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来主流终端形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成为了传媒发展的重要趋势。媒体融合带来的不仅是内容产品形态的变化,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终端的变革。
     主流终端,即基于数字化技术、接收和显示多媒体格式信息,承担着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角色的终端形态。本文将从历史上信息终端的变迁出发,探究信息终端形态历史变迁的一些规律,为设想未来主流信息终端形态提供依据,并对其信息传播特点进行了探究,同时寻找适应这种终端形态的信息传播方式。
     手持移动终端作为媒介融合在终端融合层面的集中体现,实现了人类传播的最终梦想,即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接收和传播信息。同时手持移动终端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它的便携性、交互性和多格式传播功能等特点,将汇集史上各种信息终端的功能和优点为一体,成为未来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流终端。
     人类的信息需求在变化,信息传播技术在发展,信息终端形态也在不断的更新,对未来主流终端形态及其信息传播方式的研究将对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以及深入理解媒介融合的影响都有重要意义。
On figure times , media convergenc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trend . The change being a content product form not only , transforming having also brought along 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terminal that media convergence brings about.
     Mainstream terminal, is bearing the main role of the news spreads owing to digitization technology, receiving and demonstrating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his thesis will set off from information terminal in history changes , and probe into some law that has provided a basis to the future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then seek its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way.
     The moving terminal in hand has realized the dream that being to receive various information in any way and everywhere. It has brought about transforming in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way, an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teractive and multi-media propagation functions, will make it being the mainstream terminal in future.
     The change in human being's information need, in 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technology developing , and in the terminal form . Studies on mainstream terminal and its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way has big Significance.
引文
[1]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2]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第1224页;
    [3]韦伯?施拉姆:《人类传播史》,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55页;
    [4] [英]麦克格雷著,丰成君等译,《信息环境的演变》,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
    [5] [美]w.施拉姆,w.波特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96页;
    [6]博夏德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7]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P14;
    [8]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10]赵志立,《网络传播学导论》,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11]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12]苏兴秋,《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13]宋建武、董鸿英,《竞争与融合——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1期;
    [14]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1月,第81页;
    [15]郑松涛,《现代信息传播载体对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影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6]卢建东,《试论传播媒介形态变化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年;
    [17]应江勇,《数字化生存时代的载体——手机新媒体》,《通信企业管理》,2009年第2期;
    [18]徐沁,《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东南传播》,2008年第6期;
    [19]孟建,《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国际新闻界》,2006-7,第24页;
    [20]肖赞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经营体制改革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第15卷第6期,2008年12月;
    [21]王溯蓝,《媒介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观察》,2009年第2期;
    [22]杨义芹,《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众传媒价值追求》,《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3]王菲,《媒介融合中广告形态的变化》,《国际新闻界》,2007年9月;
    [24]刘旻,《3G时代手机报必须内容为王》,《东南传播》,2009年第5期;
    [25]宋建武,《未来10年,震荡重组的10年——站在2010时间节点上的媒体回顾与展望》,《新闻与写作》,2010年1月;
    [26]柳絮青、殷畅,《关于国内“媒介融合”的研究评述——以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有关文献的分析为依据》,《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25卷第3期;
    [27]克丽,《关注手机媒体》,《每周电脑报》,2004年5月17日;
    [28]刘迎清,《国内信息推送研究》,《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20卷第5期;
    [29]殷岚,《浅谈媒介对信息传递的影响》,《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4卷第5期;
    [30]陈一宏,《从获取新闻信息方式看渠道与终端的价值》,《中国传媒科技》,2009年2月;
    [31]陈天晗,《建设新型的数字化媒体终端——纸质媒体应该对新媒体的出路探讨》,《新闻战线》,2007年第6期;
    [32]宋彤、穆杰、谷千军,《一种新型智能数字媒体终端系统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第25卷第1—2期;
    [33]张跃辉,《移动互联网终端呈现三大趋势》,《抢攻移动互联网》,2009年5月;
    [34]戴静、万彭、周兰、王琳,《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研究》,《信息通信技术》,2008年5月;
    [35]张月天、邬伟,《当前互联网几种信息推送技术及其评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4月第3卷第2期;
    [36]李秀,《推送技术——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年第5期;
    [37]杨向明,《网络时代信息推送技术及相关问题》,《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3期;
    [38]杜元清,《信息环境与信息传递样式》,《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2卷第8期;
    [39]彭国莉,《信息推送技术与信息推送服务》,《中国信息导报》,2001年8月;
    [40]漆宏、王宏刚,《谈谈个性化信息服务》,《情报资料工作》,2002年第4期;
    [41]吴晓珍,《媒介融合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42]冷艳,《“个人即信息”,手机媒体成就新生活方式——新媒介时代下的手机传播》,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43]苏毅,《移动多媒体推动业务终端功能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2月;
    [44]应文,《宽带视讯平台成熟多媒体融合时代降临》http:// www. ibdaily. com.cn/show.asp?id=102468;
    [45]许日华、郭嘉,《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人民大学谈媒体融合》,人大新闻网站,2006年4月11日;
    [46] Quinn,S,2005,Convergent Journalism:The Fundamentals of Multimedia Reporting,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
    [47] Doyle,G.,2002,Media Ownership:The Economicsand Po liticsof Convergence 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UK and Euro-pean Media,London:SAGE Publications。
    
    1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2宋建武、董鸿英,《竞争与融合——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1期。
    3宋建武、董鸿英,《竞争与融合——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1期;
    4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第1224页;
    5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第1284页。
    6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1月,第81页;
    7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 2007年1月,第81页;
    
    8 Lynn,M.Z.and K.Smith,The challengesof Media Convergence,Public RelationsSociety of America,2002/6。
    9吴晓珍,《媒介融合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10郑松涛,《现代信息传播载体对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影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1卢建东,《试论传播媒介形态变化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年;
    12应江勇,《数字化生存时代的载体——手机新媒体》,《通信企业管理》,2009年第2期。
    13韦伯?施拉姆:《人类传播史》,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55页。
    14 [英]麦克格雷著,丰成君等译,《信息环境的演变》,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
    15 [美]w.施拉姆,w.波特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96页。
    16博夏德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7 Quinn,S,2005,Convergent Journalism:The Fundamentals of Multimedia Reporting,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
    18徐沁,《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东南传播》,2008年第6期;
    19孟建,《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国际新闻界》,2006-7,第24页;
    20许日华、郭嘉:《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人民大学谈媒体融合》,人大新闻网站,2006年4月11日。
    21 Doyle,G.,2002,Media Ownership:The Economicsand Po liticsof Convergence 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UK and Euro-pean Media,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2 Jenkins,H.,2001,Convergence?I Diverge.Technology Review,104,P93~94;
    23肖赞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经营体制改革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第15卷第6期,2008年12月。
    24应文:《宽带视讯平台成熟多媒体融合时代降临》,http://www.ibdaily.com.cn/show.asp?id=102468;
    25王溯蓝,《媒介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观察》,2009年第2期;
    26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P14。
    27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杨义芹,《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众传媒价值追求》,《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9王菲,《媒介融合中广告形态的变化》,《国际新闻界》,2007年9月;
    30王菲,《媒介融合中广告形态的变化》,《国际新闻界》,2007年9月。
    31冷艳,《“个人即信息”,手机媒体成就新生活方式——新媒介时代下的手机传播》,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32刘旻,《3G时代手机报必须内容为王》,《东南传播》,2009年第5期。
    33刘旻,《3G时代手机报必须内容为王》,《东南传播》,2009年第5期;
    34冷艳,《“个人即信息”,手机媒体成就新生活方式——新媒介时代下的手机传播》,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35宋建武,《未来10年,震荡重组的10年——站在2010时间节点上的媒体回顾与展望》,《新闻与写作》,2010年1月;
    36柳絮青、殷畅,《关于国内“媒介融合”的研究评述——以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有关文献的分析为依据》,《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25卷第3期;
    37宋建武,《未来10年,震荡重组的10年——站在2010时间节点上的媒体回顾与展望》,《新闻与写作》,2010年1月。
    38苏毅,《移动多媒体推动业务终端功能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2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