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状量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现代汉语量词中,表物体形状的量词数量繁多。本文选取表圆状外形特征的10个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将之称作圆状量词,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大量语言材料,借助三个平面理论及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圆状量词进行了如下研究:
     首先,在圆状量词组合关系的基础上,对由圆状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数量短语中间插入形容词的情况及圆状量词的重叠情况进行了分析。
     然后,采用历时分析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圆状量词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情况及对名词的语义反制约、圆状量词词义的形成历程与形成方式进行了分析。
     另外,本文对制约圆状量词运用的因素从语境、认知因素两方面作了分析。本文有待完善的问题:
     本文重点探索了圆状量词作为名量词的情况,但是,有些量词如“圈”、“轮”还可以作动量词。虽然在圆状量词演化历程的历时分析中有所提及,但对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情况未加分析。
In modern Chinese, the table of the quantifier that object shape is numerous.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list of 10 round shap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lled rounded quantifier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the language materials, with the three-plane theory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ies, such as the study rounded quantifiers:
     Firs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the numeral-measure phrase composed by rounded quantifier ,and the quantity of inserted adjective ,and the overlapping rounded quantifier , on the ba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rounded quantifier,
     The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rounded quantifier process and formation, the choice for the meaning of the noun and the restriction,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ethod of the diachronic analysis and synchronic studies .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restricting factors of rounded quantifier, from two aspects of cognitive context factors.
     The needs to improve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quantifier as nominal measure word, however, some of the quantifier as "circle", "wheel" also can make verbal measure word. Although it has been mentioned in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rounded quantifier, but it was not analyzed about the situation of its using in modem Chinese .
引文
1罗日新从名(或动)、量的搭配关系看量词特点,《辽宁师范大学学报》[J].986,第2期
    2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J].1990,第3期
    
    3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P195-196
    4陈望道《论现代汉语中单位和单位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P9
    5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J] 1993,第3期
    6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P299
    
    7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语言教学与研究》[J] 2001,第1期
    8赖先刚.谈谈量词的主观认定性《汉语学习》[J] 2007,第4期
    
    9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J].1993,第3期
    10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P82
    
    1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P22
    1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P96
    13宗守云《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14李宇明论数量词语的复叠《语言研究》[J] 1998,第4期
    15罗远林关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的补充考察.《汉语学习》[J]. 1988,第4期
    16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P23
     17贾萍《聚集义动态量词衍生机制考察》[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18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J] 1995第5期
    19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J] 1993第3期
     20沈家煊语言的主观化和主观性《外语教学与研究》[J] 2001第4期
     21田琳.概念整合与汉语量名词超常搭配,《湘南学院学报》[J]. 2005,第1期
    22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P117
     23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P115
    25拙作量词“团”句法语义分析《考试周刊》[J] 2010第1期
    
    2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P102
    27周芍《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及其认知解释》[J] 2006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8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P98
    29沈家煊转指和转喻,《当代语言学》[J]1999第1期。
    30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P65
    安丰存.从量词的语法化过程看语言结构的内部调整,《汉语学习》[J],2009,(8)。
    陈绂.谈汉语陪伴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兼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教学,《语言文字应用》[J],1998,(4)。
    陈昌来主编《现代汉语三维语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陈玉宇.量词的近义性与差异性,《新疆教育学院学报》[J],1994,(3)。
    储泽祥.名词的空间义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影响,《语言研究》[J],1997,(2)。
    杜艳.《现代汉语平面类量词的认知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6。
    范晓.谈词语组合的选择性,《汉语学习》[J],1985,(3)。
    范开泰.语用分析说略,《中国语文》[J],1985,(6)。
    范晓、张豫峰.《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郭慧.转类量词的认知考察——从象似性和激活看名词活用为量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2007,(6)。
    郭继懋.再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J],1999,(4)。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郭先珍.谈谈物量词对前搭配数词的语义选择,《汉语学习》[J],1994(3)。
    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郭先珍、王玲玲.量词的模糊性,《汉语学习》[J]. 1994,(3)。
    韩根东.数量词作宾语或补语的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J],1983,(5)。
    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何杰、何平.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南开大学学报》[J],1996,(5)。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贾萍.《聚集义动态量词衍生机制考察》[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蒋宗霞.现代汉语量词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广西民族学院学报》[J],2000,(9)。
    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清华大学学报》[J],2002,(1)。
    荆莉现.代汉语量词形式泛化现象考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2007,(6)。
    赖先刚.谈谈量词的主观认定性《汉语学习》[J],2007 ,(4)。
    李秀.外形特征类量词的语义辨析及发展趋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J],2004,(1)。
    李讷、石毓智.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语文研究》[J],1998,(1)。
    李宇明.论汉语重叠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J],1996,(1)。
    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汉语学习》[J],1997,(5)。
    李宇明.量词与数词、名词的扭结,《语言教学与研究》[J], 2000,(3)。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
    龙涛.量词对名词空间义的表达,《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5)。
    陆俭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J],1987,(4)。
    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语言教学与研究》[J],1989,(3)。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罗日新.从名(或动)、量的搭配关系看量词特点,《辽宁师范大学学报》[J],1986,(2)。
    罗远林.关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的补充考察,《汉语学习》[J],1988,(4)。
    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汉语学习》[J],2003,(2)。
    马庆株.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J],1990,(3)。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马玉汴.意象理论在汉语量词辨析中的认知作用,《郑州大学学报》[J],2005,(4)。
    牛巧红.《量词“口”、“头”、“只”的系源研究及认知分析》[D],河南,郑州大学, 2007。
    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J],1993,(3)。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中国语文》[J] ,1996,(2)。
    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沈林.试论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2002,(3)。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J],1994,(4)。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J],1995,(5)。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当代语言学》[J],1999,(1)。
    沈小仙.量词与名词的相互制约及其修辞色彩,《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1,(2)。
    盛林.现代汉语的量词短语与量词式结构,《世界汉语教学》[J],2003,(2)。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语言教学与研究》[J],2001,(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唐苗.《现代汉语线状量词的语义分析及认知解释》[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田琳.概念整合与汉语量名词超常搭配,《湘南学院学报》[J],2005,(1)。
    万献初.汉语量词分类系源,《咸宁师专学报》[J],2000,(4)。
    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王冬梅.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扬州大学学报》[J],1997,(6)。
    王希杰.论潜量词的显量化,《语言教学与研究》[J],1990,(1)。
    维瑞隆.意象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郑州大学学报》[J],2002,(4)。
    吴清香.《形式量词量词式短语的语法和语义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杨娜.《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4。
    姚双云、樊中元.汉语空间义量词考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2,(2)。
    姚雾珊.谈量词的异常搭配,《雄楚师范学院学报》[J] ,2004,(4)。
    叶景烈.量词的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语文学习》[J],1990,(1)。
    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张可任.关于量词的界限问题,《辞书研究》[J],1994,(3)。
    张延俊.也论汉语“数·量·名”形式的产生,《古汉语研究》[J],2002,(2)。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周芍.《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及其认知解释》[D],广州:暨南大学,2006。
    朱德熙.《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宗守云.《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