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首先建立从城市的角度研究住区的视角,以“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对西方住区发展历程以及住区相关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其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为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借鉴。
     论文针对我国住区发展现状,论文剖析了“居住小区”模式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组织、城市形态方面的影响,进而通过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定量地提出住区的构成模式、人口规模、路网密度、居住街坊尺度等的参考数值。进而,以这些量化数据为依据,提出中国城市“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型,并将“4公顷用地规模、1500-2000人口规模”作为住区中居住街坊的基本尺度。
     针对“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型在现实中的运用和操作,笔者进而对我国住区建设方法、土地供给方式、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操作管理方法、以及现行的交通规范和居住区规范提出质疑,并依据国外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城市住区的调研结果提出合理建议。最后运用唐山凤凰新城从设计到实施全过程的实证性研究,通过模拟开发设计、对项目实施后的调查与后期评估,验证论文提出的住区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型在中国城市中应用提供佐证。
     论文的最后以天津为例具体地证实和分析,并将针对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建设所提出的对策以及“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运用到天津的具体实践中。同时通过天津居住空间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新的现象等方面的论述,证实论文对中国大城市相对概括的分析和论证,并针对“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天津项目的后期评估,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成果。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planning,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smallblock, dense road-network" settlement pattern which illustrates the methodology ofthe urban settlement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asing o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sof urban settlements and related theorie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this recent100years, the thesis summary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thepractical aspects in field of urban settlement planning. Hopefully, it can provide areference for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China urban settlement design.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identialdistrict" pattern in China cities and discusses how it affects on the urban spacestructure, traffic, city forms. Then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he thesisprovides quantitatively the reference databases on the land mix-use, the neighborhoodpopulation size, density of road-network, scale of neighborhood, etc. Afterwards, thethesis establishes an settlement model which demonstrates the "small block, denseroad-network" settlement pattern.
     In order to make this pattern into use,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lls in question onthe Code for Settlement Planning and the Code for Urban traffic Planning. Then thethesis draws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common practices on the Control DetailedPlanning to offer the advices to China settlement planning. Furthermore, taking thePhonix Town in Tang Shan as example, the thesis conducts a practice research on thepattern of "small block, dense road-network".
     Finally, setting Tianjin as an example,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aims at the mainproblem of urban settlement planning and offers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The thesis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the Tianjin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during last40years,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major problems. Then the thesis evaluates the effectsof the settlement pattern of "small block, dense road-network" by several cases studyof Tianjin.
引文
1陈竹,中国市场经济下居住空间的产生、转型与挑战,新建筑,2010(03)
    2王放,论中国城市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9
    3良好社区规划——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吉尔格兰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26
    4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美)唐纳德沃特森等著,刘海龙等译,城市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A. B.布宁,《城市建设艺术史—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53
    7让.保罗.拉卡兹,城市规划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8邹颖,卞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世界建筑,2000(05)
    9邹颖,卞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世界建筑,2000(05)
    10邹颖,卞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世界建筑,2000(05)
    11方可,简雅各布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改造的启示,国外城市规划,1998(01)
    12C.亚历山大,严小婴译,城市并非树形,建筑师,1986(24)
    13聂兰生等,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14方可,简雅各布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改造的启示,国外城市规划,1998(01)
    15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6刘宛,城市规划实践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7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8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述评,陈占祥,《建筑师》4期,1980.7
    19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0刘宛,城市设计实践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2吉尔格兰特,良好社区规划——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51
    24C.亚历山大,严小婴译,城市并非树形,建筑师,1986(24)
    25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6(美)彼得盖兹(Peter Katz)著,张振虹译,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7邹颖,卞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世界建筑,2000(05)
    28数据来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总论
    29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规划局网站资料整理
    30张杰、吕杰,从大尺度城市设计到“日常生活空间”,城市规划,2003(09),P41
    31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2010.11.8
    3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道路交通规划专篇
    33刘铨,德国高效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国外城市规划2006(01),P92
    34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5彭真,转引自《城记》,三联书店,P292
    36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30年1949-1979,三联书店,P77
    37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30年1949-1979,三联书店,根据第八章第四节整理
    38华揽洪,重建中国——城市规划30年1949-1979,三联书店,P186
    39刘晔,李志刚,20世纪90年代以来封闭社区国内外研究评述,《人文地理》2010年03期
    40宋伟轩,朱喜钢,中国封闭社区——社会分宜的消极空间相应,《规划师》,2009年11期,文中数据根据此论文整理。
    41吉尔格兰特,良好社区规划——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120
    42邹颖,卞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世界建筑,2000(05)
    43肖亮,城市街区尺度研究,硕士论文,同济大学,2006。根据P78表格整理
    44克里夫芒福汀,《绿色尺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5沈磊孙洪刚,《效率与活力——现代城市街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根据P103资料整理,部分数据(如雷德伯恩、纽约、米尔顿凯恩斯、新城市主义等)根据原版资料作了修正
    46王轩轩,段进,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初探,南方建筑,2006(12)
    47《市镇设计》,F吉伯德著,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8亚历山大等著,王听度,周序鸿等译.建筑模式语言[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49田东海.新加坡组织规划的指标和结构.国外城市规划,1997(02)
    50夏建中.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服务.社会学,2000(07)
    52邹颖,卞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世界建筑,2000(05)
    5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P20
    54数据来自《石家庄日报》,2006年12月28日
    55数据来自《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南京规划局网站
    56俞斌等,《浅谈常州市城市支路网规划》,常州市规划院网站
    57沈磊孙洪刚,《效率与活力——现代城市街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8迈克尔.罗斯沃斯等著,李凌虹译,街道与城镇的形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P11
    62莱利斯马丁,《生长的网格》,引自《城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195。次文是作者1972年出版的著作《城市空间与结构》的开篇文章
    63莱利斯马丁,《生长的网格》,引自《城市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201
    64黄怡,城市社会分层与居住隔离,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65王彦辉,走向新社区: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6[美]艾丹,居住区改造作为一个文化问题:从西方的角度看北京的旧城改造,建筑学报,1998(02)
    67单文慧,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城市规划,2001(02)
    68梁鹤年,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的几个战略性选择,城市规划,1999(09)
    69(美)杰拉尔德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著,张晓军,潘芳译,社区规划简明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0(美)杰拉尔德A波特菲尔德,肯尼斯B霍尔Jr著,张晓军,潘芳译,社区规划简明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1Derry O'Connell,城市结构中的尺度变迁:看用地激化条件下的典型爱尔兰城镇,国外城市规划,2002(04)
    72(英)克里夫芒福汀著,陈贞等译,绿色尺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3赵燕菁,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的转变,城市规划,2002(10)
    741999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行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第30号文),制止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协议出让方式,以有利于国有土地资产价值的实现和集约用地、节省土地资源,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2002年,国土资源部又发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2003年发布关于印发《关于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方案》;2004年国土资源部与监察部跃合发文《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71号),开始坚定地推行“招拍挂”。直至2004年“招拍挂”方式才基本得以在全国推行。
    75陈竹,中国市场经济下居住空间的生产:转型与挑战,新建筑,2010(03)
    76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7王召森,规划道路网密度指标调整之思考,城市交通,2004(03)
    78赵文凯,张播,居住小区不因市场而失效——小区理论在市场机制下的理解和应用,城市规划2010(09)
    80孙晖,梁江,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控制什么,城市规划,2000(05)
    81李江云,对北京中心区控规指标调整程序的一些思考,城市规划,2003(12)
    83凌莉,土地混合使用的开发模式研究,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P90
    84根据王桢栋的论著《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P125-P130相关内容整理。
    85朱长友,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混合用地的研究,规划师,2009(05)
    86唐山市机场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竞赛,城市环境设计,2005(03)
    87唐山市机场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竞赛,城市环境设计,2005(03)
    88天津市城市规划志编委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89天津市城市规划志编委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0天津市城市规划志编委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1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编,天津建设五十年,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
    9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第8.0.5条。
    93邹颖,荷兰MVRDV事务所,城市环境设计,2005(02)
    [1]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张京详,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崔功豪主编,中国城镇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胡俊,中国城市:模式与演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新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7](英)F.吉伯德著,程里尧译,市镇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8](意)L.贝纳沃罗著,薛钟灵等译,世界城市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9](美)ROGER TRANCIK著,谢庆达译,找寻失落的空间,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10]AB布宁等著,黄海华译,城市建设艺术史: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建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王军,城记,北京:三联书店,2003
    [12]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13]刘宛,城市设计实践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4]梁江,孙晖,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
    [15]沈磊孙洪刚,效率与活力——现代城市街道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王彦辉,走向新社区: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7]黄怡,城市社会分层与居住隔离,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18](法)华揽洪著,李颖译,重建中国一城市规划三十年(1949-1979),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
    [19]聂兰生,邹颖,舒平,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0]吕俊华,彼德罗编著.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1]赵冠谦、林建平主编,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2]于一凡,城市居住形态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3]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4]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5]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6]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7]谭庆琏,城市住宅试点小区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8]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中国小康住宅示范工程集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9]组委会编,跨世纪住宅小区方案竞赛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0]聂兰生舒平李大鹏,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选萃(一),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1]杨德昭,社区的革命,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2]蔡军,城市路网结构体系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3]天津市城市规划志编撰委员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4]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1999
    [35]滕韶华,荆其敏,天津建筑风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6](英)J.麦克卢斯基著,张仲一、卢绍曾译,道路形式与城市景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7](英)克利夫芒福汀著,张永刚、陆卫东译,街道与广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8](英)克利夫芒福汀著,陈贞、高文艳译,绿色尺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9](英)大卫路德林尼古拉斯福克著,王健单燕华译,营造21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5.1
    [40](加)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41](美)迈克尔.罗斯沃斯等著,李凌虹译,街道与城镇的形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2](美)唐纳德沃特森等著,刘海龙等译,城市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3](美)彼得,卡尔素普著,郭亮译,未来美国大都市:生态社区美国梦,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9
    [44](美)道格拉斯凯尔博著,吕斌覃宁宁黄翊译,共享空间:关于邻里与区域设计,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7
    [45](美)凯文林奇著,方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6](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等译,城市形态,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7](美)彼得盖兹著,张振虹译,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8](美)大卫沃尔特斯著,张倩译,设计先行——基于设计的社区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9](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0](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B版社,1985
    [51](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2](德)赖因博恩著,虞龙发等译,19世纪与20世纪的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3]Collins,G.R.andCollins,C.C.Camillo Sitte, The Birth of Modern CityPlanning,Rizzoli,New York,1986
    [54]Andres Duany, Elizabeth Plater-Zyberk. Town and Town-rnaking Principles.Rizzoli Intemational Publications Inc,1991
    [55]Bacon, E. N. Design of Cities. NY: Penguin Book.197p.
    [56]Jane Jacobs, The Des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PenguinBooks,1961
    [57]Rossi, A.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MA: The MIT Press,1982.
    [58]Frey, H. Designing the City: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Urban Form [M]. NewYork: Routledge,1999.
    [59]Siksna, A. The Effects of Block Size and Form in North American and AustralianCity Centers [JJ. UrbanMorphology.1997(01):19-33.;
    [60]Kostof, S. The City Assembl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1.
    [61]Kostof, S. The City Shap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1.
    [62]Lynch, K. 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81.期刊论文:
    [63]邹颖,卞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世界建筑,2000(05)
    [64]荆子洋,邹颖,对当今城市居住形态的反思,新建筑,2003(03)
    [65]缪朴,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对策,时代建筑,2004(05)
    [66]梁江,孙晖,城市土地使用控制的重要层面:产权地块,城市规划,2000(06)
    [67](美)C.亚历山大,城市并非树形(严小婴),建筑师,1986(总24)
    [68]方可,简雅各布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改造的启示,国外城市规划,1998(01)
    [69]张杰,袁路平,巴塞罗那扩展区多层高密度街坊的发展与启示,国外城市规划,2004(09)
    [70]王轩轩,段进,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初探,南方建筑,2006(12)
    [71]李旭光,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思考,规划师,2005,(08)
    [72]赵民,林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研究,城市规划,2002(12)
    [73]田野,栗德祥,毕向阳,不同阶层居民混合居住及其可行性分析,建筑学报,2006(04)
    [74]赵燕菁,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微观道路一用地模式的转变,城市规划,2002(10).
    [75]于文波,王竹,混合社区适宜模式及实现途径研究,规划师[J],2005(6)
    [76]邹兵,“新城市主义”与美国社区设计的新动向,国外城市规划,2000(02)
    [77]任国岩,一种新形式的城市中心一塞纳尔“正方形”,国外城市规划,2003(06)
    [78]谢英挺,居住区道路指标与路网模式研究,规划师,2008(04)
    [79]徐循初,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问题,城市期划汇刊,1992(06)学位论文:
    [80]李江,住区发展的新趋势,[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6
    [81]肖亮,城市街区尺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6
    [82]王金岩,城市街廓模式研究——以沈阳市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06
    [83]江军廷,地块尺度及用地边界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7
    [84]邹颖,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0
    [85]马素明,走向完全住区,[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0
    [86]朱怿,从“居住小区”到“居体街区”——城市内部住区规划设计模式探析,[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87]王岩,走过十字街的回望——天津老城厢地区更新改造问题探索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88]李衡,触媒理论指导下的混合社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8
    [89]刘舒,城市交通影响下的街廓尺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大学建筑学院,2008
    [90]杜忠晓,天津城郊居住区规划建设模式与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
    [91]张阳,经济转型期大型居住区的特征、问题及建设对策研究一以天津市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92]王燕,天津市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自生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技术标准:
    [9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94]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95]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DB29-7-2000,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