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疏散的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模型分析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了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疏散的机制问题。比较分析的展开是建立在与东京国际大都市对比基础上的。20世纪60-70年代,东京大都市圈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疏散现象,本文研究了该时期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决策因子的状态。当今的上海,人口在中心城区高度集中,本文也研究了上海影响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决策因子的状态。两者决策因子状态的不同导致发生了不同的人口分布现象,东京趋向分散,而上海趋向集中,东京为上海人口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参考。
     本文为了进一步探求决策因子作用的定量关系,引入了模型分析方法,在收集了大量问卷的基础上,分析问卷反映的相关问题,同时引入多项分对数模型分析决策因子的作用状况,探寻了决策因子对购房者选择过程的作用规律。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mechanics of decentralization of Shanghai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y the method of contrast and modeling analysis. we contrast Shanghai with Tokyo. In 1960's-1970's, decentralization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metropolis of Tokyo. We look for the factors which work in 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Tokyo. In today's Shanghai, more and more people want to live in the centre of the city and the high density bring us city problem. We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work in location selection of Shanghai too. Different factors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factors further, we analyze the question by modeling method.In the finality, the problems requiring further studies are discussed.
引文
[1]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规划研究,2004,28(3).
    [2] 梁昊光,张燕.北京城市建设与人口密度最优化发展.北京规划建设 1995-2005:6-8.
    [3] 冯健,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地理研究,2003,22(4):465-483.
    [4] 王海涛.城市的重建和郊区化—美国城市化的新趋势.长江建设.2001,39:42-43.
    [5] 段敏芳.城市化发展与人口迁移.统计与决策,2005(2):53-55.
    [6] 李新运,张晓青,吴玉林.城市化人口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应用实例.经济地理,15(2):82-86.
    [7] 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对居住问题的历史性思考.华中建筑,2000,18:16-17.
    [8] 单皓.二战后美国城市的发展.国外规划研究,2003,27(6):72-80.
    [9] 吴国兵,刘均宇.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城市规划,2000.24(8):36-39.
    [10]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城市规划汇刊,1998(3):22-27.
    [11]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城市人口,2004,28(6):49-55.
    [12]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二).城市人口,2004,28(8):33-42.
    [13] 朱杰,付永胜,朱松岭.现代城市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9):12-14.
    [14] 吴文钰.我国大城市郊区化现象浅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7-8):27
    [15] 张雪宁.我国大城市住宅郊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开发与建设,2004,284.
    [16] 冯健.我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人文地理,2001,16(6):30-35
    [17] 李鸥.天津市人口迁移情况的研究与思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5(3):77-80.
    [18] 李国平,玄兆辉,王立明.深圳与全国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基于人口迁移模型的研究..2004,19(2):31-34.
    [19] 张宏宇,李利军.上海郊区化的特性分析.设计研究,2005(3):52-54.
    [20] 周长洪.南京人口迁移状况及原因分析.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2):18-23.
    [21] 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原因再探.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149-153.
    [22] 孙群郎,韩宇.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65-69.
    [23] 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社会科学战线,2002(6):123-130.
    [24] 孙群郎.美国近代郊区化及其原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5):55-62.
    [25] 徐和平.美国城市郊区化与城市功能及空间结构的演变.城市发展与研究:20-22.
    [26] 戴学来.论英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过程.城市化道路:26-28.
    [27] 郑时龄.理性的规划与建设理想城市.城市规划汇刊,2004,149:1-5.
    [28] 吕拉昌.快速轨道交通与我国特大城市的郊区化.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2-55
    [29] 傅劲松,宁红涛.家园城市·生态城市·网络城市—《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与未来城市规划构思.1998,83:5-6.
    [30] 边泰明.集中化、郊区化与成长管理——北京、台北都会区人口密度结构比较.中国土地科学,2000,14(6):10-13.
    [31] 冯健.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地理研究,2002,21(5):535-646.
    [32]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城市人口,2002,26(1):58-65.
    [33] 冯健.杭州城市郊区化发展机制分析.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2):88-92.
    [34] 陶希东,刘君德.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城市问题,2003(4):69-73.
    [35] 董光器.对2020年北京市人口规模预测的探讨.北京规划建设,2003(4):39-42.
    [36] 王琳,白光润,曹嵘.大城市商业郊区化的问题及调控—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城市问题,2004(3):26-30.
    [37] 钟晓青.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生态科学,1996(1):75-79.
    [38] 张骁鸣.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城市郊区化.现代城市研究,2003(5):4-9.
    [39] 朱铁臻.“生态经济市”是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之四:29-31.
    [40] 石忆邵,张翔.城市郊区化研究述要.城市规划汇刊,1997(3):56-58
    [41] 黄万枢,Hedonic住宅价格法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4(2).
    [42] 刘钺,基于GIS的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4(6).
    [43] 胜田武光,大都市的地价形成-东京圈住宅地的地理学的研究(日文),大名堂发行,昭和51年2月
    [44] 卢为民,大都市郊区住区的组织与发展-以上海为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
    [45] 日本都市计划学会编,东京大都市圈(日文),彰国社,1992(7)
    [46] 东京都都市计划局,东京都市规划1996,平成8年3月
    [47] 唐盛明,实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6)
    [48] 路建普,1980年代以降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化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2)
    [49] 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上海楼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上
    [50] 朱玮,《南京东路消费者行为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
    [51] 曾勇,《上海市浦东新区土地利用与适度人口规模研究》,人文地理,2004(6)
    [52] 王桂新,《上海将来学报,合理人口规模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2000(1)
    [53] 渡辺良雄,《大都市居住都市内部人口移勤》,総合都市研究第4号11-36
    [54] 中林一树,《都市地域建密度分布居住地形成口动向居住环境现 状》,総合都市研究第4号37-62
    [55] 渡辺良雄,《东京大都市地域職住分离地域构成大都市住居住同题》,総合都市研究第15号3-24
    [56] 中林一樹,《变勤大都市居住者动向》,地理科学、44卷3号
    [57] 大江守之,《都心地域人口减少构造 (1983)》,第18回日本都市计画学会学术研究論文集
    [58] 张翔,《上海市人口迁居与住宅布局发展的探讨》,城市规划汇刊,2000(5)
    [59] 周春山,《城市人口迁居理论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96(3)
    [60] 蒋达强,《大城市人口郊区化与住宅空间分布的效应研究》,人口与经济,2002(3)
    [61] 梁思清,《上海中心城人口动迁安置的规划问题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1999.01
    [62] 张善余,《近年上海市人口分布态势的巨大变化》,人口研究,1999(5)
    [63] 杜德斌、崔裴、刘小玲,《论住宅需求、居住选址与居住分异》,地理,1996 (1)
    [64] 吴伟良、盛郁冥,《上海房价评析》,房地产世界,200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