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韩设色人物画及其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韩两国同处世界的东方,同为黄色人种,古代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文化友好交流相当密切。隋唐时代中国人物画色彩观对当时朝鲜有大的影响。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到了韩国的朝鲜时代,形成了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观。
     本文在分析中韩古代相似的东方色彩观后,对中国隋唐时代设色人物画的表现内容与特点,以及代表画家、重要作品,包括佛窟、墓室壁画进行考察;接着又对韩国朝鲜时代的设色人物画,包括风俗画、民画、壁画的代表画家与重要作品进行研究,寻求二者的时代特征。
     最后本文对中国隋唐时代与韩国朝鲜时代设色人物画的风格样式与内容进行比较。指出在共同的东方五个色思想影响下,隋唐时代的设色人物画大多表现了皇室与贵族的活动,宣扬了他们的统治地位、奢华生活和宗教思想,有一种维护五色尊严秩序的意趣,讲求金碧辉煌的华丽色彩,场面壮丽宏大,人物繁多,象征了大唐时代绚烂的文化与昌盛的社会。而朝鲜时代在中国明清文人画风的影响下,设色人物画以民画、风俗画、士大夫画居多,除皇室与官方的肖像画注重细密工丽外,大致以白色和淡雅为宗,富有弘扬五色变化自由的韵致,返朴归真,讲求民间的生活情调与乐天的幽默感,场面简洁活泼,生趣盎然,反映了朝鲜时代文化的自由与和谐的社会。
Both China and South Korea are eastern countries and both Chinese and South Korean people are yellow people. In the history, the two countries shared a border and inter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 Cultural exchanges were quite frequ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olored figure painting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China imposed great influences to South Korea at that time. With time passing and environment changing, a South Korean aesthetic taste was formed in the Korean Age in South Korea.
     After analyzing the similar color taste in ancient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s of colored figure painting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China and symbolic painters and major artworks, including Buddha niches and frescos in tombs. Then, the article researches the colored figure paintings in the Korean Age of South Korea, including symbolic painters and important artworks of genre paintings, folk paintings and frescos to seek the characters of the colored figure paintings in the two countries of the times.
     In the end, 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style and contents of colored figure painting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China and the Korean Age in South Korea. It points out that influenced by the five color idea in the East, the colored figure painting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mostly presented the activities of imperial families and aristocrats, advocated their political status, luxury life and religious thinking. These paintings showed the conception of maintaining the honor of the five colors and highlighted the shining colors. The scenes were splendid and grand. The paintings con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figures. They represented the colorful culture and prosperous society of the Tang Dynasty. Influenced by the scholar painting styl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China, the colored figures paintings in the Korean Age were mostly folk paintings, genre paintings and paintings of scholar-officials. Except that portraits of imperial families and the government emphasized painstaking work, accuracy and magnificence, most paintings were in white and black or in light colors. They showed a natural charm advocating the changes of the five colors. They were natural and simple, highlighting folk life style and optimistic humor. The scenes were simple and vivid, full of life taste, indicating the freedom of culture and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Korean Age under Lee's reign.
引文
1 李顺满论考。<东洋的自然思想与韩国的传统色彩研究>.《Design论文集》[第2号].1998年.第7页。
    2 柳承国:《东洋哲学研究>》.槿域书斋.1983年.第208页。
    3 Hulederlik W.Moter着.权美淑译:《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人间爱.1993年.第9页。
    4 河龙得:《韩国的传统色与色彩心理》.明志出版社.1993年.第29、44页。
    5 李相恩 论考:<对中国庸王朝时代服饰的祀考察>《造型研究》(第3辑).1995年,第10-13页。
    6 李明淑 论考:<对韩国人的色彩心理研究>.《造型研究》[第6辑].1998年.第5页。
    7 郑珍龙 论考。<东洋绘畫的形象观点的审美>.《造型艺术学研究》.[第6辑].造型社,2004年.
    8 李泽厚,权德周 外译:《中国美术史》.大韩教科书公司.1992午.第280页。
    9 金亨晓:《老子与庄子的思惟文法》.精神文化研究.1993年.第174页。
    10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第7页。
    11 李嘉珊:《21世紀通識教育系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12 王为政 論考。《浅谈写意人物畫的传统》.<中国画>[第二期].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6页。
    13 明.杨慎《词品》卷二。陈颖杰校 译: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4 苏连第,李慧娟:《中国造型艺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238页。
    15 李福順:《中国美術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32页。
    16 薄松年:《中国美术文教程》.陝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8页。
    17 郑朝,蓝铁:《中国畫的艺术与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第3页。
    18 李峰,彭菜:《中国画仕女高法》.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页。
    19 徐墅城:《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20 彭吉象:《中国艺术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6页。
    21 午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30页。
    22 高錫川 论考。<对表现韩国民俗的色彩研究>.《韩国色彩学会论文集》[第8号].1997年.第57页。
    23 高传顺:李基桐 译.《周易是什么》.艺江出版社.1991(?).第19页。
    24 具美来:《韩国人的象徵体系》.教宝文库.1993年.第24页。
    25 李龙赞 外著。《幻想的中国文化》.评堂文化史.1985年.第431页。
    26 朴豉翼:《风水地理与建筑》.京乡新闻社.1997年.第171页。
    27 姜丁勋:《依据阴阳五行说民画研究》.釜山大学校出版部.1995年.第12页。
    28 金亨晓:<为韩国精神史的研究序说>.《韩国精神史的现在的认识》.高丽院.1985年.第27-37页。
    29 李明淑 论考。<韩国人的色彩心理研究>.《造型研究》[第6辑].1998年.第14页。
    30 西伯利亚北部的塬住民中开始的宗教形态或薄帅送神的状态下唤神灵或死者的灵魂判断吉凶或预言。(參見金钟太:《韩国画论》.1989年.第7页)
    31 金宜淑:《韩国民俗宗教与阴阳五行》.集文堂.1993年.第315页。
    32 崔晙植:《韩国的宗教,通过文化理解》.四季节.1998年.第49-51页。
    33 郑豉靴:《韩国人的色彩意识研究》.韩国色彩文化史.1984年.第163页。
    34 《韩国的色》.韩国民俗博物馆.1990年.第33页。
    35 金英碩:《通过文献理解传统色彩》.现代美术馆.1991年.第114页。
    36 金英碩:《通过文献理解传统色彩》.现代美术馆.1991年.第119-120页。
    37 郑豉靴:《韩国人的色彩意识》.图书出版国际.2001年.第170-176页。
    1[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古今优劣》,引自《图画见闻志·画继》,米田水译注,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50页。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
    3 唐王朝于公元640年,在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702年,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疆;713年,唐王朝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726年又在黑龙江流域设黑水都督府;744年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统一北部边疆;738年,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巩固了王朝对西南边陲的统治。唐王朝解除了吐蕃、回纥、突厥等周边忧患,版图有了很大扩展。
    4 《宣和画谱·卷一》阎立德条。引自岳仁译注《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27页。
    5[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
    6 王金柱:《中国画色彩弱化的原因与对策》,《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第1期,第91-94页。
    7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40页。
    8 王金柱:《中国画色彩弱化的原因与对策》,《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第1期,第91-94页。
    9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7页。
    10 卢育三:《老子释义》,第十二章,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第76页。
    11 同上第二十八章第139页。
    12 金维诺:《唐代的人物画》,《中国画》,1982年第2期,第63-64页。
    13 参见于非闇:《中国画色彩的研究》,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
    14 草名,又叫蜀羊泉,入中国药。
    15 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曰“唐人画,或用捣熟绢为之,然止是生捣,令丝褊不碍笔,非如今煮炼加浆也。”
    16 引自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版,第85页。
    17 牛克诚教授在《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一书中,提出了古典色彩绘画语言样式的两个概念:“积色体”与“敷色体”,其“积色体”是指在语汇表现上以层层积染为特征的绘画样式;“敷色体”是指在语汇表现上以浅敷薄染为特征的绘画样式。他分析《历代帝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代表了积色体人物画重要成就,《步辇图》、《挥扇仕女图》是“重色”的敷色体人物画。
    18 吕少卿:《唐代绮罗人物画技法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11-113页。
    19 雍州,古九州之一,在今甘陕青一带;万年,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20 引自岳仁详注:《宣和画谱·道释一·阎立本》,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30页。
    21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记载阎立本的宫廷绘画:立本有应务之才,兼能书画,朝廷号为“丹青神化”。初为太宗秦王库直,武德九年,命写秦府十八学士,褚亮为赞。贞观十七年,又诏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上自为赞。时天下初定,异国来朝,诏立本画外国图。又鄠杜间有苍虎为患,天皇引骁雄千骑取之,虢王元凤,太宗弟也,弯弓三十钧,一矢毙之。召立本写貌,以旌雄勇。
    22 《宣和画谱》著录:今御府所藏四十有二:三清像一,元始像一,行化太上像一,传法太像一,岩居太上像一,四子太上像一,太上西升经一,拱极图一,玉晨道君像一,延寿天尊像一,木纹天尊像一,北帝像一,十二真君像一,维摩像一,孔雀明王像一,观音感应像一,五星像二,太白像一,房宿像一,十二神符一,宣圣像一,步辇图一,王右军真一,窦建德图一,写李思摩真一,凌烟阁功臣图一,魏徵进谏图一,飞钱验符图一,取性图二,西域图二,职贡图二,异国斗宝图一,职贡狮子图一,扫象图一,紫薇北极大帝像一,混元上德皇帝像一。
    23 郎餘令,唐代定州新乐人,《历代名画记》载:“郎余令有才名,工山水、古贤。为著作佐郎,撰自古帝王图,按据史传,想像风采,时称精妙。”
    24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之第一首诗句。全诗为“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重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25 《宣和画谱·卷五·人物一》御府所藏四十有七:明皇纳凉图一,整妆图一,乳母抱婴儿图一,捣练图一,执炬宫骑图一,唐后行从图五,挟弹宫骑图一,宫女图二,卫夫人像一,按羯鼓图一,按乐士女图一日本女骑图一,赏雪图二,扶掖士女图一,五王博戏图二,四畅图一,织锦回文图三,元辰像一,拂林图一,横笛士女图二,鼓琴士女图二,游行士女图一,藏谜士女图一,楼观士女图一,烹茶士女图一,明皇斗鸡射乌图二,写明皇击梧桐图二,虢国夫人夜游图一,虢国夫人游春图一,七夕祈巧士女图三,写太真教鹦鹉图一,虢国夫人踏青图一。引自岳仁译注《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19页。
    26 辽博本在画幅上此台湾本略大。参见章采烈:《<虢国夫人游春图>两摹本考议》,《朵云》1992.2,辽博本服饰较为雅致,衣衫少花彩;台湾本服饰较为华丽,衣衫多花彩。
    27 传为朱徽宗赵佶所摹,但鉴定家一般认为是北宋末画院高手所摹。
    28 刘凌沧:《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的演变》,《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
    29 吕少卿:《唐代绮罗人物画技法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111-113页。
    30 越州,今浙江绍兴;宣州,今安徽宣城。
    31 《唐朝名画录》载:郭子仪婿赵纵侍郎,尝令韩斡写真,众称其善。后又请周叻写之。二人皆有能名。子仪尝列二真置于坐侧,未能定其优劣。因赵夫人归省,子仪问云:“此画何人”对曰:“赵郎也”,又云:“何者最似”对曰:“两画皆似,后画尤佳。”又问何以言之云:“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后画者,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问后画者何人乃云:“长史周昉。”
    3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
    33 今御府所藏七十有二:天地水三官像六,五星真形图一,五星图一,五曜图一,四方天王像四,降塔天王图三,托塔天王像四,星官像一,天王像二,授塔天王图一,六丁六甲神像四,九子母图三,写金德像一,北极大帝圣像一,行化老君像一,明皇骑从图一,杨妃出浴图一,三杨图一,织锦回文图一,豫游图一,五陵游侠图一,蛮夷职贡图二,烹茶图一,宫女图二,宫骑图一,游春上女图一,烹茶士女图一,凭栏士女图一,横笛士女图一,舞鹤士女图一,纨扇士女图一,避暑士女图一,览照士女图一,游行士女图一,吹箫士女图一,游戏士女图一,围棋绣女图一,天竺女人图一,写武后真一,按舞图三,药栏石林图一,妃子教鹦鹉图一,宝塔出云天王像一,北方毗沙门天王像一,明皇斗鸡射乌图一,白鹦鹉践双陆图一,北齐高欢帝幸晋阳宫图一。(《宣和画谱》卷六,岳仁译注,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27页。)
    34 杨仁恺先乍根据此图的绘画主体和绘画技法,认为它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杨仁恺《簪花仁女图》,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谢稚柳先生则认为是犹存唐风的五代作品。(谢稚柳《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时代性》,载于《鉴于杂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二 版。)徐邦达先生认为“从妇女的形象服饰方面来看,《簪花仕女图》应属于中晚唐时期的作品。”(徐邦达《古书画伪诡考辨》)
    35 参考《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牛克诚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63页。
    36 肖墨:《敦煌建设研究》,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34页。
    37 赵声良:《敦壁壁画风景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第102页。
    38 阎文儒:《中国石窟艺术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4页。
    39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三卷,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7页。
    40 阎文儒:《中国石窟艺术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0页。
    41 温玉成著,裴珍达编著:《敦煌石窟》《中国石窟和文化艺术(上)》竟仁文化社,1996年,第106页。
    42 谈到的铅丹,在敦煌石窟壁画的彩色,普遍使用红色颜料,在敦煌时代常常使用(参见金惠满:《关于敦煌壁画的研究》《佛教考古学》(第二号),毫安美术馆文化保存研究所,2004年3月版。
    43 丁素日:《古代文化交流社》四季节,2001年,第180页。
    44[太平寰宇记]153卷《文渊阁四库全书》470卷,第441页。
    45[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中虽然有丹绿、铅粉、空青、扁青、铅华、解锡、头绿、大青等的言及,现在无法知道其颜料名称的也有。
    46 穆舜英:《克孜尔石窟》三卷,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04页。
    47 穆舜英:《克孜尔石窟》二卷,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35页。
    48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的第六个儿子,此墓是陪葬墓的一种。墓的没不有50多幅的壁画,完好无损的挖掘,内容主要是墓主的豪华生活图。《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陕西省博物馆唐墓发掘组,1972年。
    1(汉)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65年,形:第184页,神:第8页。
    2(英)艾兰:《龟之迷-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宇宙观研究》,汪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3页。
    3(汉)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65年,第273-278页。
    4 金泰英:《禅道体验记》(第8卷),儒林出版社,1996年,第215-226页。
    5 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说卦》一《十三经注疏》(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49-255页。
    6 王野翔、刘红沛、葛路著,姜宽植译《中国绘画理论史》,美遣社,1989年,第56-57,127-129页。
    7 王野翔.到红沛主编:《工笔人物画》,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页。
    8 赵善美 论考。<中国肖像画史的展开>,《成大论文集》(第33辑),1983年,第265-295页。
    9 姜宽植 论考。<朝鲜时代肖像画祭仪的命题与造形的课题>,2004年,第112页。-正祖大王,《弘斋全书》,卷百六十三,日得录三,文学三,‘良史如善画云云'
    10 吴柱锡:《韩国的美》,松出版社,2003年,第166-191页。
    11 利用照片的抽象画先把照片以20X25cm冲放后看着照片没有下图在脸上用胡粉混合胶水涂上的,他先用极细的笔画脸,头和身体以后在画,收集染料非常困难所以自己调试的时候很多。在盐水中浸泡很久黄铜碗,把锈清除后和水一起在柔弱的火上熬一天会剩下少量的蓝色液体,这液体用在礼服的草绿色上,烧已烂的蘑菇,出来的黄色液用在脸等皮肤色上。(参见全惠元:论文集<对石芝蔡龙臣的肖像画>,1978年,第19页。)
    12 体会‘狗俺姜世晃用毛笔和色的法的台西妙意,这是认定为泰西画法的凹凸,远近,明暗的启发,蔡龙臣在写神中利用了泰西画法,另外金弘道也知道这画法也有可能利用过。(参见李洞烛:<韩国绘画小史>。1996年.第224-232页。)
    13 姜宽植 论考。<石芝蔡龙臣研究>,《韩国近代美术的成立与发展》[第15辑],2001年,第232页。
    14 3年1943年6月根据日本人在汉城召开了'采用神游作战',朝鲜史编修会委员的小田省悟又在1943年5月召开了<采用神将宴会>(以后是淑明女专的校长),败战后从日本铺开了<石芝蔡龙臣先生>一本书。(参见许英恒<石芝蔡龙臣研究>:<东阳美的探究>,学古材,1999年第227页。)
    15 李东柱,崔顺宇,安辉濬 论考。<恭斋尹斗绪的绘画>,《韩国学报》(第7辑),1979年12月,第162-181页。安辉濬:《韩国绘画史》,一志社,1980年,第213-216页。
    16 所以他在晚年画肖像画的时候大部分用了照片,留着一部分称为装饰技巧的花雕的各界各彩画的花和鸟的<鹦鹉图>还有虽然不是汉城画团或者图画院会员也可以称为画家,作为肖像画画家,当时是日本统治最高潮的时候所以日本给了更加高的评价,研究是遗憾的一点。(参见李洞烛:<韩国绘画小史>,1996年,第224-231页。)
    17 李乙湖:<恭斋尹斗绪行状>、《美术资料》[第14辑],国立中央博物馆,1970年,第1-5页。
    18 安辉濬:<韩国浙派画风的研究>,《美术资料》[第20辑],国立中央博物馆, 1977年,第24-62页。
    19 莉浩《笔法记》:元闸熙 编著,《东洋画论选》知识产业社,1976年,第73-84页。
    20 李口沃:《恭斋尹斗绪》,时空社,2003年,第129页。
    21 權德柱:《对中国美术思想研究》,淑大出版部,1982年,第173-250页。
    22 不止把士大夫的学问经学诗,书,画为中心,而且天文,地理,数学,军事,音乐,工艺等杂业上也沉溺,通过和玉洞李浒和星湖李毅兄体绝亲的关系可以得到实学者的脸面。(参见李英淑:<尹斗绪的绘画研究>、<美术史研究>,[第1辑],1987年。
    23 李东柱,崔淳雨,安辉浚 论考。<恭斋尹斗绪的绘画>,《韩国学报》,1979年,[第7辑],第162-181页。李东洲:《韩国绘画史论》,悦话堂,1987年,第123页。
    24 强调正面应试的脸,和极事实而画的此作品合理的确认万物的尹斗绪的哲学也有关系。(参见<看待人物的韩国美术>,湖庵美衍馆,1999年。)
    25 《观人物韩国美术》,湖庵美衍馆,1999年,第234页。
    26 没有可以辨认制作年代的根据,只有初期的习作期是画的作品,比创作性的面貌,像都市的画本的强烈影响是现在确认的5点来分时期,所以在<睬野菜>中的以睬东西的妇女穿着的裙子和背景的山势来辨认中国画本的表现法,<睬野菜>可以推定是最早时期制作的作品。(参见李内雨:<恭斋尹斗绪>,时空社,首尔,2003年,第277页。)
    27 安炳旭:<19世纪民众意识成畏与民众运动>《历史批评》,[第1辑],1987年。
    28 沈守庆(1516~1599年):《遣闲杂录》,民族文化推进会,第555-556页
    29 赵英石的俗画都是轻便的线描和蛋白的色彩肖描的画,没有遗憾包含着民众生活的纯朴粗憨的感情的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个性美和超越的艺术。(参见李泰镐:<朝鲜后期绘画的事实精神>,学古,1996年,第176页。)
    30 郑炳模:《韩国的风俗画》,一路艺术,2000年,第252页。
    31 郑炳模:《KOREAN-Art Book 1》,图书出版艺京,2001年,第182页。
    32 金弘道的死亡年代推定吴主席<金弘道的没年和生涯的小考>,《空间》1995年2月号版。
    33 姜世晃,《豹菴遗稿》,卷之四,<檀园记>,第248-249页。
    34 李庚浩 译,《檀园金弘道》,中央日报社,1985年版。
    35 《檀园金弘道》.三星文化财团,1995年,第251页。
    36 姜明官,《朝鲜人门,表现惠园的画》,青历,2001年版,28页。
    37 崔顺宇:<表现李朝绘画的情欲>,《空间》,1968年3月版。
    38 崔顺宇:<表现李朝绘画的情欲-惠园的俗画>,《韩国史理解》,历史学会,1970年版,第250页。
    39 许英桓:《东洋美的探究》.学古材.1999年.第77页。
    40 郑炳模.<通俗主义克复-朝鲜后期风俗论>.《美术史学研究》.韩国美术史学会.1993年12月号.第21-41页。
    41 从日本引进的1994年6月为始公开的山水人物画册<醉画册>是1808年阴历7月画的,字(2幅),画(6幅)<醉画册>的名字是慧远写的<始终驱书>中的话。因为在醉酒的情况下写的字和画的,这<醉画册>是可以知道慧远阔达的书体而画山水画风,新的字而画本名及户的书画册(参见徐英恒:<东洋美的探究>,学古材汉城,1999年第81-84页。)
    42 姜明冠.《朝鲜后期首尔的中间阶层与游兴的发达》.民族文化史研究.第2号版.第181页。
    43 李泰浩.《朝鲜后期绘画的写实精神》.学古材.1996年版.第248页。
    44 到现在发现的画集或图录中没有全部的目录,画册的顺序或题目部分可能会不一样,但是这里收录的画册是按画的顺序留下的。许永焕(文化材鉴定委员)制作了鉴定书。金应贤(书艺家), 张雨成(画家),林昌顺(汉学者)等写了拜官记,1994年6月在展厅中公开的。(参见许永焕:<慧远申润福的作品世界>:<简宋文化>,[第46号],简宋美术馆,1993年。)
    44 郑炳模:<远行乙卵整理意轨)的版画史迹研究>,《文化财》(第22号),文化财管理局,1989年,第110页。
    45 金哲淳 论考。<民画是什么>.《民画》.中央日报.2001年.第185页。
    46 李容杰 外 共著:《韩国的历史与文化》.西经文化史.1998年.第322-333页。
    47 在这里提出的'新兴富民层'是到日侵末期长期的观点上和近代社会的主导势力相互链接的概念,和短期的时期或特定的国民的经济变动不一定要一致(参见李永宪:<从新得到数量经济社的朝鲜后期>.首尔大学出版部,2004年,第372页)。
    48 朴恩顺 论考。《考古美衍》.[第174辑].1987年6月.第40-75页。
    49 郑炳模:《民画,昨日和今天》.始眼美衍馆.2007年.第66-69页。
    50 崔炳植:《东洋美衍史学》.艺画院.1993年.第286页。
    51 尹阅寿:《说民画》.degianhouse.2001年.第211页。
    52 俞弘鐏.李泰浩:《文字图》.大园社.1995年.第22页。
    53 “非管理层拥有和管理层不一样读作文化是自身人性化的刺激生存所以有可能的.像这样庶民意识和民众意识的没有对头所以民众艺术无法出现.”(参见润荣易.俞鸿钧.李泰镐 共著:<找到韩国美术史的新的持平>.学古材.1997年.汉城.第76页)。
    55 羅贞泰:《画民书》.大圜社.1998年.第7页。
    56 市场权是一定的范围内有4~5个长势建立,连续建立着所以这地方常常有商品和画等的交易。(参见金大吉:<朝鲜后期市场研究>,国学资料院,1997年,第146-147页。)
    57 崔顺宇 论考。<韩国的美>.《崔顺宇 全集》(第1-5卷).学古材.1992年.。
    58 金英鶴:《民画》,大園社,1998年,第83页。
    59 姜民基:<佛教绘画>、<韩国美术文化的理解>,2002年,第114页。
    60 安輝濬:<松隱朴翊墓的壁画>,《考古歷史學志》,[第17、18辑],東亞大學校博物館.2002年10月,第579-604页。
    61 沈奉謹 论考:<朴翊墓的发掘报告书>,《密阳古法里壁画墓》 世宗出版社,2002年。
    62 金宗赫:<開城一帶高麗王陵發掘報告(2)>,《朝鲜研究》[第2辑],社会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1986年,第32-36页。
    63 这样的特征是能在元代的壁画上能见到,用水墨或线画的比彩色多又是简略的处理意味着壁画的衰退,并且按壁域的主题观赏用的绘画主题之多也反证了壁画的特性和传统性,(参见韩正熙:<高丽以及朝鲜初期古墓壁画和中国壁画的关联性的研究>宏益大学校2000年1号第187页)。
    64 姜宇昉:《美的循例》。藝景.1993(?).第176-180页。
    65 崔相植:<韩末,日帝時期梵魚寺的社會運動>,《韩国文化研究》[第4辑],韩国文化研究所,1991年。
    66 金桐旭:《韩国建築 工場史研究》,记文堂,1993(?),第240-255页。
    67 风亭寺 极乐殿包壁画一共发现19处(1972年)其中留有15处这些壁画是以包和中枋为界限上下绘画,上方是故事人物图和神仙图,下方是莲花和童子为中心左右安排了描写牡丹和山鸡的花鸟图,内壁画有葡萄、竹子、梅花等。(参见。金思德;外3人:<风亭寺极乐殿壁画调查(1)>《保存科学研究.》.[第20辑].国力文化再研究所.1999年.第175-206页。
    68 崔应天:《铸金匠金愛立的生涯和作品》,《美术史學志》[第1辑],韩国考古美术研究所,1993年,第209页。
    1 彭吉象:《中国艺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2页。
    2 崔美英:<中国-色彩选好与色彩联想比较>.《韩国色彩学会志》.韩国色彩学会.2006年[第20号].第3页。
    3 朴恩和译:《中国美术的历史》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授研究室编著.时空社.1998年.第118页。
    4 对画幅中的妇女特殊装饰和当时在长安流行的少数民族的化妆,白居易在《时世妆》中提到过当时的化妆法.《中国美术的历史》.北京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时空社,1998年.第130页。
    5 李大源:《在李朝绘画上的韩国画派成立》.《弘大 输壇v》.弘益大学出版社.1973年.第17-58页。
    6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3页。
    7 刘宗迪:《五行说考源》载于《哲学研究》.2004年.[第4期].第3页。
    8 卷夏腎:《关于对敦煌壁画表现的裳、裙的研究》.《造型研究》.建国大学校.造型研究所.2001年.[第9辑].第20页。
    9 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四)》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15页。
    10 苏思勖墓是1952年发掘的,墓室和甬道部分留有良好状态的20余幅壁画.《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文物》.陕西考古所唐墓工作组.1960年,第一期。
    11 安辉睿:《韩国绘画的理解》.时空社.2004年.第350页。
    12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6期].第31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关中地域唐代皇室壁画墓图上研究》.《唐代皇室壁画研究》.2002年[第6期].第112页。
    12 金哲淳:《民画是什么》.《民画》.中央日报.2001年.第185页。
    1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2 许慎.《说文解字》(汉),(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65年。
    3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
    4 李嘉珊.《21世纪通识教育系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 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6 苏连第,李慧娟.《中国造型艺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7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
    8 柳承国.《东洋哲学研究>》.槿域书斋.1983年。
    9 肖墨.《敦煌建设研究》.文物出版社.1981年。
    10 赵声良.《敦壁壁画风景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
    11 赤参阅,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 阎文儒.《中国石窟艺术總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14 郑朝,蓝铁.《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15 李峰,彭菜.《中国画仕女画法》.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
    16 彭吉象.《中国艺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17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18 卢育叁.《老子释义》第十二章.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19 于非闇.《中国画色彩的研究》.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
    20 引自.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
    21 吕少卿.《唐代绮罗人物画技法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22 引自,岳仁.《宣和画谱/道释一/阎立本》.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23 吕少卿.《唐代绮罗人物画技法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24 王野翔.《工笔人物画》.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
    25 李广元.《色彩艺术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6 李方元.《东方色彩研究》.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年。
    27 温玉成,辈珍达.《敦煌石窟》《中国石窟和文化艺术(上)》竟仁文化社.1996年。
    28 丁素日.《古代文化交流社》.四季节.2001年。
    29 穆舜英.《克孜尔石窟 叁卷/二卷》.文物出版社.1987年。
    30 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说卦》-《十叁经注疏(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1 引自,米田水 译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32 岳仁 译注.《宣和画谱(卷六)》.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33 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三)/(四)》文物出版社.1987年。
    34 《中国绘画全集》.文物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报刊.1997年。
    35 《中国通史讲义》.浙江人民出版社刊.1983年。
    1 刘凌沧 论考报.<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的演变>,《美术研究》[第1期].1979年。
    2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第6期].2002年。
    3 《太平环宇记》153卷/《文渊阁四库全书》470卷。
    4 张国,张国刚,夏炎.《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一辑].叁秦出版社.2002年。
    5 王金柱.<中国画色彩弱化的塬因与对策>《甘肃高师学报》(第1期).2001年。
    6 金维诺.<唐代的人物画>《中国画》[第2期].1北京出版社.1982年。
    7 徐书城.<个性的观醒-晋唐绘画中的人文主义>.《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8 金惠满.<关于敦煌壁画的研究>《佛教考古学》(第2号).2002年。
    9 毫安美术馆文化保存研究所.<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文物》[第1期].1960年。
    10 陕西省博物馆唐墓发觉组.<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
    11 王为政.<浅谈写意人物画的传统>《中国画》[第2期].北京出版社.1983年。
    12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关中地域唐代皇室壁画墓图上研究>.《唐代皇室壁画研究》[第6期].2002年。
    13 Hulederlik W.Moter论考报.权美淑 译.<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人间爱》.1993年。
    14(英)艾兰 论考报.《龟之迷-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宇宙观研究》,汪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1 安辉溶.《韩国绘画的理解》.畴空社.2000年。
    2 河龙得.《韩国的传统色与色彩心理》.明志出版社.1993年。
    3 崔炳植.《东洋美术史学》.艺书院.1993年。
    4 金亨晓.《老子与庄子的思惟文法》.精神文化研究.1993年。
    5 高传顺.李基桐 译.《周易是什幺》.艺江出版社.1991(?)。
    6 具美来.《韩国人的象徵体系》.教宝文库.1993年。
    7 李龙赞 外着.《幻想的中国文化》.评堂文化史.1985年。
    8 朴豉翼.《风水地理与建筑》.京乡新闻社.1997年。
    9 姜丁勋.《依据阴阳五行说民画研究》.釜山大学校出版部.1995年。
    10 李永宪.《从新得到数量经济社的朝鲜后期》.首尔大学出版部.2004年。
    11 金元龙,安辉濬.《韩国美术史》.首尔大学校出版部.1993年。
    12 金宜淑.《韩国民俗宗教与阴阳五行》.集文堂.1993年。
    13 崔炳植.《韩国的宗教,通过文化理解》.四季节.1998年。
    14 郑豉靴.《韩国人的色彩意识研究》.韩国色彩文化史.1984年。
    15 润荣易,俞鸿钧,李泰镐 共着.《找到韩国美术史的新的持平》.学古材.1997年。
    16 金英石.《通过文献理解传统色彩》.现代美术馆.1991年。
    17 安辉浚.《韩国绘画的理解》.时空社.2004年
    18 郑豉靴.《韩国人的色彩意识》.图书出版国际.2001年。
    19 徐英恒.《东洋美的探究》.学古材.1999年。
    20 安辉濬.《韩国绘画史》.一志社.1980年。
    21 李东洲.《韩国绘画史论》.悦话堂.1987年。
    22 吴柱锡.《韩国的美》.松出版社.2003年。
    23 李乃沃.《恭斋尹斗绪》.时空社.2003年。
    24 权德柱.《对中国美术思想研究》.淑大出版部.1982(?)。
    25 姜明官.《朝鲜人门,表现惠园的画》.青历史.2001年版。
    26 郑炳模.《韩国的风俗画》.一路艺术.2000年。
    27 李泰镐.《朝鲜后期绘画的事实精神》.学古材.1996年。
    28 郑炳模.《KOREAN-Art Book 1》.图书出版艺京.2001年。
    29 李广浩.《檀园金弘道》.中央日报社.1985年。
    30 许英桓.《东洋美的探究》.学古材.1999年。
    31 郑炳模.《民画,昨日和今天》.始眼美术馆.2007年。
    32 金英鹤.《民画》.大园社.1998年。
    33 尹阅寿.《说民画》.designhouse.2001年。
    34 李泰浩.《文字图》.大园社.1995年。
    35 羅寅泰.《画民画》.大园社.1998年。
    36 《韩国的色》.韩国民俗博物馆.1990年。
    37 李洞烛编.<韩国绘画小史>1996年。「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Translations from Mastres of Chinese;G.P.Putnam's Sons.NewYork.1967」
    38 林语堂,崔承圭 译.《中国美术理论》.韩明出版.2002年。
    39 李泽厚,权德周 外译.《中国美术史》.大韩教科书公司.1992年。
    40 王野翔,刘红沛,葛路着,姜宽植译.《中国绘画理论史》.美进社.1989年。
    1 李东柱,崔淳雨,安辉浚论考报.<恭斋尹斗绪的绘画> 《韩国学报》[第7辑].1979年。
    2 安炳旭.<19世纪民众意识成长与民众运动>《历史批评》[第1辑],1987年。/沈守庆(1516-1599年)《遣闲杂录》.民族文化推进会.
    3 李乙湖.<恭斋尹斗绪行状>《美术资料》[第14辑].国立中央博物馆.1970年。
    4 崔顺宇.<表现李朝绘画的情欲>《空间》.1968年3月。
    5 李明淑.<对韩国人的色彩心理研究>《造型研究》[第6辑].1998年。
    6 郑炳模.<通俗主义克复-朝鲜后期风俗论>《美术史学研究》.韩国美术史学会.1993年12月号。
    7 金思德外3人.<风亭寺极乐殿壁画调查(1)>《保存科学研究》[第20辑].国力文化再研究所.1999年。
    8 许永焕.<慧远申润福的作品世界>《简宋文化》[第46号].简宋美术馆.1993年。
    9 安辉溶.<韩国浙派画风的研究>《美术资料》[第20辑].国立中央博物馆.1977年。
    10 李英淑.<尹斗绪的绘画研究>《美术史研究》[第1辑],1987年。
    11 姜宽植.<石芝蔡龙臣研究>《韩国近代美术的成立与发展》[第15辑].2001年。
    12 安辉溶.<韩国会画的美意识>《韩国美术的美意识》.精神文化研究院.1984年。
    13 李明淑.<韩国人的色彩心理研究>《造型研究》[(?)6辑].1998年。
    14 姜民基.<佛教绘画>《韩国美术文化的理解》.2002年。
    15 崔相植.<崔相植韩末,日帝时期 梵鱼寺的社会运动>.《韩国文化研究》[第4辑],韩国文化研究所,1991年。
    16 崔美英.<中国-色彩选好与色彩联想比较>《韩国色彩学会志》[第20号].韩国色彩学会.2006年。
    17 李大源.<在李朝绘画上的韩国画派成立>《弘大论坛(五)》.弘大大学出版社.1973年。
    18 郑夏肾.<关于对敦煌壁画表现的裳、裙的研究>《造型研究》[第9辑].建国大学校.造型研究所.2001年。
    19 金亨晓.<为韩国精神史的研究序说>《韩国精神史的现在的认识》.高丽院.1985年。
    20 高石川.<对表现韩国民俗的色彩研究>《韩国色彩学会论文集》(第8号).1997(?)。
    21 金哲淳.<民画是什幺>《民画》.中央日报.2001年。
    22 崔顺宇.<表现李朝绘画的情欲-惠园的俗画>《韩国史理解》.历史学会.1970年
    23 安辉溶.<韩国民画的理解>《梦与爱:魅惑的民画》.湖菴美术馆.1998年。
    24 李顺满.<东洋的自然思想与韩国的传统色彩研究>《Design论文集》(第2辑).1998年。
    25 李相恩.<对中国唐王朝时代服饰的祀考察>《造型研究》[第3辑].造型社1995年。
    26 郑珍龙.<东洋绘画的形象观点的审美>《造型艺术学研究》.[第6辑],造型社.200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