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义动态量词衍生机制考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量词的众多分类中,有一类量词从来源上讲,几乎都是从动词转化而来的,它们具有研究的价值。我们选取其中典型的具有[+聚集]语义特征的部分量词作专题考察。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我们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聚集义动态量词的研究综述,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等问题。
     第二章我们对聚集义动态量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语义上将本文的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并考察了聚集义动态量词的句法功能及重叠等问题。
     第三章我们探讨了聚集义动态量词与名词的双向选择的问题,指出由于大部分量词都保留有作为实词时的语义积淀,具有范畴化的倾向。本章还探讨了制约聚集义动态量词运用的认知因素。
     第四章我们考察了聚集义动态量词的虚化历程,并对聚集义动态量词虚化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隐喻机制、句法位置的变化、语言内部力量及泛化机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我们对量词“把”作了考察,发现它可以作名量词,也可以作动量词:可以是个体量词,也可以是集体量词。我们找出了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意义演变的过程,进而由量词“把”的虚化历程预测聚集义动态量词的发展方向。
     结语部分我们将论文探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说明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可能的创新点。
In many classification of quantifiers, one kind is very special, it is comes from the verb. This kind is worthy of being well studied on. We select the typical classifiers which have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gathered "to investigated on.
     Chapter One is the preface of the paper. It instructs the purpo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our paper. Also, we conclude a comprehensive analyze which abstracts from some linguists and their works.
     Chapter Two we defined the concept of the Gather-dynamic Quantifiers, divide them into three types. Also, we analyze the syntactic function of the Gather-dynamic Quantifiers.
     Chapter Three we study on the selectiveness of the bilateral side which requires a collocation of the Gather-dynamic Quantifiers as well as the noun. At the end of Chapter Two, we give a cognitive explanation about this problem.
     Chapter Four we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ather-dynamic Quantifiers. We believe that metaphor and the internal forces of langu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Chapter Five we give a detailed research of quantifier "6a". From this, we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Gather-dynamic Quantifiers.
     We hope our research could do some good for the Teach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also for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process.
引文
[1]邵敬敏 1993 量词的语义分析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第3期。
    [2]邵敬敏 1993 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第3期。
    [3]萧国政 2004 汉语量词“把”的意义、分类及用法,《武汉大学学报》,第1期。
    [4]石毓智 2002 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意义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当代语言学》,第1期。
    [5]张国宪 2006 《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p134。
    [6]陈忠 2006 《认知语言学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7]解惠全 1987 《谈实词的虚化》,《语言研究论丛》第四辑,213页,南开大学出版社。
    [8]刘坚等 1995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第3期。
    [1]陈绂2002从“枚”与“个”看汉语泛指性量词的演变,《语文研究》,第1期。
    [2]陈平1987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中国语文》,第2期。
    [3]陈平1988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中国语文》,第6期。
    [4]陈昌来主编2005《现代汉语三维语法论》,上海:学林出版社。
    [5]陈淑梅2004谈约量结构“X把”,《语言研究》,第4期。
    [6]陈望道1973《论现代汉语的单位与单位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7]陈忠2006《认知语言学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8]储泽祥1997名词的空间义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影响,《语言研究》,第2期。
    [9]储泽祥、魏红2005汉语量词“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现,《语言科学》,第3期。
    [10]戴梦霞1999对外汉语名量词选用教学的一点探索,《汉语学习》,第4期。
    [11]董为光2000汉语副词的数量主观评价,《语言研究》,第1期。
    [12]范开泰1985语用分析说略,《中国语文》,第6期。
    [13]范利、聂春梅2001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湖南第一师范学报》,第1期。
    [14]范晓1985谈词语组合的选择性,《汉语学习》,第3期。
    [15]范晓1996《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6]方梅1993宾语与动量词语的次序问题,《中国语文》,第1期。
    [17]冯胜利2000《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8]葛天成1994名量词的修辞功能,《修辞学习》,第1期。
    [19]郭锐2002《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20]郭继懋1999再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第4期。
    [21]郭先珍1994谈谈物量词对前搭配数词的语义选择,《汉语学习》,第3期。
    [22]郭先珍2002《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
    [23]郭先珍编著1987《现代汉语量词手册》,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4]韩根东1983数量词作宾语或补语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25]何杰1993现代汉语模糊量词的语义分析,《汉语研究》第1期。
    [26]何杰2000《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27]何杰、何平1996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南开大学学报》,第5期。
    [28]何晓霞2007《现代汉语“一+量+形”格式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9]胡附1984《数词和量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0]胡壮麟2004《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1]黄盛璋1961两汉时期的量词,《中国语文》,第8期。
    [32]蒋颖2005汉语名量词虚化的三种机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33]金福芬、陈国华2002汉语量词的语法化,《清华大学学报》第1期。
    [34]金桂桃2007动量词“把”的产生、发展及相关问题,《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7期。
    [35]孔丽华2000《“捆卷”类动词衍生量词的历时过程和现时考察》,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6]赖先刚2007谈谈量词的主观认定性,《汉语学习》,第4期。
    [37]黎锦熙、刘世儒1978《论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北京:商务印书馆。
    [38]李讷、石毓智1998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语言研究》,第1期。
    [39]李英哲1982汉语数量词和否定词的探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40]李宇明1996论汉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41]李宇明1998论数量短语的复叠,《语言研究》,第1期。
    [42]李宇明2000拷贝型量词及其在汉藏语系量词发展中的地位,《中国语文》,第1期。
    [43]李宇明2000《汉语量范畴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4]李艳惠、石毓智2000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当代语言学》,第1期。
    [45]刘坚等1995《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第3期。
    [46]刘世儒1965《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
    [47]刘小梅1994汉语数量词的语义分辨及进行式动词组中数量词的使用,《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48]刘晓然2006汉语量词短语的词汇化,《语言研究》,第1期。
    [49]刘炎1999量词与形容词的搭配问题探讨,《汉语学习》,第5期。
    [50]刘月华等2006《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51]陆俭明1987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52]陆俭明1988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3]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4]罗远林1988关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的补充考察,《汉语学习》第4期。
    [55]马真1981修饰数量词的副词,《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56]马庆株1990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第4期。
    [57]倪宝元1984量词的选择,《中国语文》,第5期。
    [58]齐沪扬1998《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
    [59]邵敬敏1993量词的语义分析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第3期。
    [60]邵敬敏1996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中国语文》,第2期。
    [61]邵敬敏2007说“V一把”中V的泛化与“一把”的词汇化,《中国语文》,第1期。
    [62]沈家煊1994“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63]沈家煊1995“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第5期。
    [64]沈家煊1999转指与转喻,《当代语言学》,第1期。
    [65]沈家煊2000《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66]沈家煊2001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67]沈家煊2004再谈“有界”与“无界”,《语言学论丛(第三十辑)》。
    [68]盛林2003现代汉语的量词短语与量词式结构,《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69]石毓智2000《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70]石毓智2001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71]石毓智2002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意义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当代语言学》,第1期。
    [72]石毓智2003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及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73]石毓智2003汉语的“数”范畴与“有定”范畴之关系,《语言研究》,第6期。
    [74]束定芳2000《现代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5]宋玉柱1981关于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现代汉语语法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76]谭景春2001从临时量词看词类的转变与词性标注,《中国语文》,第4期。
    [77]解惠全1987《谈实词的虚化》,《语言研究论丛》第四辑,南开大学出版社。
    [78]王珏2000《现代汉语名词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9]王力2000《汉语语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80]王继同1991“一+动量词”的重叠式,《中国语文》,第1期。
    [81]王景萍2001《汉语量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2]王希杰1990论潜量词的显量化,《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83]吴福祥2003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当代语言学》,第4期。
    [84]萧国政2004汉语量词“把”的意义、分类及用法,《武汉大学学报》,第1期。
    [85]邢福义1965谈“数量结构+形容词”,《中国语文》,第6期。
    [86]邢福义1997《汉语语法学》,长春:东华师范大学出版社。
    [87]扬娜2004《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8]姚双云、樊中元2002汉语空间义量词考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6期。
    [89]游顺钊1988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名量词的起源,《中国语文》,第5期。
    [90]曾传禄2007汉语临时物量词语义的认知阐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第8期。
    [91]张爱民、吴剑锋1999概数助词“把”字的语法分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92]张斌主编2002《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93]张伯江1995词语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第5期。
    [94]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95]张国宪2006《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96]张乔1998广义量词理论及其对模糊量词的应用,《当代语言学》,第2期。
    [97]张谊生2001试说概数助词“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3期。
    [98]赵颜芳2000《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200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100]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1]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02]宗守云2008《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