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朝贸易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当代中朝贸易发展为研究对象。在简要回顾中朝贸易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分析了当代中朝贸易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对中朝贸易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正文分四章。即第二章至第五章。
     第二章中朝贸易发展的历史回顾(1949年以前)。本章首先回顾总结了中朝朝贡制度下的中朝贸易。中朝朝贡制度下的中朝贸易主要是指朝贡贸易,其实质是以国家为贸易主体的易货贸易。与朝贡贸易并存的还有中朝两国边民自发形成的民间贸易。其次,回顾分析了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中朝朝贡制度瓦解后,中朝贸易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韩日合并条约》等条约制约下的曲折发展过程及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第三章中朝社会主义阵营内的易货贸易(1950-1991年)。这一时期的中朝贸易表现出了社会主义阵营间贸易的特殊性,即通过签订长期贸易协定开展以物易物的易货贸易。本章首先梳理了中国、朝鲜外经贸政策发展变迁的脉络。其次,在分析中朝贸易规模、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这一时期中朝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最后,阐述了中朝边境地区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第四章中朝主权国家间的现汇贸易(1992年至今)。1992年,中朝签署新《贸易协定》,标志着两国贸易进入到真正主权国家间的国际贸易时期。本章首先概述了中国在这一时期外经贸政策的发展变化及朝鲜“改革开放”的历程。其次,通过对中朝贸易额度总体增长、商品结构日趋合理、贸易方式更加灵活等贸易现状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中朝贸易“由经济援助向互利合作”、“朝鲜对中国外贸依赖程度和互补性增强”等特点。最后,重点分析了中朝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主要特点和重要作用。
     第五章中朝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本章首先分析了中朝贸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从解读中朝两国政策入手分析了中朝贸易发展的优势。最后,结合实际,对发展中朝贸易的战略定位、区位选择和战略措施进行了探讨。
     结论部分论述了坚定发展中朝贸易的信心及加强中朝高层互动对中朝贸易发展的重要性,论证了进一步发展中朝贸易的战略选择。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DPRK trade. Basis on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Sino-Korea trade, it discusses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trad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trends systematically, at the same time, make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countermeasure of Sino-Korea trade.
     The paper falls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Introduction focuses primarily on seniority purpose and mea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selected topic,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related definition, concepts and lack of innovation.
     Body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ChapterⅡ to ChapterⅤ.
     Chapter Ⅱ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DPRK Trade review (1949). Fistly, this chapter looks back and summarizes the Sino-Korean trade under the tributary system. Which refers chiefly to tributary trade, and its essence is the harter trade which or the commercial mainstay of country. There is a tributary trade co-exists with non-governmental trade formed by inhabitants of a border area spontaneously.Second, making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1895"Treaty of Shimonoseki", after the collapse of Sino-Korean tributary system, the tortuous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Sino-Korean trade conditioned by the "Nanjing Treaty","Treaty of Shimonoseki","Korea-Japan Annexation Treaty".
     ChapterⅢ Sino-Korean barter trade on the liberal side.(1950-1991). Sino-Korean trade during this period demonstrated a specificity of trade between the socialist camp, and by signing long-term agreement to carry out barter trade. This chapter begins by combing the Chinese, North Korean foreign trad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ver the years. Second,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Korean trade size, product structure, trade patterns,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no-Korean trade in this period. Finally, describes the border recovery of regional trade and development.
     Chapter IV North Korea's cash trade between sovereign nations.(from1992up to now). In1992, China and the DPRK signed the new "trade agreement" marks the real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sovereign nation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ing period.This chapter begins with an overview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o detect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 Korea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 Secondly, by the amount of overall growth of China-DPRK trade, commodity structure is becoming more rational, more flexible trade method and other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Sino-Korean trade"Economic assistance to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North Kore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on China and the complementary enhancements "and so on. Finall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a-DPRK border trade, the main features and important role.
     Chapter V Problems in Sino-Korean trad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is chapter firs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Sino-Korean trade, the main problems. Secondly, starting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polic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DPRK trade advantage. Finally, with re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Sino-Korean trade, strategic positioning, location choice and strategic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Concluding section discuss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DPRK trade an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 enhancing on high-level intera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o-Korean trade, demonstrates tha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DPRK trade.
引文
1朴真爽.公元前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延边大学学报,1977(4),第5页
    2根据中国海关网站统计整理,20¨08年中朝贸易占朝鲜对外贸易的732%
    4《史记》卷115《朝鲜列传》,第2978页
    5《晋书》卷9,简文帝条
    6朴真爽.公元前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延边大学学报,1977(4),第5页
    7杨军,王秋彬.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55-164页
    8谢俊美.宗藩政治的瓦解及其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5),第23页
    9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页
    10东汉·班固.前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551页
    11东郭士等.东北古史资料丛编.沈阳:辽沈书社,1989年,第18页
    12《汉书》卷94《匈奴传下》,第3797页
    13《史记》卷115《朝鲜列传》,第2978页
    14《晋书》卷9,简文帝条
    15田中俊明.高句丽的兴起与玄菟郡.朝鲜文化研究,1994(1)
    16杨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66页
    17(朝)《高丽史》卷9,文宗三十二年条,文宗三十三年条
    18会同馆是清政府接待外国贡使、贸易使进京朝贡皇帝食宿的地方。按照清的规定,外国商人可以在会同馆开展贸易。这种贸易方式被称为会同馆贸易。
    19根据《清实录》、《李朝实录》、《同文汇考》统计
    20《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21杨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1页
    22《宋史》卷330,列传第89,杜纯传
    23尹永日,朝鲜与清贸易关系史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37-38页
    24《史记》卷115《朝鲜列传》,第2978页
    25杨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64-365页
    26《清太宗实录》卷33,崇德二年正月戊辰,第430页。
    27(光绪)《清会典》卷39,《礼部·主客清吏司》
    28《历代职官表》卷33,《鸿胪寺》“三代”条按语
    29刘东元,李朝后期商工业史研究.第五、六编
    30(唐)李廷寿,《南史·夷貊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45页
    31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0页
    32《管子》卷23,轻重13
    33朴真爽.公元前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延边大学学报,1977(4),第9页
    34(日)仁井田升著,栗劲等译,唐令拾遗.长春:长春出版社,1989年,第715页
    35(韩)(?) (金文经)张保皋时代(?)海上活动斗交易.韩中文化交流(?)南方海路国学资料院,1997年,第56页
    36吴自牧.《梦粱录》卷18,江海船舰
    37徐兢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27,客馆;卷6,宫殿,长令殿条
    38徐兢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贸易
    39杨昭全.中朝关系简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9页
    40杨昭全.中朝关系简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20-223页
    41贺剑成译,朝鲜通史.朝鲜:朝鲜科学院出版社,1962年,第68-70页
    42《三国志》卷30,魏传,韩条
    43《万机要览》,财用编五,北关开市
    44《万机要览》,财用编五,中江开市
    45 (韩)(?)徐惠源,朝鲜后期栅门贸易(?)变迁(?) (?)研究.弘益史学6,(?):弘益大学会1996年,第90页
    46《万机要览》,财用编五,北关开市
    47朝鲜全史.平壤:科学与百科辞典出版社,1980年,第64页
    48朝鲜全史.平壤:科学与百科辞典出版社,1980年,第96页
    49(韩)全海宗.韩中关系史研究.韩国:一潮阁,1970年,第71页
    50根据《清实录》、《李朝实录》、《同文汇考》统计
    51根据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第757-765页编制
    52高秉希.晚清中朝定期航线的开设背景及其影响.史学月刊,2006(7),第15页
    5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5227-5234页
    5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5227-5234页
    55根据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第757-759页编制
    5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7110页
    57根据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第759-760页编制
    58全松林.日本统治时期朝鲜的经济和生产布局.延边大学学报,1993(2),第28页
    59外贸部《全国对外贸易特派员碰头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11月
    6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通过
    61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55-259页
    6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7页
    63侣洁志.论“对外开放”的特定含义.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3),第23页
    64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80-283页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第2页
    66金振吉.东北亚经济圈与中国的选择.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189页
    67王卿君.中朝两国经济政策对两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硕士毕业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9年,第6页
    68张英.朝鲜对外贸易正在迅速发展.国际贸易,1984(7),第18页
    69朝鲜《劳动新闻》2002年1月1日
    70韩国国土统一院.北韩经济综合评价.1989年,第34页
    71郭锐,徐文吉.中朝韩经贸关系纵深发展的战略选择.世界经济,2006(4),第49页
    78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1949-199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616页
    80杨军,王秋彬.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43页
    8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编制
    82于喆.东北亚区域合作中中朝两国经济互动与合作.[硕士毕业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9年,第20页
    83杨昭全.中朝关系通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40页
    85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7页
    8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
    87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8
    88党的十四大工作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8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90杨军,王秋彬,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62页
    91姜龙范.中朝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关于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中国战略.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第464页
    9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政府贸易协定
    9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政府贸易协定
    94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1969年相互供应货物的议定书
    95在历次改善经济措施过程中,朝鲜从未使用过“改革开放”这个词汇,甚至对其具有抵触情绪。如朝鲜《劳动日报》社论就曾指责“改革开放是糖衣毒药”。但是从朝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实施的改善经济措施看,用“改革开放”一词进行概括和描述应该更为准确。
    96名田隆司.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0年,第47页
    97朝鲜《劳动新闻》,2002年7月1日
    98(朝)宋明基.电力、煤炭、金属工业、铁路运输是增强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环节.平壤: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99林今淑.朝鲜经济.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35页
    100(韩)(?) 吴龙锡.中苏(?)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对北韩波及影响分析.政策研究,1988年,第90页
    101根据《北韩经济白皮书》(2002-2005年)整理
    102名田隆司.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0年,第48页
    103名田隆司.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0年,第50-52页
    104曾光辉.朝鲜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分析:改革与战略,2001(4)
    1051998年9月17日朝鲜《劳动新闻》、《劳动者》发表的联合评论:《将自立民族经济建设路线坚持到底》
    106金哲,于治贤.朝鲜投资指南.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年,第50页
    107朝鲜《劳动新闻》,1993年12月
    108张玉山.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东北亚论坛.2006(1)
    109朝鲜《劳动新闻》,2001年1月1日
    110(韩)金永润,崔寿荣.朝鲜经济改革动向.首尔:韩国统一研究院,2003年,第4页
    111金哲峻.在经济强国中处于经济转折期的朝鲜经济.多元共存和边缘的选择论文集,第439页
    112(韩)金永润,崔寿荣.朝鲜经济改革动向.首尔:韩国统一研究院,2003年,第8-9页
    113(朝)金正日.对改善、强化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朝鲜《中央日报》,2001年1月1日
    114(韩)金永润,崔寿荣.朝鲜经济改革动向.首尔:韩国统一研究院,2003年,第23-25页
    115周松兰,刘栋.朝鲜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2004(2),第6页
    116王志伟,孙泓,朝鲜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亚太经济,2007(5),第83页
    117崔燕.朝鲜货币改革对中朝贸易影响分析.中国商界,2010(2),第65页
    118朝鲜2010年1月4日《劳动新闻》社论
    1202000年至2008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国际贸易各年度统计汇总:2009年数据来源于韩国开发研究院;2010年数据来源于《日本经济新闻》。
    130林今淑.中朝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9(1),第37页
    140金明玉.朝核危机下中朝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辽宁经济,2009(11),第38页
    141于天福,隋丽丽.辽宁对朝鲜半岛出口产品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辽宁经济,2007(8),第36页
    142林今淑,金美花.吉林省对朝鲜贸易的现况及对策.延边大学学报,2009(3),第43页
    143于天福.隋丽丽.辽宁对朝鲜半岛出口产品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辽宁经济,2007(8),第36页
    144根据吉林省2000-2008年对朝贸易统计数据整理、编制
    145根据金明玉著《朝核危机下中朝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38-39页整理
    146(日)名田隆司.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0年,第66页
    147权哲男.关于图们江地区开发战略的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75页
    148(日)名田隆司.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149(日)名田隆司.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0年,第68页
    150朝鲜《劳动新闻》,1996年6月1日
    151黄金三角洲罗津-先锋工业区及旅游示意图.平壤:朝鲜出版物交流协会,1992年
    152李珠浩,张永卓.试析朝鲜新义州经济特区的发展前景及其影响.东北亚论坛,2003(1),第85页
    153董付君.朝鲜新义州经济特区解读.国际经济探索,2004(3),第45页
    154李钟林等,延边外向型经济论.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97页
    155根据延边州商务局网站各年度统计数据整理编制
    156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赴丹东市的考察报告》
    1592011年4月27日《参考消息》
    161林今淑,中朝经贸合作.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39页
    162林今淑.中朝边境贸易的现状及其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东北亚论坛.2004(5)
    163摘自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常万年在2008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
    164摘自中国驻朝鲜罗先市华商总会年报
    165中国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朝鲜经济问题研究课题组.朝鲜经济问题研究报告.
    168高新力.对朝贸易与其边境城市的经济发展.商场现代化.2007(6),第7页。
    171李铁立.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济贸易合作研究.东北亚论坛.2004(2),第92页
    172于广义.中超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党政干部学刊.2008(5),第14页
    173张宝仁.近期中超经贸合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剖析.东北亚论坛.2005(5),第21页
    174王传剑.双重规制-冷战后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109页
    175新华网.朝鲜核问题由来已久.2004年2月24日
    176韩国开发研究院.朝鲜经济回顾.2010年3月10日
    177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27日《日本经济新闻》
    178美国彭博社.中朝合作开发经济区美国呼吁要“极度谨慎”.2010年6月10日
    179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韩国统一研究院、大韩贸易投资振兴会社研究成果整理编制
    185卢平.论发展中国边境贸易.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第32页
    186卢平.论发展中国边境贸易.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第30页
    187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第2页
    188韩联社2011年1月17日社论
    189袁晓慧.跨境经济合作:提升沿边开放新模式.国际经济合作.2009(9),第34页
    190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第1页
    191辽宁省提出的“五点一线”指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区及贯穿全省的滨海公路
    192金明玉.推进“五点一线”经济带建设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1),第66页
    193《参考消息》.2011年5月9日
    194沈晓丹.辽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贸合作路径探析.辽宁经济,2008(1),第25页
    195郭瑞.中朝韩经贸关系纵深发展的战略进路.世界经济.,2006(4),第50页
    196徐长文中朝贸易概论.环球视野,2005(1),第23页
    197《参考消息》.2011年5月9日
    198胡明远.朝鲜对外开放新举措.北方经济,2010(8),第52页
    199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青年前卫》2011年联合社论
    200张颖.辽宁省与朝鲜经贸合作前景展望.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0),第17页
    201刘东元,李朝后期商工业史研究.第五、六编
    20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中朝口岸包括丹东-新义州铁、公路口岸、图们-南阳铁、公路口岸、圈河-元汀铁、公路口岸、丹纸码头-新义州港口岸、集安-满浦口岸、临江-中江口岸、南坪-茂山口岸、三合-会宁口岸、开山屯-三峰口岸、太平湾-朔州口岸、老虎哨-渭原口岸、长白-惠山口岸、古城里-三长口岸、沙坨子-赛别尔口岸、双目峰-双头峰口岸。其中,前四个口岸为一类口岸。
    203沈晓丹.辽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贸合作路径探析.东北亚论坛,2008(1),第24页
    204林今淑,中朝经贸合作.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39页
    205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青年先锋》2007年元旦联合社论
    206陈玉梅.新时期大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新华文摘.2010(13),第32页
    207延边州考察组.关于丹东市的考察报告.第4页
    208中国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9中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210朴承宪.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04页
    211根据珲春口岸相关资料整理
    212朴承宪.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1页
    213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1990-2008年对朝贸易统计数据整理
    214根据驻朝鲜罗津华商总会提供数据整理
    216保健云.中国与朝鲜双边贸易的发展特点、比较优势及问题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7(6),第101页
    217萨缪尔森.经济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16页
    2182010年1月1日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联合社论
    2192010年1月1日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联合社论
    220孙永.东北三省对朝鲜的经贸合作与展望.边境经济与文化,2004(4),第69页
    221于天福.辽宁省对朝鲜半岛贸易往来战略调整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7(1),第121页
    2222010年10月9日朝鲜《劳动新闻》第一版
    [1]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2]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李康华,中国对外贸易史简论.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1981
    [4]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费正清,剑桥中国民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全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
    [7]白凤南,李东旭,朝鲜经济史概论.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
    [8]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9]高崇云,中共与南北韩关系的研究.台湾:正中书局,1989
    [10]赵建民,刘予苇,日本通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11]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2]姜孟山,朝鲜通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
    [13]杨昭全、韩俊光,中朝关系简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14]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15]杨学忠,任明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经济.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16]吉林社会科学院《中朝关系通史》编写组,中朝关系通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17]姜孟山,刘子敏,金荣国,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18]孙乃民主编,1997-1998年东北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9]李东旭主编,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
    [20]蒋非非等,中韩关系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1]赵显人,兴边富民行动.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22]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3]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24]林今淑,朝鲜经济.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5]刘金质等,中朝中韩关系文件资料汇编(1919-1949).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0
    [26]衣保中,中国东北区域经济.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27]崔志鹰,大国与朝鲜半岛.上海:卓越出版社,2000
    [28]李平,王志宏,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29]樊会文,特区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0]丁斗,东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1]王胜今,现代朝鲜经济.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32]金熙德,中国的东北亚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33]金荣男,中国积极体制改革对朝鲜积极体制改革的启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4]杨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35]白新良,中朝关系史:明清时期.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36]罗天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7]孙叔林,当代亚太政治.北京:世界经济出版社,2002
    [38]赵岩,安铁刚,20世纪朝鲜.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2
    [39]李靖宇,大开放与大发展.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
    [40]拜根兴,七世纪中叶唐与新罗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1]张蕴岭,周小兵,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42]李钟林,林今淑,延边外向型经济论.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43]张慧智,大国关系中的朝鲜半岛.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44]李钟林,林今淑,延边外向型经济论.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45]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6]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7]杨清震,中国边境贸易概论.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
    [48]朴承宪主编,延边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49]李靖宇,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从中国到东北对外开放的战略依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0]金哲,于治贤,朝鲜投资指南.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年
    [51]权哲男,关于图们江地区开发战略的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2]杨军,王秋彬,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3]林今淑,中朝经贸合作.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4]张宝仁,张慧智,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55]李钟林主编,图们江地区开发咨询报告汇编.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6]沈万根,图们江地区开发中延边利用外资研究.北京:民主出版社,2006
    [57]张杰主编,东北亚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8]李钟林主编,大图们江地区开发.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
    [59]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60]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朝)李清源著,丁则良、夏禹文译,朝鲜近代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
    [2](法)西·普·里默著,卿汝楫译,中国的对外贸易.北京:三联书店,1958
    [3](朝)金河明著,许维翰译,朝鲜经济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4](英)莱特著,姚曾译,中国关税沿革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5](韩)李元淳,赴燕行使政策考.教友社,1963
    [6](日)中村荣孝,日鲜关系史研究.东京:吉川弘文馆,1965
    [7](韩)(?)徐炳国,宋辽高丽(?)三角贸易考.白山学报15,(?):白山学会,1973
    [8](韩)姜万吉,朝鲜后期商业资本的发达.首尔:高丽大学出版社,1973
    [9](韩)朴寿尹,李朝贸易政策考.首尔:民众书馆,1974
    [10](韩)(?)朴寿伊,朝鲜贸易政策考论.(?):民众书馆1974
    [11](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所译,朝鲜通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
    [12](朝)金日成,关于建立新的经济管理体系.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1975
    [14](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简史.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1977
    [15](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历史概要.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1977
    [16](朝)朝鲜全史.平壤: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80
    [17](朝)金日成,金日成选集.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1982
    [18](日)名田隆司,伟大的爱的赞歌—金正日和人民.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1983
    [19](韩)金敬泰,甲申、甲午期的商权回复问题.韩国史研究,第51、52辑, 1985
    [20](朝)朝鲜概观.平壤:朝鲜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88
    [21](美) Myung Hyun Cho, Korea and Major Pwers:A Analysis of Power Structures in East Asia. Seoul:The Research for Peace and Unification of Korea,1989
    [24](日)名田隆司,人民的儿子金正日.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1992
    [26](朝)朝鲜建国师祖檀君(论文集).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1994
    [28](美) Chen jian, 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frontation,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29](美) Hazel Smith etc. ed., North Kore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Londen: Macmillan Press Ltd,1996
    [32](朝)黄义钰,北韩经济论.韩国法文社,1996
    [34](日)滨下武志著,朱萌贵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亚洲经济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5](日)名田隆司,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2000
    [36](韩)李太旭,北韩经济.首尔:乙有文化社,2000
    [37](韩)北韩经济白皮书.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02-2004
    [38](日)噘敏一著,韩升、刘建英译,隋唐帝国与东亚.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9](朝)韩正民,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阐述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的原则性问题.平壤:朝鲜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2002
    [40](朝)宋明基,电力、煤炭、金属工业、铁路运输是增强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环节.平壤:朝鲜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2003年,
    [41](朝)朴英在,伟大领导者金正日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基本方向.平壤:朝鲜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2003
    [42](韩)李载基,北韩经济论.首尔:新论社,2004
    [43](韩)杨文洙,北韩经济结构.首尔:汉城大学出版社会,2004
    [44](韩)贸易振兴本部南北贸易中心,北韩-中国间贸易动向.首尔:韩国贸易协会出版社,2005
    [45](韩)李承律著,崔厚泽译,东北亚时代的朝鲜社会.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朴真爽.公元前中朝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延边大学学报,1977(4)
    [2](台湾)张存武.清韩宗藩贸易.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专刊,1978(39)
    [3](台湾)张存武.清入关前后与朝鲜的贸易:1627-1636.东方学志,1979(21)
    [4]于天福,李铁立.丹东地区对朝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世界地理研究,1998(1)
    [5]谢俊美.宗藩政治的瓦解及其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5)
    [6]于天福.辽宁省与朝鲜半岛经贸合作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7]林今淑.朝鲜经济特区政策的变化与今后课题.东北亚研究,2001(4)
    [8]徐文吉.中朝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其努力方向.东北亚论坛,2003(1)
    [9]李珠浩,张永卓.试析朝鲜新义州经济特区的发展前景及其影响.东北亚论坛,2003(1)
    [10]李春虎.朝鲜的经济现转及其改革趋势.国际观察,2003(3)
    [11]金成男,沈相德.延边对朝鲜贸易的现状及发展战略.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2]董付君.朝鲜新义州经济特区解读.国际经贸探索,2004(2)
    [13]赵虎吉.中朝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东北亚研究,2004(2)
    [14]李铁立.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济贸易合作研究.东北亚论坛,2004(3)
    [15]张宝仁,王新刚.浅析近来辽宁省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走势.东北亚论坛,2004(3)
    [16]宾建成.加入WTO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边境贸易探析.世界经济研究,2004(4)
    [17]尤安山.东亚经多边合作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4(4)
    [18]林今淑,李光哲.中朝边境贸易的现状及其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东北亚论坛,2004(5)
    [19]李铁立,姜怀宇.论中国-朝鲜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与辽宁省的作用.辽东学院学报,2005(1)
    [20]李勇辉,李小平.基于贸易与投资的中韩朝地区经济合作研究.亚太经济,2005(2)
    [21]张宝仁.近期中朝经贸合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剖析.东北亚论坛,2005(5)
    [22]陈龙山.中朝经济合作对朝鲜经济的影响.当代亚太,2006(1)
    [23]张玉山.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东北亚论坛,2006(1)
    [24]李海珍.发展边境贸易加快边境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
    [25]赵传君,孙永.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战略思考.求是学刊,2006(3)
    [26]郭锐,徐文吉.中朝韩经贸关系纵深发展的战略进路.世界经济,2006(4)
    [27]孙永.对朝鲜推进新一轮经济政策调整态势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
    [28]卢平.论发展中国的边境贸易.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
    [29]保建云.中国与朝鲜双边贸易的发展特点、比较优势及问题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7(6)
    [30]李敦球,高敬洙.朝鲜:从封闭到开放.世界知识,2007(7)
    [31]宫玉涛.朝鲜经济改革的促动因素:历史与现实分析.学术交流,2007(11)
    [32]沈晓丹.辽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贸合作路径探析.东北亚论坛,2008(1)
    [33]陈龙山.朝鲜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分析.东北亚论坛,2008(2)
    [34]张颖.辽宁与朝鲜经贸合作的战略思考.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4)
    [35]曾光辉.朝鲜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分析.改革与战略,2008(4)
    [36]沈晓丹.辽宁-朝鲜边境地区经济合作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商业现代化,2008(5)
    [37]于广义.中朝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党政干部学刊,2008(5)
    [38]沈晓丹.朝鲜经济改革的趋势与辽宁的作用.辽东学院学报,2008(5)
    [39]张颖.辽宁省与朝鲜经贸合作前景展望.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0)
    [40]金明玉.推进“五点一线”经济带建设研究—加强丹东与朝鲜的经贸合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1]林今淑.中朝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9(1)
    [42]林今淑,金美花.吉林省对朝鲜贸易的现况及对策.延边大学学报,2009(3)
    [43]张颖,孙秀英.朝核危机下探析中朝经贸合作问题.辽宁经济,2009(11)
    [44]曹志刚.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延边党校学报,2010(1)
    [45]崔燕.朝鲜货币改革对中朝贸易的影响.中国商界,2010(2)
    [46]张慧智.新时期朝鲜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东北亚论坛,2010(3)
    [47]李晋国.中朝贸易特征对发展延边地方经济的启示.沈阳干部学刊,2010(5)
    [48]曹志刚,李光辉.经济因素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分析.国际贸易,2010 (6)
    [1](美)费正清,邓嗣禹.论清代的朝贡制度(On the Ch'ing Tributary System).哈佛亚洲研究杂志(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41 (2)
    [2](韩)崔槿默.朝清贸易小考--17世纪开市(?)中心(?).人文社会国学论文集,1967(6)
    [3](日)田地正宪著,王贵良译.清朝与李氏朝鲜的朝贡贸易.史学研究,1969(21)
    [7](韩)金钟园.初期朝清贸易交涉考—天聪期.文学论从,1982(22)
    [8](韩)柳承宙.朝鲜后期对清贸易给国内产业带来的影响.亚细亚研究,1994(37)
    [9](朝)金永日.落实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提出的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基本方向.经济研究,2003(2)
    [10](韩)安永万.朝鲜经济改革措施的分析及展望.东北亚论坛,2003(3)
    [11](朝)李相浩.把握实力原则,进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研究,2003(4)
    [12](美)Alexis Dudden, Japan's Colnoization of Korea:discourse and power,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5
    [13](韩)金荣哉.南北韩经济合作的现状与课题.辽东学院学报,2005(1)
    [14](韩)李南周.朝鲜的变化与中朝关系—从“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到“实利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5(9)
    [15](韩)姜载植.第二次南北首脑会谈对南北经济合作的意义与课题.东北亚研究,2007(4)
    [16](韩)韩国统一研究院.2009北韩概要,2009(10)
    [17](韩)韩国统一研究院。2009年北韩经济综合评价及2010年展望。2010(1)
    [1]中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
    [2]中国海关:http://www.customs.gov.cn
    [3]中朝经贸合作网:http://www.idprkorea.com/default.htm
    [4]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http://iaps.cass.cn/default.asp
    [5]中国驻朝鲜大使馆:http://kp.chineseembassy.org/chn/
    [6]韩国世界报:http://www.segye.com
    [7]朝鲜中央通讯社:http://www.kcna.co.jp/index-k.htm
    [8]韩国贸易振兴会社:http://www.kotra.or.kr/wps/portal/dk
    [9]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http://www/ifans.go.kr/main/index.jsp
    [10]韩国朝鲜日报:http://www.chosun.com/
    [11]韩国统一部:http://www.unikorea.go.kr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