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基础最活跃的细胞和因素,由于中小企业天然的市场优势,他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方便群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大企业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需求不足时很容易被挤出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有着其天然的劣势和弱点。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更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个结构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是一个企业内部因素,金融体制,政府政策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入手,突破传统融资渠道,通过对融资渠道的创新,探索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同形式的融资渠道。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论述了为什么要进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以及创新的各种制度性条件。然后具体重点的通过对民间借贷、合作金融、金融中介、中小企业银行等形式本身特点分析,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优越性和契合性分析,论述了如何创立民间直接借贷投资渠道,发展中小企业合作金融、金融中介,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体系,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制度性的问题,要进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需要各种制度的保障和支持,本文在最后通过对中小企业信息和信用体系的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法律体系的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的保障和支持。该论题不仅仅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的一种探索,更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的探索,是在WTO环境下对我国投融资制度,对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一种思考。
     本文共有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阐述我国中小企业概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意义、发展现状、政策法律环境等,点明其资金缺乏的困境。然后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概念,揭示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并对形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是融资渠道创新的必要性分析。由于我国传统的融资渠道如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基于各自的特点和性质,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具有结构和性质上的不匹配性和非对称性,所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难以在传统融资渠道范围内解决,所以我们必须进行融资渠道创新。
     第三部分是融资渠道创新的可能性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家进行金融制度的改革,我国存在的大量资金的支持以及我国在WTO下的宏观金融环境都是我国进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的条件,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提供了制度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形式的探索。通过对民间借贷、合作金融、金融中介、中小企业银行等形式本身概念特点和优缺点分析,论述了这些融资渠道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越性和契合性,以及如何创立民间直接借贷投资渠道,发展中小企业合作金融、金融中介,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第五部分是论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的保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问题的信用和信息缺失的特点,分析信用和信息缺失的原因,论述了信用和信息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完整系统的信用体系和信息体系无疑是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渠道创新的重要保障。
     第六部分是论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的法律支持,通过建立以基本法律为基础,《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心和指导,中小企业公平竞争法律、《中小金融业法》、《中小企业组织法》、《中小企业融资法》等各种形式的具体法律制度构成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的制度和法律上的支持。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ME)is the basically and powerful cell andelement in the market economy. because of SME natural market advantage, it has theposition and function that the big business enterprise can't act for in the aspects ofinsuring a national economy staility growth, alleviating employment pressure, pullingto move a folks investment, excellently turning economic structure and helping themarket to compete, push forward technique creatively, promote market prosperous andconvenient crowd living and keeping social stabilize and so on. But because SME scaleand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is shortage, the anti-risk's ability is low, it is extruded amarket very easily when need is shortage. Because of its natural weakness in the marketcompetition, It has been the bottleneck problem particularly SME checking andsupervision's develop more. The problem of SME is a structure and system problem, itis the result of various factor interactions such as internal factors in business enterprise,financi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e paper seeks different forms of financeways that is suitable to SME. It discussed why do the finance way innovation of theSME, and various creative system conditions. Then concrete the point of folk debit andcredit, cooperation finance, finance medium and SME bank etc. form characteristicsanalysis, disused the coherence between SME and above, discussed how to establishthe folks directly debit and credit finance way, and develop finance medium andcooperate finance, build up SME bank system. At last this paper is provided creativeguarantee and support to the SME finance way by establishment of the SMEinformtion, the reputation system, the law of the SME finance way. The theory's notonly to seek different forms of innovation of SME finance way, more is quest ofmechanism of the SME development under the WTO environment,and is also thekind of thinking of financial system innovation.
     This text totally has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d SME finance way Mainly elaborate the SME concept inour country, the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development present condition, policy law environment etc. Then discussed concept ofthe SME,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problem of SME finance way,such as the narrow offinance way, the structure isn't reasonable, the margin cost leads a high problem, and tocarry on analysis for the formation reason of problem.
     The second part is mainly the creative necessity analysis of the SME finance wayinnovation. Because traditional finance way such as bank, non- bank financinginstitution, stock market don't match SME finance in structure and property accordingto respectively of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y, so they can't satisfy the need of SMEfinance. It is hard to resolve in the traditional finance way scope, so we have to carry onthe innovation the SME finance way.
     The third part is the pos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SME finance way innovation. The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inancial market, the nation carries on the reform of financesystem, our country support of existent great deal of funds and the financialenvironments under the WTO are all the conditions of the SME finance wayinnovation. They provided the system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aterial for financeway innovation.
     The four-part is the point of full paper, is the quest of new forms for SME financeway innovation. By folk debit and credit, cooperate finance, finance medium and SMEbank etc form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merit and shortcoming analysis, discussedthese SME finance way superiority with coherence and how to establish the folksdirectly debit and credit finance way, and develop finance medium and cooperatefinance, build up SME bank system, promote SME finance, actively investigate adifferent form of SME finance way.
     The fifth part is to discus the guarantee of the SME finance way innovation. aimat reputation and information imperf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ME finance, analyze thereason of reputation and informtion imperfection,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and thenecessity of the reputation and information to SME finance way innovation, reputationsystem and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build up complete system doubtless is to carryon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the SME finance way innovation.
     The sixth part is to discuss law support of the SME finance way innovation, takebasic law as foundation,《SME promote law》is center and guide, SME fair competitionlaw,《SME finance industry law》,《SME organic law》《SME finance law》etc. Thesystem of SME finance constitutes by multiform and concrete law is law and juridicalsupport for SME finance way innovation.
引文
① “‘十五’中小企业及非公经济工作情况与‘十一五’工作重点”,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2006年第6期。
    ② 肖小飞:“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融资创新”,中南林学院硕士论文,2002年4月,第9页。
    ③ 汤学俊、崔之余:“中小企业标准的界定、评价及思考”,《商业研究》,2002年第1期,第111页。
    ① 陈海涛:“试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大众科技》,2006年第5期,第120页。
    ② 毛晋生:“长周期下的融资供求矛盾: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第131页。
    ① 尚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行为规范的探讨”,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lycwykj/lycw2002/0211/021105.htm,2006年11月12日浏览。
    ② 林孔团著:“民间借贷市场可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3期,第76页。
    ① 张洪峰:“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0月,第15页。
    ① 刘连香:“浅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5期,第34页。
    ①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http://www.lwxz8.com/jjx/cy/200609/3930.html,2007年2月3日浏览。
    ② 应展宇:“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政策分析”,《资本市场评论》,2005年第5辑,第291页。
    ③ 巴曙松:“如何促进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发展”,《商业周刊》,2004年第11期,第63页。
    ① 郭田勇:“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11期,第44页。
    ① [美]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② 刁羽:“试论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问题”,《企业研究》,总第271期,第54页。
    ① 张志杰、王进朝:“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河南科技》,2005年第10期,第28页。
    ② 刘海藩著:《中国金融问题:风险控制和化解》,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③ 文涛:“浅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经济师》,2005年第5期,第178页。
    ① 刘定华:《金融法专题研究》,北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①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分析及有关建议”,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第146期。
    ② IPO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说新股上市)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③ 张炜:《中国金融制度结构与制度创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① 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创新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② [美]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① 林孔团著:“民间借贷市场可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3期,第76页。
    ② 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第71页。
    ③ 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第71页。
    ④ 罗丹阳、殷开山:“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第146页。
    ① 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第32页。
    ② 高发:“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06年第2期,第62页。
    ① 林孔团:“民间借贷市场可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3期,第76页。
    ② “小企业融资”研究课题组:“中部地区小企业融资取向探究:宜春个案”,《金融研究》,2006年第11期,第164页。
    ① 王鹏涛:“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4期,第40页。
    ①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① 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① 李更:“对发展我国合作金融的思考”,《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第60页。
    ① 施同兵:“论合作银行的‘合作制’与‘商业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30页。
    ② 王孝德,周瑞合:“国外合作金融及其对我国合作金融改革的启示”,《浙江金融》,1997年第5期,第32页。
    ③ 魏建国,王佳欣:“合作金融组织治理机构的国际比较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第52页。
    ① “金融中介理论的演变和新进展”,http://www.raya.cn/kaoyan/qita/609/4271.html, 2007年3月5号浏览。
    ② 施东晖主编:《现代金融学前沿》,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页。
    ① 张文玺:“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述评”,《西安金融》,2005年第5期,第41页。
    ① 荣融主编:《外国投融资体制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① 吴艳:《融资型中小企业俱乐部方案设计》,中南林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4月,第8页。
    ① 白钦先:“政策性金融论”,《经济学家》,1998年第3期,第63页。
    ② 胡炳志:《中国金融制度重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① 王曙光:“政策性金融经济功能以及向金融抑制的可能过渡”,http://www.studa.net/jinrong/060210/15432135.html, 2007年3月15号浏览。
    ② 任碧云、余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探析”,《晋阳学刊》,2002年第5期,第22页。
    ① 叶望春:《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②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第54页。
    ③ 叶望春:《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① 宁明军、刘晓斌:“基于博弈理论的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分析”,《商业研究》,2006年第2期,第127页。
    ① [美]T.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
    ① 龙西安:《个人信用,征信与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② 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③ 郭新明、杨俊凯:“市场交易、信用规范与信用缺失行为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7期,第97页。
    ① 张丽红:“加快我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南方经济》,2003年第8期,第73页。
    ① 李荣融主编:《外国投融资体制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页、第130页。
    ① 张同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金融环境”,《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2期,第37页。
    ②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① 徐良平:《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②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
    ③ 韩博印:“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商业研究》,2006年第2期,第44页。
    ④ 刘有贵、蒋年云:“委托代理理论述评”,《学术界》,2006年第1期,第76页。
    1、张炜:《中国金融制度结构与制度创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2、王耀中:《中国投资体制转型研究——一种中西比较的新视角》,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黄玉华:《中国金融论丛2005》,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林双林:《民营经济与中国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吴晓求主编:《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5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扈纪华:《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相关政策法规释解》,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版。
    7、吴振国、刘学信著:《中小企业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8、徐联初:《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9、郭翠荣:《发达国家金融倾斜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10、钱卫清:《民营企业运作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11、陈文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比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邢天才:《中外资本市场比较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戴天柱:《金融改革探索》,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4、陈德棉、蔡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胡炳志:《中国金融制度重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张育军:《国家竞争中的资本市场战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7、强力:《金融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叶望春:《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9、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20、刘定华:《金融法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施东晖主编:《现代金融学前沿》,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陈晓红、郭声馄:《中小企业融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孙天琦:《金融组织结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李荣融主编:《外国投融资体制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
    25、张维迎:“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企业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27、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28、龙西安:《个人信用,征信与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29、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30、徐良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般分析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刘淑莲:《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与机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2、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诱导性创新与强制性变迁”,《卡托杂志》,1989年春夏季号。
    33、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35、刘瑞波:“论民营企业融资的次序及途径”,《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36、于维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立法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7月期。
    37、卞耀武:“促进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立法依据和法律对策”,《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8期。
    38、褚伟:“构建和完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华南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39、陆挺:“‘柳暗花明之路’还是‘空中楼阁’——就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改革方向与汤敏博士商榷”,《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1期。
    40、冯蓉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1、谢发平:“当代西方国家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及其启示”,《经济评论》,2000年第5期
    42、俞建国、吴晓华:“从宏观资金运动现状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43、彭文平:“金融中介理论的新发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3期
    44、陈全功、程蹊:“信息不对称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5、时旭辉:“民营经济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
    46、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47、石琴:“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模式构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48、石莉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剖析与对策”,《中国财政》,2005年第4期。
    50、刘宗华:“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和展望”,《金融法专题研究》,2002年10月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