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公正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公正问题成为时代重大议题的必要性越来越大。第一章探讨经济公正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节是经济公正问题的提出,先分析了经济公正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对于经济公正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国内经济公正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经济公正的内涵、经济公正问题的表现、经济公正的关键范畴、经济公正的原则、经济公正的意义、经济公正的实现;国外经济公正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概括了几种现在很通行的理论。第二节简要地分析了这种研究现状的原因是如何引发的,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往研究的缺陷,一是意识形态的原因。第三节和第四节探讨经济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对于经济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公正与和谐均为当今中国社会重要的价值诉求,经济公正与社会公正、社会和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于经济公正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经济公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经济公正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第二章是经济公正问题的历史考察——经济公正史批判。第一节是经济史上对于经济公正问题存在的争端。这些争端主要有经济全球化浪潮与经济公正的问题、贫富差距与环境恶化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的问题。第二节对于古代和近现代的经济公正思想的梳理都遵循中西分化的主线。第三节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公正思想的批判性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休谟、边沁、穆勒、亚当斯密、罗尔斯等人。指出了他们的思想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公正思想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包括对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邓小平这些人的经济公正思想的介绍以及对他们思想的评价。
     第三章是经济公正问题研究的困难所在。经济公正问题研究的困难众多,笔者主要抓住了三大争端,一曰经济公正与平等、一曰经济公正与效率、一曰经济公正与实践。
     关于经济公正与平等,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经济公正与平均主义,经济公正、平均主义与共同富裕。关于经济公正与效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中共中央关于两者关系的决议以及笔者对此的看法、学界对于两者关系的看法以及笔者的态度。关于经济公正与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笔者在论述了经济公正问题的三大研究困难以后在第四章论述了经济公正的内涵、类型和特性。是望对经济公正的规定性有更详细的阐述。而经济公正的规定性也是经济公正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对于内涵主要是要把它与其它几个相近的概念相区分,类型主要分为常态经济情况下的经济公正与非常态经济情况下的经济公正,特性有历史性、阶级性和合理性。
     问题既然提出来了,那么解决是很紧要的,所以第五章是经济公正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关于解决的方法途径,笔者从制度、道德和加强经济活动的公正制约三大角度进行阐述。对于制度如何解决经济公正问题,主要从制度是实现经济公正的重要保证和制度在经济公正前提下的安排问题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对于道德如何解决经济公正问题主要从道德是实现经济公正的重要保证和道德在经济公正前提下的建设问题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对于加强经济活动的公正制约,要求把握四个经济运行环节的公正制约,即做到加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公正制约。
     笔者对于学界的关于经济公正的各个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使经济公正更贴合实际,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issue of economic justi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era. The writer first discourses the meaning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nomic justice issu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writer fi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ssue, then discourses the in and abroad studying situation.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studying situation of the issue in our country from six aspects:the implications, embodiments, key conceptions, rules, meanings and realizations.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studying situation abroad through grasping some popular theories. Then the writ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such a situation. There are two causes: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revious study, the cause of ideology. And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meanings in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acticing the idea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relations of economic justice and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wo aspects:justice and harmoniousness are important pursuits of value in today China society. Economic justice, the justice of society and the harmoniousness of society are combined.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relations of economic justice and practicing the idea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from two aspects: economic justic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a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economic jus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ct upon each other.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solving ways of the issue in history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isputations of economic justice issue in the economic history ar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justice, the distance of poor and rich and the trend of environment turning worse, economic growth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ancient and modern thinking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departure of China and west.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important ideas of some famous persons and points out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Lastly analyzes Marxism economic justice idea and comments on it critically.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difficulties of studying the issue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of this issue. The writer mainly grasps three. The fist is economic justice and absolute equalization. The second is economic justice and efficiency. The third is economic justice and practice.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issue that economic justice is not absolute equalization from two aspects:economic justice and absolute equalization; economic justice, absolute equalization and becoming rich together.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issue that economic justice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rule of efficiency from two aspects:the Party's decision on the relations and the opinions of writer, the opinions of academic world and the attitude of writer.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issue that economic justice deserves practic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writer then discourses the implications,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justice in the fourth chapter in order to discourse the rules of economic justice in detail. And the rules are the reasons of creation of issue too. The point of telling apart the implications is to distinguish it from other similar conceptions. The types are economic justic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usual economic circumstance and unusual economic circumsta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justice are history, class, properness.
     After putting forward the issue, it is vital to solve it. The writer discourses the solving ways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s,moralit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striction of economic justice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writer sorts the issues from some aspects, analyzes critically and puts forward her own ideas in order to make economic justice nearer to the real world and better servi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especially China's economy.
引文
① 黄云明:《经济伦理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12页。
    ② 陈传胜:《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98页。
    ①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5页。
    ② 黄云明:《经济伦理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21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
    ① Karl Marx, "The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me ", P.24.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144页。
    ① 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39页。
    ② 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页。
    ① 黄建萍:《公正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385页。
    ② 赵凯荣:《广义发展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9-50页。
    ③ 赵凯荣:《广义发展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20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8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① 黄建萍:《公正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384-385页。
    ① Paul M. Sweezy, "More (or less) On Globalization ", Monthly Review,SeDt.1997
    ② 乔法容、朱金瑞:《经济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② 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① 陈伯君:《转型期中国改革与社会公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② 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③ 陈伯君:《转型期中国改革与社会公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 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② 赵凯荣:《广义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9-90页。
    ① 柯亨:《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霍政欣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
    ① 张静:《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① 陈伯君:《转型期中国改革与社会公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① (法)保罗·利科:《论公正》,程春明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4-45页。
    ② (美)塞缪尔·弗莱施哈克尔:《分配正义简史》,吴万伟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64页。
    ①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
    ②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②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1页。
    ①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① 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2-283页。
    ① 乔法容、朱金瑞:《经济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20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143页。
    ① 《拉法格文选》(.上),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0页。
    ② 拉法格:《财产及其起源》,王子野译,三联出版社1962年版,第19页。
    ① 乔法容、朱金瑞:《经济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1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5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99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① 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157页。
    ① 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5页。
    ① G.A.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①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4-55页。
    ② 乔法容、朱金瑞:《经济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1页。
    ①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03页。
    ① 梁治平:《转型期的社会公正:问题与前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521-52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③ 陈少峰:《正义的公平》,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页。
    ① 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20页。
    ② 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5页。
    ① 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页。
    ② 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228页。
    ① 梁治平:《转型期的社会公正:问题与前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169页。
    ① 冯颜利:《全球发展的公正性:问题与解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9-100页。
    ①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8页。
    ①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7页。
    ②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8页。
    ① 汪荣有:《经济公正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34页。
    ① 陈伯君:《转型期中国改革与社会公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② 乔法容、朱金瑞:《经济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44-24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1-3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赵凯荣.广义发展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上、下卷)[M].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7]陈少峰.正义的公平[M].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8]张静.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9]陈伯君.转型期中国改革与社会公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12月.
    [10]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1]汪荣有.经济公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公正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12]董建萍.公正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社会公正若干问题研究[M].学林出版社,2010年8月.
    [13]金雁、秦晖.经济转轨与社会公正[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14]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15]汤玉奇、陈继新、曾辉尧.社会公正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6月.
    [16]姚洋.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17]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
    [18]冯颜利.全球发展的公正性:问题与解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
    [19]李惠斌 李义天.马克思与正义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20]杜莉 何志鹏.中国-欧盟: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21]张静.转型中国:社会公正观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22]李岳.公正是最大的动力[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
    [23]阳芳.企业薪酬分配公正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24]乔法容、朱金瑞.经济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25]黄云明.经济伦理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6]余达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27]陈传胜.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8]汪荣有.经济公正:社会经济活动的精神动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41(3).
    [29]刘化军、郭佩惠.经济公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伦理基础[J].理论学刊,2005年2月.
    [30]高瞻.也谈经济公正及其实现[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1]范广军.新时期我国经济公正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32]汪荣有、谢中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正思想及其贡献[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33]赵泽林.试论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公正的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4]程立显.社会公正: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之道[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11期.
    [35]鞠巍.无知之幕与经济公正——公平契约论对市场经济的方法论意义[J].江淮论 坛,2007年第5期..
    [36]张广宁.新经济时代经济范畴的实现[J].学海,2001年第5期.
    [37]王锐生.经济公正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8]刘化军、郭佩惠.经济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基础[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
    [39]上海市社科联.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平与正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文集[C].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0]郭佩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公正[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1]杜凡.转型社会的公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42]李建华.社会发展中的公正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
    [43]宋增伟.制度公正问题研究——从人的发展视角分析[D].山东大学,2006.
    [44]胡高飞.国际经济公正的伦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
    [45]王守智.便捷经济公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7(28):4.
    [46]龚群.分配正义与消除贫困[N].光明日报,2009,8(11):11.
    [47](法)保罗·利科.论公正[M].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
    [48](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4月.
    [49](德)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50](英)约翰·米尔斯.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M].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
    [51](美)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
    [52](英)罗素.战时之正义[M].商务印书馆,1921年.
    [53](英)G.A.柯亨.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54](英)G.A.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东方出版社,2008年3月.
    [55](美)塞缪尔·弗莱施哈克尔.分配正义简史[M].译林出版社,2010年11月.
    [56](美)约翰·罗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57]Jillian Jimenez.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Change toward the Cre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Justice[M]. Sage,2009.
    [58]Giorgio Brosio, Harold M. Hochman. Economic Justice Volume Ⅱ[M].An Elgar Reference Collection,1998.
    [59]Robert E. Kuenne. Economic Justice in American Society[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60]Morris Silver.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Justice[M]. Basil Blackwell,1989.
    [61]Martin Cohen. Smith's Wealth of Nations[M].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8.
    [62]Serge-Christophe Kolm. The Theory of Justice[J].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1996.
    [63]Leo Montada and Angela Schneider. Justice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to the Disadvantaged[J]. Social Justice Research, Vol.3, No.4,1989.
    [64]Nigel Dower. Global Economy, Justice and Sustainability[J].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2004.
    [65]Carl-Henric Grenholm. Economics, Justice, and Welfare:an Introduction[J].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