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和谐外交的构建及前景展望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世纪,在对国内、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和“和谐外交”理念。新德里正是中国和谐外交首个“试验田”。
     印度是中国山水相连的邻邦,随着印度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印度已崛起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出现过兵戎相见的局面。这种情况,并不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中国政府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印度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加强与印度合作,进而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周边环境。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已于2005年4月11日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睦邻外交的重大成就。
     目前,两国正处在历史的最好阶段。正是基于这种有利背景,本文按章节分析了:中印构建和谐外交的可行性;构建的和谐因素和非和谐因素;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途径;并对中印和谐外交的美好前景作了初步展望。就目前而言,这一前景的载体即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文章最后,着重在分析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预见,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将进一步加强。
In new century, on the base of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and draws the right judgment, Hu Jin tao comes up with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 and Harmonious Diplomacy. New Delhi is just the first 'testing field' of Chinese Harmonious Diplomacy.
     As a neighbor to China and with its continuing development in economics, military and foreign affairs, In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world structure and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opolitics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factors, the Sino-India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smooth and sometime even a war broke out between them, which is harmful to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dedicated to develop a friendly neighbor relationship with India on the base of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 and coexistence, henc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relation with India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s the two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 and India established 'Strategically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Relation Facing Peace and Development'. It is a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of the neighboring diplomacy of the two countries reached strategically.
     Currently the two-country relationship is in the best state in the history. It was based on such favorable background, by sections of this paper, it analyses that China and India in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diplomacy,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factors and non-Harmony factors,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approach, and Sino-Indian diplomacy and harmony in the bright future of a preliminary outlook. Currently, the prospect's carrier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ino-Indian Strategically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Relation'.
     Consequently, at the end of the artic, it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this kind of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ir Strategically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Relation. We can foresee that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necessarily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引文
[1]2004年10月,中国与俄罗斯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了“和谐世界”的观点。
    [2]“和谐世界”的提出有理念和策略两方面的含义,也有学者从现实层面上策略工具含义角度对“和谐世界”进行界定。如金灿荣教授认为“和谐世界”实施时,要避免文化霸权主义,否则会影响其操作性,招致反感;而且不要急于把其制度化,避免欲速则不达。刘长敏教授认为从现实角度看,“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价值倡导,但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首先是对国际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基本认定,其次是对于中国威胁论的再度积极回应;另外是构筑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孙洁婉教授也认为“和谐世界”理念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其价值理念,有很强的包容性。在相当程度上将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东西赋予中国化,不是有很多的新意,所以国际社会的反应也不是很强烈。另一方面,“和谐世界”理念带有策略性,是迎合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的。外交学院的杨闯教授认为解释和谐世界的内涵应从现实角度看,需要解决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南北国家差距过大两个问题。另外,和谐世界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力量对比之上,应该建立一种可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提倡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基本道义。本文仅从理念层面上讨论“和谐世界”的效用。
    [3]满振刚:《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深层解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5期2006年9月。
    [1]阮宗泽:《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外交》,《嘹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46期。
    [2]卷首语:《中国外交新理念》,《国际展望》,2006年第16期。
    [3]秦亚青:《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前线》,200年第12期。
    [1]胡锦涛:《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5页。
    [1][印]谭中、[中]耿引曾:《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卜5页。
    [1]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中央文献办公室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第79页。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81页。
    [2]林良光等:《当代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1]吴俊才:《印度史》,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48页。
    [1]Tan Chung ed.Indian Horizons,Special Issue,India and China,Iranian Desai,ICCR,New Delhi,1994.p.3
    [1]《牟子理惑论》第20章,《弘明集》,四部丛刊本,卷一。
    [1]白春晖:《印度与中国:某些回忆与思考》,转引自王宏伟《中印关系研究》,第100页,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
    [1]曹志为:《毛泽东处理西藏问题的历史启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5期。
    [2]张植荣:《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
    [1]杨学平:《浅析制约中印关系必展的几个主要因素》,《南亚研究季刊》2002年第1期。
    [2]《1959年9月26日尼赫鲁总理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和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来往文件汇编(1950年8月-1960年4月)》,第196页。
    [1]胡锦涛:《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 构筑亚非新型略伙伴关系-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4月。
    [1]周卫平:《百年中印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00-405页。
    [1]张春燕:《中印战略关系中的制约因素与动力》《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2期。
    [1]内维尔·马克斯维尔:《印度对华战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64页。
    [1]李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档案与社会》,1985年第3期。
    [1][印]谭中、[中]耿引曾:《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3页。
    [2][印]伊曼纽尔·波奇帕达斯笔录:《甘地夫人自传》,北京,时事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1]随新民:《印度对中印边界的认知》,《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1期(总第5期),第62-85页。
    [2]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第163-176页。
    [1]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第163-176页。
    [2]庄友明:《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环球网.胡锦涛访印度偏重经济.http://www.singtaonet.com.2006/11/12.
    [1]东方网.印中人民是兄弟.http://news.eastday.com.2006/11/23.
    [1]罗雄飞、赵剑:《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与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南亚研究,2003年第2期。
    [1]《新华月报》,1982年第19号,第219页。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页。
    [1]《新华月报》,1982年第19号,219页。
    1.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2.[印]:谭中、[中]耿引曾: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M],商务印书馆,2006.
    3.[美]梅·弋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M],时事出版社1994.
    4.[英]阿拉斯太尔·蓝姆:中印边境[M],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
    5.[印]尼兰詹·普拉沙德: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6.[英]D·C·瓦特:国际事务概览(1962)[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7.[英]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8.[英]韩素音:韩素音自传-吾宅双门[M],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1.
    9.巴瑞·布赞等著:新安全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0.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M],北京:三联书店,1971.
    11.帕兰杰佩:中印关系:视角已经改变[N],印度教徒报,2000-09-01.
    12.内维尔·马克斯维尔:印度对华战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
    13.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4.孙士海:走向21世纪的中印关系[A],2000年亚洲报告[C],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16.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17.刘建:中印全面合作的新阶段[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3,(47).
    18.孙亚菲:龙象相邻中印关系的历史与现实[N],南方周末,2003-06-19.
    19.朱萍:印度主流并不把中国当敌手[J],新闻周刊,2003,(23).
    20.胡奎文:中国新闻周刊透析中印关系:怎样的“亚洲世纪”[J],新闻周刊,2003,(23).
    21.申健:出任驻印度大使的前前后后[A],当代中国使节外交生涯(第三辑)[C]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22.胡锦涛:携手拓展合作,共创美好未来-在印度科学宫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6/11/24.
    23.李慎明,王逸舟主编:国际形势黄皮书:2003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4.周小毛:印度外交与中印关系[A],载周特新、罗志丹主编亚洲:新世纪面临的 机遇与挑战[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5.林良光等著:当代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6.尹锡南:中印俄三边合作初探[J],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第1期.
    2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8.叶正佳:中印建交50周年-经验、教训及前景[M],南亚研究1999年第1期
    29.张植荣: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30.赵蔚文:《印中关系风云录》[M],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31.林良光等:《当代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2.刘宏煊:中国睦邻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33.张敏秋:试析发展中印关系的几大障碍[J],国际政治研究,2002,(4).
    34.赵干城:印度对华政策辨析[J],当代亚太,2003,(11).
    35.赵蔚文:印中关系风云录[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36.张家栋:中印关系的国际战略审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6).
    37.杨平学:试析制约中印关系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J],南亚研究,2002,(1).
    38.赵干城:印度对华政策辨析[J],当代亚太,2003,(11).
    39.王宏纬:中印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
    40.李小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新格局与中国的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1999(4).
    41.阎学通: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42.张文木: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43.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N],2004-03-15(3).
    44.李慎明,王逸舟主编:国际形势黄皮书:2003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
    45.周小毛:印度外交与中印关系[A],载周特新、罗志丹主编.亚洲:新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C],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46.赵伯乐:当代南亚国际关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48.余雁:五十年国事纪要·军事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49.朱元石:共和国要事口述史[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