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贸易比较优势与结构整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与加拿大都是国际贸易大国,并且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者的国际贸易地位日益趋向平等,由此在当今国际经济发展条件下,两国十分有必要在各自贸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整合,以利于两国间贸易空间的发展。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及比较分析方法,接着分析了中加贸易发展的动因、存在的障碍及中加贸易产品比较优势及其双边贸易结构,并通过散点图分析了二者的一致性变动。然后,以大量数据为支撑,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加贸易结构整合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为:
     (1)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的价格和产品要素的社会成本,而产品要素的社会成本主要靠国内资源成本来实现。
     (2)中国对加拿大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自身不断增强的出口竞争力来推动的,而在加拿大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出口增长完全得益于市场扩大效应,即依靠中国市场的扩大来带动。
     (3)中国和加拿大贸易存在明显的互补性。以中国为出口国的贸易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制成品方面,而以加拿大为出口国的贸易互补性主要体现在燃料及矿产品和农产品方面。
     (4)中加贸易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结构整合是一个多层次的整合。整合的多层次性体现在子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自身的整合、要素间的整合、各子系统间的整合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之间的整合。
     (5)论文探讨了中加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完善贸易结构的整合策略,主要有三方面:改善双边贸易环境,促进中加贸易平衡发展;调整和优化商品结构,营造产品比较优势;整合技术支持系统,推动比较优势升级。
     作者希望论文中所提出的中加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能够对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As Canada and China are both very importa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rade, thereis certainly great potential of trade to be tapped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afterChina’s successful accession to WTO. We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integration problemof bilateral trade by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In this thesis, I intend to:
     (1) Briefly introduce Canada and China’s respective trade situations and reviewthe historical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2) Analyze curr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se two countries indeveloping their trade relationship. Suggest some specific measures for promotingtheir trade relationship.
     (3) In this thesis, we will study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Products of China by using NSP, DRC and ERP methods. The conclusions can serveas a basi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an be used for research of the protection leveland distortion effects.
     (4) This thesis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bilateraltrade 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e of bilateral trade integration degree, and thusbilateral trade structure integration strategy is established.
     (5)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path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trade, makes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rade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advantage integration strategy; There are three main aspects: Improve the TradeEnvironment, Promote the Balanced Trade Development; Adjust and optimize thecommodity structure, Develop products with better comparative advantage; Support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promot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upgrading.
     I hope my suggestion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relations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引文
[1]于爱芝.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结构整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5):35.
    [2]陈徳.重庆市重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于爱芝.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结构整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5):48.
    [4]于爱芝.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结构整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5):87.
    [5]铁殿君、李华.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1).
    [6]崔浩.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3(12).
    [7]赵玉萍.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新进展[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9).
    [8]陈德.重庆市重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D].西南大学,2006(4).
    [9]周梅妮.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简述[J].甘肃农业,2005(6).
    [10]董杨.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04.
    [11]王咏梅.比较优势理论的演义与拓展[J].求索,2010(10).
    [12]梅茜.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D].扬州大学,2008(5).
    [13]汤咏.中国蔬菜出口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2).
    [14]李宝会.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性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5).
    [15]梅茜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D].扬州大学,2008(5).
    [16]樊凤龙.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状况和原因评析[J].企业经济,2003(12).
    [17]李宝会.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性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
    [18]赵晓丽、洪东悦.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敏感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7).
    [19]周泽红.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效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5).
    [20]王勇,徐元国.比较优势来源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2).
    [21]刘志飞.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5(4).
    [22]尹怡然.赴美国加拿大科技考察报告[J].广东科技,2007(6).
    [23]谢里,隋杨,张娅.人民币汇率与商品出口结构——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J].投资研究,2011(8).
    [24]王婧超.加拿大货物贸易政策体系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4).
    [25]赵蜀蓉.论加拿大对华政策与中加关系[D].电子科技大学,2004(6).
    [26]王军.解读壁垒[J].企业标准化,2002(9).
    [27]朱光富,余劲飞.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及其它技术壁垒[J].中国检验检疫,2000(6).
    [28]吴金慧.法规繁多标准苛刻执行严格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状况[J].化工管理,2002.
    [29]施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现状[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2(8).
    [30]陈兴.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技术壁垒现状综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
    [31]李瑾.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思考——兼论我国政府及企业的应对之策[D].上海外国语学院,2004(6).
    [32]张修占,对绿色贸易技术壁垒的思考[J].中国环境报,2003(3).
    [33]高芳.跨越绿色壁垒实施绿色营销[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10).
    [34]李坚.美国贸易技术壁垒体系简介兼论安防产品贸易[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3(2).
    [35]杨明.警惕“绿色”幌子下的暗雷[J].中国经济快讯,2001(11).
    [36]徐志刚.比较优势与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D].南京农业大学,2001(5).
    [37]徐志刚,钟甫宁,傅龙波.中国农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及比较优势[J].农业技术经济,2000.
    [38]杨渺.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多元推广及应用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2(4).
    [39]李江.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市场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40]龙凤兰.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整合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4).
    [41]李崇光,于爱芝.论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结构整合[J].理论月刊,2005(7).
    [42]Prevail Iqbal.发展中加贸易的障碍——倾销与反倾销问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43]许泉林.当前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4(3).
    [44]张文鹏.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投诉的对策探讨[J].政法论丛,2008(8).
    [45]李成.中国企业亟待加强反倾销应诉现代企业[J].2001(10).
    [46]宋海浩.反倾销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企业经济,2007(3).
    [47]陈万灵,孙晓艳.中国与加拿大经贸合作的方向与前景展望[J].国际经贸探索,2008(1).
    [48]张志斌.加拿大经济存在的问题[J].当代世界,2002(11).
    [49]洪邮生.时论加拿大与美国的经济依存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2002(6).
    [50]金芳北.美经济一体化与加拿大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变动[J].世界经济研究,2000(2).
    [51] Nicolas Coeurdacie.The geography of trade in goods and asset holdings AntoninAvia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
    [52]林珏.中加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04(10):62-64.
    [53]文艺.加拿大与中国[J].经贸世界,2004(7):60-61.
    [54]周茂荣.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45-49.
    [55]李晓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53-162.
    [56]吴建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7]商德文.中加贸易与投资的现状和前景[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4).
    [58]钟晓班.加拿大经济发展的前景[J].管理科学文摘,1998(7):13-15.
    [59]商德文.加拿大经济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和对策[J].中外管理导报,2002(1).
    [60]韩经纶.中加经贸关系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南开经济研究,2002(5):24-27.
    [61]高凛.中加反倾销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上海企业,2003(7).
    [62]王晓辉.对外投资与规避反倾销.商业研究,2004(11).
    [63]林云华.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加拿大反倾销法的挑战[J].当代经济,2004(7).
    [64]赵蜀蓉.基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中国与加拿大合作前景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63-67.
    [65]闫成海.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J]世界经济,2003(1):20-22.
    [66]朱杰.中国产品出口加拿大市场[J].中国对外贸易,2003(8):11-13.
    [67]陶俊.从显性比较优势看中国后发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9-32.
    [68]闫国庆,陈丽静.中国农户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4).
    [69] Hart.c.w.l,heskett,J.L,Sasser,W.E.Jr. The profitable art of service recovery.M [J].Harvard business preview,1990(1).
    [70]邹德浩.加拿大大使柯杰眼里的中国[J].国际人才交流,2003(2):40-42.
    [71]廖忠.加拿大和中国西南地区经贸关系回顾[J].经贸世界,2000(4):25-26.
    [72]吴行赐.1967年以来加拿大华人经济的发展[J].华侨华人历史训究,1995(1):35-36.
    [73]王学秀.NAFTA中加拿大与墨西哥的经济关系及其前景[J].南开经济研究,2000(6).
    [74]杨恩铭.中国移民在加拿大[J].人才开发,2006(4):21-22.
    [75]张志斌.加拿大经济存在的问题[J].当代世界,2002(11):11-14.
    [76]洪邮生.时论加拿大与美国的经济依存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2002(6):22-23.
    [77]金芳北.美经济一体化与加拿大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变动世界经济研究[J].2000(2).
    [78]马颖.加拿大自由党政府的经济政策探析[J],经济评论,2000(2):33-35.
    [79]吉弗里·J,肖特和默里·G·史密斯.加美自由贸易协定:全球影响[M].美国国际经济学研究所、加拿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出版,1988.
    [80]廖忠.中国和加拿大为何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J].重庆和世界,2005(1):86-88.
    [81]徐康宁,陈万华.加拿大经济面向亚太市场——中加贸易发展的背景和机会[J],国际贸易问题,1995(1):33-36.
    [82]林达光.加中关系的新阶段[J].瞭望,1984(3):55-57.
    [83] Lee, D S; Kennedy, P L. A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U.S. rice export programsto Japan and South Korea: 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J].American Journal of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
    [84]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5):34-39.
    [85]林珏.中加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04(10):62-65.
    [86]林珏.中加双边贸易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07(1):81-86.
    [87]万广华,QURESHIMS等.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扩张:威胁还是机遇[J].经济研究,2008(4).
    [88]王国安,范昌子.中欧贸易互补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3):61-66.
    [89]杨希燕,王笛.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7):71-77.
    [90]张玉和.中韩贸易模式的变迁:从互补到竞争[J].国际经贸探索,2006(1):39-43.
    [91]周茂荣,杜莉.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9).
    [92]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
    [93]戴翔,郑岚.自然人移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以美国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8(2).
    [94] Francine Roy. Canada’s Trade and Investment with China[J].Far EasternEconomic Review,2005(6):22-24.
    [95]刘青峰,姜书竹.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J].浙江社会科学,2002(6).
    [96]姜书竹,张旭昆.东盟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0).
    [97]单文婷,杨捷.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巾的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06(6).
    [98]史朝光,顾海英.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财贸研究,2005(3).
    [99]孔令强,蒙英华.服务贸易中自然人流动的一些统计问题[J].商业研究,2008(3).
    [100]林玲,王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7).
    [101]余珊萍.基于引力模型的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新金融,2005(1).
    [102]吴丹.国际贸易流量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新进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6(4).
    [103]潘向东,廖进中,赖明勇.制度因素与双边贸易:一项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4(5).
    [104]赵明.中美服务贸易比较与我国对策选择[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4).
    [105]唐梁.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8(4).
    [106]徐海宁.经济学前沿理论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107]郑吉昌.中国发展服务业政策与发展服务贸易政策的结合[J].国际贸易,2008(12).
    [108]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09]王厚双,王韶玲,崔日明.各国贸易政策比较[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110]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11]North American FTA the new World Order Takes the Shape in the WesternHemisphere[M].U.S.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1992.
    [112]霍建国.中国外贸与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2004.
    [113]国家统计局.中国发展报告——中国的“九五”[M].中国统出版社,2001.
    [114]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高新技术论坛报告集[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115]程漱兰.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1978—1997[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7).
    [116]全林远.20世纪的世界经济[M].新时代出版社,2011(5).
    [117]陈秀英.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97[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
    [118] Balassa.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The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Journal,1965(2).
    [11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5).
    [120]佟家栋,洗国明.1999——2000年度世界经济发展报告[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6).
    [121]邹根宝.欧盟与美国经济实力比较及经贸关系预测[J].世界经济文汇,2001(5).
    [122]车桂兰,潘军.怎样与加拿大人做生意[J].中国对外贸易,2001(7).
    [123]高析.2000年中国和世界出口贸易发展特点[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124]傅江景.外贸经营权开放的市场效应和国有外贸企业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2(6).
    [125]陈庚.中加经贸关系结硕果[J].国际贸易,1995(4).
    [126]吉弗里·J,肖特和默里·G·史密斯.加美自由贸易协定:全球影响[M].美国国际经济学研究所、加拿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出版,1988.
    [127]马颖.加拿大自由党政府的经济政策探析[J].经济评论,2000(2).
    [128]王学秀.NAFTA中加拿大与墨西哥的经济关系及其前景[J].南开经济研究,2000(6).
    [129]钟晓班.加拿大经济发展的前景[J].管理科学文摘,1998(7).
    [130]商德文.加拿大经济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和对策[J].中外管理导报,2002(1).
    [131]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高新技术论坛报告集[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132]宿镜祥.恢复与调整中的加拿大经济[J].经济研究参考,1999.
    [133]张杰古斯达·克里斯坦森.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发展和应用—兼论欧共体和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1998(1).
    [134]周忠菲.中加经贸关系初探——现状问题及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1997(3):51-54.
    [135]Robert Gil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1987:131-135.
    [136]陈建军,肖晨明.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4(8).
    [137]宋国明.中国企业在加拿大进行矿业开发的前景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06(4).
    [138]Kate Bertrand. Marketers Discover what quality pearly mean[M].BusinessMarketin,1987(4).
    [139]宁进.加拿大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政策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7(6).
    [140]Charles Plott.Production, trade, prices, exchange rates and equilibration inlarge experimental economie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