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学习者“有”字句习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有”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重要句式,“有”字句中的“有”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动词,它可以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表达多种语义关系。这些给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考察了“有”字句在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同时界定了本文研究的“有”字句的范围是以“有”作为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肯定句,“有”的词性是动词。然后依托“HSK动态作文语料库”1.1版中的韩国学习者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时的作文语料,按词搜索出含有“有”的句子5992句,再从这5992句中按照隔五选一的方式随机抽取语料,得到1119句。接下来我们对韩国学习者习得“有”字句的情况进行表现分析。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步骤是:首先将这些句子按正确句和偏误句分类。对偏误句进行偏误分析和偏误原因分析,然后考察学习者对“有”字句正确句和偏误句的使用情况,对这些句子进行统计和整理归纳,分析韩国学习者习得“有”字句的情况。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韩国学习者的“有”字句教学对策和建议。希望在本次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以韩国学习者为对象的“有”字句教学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You-sentence" is one kind of important sentence types which is high frequency of using in the modern Chinese. The character "you" is a special verb, it may express many kinds of semantic relations in the different sentence structures. These have caused the difficulties to the foreign learners who study Chinese.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spected the present researches of the "you-sentence" both in Chinese and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n we based on the materials of the South Korean learners who participated high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from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1.1 edition. We got 5992 sentences which included the word "you", then we drew one sentence from every five sentences from these 5992 sentences, obtained 1119. We carried 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to these materials. The procedure is: first classified these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correct and the error. To the error sentences to carry on analyzes and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then inspected the situation of using the correct and the error "you-sentence", made the statistics and the reorganization induction to these sentences, contrasted Chinese native speaker "you-sentence" materials. At the last part of the article we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s of "you-sentence"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South Korean learners. The hop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pose some beneficial opinions to "you-sentence" teaching.
引文
[1]程美珍、李珠:《汉语病句辩析九百例》,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高慎贵:用“有”的存在句浅析,《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2期。
    [3]高耀墀:关于“有”的用法,《语文教学通讯》,1957年第12期。
    [4]郭志良:《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版。
    [6]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版。
    [7]林泰安:“有”字兼语式初探,《殷都学刊》,1986年第4期。
    [8]刘苏乔: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9]刘珣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0]刘珣主编:《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1]刘英林主编:《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12]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3]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14]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1984年。
    [15]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16]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版。
    [1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版。
    [18]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版。
    [19]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新1版。
    [20]孟昭水:谈“有”的有界性,《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
    [21]彭小川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义201例》,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版。
    [22]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
    [23]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24]孙宏林:由“v+有”构成的存在句,《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2期。
    [25]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刚法对比》,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6]杨玲:“有+NP+VP”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
    [2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版。
    [28]叶盼云、吴中伟:《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9]易正中:“有”字句研究,《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3期。
    [30]詹开第:有字句,《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
    [3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32]张宝林:《汉语教学参考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3]张登歧:“有”:词义、非词义与释义及例证,《辞书研究》,1997年第6期。
    [34]张豫峰,范晓:“有”字句的后续成分,《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
    [35]张豫峰:“有”字句研究综述,《汉语学习》,1998年第3期。
    [36]张豫峰:表比较的“有”字句,《语文研究》,1998年第4期。
    [37]张豫峰:“有”字句的语用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38]张豫峰:“有”字句的语义分析,《中州学刊》,1999年第3期。
    [39]郑懿德:福州方言的“有”字句,《方言》,1985年第4期。
    [40]郑懿德:表比较的“有”字句,《语法研究和探索(八)》,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版。
    [41]周小兵等:《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42]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版。
    [43]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版。
    [44]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版。
    [45]Rumelhart,D.E.,1980,"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in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hg Comprehension(eds) By R.J.Spiro,B.C.Bruce,and W.F.Brewer.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