斯·亚当斯、唐纳德·J?马西森、加利?斯基纳西著,朱隽等译:《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和主要政策问题》,中国金融出版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版,第66页。
    [20] 张守文:《宏观调控法的周期变易》,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4期,第7页。
    [21] 郭俊秀:《中国商业银行法律与实务》,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22] 强力、韩良:《银行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页。
    [23] [美]马西·迈耶著,杨敬年译:《银行家》,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2页。
    [24] [美]Joseph J. Norton, 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the 1990s, London Press Ltd 1991, P129.
    [25] 陈国庆:《英国金融制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1页。
    [26] 此处引入路径依赖理论的目的在于强调任何完全一致的制度安排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个国家都需要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制度安排,在既存的条件下进行制度建设以达到某种目的,同时,由于既有条件的约束和信息的不对称,不是任何制度都是有效率的。
    [27] 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巴塞尔委员会于1974年底由1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管理机构建立。该机构每年举行4次会议,大约有30个技术工作组和职务团组织经常性会议。委员会的成员现在包括,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以及美国、英国,由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者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负有监管职责的权力机
    
    
    构代表各成员国。委员会并未建立任何的超国家的监管权力机构,并且它的结论没有也从不曾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制定有效的监管标准、框架和建议,并希望各成员国的监管机构能够有步骤地逐步推广和完善适合其国家系统的标准、框架和建议。有鉴于此,委员会推广原则性的标准和方法,而不使成员国的具体监管措施统一化。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缩小国际间监管的漏洞。因此,委员会致力于两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没有任何跨国银行的建立能够规避监管并且监管措施的建立应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28] 这里所指的审慎监管信息通常限于有关机构财务稳健状况的统计数字,如资本、流动性及不同类型的大额暴露风险,也包括非统计资料,如对公司管理信誉和竞争能力的印象,对内部报告效率和控制程序的报告等。
    [29] A joint note which sets out eight principles that The Basel Committee and IOSCO have agreed to promote and which announces a join initiative in the supervision of diversified financial groups.
    
    
    
    
    
    
    
    
    
    
    
    
    参 考 文 献
    1、漆多俊:《经济法论丛》第1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2.、漆多俊:《经济法论丛》第4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3.、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国银行法律事务部:《银行法律论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干杏娣:《浴火重生:入世后中国金融的结构变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唐应茂:《电子货币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黄泽民:《日本金融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美]麦金农著,周庭煜等译:《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9、[美]索罗斯著,万群译:《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岌岌可危的开放社会》,台北联京出版公司,1998年版。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11、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贸易走向未来》,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著,贝多广译:《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信春鹰、樊纲:《中国经济发展中法律与法律机构的作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刘丰名:《巴塞尔协议与国际金融法》,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陈安:《国际货币金融法》,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16、董世忠:《国际金融法》,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17、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吴志攀:《金融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蒋超良、金钟:《商业银行与西方金融运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20、[美]波斯纳著,蔣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1、[英]哈特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2、[美]史蒂文?普雷斯曼著,陈海燕、李倩、陈亮译:《思想者的足迹——五十位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杜恂诚:《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创新》,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版。
    24、十国集团中央银行研究小组:《国际金融业务创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25、张乃根:《经济学分析法学》,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26、[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施少华、姜健强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周慕冰:《西方货币政策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28、周正庆:《中国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29、赵文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刘小怡、夏丹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31、陈晓:《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2、王华庆:《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33、许健:《银行监管国际惯例》,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
    34、郭国有:《中央银行监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美]威廉姆?A?拉维特、约瑟夫?麦瑞克?琼斯著,刘李胜、安静译:《银
    
    
    行与金融机构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6、Manus Egan, Nicholas Lockett, EC 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ion, Chancery Law Publishing Ltd, 1994.
    37、Joseph J. Norton, 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the 1990s, London Press Ltd, 1991.
    38、John H. Friedland, The Law and Structu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EC and Japan, Quorum Books, 1994.
    39、Jonathan R. Macey ,Geoffrey P. Miller, Banking Law and Regulati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2.
    40、Alfred M. Pollard, Joseph G. Passaic, Reith H. Ellis, Joseph P. Daly, Banking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ter Worth Legal Publishers, 1998.
    41、Philip Wood,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Sweet and Maxwell Ltd, 1995
    42、BIS, Compendium of Documents Produced by the Bank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