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尼西亚巽他人佳美兰音乐德宫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实地考察与学习和参与演奏的基础上,对于印度尼西亚传统宫廷佳美兰音乐德宫的历史及文化语境、音乐形态以及它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与中爪哇、巴厘岛地区的佳美兰音乐进行初步对比。文章以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文化中的音乐研究”这一立场,试图说明佳美兰德宫在当地主体的宗教、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个性与民族特征,和与该民族其他民间音乐并存及与外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与融合等现象。
     通过对于德宫音乐的历史及文化语境的研究,可以得出,就像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礼乐一样,德宫音乐作为巽他宫廷中的“礼乐”,同样经历了一个上层文化下移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它由起初的宫廷礼乐,到成为富商炫耀的一种文化工具,再成为人民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最后又渐渐淡出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逐渐演变成为巽他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
     本文集中对德宫音乐的音乐形态,包括其音阶调式理论、横向、纵向的音乐结构等进行了分析,还与中爪哇、巴厘岛的佳美兰音乐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德宫与其他地区的佳美兰是同源的音乐种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对德宫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在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德宫在巽他人的社会生活虽然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光环——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再有王室宫廷的神秘感,但它依旧在巽他人的心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当地依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传播,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和旅游者愿意学习它,使它越来越成为与中爪哇和巴厘岛佳美兰相提并论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印尼传统音乐品种。
     在结论中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形式的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等,各国的传统音乐无论从本体形态、表演形式以及传播方式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变化。从哲学角度来讲,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因此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就佳美兰德宫来讲,从音乐形态上来讲它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但是当代表演者的表演环境、表演目的、表演心理等等都发生了变化。佳美兰德宫作为巽他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与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现状一样,对其一方面要有保护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也应有发展的意识。以德宫为例,怎样才能让传统音乐既遵循自身的规律发展下去,又适当的借鉴与汲取其他音乐文化的精华,是对各国政府以及民族音乐学者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引文
①Weintraub Andrew N:"Instruments of Power:Sundanese "Multi-laras" Hitgamelan in New Order Indonesia", Ethnomusicology:Spring-Summer,2001,第197-227页。中文名字为笔者译。
    ②Sean Williams:"Competition in the Sundanese Performing Arts of West Java, Indonesia", Current Musicology: Fall 1997,第27-45页。
    ③Simon Cook:Guide to Sundanese Music,1992。文章来源:http://www.sekarenggal.co.uk/
    ④原文:this is not intended as an academic document。前言,第4页。
    ⑤Harrell Max:The Music of Gamelan Degung of West Java, PhD thesis, UCLA,1974。
    ⑥http://www.cnki.net/index.htm
    ①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②陈自明:《世界民族音乐地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③罗传开等编著:《音乐与民族》,上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著,1984年7月。
    ①周刊郎丽旋译:《世界音乐》,[美]杰夫托德提顿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七章作者R.安德森 萨顿。
    ②周刊 郎丽旋译《世界音乐》,第152页,第2段。
    ③http://www.ncl.edu.tw/fl.htm
    ④韩国璜:《韩国璜音乐文集(三)》,台北:乐韵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
    ⑤谢俊逢:《民族音乐论集2》,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⑥蔡宗德:《传统与现代性——印尼伊斯兰宗教音乐文化》,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第1版。
    ⑦蔡宗德:《伊斯兰世界音乐文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⑧AGI:American Gamelan Institute,网站地址:http://www.gamelan.org
    ①该术语由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胡德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②《帕尔哇》这首乐曲名字及全曲的意义笔者曾询问过STSI的几位老师,他们都说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①图2、图3摄于2009年8月12日晚,笔者在万隆艺术学院的汇报演出现场。
    ②右一为音乐系主任Hendy先生,右二为副院长Komar先生,左一为音乐系教师Caca先生,左二为院长Enoh先生。
    ①笔者于2009年7月30日摄于印尼日惹。
    ②笔者翻拍自2009年7月22日的印尼万隆当地报纸。
    ③2009年8月由Caca先生摄于万隆艺术学院三楼音乐教室。右为川口明子教授。
    ①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8%AA%E5%93%87%E5%B2%9B
    ②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8%AA%E5%93%87%E5%B2%9B
    ③笔者注:单词为印尼语,括号内为中文意思。
    ①人口统计及比例数字来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8%AA%E5%93%87%E5%B2%9B
    ①俞人豪 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1版。
    ②引文出处同①,第86页。
    ①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第88-89页。
    ②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第88-89页。
    ①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第88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
    蔡宗德:《伊斯兰世界音乐文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蔡宗德:《传统与现代性——印尼伊斯兰宗教音乐文化》,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版。
    韩国璜:《韩国璜音乐文集(三)》,台北:乐韵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汤亚汀:《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9月版。
    谢俊逢:《民族音乐论集2》,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陈自明:《世界民族音乐地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俞人豪 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俞人豪:《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董维松、沈洽编:《民族音乐学译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6月版。
    古华民等译:《印度尼西亚瑰宝》,[印尼]潘仲元 著,2007年11月版。
    罗传开等编著:《音乐与民族》,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1984年7月版。
    张们瑜编著:《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周星等译:《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周刊 郎丽旋译:《世界音乐》,[美]杰夫托德提顿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张雷 陈自明:《独树一帜的印度尼西亚音乐——记甘美兰音乐》,《中国音乐教育》,1998年第3期,26-28页。
    刘小龙:《甘美兰乐团访华带来的启示》,《人民音乐》2006年,第15-17页。
    李未醉:《略论古代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音乐交流》,《人民音乐》,2004年第10期,第48-50页。
    贺锡德:《介绍几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外国乐队之二——印度尼西亚的佳美兰乐队和昂格隆乐队》,《爱乐之友》2008年第3期,第72-73页。
    周姗:《西方乐坛上的椰岛之歌——印度尼西亚甘美兰对西方音乐的影响》,《百科知识》,1995年第7期,第35-36页。
    武建军编译:《印度尼西亚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中国音乐》1993年第4期,第75-78页。
    奚泰来:《竹摇神韵 鼓瑟天籁——浅谈印尼的传统音乐甘美兰》,《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 期,第26-28页。
    赵佳梓:《爪哇和巴厘岛的佳美兰音乐》,《艺术探索》,1990年第1期,第71-76页。
    应有勤:《重新认识甘美兰的斯连德若音阶(上、下)》,《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2期第5-18页,第3期107-121页。
    饶文心:《中爪哇甘美兰的音阶体系与帕忒特》,《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1期,第130-142页。
    饶文心:《甘美兰音阶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异因素》,《黄钟》2004年第1期,第3642页。
    饶文心:《论甘美兰音阶的结构形态与调音模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44-63页。
    饶文心:《甘美兰的构成要素与表演原则》,《音乐研究》2002年第2期,第43-51页。
    饶文心:《爪哇甘美兰乐器惯用分类的功能阐释》,《音乐艺术》1999年第4期,第16-22页。曹晓芳:《东
    南亚青乐文化:器乐重奏中的乐器和乐器功能》,《黄钟》2001年第1期,第103-106页。
    张伯瑜译:《加美兰的历史与理论(苏玛沙姆[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17-24页。
    台湾中央图书馆网站http://www.ncl.edu.tw/fl.htm
    维綦百科全书网站http://zh.wikipedia.org
    Simon Cook:Guide to Sundanese music, Bandung:1992。
    Simon Cook:"Parallel versions of tembang Sunda melodies in different tunings",in Oideion 1,55-84. Leiden: 1993。
    Simon Cook:"The song is the thing:patokan, alur lagu and the impact of the female vocal soloists on Sundanese
    Instrumental Music", in Contemporary Theatre Review 2001, vol.11, partⅠ:67-97。
    Weintraub Andrew N:"Instruments of Power:Sundanese "Multi-laras" Hitgamelan in New Order Indonesia", Ethnomusicology:Spring-Summer,2001,197-227.
    Sean Williams:"Competition in the Sundanese Performing Arts of West Java, Indonesia", Current Musicology: Fall 1997,27-45.
    E.Tjarmedi等编著:degung, PELITAMASA Bandung,1974年版。
    Canjar Kurnin; Arthur S. Nalan:Deskripsi Kesenian Java Barat, Dinas Kebudayaan&Pariwisata Jawa Barat;
    Pusat Dinamika Pembangunan UNPAD出版社,2003年4月版。
    美国佳美兰协会网站http://www.gamelan.org
    “年轻的巽他”演出团体网站http//:www. sambasunda.com
    “萨若斯人”演出团体网站http://saratuspersen.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