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社会医疗若干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医疗关系着社会中诸多方面,社会与医疗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代,日益进步的医疗水平也是社会繁盛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医疗关系着社会中每个阶层、个体的直接利益,因此社会医疗中的许多问题也必然能反映社会中的各种现象。研究唐代社会医疗史,更多的要体现医疗与社会的关系,医疗与个人、医疗与国家、医疗与医患群体之间的关系。医疗发展的水平,药材在医疗中的作用,医者的医疗收入与百姓的医疗消费等等问题,都是研究唐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切入点。
     唐代社会医疗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范畴,而一些特殊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从皇帝与国家医疗资源的角度入手,首先在第一章《唐代皇帝赐医药与医疗资源共享》对唐代皇帝赏赐医药进行分析。在古代社会医疗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皇帝作为国家统治者则更多的掌握着优秀的医疗资源,并将其作为一种赏赐手段,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然而当国家高水平的医疗资源作为一种赏赐,同时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普通百姓无法享受到国家医疗资源,因此在唐代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互相赠药的现象,这一现象既是医疗发展的表现,也反映出医疗在唐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唐代的药园与民间卖药人诸问题研究》主要探讨唐代的药园制度以及民间卖药人问题。唐代药园主要分为官药园与私人药园。官药园是由政府负责管理,以满足中央医疗单位药材需要的药材种植机构;私人药园则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以满足个人药材需要,或者说是娱乐养生需要的药园,当然也存在以经营为目的的药园。除药园外,民间闾巷中许多卖药人角色也是应当关注的问题,民间卖药人的大量出现,其所具备的医疗能力,既丰富了唐代药材贸易的内容,也为唐代民间医疗提供了一定保障,是唐代民间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唐代医人收入若干问题》则围绕唐代医人收入问题进行讨论。唐代医人地位如何,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是医人收入,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中某一阶层的地位。唐代医人主要分为医官与民间医者两种类型。医官作为唐代职官体系中的一部分,并没有因为其伎术官的身份而俸禄低微,而是根据品级享有其他职事官的禄米、职田、俸料钱等待遇。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医官,如翰林医官、地方医官、流外医官,结合现有史料,也进行了分析。相对于医官的收入,民间普通医人则由于医疗水平、医治对象以及地域差异等原因,造成医疗收入各不相同。
     第四章《唐代医疗费用与社会医疗的局限性》以唐代医人收入为切入点,反观唐代医疗消费问题,医疗费用的高低决定着医疗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唐代的医疗费用,笔者从普通医疗费用和特殊医疗事件费用入手,认为在医疗资源缺乏,医者贪财图利等条件的制约下,唐代医疗费用是相对较高的。而在较高水平下的医疗费用,也制约着唐代医疗事业的发展。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social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rogress of medical service,which relates to many aspects of the society. In Tang Dynasty, under the society thriving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medical progress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its busy.Social medical service not only relates to every sector of the society but also the individual's direct interest, so the social medical service's certain problems also inevitably reflect the various phenomena in society.the research about the social and medical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more embo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and social, medical and personal, health and national, health ca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 groups.The level of medical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herbs in medical treatment, medical limitations, the doctor, income and the common people's medical expense, are important entry point for the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Tang Dynasty's social medical service is a complex research category, some special problems more worthy of our attention.From the angle of the emperor and the national medical service resource,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medicine reward from the emperor.Limited medical resources in the ancient society under the premise, the Emperor as the country's rulers are more excellent grasp of the country's medical resources, and means it as a reward in saving lives,of the same time,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rule.However, when the national high level's medical resources take one kind to grant, It also means that more common people are unable to enjoy to the national medical service resources. Therefore, in Tang Dynasty,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of donating medicine to each other.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in Tang Dynast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role the medical service play in the society.
     The second chapter "Tang Dynasty's Herb Garden And Folk Medicine seller", mainly discusses something about the Tang Dynasty's herb garden system and the folk medicine seller. Tang Dynasty's herb garden mainly divides into the official herb garden and the personal herb garden. The official herb garden is responsible by the government to manage, and meet the needs of central medical unit.Private herb gardens are prevalent in society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medicinal service, of course,personal entertainment and health as well. In addition to the herb Garden,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sell drugsneed to be concerned.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who sell drugs, have the medical capacity, which not only enriche the content of the Tang Dynasty medicine trade, but also for provide the safeguard for the private health care.
     The third chapter "Tang Dynasty Doctors Receives" revolves the Tang Dynasty doctor's income question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Incom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the doctor in Tang Dynasty. The Tang Dynasty doctor's income mainly divides into physician and the folk medicine.Official medical officer system as part of the Tang Dynasty, not because of its skill technique officer salary is low, but according to the grade to enjoy Paul meters, level fields, pension money and other material benefits.Due to the medical level of health, healthing object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the income of ordinary doctors are various.
     In the fourth chapter "Tang Dynasty Medical expense And Social Medical service Limitation", I'll fare the Tang Dynasty doctor's income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reviews Tang Dynasty's medical expense question, the medical expense height can decide that medical service function which displays in the society. Obtaining from the ordinary medical expense and the special medical event expense, I think that under some condition restriction,such as lacks in the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greed of some doctors, Tang Dynasty's medical expense is relatively high,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ng Dynasty medical service.
引文
1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2页。
    2郑金生:《中药疗效和炮制的外史研究》,《中华医史杂志》,2006年第4期,第163页。
    3《首届中国医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史杂志》,2004第1期,第26—35页。
    4杜志章:《关于医学社会史的理论思考》,《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第17贞。
    5于赓哲:《唐代医疗与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1页。
    6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
    7任育才:《唐代的医疗组织与医学教育》,台湾中兴大学《文史学报》,1981年第11期;《唐代医学的分科与人才培养》,台湾中兴大学《文史学报》,1987年第17期。
    8于赓哲:《试论唐代官方医疗机构的局限性》,《唐史论从》,2006年第9辑;《唐代医疗与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9王振国、臧守虎《唐代“医待诏”及相关问题略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0徐正东、邓盛木:《唐代医事管理与医疗机构设置制度初探》,《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第3期。
    11李瑞、粱俊:《隋唐皇宫尚药局概要》,《医疗机构发展史》,1995年第10期。
    12葛承雍:《唐代乞丐与病坊探讨》,《人文杂志》,1992年第6期。
    13孙永如:《唐代“病坊”考》,《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4期。
    14于赓哲:《唐代的医学教育与医人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3年。
    15彭炳金:《论唐代的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墓志中所见唐代弘文馆和崇文馆明经、清白科及医举》,《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
    16赵刚:《隋唐时代的医学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17刘光明:《唐代学校式医学教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8范家伟:《大医精诚——唐代国家信仰与医学》,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19于赓哲:《唐宋民间医疗活动中灸疗法的浮沉—一项技术抉择的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唐代医疗活动中禁咒术的退缩与保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0陈明:《殊方异药——出土文书与西域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沙门黄散——唐代佛教医事与社会生活》,荣新江《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21左鹏:《药草诚多喻:论唐诗的药意象》,《南开学报》,2008年第2期。
    22马强:《唐宋西南、岭南瘴病地理与知识阶层的认识应对》,《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期。
    23陈明:《“商胡辄自夸”:中古胡商的药材贸易与作伪》,《历史研究》,2007年第4期。
    24姚崇新:《中外医药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西州市场》,《文史》,2009年第4期。
    25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26马继兴:《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27赵建雄、徐鸿达、王道坤:《敦煌医粹——敦煌遗书医药文选校释》,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28李应存、史正刚:《敦煌儒道佛相关医术释要》,民族出版社,2006年。
    29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
    30[清]赵翼撰:《廿二史札记》卷19《唐诸帝多饵丹药》,中华书局,1984年,第398页。
    31王永平:《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第179—181页。
    32胡蓉、张如青、严世芸:《论魏晋南北朝医家医著特点》,《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19—20贞。
    33[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56《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409页。对于此处太宗尝阅的《明堂针灸图》,史载多不相同,杜佑《通典》卷170《刑法》载:“太宗以暇日开明堂图”:《册府元龟》卷42《帝王部·仁慈》载:“初帝以暇日遍览群书,因读明堂孔穴,”:王溥《唐会要》卷40《君主慎恤》载:“初,太宗以暇日阅明堂孔穴图,”。为此学者对太宗所读之书进行考证,看法不一。日本学者冈野诚在《唐代法制史与医学史的交汇》(《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中华书局,2001年)中以《唐会要》记载和《隋书·经籍志》等资料为准,认为太宗所读为作者不明《明堂孔穴图》,不过该书已亡伙。
    34[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74《马周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618页。
    35刘晌等撰:《旧唐书》卷62《李大亮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390页。
    36刘昫等撰:《旧唐书》卷60《宗室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356页。
    37[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114《诸州置医学博士敕》,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595页。
    38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128《毕构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60页。
    39刘晌等撰:《旧唐书》卷97《张说传》,中华书局,第3056页。
    40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114《颁广利方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95页。
    41[唐]孙思邀撰,朱邦贤、陈文国校注:《千金翼方》卷26《针灸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729页。
    42[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127《帝王部·明赏一》,中华书局,1960年,第1518页。
    43关于唐代赏赐的论著:范家伟:《大医精诚——唐代国家、信仰与医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113—145页。彭康华:《唐代物质赏赐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彭康华:《浅析<资治通鉴>中唐代皇帝的物质赏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祖大祥:《唐代藩镇赏赐述论》,《人文杂志》,1992年第2期;申秦雁《唐代皇家金银器鉴赏系列之三:赏赐金银器,君臣关系的润滑剂》,《艺术市场》,2008年第10期。十赓哲:《唐代医疗与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
    44[宋]王溥撰:《唐会要》卷65《殿中省》,中华书局,1955年,第1127页。
    45[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906,玄奘《谢遣供奉上尚药视疾表》,中华书局,1983年,第9458页。
    46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证》,卷26《医疾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319页。
    47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证》,卷26《医疾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316页。
    48于赓哲:《唐代医疗与社会及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9页。
    49刘晌等撰:《旧唐书》卷119《杨绾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435页。
    50刘晌等撰:《旧唐书》卷170《裴度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30页。
    51刘昫等撰:《旧唐书》卷75《苏世长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630页。
    52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159,《吴凑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956页。
    53董诰等编:《全唐文》卷228,中华书局,1983年,第2302页。
    54董诰等编:《全唐文》卷230,中华书局,1983年,第2327-2328页。
    55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51,中华书局,1983年,第3562页。
    56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50,中华书局,1983年,第4608页。
    57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78,中华书局,1983年,第4887-4888页。
    58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01,中华书局,1983年,第6072页。
    59董诰等编:《全唐文》卷742,中华书局,1983年,第7684页。
    60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6《百官》,中华书局,1975年,第1183页。
    61王溥撰:《唐会要》卷57《翰林院》,中华书局,1955年,第977页。
    62黄正建:《唐六尚长官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4年,第229页。
    63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85,权德舆《代卢相公谢赐方药并陈乞表》,中华书局,1983年,第5954页。
    64董诰等编:《全唐文》卷541,令狐楚《为人谢问疾兼赐医药等状》,中华书局,1983年,第5493页。
    65吴钢等编:《全唐文补遗》第四辑《唐故司成孙公(处约)墓志铭(并序)》,三秦出版社,1997年,第369页。
    66董诰等编:《全唐文》卷149,褚遂良《大唐故左仆射上柱国太尉梁文昭公碑》,中华书局,1983年,第1516页。
    67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16,常衮《请入汤表》,中华书局,1983年,第4262页。
    68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72《李石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486页。
    69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104《高季辅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011页。
    70[唐]刘肃撰:《大唐新语》卷7《宽恕第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第108页。
    71孙思邈撰,朱邦贤、陈文国校注:《千金翼方》卷2《本草上》,上海占籍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72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33,中华书局,1983年,第3372页。
    73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93,中华书局,1983年,第7109页。
    74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33,中华书局,1983年,第3372页。
    75孙思邈撰,朱邦贤、陈文国校注:《千金翼方》卷18《杂病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504页,
    76[唐]段成式撰,南方生点校:《酉阳杂俎》卷1《忠志》,中华书局,1981年,第10页。
    77董诰等编:《全唐文》卷541,中华书局,1983年,第5493页。
    78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85,中华书局,1983年,第4958页。
    79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36《崔损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755页。
    80董诰等编:《全唐文》卷541,中华书局,1983年,第5489页。
    81刘昫等撰:《旧唐书》卷67《李勋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489页。
    82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118《韦凑传》附子见素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267页。
    83刘昫等撰:《旧唐书》卷70《工珪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530页。
    84刘昫等撰:《旧唐书》卷44《职官三》,中华书局,1975年,1870页。
    85董诰等编:《全唐文》卷210,陈子昂《谢药表》,中华书局,1983年,第2127页。
    86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05,刘禹锡《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110页。
    87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09,刘禹锡《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碑》,中华书局,1983年,第6150-6151页。
    88刘昫等撰:《旧唐书》卷99《张嘉贞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092页。
    89董诰等编:《全唐文》卷286,张九龄《敕北庭都护盖嘉运书》,中华书局,1983年,第2899页。
    90董浩等编:《全唐文》卷286,张九龄《敕迹西支度等使章仇兼琼书》,中华书局,1983年,第2905贞。
    91刘昫等撰:《旧唐书》卷93《张仁愿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981页。
    92贾志刚著:《唐代军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71页。
    93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45《吴元济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948页。
    94董诰等编:《全唐文》卷906,玄奘《谢遣供奉上医尚药视疾表》,中华书局,1983年,第9458页。
    95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196《田游岩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598页。
    96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辑,《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李孟姜)墓志铭(并序)》,三秦出版社,1994年,第66-67页。
    97董诰等编:《全唐文》卷230,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铭》,中华书局,1983年,第2331页。
    98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三辑,《大唐故郯国大长公主墓志铭(并序)》,三秦出版社,1996年,第123-124页。
    99孙思邀撰,朱邦贤、陈文国校注:《千金翼方》卷5《夫人面药第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100陆游撰:《老学庵笔记》卷9,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6页。
    101[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卷8《腊》,中华书局,1985年。第204页。
    102刘晌等撰:《旧唐书》卷24《礼仪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911页。
    103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证》,中华书局,2006年,第590页。
    104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3《德宗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387页
    105[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47页。
    106董诰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908页。
    107[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596,中华书局,1966年,第3092页。
    108[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日]广池千九郎校注、内田智雄补订:《大唐六典》卷10《殿中省》,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234页。
    109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8《百官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269页。
    110[唐]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2《面部面脂药、头膏、发鬓、衣香、澡豆等三十四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895页。
    111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2492页。
    112[清]永瑢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卷103《子部·医家类》,中华书局,1965年,第860页。
    113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2,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870页。
    114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2,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873页。
    115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2,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873页。
    116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2,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895页。
    117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2,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897页。
    118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2,中华书局,1983年,第4622页。
    119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596,中华书局,1966年,第3092页。
    120董浩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5494页。
    121[唐]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江户医学影北宋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第119页。
    122孙思邀撰,朱邦贤、陈文国点校:《千金翼方》卷5《妇人》,小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123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2,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872页。
    124董诰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908页。
    125董诰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518页。
    126董诰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951页。
    127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48《权德舆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005页。
    128吴丽娱:《唐礼摭遗——中古书仪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546页。
    129赵和平辑校:《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表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14页。
    130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22页
    131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51页。
    132左鹏:《药草诚多喻:论唐诗的药意象》,《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33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322,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625页。
    134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58,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206页。
    135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365,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129页。
    136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386,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353页。
    137李肇撰:《唐国史补》卷下《叙长安风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40页。
    138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187,中华书局,1960年,第1910页。
    13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841,中华书局,1960年,第9491页。
    140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841,中华书局,1960年,第9496页,
    141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677,中华书局,1960年,第7762页。
    142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40,中华书局,1960年,第4902页。
    143高毓秋、肖惠英:《唐太医署方位考》,《医史文献》,1998年第2期,第22-24页。
    144[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14《太常寺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409页。
    145[唐]魏征等撰:《隋书》卷28《百官下》,中华书局,1973年,第776页。
    146[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卷984《药部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60页。
    147[北齐]魏收撰:《魏书》卷65《邢峦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438页。
    148[元]张铉撰:《至正金陵新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第1941页。
    149[宋]周应合撰:《景定建康志》卷21《城阙志二》,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第1000页。
    150[宋]郭茂倩撰:《乐府诗集》卷87《杂歌谣辞五》,中华书局,1979年,第1227页。
    151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14《太常寺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410贞。
    152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8《百官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245页。
    153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6《医疾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319页。
    154[宋]宋敏求撰,毕沅校正:《长安志》卷8《唐京城二》,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200页。
    1555[清]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卷5《东京·外郭城》,中华书局,1985年,第167页。
    156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卷5《东京·外郭城》,中华书局,1985年,第147页。
    157关于城坊的面积,如平冈武大在其《长安与洛阳》·书中对城坊面积的计算:再者如《长安志》中对城坊面积的记载。
    158宋敏求撰,毕沅校正:《长安志》卷8《唐京城二》,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541页。
    159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卷5《东京·外郭城》,中华书局,1985年,第179页。
    160孙思邈撰,朱邦贤、陈文国校注:《千金翼方》卷1《药录纂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页。
    161[清]永瑢等撰:《钦定历代职官表》卷36,中华书局,1985年,第974页。
    162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6《医疾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320页。
    163[清]徐松编:《宋会要辑稿》卷22000《崇儒三·医学》,中华书局,1957年,第2217页。
    164尚永亮、肖波:《唐人的“后院”——从唐诗中的药看唐人生活与创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65房文本:《唐代园林经济与文人生活》, 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166张静:《唐诗与药》,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67张静:《药与唐人的生活》,《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第7期。
    168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188,韦应物《简郡中诸生》,中华书局,1960年,第1920页。
    16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532,许浑《秋日》,中华书局,1960年,第6075页。
    170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16,李华《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记》,中华书局,1983年,第3211页。
    171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26,于邵《游李校书花药园序》,中华书局,1983年,第4346-4347页。
    172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06,李嘉佑《题王十九峁堂》,中华书局,1960年,第2150页。
    173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199页,中华书局,1960年,第2060页。
    174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127,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中华书局,1960年,第1290页。
    175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68, 耿津《东郊别业》,中华书局,1960年,第2980贞。
    176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612,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北》,中华书局,1960年,第7056页。
    177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653,方干《题天柱山观鱼尊师旧院》,中华书局,1960年,第7504页。
    178董诰等编:《全唐文》卷191,杨炯《晦日药园诗序》,中华书局,1983年,第1928页。
    17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592, 曹邺《贵宅》,中华书局,1960年,第6868页。
    180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36,钱越《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游赋诗》,中华书局,1960年,第2620页。
    181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27,杜甫《远游》,中华书局,1960年,第2454页。
    182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812,释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中华书局,1960年,第9144页。
    183于赓哲:《唐代医疗与社会及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51页。
    184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193,韦应物《种药》,中华书局,1960年,第1993页。
    185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692,杜荀鹤《夏日友人书斋林亭》,中华书局,1960年,第7954页。
    186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37,钱起《题温处士山居》,中华书局,1960年,第2624页。
    187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37,钱起《月下洗药》,中华书局,1960年,第2624页。
    188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00,岑参《终南东溪中作》,中华书局,1960年,第2084贞。
    18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52,宋之问《春泉洗药》,中华书局,1960年,第635页。
    190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724,唐求《赠道者》,中华书局,1960年,第8309页。
    191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292,司空曙《药园》,中华书局,1960年,第3322页。
    192孙思邈撰,朱邦贤、陈文国佼注:《千金翼方》,卷24《退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98页。
    193[唐]孟诜、张鼎撰:《食疗本草》卷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第3页。
    194[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3页。
    195关于唐代卖药人的论著:邹蕴章:《杜甫的卖药生涯》,《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
    196[宋]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46《刘商》,中华书局,1961年,第289页。
    197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52《殷天祥》,中华书局,1961年,第320页。
    198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86《黄万祐》,中华书局,1961年,第558页。
    199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224下《高胼传》附吕用之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6396页。
    200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1,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2年,第850页。
    201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159《山中逢道士云公》,中华书局,1960年,第1626页。
    202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74《李德裕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516页。
    203[宋]王溥撰:《五代会要》卷12《杂录》,中华书局,1985年,第152页。
    204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37《韦仙翁》,中华书局,1961年,第232页。
    205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202《艺文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5758页。
    206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24,白居易《寄隐者》,中华书局,1960年,第4669页。
    207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538,许浑《送宋处士归山》,中华书局,1960年,第6139页。
    208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696,韦庄:《赠武处士》,中华书局,1960年第8014贞。
    209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79《向隐》,中华书局,1961年,第503页。
    210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82《王守一》,中华书局,1961年,第525页。
    211[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卷上,《医必备药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第21页。
    212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23《益州老父》,中华书局,1961年,第154页。
    213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313《赵瑜》,中华书局,1961年,第2476页。
    214隐夫玉简撰:《疑仙传》卷上,华书局,1985年,第2页。
    215王焘撰:《外台秘要》卷31,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2年,第850页。
    216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40《陶尹二君》,中华书局,1961年,第253页。
    217孙思邈撰,朱邦贤、陈文国校注:《千金翼方》卷3《本草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79页。
    218于赓哲:《唐代医疗与社会及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55贞。
    219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第73页。
    220李昉等撰:《太平广记》卷165《王叟》,中华书局,1961年,第1210页。
    221李昉等撰:《大平广记》卷85《李客》,中华书局,1961年,第554页。
    222李昉等撰:《大平广记》卷37《卖药翁》,中华书局,1961年,第236页。
    223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219《田令孜》,中华书局,1961年,第1680页。
    224李昉等撰:《大平广记》卷41《下老》,中华书局,1961年,第259页。
    225李昉等撰:《太平广记》卷27《刘白云》,中华书局,1961年,第181页。
    226李昉等撰:《太平广记》卷194《昆仑奴》,中华书局,1961年,第1454页。
    227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82《王守一》,中华书局,1961年,第525页。[宋]曾慥编撰:《类说》卷3《王氏神仙传》,《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从刊》(子部·杂家类),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57页。
    228[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卷203《唐纪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第6437页。
    229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23《益州老父》,中华书局,1961年,第154页。
    230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85《蜀城卖药人》,中华书局,1961年,第554页。
    231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86《黄万祐》,中华书局,1961年,第558页。
    232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79《向隐》,中华书局,1961年,第503页。
    233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46《刘商》,中华书局,1961年,第289页。
    234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224下《高胼传》附吕用之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6396页。
    235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52《殷天祥》,中华书局,1961年,第320页。
    236于赓哲:《唐代医疗与社会及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48页。
    237[唐]李肇撰:《唐国史补》卷中《王彦伯治病》,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93页。
    238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52《殷天祥》,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20页。
    239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37《卖药翁》,中华书局,1961年,第236页。
    240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5《百官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81页。
    241[唐]杜佑撰:《通典》卷35《职官十七》,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962页。
    242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第三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7页。
    243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贞观017《大唐中散大夫行口药奉御永安男吴景达夫人彭城刘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0页。
    244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万岁通天011《大周故朝散大夫行作春坊药藏郎上柱国张君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95页。
    245杜佑撰:《通典》,卷35《职官十七》,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971页。
    246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第三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1页。
    247王溥撰:《唐会要》卷92《内外官职田》,中华书局,1955年,第1669页。
    248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51,元稹:《同州奏均田状》,中华书局,1983年,第6618页。
    249王溥撰:《唐会要》卷91《内外官料钱上》,中华书局,1955年,第1652页。
    250王溥撰:《唐会要》卷91《内外官料钱上,中华书局,1955年,第1654页。
    251王溥撰:《唐会要》卷91《内外官料钱上》,中华书局,1955年,第1652—1658页。
    252王溥撰:《唐会要》卷91《内外官料钱上》,中华书局,1955年,第1661—1663页。
    253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55《食货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402—1405页。
    254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6《百官一》,中华书局,第1183页。
    255王溥撰:《唐会要》卷82《医术》,中华书局,1955年,第1806页。
    256下溥撰:《唐会要》卷65《殿中省》,中华书局,1955年,第1127页。
    257王溥撰:《唐会要》卷82《医术》,中华书局,1955年,第1524页。
    258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夫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夫圣令校证》,卷22《赋役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272页。
    259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夫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夫圣令校证》,卷23《仓库令》,第282页。
    260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9下《百官四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1314-1318。
    256杜佑撰:《通典》卷35《职官十七》,中华书局,1988年,第964页。
    262欧阳修撰:《新唐书》卷55《食货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405页。
    263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163《柳公绰》附子仲郢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24页。
    264[唐]苏鹗撰:《杜阳杂编》卷下,《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149页。
    265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76《后妃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3477页。
    266刘昫等撰:《旧唐书》卷95《睿宗诸子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012页。
    267[唐]裴庭裕撰:《东观奏记》附录三,中华书局,1994年,第185页。
    268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146《张宝藏》,中华书局,1961年,第1050页。
    269裴庭裕撰:《东观奏记》卷下《毕诚求入相》,中华书局,1994年,第130页。
    270刘昫等撰:《旧唐书》卷42《职官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1803页。
    271任士英:《唐代流外官名例试释》,《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4期。
    272杜佑撰:《通典》卷40《职官二十二》,中华书局,1988年,第408-411页。
    273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8《百官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244页。
    274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11《殿中省》,中华书局,1992年,第325页。
    275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8《职官三·太医署》,中华书局,1975年,1244页。
    276[唐]李隆基撰、李林甫注,[日]广池千九郎校注、内田智雄补订:《大唐六典》卷2《尚书吏部》,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47页。
    277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夫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夫圣令校证》卷26《医疾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318页。
    278王永兴:《关于唐代流外官的两点意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279王溥撰:《唐会要》卷67《伎术官》,中华书局,1955年,第1183页。
    280天·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夫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夫圣令校证》,卷26《医疾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318-319页。
    281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夫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6《医疾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319页。
    282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夫一阁藏明钞本夫圣令校证》,卷26《医疾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319页。
    283董诰等编:《全唐文》卷95《定伎术官进转制》,中华书局,1983年,第983页。
    284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夫圣令校证》,卷22《赋役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272页。
    285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夫圣令校证》,卷23《仓库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283页。
    286[唐]李降基撰、李林甫注,[日]广池千九郎校注、内田智雄补订:《大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76页。
    287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3《仓库令》,中华书局,2006年,第282页。
    288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55《食货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6页。
    289王溥撰:《唐会要》卷82《医术》,中华书局,1955年,第1524页。
    290[唐]皇甫枚撰:《三水小牍》逸文,中华书局,1958年,第36—37页。
    291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卷249《唐纪六十五》“宣宗大中九年”,中华书局,1956年,第8057页。
    292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119《支法存》,中华书局,1961年,第837页。
    293关于“福医”,十赓哲:《从古人求医心态看古代民间医人水平》,《学术研究》2005年第9期。指出:“福医指的是历史上一些主要依靠“运势”从事医疗的民间医人,其医术不高,但却往往是患者的首选,患者更多地期冀以其运气而非医术治疗自己的疾病”。
    294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219《田令孜》,中华书局,1961年,第1680页。
    295董诰等编:《全唐文》卷738,沈亚之:《表医者郭常》,中华书局,1983年,第7624-7625页。
    296李昉等编:《大平广记》卷85《徐明府》,中华书局,1961年,第552页。
    297周应合撰:《景定建康志》卷50《拾遗》,[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第1532页。
    298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51,《食货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346页。
    299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34,李翱:《疏改税法》,中华书局,1983年,第6403贞。
    300[唐]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卷1,中华书局,1979年,第3页。
    301[宋]赞宁撰:《宋高僧传》卷27,中华书局,1987年,第688页。
    302[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王彦伯治疾》,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93页。
    303[唐]薛用弱撰:《集异记》补编《李清》,中华书局,1980年,第22页。
    304李昉撰:《太平广记》卷84《王居士》,中华书局,1961年,第542页。
    305李昉撰:《太平广记》卷34《崔炜》,中华书局,1961年,第216页。
    306[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卷10,中华书局,2202年,第215页。
    307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196《隐逸传·孙思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596页。
    308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91《方伎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090页。
    309赞宁撰:《宋高僧传》卷18,中华书局,1987年,第455页。
    310[唐]康骈撰:《剧谈录》卷上《续续坤蹶马》,中华书局,1991年,第30—33页。
    311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卷1,中华书局,1979年,第3页。
    312李肇撰:《唐国史补》卷下《叙长安风俗所侈》,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40页。
    313邱功:《道教外丹术对唐代中医学影响的初步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论文),2005年。认为:“外丹术是道教炼养方术之一,它与以人体为炉鼎的身心修炼术的内丹术相对,其内容是将自然界物质如丹砂、铅、汞等矿物石药为主要原料,有时还用到草木药和动物药,放在真实的炉鼎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烧炼,以期得到长生不死仙药的一种巫术和科学相混的冶炼术。
    314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198《天竺传》,中华书局,第5308页。
    315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卷4,中华书局,1979年,第116页。
    316刘昫等撰:《旧唐书》卷135《黄甫镈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742页。
    317董诰等编:《全唐文》卷564,中华书局,1983年,第5709-5710页。
    318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27《唐若山》,中华书局,1961年,第176页。
    319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30《凡八兄》,中华书局,1961年,第196页。
    320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72《杜巫》,中华书局,1961年,第453页。
    321董诰等编:《全唐文》卷166,中华书局,1983年,第1690页。
    322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846,齐已:《遣怀》,中华书局,1960年,第9575页。
    323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219《田令孜》,中华书局,1961年,第1680页。
    324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85《徐明府》,中华书局,1961年,第552页。
    325周应合撰:《景定建康志》卷50《拾遗》,[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第1532页。
    326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卷l,中华书局,1979年,第16页。
    327董诰等编:《全唐文》卷738,中华书局,1983年,第2624页。
    328董诰等编:《全唐文》卷564,中华书局,1983年,第5707-5708页。
    329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97《和和》,中华书局,1961年,第644页。
    330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220《王布》,中华书局,1961年,第1690页。
    331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302《卫庭训》,中华书局,1961年,第2396页。
    332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卷16《草部五·蓝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第471页。
    333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83《贾躭》,中华书局,1961年,第534页。
    334[唐]薛用弱撰:《集异记》卷2《狄粱公》,中华书局,1980年,第15页。
    335于赓哲:《唐代医疗与社会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6页。
    336程锦:《唐代医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38页。
    337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114《膀示广‘济方敕》,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595页。
    338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114《颁广利方敕》,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595页。
    339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80,吕颂:《为张侍郎乞入觐表》,中华书局,1983年,第4909页。
    340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53,元稹:《叙诗寄乐天书》,中华书局,1983年,第6634页。
    341李德裕撰:《会昌一品集》(别集)卷6《与姚谏议书三首》,中华书局,1985年,第213页。
    342董诰等编:《全唐文》卷733,杨绍复:《寄言下篇》,中华书局,1983年,第7562页。
    343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卷l《序例》,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2页。
    344李昉撰:《太平广记》卷306,中华书局,1961年,第2426页。
    345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08,刘禹锡:《鉴药》,中华书局,1983年,第6138页。
    346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卷2l《水肿第四》,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第382页。
    347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386,张籍《赠任道人》中华书局,1960年,第4352页。
    348董诰等编:《全唐文》卷800,中华书局,1983年,第8393页。
    349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卷25《诈伪条》,中华书局,1996年,第1754页。
    350董诰等编:《全唐文》卷604,中华书局,1983年,第6099—6100页。
    1.[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2.[唐]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3.[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4.[唐]杜佑撰:《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5.[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6.[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7.[宋]司马光编撰、[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8.[宋]王溥撰:《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
    9.[宋]王溥撰:《五代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宋]薛居正撰:《旧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11.[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12.[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3.[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4.[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15.[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16.[唐]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17.[唐]段成式撰:南方生点校:《酉阳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18.[唐]姚汝能撰:《安禄山事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9.[唐]裴庭俗撰:《东观奏记》,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20.[唐]刘餗撰:《隋唐嘉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21.[唐]刘肃撰:《大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22.[唐]李肇撰:《唐国史补》,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3.[唐]隐夫玉简撰:《疑仙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24.[唐]皇甫枚撰:《三水小牍》,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25.[唐]薛用弱撰:《集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26.[唐]康骈撰:《剧谈录》,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27.[唐]苏鹗撰:《杜阳杂编》,《笔记小说大观》,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28.[唐]李冗撰:《独异志》,张读《宣室志》,北京:中华书局合刊,1983年版。
    29.[五代]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0.[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31.[宋]周应合撰:《景定建康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版。
    32.[宋]宋敏求撰:《长安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33.[元]张铉撰:《至正金陵新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41年版。
    34.[清]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35.[清]赵翼撰:《廿二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36.[清]徐松编:《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37.[清]永瑢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38.[清]永瑢等撰:《钦定历代职官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39.[唐]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40.[唐]孙思邈撰:《千金翼方校注》,朱邦贤、陈文国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1.[唐]王焘撰:《外台秘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82年版。
    42.[唐]孟诜、张鼎撰:《食疗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
    43.[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
    44.[清]徐大椿撰:《医学源流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版。
    45.[宋]赞宁撰:《宋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46.[唐]刘禹锡撰:《刘禹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7.[唐]陆贽撰:《陆宣公奏议》,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48.[唐]李德裕撰:《会昌一品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49.[宋]陆游撰:《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50.[宋]郭茂倩撰:《乐府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51.[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52.[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53.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课题组编著:《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54.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1-7辑,西安:三秦山版社,1994-2000年版。
    55.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山版社,1992年版。
    56.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7.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千唐志斋藏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58.马继兴编:《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9.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陈邦贤著:《中国医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2.赵璞珊著:《中国古代医学》,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日]丹波元胤著,郭秀梅、[日]罔田研吉校译:《中国医籍考》,北京:学苑出版社,1983年版。
    4.梁峻著:《中国古代医政史略》,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赵和平辑校:《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表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6.李经纬、林昭庚主编:《中国医学通史一古代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
    7.吴丽娱著:《唐礼摭遗——中古书仪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8.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9.[美]爱德华·谢弗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贾志刚著:《唐代军赏与军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范家伟著:《大医精诚——唐代国家、信仰与医学》,台北:东大出版社,2007年版。
    12.李锦绣著:《唐代财政史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梁峻:《中国封建社会医政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1992年。
    2.于赓哲:《唐代医疗与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3.刘理想:《我国古代医人社会地位变化及对医学发展的影响》,福建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5.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陈雯:《唐代求医行为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赵芳军:《唐代社会医疗体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8.宋丽华:《中国古代社会医人地位研究——以汉宋之间为核心》,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