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传统学术观点认为,由于中国“重农抑商”的传统以及“诸法混合”的中华法系“重刑轻民”的原因,晚清商事立法之前中国没有商法。这种观念致使我国近一个世纪对于中国传统商事法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其实这是以现代商法理论来评判尚处于中世纪末期中国的商事立法状况情况。然而根据中国陕西、江浙、上海、北京及广东、广西等地区许多有关清代工商业的碑刻资料的记载,清代商业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制定有许多关于救助同业、捐资办法、工价给付、工匠管理、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开业条件和要求、招收学徒等等方面的规则和制度,这些规则和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的商人习惯法—传统商法的内容非常相似。这说明:晚清商事立法之前,中国事实上也有“商事习惯法”或叫做传统商法。这些刻于石碑上的规则与那些散见于制定法的关于买卖、钱庄银票、手工作坊、店铺牌匾等商事方面的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商事法的体系。
     清朝中国传统商事法的产生与发展,与清朝商业社会的社会结构、中国商人群体的历史际遇、商人社会内部结构的相互关系和商人社会与政府、社会上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因素是紧密相连的。国家的法律制度及政策对于商业的发展和商人自治法起着宪性作用和背景作用。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的清朝传统商事法体系,它的形成、原则和主要制度内容,反映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商业发展对规范与秩序的需求,行业间既相互联合又相互制约以及共同御外的产物,其对有益于维护商事秩序的诚信原则、秩序原则、竞业禁止原则以及利益均沾原则等的遵循,显示了商法的性质及清朝商人对商法法律价值的追求。
     根据碑刻资料,结合其它史料,初步归纳出清朝商业社会的主要商事法制度和规则。包括商号和商事登记、商业帐簿等基本的商人制度、商事组织及收徒制度、公所和会馆等公产的经营和管理制度、一般商事行为的规定及商中间人—牙行制度等。
     清代商事习惯法中的制裁规则对清代商事习惯法的有效运行具有保障作用,包括行业内部以财产的方式和以名誉的方式进行的制裁,以及体现出商人自治法对制定法之依赖的“禀官究治”和官方“禁止把持”规定的威慑性;行业组织利用“神明崇拜”之类的宗教仪式来达到控制商人以维护商业社会内部的秩序。
     以商人习惯法为主体构成的清代中国商事习惯法具有一定的自治法属性,但商
    
     J凶回o傅士学位论文
     W DOCTtolln:L DISSERTAllON
    人自治法从其产生、发展到实施,都离不开对制定法的依赖,并与制定法一起形成
    使清代商事习惯法具有多元化的法律渊源和多元化的审判机关的特点,还反映出商
    人们在自治过程中从对商事行为一般性的约束到对具有理性意义的行为标准的追
    求的特点。
     安康地区河运习惯法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中国习惯法之河运法的典型事例,更
    是清代中国商事习惯法产生和发展全貌的一个缩影。从对这个案例的剖析中,可以
    看出清代安康地区河上运输非常繁忙,安康地区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贡献极
    大。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河上运输的风险也很大,事故频繁,纠纷频繁,安康地
    区河运习惯法因此应运而生,它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家制定法的不足。从己发掘
    的碑版资料来看,安康的河运法不仅包含有调整河运纠纷的具体规定,且体现出现
    代商事法及其特别法海商法的一些主要的原则和精神,是清代中国传统商事法的典
    型例证。
     余论部分是我对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一点观感。
     本文力图论证的观点是:在晚清商事立法之前,中国不仅有传统商事法存在,
    而且中国的传统商事法还具有自治性、多元化的法律渊源和多元化的审判机关等特
    点。在清朝传统商事法的体系中,国家制定法中有关商事法规范所蕴涵的原则和精
    神,具有宪性作用,其法律价值不可低估。而对日常商事活动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
    商事关系和商事交易行为,则由商人用自己的方式予以解决:即用交易习惯和惯例、
    行业规则及其衍生出的新规则,构成一个相对完整、全面、发展以适应商事活动变
    化的规范体系,来填补国家制定法留下的空白;并与后者构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商事
    法体系。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in academic circles: because of the history that Chinese ruler us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griculture and look down on the profit-seeking business otherwise Chinese legal genealogy characterized as center on penal code and neglect the civil law, then no commercial law existed until Qing imperial government legislated for commerce in the later period of Qing dynasty. It is the traditional conclusion what made the studying on the Chinese merchant law blank space. In fact, they were judging the Chinese merchant law that occurred in the last phase of the Middle Ages but based on the modern theory about the commercial law. However according to those inscriptions reserved in the region of Shanxi, Zhejiang, Shanghai, Peking, Guangdong, guangxi, all trades and possessions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Qing Dynasty had drawn up a lot of guil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succoring, contributing, wages, controlling over the craftsmen, the quality price of products, to start a business, recruiting apprentices etc. these regul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codes in statute law about commerce, the private bank, workshop, the shop sign etc. which formed a legal system of Chinese Law Merchant.
    The Chinese Law Merchant of Qing Dynasty which occurred and developed were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mercial societ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rcha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rchants and others in same area, the relationship with Qing government. As a special background of legal and acted as the constitutive law,The Statute Law of Qing dynasty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to the Law Merchant. Produced by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China, the Law Merchant of Qing Dynasty while its contents, principles and forming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demand of Chinese commerce for rules and order. They had to combine each other as well as confine each other, then they made the rules. It was very advantageous and important for them to set up som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such as the good faith doctrine, the order doctrine, prohibition of business strife doctrine and the doctrine for balancing of interest. All those rules and the doctrines not only can be deemded as the typical Law Merchant, but also revealed those merchants in Qing Dynasty whose seeking out the legal value. Basing on the inscriptions material and under the replenish some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 we can sum up the main contents about the Law Merchant in Qing Dynasty including business name, business registration, trade books as well as business association and recruiting apprentices, operating the public property of the guild, standard of the usual
    
    
    
    commercial act, the middleman etc.
    It is the punishment regulations in Qing Dynasty the Law Merchant what brought out the Law Merchant in Qing Dynasty into force. The guild could punish a certain dealer by economic sanction,as well as the punishment of honor, and asked for the government to adjudicate that revealed Law Merchant in Qing Dynasty the habit of relying on the statue law which against the monopolization firmly. As the guild used to control most of the merchant to keep business order by religious rites the merchants showing them respect to gods.
    Attributed to law of self-government the merchant, the Law Merchant in Qing Dynasty couldn't retrain from relying statue law, and surely together with the statute law as a whole stool to keep the business order of the commercial society in Qing Dynasty. More than the punishment, the merchant in Qing Dynasty had already to look for the higher standard of conduct.
    The transportation by water in Ankang District was once very busy somehow in Qing Dynasty; it contributed a great to the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culture of Ankang District. However, for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factors,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the river was always accompanied by a high degree of risk.Thus followed so many accidents had happened ,there was a great deal of dispute . Along with these disputes settled, the Customary law of River Transport of Ankang Dist
引文
1、上海博物馆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拿月第1版。
    2、李启良、李厚之、张会鉴、杨克搜集整理校注:《安康碑版钩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张沛编著:《安康碑石》,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
    4、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
    5、张江涛编著:《华山碑石》,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
    6、董国柱编著:《高陵碑石》,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
    7、张进忠编著:《澄城碑石》,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
    8、刘兰芳、张江涛编著:《潼关碑石》,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9、刘兆鹤、王西平编著:《重阳宫道教碑石》,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10、彭泽益选编;《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1、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12、《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3、《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石刻碑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4、王国平、唐力行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江苏省博物馆编纂:《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
    16、苏州历史博物馆、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室合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杜1981年版。
    17、《广东碑刻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
    19、包备五编著:《齐鲁碑刻》,齐鲁书社1996年版。
    1、章开沅、刘望龄、叶万忠主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1905年——1911年(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中华书局1995年版。
    3、[清]薛允升撰,怀效锋、李鸣点校:《唐明律合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清]沈之奇撰,怀效锋、李俊点校:《大清律辑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五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7、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李煦奏折》,中华书局1976年版
    8、王庆成编著:《稀见清世史料并考释》,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
    9、武新立编著:《明清稀见史籍叙绿》,金陵书画社1983年版。
    10、瞿宣颖纂辑:《中国社会史料丛钞》(上、下),上海书店民国二十六年版。
    11、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三十二年创办安东市场史料》,《历史档案》
    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京师当行商会设立思豫堂保险公益会史料》
    14、陕西省紫阳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紫阳文史资料》(第一、二、三、四集),1992年4月(内部发行)。
    15、《安康汉江航运史》,安康市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陕西省内部图书准印证,1991年印刷。
    16、[清]王志沂、鲁泉著:《汉南逰草》。
    17、[清]卢坤著:《秦疆治略》。
    18、[清]齐召南编录:《水到提纲》,约成书于乾隆一十六年。
    19、王开主编:《陕西省志·航运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清]王志沂编著:《陕西志辑要》。约成书于道光初年。
    21、《兴安府志》。
    22、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3、[清]沈家本:《历代刑罚考·总目》《寄簃文存》。
    24、[清]薛福成著:《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资料》(第二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6、孙玉荣、怀效锋合编:《古代中国国际法史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陈顾远著:《中国法制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3、谢晖、陈金钊主编:《民间法》(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马长山著:《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郑水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一)(二)(三)(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出版。
    6、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鑫炎编著:《中国商业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
    8、魏向阳著:《康乾盛世的扛鼎杠杆——康雍乾时期经济立法纵横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王振忠著:《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生活·渎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黄山书社1993年版。
    11、郑远民著:《现代商人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7版。
    13、吕鹤云、彭真明著:《商务代理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朱国栋、王国章主编:《上海商业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杨洪烈著:《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6、[美]G·吉尔摩 C·L·布莱克著,杨召南、毛俊纯等译:《海商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7、王书江主编:《外国商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20、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苏惠祥主编:《中国商法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2、李玉泉、何绍军主编:《中国商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任先行、周林彬著:《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李玉璧主编:《商法原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雷兴虎主编:《商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高其才著:《中国习惯法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7、朱英著:《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8、张晋藩主编:《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29、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0、张晋藩主编:《清朝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31、张晋藩著:《法史鉴略》,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32、[法]谢和耐著,耿昇译:《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3、[美]泰格、利维著,纪昆译:《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
    34、[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塞著,楚建译:《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36、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7、刘建民编著:《商业行规及其疑点、热点、重点、难点》,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38、曲彦彬著:《中国民间秘密语》,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39、曲彦彬著:《中国招幌与招徕市声》,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0、曲彦斌著:《中国镖行——中国保安业史》,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41、曲彦彬著:《中国典当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2、严昌洪:《在商业革命的大潮中——中国近代商事习惯的变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3、李乔著:《中国行业神崇拜》,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
    44、朱英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5、刘俊义、池田温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法制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6、沈寂、董长卿、甘振虎编著:《中国秘密社会·镖行威武忆沧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
    47、李朋年、朱先华、秦国经、刘子杨、蒋锵仪等著:《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6月第2版。
    48、刘长林著:《中国系统思维——文化基因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9、[德]盖奥尔格·西美尔(Georg Simmel)著,林荣远译:《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50、[德]马克斯·韦伯著,胡景北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1、[英]齐尔格特·鲍曼著,高华、吕东、徐庆、薛小源译:《通过社会学去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2、[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三联出版社1991年版。
    53、[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4、马长林主编:《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5、马长林:《丰镐——长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56、梁治平著:《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7、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8、王建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9、[英]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60、李贵连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1、[英]施米托夫著、赵秀文译:《国际贸易法文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62、[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贺卫方、高鸿钧等译:《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63、苏号朋主编:《美国商法——制度、判例与问题American Business Law》,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64、[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5、昂格尔著,吴玉章、周汉华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6、范金民著:《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7、郭建、姚荣涛、王志强著:《中国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68、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9、周荣德著:《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Social Mobility in China),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70、马敏著:《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71、[英]S·斯普林克尔著、张守东译:《清代法制导论——从社会学角度加以分析》第111~112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2、[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73、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第3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74、刘建民编著:《商业行规及其疑点热点重点难点》,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75、李文志、江太新著:《滴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版。
    76、[日]户水宽人、志田钾太郎等著,何燏时、汪兆铭译:《法制经济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13年版。
    77、张晋藩著:《消代民法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8、梁治平著:《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79、[德]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82、张我德、杨若荷、裴燕生编著的《清代文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3、王日根著:《乡土之链》,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4、孙玉荣著:《古代中国国际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5、史尚宽著:《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6、黄仁宇著:《放宽历史的视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87、林榕年主编、由嵘副主编:《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8、徐学鹿著:《商法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89、[美]孟罗·斯密著:《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经君健著:《清代关于民间经济的立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2、黄宗智著:《中国法律制度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2期
    5、胡旭晟著:《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
    6、傅衣凌著:《从中国历史的早熟性论明清时代》,载于《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云岭著:《清末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及影响》,《法律史论丛》(第三辑),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8、曾宪义著:《清末修律初探》(出处同上)
    9、黄文艺著:《论中国法律发展研究的两大范式》,《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3期。
    10、卞利著:《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历史研究》2000年1月
    
    
    11、李东方著:《近代法律体系的局限性与经济法的生成》,《现代法学》1999年第4期
    12、陈长刚著:《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回顾(1991——1997)》,《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7期。
    13、李琳琦著:《传统文化与徽商心理变迁》,《学术月刊》1999年第10期。
    14、杨万铭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开拓者——魏源经济思想评析》,《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6期。
    15、庄维民著:《近代山东传统商人资本的衰落蜕变及其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6、吴世祥著:《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拱北海关报告展示的历史轨迹》,《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17、[德]方维规著:《论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嬗变》1999年第4期。
    18、高翔著:《论清前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19、朱英著:《论近代商人宗族与宗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20、宋伟著:《中国古代有没有“自然法则”观念》,《学术论坛》1999年第5期。
    21、田成有著:《功能与变迁:中国乡土社会的法治实践》,《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6期。
    22、李伯重著:《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年》,《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23、卞利著:《论明清时期徽商的法制观念》,《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24、叶秋华著:《资本主义民商法的摇篮——西欧中世纪城市法、商法与海商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5、姚建宗著:《生活的场景与法治的向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6、何勤华著:《清代法律渊源考》,《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27、张晋藩、林乾著:《<户部则例>与清代民事法律探源》,《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1期。
    28、李秀清著:《中国近代民商法的嚆失——清末移植外国民商法述评》,《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
    29、金俭著:《美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完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30、陆萍著:《日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立法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31、曾宪义、赵晓耕著:《1999年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2000年第1期。
    32、徐忠明著:《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几点反思》,《学术研究》2001年第6期。
    33、任志安著:《无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
    34、薛梅卿著:《<秦简>中经济法规问题的探索——读<睡虎地秦墓竹简>札记》,载《法律史论丛》(第三辑),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35、黄鉴晖著:《论山西票号的起源和性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史研究集》(第四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6、李华著:《明清以来北京的工商业行会》,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所编《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7、彭雨新著:《明清时期的铺户作坊和资本主义萌芽》,(出处同上)
    
    
    38、王宏钧、刘如仲著:《广东佛山资本主义萌芽的几点探讨》,(出处同上)
    39、刘重日、左云鹏著:《对“牙人”“牙行”的初步探索》,(出处同上)
    40、洪焕椿著:《明清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初步考察——苏州工商业碑刻资料剖析》,(出处同上)。
    41、马敏著:《近代绅商名辨及其社会内涵》,《学人》(第十五辑)2000年4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42、侯建新著:《西欧法律传统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43、闻一多著:《释桑》、《释商》,《闻一多全集·语言文字编》。
    44、马敏著:《近十年来中国的商会史研究及其展望》,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经济组织与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
    45、苏力著:《当代中国法律中的习惯——一个制定法的透视》,《法学评论》2001年第3期。
    46、陈晓枫、柳正权著:《中国法制史研究世纪回眸》,《法学评论》2001年第2期。
    47、夏锦文著:《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公法性》,《法学家》2000年第2期
    48、曾宪义、郑定、马贱兴著:《2000年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法学家》2001年第1期
    49、赵晓耕著:《祖制与法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重农抑商对传统律法的制定和社会的影响》,《法学家》2000年第6期
    50、陈伟明著:《明清粤闽海商的构成与特点》,《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
    51、李玉著:《1882年的上海股票市场》,《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
    52、彭厚文著:《上海早期的外商证券市场》,《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
    32、谭文风著:《中国近代保险业述略》,《历史档案》2001年第2期。
    54、陈敬刚著:《国家法与民间法二元建构及其互动之思考》,《河北法学》2000年第4期。
    55、徐立志著:《中日法制近代化比较研究》,《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1期。
    56、刘南平著:《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
    57、父永明、方潇著:《新世纪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58、柯泽东著著:《国际贸易习惯法与国际贸易》,载《法治学刊》(台),1996年第1、2、3期(合刊)。
    59、[法]米歇尔·维拉利著、李泽锐译:《国际商事法——第三种法律秩序的理论探讨》,载《法学译丛》1986年第6期。
    60、陈宝良著:《清代的无赖层与地方社会》,载《清史论丛》2001年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研究室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61、高其才著:《论中国行会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及特点》,载《法律科学》1993年第6期。
    62、李金泽、刘楠著:《商业登记法律制度研究》。该著载于王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3、[德]罗尔夫·施托贝尔著,卜元石译:《商事登记簿与行会》,载范健、邵建东、戴奎生主编:《第三届费彝民法学论文集·中德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4、帅天龙著:《二十世纪中国商法学发展大势》,载李贵连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5、刘广安著;《二十世纪中国法律史学论纲》,(出处同上)。
    66、李贵连著:《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法学》(上、下),(出处同上)。
    67、任志安著:《无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
    68、朱英著:《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
    1、许慧明著:《法律的特征与习惯法是“法”》,学术/法律/来源于“故乡”,2001/8/22。
    2、王鑫:《浅析习惯法与民间法的异同》,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4/28。
    3、史际春、陈岳琴:《论商法》,中国民商法律网,金融频道,论文选登,商事法学,名师指路。2002/4/28。
    4、[美]拉蒙·H·迈耶斯著,曹之虎 朱慧萍 译:《晚期中华帝国的习惯法、市场和资源交易》。中国民商法律网。
    5、梁治平著:《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兼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多元格局》,中评网/学者社区/梁治平个人主页。
    1、《民报》(影印)
    2、张国华、李贵连主编:《沈家本年谱》,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3、吴枫、刘乾先主编:《中华野史大博览》,中国友谊出版社1992年北京第1版
    4、《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刊》
    5、《康熙字典》,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6、刘金陵、周咏才、洪喧苑主编:《中国商业谚语词典》,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7、《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中外法制史卷》第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8、姚栋华、张增强主编:《英汉商业法律词典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Commercial Law》,法律小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9、余叔通、文嘉主编:《新汉英法学词典A New Chinese-English Law Dictionary》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10、彭金瑞编著:《英汉法律词典A New English-Chinese Law Dictionary》,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1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四版增补本)。
    12、《康熙字典》第122页,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1. Willam T·Rowe: 《Hankow-Commerce and Socie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89》,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Willam T·Rowe: 《Hankow-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95》,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