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大众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纵观20世纪中外艺术的发展,以通俗性、平民性、日常性与流行性为特征的大众艺术逐渐成为主流。在这个演进过程中,不同国家有着特殊的转型与呈现方式。在“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中国,“艺术和大众”的变奏与不同阶段的历史主题相互呼应。其中,洪毅然的艺术思想极具典型性,其审美的大众化理论和公共参与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紧密地与“启蒙与救亡”、“权力话语与民众话语”、“民主化与多元化”等主题产生关联。
     洪毅然早年受“新文化运动”、杜威思想及普罗艺术思潮的影响。他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期间,已将研究视角逐渐转向艺术理论的探索。后来,他在抗战艺术批评与美学大讨论中,其美学思想因具有鲜明的大众化色彩而风格独具。在20世纪80年代艺术新思潮的背景下,他从通俗化的视角来研究公众艺术审美,为当代设计美学理论的建构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他对物质形态(包括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进行的研究,为探讨20世纪中国设计美学理论的演进提供了重要思路。同时,洪毅然从生活和实用的角度来研究艺术,为后技术美学阶段探讨设计艺术的理论问题提供了思想养料。
     洪毅然主张艺术创作态度的平民化。他从生活意识的传达出发来探讨艺术本质的核心问题;从西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角度将艺术创作推向民族与世界之间转换的辩证关系之中。洪毅然延续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倡大众的全民艺术美育,主张艺术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艺术接受方面,洪毅然广泛收集大量的民间语言材料,并着力研究大众的艺术审美习惯,从而形成了其“大众美学”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获得广泛的认可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美学界称为“大众美学的开拓者”。洪毅然的大众美学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一方面,它是20世纪中国在启蒙、救亡的主题下文艺大众化的延续;另一方面,它是大众生活美学向大众文化的过渡,一定程度上又可视为当代消费艺术的前兆。洪毅然在以视觉图像的形式传达艺术思想的同时,还对美术史论研究给予了持续而高度的关注。这种史论结合、理论与实践并举的特点体现了其学术研究的丰富性。
     总之,洪毅然主张“艺术走向大众”和提升大众艺术审美。在艺术与大众的双向互动中,消弭艺术上精英与大众的界限,从而实现艺术自由、平等的民主化进程。本文以洪毅然的艺术思想为个案,采取上、下篇的叙述模式,上篇重在艺术史与美学史的梳理,下篇重在对其艺术理论进行阐释。在具体论述的过程中,全篇注重对一手文献材料和未刊稿的考察分析。笔者试图整合洪毅然的艺术理论体系,进而探索中国艺术大众化和公众艺术审美理论的发生与发展问题。
Throughout the evolvement of art both home and abroad in the20th century, the art forms with the character of popularity, folkishness and dailiness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gradually. In the process,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way of transition and presentation. The variation between art and mass is related to the themes of different phases of history in China, which remains unchanged for three thousand years in the large situation. Hong Yiran's artistic thought, the popular aesthetic theory and though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typically related to the major proposition such as "enlightenment and salvation","power discourse and the public discourse""democratization and pluralism"
     Hong Yiran was affected by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John Dewey's ideas and the Proletariat Art in his early year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Western painting in Hangzhou National College of Arts, his perspective gradually turned to the exploration of art's theory. Later.he gradually turned to fine art criticism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o new aesthetic discussion with a distinctive popularization of art theory. With the new trend in the1980s, Hong Yiran began to study public art's aesthetics from popular perspective. His public aesthetic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aving th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design aesthetics. His studies on material form (including natural and artificial morphological form) provide an important idea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design aesthetic theory in the20th century. Meanwhile. Hong learned the art from life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 explored theoretical issues which provide the nourishment of history.
     Hong advocates the popularization of art creation. He discusses the core issues of the nature of art based on lif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ization of western painting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painting in China, his art theory about creation links with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John Dewey's educational thinking affects Hong Yiran. He promotes public education and universal aesthetic art. He believes that art is education, education is life. In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ccepted. Hong decided to routinely collect folk language materials and research public art aesthetic habits. His "public aesthetic" theory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and leads to a wide range of impacts. He is the "pioneer of mass aesthetics" in the aesthetic circles. His mass aesthetic theory contains the nature of the nexus:On the one hand, it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literature about enlightenment and salvation in the20th century in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 transition of public life aesthetics and mass culture theorv. To some extent, it is also the harbinger of the contemporary consumer art aesthetics. Hong decided to convey these ideas by the form of the image works, and to give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The form that combines both history and theory, theory and practice reflects the richness of his academic research.
     In short. Hong Yiran advocates "from art to the public", and improve the public aesthetics. In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art and the public,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rt of the elite and of the mass, so as to realize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of artistic freedom and equality. There are two parts about" up "and "down" in this thesis. The former emphasizes on history of art and aesthetics, the latter emphasiz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art.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based first-hand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unpublished draft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ntegrate art theory system of Hong Yiran, and then explor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 theory of popular art and public art.
引文
1严复:《原强修订稿》,见《严复集》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6页
    2“中国传统知识者的一个重要人生追求是做‘帝王师’,直到上一个世纪末,......康梁的美梦变成了一场充满血腥气的恶梦。不过,这场恶梦却促成了知识者的一个划时代的转变:由追求做‘帝王师’到追求做‘大众师’的转变。”贾植芳、王同坤:《化大众与大众化:逆向的孪生主题》.《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5期,第2页。
    3“平民文学不是专做给平民看的,乃是研究平民生活——人的生活——的文学。他的日的,并非要想将人类的思想趣味,竭力按下,同平民一样,乃是想将平民的牛活提高,得到适当的一个地位”。周作人:《平民文学》,《每周评论》,1919年1月第五号。
    4胡适:《胡适文存》,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12月版,199页。
    5参见梁启超1922年4月15日在北京美术学校的讲演“美术与科学”,载1922年4月22日《晨报》副刊,
    摘自《饮冰室文集之三十八》,第7-12页。
    6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202页
    7(英)M·苏立文著 陈瑞林泽《东西方美术的交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416页。具体活动经过参阅1927年5月第十六期《艺术界》
    8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瞿秋白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9李心峰:《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2005年6月,沈阳:辽海出版社,第143页。
    10“艺术的大众化......这个思潮贯穿20世纪上半叶.50年代达到高潮。无疑大众艺术的话语主体并非艺术家,也非‘大众’.而是政治和文化精英。”黄宗贤等《大众艺术“话语主体”探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5月.第75贞、78页。
    11鲁迅:《文艺的大众化》,《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9页。
    12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4页。
    13张仃:《街头画报发刊词》,《解放日报》,1942年9月10日。
    14丰华瞻戚志蓉:《丰子恺论艺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26页。
    15“帝国主义的侵略,农村社会的衰落,金融资本的恐慌种种,都是画家应该拿起他底笔去描绘,完成他所应负的时代使命。”李宝泉:《为艺术而艺术》,上海《艺术》1933年第1期,第13页。
    16艾思奇:《大众哲学》,1979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3页
    17《列宁论文学与艺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44页。
    18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07页。
    19黄宗贤:《抗日战争美术图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2页.
    20“过去的中国近百年史,过于注重上层结构.很少涉及底层.....领导人物不乏高尚的理想.他们后面却无支持的选民(constituency),满腹经纶也无从化为具体方案,以透入民间。”黄仁宇:《资本主义与21世纪》,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5月,第510页
    21“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64年,第805-834页。
    22潘耀昌:《中国现代美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31页。
    2孟祥春:(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3),第8页。
    24尤西林:《心体与时问——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123页。
    25“那些生活在行政命令支配下的人们,伞然不知道统治他们的到底是一些什么人。”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95年,第653页。
    26“独立的本土:化的中国大众化,以其世俗性、生活化地内容,趣味性、通俗化的艺术风格,加上大众媒介的夸张式的包装、渲染,激发了人们巨大的兴趣。”叶志良:《大众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第60页。
    27詹姆逊:《文化转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00页。
    28“现代艺术的本质既然是否定性,是对经验现实即既存社会的否定,那么,艺术的重要功能自然就是社会批判了。”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005页。
    29(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118页。
    30“后‘文革’时代的磊众文化与急进的现代性心态似乎是相反的:民间大众的喜剧风格消解取代了政教合一革命意识形态的崇高风格,慵散的享乐与世俗幸福感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基调。”尤西林:《心体与时间——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124页。
    31“大众文化的语境中,某个个体拥有人羡慕的一切,如金钱、地位、突出的个性等,但拥有至高的话语权却并不开心,原因在于他并没有找到自我,因为自我的实现有赖于从符号秩序的控制中脱离出来,而摆脱语言的牢笼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历梅:《大众文化的“剩余快感”论》,2012年2期《文艺理论与批评》,第97页。
    32此表概括了“磊众”“大众化”在20世纪中国不同时期下的变奏与特点.由于历史思潮的复杂与各家各派的主张不同,难免有不妥之处。
    33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17页。 34”其实这并非中国艺术的特征,而是整个20世纪世界艺术史的一个人普遍现象……我们在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纳粹国家社会主义艺术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高天民:《大众主义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博士论文,第六章第一节,
    35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55页。
    36祁聿民:《洪毅然美学思想述评》.《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第8期.第34页
    37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52页
    8穆纪光主编,《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40页。
    9聂振斌等《思辨的想象——20世纪中国美学主题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21页
    40“笔者相信,一旦洪先生大量尚未大白于天下的手稿被整理并发表,人们对他的美学思想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但愿不久的将来有‘好事者’出现,通过他们的工作,能弥补这项空缺。”何卫平:《“跟踪追击”话治学——回忆美学家洪毅然先生》,选自《美术学研究》第三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68页。
    4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13页。
    42狄福罗、罗吉斯:《大众传媒理论》,杜力平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74页。
    43(美)詹姆斯·施密特:《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80-281负
    44这是“大众”“大众化”在西方历史形态上的追溯,难够用有以偏概全之缺陷。
    45 Leo Strauss.On tyrannl.ithaca.NY:Conell University Press.1963:26。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9页。
    47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1月,第1页。
    48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162页。
    49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第15页。
    50近代知识分子把曝光逐渐投向民间,很大程度上是把唤醒下层民众的民族主义激情视为挽救中国的唯一希望,如“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后面.隐藏的最深沉的声音就是“人的觉醒”和“人的解放”。详见孔令伟《近代中国的视觉启蒙:人的形象和意象》,《新美术》2004年第3期,第28页。
    51高天民:《艺术理想与社会理想——关于20世纪中国的“大众主义”美术》,2008年2期《美术研究》第6页
    52洪毅然:《从英国的宣传画说到我国抗战宣传画创作问题——大众化的道路唯有实主义》.1944年初.手稿所得。
    53“听说的‘一般知识与思想’,址指的最普遍的、也能被有一定知识的人所接受、掌握和使用的对宇宙间现象与事物的解释,这不是天才智慧的萌发,也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也不是最底层的无知识人的所谓‘集体意识’,而是一种‘日用而不知’的普遍知识和思想......而这些传播的途径又恰恰是任何个精英都会经历的。”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4、15页。
    54高天民:《艺术理想与社会理想——关于20世纪中国的“大众主义”美术》,2008年2期《美术研究》,第6页。
    55随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大众化’发生了向‘化大众’的转化.直至‘文革’,‘化大众’的复兴.我们发现,贯穿这一过程,且具有转折意义的恰恰是一些事件。”黄宗贤等《中国现代艺术大众化思潮的起兴与演变一个思想史的进路》,2008年2期《美术馆》,第219页:
    56“短时段所对应的是个人、日常生活、我们的错觉、我们的瞬间现象……在各种历史时间之中,长时段常常似乎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复杂的,但又总是新颖的角色。”载:费尔南·布罗代尔:《论历史》,刘北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36页
    57参照尹吉男“中国美术史学史”的课堂笔记。
    58“中言之,我国艺术之‘现代化’,即现代的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新的意义之事物事件的题材,而以新的现代的感情思想为内容......否则,居闹市而咏林泉,为银行算办而描绘隐逸幽兴,俗语云:‘替古人担忧’洪毅然:《今日中国之艺术运动——现代化、利学化、现实化、生产化、大众化、中国化、世界化》,1945年3月10日在《华西日报》。
    59 Zygmunt Bauman.Modernity and Ambivalence.Cambridge:Polity.1991.p.10.
    60“今日的‘现代’则不然:一面是国际法西斯主义强盗的残暴侵略,一面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与自由的整个人民之为真理正义而进行的神圣斗争——即为自卫的抵抗。”洪毅然:《现代美术解》,1945年3月5日《华西日报》中《现代美术联合展览特刊》。
    61《葛洛夫艺术百科全书》,伦敦:麦克米兰,1996年,第777页。
    62“有一种宗教的权威,成为一种群众的运动。岂但今日的俄国,二十世纪的世界.恐怕也不免为这种宗教的权威所支配.为这种群众的运动所风靡。”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01页
    63李小兵编《审美之维:马尔库塞美学论著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3页。
    64罗志田《杜威对胡适的影响》,2002年6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17页
    65洪毅然《追念易学家潘谷神先生),1989年第2期《周易研究》,第7页。
    66“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和《创造》等大批进步刊物源源不断地传来达县,为使学生尽快了解新思想和新文化.激发他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忱.张鲤延和戴治安组织了进步学生……他们联系中国的社会现状,突出讲述反对政权、神权、族权、夫权这封建社会的四大精神支柱,指明神权是址封建统治思想的基础.要彻底摧毁腐朽没落的封建统冶.必项首先打破神权思想,砸碎封建迷信的枷锁。”达县地委党史工委、达县地区民政局编著《巴渠英烈》,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发行.1985年,第88页。
    67洪毅然:《忆鲤庭师》,1989年4月22日《通川日报)
    681919年即他六岁的时候,他跟着父亲店铺里一位蒋姓学徒学画民间大鲤鱼等题材,“那画法,止是来源于民间画丁(藻扎匠等)的传统装饰画法。”洪毅然:《故乡给我的哺育和培养——早期习画的回忆》,1984年6月24日《通川日报》,第四版。
    69“居然把我课堂上凭记忆临摹的‘荷花’作业,选为存堂成绩,贴在办公室墙上,保留起来。这件事对我鼓舞很大,既巩固、增强了我爱画画的兴趣,更进一步启迪了我要习画,并乐于习画的一种模糊信心与愿望,”洪毅然:《忆鲤庭师》,1989年4月22日《通川日报》。
    70“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什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诳骗我们的”《吴虞文录》,2008年,合肥:黄山书社,32页。
    71《吴虞义录》,2008年,合肥:黄山书社,37页。
    72“回忆那段‘补习’时间虽短,受益实多:主要是在我少小的心山里,深深地播下了初步爱国主义及憎恨反动统治者并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种子。”洪毅然:(忆鲤庭师》,1989年4月22日《通川日报》。
    73“‘一高’的图画课老师杨海帆先生,他教写生画。……我从他的口里初次得闻画家林风眠先生之名。同上
    74“因为我当时已经接触了一点时髦的西洋画皮毛,不愿再去学老一套的国画,所以竟然辜负了他那好意的吧。”洪毅然:《忆鲤庭师》,1989年4月22日《通川日报》。
    75(清)康有为书,解纪等选辑《康有为书法精选》,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第307页。
    76陈独秀:《美术革命》,载《新青年》第6卷第1号。
    77四川美术专门学枝:“约于1924年创办,校长为上海美专的早期学生周计,擅水彩画。此人毕业后回到四川,且口发起创办此校。经济支柱是军阀杨森。杨森崇尚“社会文明”,提倡修整道路.发扬体育:与艺术教育。周计和他是广安同乡,谈及办学,杨便乐于出钱支持。建校后,设西画、国画、音乐三科,又添高等师范科、普通师范科,学生有数白入,男女分校。洪毅然、张漾兮、吴雪等都是该校的学生。抗战时期.改称复兴艺专,由姜云丛任校长,后来又数度更换。大约在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改校名为复兴艺术职业学校。限于资料,教师及授课情况尚待补充,它的成员后来与今之“四川美术学院有一定耿续关系。”来自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85页
    78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4页。
    79“左翼美术运动萌芽于一八艺社与时代美术社。虽然当时尚未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中许多画人已明显受到左翼文化影响。”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145页。
    80冯乃超:《大众化问题》,《大众文艺》、第2卷第三期,1930年3月。
    81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鲁迅全集》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120页。
    82张若英编:《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上海:光明书局,1934年,第380-387页。
    83瞿秋白(大众文艺的问题》,《瞿秋白文集》(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884页:
    841929年,成都四川美术专门学校和成都师范大学艺术系、岷江大学美术系及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部分美术青年成立了时代画会。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省志·文化艺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55页)
    85据洪毅然后来回忆道:共约一二十人(其中黄南樵、吴时晴等人为中共地下党员),在盐道街省师的一间教室开会,成立了‘时代画会’,我和漾兮也都一起参加了。”成都市政协文史学委委员会编《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教科文卫卷(下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86“20世纪20年代末:,少城公园的茶馆也是文人和学生谈艺的场所。坐茶馆时,王朝闻等时而有幸同邓均吾(1898-1969)坐在:一起。他是‘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特别是讲到游历上海等地的情景,使大家都相信上海的文化运动远比成都先进”。简平:《王朝闻传》,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04月,第l5页。
    87洪毅然:《版画家张漾兮》,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成都文史资料选编·科教文卫卷(下卷)·人物荟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88黄南樵:《记成都“时代画会”》,1987年1月10日《四川政协报》第三版。
    89“普罗塔利亚的艺术以异常的活力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创作……我们要了解生活中平民大众的想法、看法,我们的艺术要反映普通民众的生活,关心身边劳动阶层的疾苦。”洪毅然:(普罗艺术概论》,1930年8月20日《西南日报》副刊《时代艺术周刊》。
    90洪毅然:《版画家张漾兮》,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教科文卫卷(下卷)·人物荟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91“鲁迅积极介绍外国美术,特别是有现实主义倾向和无产阶级文艺倾向的美术(即所谓普罗美术)扶持激进的、革命的青年艺术家和普罗美术团体,珍藏他们的作品,同时对他们的艺术进行热情而严肃的批评。”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年,第174页
    92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教科史卫卷(下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2007年
    93“洪毅然:你记得成战都工专事件吗?杨超:记得.那是1930年上半年,成都工专(工学院校长枪杀学生.引起全校学生抗议的事件。那时我在读外专,也跑来声援。洪毅然:那时,我在读美专(美术专科学校)。我记得在春熙路游行时,你走在队伍的前头,与警察面对面斗.杨超:1930年上半年工专事件影响大李学明:《一位被毛泽东称呼为黑格尔的哲学家杨超》,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月.第13页
    94孙犁:《现实主义文学论》,《解放区文学》,卷二,第1276页。
    95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96李寄僧:《回忆母校初创时期》,《艺术摇篮》,引自潘耀昌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79页.
    97“一部分同学则往往上课姗姗来迟,而后慢条斯理取水磨墨......所以多半未动手作画就把全部课时混过去了;有的干脆将磨好的墨让给那些爱画的同学去用;更有甚者,上课只是在教室呆几分钟,一俟点过名立即溜号。对此,潘天寿先生曾风趣地分别称为点名派和磨墨派。”洪毅然:《罗苑学艺漫忆》《艺术摇篮》,引自潘耀昌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92页、93页、94页
    98参阅浙江美术学院《新美术》,1983年第4期,郑朝《美育之探寻》一文。
    99林风眠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习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吴大羽曾就学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院;方干民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作为蔡元培之女的蔡威廉先后就读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李超士就读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毕业:克罗多是法国籍的西画教授。
    100转引白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2006年,北京学出版社,第300页
    101“把高职部的第一二学年的时间全致力于素描,到了第三学年才分系别。同时学生选修系别是以素描的优劣为标准:最优等的进绘画系或其他各系.优等者进雕塑系或图案系,中等只得进图案系。绘画系始终于高职部第三年级而毕业于专科部之第三学年,前后共四学年。”林文铮:《介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亚波罗》16期,第1181、1182页。
    102洪毅然《艺术家的自由意志》,1934年4月发表于《艺风》第2卷第4期
    3洪毅然《生活给予艺术的内容与形式》,1935年在5月22日的《新民报》。
    4洪毅然:《现代艺术形式的单纯与压缩》,1935年3卷第3期《亚波罗》,第42页。
    105王世杰:《现代西画图案雕刻集》序,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第1页。
    106刘瑞宽:《中国美术的现代化:美术期刊与美展活动的分析1911-1937》.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334页。
    107傅雷:《我再说一遍:往何处去?……往深处去!》,上海《艺术》1933年第1期,第12页。傅雷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心声,如同期刊载的汤增歇、徐则骧、曾今可等人的文章,都持相同见解
    108据史料查阅可知:“1935年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是著名的‘357’特大暴雨造成的,雨量集中、强度大。......其中淹死的在10万人以上。”张纯瑞:《长江1935年7月上旬洪水简介》,《水文》,1983年第3期,第49页。
    109孙福熙:《艺风社第三届展览会在广州:展览会经过的报告及诸家批评的介绍》,《艺风》1936年第5-6期.第17页。
    110陈晓楠:《抗战四年来的美术活动》,载《文艺月刊》,1942年8月号。
    111“在第二届全国美展上‘因为主持的人,似乎太笼统一点,把代表中国现代艺术的现代绘画,看轻了一 点,善意的扶助,确变为恶意的阻挠了。’”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9页。
    112虽然当时现实主义的理论未能大范围影响,但是恩格斯说过这样的经典观点能说明这种倾向:“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来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83页
    113“他的这幅素描作品具有很好的造型功底,已解决了素描的最基本的原理和技法.有一种难得的关注现实生活气息在里面。这幅画而的白灰调子协调统一,有一种雕塑般的人物造型方式,气氛沉着有力,节奏感强烈。”2010年11月20日,本人在北京王琦先生寓所采访录音。
    114见手稿的相关论述。
    115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页
    116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2页。
    117汪洋:《艺术与时代的选择:从美术革命到革命美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6页。
    118“我们要把平民的生活拿来做我们作画的资料,我们要把实际的生活拿来做我们美的生活的题材。”《美术生活》1935年第1期。
    119“农民,虽然色调阴灰、黯淡,但笔触的刻画很有力。画面构图简洁,以粗拙、道劲的笔触,刻画出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不管是睁大双眼的询问神情,还是疲乏衰老的侧脸,都充分表现出属于主地的劳动者所独有的力量。”黄亦西:《凡·高关键词》,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41页。
    120洪毅然:《写光明抑或写黑暗——读庞熏琹先生近作画展的《自剖》述感》,19431年9月12日《华西日报》。
    121“在学校各届展览会同孤山画会底展览里,我却常见他有试着用各种技法表现绘画之美的作品出现,而且每用一种技法都呈现出他对那种技法确是有了相当的造诣。这就证明他不特同别的同学一样是一直在木炭色笔中过着忙碌的学习生活过来。”李朴园:《序二》,来自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2页。
    122转引自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109页。
    123“至于,眼高手低,言行未能合一。我亦自知确是千真万确之事实。那么,我便只好承认作画的洪毅然,本来与作文章的洪毅然原非一人。”洪毅然:《我的自白》,1944年3月16日《华西日报》。
    124“汹涌的江涛是我的前程,颠沛的白帆象征被颠簸的人生。人生的聚散原比浮游的白鸥,生活的狂潮恰似江涛的沉浮。”洪毅然:《别离》,1931年作于“一二八”后返川途中,待出版。
    125陈伟:《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3月,第154页。
    126“现代艺术形式的单纯和压缩,是正表明了技术进步的经济和洗练。……一旦此种个别地独面性的成就得以萃聚.则其所可能产生的新的完美必然地是将要成功,或为更加完美的完美.是可以确信的事。载洪毅然:《现代艺术形式的单纯与压缩》,1935年3卷第3期《亚波罗》,第42页。
    127“那不是西冷桥畔我们的笑声?那不是星光颤抖着苏堤的灯影?那不是戴雪的北高峰?那不是浴着微雨的湖心亭?我们曾在月明中步过孤山的荒径,我们曾经一叶扁舟去搅碎过堤边的柳影。”洪毅然:《弊扫集》手稿所得,写于1931年作于“一二八”后返川途中。
    128《文学研究会资料》(上),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129洪毅然:《美与人生》.1933年1卷第4期《亚波罗).第19页。
    130“美被决定于生活的真。真,又根据于善,而道德的善与不善的标准.也即址其行为之适应与适应于期社会秩序与规范的标准……说明了一切空想的超人生美的观念的虚幻之不可成立,以建筑了我们的‘真、美、善连续相关’的新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这是说明:美的标准应该根据人生的真,而人生,也正应该是‘美的’人生才可以成为‘真的’人生。”洪毅然:(美与人生),1933年1卷第4期《亚波罗》,第19页。
    131洪毅然:《艺术家的生活问题》,1933年1卷第4期《亚波罗》,第61页。
    132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64页。
    134洪毅然等《四川漫画首次抗日救亡漫画展览会宣言》,1938年1月15日《新新新闻》
    135“第一幅画《日寇到处无净土》,是揭露日军“三光政策”暴行的,悬在总府街商业场口:第二幅画(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是号召后方同胞为抗战作贡献的,悬在祠堂街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门口:第三幅《平型关大捷》.描写我军大胜,日寇惨败,摆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面前。三幅画吸引了成千上万行人,收到很大的宣传效果。”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抗日战争卷(上卷)·救亡图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13页
    136“‘四川漫画社’从事抗日救亡美术宣传活动。那时.他早已在《新民报》主编每周画刊,利用新闻阵地,经常创作发表大量抗日时事漫画与木刻。同时,我们常同画友苗渤然、谢趣生、梁正宇、谭学楷等一起坐茶馆,一起作画——画茶馆里遇见的各种各样人物速写。每遇抗日前线传来大小胜利喜讯(如台儿庄大捷等),我们也常一起在小酒馆‘打平伙‘同饮几杯。”洪毅然:(版画家张漾兮》,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教科文卫卷(下卷)·人物荟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7系陈列于青年会少年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自上午九时起开幕,原定年后五时闭会,殊昨日观众异常拥挤,共到参观者约一千二百余人之谱,至五时后,观众尚络绎不绝,该会乃临时延长一小时.为宣传抗战起见,除漫画皆由自行垫款外,即展览会与下乡等费用,亦系自行备资前往云。”罗宗明、岳建功、邓筱丽编《八年抗战在蓉城》,成都出版社.1994年04月第1版,原载1938年1月16日《新新新闻)。
    138洪毅然等《记“四川漫画社”的抗日美术宣传活动》,《抗战文艺研究》,1982年第3期。
    139高朴实、李有明、张小谷主编《巴蜀述闻》,成都: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2005年,第43页.
    140:《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1月,第105页。
    141庞薰琹:《自剖——为自己的展览会写的自我介绍》,1943年9月12日《中央日报》。
    142洪毅然:《写光明抑或写黑暗——读庞熏琹先生近作画展的<自剖>述感》,1943年9月11日《华西日报》。
    143岳黛:《评几个人的画》,1945年3月18日《华西日报》四版。
    144蒋兆和1980年7月7日语。载刘曦林编《蒋兆和论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第164页。
    145高剑父:《我的现代绘画观》,1941年。转引自《岭南画派研究·第1辑》,岭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17-18页。(注:收编在《高剑父诗文初编》第235-263页的《我的现代国画观》),在内容上与前有所出入,系《我的现代绘画观》的扩充稿。本处的引文出自于整理的高剑父手稿。
    16苏文:《略谈七人画展》,1943年3月25日《华西日报》副刊。
    147陈觉元:《看了现代美展以后》,1945年3月30日,《华西日报》四版。
    48吴冠中:《出了象牙塔》,载‘烽火艺程》,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版。
    149“这些素描又与他寻求趣味的小品东西百非常矛盾,他说:‘要把矛盾的两端统一起来’.他还是一个艺术理论家兼批评家,这一次一般人喜欢他辛苦的结果——十一幅素描(见图)。平原:(现代联合画展参观记——新现实主义的的春天到了》,1945年3月9日《华西日报》四版。
    150转引自‘庞薰琹传》,北京:北京工艺出版社,1996年4月,第123页。
    151驭风:《洪毅然画展观后》,1947年6月6日《华西日报》四版。
    152洪毅然:《版画家张漾兮》,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教科文卫卷(下卷)·人物荟萃》,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5贞。
    153俗称:“老人堂”,是成都清未民初民间救济性的社会组织。
    154洪毅然:《版画家张漾兮》.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教科文陚卷(下卷)·人物荟萃》,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155洪毅然抗战时期未刊作品《邓洪兴》,作品题款。 156“这些事情不仅在我和漾兮的共同艺术生活经历中,一直保留着极深的印象,而且他所得来的那些人物素材,在后几年的创作中亦有其痕迹。例如《民间琴师》中的琴师.便是采取当时的形象‘资料’,经过提炼加工而作成的。”洪毅然抗战时期末刊作品《刘洪顺像),作品题款。
    157洪毅然:《版画家张漾兮》,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教科文卫卷(下卷)·人物荟萃》,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158洪毅然抗战时期末刊作品《杨兴忠像》,作品题款。
    159“李隆兴六十九岁曾充三十年的老堂倌”。
    160洪毅然抗战时期未刊作品《杜兴葵像》,作品题款
    161高建平:《美学和艺术向生活的回归》,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62页。
    162(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艺术社会学》,章浩、沈杨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第376页。
    163洪毅然:《从英国的宣传画说到我国抗战宣传画创作问题——大众化的道路唯有现实主义》,1943年《华西日报》副刊。
    164常任侠:《司徒乔画展与中国新艺术》,1945年9月7日《新华日报)
    165洪毅然等《四川漫画首次抗日救亡漫画展览会宣言》,1938年1月15日《新新新闻》
    166洪毅然:《老作家为什么不参加新运动》,1939年9月20日《抗战美术》第四期。
    167洪毅然:《论常书鸿的艺术及其他》,1941年12月24日《华西日报》副刊。
    168他这样认为:“故作风雅的山水花鸟等卷轴,我实不解为何能在战时首都仍然有雇主......艺术家因生活压迫而迎合市场之需要,诚所谓良心出于无奈,固属可怜;然而,长期以往,阻碍抗建艺术运动之正确的发展,为审殊深!”洪毅然:《重庆艺坛不该传染成都的风气》,1943年3月23日在《新蜀报》副刊。
    169洪毅然:《关于“抗战八股”与“旧画新题”之类》,1944年《华西日报》
    170“机声扎扎,炮声隆隆,东亚细亚的巨人醒了,被压迫的众民奴吼冲锋。机声扎扎,炮声隆隆,民族解放斗争的战幕已展开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快起来吧!”洪毅然诗集《弊帚集》,手稿所得,未刊稿,此诗写于1937年成都。
    171洪毅然:《现阶段艺术运动之基点》,1940年11月12日《西南日报》副刊。
    172同上。
    173“投机敛财与目前流行社会的经济生活之病态不无关系,但艺术家煞不住物质生活之诱逼,而竞不时地投机取巧,以艺术发国难财,究竞不能原谅。”洪毅然:《论“艺术宣传”到“宣传艺术”——为四川美术协会所落成纪念作》,1942年7月1日《华西日报》副刊第2658号。
    174洪毅然:《略论艺术的‘欣赏’与‘教化’》,1940年11月10日,《华西日报》副刊,第21页
    175洪毅然:《略论艺术的‘欣赏’与‘教化’》,1940年11月10日,《华西日报》副刊,第21页。
    176“我国的绘画宣传工作必须待诸教育既经普及,文盲业已扫除之后始能见其成效呢!但真地人人都能识字和阅读传单了,还急需绘画宣传干吗?无疑地,唯一的办法是宣传画作品大众化!”洪毅然:《从英国的宣传画说到我国执战宣传画创作问题——大众化的道路唯有现实主义》,1943年《华西日报》。
    177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105页、110、111页.
    178汪仞峰:《艺术大众化的动向》,《抗建通俗画刊》第二卷第一期,1942年1月13日.第19-21页.
    179洪毅然:《从英国的宣传画说到我国抗战宣传画创作问题——大众化的道路唯有现实主义》,抗战时期手稿所得。
    180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83页.
    181胡风:《关于造型艺术上的现实主义一感》,《抗战美术》第一期.1939年4月20日,第4页。
    182“那定义亦不免有着片面的正确性,但不免总嫌其太专重文艺的党派性而定义的不够完整与不够明确”洪毅然:《新写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再论抗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抗战美术》第一期,1939年4月20日.第4贞。
    183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58页。
    184“新写实主义就是经过了所有一切现实的非写实主义乃至反写实主义之洗礼的,素朴的旧写实主义之充实化与升高.即等于新写实主义就是融化了印象主义的以后一切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兽主义.甚至超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等等等等的,极多样、极复合的素质的一种写真主义。”洪毅然:《新写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再论抗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抗战美术》第一期,1939年4月20日,第5页。
    185同上
    186同上。
    187倪贻德:《从战时绘画说到新写实主义》,《美术界》1939年2期。
    188“王朝闻说赵望云这一种错误是‘给粪土上抹一把灰’,的确没有说错,赵望云先生所写农村人物,农民功静等等类皆从其风雅主义观点听见的,被歪曲了的农村景物与民功静,而非真正的客观现实之反映,但究竟其题材总已经是被扩大了的。”洪毅然:《评赵望云的新国画》,《华西日报副刊·艺术评论》1942年第一期。
    189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67页。
    190洪毅然:《今日中国之艺术运动——现代化、科学化、现实化、生产化、大众化、中国化、世界化》,1945年3月10日《华西日报》副刊。
    191平原:《现代联合画展参观记——新现实主义的春天到了》,1945年3月9日,《华西日报》四版。
    192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第87页。
    193洪毅然:《读画琐记》,1945年2月25日《华西日报》。
    194同上。
    195洪毅然:《今日中国之艺术运动——现代化、科学化、现实化、生产化、大众化、中国化、世界化》,1945年3月10日《华西日报》
    196“难道达芬奇在今日还能够用四年的长时间去画一幅‘蒙娜丽莎’那样的肖像画吗?同样地,高尔基为什么不写一部《浮士德》?鲁迅先生又怎么不写一部《红楼梦》呢?可见的,每个时代之产生出每个时代的大师,都本来存在着其时代的背景之客观的必然条件!”洪毅然:《论文学的时代背景——关于抗战文学的修正》,1937年11月24日《华西日报·艺术评论》
    197“构架了新写实主义美术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众化是核心命题它既是新写实主义美术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正是大众化的方向吁求着科学化和民族化。”黄宗贤:《贯穿世纪的和声一论新写实主义美术观的确立与影响》,2000年1期《美术》,第52页。
    198“科学化或者说科学的艺术观和认识方法是实现大众化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民族化是大众化的必然属性,也是新写实主义美术的理想,只有保持民族属性,大众化才可能产生其最大效应”黄宗贤;《贯穿世纪的和声一论新写实主义美术观的确立与影响》,2000年1期《美术》,第52页。
    199洪毅然:《中国艺术的科学化》,《大学》,1942年第7期,第37页
    200同上,第38页。
    201同上,第39页。
    202同上。
    203“开设了五年制的应用美术、音乐、建筑三科,共计学生240余人,教职员61人,庞薰琹、洪毅然、沈福文、程尚俊、程尚仁、辜其—等,均是该校教师。该校自抗战时期直至全国解放前夕,均有李有行任校长,雷圭元任教务长,共办了八届,毕业生共92人。”(来自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125页)
    204周宪:《大众语境中的现代性》,2001年6月7日(光明日报》,第C01版。
    205“‘如铁风画刊’所载解释空军信条之类的漫画尾随不掉的风雅主义习惯,终于成为无法打破的桎梏。”毅公:《论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华西日报》副刊,1941年12月27日。
    206白风:《当代画家述评》,1943年11期《抗战后方画刊》,第10页。
    207黄宗贤:《抗战时期关于绘画“民族化”问题的论争》,《美术学》,2000年11月,笫59页。
    208洪毅然:《战地写生之必要》,《战斗美术》1939年第2-3合期,第13页
    209洪毅然:《战地写生之必要》,1939年7月20日,《抗战美术》第2、3合刊,第13页。
    210高剑父:《我的现代绘画观》,1941年,转引自《岭南画派研究·第一辑》,广州:岭南出版社,1987年。第17、18页。
    211洪毅然:《美协会美术展评概》,1941年7月9日,《华西日报》副刊。
    212洪毅然:《从英国的宣传画说到我国抗战宣传画创作问题——大众化的道路唯有现实主义》,1943年《华西日报》副刊。
    213洪毅然:《“现代美术“解——为现代美术会第二届联合美展开幕而作》,1945年3月5日《现代美术联合展览特刊》。
    214“刘开渠、雷圭元、吴作人、关山月、赵望云、丁聪、秦威、沈福文、张漾兮、王朝闻、洪毅然等‘不满意当时美术界被张道藩这样人物把持现状’.为开创大后方美术界新局面而决定成立的......该会不是宣传欧洲现代主义绘画的流派,而是一个进步的美术团体,”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扦——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第109页
    215王琦对此回忆道:“当时人间画会虽然已有部分同志因工作需要先后离开香港,有的去北平,有的去东江,但大部分同志还留在香港,其中包括我和关山月、阳太阳、杨秋人、张光宇、张正宇、黄永玉、廖冰兄、洪毅然、雷雨、黄茅、麦非、张大羽、戴英浪、谭炎等同志。”王琦:《我国第一幅毛主席巨像五十年前由香港人间画会完成》,《美术》,1999年第11期,
    216(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210页。
    217《人民日报》1956年1月30日,第1版。
    218“1951年,开始了一个运动,在生物学研究到艺术创作的所有领域中,要他们摒弃大多数人曾经接受过的西方的理论和学术而转向苏联的理论和学术。他的目的是要洗净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再给知识 分子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215页。
    219“按照胡风的看法,他的报告只要求给予作家更大的自由,以期在现体制内发挥他们的个人才能”(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220页。
    220《文艺报》(788),1954年(22),第46页。
    221(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222、224页。
    222(美)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文化革命的起源》,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88页。
    223同上,第236页。
    224“第一,单纯从哲学层面上叩问美的本质;第二,未能对各种美学观点进行辨证的综合;第三,仍然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随意将学术问题上纲为政治问题,酿成了不良的政治后果。”汝信、王德胜:《美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58页。
    225(俄)亚·伊·布罗大:《美学:问题和论争》.张捷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226“在1957年的反右的斗争中,持美是主观的美学家如高尔泰、吕荧等受到不公正的政治待遇。尽管如此,总的来说,这场持续到1966年的美学大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力是健康的,他虽然因为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但为日后的美学勃兴奠定了基础,培养了队伍,准备了条件。”陈望衡:(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2007年4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第232页。
    227李泽厚:《关于当前美学问题的争论——试再论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学术月刊》,1957年1月。
    328“早在1936年,艾思奇就在《大众哲学》中批评朱光潜的美学观点是‘唯心主义美学观点,,但并未充分展开。到40年代,黄药眠、蔡仪、洪毅然等人也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批评”蒯大申:《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述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30页。
    229刘悦笛、李建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64页。
    230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思想领域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在主观与客观的争论之后,应该说,当时的中国美学界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那就是美是客观,尽管并不是每一派都‘在客观土’能成为客观论,但是‘在主观上’却都在试图向这种主导取向靠拢,即使朱光潜的‘主客观合一论’也被其本人认定是统一于客观。”刘悦笛、李建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64页。
    231朱光潜:《“见物不见人”的美学——再答洪毅然先生》,选自《美学问题讨论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第178页。
    232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1949年,第25页
    233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40页。
    234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949年。
    235改造后的洪毅然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所呈现出来,而可以被(也可以不被)人们主观意识感觉所感知的,事物本身某种自有的属性,不是人的主观意识情趣所投射出去,而赋予给客观事物,或被视为它那样的。”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40页。
    236洪毅然:《关于(新美学)》.《西北师院学报》,总第24期,1953年。
    237邓牛顿:《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月版,第238页。
    238同上,第238-239页。
    239“宗白华、洪毅然、周谷城等同志的文章,在美的客观性这一论题上与我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李泽厚:《关于当前美学问题的争论—再谈美的客艰性和社会性》,《学术月刊》,1957年10期,第25页。
    240(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曹葆华译,北京: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117页。
    241“但在主张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出发去探讨美学问题,重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的复杂的关系这一点上,他又和朱光潜有一致的地方。除上述三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之外,在这次讨论中写了很多文章,也产生了相当影响的,还有蒋孔阳、洪毅然、马奇、施昌东等。”刘纲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美学》,1983年3月《江汉论坛》,第42页。
    242(德)黑格尔:《美学》,米光潜译,1979年1月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49页、160页。
    =43“自然万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它本身,也不是由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足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60页。
    244朱光潜:《美必然是意识形态的——答李泽厚洪毅然两同志》,《学术月刊》.1958年]月。
    245“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关学界就已经开始了对‘自然美‘(natural beauty)的集中探讨,该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那是因为它被做开启‘美的本质’问题的钥匙”刘悦笛、李建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490页。
    240“不是认为自然本身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朱),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它与人类无关(蔡)。”李泽厚:《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载《人民日报》,1957年1月9日。
    247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01、102页。
    248同上,55页。
    249“我们不同意说事物形象的美或不美,只关乎其事物的社会性而无关乎其事物的自然性;或者说与事物形象美不美有关的事物自然性一方面因素,只限于事物自然属性的形式条件,而不是同时还包括着作为自然事物本身的内在品质在内的那种看法。”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57页。
    250刘悦笛、李建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64页。
    251朱光潜:《见物不见人的美学——再答洪毅然先生》,《美学问题讨论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第170页。
    252洪毅然:《美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与李泽厚同志商榷》,《陇上学人文存——洪毅然卷》,2010年,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54页
    253“但他对美的自然性因素,似乎尚未足够予以重视,因而对美的自然性因素,也就讨论得较少。大概由于重点讨论美的社会性,而在有意或无意之中相对地放松了这一方面的论证吧?”洪毅然:《美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与李泽厚同志商榷》,《陇上学人文存——洪毅然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第54页。
    254朱光潜:《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载《哲学研究》,1957年4期。
    255蔡仪:《新美学》,见《美学论著初编》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341、346、347页。
    256同上,56页。
    257彬思:《几年来(1956-1961)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哲学研究》,1961年S期。
    258洪毅然认为:“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的自然景物本身,不但有着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那种自然美的阶级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不同阶级的诗人和普通人对于不同山水或山水的不同方面,各美其美的那种美感的阶级性,美的观念、概念的阶级性,乃是客观存在的美之阶级性在人们审美意识中的主观反映)”洪毅然:《谈谈山水诗阶级性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1961年2期。
    259洪毅然:《美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与李泽厚同志商榷》,《陇上学人文存——洪毅然卷》。2010年,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第59、60页。
    260戴阿宝、李世涛:《问题与立场——20世纪中国美学辩论》,北京:首那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0、181页。
    261洪毅然:《自然美与形式美》.1965年8月8日手稿.未刊稿。
    262洪毅然:《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西北师范学报》,1984年第3期。
    263洪毅然:《自然美与形式美》,1965年8月8日手稿.未刊稿:
    264洪毅然:《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
    265蔡仪:《马克思究竟怎样论美?》,见《美学论著初编》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950页。
    266“那种‘自然’及其‘人化’,也就不能不都是同样属于‘人’(人类)对于自然,在一种能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自然’及其‘人化‘。那种‘自然’之‘人化’程度,虽然不如已经人类类劳动加上改造过的‘自然’之‘人化’程度那么样高、那么样深,但其差别,毕竟不是‘质’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洪毅然:《美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与李泽厚同志商榷》,《陇上学人文存——洪毅然卷》,2010年,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第54页。
    267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2页。
    268[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269《李泽厚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2011年11月10日《开放时代》。
    270《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6页、18页。
    271“实则艺术既非无所谓的‘欣赏’,也绝非止于‘证悟’而已之‘证悟’,是则艺术对现实之‘证悟’必然转为‘实践’:社会实践—艺术活动——社会实践。艺术的认识——即对现实之‘证悟’,是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改造实践的起点。”洪毅然:《艺术与现实》,1943年11月12日《华西日报副刊》。
    272“艺术与‘生产’这两个一向被人认为绝对无关之范畴,究竟是否绝对无关,究竟能否结合为一呢?其实,艺术与‘生产’,就是艺术与‘劳动’的关系,甚至于就是艺术与‘实用’的关系”洪毅然:《艺术与生产》,1944年《华西日报》第318期,星期专论。
    273“一、人的审美活功,基于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二、人的美感,是在人以劳动生产改造世界并同时改造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被培养起来的能力(‘人的’感觉、认识能力)”洪毅然:《论“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及其相关问题——对朱光潜先生美学近著的几点质疑》,《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
    274周均平:《中国当代美学“本性”初探》,第六届东方美学国际会议论文集,2012年,第348页。
    275刘志一:《中国当代美学家——洪毅然》,穆纪光主编,《中国当代美学家》,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21页。
    276洪毅然:《论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论辩》,1958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2页。
    277“人的审美意识正是人在社会的实践生活中,对于现实生活之一种以真、善的认识为基础,对于‘充实而有光辉’的美好典型事物之形象的反映。”洪毅然:《论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论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同上。
    278 Arnold Berleant,TheAestheties ofEnvironment, 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 Press,1992, p.22.
    279同上,103页。
    280“美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物的社会属性。美是社会生活中不依存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现实的存在。自然美只是这种存在的特殊形式。”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281‘美’是符合人类社会生活向前发展规律及相应理想的那些事物,以其相关自然性为必要条件而以其相关社会性为决定因素矛盾统一起来的、内在一好本质之外部形象特征,诉诸一定人们感受上的一种客观价值(与此相反者.为“丑”)。”洪毅然:(新美学纲要》,1982年,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第28页。
    282章辉:《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6页、18页。
    28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96-97页。
    284“差别在于前条指的是每个物种作为主体的标准,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要求......后一条比前一条更近了一步,对象本身所固有的标准就更复杂,他就是各种对象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朱光潜:《美学拾稻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111页
    285洪毅然:《再论自然的人化和美的规律》,《西北师范学报》1986年第1期。
    28。朱光潜:《美学拾穗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85页。
    287蔡仪:《马克思究竟怎样论美?》《美学论丛》第一辑,第51-54页。
    288他总体认为:“‘美的规律’则是客观界事物(对象、客体)处在人类主体的‘社会实践’诸关系中,既尽‘物之性’、又尽‘人之性’(包括‘感觉的人性’在内),因此达到(或通向)自由和谐境界之一种客观地‘美’的必然规律。”洪毅然:《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西北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
    289洪毅然:《再谈自然的人化与美的规律》,《西北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
    290刘悦篙、李建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98页。
    291陈望衡:《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页。
    292章辉:《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目录序言部分:
    293洪毅然:《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第20页。
    294“因我们过去长期深受‘左’的教条主义影响所造成。自从思想禁锢解除以来,为求弥补,适当高扬‘人’ 的主体性,固属完全必要。然而,与此同时,从一个极端趋于另一极端,一种倾向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亦殊不宜忽视!”洪毅然:《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第20页。
    295同上。
    296洪毅然:《论“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及其相关问题——对朱光潜先生美学近著的几点质疑》,《学术月刊》1960年12月号。
    297“第一,ousia正是可以说明一个事物的真正的‘是’的东西。要知道事物的根本的‘是’,就必须知道它的本质。正是本质决定了一物的特征和它的‘是’的方式。”余纪元:《亚里士多德论on》,《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71页。
    298吕澂:《美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52、53页。
    299“‘怎样才美’的问题下手时,美却不是什么抽象的,只是自然大体艺术上具体的东西”,陈望道:《美学概论》,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页。
    300范寿康:《美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52页。
    301吕澂:《现代美学思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88页。
    302“艺术就是灵悟(vision)或直觉(intuition)。艺术家捧出一个意象(image)来,欣赏者把眼光移注到艺术家所指的那一‘点’上去,从艺术家所开的一个孔隙中审视,把艺术家所造的意象在自己的心眼中再造起来。”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二十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版,第20页。
    303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3页
    304“任何人都是某种限度内的艺术家......可以说,一切人都不免总有着几分是画家、音乐家,乃至一切的家啊!如前所述,人类之知、情、意三方面的生活,本身浑整而不可分的,人类对任何事物的事件之‘知’的过程与‘用’的过程,都是同时伴随着种直觉欣赏的缘故”。洪毅然:《生活与艺术》,1943年5月28日《华西日报》副刊。
    305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3页。
    306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1936年,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第4页。
    307同上,第5页。
    308农民对于庄稼.工人对于机器和产品,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各种各样器物、用具,以及生产环境只因‘日用而不自知’,一般人多未意识到那些都是种属于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之体现而已”。洪毅然:《艺术概论》,1963年甘肃师范大学教务处材料印制,未刊稿,第10页
    309洪毅然:《艺术概论>.1963年甘肃师范大学教务处材料印制,未刊稿,第9页。
    310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3页。
    311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273页。
    312“艺术与生活合一以后之利益何如乎?‘生活即艺术’人生极充实而有光辉,‘生活即艺术’,人生便脱离庸碌.、平凡,鄙俗,苦恼之境界。”洪毅然:《略谈艺术与人生》,1944年第4期《长歌》
    313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1页。
    314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1页
    315洪毅然:《人生艺术》,《新艺》月刊,第一期。
    316“人之生则不然,一面为生,一面讲求怎末样生,且讲求怎么样增进其生活之‘道’......是故其‘活’不只是自利的‘活’,而也是利他的‘活’,不是为实现其一己的生之理想的‘活’,而是为实现大众的生之理想的‘活’。”洪毅然:《人生艺术》,《新艺》月刊,第一期。
    317《朱光潜全集》第5卷.第262页,参见刘丕坤《手稿》.第77页。
    318洪毅然:《人生艺术》,《新艺》月刊.第一期.第32页。
    319洪毅然:《谈“艺术生活”——为“美术年”开幕而作》,1942年12月24日《华西日报》。
    320洪毅然:《谈“艺术生活”——为“美术年“开幕而作》,1942年12月24日《华西日报》
    321“普通人不了解艺术的功用请设喻以释之:今有’茅屋数椽,修竹万杆,流水一泓.方圳半亩……人枑习焉不察.视而不见.仅求其用,竞忘其美,只一人画入诗,既经道破.无盖美妙……吾人熙熙攘攘之日常生活所贵乎艺术者以此而艺术之所以能美化人生者亦以此也。”洪毅然:《论艺术之本质兼评耘叟书画》,1945年11月17日《达县日报》,星期六,四版。
    322洪毅然:《评冯友兰论艺术》,1943年2卷9期《民友》,第31、33页。
    323洪毅然:《论艺术之本质兼评耘叟书画》,民国34年11月17日《达县日报》,星期六,四版。
    324洪毅然:《艺术与现实》,1943年11月12日《华西日报》副刊。
    325(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蔭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105页。
    326“不仅仅是,也不只是单凭想象,而应当是从真实中通过想象的制作。虽然是淡淡的几笔,但它给予我们印象是深刻的,不管是静物,足风景:是人物的背影,粗看起来仿佛只有些模糊的轮廓。但回味中却颇多明媚、活泼的影子在你的眼底。”驭风《观洪毅然画展后》,1947年6月6日《华西日报》四版。
    327“佛教确实一直讲求证悟的,在龙树的《五级论》中就提出了‘五级证道’。禅宗讲求‘以心传心’,不 尚语词,认为对于佛性真如的认识,不能靠说,只要一开口说禅,就远离了禅道,......禅宗的所谓‘德山棒’、‘临济喝’,即是诱导人迅速开悟。道教讲证悟,与重义理的重玄学说和内丹学说有关。”李大华《道教思想》,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94页。
    328洪毅然:《艺术与现实》,1943年11月12日《华西日报》副刊。
    329洪毅然:《艺术与现实》,1943年11月12日《华西日报》副刊。
    330洪毅然:《艺术与现实》,1943年11月12日《华西日报》副刊
    331同上。
    332同上。
    333“在对现实之改造的契机,则必通过作品鉴赏过程的传达和感染作用而由鉴赏者的社会实践以实现之。所以,艺术不仅为现实之反映,抑且为现实之改造。”洪毅然:《艺术与现实》,1943年11月12日《华西日报》副刊。
    334叶秀山:《美的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第23页。
    335“从前是逃避现实的,而现在却是要正视现实并与搏斗,……现实主义也不是为一面镜子那样纯客观地对现实事物所做的反映,而乃是根据吾人正确的,进步的,密合科学的客观真实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而对于具体的客观现实之典型的反映。”洪毅然《今日中国之艺术运动——现代化、科学化、现实化、生产化、大众化、中国化、世界化》,1945年3月10日在《华西日报》。
    336洪毅然:《今日中国之艺术运动——现代化、科学化、现实化、生产化、大众化、中国化、世界化》,1945年3月10日在《华西日报》。
    337 Edmund Husserl.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henomenoloay.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70.p130-131.
    338“对于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以及实用艺术与纯粹艺术的界限,必须辩证地理解,不能形而上学地理解,要从事物运动的观点看到其间互相互降转化的关系,不能静止的!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历史上有些东西何以以前是艺术,而后来不址艺术了,或者以前原来不是艺术的东西,而后来又是艺术了等等复杂现象。洪毅然:《艺术概论》.1963年甘肃师范大学教务处材料印制,未刊稿,第67页
    339(法)米歇尔·福柯:《伦理学——福柯1954-1984年间主要作品集》,转引自(澳)丹纳赫T.斯奇拉托.J.韦伯《理解福柯》,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72-173页。
    340洪毅然:《关于‘文化人’》,手稿所得。
    341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1页。
    342“盖因艺术之所表现,原为各人‘心眼’所见——或曰‘直观’,......凡能绝对忠于自我‘心眼’之‘直观’者,‘心造万物’,则其画面必为其独至之天地矣。”洪毅然:《读画琐记》,1945年2月25日《华西日报》。
    343 Edmund Husserl.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70.p 127.
    344“解释艺术是什么的所有一切意见的检阅是必须的。”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57页。
    345同上。
    346同上。
    347同上。
    348“因为研究艺术的本体不可以不研究到艺术的‘机能‘,而艺术的机能的考察则当然离不开现实的与过去的艺术现象或者’艺术事实之详密地的解析。”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61页。
    349同上,62页。
    350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57页.
    351“且因艺术的领域,艺术的文化价值也就是充实与丰富人生本未或离之‘艺术生活’一部分.藉以充实丰富整个人生之内容,因更增大和增高其整个人生之意义及其价值。”洪毅然:(家庭艺术简论》,1944年6月20日《华西日报》。
    352洪毅然:《家庭艺术简论》,1944年6月20日《华西日报》。
    353 Arthur Danto:"The Artworld".in Aesthetics Critical Concepts in Philosophy. James O.Young(ed).vol.Ⅱ.Routledge.2005.p.22
    354见洪毅然《中国古代艺术考察报告》,《亚波罗》第17期。
    355“五十年代中期受中央美院民族研究所之聘,作为其所外研究人员,曾与俞剑华、金唯诺等同赴敦惶考察,……撰成《敦煌艺术初探》一书,此稿与其《艺术概论》陕西某出版社原定付印,后因反有运动而停出。”吴芸:《洪毅然年谱》,《四川省达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达县文史资料》第3辑,第167页。
    356“对43窟后壁洞室进行详细勘察、测绘和照相,并对地面部分清理,经研究最终确认其即为史载之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寂陵”之墓室,进而认定43号崖阁为“寂陵”遗存。”洪毅然:《西魏文皇后乙弗氏遗址蠡测》,郑炳林,魏文斌主编《天水麦积山石窟研究论文集》上,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166页
    357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59页。
    358洪毅然:《论艺术的界说》,1936年10月29日,《东南日报》学苑副刊,第三版。
    359“人在实践的过程——亦即‘行’的过程,产生‘知’(由感觉、知觉、到理解——即中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知’而生‘意’(‘意’即‘意志’,它是行为的动力)‘意’而生‘情’(包括情绪、情感)三者又皆必然归于实践——归向于‘行’”洪毅然:《艺术概论》,1963年甘肃师范大学教务处材料印制,第9页。
    60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1108页
    361正如林毓生所说:“‘五四’时期的两面旗帜之一,科学,在于文江、胡适的高举之下,变成了自然主义的宗教,......胡适为这次论辩做总结时,对于科学所抱持的科学主义的看法比丁文江史激进、更庸俗化,显示着他迫切需要建立自然主义的宗教心态。”林毓生:《中国现代性的迷惘》,潘公凯主编《自觉与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2、13页《。
    362“要做到中国艺术思想的科学化,必须要求中国艺术家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首先彻底科学化,不把客观的世界当做主观的理念之化象,而且不再逃避现实追求超脱的幻景,客观地现实主义地生活着,并且客观地现实主义地对之做观察、体验、欣赏与表现。”洪毅然:《中国艺术的科学化》,1942年第7期《大学》,第5页。
    363同上,第40页
    364“分的方面是艺术与科学是不同的两个范畴,合的方面认为不但艺术的技术是科学,甚至艺术整个都是科学,这所谓艺术也,科学也,在他们最高的境界,都同为浑然不可分,名为艺术可,名为科学亦可。同上,洪毅然:《中国艺术的科学化》,1942年第7期《大学》,第42页。
    365“弥补封建主义社会不够进步之处——亦即消除其所以会遭受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可能性之办法,唯有‘迎头赶上’,提倡‘科学化’!‘科学化’既然是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各方面都非常必须的,则作为社会文化一部门的艺术亦当然不能例外......是故,所谓‘科学化’,实亦:‘现代化’之一方面耳。”洪毅然:《今日中国之艺术运动——现代化、科学化、现实化、生产化、大众化、中国化、世界化》,成都:《华西日报》,1945年3月10日4版。
    366洪毅然:《艺术,科学,神秘,美》,《华西日报》.1947年12月01日。
    367洪毅然:《美与人生,杭州:《亚波罗》,1933年4期,第20页。
    368洪毅然:《略论美感经验的“物我两忘”》,(东南日报》学苑副刊,1936年9月26日。
    369何卫平将洪毅然的这种学术方法成为“跟踪追击”:“我感到钱先生(钱伟长),还有张志扬教授和洪先生说的址一致的.我感觉到洪先生的‘跟踪追击法’是用浅显的话语.讲述了一个深刻的大道理。”(何卫平《“跟踪追击”话治学——回忆美学家洪毅然先生》,选自《美术学研究》第三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67页)
    370“美学中属于哲学一类问题与属于科学一类问题.不能截然分开.因而其于哲学的研究和科学的研究,亦常互相渗透,互相叠合,如关于美的效用一类问题之探讨,便是明显的例证,其它亦然”。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1949年,第4、5页。
    371刘悦笛、李建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30页。
    372刘悦笛、李建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30页,
    373“‘什么是艺术’一问题之究竞是美学(Aesthetics)及哲学的课题。美学,是哲学的一个部分。......美学,也只有在整个哲学体系的范围中才可能有正确不误的把握。”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1936年罗苑座谈会出版,第59页。
    374劳万承《审美中介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375“洪毅然就足‘基本同意李泽厚所说’的,但他认为李泽厚‘对美的自然性因素,似乎尚未予以重视’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所以他比较多地探讨了自然性因素。”蒋孔阳《建国以来我国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1979年5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405页
    376“朱光潜教授说美感经验是‘物我谐合’之极致中的‘物我两忘’.而我意味美感经验只是‘偏于感觉的忘我的状态’(这问题是在朱先生论‘心理的距离’的信里所提起的)。”洪毅然:《略论美感经验中的‘物我两忘’》,1936年9月26日,第147期。
    377洪毅然:《评冯友兰先生的艺术论》,1943年2卷9期《大学》,第31、33页。
    378“在中国本土上,早在1936年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里面就明确指出:‘艺术本体论所探求的是‘艺术是什么’一问题的究极的解释’,根据史料,这是中国美学领域最早使用‘本体’的概念。由此可见,‘美学本体论’不再仅仅追问美的本质难题,而且,更是对该问题的‘终极的解释’,这才是本体论层面的诠释和阐发。”刘悦笛、李建修:《当代中国美学研究(1949-200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83页。
    379“以典型为美不美之标准,最终仍然无标准!”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1949年,第4页。
    380同上,第11页。
    381同上,第11、12页
    382而是“人生观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相接之一种偏于感觉上的评价”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1949年,第19页。
    383“若无客观条件为根据,美感既无由生起来,自亦必无美或不美之可言了。所以.美的本质实亦正如善的本质一样,是一种‘价值’Value),而不是一种‘实体’(Reality),”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1949年,,第19、20页。
    384穆纪光:《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617页。
    385“只不过它不是我们的自然生理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物质结构实体,而是以自然物质结构实体为载体条件,以人与物和人与人的双层关系之间为内涵的社会物质结构实体。或者说.是这双层关系的物化形态”。同上,第618、619页。
    386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1949年.第20页。
    387“这说明事物的自然实用价值不是决定美丑实质的内容。实质上,决定美丑实质的是它们的社会功利关系价值,美丑只是社会功利关系价值的形态表现。即美丑是社会功利关系形态;美是有利于审美主体的社会功利关系形态;丑是有害于审美主体的社会功利关系形态。它们都足以事物的自然功利关系形态和日然物质形态为物质载体和存在条件。”穆纪光《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第619页。
    388穆纪光:《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0页。
    389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41页。
    390洪毅然:《关学论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43页
    391同上,第51页
    392“那就是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所规定了的限度内,事物处于人类某种一定的生活实践关系中,所起作用如果实际有益于促进人类生活向前发展者,就好:反之,就坏。”同上,第43页。
    393穆纪光论述道“由于事物与审美主体之间的生活实践美系(社会功利关系)不同.审美主体的反映也就不同,这就是说美且限定在一个动态态的范畴中。它有规范,却无绝对化的单一内容。它彻底摆脱了纯哲学思辨的影响,将浮游在哲学思辨云雾中的美学拉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世界中来了,使美学真正为独立的美学,不再是哲学的附庸了,洪毅然这一贡献,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穆纪光《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622页。
    394“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63页。
    395同上,第106页。
    396同上,第103页。
    397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06页。
    398“‘美’是符合人类社会生活向前发展规律及相应理想的那些事物.以其相关自然性为必要条件而以其相关社会性为决定因素,矛盾统一起来的,内在好本质之外部形象特征,诉诸一定人们感受上的一种客观价值(与此相反者,为‘丑’)”洪毅然:《新美学纲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页。
    399“美术家是一切创作活动(美术生产)的执行者,是美术成果(作品)的创造者:没有美术家及其活动和创造.有关美术的其他一切活动.如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美术欣赏等,就都不可能存在或实现。邹跃进、朱迪:《美术概论》,2011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56页。
    400同上,第19贝。
    401“基于艺术实践深度的差异,艺术家比起非艺术家来,在审美感受和艺术表现能力方面,要发展得更为明锐、全面、突出;同时,对于非艺术家来说,审美感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之间,不像艺术家那样有着必然的紧密联系。”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0、]41页
    402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1936年,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第11页、13页。
    403同上,第2页:
    404洪毅然:《谈“艺术生活”——为“美术年”开幕作》,1941年12月24日《华西日报》副刊
    405“事实上并没有不生产艺术的人。当然,艺术家三个字失掉了其被一般人习惯地使用着的涵义。即是说,一切人都是艺术家。一切人都不是艺术家。这因为,一切人都有他精神的生活,一切人都有他精神社会化的行为的原故。”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5页。
    406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6页。
    407“虽然,他不能够做到Ceanzne所做到的那样充分地表现出其所应该表现的关于其对象的一切。然而,他总绝不会完全地不能够涂画点什么东西到他面前的白纸上去。他的纸上一定会被加上作为其眼之所见的苹果的记号的什么东西。”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8页。
    408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5、16页。
    409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5、16页
    410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1页。
    411“建筑在物质生活之基础上的人类精神的生活并不是某些特殊类型的人类所独有或专利,每一个人都有他对于其生活环境的回响与感应,每一个人都有他精神社会化的必须,......每一个人都有不断地创造着艺述,每一个人都不断地应用着此种手段以遂行其各种精神的社会化一事是不难设想的。”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2页。
    412 Ludwing Wittgenstein.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s on Aesthetics.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Belief.C.Barrent.ed.Oxford:Blackwell.1996:11.
    413 John Dewey.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OHIO:University Press,1927:183-184.
    414“法国有一句名言道:‘智慧满街走。’蒙刊(Montaiene)在他的使婢口中听出修词学家所最珍视的譬喻不过使婢所用的譬喻只能传达她在某特殊境地的情意。我们通常听到一般人对于艺术的性质所发表的意是也只是回答他们在某特殊境地所感到的名学上的疑难。他们虽不以哲学为职业,既然是人,也就不免有儿分是哲学家。”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二十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版,18页。
    415洪毅然:《谈“艺术生活”——为“美术年”开幕而作》,1942年12月24日《华西日报》。
    416(英)王尔德:《谎言的衰落》,杨恒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43页。
    417洪毅然:《家庭艺术》,1944年6月20日《华西日报》。
    418洪毅然:《谈“艺术生活”——为“美术年”开幕而作》,1942年12月14日《华西日报》。
    419艺术的领域,即生活的领域,艺术的文化价值就是充实与丰富人生本未或离之‘艺术生活’一部分,藉以充实与丰富整个人之内容,因更增大和怎高其整个人生之意义及其价值。”洪毅然:《家庭艺术》1944年6月20日《华西日报》。
    420(奥)维特跟斯坦:《文化与价值》,黄正东、唐少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102页。
    421洪毅然:《家庭艺术》,1944年6月20日《华西日报》
    422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5页。
    423“艺术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断言,审美思维方式的前提条件和原处模型,是内在于日常思维的异质复合体之中,他同时断言,审美体验也总是以某种形式出现于这一复合体之中。”(匈)A·赫勒:《日常生活》,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115贞。
    424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10页。
    425李朴园:《艺术家修养论》序言,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3页。
    426“我们对于以艺术作为吃饭手段者也不能称作‘艺术家’,而只能称作‘艺术品的贩卖者’。甚至于,我们不能够承认所贩卖的是真的艺术而只可以视作‘伪造艺术品的奸商’!”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3页。
    427(法)米歇尔·福柯:《生存的美学》.刘瑾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16页。
    428洪毅然:《谈“艺术生活”——为“美术年”开幕而作》,1942年11月14日《华西日报》。
    429洪毅然:《谈“艺术生活”——为“美术年”开幕而作》,1942年12月24日《华西日报》。
    430尼印:《成都是艺术家冒险的乐园》,《华西日报》副刊,1941年5月4日。
    431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83、84页。
    432洪毅然:《写光明抑或写黑暗——读庞熏琹先生近作画展的《自剖》述感》,1943年9月11日《华西日报》三版。
    433白风:《当代画家述评》,1943年11月《抗战后方画刊》,第10页。
    434“这正如我们对十以办学校吃饭的人不能够称呼他是‘教育家‘,而只称呼他是‘经营学校的商人’一样。”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13页。
    435同上,第2页
    436“不管谁,人人都有一种喜爱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都有一种欣赏美好事物的欲望要求。”洪毅然:《大众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社,1981年,第1页
    437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89页
    438莫伟民:《主体的命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333页。
    439“艺术家的生活形态既已经不和民众的生活形态一样,......各种精神的状态也就当然跟着他的生活形态而没有半点民众的影子。这样他所表现的东两,还可以说它是民众的吗?”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87页。
    440洪毅然:《大众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社,1981年,第101页。
    441 (法)皮埃尔·布尔迪尔:《区分:鉴赏判断力的批判》,黄伟译,见1994年5月《国外社会学》。
    442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79页
    443 Edmund Husserl.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970.p130-131.
    444“‘艺术家’这三个字连接起来的意义使根本不应该存在。因为那正意味着艺术成为了特殊的专门的类型人底生活手段的意义。”洪毅然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86页。
    445 (德)汉斯·贝尔庭《艺术终结了吗》,常宁生编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20页.
    446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81页。
    447洪毅然:《大众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社,1981年.第1页。
    448江怡:《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16页
    449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西安: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88页。
    450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西安:罗苑座淡会出版,1936年,第89页。
    4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55页。
    452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21页。
    453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23页。
    454“人愈接近完人的理想境界则人底精神是愈能洞悉其周围的物象.愈能以其自己底情感和思想透入其周围的物象,愈能完美地感知其所应该感知的一切。”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24页。
    455叶秀山:《美的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第42、47页。
    456“心理学,物理学,或化学,必然地存在着与其他一切科学之间的非常密切的关联,则其他一切学科也成为他所应该去知道的课题。人难道没有看见,伟大的文西(Vinci)是把他艺术的成功之坚实的基础建筑在他的一切科学的与哲学的知识之丰富上面的?”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北京:罗苑座淡会出版,1936年,第26页。
    457“我们所需要的艺术家是真正的‘人’,是专门而又博学的人。是调色和引线的Scientist,是作者画的philosopher,"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77页,
    458同上,第182页。
    459洪毅然:《写光明抑写黑暗——读庞薰琹先生近作画展的‘自剖’》,1943年9月11日(华西日报》三版。
    466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41页。
    462“为什么许多人并不会谈论,并不会做文章,甚至于并不会读过艺术理论书籍的人仍然能够创作?’的质问。其实,这问题的中间藏着愚蠢。愚蠢的根是从人们以为理论就是书籍,……最好的画的理论形式就是画,最好的诗的理论形式就是诗.一切艺术创作价值的高下应该以理论的正确与否而决定一事是无疑义的。”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46页、47页。
    462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48、50、53页
    463洪毅然:《人生艺术》,1944年《新艺》月刊,第一期,第30页。
    464“艺术与生活合一以后之利益如何?‘生活即艺术’,人生即极充实而有光辉,‘艺术即生活’人生使脱离庸碌,平凡、鄙俗、苦恼之境界。......现代人生哲学之中心,固以生活为本位,而特重生命之表现的艺术生活,实则,艺术的生活对于整个人生之利益,盖在因其‘美化人生’之作用,而使吾人乐于向上,与向最高最完美的亦即‘止于至善’的人生之创造。”洪毅然:《何故举行联合画展?——因论何谓艺术及其他》,1943年3月1日为卢鸿基募捐画展而写,手稿所得。
    465洪毅然:《新美学纲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07页。
    466(德)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下卷,倪梁康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942页。
    467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2009年5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23页。
    468“扩大我们的反文人画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战线.而希望多引起比施君更顽固的,然而却是更有修养的反对派出来说话(比如丰子恺、倪贻德,或者上海的独立美术家协会诸君以及一切的老国画家),那么此一问题或将有更大的发展”。洪毅然:《关于中西绘画之动向(下)》,1936年7月7日《东南日报》学苑版。
    469洪毅然:《论中西绘丽之动向(上)》,1936年4月14日,《东南日报》学苑版。
    470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2月,第170页。
    471“顽固者盲抄古代,幼稚者瞎仿西洋......应该有批判的精神,存长去短,融会贯通,然后新的进步始有可言。”毅然:‘国画、国乐与国剧》,1936年《艺星》第二期,第8页。
    472施晓湘:《读<论中西绘画之动向>后答洪毅然君》,1936年4月16日.《东南日报》学苑版。
    473“中国人确有远离现实的特性和没有如洪君听说的科学精神,从前虽有过重写实,重表现现实,所以不独内容充实,而于法也是写实的。从文人画兴,即只有在画而讲究技巧,什么笔墨、气韵等,除了对象和内容不管.专弄这玄虚就不行,所以画出来的什么都是千篇一律,毫无什么新气和生气。”卢鸿基:《关十中西绘画的一点意见(下)》,1936年4月19、23日,《东南日报》学苑版。
    474余英时:《激进与保守》(下),33页,亦可参照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亦可参照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75施晓湘:《为论中西绘画进一解(上)》,1936年4月14《东南日报》学苑版105期。
    476“那些能寻风月山林之味的人们足‘有所用心’于何所?如果不是正因为他们——文人画家与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话,为什么要打到它?”洪毅然:《论中西绘画之动向(上)》1936年4月14日,《东南日报》学苑版。
    4777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2009年5月,北京:三联书店,第124页。
    478“现代的中国画坛,表现着艺术文化领域的次殖民地所独有的特征:一方面是留恋旧的封建残余在顽固地以现代的光荣向阿Q式的炫耀,一方面是羡慕新的豪华的买办和西崽以及许许多多的准买办和准西崽们在努力鼓吹彻底的‘全盘西化’......西洋画伴东洋画之西渐而起的转变较早.而东洋画伴西洋画之东渐而起的转变较迟。”洪毅然:《东洋画的转变与西洋画的关系》.1937年1月21日《东南日报》学苑版。
    479洪毅然:《倪贻德的错误》,1936年,《东南日报》学苑版,第三张。
    480吕切:《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1999年4月,北京:东方出版社.第234页
    481“如果不是可以增进中国绘画(或中国的洋画)之进步的努力,则不管它’神话’到何等境界地也仍然是死路一条而己!”洪毅然:《倪贻德的错误》,1936年7月23日《东南日报》学苑版,第三张。
    482“中国自由主义者全面反传统主张的另一面,即他们尽管对传统文化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却并不主张连根拔除,而是主张从根本上改造......总之,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还古代的学术思想的真面目”,胡伟希:《理性与乌托邦——二十世纪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选自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北 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15页。
    483“一个强调‘习见常闻’和‘喜见乐闻’也必须建筑在新时代(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内容的需要和欲求上......则强调五四新文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正宗”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6月,83页。
    484洪毅然:《抗战的绘画民族形式之创造)、,载《战时后方画刊》第十期,第3页。
    485洪毅然:《徐悲鸿批判》,1944年第056号《世纪是音》。
    486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85页。
    487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8年3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494-1495页。
    488“只从国粹绘画优良传统之继承发扬,并不接受外来绘画之影响,独立前进而图永远不火民族性,但后 者不能世界化,前者却能够民族化。张先生所走道路是后者,所以其前途.必然是画地自限的前途无疑。”洪毅然:《论张大千的近作及其他(河西记游画展观后感)》,1942年6月11日《华西日报》。
    489针对丰子恺的艺术他这样评论:“然而时代是不讲感情的,我国新漫画运动自经丰先生开创以后,紧随多年的社会历史之演进而不断地飞跃发展,......时代历史史所需要的漫画是一种宣传斗争的武器,成千的青年漫画家整日奔走于街头、乡村、学校、工厂、战场、医院”洪毅然:<论丰子恺先生的漫画》,1941年12月27日《华西日报》。
    490雷达等:《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8页。
    491洪毅然:《中国艺术的出路》,1944年《新艺》二期,第20、21、22页。
    492洪毅然:《论国画的改造和国画家的自觉》,《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年。
    493潘天寿写给洪毅然的书信,1964年11月26日,未发表。
    494他认为:“第一,强调对民族艺术的遗产‘都待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的主张,并无根本性错误。第二,强调‘有志于改进国画现状的画家,有必要先学会……直接描写生活,表现生活的活方法’的主张,也并无根本性的错误。”洪毅然(论杨仁恺与王逊关于民族绘画问题的分歧意见》.1956年8期《美术》
    495杨仁恺:《关于民族绘画问题讨论中几个主要观点的再认识——对洪毅然诸先生的若干论点的商榷》,《美术》,1957年7期,第37-38页
    496同上。
    497李公民:《李可染对于新中国画改造的页献—以山水写生和“红色山水”为中心》,《美术观察》,2009年1月,第104页。
    498“一切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作品,都是客观现实在作者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的产物,都是通过人据其所属并为之服务的那个阶级的世界观、审美观去认识、评价、描写和表现现实的.否则,使不成其为艺术……齐白石画鸡笼、画篱笆、画‘三代咬其根’的肥嫩大白菜,则乃出于完全不相同的生活情趣。”洪毅然《山水花鸟和山水花鸟画的美与阶级性》,1960年7月2日,手稿所得。
    4991964年11月26日,潘天寿写给洪毅然的信
    500洪毅然《潘天寿国画艺术管窥》,《潘天寿研究》,1989年12月第一版,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501“其一,是比较容易滑向自然主义,其二,是某些主观主义化和反思想性倾向,难免削弱、降低作品的认识意义。其三,是抽象主义给绘画造型性及整个造型艺术带来的自我毁灭——完全否定和彻底破坏其正常传统的灾难。这三点,对于人类一般艺术的正常现实主义道路说来,显然都是相违背的,因而它们不能不是西方绘画的沉重历史负担。”洪毅然《中国画对今后世界绘画历史进程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之预测》,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9年11月,第400页。
    502张桐楀:《引书入画自天然——读已故画家洪毅然先生的写意花卉》,2012年3月《国画家》,第28页。
    503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下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414页。
    504杨成寅:《意象与美术》,《美术》,1993年2期,第61-62页。
    505“谈起来我才知道,他原来是画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杭州国立艺专上学时,作品就参加全国美展了。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时期先后在成都西南美专、昆明国立艺专讲授美学。有《矿阴集》(国画论丛》《艺术家修养论》《新美学评论》《美学论辩》等著作,是少有的学者型画家。”高尔泰:《纪念洪毅然先生》2012年12月7日《南方周末》。
    506张桐橘:《引书入画自天然——读已故画家洪毅然先生的写意花卉》.2012年第3期《国画家》
    507洪毅然:《论庞薰琹先生之艺术》,1943年9月23日《华苑》124号。
    508“始终保持着真正属于民族气派、民族风格所特有的民族审美情趣与艺术意境——即内在民族精神而充分发扬光大之。(尽管‘民族精神’并非完全僵化不发展的)是故其作品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现代性’,得以成为现代中国的或中国现代的‘新’艺术。”郑朝、余尚义编《林风眠论》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第22页。
    509洪毅然诗稿《敝帚集:笔奴诗存》,未刊,写于1976年4月5日。
    510洪毅然:《大众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6页。
    512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1936年,罗苑座谈会出版,10页
    513洪毅然诗稿《敝扫集:笔奴诗存》,全诗为“爱花种花不惜花,并非爱花人。拾花不摘花,始见爱花心。未刊稿。
    513“齐白石有两幅花卉小品,(见齐白石已选编画集)画的是从未被人画过的一种不知名野草,自曰‘余尝笑人非梅菊不作花草,非竹树不作山水也’。对于‘古今非名花异果,不得入画’,颇有微词......齐白石画鸡笼、画篱笆、画‘三代咬其根’的肥嫩大白菜......,则乃出于完全不相同的生活情趣。”洪毅然:《山水花鸟和山水花鸟画的美与阶级性》,1960年7月2日,手稿所得。
    514章新建:《当代美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家——缅怀美学家洪毅然》,1999年9期《美与时代》,48页
    515鲁迅《野草》题辞,转引自祝宏编《最美最哲理·穿越时空的经典美文》,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4页。
    516“历史的过程仿佛不过是一次重复、一次次循环构成的,而现实——包括自身所从事的运动似乎并没有标示历史的‘进化’或进歩,倒是陷入了荒谬的轮回”。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91
    517黄薇:《鲁迅与中西艺术文化——以<野草>图像为例》,2006年3期,《中国文化研究》
    518高尔泰:《纪念洪毅然先生》,2012年12月7日《南方周末》。
    519高尔泰:《纪念洪毅然先生》,201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
    520涂途:《“世人栽花我种草“——与美学家洪毅然的交往》,2006年1期《美与时代》
    521郭因:《“爱草如花从来少”——忆美学家洪毅然先生》,1995年6期《江淮文史》,第109页。
    522“先生在从事理论研究之余,今年又积极从事国画实践.他的国画花卉,虽属小品,确意境高超,破富天趣.堪称传神妙品。”魏传义:《钟灵毓秀,蔚启文人——看四老画展》,1984年,2月12日四版《通川日报》。
    523抗文生、呼喜江:《洪毅然墨迹赏略》,1998年1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00页
    524威廉·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25同上,96页
    526田崇勤、张传开、杨善解编著《简明西方哲学手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第94页。
    527潘志新:《“内容与形式”关系考辨》,2011年第11期《前沿》。
    528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1985年11月,第559页。
    529叶朗:《艺术形式美的一条规律》,1980年12期《文艺研究).第74页
    530“虽第一形式,之本不美者,得由其第二形式之美(雅)而得一种独立之价值......绘画中之布置属于第一形式,而使笔使墨则属于第二形式,凡以笔墨赏于吾人者.实赏其第二形式也。”同上,第638页。
    531陈望道:《美学概论》,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0页。
    532“直接内容是艺术所直接地而且.明显地描写出的东西.大抵无论什么人,只要一石使能通晓的......所谓间接内容——则址艺术里面所含的意义为作品所间接表出的情趣精神:”陈望道:《美学概论》,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84页。
    533陈望道:《美学概论》,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84页。
    534洪毅然:《现代艺术形式的单纯与压缩》,1935年3卷第3期《业波罗》,第40页。
    535洪毅然:《现代艺术形式的单纯与压缩》.1935年3卷第3期《业波罗》,第40页。
    536洪毅然:《新写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再论抗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抗战美术》第一期.1939年4月20日,第4页。
    537“艺术内容就是艺术作品之由物质的色线、刀痕、音响、身势......等符号所表记及所传达的各种感情和思想。而艺术的形式就是用为此等感情和思想的传达与表记的所在的‘符号’与‘媒介’。”洪毅然:《艺术底内容形式题材与主题》,1943年8月6日《华西日报》副刊《艺术评论》第26号。
    538同上。
    539同上。
    540李泽厚:《美学论集》,1980年7月版,第176页。
    541洪毅然:《关于“形式美”的意见》,1963年9月14目,手稿所得,未发表。
    542“那种只对纯形式所引起的简单感觉既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美感形态’,而实际属于快感形态,其对 象,相应地也不可能是什么‘形式美’”,洪毅然:《关于“形式美”的意见》,1963年9月14日,手稿所得,未发表。
    543同上。
    544曹景元:《完美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形式美》,1962年5月31日-6月1日《光明日报》
    545“那些‘具有自身单独的审美意义’,却不表现其所组成的形象之任何内容的‘外在形式’或形式因素,难道竞是虚有其表的空洞纯形式末?”洪毅然:(关于“形式美”的意见》,1963年9月14日,手稿所得,未发表。
    546同上。
    547伍蠡甫:《艺术形式美的一些问题》,1963年8期《学术月刊》,57页。
    548洪毅然:《关于“形式美”的意见》,1963年9月14日,手稿所得,未发表。
    549王琦:《论艺术形式的探索》.1963年《美术研究》
    550同上
    551“塞尚对于新形式的探求.尽管他自己称是不重要的,但他的实践却仍然没有脱离一定内容的支配,这种内容便是指艺术家对于事物的‘形体的认识’”,王琦:《论艺术形式的探索》,1963年《美术研究》。
    552何溶:《这是什么阶级的艺术观点——对王琦先生论艺术形式的探索>一文的质疑》,1964年4期《美术》.第36页。
    553洪毅然:《现代艺术形式的单纯与压缩》,1935年3卷第3期《亚波罗》,第40页
    55480年代杜建也将此用节律方式来理解,为此他写了《形象的节律与节律的形象——关于抽象美问题的一些意见》。
    555洪毅然:RHYTHM,1934年《艺星》第二期,第2、3页。
    556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1979年5期《美术》,第35页
    557詹建俊:《形式感的探求》,1980年4期《美术研究》,第14、15页
    558钱绍武:《杂谈形式感》,1980年4期《文艺研究》,第52页。
    559吴冠中:《内容决定形式?》,1983年3期《美术》,第43页
    560邵大箴《美术创作的几个问题——形式探索、写实与情节》,1982年4期《美术研究》,第33、35页。
    561“彻底纠正、克服以前那种错误倾向,继续清除其流毒,强调艺术形式的应有重要性,固然十分必要。但是.矫枉未必定须过正不可。可惜近年相继见于一部分作品和理论的某些现象,却又不免或多或少、这样那样地确实有点‘过止’了。”洪毅然:《谈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兼与吴冠中同志商榷》,1981年6期《美术》,第4、5页。
    562高建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12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9页
    563尚辉:《开放中的市关突破与文化穿越——中国美术改革发展30年》,《艺术百家》,2009年1月,第106期,10页。
    564“洪毅然从美学的范畴入手.抓住吴冠中在北京油画研究会学术讨论发言中的观点,对吴冠中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吴冠中在谈及纯形式的美时,混淆了美感和快感的界限,将快感作为美感来加以推崇。同时,他指出吴冠中对所谓内容的了解,实际上是针对‘故事’、‘情节’和政治范畴或文学领域的题材而言,而这种理解令人‘遗憾’地狭隘,”吕澎在:《20世纪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79页。还有美学界的一些观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565洪毅然在1981年的讨论中也明确肯定:“只讲艺术内容.不讲或少讲艺术形式。那是极左思潮在文艺理论领域的一种明显表现。”洪毅然:《关于“形式美”》.《西北师院学报》1982年第期。
    566彭德:《重返审美》,《画刊》2012年第07期。
    567杜健的基本观点与洪毅然相似:“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我认为洪毅然同志指出吴冠中同志理论上否定‘内容决定形式’的错误是有说服力的。”杜建:《也谈形式与内容》.1981年《美术研究》,第13页杜健的基本观点与洪毅然相似:“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568贾方舟:《试谈造型艺术的关学内容——关于形式的对话》.1982年第5期《美术》,第20页:
    569迟珂:《形式与辩证法》,1981年1期《美术》,第16页
    570张玉能:《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中国美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版,第208页。
    571《李泽厚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2011年11月《开放时代》。
    572“读郑季翘同志以《文艺领域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题,批判‘形象思维论’的文章,首先感到的是:自己从事艺术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确实尚未认真突出政治、尚未完全以毛泽东思想挂帅。洪毅然:《形象思维论和艺术与科学的思维之相对区别》,1966年4月28日,1页,手稿,未发表。
    573高建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12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55页
    574“此稿写于文化大革命前,当时并不知道发起批所谓‘形象思维论’是同毛主席‘对着干’的。现在真相大白,毛卞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见《诗刊》1978年一月号)中,再三明确强调‘形象思维’对于作诗的重要性。”洪毅然:《形象思维论和艺术与科学的思维之相对区别》,1966年4月28日.第一页。手稿,未发表。
    575高建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1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56页.
    576洪毅然:《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卞要特点——艺术与科学的区别及其相关问题》,《甘肃文艺)1978年3月号。
    577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269-284页。
    578洪毅然:《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主要特点——艺术与科学的区别及其相关问题》,《甘肃文艺》1978年3月号。
    579见1996年6期《文学评论》。
    580洪毅然:《关于形象及其他——与继先同志商讨》发表十1960年2月号《新建设》。
    581(美)W.J.T.米歇尔译者:陈永国 胡文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582(美)W.J.T.米歇尔译者:陈永国 胡文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583“故凡‘象’与‘形’,固不可等同而混为一谈.亦并非各自孤立绝缘而互不相关。”洪毅然:《形象与意象》,《文艺研究》,1987年4期,第26页,
    584同上。
    585朱良志:《象——中国艺术论的基元》,1988年,《文艺研究》第6期,第12页。
    586“如果1978年是形象思维年的话,那么,1986年,也许可以被称为‘意象’年。”高建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12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66页
    587欧阳哲主编:《胡适文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4页。
    588同上.第238页
    589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80页、89页。
    590“作为艺术而出现的人类生活中的情感和思想等精神之社会化的此种行为,人人皆具。即使说.一切人都是艺术家.则艺术家三个字在我的概念中并没有任何小同于‘人’的观念的什么东西。”洪毅然:《论艺术家的修养》,1935年《艺星》第3期,第18页
    591欧阳哲生编《胡适文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9页。
    592(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第4页。
    593“高建平:《艺术即经验》译者前言,(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
    594洪毅然:《新艺术论叙说》,《民友》第一期.民国36年3月10日,第26页。
    595同上。
    596“既然凡所认知的事物之意义,必然包含关于其事其物的实用方面,当然有关其事其物之于吾人过去生活实践历程中所曾有过的实用经验,不免亦必一并联想了起来。”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1949年,第21、22页。
    597黑格尔:《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页。
    598黑格尔:《美学》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页。
    599(意)贝尼季托·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07月第1版,第58页。
    600“美学,作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对鲍姆嘉通来讲,什么是美学呢?美学的对象就是古人总是很精心地从那个理性的事实中区分开来的感性事实,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理性类比的艺术”(意)贝尼季托·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07月第1版。
    601洪毅然:《艺术与实用——艺术思想中一个大胆的预言》,1947年5月10日《民友》,第三卷。
    602换言之,“未来艺术尽是实用艺术而无所谓的纯粹艺术。所以,我们之所谓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实和化。”洪毅然:《艺术与生产》,1944年《华西日报》第318期,星期专论。
    60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月,第2页。
    60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页。
    605《列宁选集》,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467-468页。
    606“想给青少年一些通俗性、普及性的东西,于是就仿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写了本《大众美学》”。赵长才:《美学家谈“美”》,《甘肃日报》,1983年3月6日。
    607就连他自己所说:“我自己就多少有点偏见,把理论的深化看得比通俗化更重要。就是到了现在.虽然读者们接受《大众哲学》的热情教训了我,使我深深地领悟到通俗化上作的意义了。”艾思奇:《艾思奇全书第一卷1933-193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01页。
    608(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月.第9页。
    609“通俗化是不是可能呢?大家都在怀疑,有的人甚至于认为通俗化无论如何做不到,要通俗,就会流于庸俗。《哲学讲话》的作者不顾一切的怀疑,努力写成了这本书......这里的哲学,已经算是一般人可以懂得的哲学。”艾思奇:《大众哲学》,1979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页
    610艾思奇:《大众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7页。
    611“日常生活的普通思想中,并没有隔着铜墙铁壁。......它包含着哲学思想的些苗根,没有它,就不能生长期哲学思想,就好像没有苗根就不可能牛长起树木一样。”艾思奇:《大众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7页。
    612洪毅然:《大众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页。
    613周扬:《思化建设需要美学》,1982年11月《社会科学研究丛刊》17期——《大众美学》,6页。
    614《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615洪毅然:《新艺术论叙说》,《民友》第一期,1947年3月10日,第26页。
    616洪毅然:《新美学纲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18页。
    6171982年11月《社会科学研究丛刊》17期《大众关学》,编者《美学需要大众、大众需要关学》,1982年,第20页。
    618(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译者前言部分。
    619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7月,第621、626页。
    620洪毅然:《试论日常生活中的美学思想斗争》, 1965年,未出版。
    621薛富兴:《分化与突围:中国美学1949-2000》,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22洪毅然:《生活的美学——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1961年,手稿所得.未出版。
    623同上
    624洪毅然:《生活的美学——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1961年,未出版。
    625(德)·沃尔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92页。
    626(美)阿瑟·月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627张先瑞:《让美学走到群众中去——访美学家洪毅然教授》,1984年12月23日《湖南日报》三版。
    628高名潞:《中国前卫艺术》,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54页。
    629洪毅然:《新艺术论叙说》,《民友》第一期,民国36年3月10日,第26页。
    630(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生活的审美关系》.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页。
    631“生活中的美是艺术美的泉源,把生活中的美与丑弄明白了,就为进一步研究艺术作品中的许多美学问题打下了基础。”姚文元:《论生活中的美丑——美学笔记之一》,《美学问题讨论集第6集》,北京:文艺报编辑部编,1964年,第72页。
    6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7页。
    633洪毅然:《生活的美学——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960年1月15日,未出版,手稿所得。
    634“真正的审美经验乃为起于形象直觉.经由联想交替,而乃归于形象直觉的、超脱直接的感觉性上之利害,而与间接的整个生活中的心理系统密切相关的。“洪毅然:《新艺术论叙说》,《民友》第一期,1947年3月10日,第26页。
    6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31页。
    636洪毅然《生活的美学——美学在生活中的作用》,1960年1月15日.手稿所得,未刊稿。
    637洪毅然《生活的美学——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二)》,1960年1月15日.手稿所得,未刊稿得。
    638洪毅然《生活的美学——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二)》,1960年1月15日.手稿所得,未刊稿。
    639“拉斯金这种说法除开社会美与自然美的辨证关系作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片面理解是错误的外,具有一定联系。(指就一个发育健全生命充沛的活人之美,比仅为其‘仿体’的某些自然主义作品所反映出的那个对象之美,更丰富、更生功而言)”洪毅然《生活的美学——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二)》,1960年1月15日.手稿所得.未刊稿。
    640刘悦笛:《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641洪毅然:《生活的美学——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二)》,1960年1月15日,手稿所得,未刊稿。
    642高宣扬:《福柯的新尼采主义》,选自《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第272页,2005年11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643日常生活充满了革命的意味,日益沦为残酷而又刻版的范式。不存在什么人类普遍的美的标准,只有带有阶级论烙印的美的理解,无产阶级或劳动阶层的美才是惟一其有合法性的美革命把美学边缘化的同时,实际上把审美从日常生活中给驱逐了。”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北京大学哲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65页。
    644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2页。
    645洪毅然:《关于美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问题》,1980年6月《学术月刊》,第78页。
    646“强调美学的研究方法,也同各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应当从具体实际出发而不应该从抽象概念出发,无疑是完全王确的。”洪毅然:《关于美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问题》1980年6月《学术月刊》,第78页。
    647葛天民:《介绍一本美学入门的书》,香港《大公报》1982年7月26日第12版。
    648王建疆《当代中国美学现状评析》,《学术论坛》,1994年6期,87页。
    649赵益、胡义成:《美学大众化的新收获——推存洪毅然同志的<大众美学>》,1982年4月7日《陕西日报》。
    650洪毅然:《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1982年1期《甘肃工艺美术》
    651朱孝岳:《对“T艺美术”概念的探讨》,《中国工艺美术》,1988年第1期
    652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110、120页
    655“洪先生晚年眼睛不行了,身体的原因他没有这个能力来写,他会给我谈这些,有些人对他指责较多,原因是好多人固守传统的思想观念.……他正因为长时间对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研究,所以他更懂得固守艺术领域之内研究的局限和问题:”祁聿民采访,2012年9月20日,北京工商大学。
    654祁聿民:《商品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360、361页。
    655“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只要求满足起码的实用需要,还须同时适当满足一定程度的市美需要......衣着的美,既与设计的式样、花色之新颖相联系,又与时尚不无关系。”洪毅然:《漫谈穿衣艺术》,1985年在1月13日《长江日报》。
    656洪毅然:《漫话美术教育》.1988年8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
    657赵益、胡义成:《摊荐<大众美学>》发表于6月19日《光明日报》;谭立勤 赵高伦《大众美学的辛勤开拓者--记美学家洪毅然教授》,《美育》,1982年第6期:葛天民的《介绍一本美学入门书》(发表于香港1982年7月26日第12版《大众报》)等文章均有对其这样的定位
    658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市美》,《北京大学哲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65页。
    659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9、10页。
    660陆唏自选注《论语菁华》,《古籍菁华丛书》之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4页。
    661曾繁仁:《关育——使人成为“人”的教育》,2008年《贵州社会科学》,第83页。
    662刘志一:《艺术教育问题亟待重视——洪毅然教授关于艺术教育问题的谈话),《美术教育》1987年第6期。
    663洪毅然:《谈谈美育与艺术教育》,1988年4月30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谈谈美育与艺术教育》:
    664“其一为真正学生自发的——自己发挥性灵与直感的,天真的创作:其一,为受了拙劣教师之程式化技巧所影响的假成人的赝品。前者使人必然领悟艺术之真生命实非关于学养而惟关于人格,后者令人不免深为儿童天真的审美情趣之被灭杀而痛感。”洪毅然:《元旦前后画展散评》,1943年1月14日《华西日报》副刊,第三号
    665王尚寿:《洪毅然美学思想的特点》,《文艺研究》,1990年第3期。
    666“实施大众美育.必须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多种途径,充分利用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更多、更好地搞好满足城乡人民审美生活需要的一切社会艺术教育设施及措施,并广泛重视实际渗透于人民日常生活、生产一切领域中的审美因索,并尽量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发挥应有的潜移默化作用.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李永长:《洪毅然艺术教育思想的特点》,1990年6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75页。
    667何涛:《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美育——访美学教授洪毅然》,甘肃日报,1982年2月21日
    668“泱毅然的这一系列美育思想,直接继承与发展了‘五四’时期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特别是其中许多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所作的论述甚为精辟。对我国今后的美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刘志一:《洪毅然》,选自穆纪光主编,《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637页。
    669洪毅然:《新美学纲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6、127页
    670 、美育与艺术教育,二、广义的艺术教育与狭义的艺术教育.三、学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家庭艺术教育,四、艺术教育诸原则、五、艺术教学诸原则,六、艺术教师的条件,七、艺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同时他作为从事美术教学的体验,整理了美术教学笔记32则。
    371“教学一但与生活相隔绝,脱离产生真艺术的‘上壤’,虽然其有制作艺术作品的某些必要本领(描摹物象的技术、技巧等),可是由于对生活无所反映或无以反映,并不善于——甚至不会用之以反映生活。恰如虽然学会了说话.却无话可说。”洪毅然:(艺术教育学引论》,1986年,《教学研究》坛刊,安徽省报刊登记证047号,第40页。
    672同上,第41页。
    673洪毅然:《谈谈美育与艺术教育》,1988年4月30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谈谈美育与艺术教育》。
    674马克思说:“诚然,吃、喝、性交等等,也是真正人的功能。但是,如果使它们和其它的人的活动范围分离,并把它们变成最后的和惟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样的抽象中,它们是具有动物的性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75“席勒把人的感觉天性联系于物质的刺激,而把他的理性联系于形式的刺激。把人当作物理存在而加以控制的前者,给人套上需要之枷锁,并求把他造成纯粹的‘物’;后者则从‘绝对’给他以拯救,而且,能够引导他回到‘绝对’去。所以是一种两个世界里的东西,同时被迫处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中。……他为满足两方面,并使它们彼此和谐的办法,就是通过统一物件与形式、感觉与理性的审美。……他强调解发人的各种力量之重要,特别是当它们被单方面地使用的时候。并且认为那样的解发,乃是由于与那用于游戏里的相同方法而占据其全都力量的审美欣赏在其纯粹形式之中所给予:他着重由艺术——特别由悲剧所提供的、为着训练道德力量的机会。而且他相信艺术是能够导致那种实乃使其物理的同精神的生命似乎交相传递(按即交流、文融)的‘知足’境界。”(译引R·Snell为该书所作《序论》)
    676马克思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95页。
    677洪毅然:《艺术与生产》,1944年《华西日报》第318期,星期专论。
    678洪毅然:《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际》1944年《新艺》第三期。
    679洪毅然:《艺术教育学引论》,1986年,(教学研究》坛刊,安徽省报刊登记证047号,第26页。
    680洪毅然:《家庭艺术简论》,1944年6月20日《华西日报》。
    684王长江,王其全主编 《美育概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20页
    682洪毅然:《发展密切联系人民生活的美学——兼谈马奇同志》,《美学问题讨论集》第6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4年3月第一版,第6-12页
    683洪毅然:《新美学纲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684洪毅然:《家庭艺术》,1944年6月20日《华西日报》
    685洪毅然:《本县艺术建设之刍议》,1944年美术节前,手稿。
    686“画一张画儿不是为卖钱买饭吃是为了把作家内面的东西变成外面的东西已达到了人我的了解与协作。因之,艺术是不能并且不该在‘职业’学校里被教:否则艺术的品质降低为‘货品’而必不复真有艺术可言。”洪毅然:《‘技’、‘艺’辩》,手稿所得。
    687同上,第143页、144页。
    688“大量培养各种实用美术设计与制作人才的高等及中等院校、系科,以充分满足现代化经济建设对‘工业设计’、‘工艺设计’实用美术人才的普遍需要。”洪毅然:《漫话美术教育》1988年8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
    689“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关心、过问学生一切直接间接涉及美术的各种各样活动(例如:他们制作的墙报刊头、题画、版面装饰与教室布置,乃至他们的衣着、发型等等……),从而点点滴滴促进其美术才能的提高和发展。”洪毅然:《漫话美术教育》1988年8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
    690洪毅然:《关于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江苏教育》,1988年1期。
    691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1936年,第6页。
    692 Eaeleton, Literary Theory:Anlntroduction, SecondEdition, Blackwel'PublishersLid,1996. P64、65.
    693张廷琛编《接受理论》,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页,第44、45欠。
    694“《大众美学》是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从日常生活中立论,所以显现其不同于一般美学书籍的特色......在《大众美学》中,作者联系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的事物,比较浅显地解释了一些美学概念,说明了一些美学原理。”葛天民:《介绍一本美学入门的书》,香港(大公报),1982年7月26日,第三张。
    695(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23页。
    696洪毅然:《大众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页。
    697香港《大公报》这样评述道:“近来国内外都出现了美学热,大家都想读一点通俗的美学书籍,学到点起码的美学知识......我读完这本书,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名应改成《大众生活的美学》为好。”葛天民:《香港大公报》,]982年7月26日第12版。
    9698赵益、胡义成:《推荐<大众美学>》,1982年6月19日《光明日报》3版。
    599洪毅然:《重读<儗播布美术意见书>有感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1981年第三期《甘肃师大学报》,第26页。
    700“我国加强技术美学的研究.旨在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审美规律把握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技术和艺术的审美意义。洪毅然批评那些认为机械和机械工业产品没有‘艺术性’人说!‘他们头脑中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显然还受着过去那种实际是在长期手工业和旧式农业生产时代形成起来并已固定化、僵化了的一些特定的‘美’与特定的‘艺术’概念所囿蔽。”祁聿民:《商品美学初探)1984年4期,《社会科学研究》,第54页
    701刘悦笛:《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 江苏:南京出版社,2007年9月,第102页。
    702吴芸:《洪毅然年谱》,《四川省达县政协史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达县文史资料》第3辑,第120页。
    703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07页。
    704洪毅然:《漫话美术教育》,1988年8月20日的《中国教育报》。
    705高建平:《艺术即经验》、译者前言,(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
    706洪毅然:《新艺术论叙说》.《民友》第一期,1947年3月10日,第8页。
    707(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第41页。
    708同上
    709同上,第24页。
    710“实则所谓‘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差别,只是其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实用性多寡程度之量的差别 而已,进一步,所谓‘艺术’与‘非艺术’之绝对的界限也是没有的。”洪毅然:(艺术与实用——艺术思想中一个大胆的预言》,1947年5月10日《民友》,第三卷。
    高建平:《艺术驯经验》译存前高‘,(美)约翰杜破《艺术即经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8 月。
    712高建平、彭锋、王柯平、章启群:《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哲学动态》2003年9期。
    713毅然:《艺术与实用——艺术思想中一个大胆的预言》,1947年5月10日《民友》,第三卷,第24页。
    714高建平:《艺术即经验》译者前言,(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2010年8月。
    715洪毅然:《艺术与生产》,1944年《华西日报》第318期,星期专论。
    716“艺术与生产的关系,就是艺术与劳动的关系,甚至于就是艺术与实用的关系......我们主张:一方面尽量发展与各工商业生产劳动直接有关的实用艺术,另一方面,努力助长纯粹艺术实用的一面之在商品社会中的商品性(亦即实用性)之扩大和提高。”洪毅然:(艺术与生产》,1944年《华西日报》第318期,星期专论。
    717同上。
    718洪毅然:《艺术与生产》,1944年《华西日报》第318期,星期专论。
    719洪毅然:《艺术与实用——艺术思想中一个大胆的预言》,1947年5月10日《民友》,第二卷,第25页。
    720 (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3页。
    721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4、15页。
    722“指的是因已处于人类社会性生产、生活实践过程里人对于它们的一定‘关系’之中,作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对象、资料等意义所取得之性质,即其作为人类的生存条件那一层前所未有之性质。”洪毅然:《新美学纲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3页。
    723同上。
    724张道一:《造物艺术论》,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16页。
    725洪毅然:《艺术概论》,甘肃师范大学教务处教材,未出版,第215页。
    726同上。
    727“设计,是靠‘创造的想像’使自己所要建筑的房屋或所要制造的机器及其他事物,首先在人们的脑子里——观念中被‘建筑’起来或被‘制造’出来。否则,人们便不可能由自己的劳动,与改变自然所给予的东西的形式之同时,达到实现自己自觉目的。”洪毅然:《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甘肃工艺美术》1982年第1期。
    727张博颖、徐恒醇著:《中国技术美学之诞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第74页。
    728洪毅然:《生活的美学(二)》,1963年,手稿所得,未出版。
    729同上
    730“他们误以为建筑的美,就是各种各样建筑装饰的堆砌,殊不知烦琐的装饰恰未必美.....我们今天所当讲究的建筑美,必须从关心人、关心人的生活出发,达到居处其间既舒适。”洪毅然:《生活的美学(二)》,1963年,手稿所得,未出版。
    731(英)卡梅尔·亚瑟编著(包豪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7页
    732洪毅然:《略谈建筑艺术与建筑美》,手稿所得,未刊出。
    733洪毅然:《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甘肃工艺美术》1982年第1期。
    734洪毅然:《略谈建筑艺术与建筑美》.手稿所得,未刊出。
    735“有时也属于触觉方面的与听觉方面(例如楼梯扶手的触觉),乃至其它方面的感受因素,尤其因为建筑本身是组织空间的一种艺术,房间也好,庭院也好.许多空白如像音乐一样‘有时无声胜有声’。感觉其美绝非是以上所说视觉的感受。”洪毅然:《略谈建筑艺术与建筑美》,手稿所得,未刊出。
    736“蔽旧的衣、裙、鞋、帽等,若经妙手补缀,巧加拼配.匠心独运.整日为新,而使补丁成图案,当可仍不减其美,有时甚至还能创造另外一种新的服装的美。”洪毅然:《生活的美学(二)》,术刊稿。
    737洪毅然:《大众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1、112页。
    738海因斯.佩茨沃德:《新马克思卞义美学的适时性》,彭锋译,《学术月刊》2006年8期,第28页
    739第18届国际美学大会组委会编《第18届国际美学大会通讯》(未刊稿),转引自陈思勤《中国“生活美学”研究的新兴——2010年“生活论转向”研究综述》,第103页。
    740 Nicholas Abercroombie, Stephen Hill and Bryan S.Turner Turner,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M].Harmondsworth:Penguin,1994.
    741王德胜、李雷:《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1期,第10页。
    742杨春时:《“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2010年1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94页。
    743洪毅然:《艺术与生产》,1944年《华西日报》第318期,星期专论。
    744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市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利学版,2007年4期,第66页。
    745谭立勤 赵高伦:《大众美学的辛勤开拓者——记美学家洪毅然教授》,《美育》,1982年第6期。
    746刘悦笛:《“生活美学”的兴起与康德美学的黄错》,2010年5期《文艺争鸣》,第14页。
    757吴宁:《对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思辨及其评价》.《南京社会利学》2007年12期。
    758马克思:《]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7页
    749郭庆藩辑:《新编诸子集成·庄子集释》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7月版,第750页
    750季羡林 吴亨根等著《禅与东方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6页。
    751杨春时:《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2010年第1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99页。
    752陈思勤:《中国“生活美学”研究的新兴——2010年“生活论转向”研究综述》,第102页
    753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2006年03期《人文杂志》,第77页。
    754高建平:《美学和艺术向牛活的回归》,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期,第62页。
    755“‘日常生活审美化’更多关注在‘美向生活播散’、关注‘美学’问题在日常现实领域的延伸的话,那幺.’审美日常生活化’则聚焦于‘审美方式转向生活’,并力图去抹消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刘悦笛:《生活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审美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79页。
    756王德胜、杨光:《“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边界”问题——2005年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两个热点》.《光明日报》,2006年2月21日,第012版。
    757“生态主义(ecologism),又称环境主义(environmentalism),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其目的在于保护人群的生命,使人群的社团(生命共同体)能够水续经营,也就是通过控制人类的质与量、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妥善利用,”洪镰德著《当代主义》,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第462页。
    758观点来自于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7月。
    759 Victor PaPanek,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p·185·
    760同上注.第100页。
    761 See Matei Calinescu. Five Faces of Modernity:Modernism. Avant-Garde. Decadence. Kitsch. Postmodernism. Duke University Press.Durham.1987.First Part:The Idea of Modernity.
    762汪民安《现代性》,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31页。
    763阿珞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35页。
    764亚洲艺术论坛讨论论议题,2011年5月18日,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
    765巫鸿《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2011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封而。
    766巫鸿:《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2011年,上海:世纪出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4、8页。
    767自然物内在本质的好坏,乃由它们处于与人的生活的不同关系,对于人的生活所起和可起的作用不同而异的,超社会、超生活的任何事物(包括自然物)的形象的美(及丑)都是不可想象的。”洪毅然:《简论自然美的阶级性——关于山水诗和山水画的阶级性的一点补充意见》,手稿,1961年8月11日夜。
    768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转引自《中国文艺论战》,上海东亚书局,1932年4版。
    769(林风眠等发起北京艺术大会》(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寄来的稿件),《艺术界周刊》第16期(1927年5月), 第3-6页。
    770。“作为人生一方面的艺术与整个人生之一致或同一的关系是第一义的,而其各皆为人生—方面的艺术与另一方面的实用人生间之互相对待,互相依存,与互相别异的美系,则是第二义的。”洪毅然:《新艺术论叙说》,1947年《民友》第期。
    771洪毅然:《艺术与实用——艺术思想中一个大胆的预言》.1947年第3期《民友》。
    772张博颖、徐恒醇著《中国技术美学之诞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74页。
    773涂途:《“世人栽花我种划”——’,美学家洪毅然的交往》,2006年1期《美与时代》。
    774[英]伯特兰·罗素著:《西方的智慧》,业北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330页。
    775[匈]卢卡奇:(关于人类思维和活动的本体论基础》,哲学译丛,1989年4期。
    776波德里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翻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777袁运甫:《有容乃大》,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65页
    778洪毅然:《故乡给我的哺育和培养——早期习画的回忆》,1984年6月24日《通川日报》,第四版。
    779同上。
    780同上。
    781同上。
    782同上。
    783同上。
    784同上。
    785同上。
    1、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四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5、邓以蛰:《邓以蛰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6、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7、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海:东方出版社,2000年。
    8、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
    9、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张望:《鲁迅论美术》(增订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2、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版。
    13、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邵大箴:《美术,穿越中西:邵大箴自选集》,上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9。
    15、徐迺翔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理论史料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16、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7、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18、胡适著,欧阳哲生、刘红中编《中国的文艺复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9、文艺美学丛书编委会编《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0、杜卫:《审美功利主义——中国现代美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大众文艺社编:《大众文艺》,上海:上海现代书局发行,1930。
    22、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北京:三联书店,2009。
    23、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北京:中华书局,1987。
    2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5、易英:《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6、衣俊卿主编,姜华著《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7、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8、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
    29、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0、王宁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1、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杭州:罗苑座谈会出版社,1936。
    32、洪毅然:《新美学评论》,成都:新人文学术研究社出版,1949。
    33、洪毅然:《大众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34、洪毅然:《艺术教育学引论》,庐阳:中国教育学会研究会编,1986。
    35、洪毅然:《美学论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36、洪毅然:《新美学纲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
    37、洪毅然:《美学文钞》,未出版。
    38、洪毅然:《美学笔记类钞》,未出版。
    39、洪毅然:《美学辩论续编》,未出版。
    40、洪毅然:《生活美学》,未出版。
    41、洪毅然:《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未出版。
    42、洪毅然:《艺术概论》,未出版。
    43、洪毅然:《国画论丛》,未出版。
    44、洪毅然:《矿阴集》,未出版。
    45、蔡仪:《新艺术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46、邓牛顿:《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47、聂振斌:《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8、汝信、王德胜:《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9、朱存明:《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50、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1、《文艺报》编辑部编:《美学问题讨论集》(1-6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1964。
    5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四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53、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4、高尔泰:《论美》,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55、高天民博士论文《大众主义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待出版。
    56、陈辽、王臻中主编:《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57、陈伟:《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8、赵士林:《当代中国美学概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
    59、阎国忠:《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60、钱竞:《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6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2、胡经之主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3、《北斗》创刊号,1931年9月20日《北斗》杂志社出版。
    6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5、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7、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长沙:岳麓书社,1986。
    68、李泽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69、邹华:《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0、劳万承:《审美中介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71、韩毓海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72、林同华:《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73、叶朗主编:《美学的双峰——朱光潜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74、皮朝纲:《中国美学体系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75、陈望衡:《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76、张涵主编:《中国当代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77、邹华:《和谐与崇高的历史转换----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2。
    78、封孝伦:《20世纪中国美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9、邢建昌:姜文振:《文艺美学的现代性建构》,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80、劳万承:《朱光潜美学论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81、甘阳《古今中西之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82、汪民安、陈永国、张云鹏《现代性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83、周宪《文化现代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4、广东美术馆:《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研讨会论文集,2005。
    85、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香港:香港大学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86、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87、张道一《造物艺术论》,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
    88、邓晓芒《西方美学史讲演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89、萧立秦《超越左右激进主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90、《现代》第四卷第一期,上海书店1984年9月影印本。
    9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著,钱春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92、安乐哲、罗哲文:《(论语)的哲学诊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3、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修订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
    94、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95、王夫之:《诗广传》,卷二,中华书局,1964。
    96、李泽厚、刘刚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7、《现代性与末世论》,林鸿信等著,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98、王柯平主编:《跨世纪的论辩——实践美学的反思与展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9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0、郑临川著:《闻一多论古典文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
    101、石家宜著:《<文心雕龙>系统论》,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02、佛雏著:《王国维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3、张涵主编:《中国当代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04、伍蠡甫主编:《山水与美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105、蒋孔阳著:《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06、朱立元主编:《当代中国美学新学派——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上海:复大学出版社,1992。
    107、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108、胡继华:《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109、劳承万:《朱光潜美学论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110、钱念孙:《朱光潜出世的精神与入世的事业》,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111、阎国忠:《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112、厦门大学中文系编:《文艺学:前瞻性建构》,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113、钱中文、李衍柱主编:《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14、周来祥主编:《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1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15、夏之放:《转型期的当代审美文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116、潘知常:《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117、王德胜:《扩张与危机:当代审美文化理论及其批评话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18、周小仪:《唯物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9、罗钢、刘象愚编:《文化研究读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上出版社,2000。
    120、陆扬、王毅著:《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选集》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2、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编:《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
    123、王晓东著:《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批判——一种形态学视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4、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5、任平著:《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6、刘纲纪《“六法”初步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127、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28、《亚波罗(APono)》(国立艺术学院半月刊)第1—19期,杭州: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校,1928年10月—1936年10月。
    129、《亚丹娜》第1—10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亚丹娜社,1931年3-10月。
    130、《艺星》,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艺星社,杭州:1934年—1935年。
    131、《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周刊》第1—84期,杭州: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29年10月—1932。
    132、《艺专》第1—24期,北京: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杂志社,1926年10月—1927年3月。
    133、《艺术旬刊》第1—12期,上海:摩社编辑部,1—12期,1932年9月—1933年1月。
    134、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35、余英时编著:《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诊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36、吴中杰编著:《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37、《美育》(季刊)第1—7期,上海:中华美育会美育杂志社,1920年4月—1921年4月。
    138、《东方杂志》第23卷第1号—第34卷第1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139、《中国美术会季刊》第1—4期,南京:中国美术会编辑委员会,1936年1月—1937年。
    140、《美术界》,上海美术界月刊社,1939年9月—12月。
    141、《文化先锋》第12—13期,文化先锋社,1946年。
    142、国立艺术院编:((国立艺术院第一届周年纪念刊》,杭州:1929年刊印。
    143、国立艺术院艺术运动社编:((国立艺术院艺术运动社第一届展览会特刊》, 杭州:1929年刊印。
    144、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编:《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一览》,杭州,1930年刊印。
    145、国立艺术院编:《国立艺术院第一、二届毕业纪念刊》,杭州,1933年刊印。
    146、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编:《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一览》,杭州,1934年刊印。
    147、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编:《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图书馆一览》,杭州,1935。
    148、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编:((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览》,杭州,1938年刊印。
    149、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编:《战时艺术论文集》,1938年版。
    15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51、赵力、余丁编著:《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52、余元康主编:《中国油画图典1868—1949》,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153、王震编著:《二十十世纪上海美术年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154、宋忠元主编:《艺术摇篮一浙江美术学院六十年》,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55、中国美术学院编:《世纪传薪—中国美术学院七十周年纪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156、吴冠中等著:《烽火艺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友回忆录》,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157、郑朝编著:《西湖论艺—林风眠及其同事艺术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58、宋建明,王雪青主编:《匠心文脉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八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159、许江主编:《林风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160、中央美术学院编著:《穿越世纪》,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1、薛永年,王宏建主编:《革路蓝缕四十年(中央美院4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16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编:《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简史集》,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163、郎绍君,水中天编著:《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下),上海:上海书 画社1999。
    164、曹意强,范景中主编:《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165、高平叔主编:《蔡元培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
    166、蔡元培著,高平叔编:《蔡元培哲学论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167、聂振斌著:《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168、沈宁编著:《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杜2003。
    169、庞薰琹编著:《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70、朱伯雄,陈瑞林编著:《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171、《自觉与规范:16世纪至19世纪欧洲美术学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72、李天兵编著:《自由与秩序—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73、许志浩编著:《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
    174、许志浩编著:《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175、王铺主编:《中外美术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76、郁敏,杨靖编著:《艺术咏叹—民国名报撷珍》,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177、郑工编著:《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178、李铸晋,万青力编著:《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79、潘耀昌编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年版。
    180、李超编著:((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181、刘淳编著:((中国油画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82、阮荣春,胡光华编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183、李心峰主编:《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184、陈传席编著:《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人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85、吕澎编著:《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6、孔令伟编著:《风尚与思潮:清末民初中国美术史中的流行观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187、孔新苗,张萍编著:《中西美术比较》,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188、李伟铭编著:《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89、刘瑞宽编著:《中国美术的现代化:美术期刊与美展活动的分析(19111937)》,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90、沈福伟编著:《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91、聂振斌编著:《中国美育思想述要》,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
    192、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邪。
    193、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193、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94、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95、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96、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197、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98、韩林德:《境生象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199、殷鼎:《理解的命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00、邓晓芒:《冥河的摆渡者》,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201、高瑞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02、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
    203、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04、杨武能编:《席勒与中国》,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205、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206、雷达等:《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207、叶秀山:《美的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
    208、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09、范寿康:《美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210、吕澂:《美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211、章辉:《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12、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13、昌切:《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14、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亦可参照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5。
    215、江怡:《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216、莫伟民:《主体的命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17、张廷琛编《接受理论》,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218、王长江,王其全主编《美育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19、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20、艾思奇:《大众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221、薛富兴:《分化与突围:中国美学1949-2000》,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22、欧阳哲生编:《胡适文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23、高建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美]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尹庆军等译,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1998。
    2、[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德]沃尔夫冈·伊瑟尔:《怎样做理论》,朱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6、[美]约翰·菲克斯:《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9、[法]卢梭:《爱弥尔》,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0、[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1、[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2、[英]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冯建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13、[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叶建新译,九州出版社,2007。
    14、[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和乌托邦》,艾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5、[德]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艾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6、[匈]乔治·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7、[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8、[美]诺埃尔·卡洛尔:《大众艺术哲学论纲》,严志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9、[英]约翰·凯里:《知识分子与大众》,吴庆宏译,凤凰出版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
    20、[美]安德烈亚斯·胡伊森:《大众分野之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周韵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1、[美]E.A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公茂虹、张皓译,北京:事实出版社,1998。
    22、[美]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何俊志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3、[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4、[美]杰姆逊:《译者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德]温克尔曼著:《论古代艺术》,邵大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6、[德]黑格尔著:《美学》(三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7、[德]席勒著:《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28、[德]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兰金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9、[美]亚历克斯·罗森堡:《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刘华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30、[德]西格佛里德·齐林斯基:《媒体考古学》,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2、[美]梯利:《西方哲学史》,伍德增补,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3、[美]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一卷),于晓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4、[英]维多利亚·亚历山大:《艺术社会学》,章浩、沈杨译,南京: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35、[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柳城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36、[美]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单一现代性》,王逢振、王丽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7、[意]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8、[美]詹姆斯·施密特:《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9、[美]卡尔博格斯:《知识分子与现代性危机》,李俊、蔡海榕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0、[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1、[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周宪、许钧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1。
    43、[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4、[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45、[法]罗兰·巴尔特:《罗兰·巴尔特文集》,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6、[美]阿瑟·丹托:《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陈岸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7、[瑞]沃夫林:《艺术史的基本原理》,杨蓬勃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48、[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敖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9、[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培雯译,2010。
    50、[法]米·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韩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51、[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2、[德]马克斯·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哲学的片段》,渠敬东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5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4、[美]W.J.T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5、[美]亚瑟·丹托《在艺术终结之后》,林雅琪等译,台湾:麦田出版社,2004。
    56、[德]瓦尔特·本雅明《单行道》,王涌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7、[德]瓦尔特·本雅明《走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许绮玲、林志明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8、[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9、[日]关卫著:《西方美术东渐史》,熊得山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60、[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1、[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62、[德]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3、[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问题》,任立、盂庆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4、[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65、[意]克罗齐:《美学的历史》,王天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6、[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下),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67、[德]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68、[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9、[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0、[美]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71、[法]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刘汉全译,商务印书馆,2000。
    72、[苏]亚·伊·布罗夫:《美学:问题和论争》,张捷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73、[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
    75、[德]汉斯·贝尔庭《艺术终结了吗》,常宁生编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76、(匈)A·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77、(奥)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黄正东、唐少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78、(英)王尔德:《谎言的衰落》,杨恒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79、[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0、[德]·沃尔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92页。
    81、[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82、[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8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4、[意]贝尼季托·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王天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85、[俄]《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Ⅰ)),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5、[美]W.J.T.米歇尔《图像理论》译者:陈永国、 胡文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6、[英]弗兰契娜(Frascina, F.),哈里森(Harrison, C.)编《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张坚、王晓文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87、[俄]亚·勃洛克著《知识分子与革命》,林精华、黄忠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88、[俄]托洛斯基著《文学与革命》,刘文飞、王景生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2。
    89、[美]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1960。
    90、[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91、[德]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黄正东、唐少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92、[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95年。
    93、[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4、Featherstone, Mike,1991, ConsumerCulture and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95、Welsch, Wolfgang,1997, UndoingAesthetic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96、Sarup, M.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Poststructuralism and Postmodernsim. Harvester wheatsheaf Perss, NewYork,1993.
    97、Kroker, A.The Posmtodern Scene:Excre mental Culture and Hyperaesthetics. 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