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存在方式及其自然权利形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霍布斯把人的天性设定为个人追求自身欲望的满足,他以此确立了人的个体身份。由于个体欲望活动和他人欲望活动之间的冲突,对个体来说他人就具有了敌对性,这使个体存在产生了对抗性。在个体的不同存在方式中,个体对自身和他人之间关系设定的不同,个体的对抗方式也就不同,这些不同的存在方式和对抗方式使个体拥有不同形态的自然权利。霍布斯在其理论中分析了个体的三种存在方式和对抗方式,以及个体自然权利的三种不同形态。在自我绝对优先的存在方式中,个体自我设定其主观欲求,并采用直接的对抗方式,通过使用自身的一切力量控制他人行为,来消除他人的敌对性。在直接对抗中,个体拥有无限的自然权利,即对一切事物的权利。由于个体和他人之间在力量上的平等,在直接对抗中个体不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有效控制他人的行为,这使个体的欲求无法有效实现,因此个体无限的自然权利是不可行的。在自我相对优先的存在方式中,个体根据普遍的平等原则设定其正当欲求,并采用间接对抗的方式,通过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有限手段控制他人行为,来消除他人的敌对性,使其正当欲求能够得到优先实现。在间接对抗中,个体拥有有限的自然权利,包括平等的人身权、财产权和自由裁量权。由于在间接对抗中个体也无法获取足够的力量来优先实现其正当欲求,因此个体有限的自然权利也是不可行的。在他人优先的存在方式中,个体根据主权者的意志来设定其实际欲求范围,延迟自身正当欲求的实现,从而使他人欲求的实现具有优先性。个体采用消极对抗的方式,把对抗意志只保留在主观观念中,只有在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极端状态下,才采取反抗他人意志的行为来维护其自身存在。在消极对抗中,他人对个体仍具有无限的敌对性,这使个体的存在陷入困境。霍布斯认为,造成个体存在困境的根源是人们理性道德能力的不完备,因此个体走出存在困境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理性道德能力。教育作为个体摆脱存在困境、实现正当欲求的手段,使个体消极自然权利产生了社会化,霍布斯由此证明了一种合理的个体自然权利在实质上的社会性。
Individualism is the current character in morden european society which considered the human being in the centre of world, supports the positive meaning of this life,and to give individuals the realization of worldly desires to legitimacy. The rise of individualism made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collapsed and individuals liberated,Meanwhile, intensified social conflicts, resulting in social unrest and war. This kind of social situation pulled the political science to facing a new task,namely, how to build the social order in the base of individualism. This new topic in political science is the motivity of natural rights theory of Thomas Hobbe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natural right theory is The opposability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the theory assumed the nature of Individual's were pursuiting all his desire,thus the person's individual identity could be established.A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individual desires and activities of others was unavoidable, others made hostility to one's existence,so there is a confrontational in individual, and made the the effective of self-preservation as an objective to the desire of individual existence.Individual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confrontation, self-preservation of individual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That's the necessary of using scientific method to reviewing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way in individual existance.
     Hobbes first analyzed individual direct confrontation way. the former is the way considering his own desire first no matter how the other's demand,he was not under the desire of others to limit their desires,it is not any restrictions.in this way, the scope and fight against the individual means are infinite, the way of individual confrontation is direct.In this direct confrontation, the individual has an infinite natural right, that the natural right of all things. the individual desires of the unrestricted caused direct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desires of individual activities with others. Individual has to expanding his mandatory force to maintaining his exist. However,the hostility couldn't be eliminated since the individual hasn't no more strength than the others.so the hostility to others was infinite,and cause the war between oneself and another.In this state of war,the individual couldn't get self-preservation.Therefore, an individual's natural rights is not feasible.
     Hobbes subsequently analysed the relative priority of individual self-existence and the indirect confrontation by the mathod of natural law.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is the substance of a rational natural law, which requires the individual take the same attitude between themself and others.The relative priority of the existence of oneself is a practical form of equality principle.In the form of which practice, individual decided his legitimate desir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individual satisfied his justifiable demand by the principle of self-priority. The scope and method against the individual existence are limited, the way of individual confrontation is indirect which could only as a preparedness, punishement,compensition in case of the justifiable interests be violated. In this indirect confrontation,the individual has a limited natural rights, including equality of personal rights, property rights and discretion. As there was big competi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thers,individual must rely on some compulsive power to eliminate this hostility so as to set up a equal relation and estabilsh alliance with others.However, the disruption and conflict in the natural alliance would take place usually and couldn't be sustained in a long time, which makes the individual couldn't establish an equal relations with others and perserve himself in the way of self-relative priority. In conclusion, a limited natural rights in individual isn't feasible.
     Hobbes Finally analysed the way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with the priority of others and in which there is a way of negative confrontation.The priority of others constructed by principle of absolute sovereignty.It is also a practical form of equality which individual admitted the priority of sovereignty,hang up itself desire,obey the sovereignty's will,then set up a equal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in this way, individuals in the general can not resist the will of the sovereign to maintain their existence.only in extreme condition,that is,the rule of the sovereign serious damage the interest of individual,Individual was able to resist the will of the sovereign to protect their own existence.therefore,the way of individual confrontation is negative,but in such a confrontational way, Individuals have a negative natural rights. And other subjects as sovereignty, rational and moral capacity of incomplete manner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priorities, the others still have unlimited individual hostile, which makes the whole existence of individual hardship. Hobbes believes that to make the plight of the individual out of the way there is through education and the subjects of the sovereign capacity of the moral and r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s a means of individual desire to achieve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nature of the society. Natural rights are not only being retained in the individual's subjective area, or is only used in extreme condition,but also through the exchange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others to change the ideas of others such subjective social manner to achieve.
     The creativity of Hobbes theory is that he demonstrates the social nature of individual natural rights in a roundabout way. A reasonable individual natural rights, that is not a subjective arbitrary desire, nor the individual in the universal principle of priority to achieve the legitimate desire, nor is this a legitimate desire of the purely subjective, but the exchange with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legitimate desires. In this society of individual natural rights, the individual’s opposability also has a positive meaning. The shortage of Hobbesian natural rights theory is that the natural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was not undestaned very well. The individual's natural rights couldn’t be expressed and realized by individual’s more act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引文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 [英]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4. [英]霍布斯:《利维坦》附录[M],赵雪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版。
    5. [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6.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M]:君主论,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7.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现代政治与自然[M],渠敬东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 [美]A. P.马蒂尼奇:霍布斯传[M],陈玉明译,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 [美]马歇尔·米斯纳:霍布斯[M],于涛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10.[德]施密特: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M],应星、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12.[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美]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15.[英]昆廷·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M],李宏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16.[英]昆廷·斯金纳:近代英国政治话语[M],潘兴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英]昆廷·斯金纳:霍布斯哲学中的理性与修辞[M],王加奉、郑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5年版。
    18.[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9.[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美]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M],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21.[美]约翰·菲尼斯:自然法和自然权利[M],董娇娇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美]迈克尔·弗利登:权利[M],孙嘉明、袁建华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23.[英]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M],李日章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24.[美]迈克尔·扎科特: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M],王岽兴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25.[美]穆瑞·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M],吕炳斌、周欣、韩永强、朱健飞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美]斯托纳: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柯克、霍布斯及美国宪政主义诸源头[M],姚中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美]曼弗雷德·弗兰克:个体的不可消逝性[M],先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8.[英]尚塔尔·墨菲:政治的回归[M],王恒、臧佩洪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英]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M],彭淮栋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30.[西德]B.维尔姆斯:当代霍布斯研究的趋向[J],鸿雁摘译,世界哲学,1981第3期,原载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80年第3期。
    31.[德]谢林:自然权利新演绎,曾晓平译,世界哲学,2004年第5期。
    1.鄂振辉:自然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申建林:自然法理论的演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严海良:人权论证范式的变革——从主体性到关系性[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甘绍平:人权伦理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6.文长春:逻辑在先的个人权利——诺齐克的政治哲学[M],中国编译出版社,2006。
    7.高全喜: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M],新星出版社,2007。
    8.黄伟合:英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从洛克边沁到密尔[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王利:国家与正义:利维坦释义[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王彩波、靳继东:西方近代自由主义传统:从霍布斯到约翰·密尔[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
    2.郭为桂:秩序的解体与重构:霍布斯“绝对主权”思想评析[J],东南学术,2004年第2期。
    3.苏云婷、靳继东:霍布斯与近代自由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4.李庆钧:霍布斯:理性与社会秩序[J],江海学刊,2004年第12期。
    5.蒋永甫:人类生存困境与政治国家的产生——亚里士多德、霍布斯与马克思国家起源理论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6.蒋永甫:自然状态与政治文明——霍布斯政治哲学的两个对立的主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8期。
    7.周子良:试谈霍布斯的和平学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8.张海芳:霍布斯关于人性的政治哲学基础[J],理论学习,2005年第7期。
    9.刘科:霍布斯道德哲学中的理性之思[J],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4期。
    10.艾克文:亚里士多德与霍布斯对人与政治关系认识的比较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1.李红珍:“利维坦”对“狼”的慑服——霍布斯政治逻辑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2.陶建钟: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自由与权利”述评——从霍布斯到柏克[J],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6期。
    13.田宝法:自然法的近代化与法律强制力的合理性[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第8期。
    14.暴景升:现代政治哲学的世俗化建构——霍布斯政治理论的神性与俗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5.孙一平、王士俊:义务的起源:霍布斯的阐释与争议[J],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1期。
    16.毛晓秋:法律的驯顺与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
    17.余宜斌:市场社会与自由主义——麦克弗森对于霍布斯的政治理论的解读[J],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11期。
    18.徐向东:托马斯·霍布斯的自由与慎思[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9.任志安.霍布斯:自然法理论中的约伯——霍布斯论自然[J].学术探索,2001-12
    20.王铁之、黄佳祥:霍布斯和英国革命——读恩格斯评价霍布斯的一封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2期。
    21.贾海涛:论霍布斯的权力哲学及其历史影响[J],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
    22.刘小枫:霍布斯的“申辩”[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1期。
    23.王宏文:霍布斯政治思想研究二题[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6期。
    24.刘北成:评霍布斯的社会—国家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5期。.
    25.张青荣:霍布斯政治观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10期。
    26.孙智映:从霍布斯的人性论到其契约观[J],福建论坛(文史哲),1997年第10期。
    27.赵磊:理性与秩序——霍布斯政治哲学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28.寿建纲:霍布斯对宗教与神学的批判[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29.付雅慧:个人的位置——霍布斯与洛克自然权利观的比较[J],理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0.申建林:论马克思对自然权利理论的质疑和超越[J],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2期。
    31.陈林林: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历史视野中的西方人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2期。
    32.李庆钧:霍布斯的理性与社会秩序[J],江海学刊,2004年第4期。
    33.赵明:康德论“自然权利”[J],法意,2006年第2期。
    34.李建华、肖毅:自然权利存在何以可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第1期。
    35.孙德朋:从自然正义到自然权利[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
    36.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第8期。
    37.黄正华:权利与自然权利,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4年第12期。
    38.梁文韬:再思自然权利自由主义之基础[J],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39.杨晓东:自然权利与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转向[J],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
    40.宫建新、李瑜青:财产权合理性的哲学基础——自然权利论与工具主义论的交锋[J],江苏行政学院报,2002年第4期。
    41.青人:评霍布斯和洛克的国家学说[J],青海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
    42.曹宪忠.社会契约理论:霍布斯与洛克之不同[J],文史哲,1999年第1期。
    43.卢珂:霍布斯、洛克之自然法思想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44.欧阳英:现代民主的发生机制与本质——由霍布斯与洛克社会契约论差异引发的思考[J],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45.刘艳玲:霍布斯和洛克政治思想中关于自然状态的比较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2期。
    46.张国军:主权逻辑与宪政逻辑——霍布斯与洛克自由主义思想之比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47.李泽:共同价值基点衍生的两种自然法理念——霍布斯与洛克自然法思想之比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8.陈晓虹:自然权利维度下的政府权力限约——从霍布斯、洛克的理论谈起[J],人权,2008年第8期。
    1.赵明:命令理论与义务的证成——从霍布斯到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主题变奏[D],硕士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黄涛:论“恐惧概念”——霍布斯法哲学学说的人性论基础[D],硕士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张延聚:霍布斯自然权利理论探析[D],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08年。
    4.杨巧蓉: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学说探析[D],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杨帆:自然权利理论研究[D],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
    6.钟丽娟:自然权制度化研究[D].博士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7.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霍布斯、洛克与自由主义的兴起[D],博士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 Leo Strauss, Liberalism Ancient and Modern, New York: Basic Books Press, 1968.
    2. Alan Rgan,Hobbes and individualism,in Perspective on Thoms Hobbes, ed.by Roger&Alan Ryan,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8.
    3. C.B.Macpherson,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Hobbes to Lock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4. Parfit,Reasons and Persons,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4
    5. Y.C.Zarka, First Philosophy and The Foundatiom of Knowledge,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obbes,ed.by Tom Sorell,Cambridge:Cambridge Uneirersity Press,1996.
    6. Manent Pierre, An Intellectual Histlry of Liberali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7. Oakes Thomas Hobbes,Man and Citizen,in English Works of Thomas Hobbes, ed.by Sir William Molesworth,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1958.
     1杨帆:自然权利理论研究[D],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第25页。
    2甘阳: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A],载于[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7页
    1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页。
    2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页。
    3 Alan Rgan,Hobbes and individualism,in Perspective on Thoms Hobbes,ed.by Roger&Alan Ryan ,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8,p.81.
    4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
     1转引自B.维尔姆斯,当代霍布斯研究的趋向[J],鸿雁摘译,世界哲学,1981第3期,第52页,原载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80年第3期。
     1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页。
    1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C],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8页。
    2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3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C],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页。
    1 C.B.Macpherson,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Hobbes to Lock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页。
    1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
    2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
    3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C],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页。
    4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C],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页。
    5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C],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1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C],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页。
    2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3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C],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页。
    1黄涛:论“恐惧”概念——霍布斯法哲学学说的人性论基础[D],硕士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第20页。
    2黄涛:论“恐惧”概念——霍布斯法哲学学说的人性论基础[D],硕士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第20页。
    1王利:国家与正义:利维坦释义[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9页。
    2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页。
    3 [英]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页。
     1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页。
    2禹江:试论霍布斯的自由与义务观[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第30页。
    1王利:国家与正义:利维坦释义[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页。
    2王利:国家与正义:利维坦释义[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导言。
    1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3页。
    1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页。
     1奥克肖特:《利维坦》导读[A],应星译,载于洪涛、应星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C],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页。
    2 [英]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M],李宏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2页。
    1 [德]施密特: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M],应星、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
     1 [德]施密特: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M],应星、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1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24页。
    2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25页。
    
    
    1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29页。
    2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58页。
    
    
    1严海良:人权论证范式的变革——从主体性到关系性[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9页。
    2转引自杨帆:自然权利理论研究[D],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第30页。
    3杨帆:自然权利理论研究[D],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第30页。
     1杨帆:自然权利理论研究[D],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第42页。
    1 [美]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M],彭淮懂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页。
     1转引自杨帆:自然权利理论研究[D],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第35页。
    
    
    1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16页。
    2 [美]马歇尔·米斯纳:霍布斯[M],于涛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3页。
     1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9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
    
    1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页。
    2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M],潘汉典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3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献辞。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8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3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8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5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5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3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页。
    5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4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5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2页。
    3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2页。
     1转引自[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4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3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4页。
    
    1 Thomas Hobbes,Man and Citizen,English Works of Thomas Hobbes,Ed.by Sir William Molesworth,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1958,p.50.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3刘科[J]:霍布斯道德哲学中的理性之思,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2期,第55页。
    4 [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2页。
    5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81页。
    
    
    1刘科:霍布斯道德哲学中的理性之思[J],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2期,第55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63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5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5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6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0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0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0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2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2页。
    4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5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3页。
    6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7页。
    
    
    1转引自[英]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6页。
    3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4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
    5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3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4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5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2页。
    6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2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2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2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3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4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5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6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8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3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35页。
    
    
    1 [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第459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63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62页。
    2 [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12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2页。
     1 [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12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3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2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3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3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4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2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2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80页。
    3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3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1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22-123页。
    3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8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9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7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7页。
    4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5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页。
    
     1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5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8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8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8-1095页。
    
    1王利:国家与正义:利维坦释义[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导言。
    2王利:国家与正义:利维坦释义[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导言。
    3孙一平、王士俊:义务的起源:霍布斯的阐释与争议[J],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1期,第80页。
    4孙一平、王士俊:义务的起源:霍布斯的阐释与争议[J],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1期,第81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20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20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9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0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2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5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63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6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6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3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8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献辞。
    3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献辞。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7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0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0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6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7页。
    5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0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91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2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3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4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2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3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6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4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8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4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4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4页。
    2余宜斌:市场社会与自由主义——麦克弗森对于霍布斯的政治理论的解读[J],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11期,第36页。
    3余宜斌:市场社会与自由主义——麦克弗森对于霍布斯的政治理论的解读[J],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11期,第36页。
     1余宜斌:市场社会与自由主义——麦克弗森对于霍布斯的政治理论的解读[J],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11期,第36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7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8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5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6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4-95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5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8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1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7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7-138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08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71页。
    2 [德]施密特: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M],应星、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3 [德]施密特: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M],应星、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1页。
    1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22页。
    3 Y.C.Zarka,First Philosophy and The Foundatiom of Knowledge,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obbes,ed,by Tom Sorel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77.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23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75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65页。
    4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14页。
    1 [英]塔克:《论公民》英文新译本导言[A],载于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4页。
    2 [德]施密特: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M],应星、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1页。
    
    
    1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94页。
    2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94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9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9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09-210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61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7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页。
    2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1 [英]霍布斯:论公民[M],应星、冯克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70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72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70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0页。
     1 [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7页。
    1 [英]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M],王加奉、郑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5年版,第456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6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94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64页。
    1 [德]施密特: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M],应星、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1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49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42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72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0页。
    
     1 [英]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M],王加奉、郑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5年版,第362页。
    1 [英]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M],王加奉、郑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5年版,第346页。
    2转引自[英]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M],王加奉、郑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5年版,第366页。
    3转引自[英]斯金纳: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M],王加奉、郑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5年版,第456页。
     1 [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20页。
    1 [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1-452页。
    2转引自艾克文:霍布斯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1期,第726页。
    
    
    1 [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7页。
    2 Parfit,Reasons and Persons,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4,p87.
    1转引自艾克文:霍布斯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1期,第722页。
    2 Manent Pierre,An Intellectual Histlry of Liberali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pp,20-38.
    1 [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2 [德]施密特: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M],应星、朱雁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
    3刘科:霍布斯道德哲学中的理性之思[J],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2期,第56页。
    4转引自艾克文:霍布斯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1期,第72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