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主流文化命题,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方面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已有文化学、政治学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主流文化的一般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主流文化体现执政者意识形态,承载国家利益,并且以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这三方面特征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接着,本文从主流文化影响角度出发,选取了若干与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相关的人物、作品、事件展开论述,在对其进行梳理的同时,试图揭示出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轨迹。
     通过研究和论证,笔者希望能够认清主流文化对于艺术活动产生影响的具体方式,为艺术创作中的“主流”与“非主流”寻求一种合理的定位,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主流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认识,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下的主流文化提供一定的可资利用的理论依据——也是本文的现实价值所在。
"Mainstream culture", is not only a theory research proposition, but also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firs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infer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mainstream culture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culturology and politics:1, mainstream culture reflects ideology of governor;2, mainstream culture carries benefits of the state;3, judging the value of mainstream culture depends that if it f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these three features are undivided and of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Then, this paper selects some characters, works, events which connecting Chinese oil painting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o discuss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mainstream culture.
     Through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the author wishes to recognize the path of which mainstream culture impacts art and seek a reasonable location of "mainstream" and "non-mainstream" in art creative work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tries to have an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mainstream culture——both in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This may offer some available theory for constructing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harmonious society——and it is the reality value of this peper.
引文
1刘晓路.世界美术中的中国和日本美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93—294页.
    2胡光华.中国明清油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3页.
    3王镛.中外美术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9页.
    4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C].中外关系史协会编.中外关系史丛论第一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78页.
    5 1931年故宫博物院出版《郎世宁画集》提到:“(郎世宁)欲以欧洲光线阴阳浓淡暗射之法输入吾国,不为清帝喜,且强其师吾国画法。因郎氏不能不曲阿帝意,弃其所习,别为新体。”
    6陈滢.清代广州的外销画[J].美术史论,1992年第3期.
    7水天中.林呱、关作霖及广东早期油画[J].美术史论,1991年第3期.
    8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2页.
    9(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101-109页.
    10(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页.
    11曹译林.国家文化安全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第3页.
    12文化建设与西化问题讨论集[C].台北:帕米尔书店,1980年,第392页.
    13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01页.
    14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3页.
    15 Workman, Brooke. Teaching the Sixties: An In-Depth ,Interactive ,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M].1995 NCTE, http://eric.ed.gov/.
    1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33页.
    17刘明君等.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41页.
    18同上,第41页.
    19(美)约瑟夫·奈.软力量[M].吴晓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20(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M].黄胜强等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年,第59页.
    21(美)约瑟夫·奈.软力量[M].吴晓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2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35页.
    23燕继荣.政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2页.
    24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0-11页.
    25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年,第158页.
    26 2010年7月23日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演讲中说,“美国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争端表示关切,争端的解决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
    27邓小平文选[C]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30页.
    28同上,第351页.
    29(美)约瑟夫·奈.软力量[M].吴晓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47页.
    30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3页.
    31沈伟光.理想战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0页.
    32沈远新.邓小平全球战略思想初探[J].新视野,2001年04期.
    33邓小平文选[C]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页.
    34(加)克里斯托弗·霍金森.领导哲学[M].刘林平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2页.
    35(加)麦克尔·布雷克.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M].刘亚林、胡克红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2页.
    36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载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52页.
    37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第33页.
    38毛泽东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62页.
    39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27页.
    40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J].文艺研究,1979年第4期.
    41刘曦林.一批时代的逆子——青年美术思潮与社会之间[J].美术,1986年第2期.
    42张仃.街头美术[N].解放日报,1942年9月1日.
    43郭沫若.从灾难中像巨人一样崛起[J].清明,1946年10月第4号.
    44陈履生.以“艺术”的名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6页.
    45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93页.
    46何溶.牡丹好,丁香也好[J].美术,1959年第7期.
    47批判以人性论为基础的“无害有益”论[N].人民日报,1971年5月6日.
    48梁启超.过渡时代论[C].李华兴.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6页.
    49陈抱一.洋画运动过程略记[J].上海艺术月刊,1942年第5、6、7、8、10、11、12期.
    50彭小平.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中国海外旅行与文化交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5页.
    51黎庶昌.西洋杂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06页.
    52同上,第112页.
    53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Z](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76页.
    54(日)鹤田武良.中国油画的滥觞[J].冯慧芬译.艺苑,1997年第3期.
    55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332页.
    56刘晓路.档案中的青春像:李叔同与东京美术学校(1096—1918)[J].美术家通讯,1997年第12期.
    57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2-3页.
    58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295-296页.
    59张之洞.张之洞全集[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740页.
    60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Z](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73页.
    61同上,第149页.
    62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C](上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25页.
    63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332页.
    64常书鸿.中国新艺术运动过去的错误与今后的展望[J].艺风,第二卷第八期,1934年8月.
    65陈抱一.洋画运动过程略记[J].上海艺术月刊,1942年第5、6、7、8、10、11、12期.
    66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2页.
    67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294-295页.
    68朱伯雄.“决澜社”小史——中国油画的回顾[J].美术家,1983年第31期.
    69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302-303页.
    70倪贻德.决澜社宣言[J].艺术旬刊,1932年第一卷第五期.
    71杨秋人.回忆倪贻德和决澜社[J].美术家,1983年第31期.
    72同上.
    73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380页.
    74陶咏白.走近赵兽.北京文艺网:http://www.artsbj.com/Html/observe/lljzl/taoyongbai/wz/7018360101265.html.
    75陈滢.陈滢美术文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0页.
    76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小品展座谈会[J].艺风,1935年第三卷第八期.
    77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宣言[J].独立美术,1935年3月创刊号.
    78(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M].周子平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63页.
    79陈抱一.洋画运动过程略记[J].上海艺术月刊,1942年5、6、7、8、10、11、12期.
    80水中天.中国绘画史上的现代艺术实验——在中国油画现代性研讨会上的专题发言[J].美术观察,2004年第4期.
    81俞剑华.中国山水画之写生[J].国画月刊,1935年第1卷第4期.
    82胡适.编辑后记[J].独立评论,第142号.
    83陈序经.全盘西化的辩护[J].独立评论,第160号.
    84蔡元培.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J].北京大学日刊,1919年10月25日.
    85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第9页.
    86毛泽东选集[M]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788-789页.
    87杨秋人.回忆倪贻德和决澜社[J].美术家,1983年第31期.
    88陈立夫.文化建设之前夜[J].华侨半月刊,1935年第46期.
    89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449-451页.
    90刘汝醴.鲁迅先生一九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讲演[J].美术,1979年第5期.
    91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2页.
    92徐悲鸿.惑[J].载“全国美术展览会编辑组”编《美展》第5期,1929年4月2日.
    93同上.
    94同上.
    95郑伯奇.最后的胜利,当然属于……[J].艺术,1933年一月号.
    96相关报道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9日.
    97林风眠.致全国艺术界书[M].艺术论丛,1935年.
    98同上.
    99同上.
    100同上.
    101李树声.访问林风眠先生[J].美术,1990年第1期.
    102谷流、彭飞.林风眠谈艺录[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18页.
    103同上,第18页
    104郎绍君.慰藉人生的苦难——林风眠艺术的内涵[J].国画家,1995年第5期.
    105苏天赐.中国油画的先驱——林风眠[J].中国油画,1993年第3期.
    106郎绍君.慰藉人生的苦难——林风眠艺术的内涵[J].国画家,1995年第5期.
    107陈抱一.洋画运动过程略记[J].上海艺术月刊,1942年第5、6、7、8、10、11、12期.
    108倪贻德.从战时绘画说到新写实主义[J].美术界,1939年第1卷第2号.
    109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
    110赵力、余丁.中国油画文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781页.
    111毛泽东选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4页.
    112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10页.
    113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第一编文学运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9页.
    114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N].新华日报,1938年3月27日.
    115徐悲鸿.新艺术之回顾与前瞻[N].时事新报,1943年3月15日.
    116田汉.全国美术家在抗敌建国的旗帜下联合起来[J].抗日漫画,1938年第8期.
    117孙新元、尚得周.延安岁月[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124页.
    118吴继金.延安时期的“马蒂斯之争”[J].钟山风雨,2010年第5期.
    119吴继金.延安时期的“马蒂斯之争”[J].钟山风雨,2010年第5期.
    120周爱民.“马蒂斯之争”与延安木刻的现代性[J].读书,2005年第8期.
    121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50页.
    122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2页.
    123奈尔.“吃”在延安[N].解放日报,1942年3月1日.
    12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63页.
    125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N].解放日报,1942年9月9日.
    126徐悲鸿.惑[J].载“全国美术展览会编辑组”编《美展》第5期,1929年4月2日.
    127沈虎.刘海粟艺术随笔[C].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5页.
    128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载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65页.
    129廉静等.我们的演艺生涯[M].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第221页.
    13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载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65页.
    131赵丁,余力.1542—2000中国油画文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913页.
    132秦征.培养画家自觉的责任感[J].美术,1956年第2期.
    133马克西莫夫在美协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美术,1955年第7期.
    134同上.
    135光植.“如实地”描写不等于现实主义[J].美术,1956年第5期.
    136陈琦.全山石回忆录[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9页.
    137陈琦.全山石回忆录[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2页.
    138苏联文学艺术问题[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第13页.
    139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238页.
    140王显昭.艺术的民族本质[J].中国美术会季刊,1937年第一卷第四期.
    141范迪安.走向西部——从40年代的油画看中国美术的内在现代性.赵丁,余力.1542—2000中国油画文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809页.
    142吴作人研究与追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53页.
    143马克西莫夫在美协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美术,1955年第7期.
    144毛泽东选集[C](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87—288页.
    145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N].人民日报,1979年9月9日.
    146我区文艺界一场意义重大的争论[J].美术,1964年第3期.
    147关于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浙江美术学院教师座谈会纪要[J].美术观察,1958年第3期.
    148詹建俊、陈丹青.“油画民族化”口号以不提为好[J].美术,1981年第3期.
    149刘骁纯.罗工柳艺术对话录[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2—33页.
    150引自1956年2月11日《光明日报》.
    151钟惦棐.追论一篇对全国美展的批评文章[J].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152王震、徐伯阳编.徐悲鸿文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41页.
    153毛泽东文艺论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154国家工程镌刻百年中国图谱——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巡礼.人民日报, 2009年10月21日.
    155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系列报道——中国画的本色与责任[N].中国文化报,2006年6月21日.
    156刘春华.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最大的幸福[N].人民日报,1968年7月7日.
    158侯一民.“刘少奇同志和安源矿工”的构思[J].美术,1961年第4期.
    159刘春华.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最大的幸福[N].人民日报,1968年7月7日.
    160尚辉.论第一代油画家的文化心理[J].文艺研究,2001年第2期.
    161郁达夫.海粟大师星华义赈画展目录序[N].晨星,1942年2月22日.
    162见1994年8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刘海粟逝世发出的唁函。
    163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61页.
    164张方震.要注重形式探索——从油画《父亲》的艺术成就看形式探索的重要性[J].美术,1981年第9期.
    165邵养德.创作·欣赏·评论——读《父亲》并与有关评论者商榷[J].美术,1981年第9期.
    166同上.
    167邵大箴.也谈父亲这幅画的评价[J].美术,1981年第11期.
    169申报[N],1929年4月12日.
    170现代美术家画评·作品·生平——丰子恺[C].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23—24页.
    171张安治.美与时代[N].中央日报,1937年4月10日.
    172范建华.从《四阿罗汉》获民国第三届全国美展第一奖看当时绘画评价标准[J].美术观察,2007年第3期.
    173高锦得.坚持美术领域的文艺革命,不许为黑画翻案[J].美术,1976年第1期.
    174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美术和摄影作品[N].人民日报,1972年5月24日.
    175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西沙群岛摄影展览十月一日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1974年9月30日.
    176沈鹏.寻找定位[J].美术,1989年第12期.
    177杜哲森.创作格局的暗转[J].美术,1989年第12期.
    178郎绍君.旁观如是想[J].美术,1989年第12期.
    179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1989年3月11日.
    180同上.
    181批判以人性论为基础的“无害有益”论[N].人民日报,1971年5月6日.
    [1]毛泽东选集(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5]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6](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7](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曹译林.国家文化安全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9]文化建设与西化问题讨论集[C].台北:帕米尔书店,1980.
    [10]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11]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2](美)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13]刘明君等.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4](美)约瑟夫·奈.软力量[M].吴晓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15](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M].黄胜强等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16]燕继荣.政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7]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18]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19](加)克里斯托弗·霍金森.领导哲学[M].刘林平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0](前苏联)瓦维林.马克思主义文化范畴论[M].奚积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1]历史的选择——五四、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22]沈洪波.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3]郭太风.文化的主流与支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24]任定成.在科学与社会之间——对1915―1945年中国思想潮流的一种考察[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
    [25](英)弗朗西斯·托斯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曹大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26](法)古斯塔夫·庞勒.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7](法)罗杰·加洛蒂.论无边的现实主义[M].吴岳天译.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28]彭小平.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中国海外旅行与文化交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9]黎庶昌.西洋杂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0]钟叔河编.走向世界丛书[C].长沙:岳麓书社,1985.
    [31]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Z].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2]李华兴编.梁启超选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3]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M].周子平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4]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第一编文学运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5](英)M·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陈瑞林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36]胡光华.中国明清油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37]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38]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9]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0]王镛.中外美术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1]刘晓路.世界美术中的中国和日本美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2]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43]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下卷)[C].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44]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45]赵丁,余力.1542—2000中国油画文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6]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代美术史[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
    [47]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48]王明贤.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49]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50]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51]刘玉山、陈履生.油画讨论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52]高名璐.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3]社会转型与美术演进——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54]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55]蔡青等.中国美术辩论(上下卷)[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56]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7]范迪安.20世纪中国文艺图文志美术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
    [58]苏联文学艺术问题[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59]王琦.当代中国美术[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60]刘骁纯.解体与重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61]江丰美术论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62]沈虎.刘海粟艺术随笔[C].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3]惠兰.刘海粟[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64]王震、徐伯阳编.徐悲鸿文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65]张玉英编.徐悲鸿谈艺录[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66]蒋碧薇回忆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67]陈琦.全山石回忆录[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68]刘骁纯.罗工柳艺术对话录[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69]吴作人研究与追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70]谷流、彭飞编.林风眠谈艺录[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71]现代美术家画评·作品·生平——丰子恺[C].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72]现代美术家画评·作品·生平——颜文樑[C].上海:学林出版社,1982.
    [73]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74]我的油画之路一靳尚谊回忆录[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75]叶文玲.敦煌守护神—常书鸿[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76]陈滢.陈滢美术文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77]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8]孙新元、尚得周.延安岁月[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79]廉静等.我们的演艺生涯[M].北京:中国书店,2008.
    [80]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81]刘树勇.新中国美术文献博物馆1949一I999[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2]鲁虹.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油画分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钟惦棐.追论一篇对全国美展的批评文章[J].人民美术,1950年创刊号.
    [2]马克西莫夫在美协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美术,1955年第7期.
    [3]秦征.培养画家自觉的责任感[J].美术,1956年第2期.
    [4]光植.“如实地”描写不等于现实主义[J].美术,1956年第5期.
    [5]从油画《耘天》引起的一场争论[J].美术,1963年第5期.
    [6]我区文艺界一场意义重大的争论[J].美术,1964年第3期.
    [7]侯一民.“刘少奇同志和安源矿工”的构思[J].美术,1961年第4期.
    [8]高锦得.坚持美术领域的文艺革命,不许为黑画翻案[J].美术,1976年第1期.
    [9]刘汝醴.鲁迅先生一九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讲演[J].美术,1979年第5期.
    [10]詹建俊、陈丹青.“油画民族化”口号以不提为好[J].美术,1981年第3期.
    [11]张方震.要注重形式探索——从油画《父亲》的艺术成就看形式探索的重要性[J].美术,1981年第9期.
    [12]邵养德.创作·欣赏·评论——读《父亲》并与有关评论者商榷[J].美术,1981年第9期.
    [13]邵大箴.也谈父亲这幅画的评价[J].美术,1981年第11期.
    [14]郎绍君.旁观如是想[J].美术,1989年第12期.
    [15]杜哲森.创作格局的暗转[J].美术,1989年第12期.
    [16]沈鹏.寻找定位[J].美术,1989年第12期.
    [17]李树声.访问林风眠先生[J].美术,1990年1月.
    [18]沈远新.邓小平全球战略思想初探[J].新视野,2001年第4期.
    [19]克思明.阶级矛盾向民族利益的让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农村经营[J].辅仁学志:人文艺术之部,2001年07月.
    [20]陈滢.清代广州的外销画[J].美术史论,1992年第3期.
    [21]水天中.林呱、关作霖及广东早期油画[J].美术史论,1991年第3期.
    [22] (日)鹤田武良.中国油画的滥觞[J].冯慧芬译.艺苑,1997年第3期.
    [23]蒋丹书.我国五十年来艺术教育史料之一页[J].美术研究,1959年第1期.
    [24]刘晓路.档案中的青春像:李叔同与东京美术学校(1096—1918)[J].美术家通讯,1997年第12期
    [25]郎绍君.慰藉人生的苦难——林风眠艺术的内涵[J].国画家,1995年第5期.
    [26]谢海燕.刘海粟大师的美育思想和艺术道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第2期.
    [27]水中天.中国绘画史上的现代艺术实验——在中国油画现代性研讨会上的专题发言[J].美术观察,2004年第4期.
    [28]范建华.从《四阿罗汉》获民国第三届全国美展第一奖看当时绘画评价标准[J].美术观察,2007年第3期.
    [29]朱伯雄.“决澜社”小史——中国油画的回顾[J].美术家,1983年第31期.
    [30]杨秋人.回忆倪贻德和决澜社[J].美术家,1983年第31期.
    [31]吴继金.延安时期的“马蒂斯之争”[J].钟山风雨,2010年第5期.
    [32]关于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浙江美术学院教师座谈会纪要[J].美术观察,1958年第3期.
    [33]周爱民.“马蒂斯之争”与延安木刻的现代性[J].读书,2005年第8期.
    [34]刘海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二十五周年弁言[N].时事新报,1936年11月23日.
    [35]张安治.美与时代[N].中央日报,1937年4月10日.
    [36]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N].新华日报,1938年3月27日.
    [37]郁达夫.海粟大师星华义赈画展目录序[N].晨星,1942年2月22日.
    [38]奈尔.“吃”在延安[N].解放日报,1942年3月1日.
    [39]徐悲鸿.新艺术之回顾与前瞻[N].时事新报,1943年3月15日.
    [40]周扬.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N].解放日报,1942年9月9日.
    [41]徐悲鸿.新艺术之回顾与前瞻[N].时事新报,1943年3月15日.
    [42]刘春华.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最大的幸福[N].人民日报,1968年7月7日.
    [43]批判以人性论为基础的“无害有益”论[N].人民日报,1971年5月6日.
    [44]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美术和摄影作品[N].人民日报,1972年5月24日.
    [45]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西沙群岛摄影展览十月一日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1974年9月30日.
    [46]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N].人民日报,1979年9月9日.
    [47]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系列报道——中国画的本色与责任[N].中国文化报.2006年6月21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