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标准下的少数者权利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少数者不是从来就有的概念,国际法对少数者的保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通过,少数者的概念及其地位正式成为国际法上关注的重点,拉开了国际社会对少数者权利保护的序幕。
     《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1973)、《在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的权利宣言》(1992)、人权事务委员会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的一般性评述(1994)、《欧洲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1994)、《关于少数民族教育权利的海牙建议书》(1996)、《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权利的奥斯陆建议书》(1998)、《关于少数民族有效参与公共生活的隆德建议书》(1999)、《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2007)等国际性法律文件的生效将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浪潮推向更高。
     与此同时,各公约缔约国也纷纷采取措施竭力保护本国境内少数者的各项权利。比较引人注目的有美国的“肯定性行动”计划、加拿大的双语教育、瑞典的少数民族保护行动,以及不承担具体国际义务的中国给予少数民族在方方面面的保护。
     但是,对少数者权利的保护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一旦把握不好保护的限度,导致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2006年加拿大承认魁北克国中之国的地位、2008年西藏拉萨3.14事件和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的接踵发生,给片面强调保护少数者权利的人们更多的警醒。
     结合我国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实践,在新世纪如何既保护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又不对其他民族造成反向歧视;如何制定出贴近实际生活又能得到贯彻执行的民族保护政策,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Minority is not a concept that has ever been there. International law on minority protection is not achieved overnight. With the adoption of 1966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the concept and status of minority became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law, which open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minorities prelude.
     "Suppress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Aparthei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1973), "national or ethnic, religious and linguistic minorities, the rights of persons" (1992), the Human Rights Committee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rticle 27 of General Comment (1994)," The European Framework Convention for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1994), "On the rights of minority education Hague Recommendations "(1996)," the rights of minority languages on the Oslo Recommendations " (1998),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of minorities in public life on the Lund Recommendations" (1999),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 (2007)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legal documents went into effect one by one, which pushed the wave of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rights to a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each party to the Convention has also taken measures to strive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minorities in its territory. For example, the United States of "affirmative action" program, Canada's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minority protection operations in Sweden, and assuming no specific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of China in all aspects of the protection given to minorities.
     However, for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rights is not a wishful thing, if mishandled the limits of protection, unexpected result will happen. For example, Canada recognizes the Quebec nation within a nation status in 2006, 3.14 incidents in Lhasa in 2008 and 7.5 incidents in Urumqi in 2009 occurred one after another. Those give more alert to the people who always emphasize undue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minorities.
     As for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national work how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minorities without causing revers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ther ethnic groups, and how to work out in real life with getting clos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conservation policy.
引文
[1]白桂梅等编著:《国际法上的人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张友伦等著:《美国社会的悖论——民主、平等与性别、种族歧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朱晓青、柳华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实施机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张爱宁:《国际人权法专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6]余少祥:《弱者的权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7]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组:《国际人权法教程》(第1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1] [美]L.亨金:《权利的时代》,信春鹰、吴玉章、李林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12] [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3] [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14] [加]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15] [法]路易·若斯兰:《权利相对论》,王伯琦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张济民、张竹萍等:“对少数民族中的犯罪分子必须实行‘两少一宽’政策”,1991年第1期《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李常青、冯小琴:“少数人权利及其保护的平等性”,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5期
    [3]熊坤新、陶晓辉:“印度帮助落后地区的措施、成就和经验”,载《科技导报》2001年第9期
    [4]姬红:“肯定性行动与美国少数族裔的教育”,载《国际论坛》2004年第4期。
    [5]廖敏文:“《欧洲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评述”,载《民族研究》2004年第5期
    [6]贾海涛:“印度民族政策初探”,载《世界民族》2005年第5期
    [7]贾娅玲:“印度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7年第2期《湖北民族学报》
    [8]何立慧:“论少数民族人权的特别保护——从国际人权立法和时间的视角”,载《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9]何立慧:“论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载《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10]司玉英:“印度的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07年第6期《扬州大学学报》
    [11]滕宏庆:“论人权克减及其监督机制”,2008年第2期《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2]杨洪贵:“瑞典少数民族政策评述”,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5期
    [13]余海云:“反向歧视”,载《知识经济》2009年12期
    [14]龚永辉/G·帕·里奇,“民族意识调控论——中美两位学者的对话”,1996年第4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5] [日]松本真澄,“评日本及欧美学者对中国民族问题之研究”,2003年第2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16]财政部农业司赴印考察团:“印度:农村问题放首位”,http://www.cfen.com.cn/web/meyw/2006-06/15/content_259117.htm
    [17]白桂梅:“国际法上的自决权与少数者权利”,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4014
    [18]骆昊:“法国的‘少数民族政策’”, http://www.21ccom.net/notnewsinfo.asp?id=22
    [19]吴稼祥:“两次阵痛:民族问题,抑或民主问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62a780100etah.html
    [20]易富贤:“新疆事件的人口经济学因素——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民族平等”,http://new.21ccom.net/plus/view.php?aid=1980
    [21]郑永年:“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问题到底在哪里?”,http://www.zaobao.com/welcome.shtml
    [22]马戎:“重思援藏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靳薇《援助政策与西藏经济发展》序”,http://www.21ccom.net/newsinfo.asp?id=816
    [23]吴大华:“‘少数人权利’概念辨析”,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qita/rqzz/2007/05/t20071119_304119.htm
    [24]“别总把骚乱扯上‘中国体制’”,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09-07/530425.html
    [25]陈伟:“反向歧视”,http://www.feiku.com/Html/Book/50/99644/1604090.shtm
    [26]裴婷婷:“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问题研究”,中国知网
    [27]李忠:“论少数人的权利——兼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中国知网
    [1]“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少数民族’称谓问题的报告”1986年6月28日)
    [2]《中国政府白皮书》(2009年9月)
    [3]《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4]《欧洲少数民族保护框架公约》
    [5]《国际人权文书——各人权条约机构通过的一般性意见和一般性建议汇编》第23号一般性意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Belonging to National or Ethnic, Religious and Linguistic Minorities
    Francis M. Hult ,“Planning for Multilingualism and Minority Language Right in Sweden”, Language Policy , III(ii), (May 2004)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lk:Minority_languages_of_Sweden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verse_discrimination
    http://treaties.un.org/Pages/ViewDetails.aspx?src=TREATY&mtdsg_no=IV-4&chapter=4&lang=en
    http://www.adversity.net/Pro_AA/pincus_main_frame.htm
    Jack Donnelly, 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 Practic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thaca and London,2003)
    John H .Franklin and Isidore Starr,eds.,The Negro in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 A Reader on the Struggle for Civil Rights (New York,1967)
    Malcolm N. Shaw,International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Sweden’s report to the Council of Europe on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UN Human Rights fact Sheet No.18 on Minority Rights
    Why immersion has a prominent place in the Action Plan for Official Languages, (March 14, 2003),http://www.pco-bcp.gc.ca/aia/
    ①李忠:“论少数人的权利——兼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中国知网,2010-3-16访问。
    ②吴大华:“‘少数人权利’概念辨析”, 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zt/qita/rqzz/2007/05/t20071119_304119.htm, 2010-02-01访问。
    ②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③议定书认为构成“少数民族”应当包括以下要素:(1)居住在该国境内并为该国公民;(2)与该国保持长期、稳定和持久的关系;(3)显示出不同的种族、文化、宗教和语言特征;(4)虽然数量上少于该国或该国所在地区人口的其他部分,但有足够的代表性;(5)具有完整保存构成其共同特性的意识,包括文化、传统、宗教和语言。廖敏文:“《欧洲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评述”,载《民族研究》2004年第5期,第13页。
    ④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①李常青、冯小琴:“少数人权利及其保护的平等性”,载《现代法学》2001年05期,第14-21页。
    ②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③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①《欧洲少数民族保护框架公约》,第4、5、7、8、10、11、13、14条。
    ②《欧洲少数民族保护框架公约》,第5条。
    ③廖敏文:“《欧洲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评述”,载《民族研究》2004年第5期,第16页。
    ④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组:《国际人权法教程》(第1卷)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44页。
    
    ①杨洪贵:“瑞典少数民族政策评述”,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5期,第29页。
    ②杨洪贵:“瑞典少数民族政策评述”,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5期,第32-33页。
    ③杨洪贵:“瑞典少数民族政策评述”,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5期,第28-34页。
    ④贾海涛:“印度民族政策初探”,载《世界民族》2005年第6期,第37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5页。
    ②John H .Franklin and Isidore Starr,eds.,The Negro in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 A Reader on the Struggle for Civil Rights (New York,1967),pp227-229。
    ②[法]路易?若斯兰:《权利相对论》,王伯琦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20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