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由来已久,但是针对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形成、发展与生存密切关联的周边环境的关注始终不够。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城乡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普遍缺失的态势中,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因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厚重内涵,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烙印。2005年第15届ICOMOS在中国西安的大会通过的《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作为第一部有关遗产周边环境的国际法规,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实践指导原则。因此,当前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与规划设计已经越来越成为城乡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正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对于基础理论和设计实践进行了综合研究,初步建立了有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模式,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本论文首先通过对各项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和其他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解析,对世界遗产保护理论和我国有关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为论文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环境保护与规划设计的要素系统,并结合自身的设计实践,选取国内外优秀的既往设计成功案例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解析研究。
     基于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理论基础研究和既往设计实践研究的综合研究成果,本论文建构了全面系统的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模式体系。提出了设计中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保护与规划设计依据,并提出以类型化的方式来展开规划设计。并总结了各种适宜的规划先导理念和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法,对于指导现实中有关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中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It has been an age-old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historical culture heritage, but the attention about the surrounding related closely to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xistence of historical culture heritage isn’t enough.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universal absenc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cultural features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 the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e heritage and environment represents to strong local culture fea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Xi’an Declara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Setting of Heritage Structures, Sites and Areas》adopted in Xi’an, China by the 15th General Assembly of ICOMOS in 2005, a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law on heritage setting,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practi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design of historical culture heritage and setting. Therefore, the overall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design of historical culture heritage and environment has 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researches synthetically the basic theory, design and practice, establishes preliminarily th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design pattern about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historical culture heritage resource, and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ollowing design practices.
     This paper have analyzed various kinds of programmatic document as milestone and the other technical legislations, and then hav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protection theory of home and aboard. On this bases,the element system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sig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and their environment have been made up. Meanwhile, some successful cases of home and aboard have been selected and gener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the author who connected with her own design practice.
     Based on the basic research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setting,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traditional design practic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structs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design model system for built environment ar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principles should been followed , guiding ideology , design basis of planning and protection,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stereotype to start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summarizes various appropriate planning guide idea and the detailed planning methods. It‘s given inspiration to guid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practice abou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reality.
引文
①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8
    ②The Athens Charte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 (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ICOMOS,1931).Adop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 of Historic Monuments. Athens,1931,http://www.icomos.org/docs/athens_charter.html
    ③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ICOMOS,1964年).原载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
    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UNESCO,1972年).原载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http://portal.unesco.org/en
    ①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ICOMOS,1987年).原载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
    ②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ICOMOS,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③赵巍(译),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ICOMOS,1999年),时代建筑[J],2000(3):24,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
    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UNESCO,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http://portal.unesco.org/en
    ⑤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ICOMOS,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次大会.中国西安,2005,国家文物局网站译. 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①[加]简·雅各布斯(Jacobs J.),金衡山,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M],北京:译林出版社,1961
    ②[美]刘易斯·芒福德,宋俊岭,倪文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③[美]凯文·林奇,方益萍,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④[美]柯林·罗,童明,李德华,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⑤[意]阿尔多·罗西,黄士钧,刘先觉,城市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⑥[挪]诺伯格·舒尔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⑦[美]布伦特·C·布罗林著,翁致祥,叶伟,石永良,张洛先译,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⑧[前苏联]O·N·普鲁金著,韩林飞译,金大勤,赵喜伦校,建筑与历史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①吴良铺,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②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③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④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⑤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⑥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①朱光亚.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筑环境创造.时代建筑[J],1998(3):81-83
    ②陈薇,南京明城墙修复与价值评估探讨[R],第二届世界遗产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研讨会,苏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2008
    ③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④吕俊华、邵磊,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探索性方案——南池子危旧房改造规划[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⑤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⑥罗小未,沙永杰,钱宗灏,张晓春,林维航,上海新天地----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的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⑦周俭,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⑧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①[意]阿尔多·罗西,黄士钧,刘先觉,城市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3-26
    ②[英]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译,后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③[英]G·勃罗德彭特著,乐民成等译,符号·象征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④[意]布鲁诺·赛维著,王虹,席云平译,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①布正伟,建筑语言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新建筑[J],2000(2):29-32
    布正伟,建筑语言的原生属性与特性,新建筑[J],2000(3):21-23
    布正伟,建筑语言构成的复合系统,新建筑[J],2000(4):26-29
    布正伟,建筑语言结构的框架系统,新建筑[J],2000(5):21-24
    布正伟,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上),新建筑[J],2000(6):43-45
    布正伟,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中),新建筑[J],2001(1):67-70
    布正伟,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下),新建筑[J],2001(2):61-63
    ②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5
    ③常青,建筑人类学发凡,建筑学报[J],1992(5) :39-43
    常青,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建筑师[J],2008(6):95-101
    
    ①丁宁,论建筑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5
    ②熊明,建筑场与城市广场尺度,建筑创作[J],2000(3),20-27
    ③[日]芦原义信,尹培桐,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日]芦原义信,尹培桐,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①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学报[J],1999(1):8-15
    ②郭旃,《西安宣言》——文化遗产环境保护新准则,中国文化遗产[J],2005(6):6-7
    ②中国世界遗产网,链接:世界遗产分类评定标准,建筑与文化[J],2004(6):34-35
    ①程晓燕.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56-58
    ②以上部分内容来自:[U.K.]Peter J.Larkham,Conservation and the City[M],London :Routledge,1996; 以及: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①李琰,巴黎历史风貌保护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借鉴[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49-52
    ①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310-311
    ①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311-312
    ②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8-111
    ③[澳]Alexandra Marsden,澳大利亚国家遗产的保护机构及保护原则,国外城市规划[J],1997(3):2-4
    ①[澳]Sharon Sullivan著,贺从容译,吕舟校,澳大利亚建筑遗产保护,世界建筑[J] 1999(5):16-20
    ①赵晓宇,论我国世界遗产地周边环境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成都:四川大学,2006:14-15
    ②陈志华,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几个流派,建筑史论文集十[J],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11):179-186
    ③陈志华,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几个流派,建筑史论文集十[J],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11):179-186
    ①The Athens Charte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 (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ICOMOS,1931).Adop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 of Historic Monuments. Athens,1931,http://www.icomos.org
    ①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2-23
    ②林洙,扣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2-25
    ③鲍世行,张在元,徐华东,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71-275
    ①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3-24
    ②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4-25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征求意见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2010
    ①张杰,庞骏,“保护”及其相关概念的明晰[J],规划师2007(11)(第23卷):93-95
    ③吴良镛,菊儿胡同的展望[C]//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94-102
    ①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0
    ①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1
    ①陈志华,介绍几份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二),世界建筑[J],1989(4):73-76
    ①罗佳明,文化遗产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及其保护意义,中国经济评论[J],2006(12):48-53
    ②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ICOMOS,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③罗佳明,文化遗产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及其保护意义,中国经济评论[J],2006(12):48-53
    ①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ICOMOS,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次大会.中国西安,2005,国家文物局网站译. 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②郭旃,《西安宣言》——文化遗产环境保护新准则,中国文化遗产[J],2005(6):6-7
    ③罗佳明.《西安宣言》的解析与操作,考古与文物[J],2007(5):43-52
    ①王景慧,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J],2006(11):57-59
    
    ①[美]布伦特·C·布罗林著,翁致祥,叶伟,石永良,张洛先译,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22-35
    ②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0-30
    ①[日]芦原义信,尹培桐,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27-28
    ②[日]芦原义信,尹培桐,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31-35
    ③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①[日]芦原义信,尹培桐,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49-50
    
    ①[日]芦原义信,尹培桐,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30-31
    ②[美]克里斯多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李道增,高亦兰,关肇邺等合著,周序鸿,王听度译,建筑模式语言[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①熊明.建筑场与城市广场尺度.建筑创作[J],2000(3),20-27
    ②丁宁.论“建筑场”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意义.美与时代[J],2008(5):100-107
    ①熊明.建筑场与城市广场尺度.建筑创作[J],2000(3):20-27
    ①黄浦区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管理培训团,英国旧城保护与改造考察,上海房地[J],2008(4):57-61
    ①周今立,梁社英,文化名城保护的注意问题,规划师[J],1996(1):49-52
    ①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321-322
    ①奚文沁,周俭,巴黎历史城区保护的类型与方式,国外城市规划[J], 2004(5):62-67
    ①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2006,重庆:重庆大学:52-53
    ①[日]京都市都市计画局风致课,嵯峨野鸟居本町なみ调查报告[M],日本京都市:京都印刷所,1976年
    ①[日]平松·铸物师地区居住环境整修工程报告——社区建设的进程1992年~2006年[R],北九州市:北九州市建筑都市局平松开发室,2006
    ①黎少平,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及周边区域改造规划与设计,建筑创作[J],2007(12):126-132
    ②徐华,(日)山根格,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广场的结合--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念方案设计,建筑学报[J],2005(7):46-47
    ①张锦秋,唐韵盛景曲水丹青:长安芙蓉园规划设计,建筑创作[J],2004(3):34-53
    ①和红星.西安市城市设计研究[M].西安:西安市规划局,2005:12-32
    ①刘临安,王树声,马龙,关于特定历史文脉环境中的建筑创作,建筑创作[J],2007(6):60-65
    ①陈薇,苏州博物馆新馆,世界建筑[J],2004(1):12-15
    ①边兰春,井忠杰,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探索和思考——以什刹海烟袋斜街地区保护规划为例,城市规划[J],2005(9):44-48
    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烟袋斜街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暨试点片区规划设计方案[R],北京: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4
    ①邵磊,北京旧城传统街区居民分化状况与保护更新政策思考—以什刹海烟袋斜街地区保护更新政策研究为例,北京规划建[J]设,2005(4):57-62
    ①[日]芦原义信,尹培桐,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27-28
    ①[日]芦原义信,尹培桐,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27-28
    ①志丹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志丹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①志丹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志丹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①袁菁红,胡毅.凤翔泥塑艺术特色探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4,(4):72-74
    ①[日]芦原义信,尹培桐,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27-28
    ①[美]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著,朱子瑜等译,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5-69
    
    ①衷峻,继承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分类,时代建筑[J],1999(4):76-78
    ②戴志中,邓凌云,谭岚编,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符号·象征·隐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①刘开济,谈国外建筑符号学,世界建筑[J],1985(5):23-24.
    ②覃小燕,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手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67.
    ①覃小燕,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手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46.
    [1]丁宁,论建筑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挪]诺伯格·舒尔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 [美]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著,朱子瑜等译,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5]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志民,王琰,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7] [日]芦原义信,尹培桐,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8]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9]戴志中,邓凌云,谭岚编,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符号·象征·隐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0] [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土]塔内尔·厄奇,张玫英、董卫译,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 [意]阿尔多·罗西,黄士钧,刘先觉,城市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3]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1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 [意]布鲁诺·赛维著,王虹,席云平译,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6] [美]刘易斯.芒福德,宋俊岭,倪文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7]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8]王蔚,建筑文化论丛——不同自然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中西传统建筑文化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19]罗小未,沙永杰,钱宗灏,张晓春,林维航,上海新天地----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的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0]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1]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 2004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2]吴葱,建筑文化论丛——在投影之外文化视野下的建筑图学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4]彼得·罗,关晟,成砚,承传与交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5]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 2002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6]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7]吕俊华、邵磊,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探索性方案——南池子危旧房改造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8]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9]阮仪三,护城纪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0]周俭,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1]史建华,盛承懋,周云,张莲生,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2]罗哲文,罗哲文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保护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3]王军,城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4] [美]柯林·罗,童明,李德华,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5] [美]克里斯多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李道增,高亦兰,关肇邺等合著,周序鸿,王听度译,建筑模式语言[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36]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7]蒋高宸,建水古城的历史记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8]阮仪三,护城踪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9] [美]凯文·林奇,方益萍,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40]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1]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2]吴良铺,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3]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4]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5] [前苏联]O·N·普鲁金著,韩林飞译,金大勤,赵喜伦校,建筑与历史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46]志丹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志丹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47]林洙,扣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8]董鉴泓,阮仪三,名城文化鉴赏与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49]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编,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50]鲍世行,张在元,徐华东,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51]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M],台北:淑馨出版社1993
    [52] [英]G·勃罗德彭特著,乐民成等译,符号·象征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3] [美]布伦特·C·布罗林著,翁致祥,叶伟,石永良,张洛先译,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4] [日]芦原义信,尹培桐,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5] [英]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译,后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6] [加]简.雅各布斯(Jacobs J.),金衡山,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M],北京:译林出版社,1961
    [57] [日]京都市都市计画局风致课,嵯峨野鸟居本町なみ调查报告(日文)[M],日本京都市:京都印刷所,1976年
    [58] [UK]Cevat Erder,Our Architectural Heritage:from Consciousness to Conservation[M],UNESCO,1986
    [59] [UK]James Strike , Architecture in Conservation- Managing Development at Historic Sites[M],London and New York,1994
    [60] [U.K.]Peter J.Larkham,Conservation and the City[M],London :Routledge,1996
    [1]欧阳鹏,城市商业街改造定位与绩效评价研究——以1990年代以来四川北路商业街改造为例,城市规划[J] ,2010(1)
    [2]西出和彦,陆伟,吴晓东,人体隐含着的量度——人类环境设计的行为基础,建筑学报[J],2009(7)
    [3]刘海龙,文化遗产的“突围”——德国科隆大教堂周边文化环境的保护与步行区的营造国际,城市规划[J],2009(5)
    [4]黄瑛,有机更新的城市历史公园规划设计与改造——基于拉萨宗角禄康公园改造的SD法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2009(6)
    [5]李志强,王显明.历史主题公园的文化表达初探——以西安大唐芙蓉园为例,广东园林[J] ,2009(2)
    [6]陈薇,杨俊,“围”与“穿”—南京明城墙保护与相关城市交通发展的探讨,建筑学报[J] ,2009(9)
    [7]张十庆,文化遗产环境的整治与古典园林氛围的再造——无锡薛福成故居西花园环境整治设计,华中建筑[J],2008(4)
    [8]饶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思考,湖南农机[J],2008(1)
    [9]何夏昀,关于北京市烟袋斜街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的思考,规划师[J],2008(11)
    [10]郑时龄,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时代建筑[J],2008(6)
    [11]常青,历史语境的现代表述——上海豫园方浜中路街廓建筑设计,建筑学报[J],2008(12)
    [12]常青,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建筑师[J] ,2008(6)
    [13]丁宁,论“建筑场”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意义,美与时代(上半月) [J], 2008(5)
    [14]王巨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辨析——对原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的再认识,社会科学辑刊[J],2008(3)
    [15]衣学慧,刘新燕,樊俊喜,西安大唐芙蓉园文化底蕴及艺术表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08(2)
    [16]黄浦区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管理培训团,英国旧城保护与改造考察,上海房地[J],2008(4)
    [17]赵明瑞,西安顺城巷改遣工程实例介绍,住宅科技[J],2008(4)
    [18]何夏昀,关于北京市烟袋斜街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的思考,规划师[J],2008(11)
    [19]焦怡雪,刘涌涛,寻求历史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融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善的社区发展途径探讨,重庆建筑大学学报[J] ,2008(4)
    [20]朱广宇,“重塑场所”的历史主义表达——从塔玛若教堂到“诺亚方舟”公园,华中建筑[J],2008(10)
    [21]陈坚,魏春雨,“新场域精神”之创造——浅析当代建筑创作中营造场域精神之新语汇与新方式,华中建筑[J],2008(11)
    [22]刘克成,尤涛,王代赟,在历史的空间中行走,建筑与文化[J],2007(6)
    [23]李钢,城市文脉设计与类型学,山西建筑[J],2007(9)
    [24]张杰,庞骏,“保护”及其相关概念的明晰,规划师[J],2007(11)
    [25]张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青海社会科学[J],2007(1)
    [26]江昼,文物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华中建筑[J],2007(11)
    [27]肖哲涛,郝丽君,浅议城市设计中经营城市理念的运用——以大雁塔北广场为例,华中建筑[J] ,2007(10)
    [28]黎少平,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及周边区域改造规划与设计,建筑创作[J] ,2007(12)
    [29]钟华,唐韵盛景——大唐芙蓉园,中华建设[J] ,2007(11)
    [30]刘临安,王树声,马龙,关于特定历史文脉环境中的建筑创作,建筑创作[J],2007(6)
    [31]边兰春,什刹海﹒烟袋斜街,北京规划建设[J] ,2007(5)
    [32]罗佳明,《西安宣言》的解析与操作,考古与文物[J],2007(5)
    [33]吴良镛,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为2007年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写,城市规划[J],2007(8)
    [34]周智强,古镇保护要注重文脉传承的“场效应”,探索与争鸣[J],2007(10)
    [35]北京文物周边环境保护调查,北京观察[J],2007年(9)
    [36]王景慧,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J],2006(11)
    [37]张锦秋,唐韵盛景曲水丹青,建筑学报[J],2006(7)
    [38]这兰春,旧城改造中的利益互动——烟袋斜街整治改造启示,北京观察[J],2006(12)
    [39]罗佳明,文化遗产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及其保护意义,中国经济评论[J],2006(12)
    [40]潘谷西,陈薇,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史迹保护:以南京明故宫退址保护规划为例,建筑创作[J],2006(9)
    [41]彭岚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6(6)
    [42]杨豪中,张蔚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物质性问题,文博[J],2006(2)
    [43]金磊,大唐芙蓉园:再现唐韵盛景,建设科技[J],2005(16)
    [44]郭旃,《西安宣言》——文化遗产环境保护新准则,中国文化遗产[J],2005(6)
    [45]钟华,唐韵盛景大唐芙蓉园,中华建设[J],2005(5)
    [46]徐华,(日)山根格.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广场的结合—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念方案设计,建筑学报[J],2005(7)
    [47]段斐,邹志荣,大雁塔北广场规划设计赏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J],2005(4)
    [48]邵磊,北京旧城传统街区居民分化状况与保护更新政策思考—以什刹海烟袋斜街地区保护更新政策研究为例,北京规划建设[J],2005(4)
    [49]边兰春,井忠杰,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探索和思考——以什刹海烟袋斜街地区保护规划为例,城市规划[J],2005(9)
    [50]赵慧宁,建筑环境设计中人体活动与心理情感因素分析,东南大学学报[J],2005(1)
    [51]中国世界遗产网,链接:世界遗产分类评定标准,建筑与文化[J],2004(6)
    [52]张锦秋,唐韵盛景曲水丹青:长安芙蓉园规划设计,建筑创作[J],2004(3)
    [53]袁菁红,胡毅,凤翔泥塑艺术特色探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4(4)
    [54]奚文沁,周俭,巴黎历史城区保护的类型与方式,国外城市规划[J],2004(5)
    [55]陈北平,刘晨晨,周靓,东土大唐舞雄风,人与空间[J],2004(3)
    [56]陈薇,苏州博物馆新馆,世界建筑[J],2004(1)
    [57]焦怡雪,公众参与:日本川越市一番街历史地段保护范例,北京规划建设[J],2004(2)
    [58]李新建,朱光亚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对策,新建筑[J],2003(4)
    [59]李浩,类型学设计方法在建筑形态构成中的运用,理工高教研究[J],2002(3)
    [60]范嗣斌,边兰春.烟袋斜街地区院落整治更新初探,北京规划建设[J],2002(1)
    [61]朱光亚,杨国栋,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建筑学报[J],2001(11)
    [62]布正伟,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中),新建筑[J],2001(1):67-70
    [63]布正伟,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下),新建筑[J],2001(2):61-63
    [64]陈良,浅谈城市设计中的建筑环境要素,中外建筑[J],2000(3)
    [65]熊明,建筑场与城市广场尺度,建筑创作[J],2000(3)
    [66]周齐,五台山佛教文化之“场效应”——关于“佛教名山文化”的思考及个案分析,五台山研究[J],2000(3)
    [67]张杨,空间.场所.时间——建筑场的基本构成要素,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2000(6)
    [68]西村幸夫,张松,亚洲历史环境保护的动向──以日本为例,时代建筑[J],2000(3)
    [69]张松,日本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时代建筑[J], 2000(3)
    [70]陈志华,赵巍,由《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引起的话,时代建筑[J],2000(3)
    [71]王林,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比较,城市规划[J],2000(8)
    [72]布正伟,建筑语言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新建筑[J],2000(2)
    [73]布正伟,建筑语言的原生属性与特性,新建筑[J],2000(3)
    [74]布正伟,建筑语言构成的复合系统,新建筑[J],2000(4)
    [75]布正伟,建筑语言结构的框架系统,新建筑[J],2000(5)
    [76]布正伟,建筑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上),新建筑[J],2000(6)
    [77]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学报[J],1999(1)
    [78] [澳]Sharon Sullivan著,贺从容译,吕舟校,澳大利亚建筑遗产保护,世界建筑[J],1999(5)
    [79]朱光亚,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筑环境创造,时代建筑[J],1998(3)
    [80] B·M·费尔顿,陈志华,唐明,朱文一,“城市文本”——一种研究城市形态的方法,国外城市规划[J],1998(4)
    [81]南舜薰,古典的尊严与现代的近逼——兼论传统建筑的“势”、“场”、“境”,建筑学报[J],1997(10)
    [82] AlexandraMarsden,澳大利亚国家遗产的保护机构及保护原则,国外城市规划[J],1997(3)
    [83]张锦秋,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及今用,城市发展研究[J],1997(4)
    [84]朱文一,城市空间分类,城市规划通讯[J] ,1997年(4)
    [85]周今立,梁社英,文化名城保护的注意问题,规划师[J],1996(1)
    [86]章迎尔,建筑符号学引论——关于建筑的符号性间题的讨论,新建筑[J],1995(01)
    [87]董琦,郑州商城保护刍议,江汉论坛[J],1994
    [88]常青,建筑人类学发凡.,建筑学报[J],1992(5)
    [89]陈志华,介绍几份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二),世界建筑[J],1989(04)
    [90]陈志华,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几个流派,建筑史论文集十[J],1988(11)
    [91]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世界建筑[J],1986(3)
    [92]陈志华,谈文物建筑的保护,世界建筑[J],1986(3)
    [93]刘开济,谈国外建筑符号学,世界建筑[J],1985(5)
    [94] [UK]Fulvio IRACE,Renovation. Rehabilitation and Restoration Go Hand in Hand with 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 and Protection,Abitare[J],No323
    [95] [FRA]Remi Baudoui,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the Reconstruction in France,Rassegna[J],No55
    [96] [UK]Anthony Vidler,History,Criticism and Theory,LOTUS INTERNATIONAL[J],No72,
    [97] [UK]John Pendlebury, Michael Short, Aidan While, Urban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the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Cities[J], Volume 26, Issue 6, December 2009, Pages 349-358
    [98] [CHN]Chan Wai-Yin, Ma Shu-Yun,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J],Volume 12, Issue 1, February 2004
    [99] [USA]Antoinette Jackson,Changing Ideas about Heritage and Heritag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istorical Segregated Communities,TRANSFORMING ANTHROPOLOGY[J],Volume 18, Issue 1, April 2010
    [1]吴良镛.菊儿胡同的展望[C]//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陈志华.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几个流派,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1992,台湾博远出版有限公司
    [1]胡柏彦,建筑遗产周边环境整治模式探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
    [2]王毛真,荐福寺小雁塔整体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3]何泉,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宋思蜀,关中地区传统文脉传承的探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5]徐健生,浅议居住区设计中如何体现对城市风貌的尊重[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6]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上海:复旦大学,2009
    [7]戴彦,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8]丁永东,哈尔滨近代宗教建筑外环境的保护与利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
    [9]董艺,历史街区中新建筑实践策略初探[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0]肖波,现代都市环境中历史建筑场的再生——历史建筑空间环境的一种城市设计方法[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1]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2]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3]李一萌,历史环境中公共标识的文化特征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14]卢兆麟,传统、文脉与场所精神——太极洞景区玄妙山&抱朴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15]吴岩,建筑、片段、环境[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16]曾碧青.我国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07
    [17]镇雪峰,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整体性保护方法[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8]侯伟光,空间·尺度·人—“贴身空间”的提出及初探[D].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的大学,2007
    [19]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0]李宏利,城市更新中历史环境的管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1]李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2]宋云峰,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3]张莉平,让“传统”在历史与时代中生长[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4]王红军,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5]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26]程晓燕,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27]赵晓宇,论我国世界遗产地周边环境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成都:四川大学,2006
    [28]潘琴,荆州城墙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更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29]徐晓丽,西安曲江城市设计再思考[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0]罗莉,历史性商业建筑更新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1]覃小燕,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手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32]赵楠艳,南京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6
    [33]董莉,什刹海地区寺庙周边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6
    [34]朱蓉,城市记忆与城市形态[D].南京:东南大学,2005
    [35]俞捷,保护与开发[D].南京:东南大学,2005
    [36]吴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语言的现代表述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37]陈小辉,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8]彭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探讨[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9]贾俊艳,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之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0]李琰,巴黎历史风貌保护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借鉴[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41]郑晓山,场所精神的保持与延续——历史街区场所设计程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42]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43]李和平,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44]孙婳,“建筑空缺弥补”[D].北京:清华大学,2004
    [45]孙炬,西安曲江新区规划理念[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46]宋言奇,论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设计[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
    [47]蔡昶,与历史环境对话的建筑创作[D].重庆:重庆大学,2003
    [48]刘芳,历史地段及其旧有建筑的商业化改造[D].天津:天津大学,2003
    [49]宋盈,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方法研究——以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例[D].长沙:湖南大学2003
    [1]陈薇,南京明城墙修复与价值评估探讨[R],第二届世界遗产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研讨会,苏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2008
    [2] [日]平松·铸物师地区居住环境整修工程报告——社区建设的进程1992年~2006年(日文)[R],北九州市:北九州市建筑都市局平松开发室,2006
    [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烟袋斜街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暨试点片区规划设计方案[R],北京: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4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征求意见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2010
    [2]《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ICOMOS)1994年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ICOMOS,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3]《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场所的巴拉宪章》1979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场所的巴拉宪章(ICOMOS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http://www.ccnh.cn/ssyc/yffyas/2512110000.htm
    [4]《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Principlesfor the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Sites in China)(ICOMOS中国委员会、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ICOMOS澳大利亚委员会,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5]《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1997年,2004年修订)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指南(UNESCO,1997年,2004年修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http://portal.unesco.org/en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2005.7.15发布,2005.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7]《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5]42号文件
    [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
    [9]《西安宣言》(ICOMOS)2005年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ICOMOS,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次大会.中国西安,2005,国家文物局网站译. 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1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5.7.21),国家文物局
    [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5.7.21),国家文物局
    [12]《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1月15日审议通过, 2004年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9号
    [1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UNESCO)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UNESCO,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http://portal.unesco.org/en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网站,http://www.sach.gov.cn
    [15]《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ICOMOS)1999年赵巍(译),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ICOMOS,1999年),时代建筑,2000(3):24,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16]《内罗毕建议》(UNESCO)1976年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内罗毕建议,UNESCO,1976年).原载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http://portal.unesco.org/en
    [17]《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UNESCO)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UNESCO,1972年).原载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http://portal.unesco.org/en
    [18]《威尼斯宪章》(ICOMOS)1964年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ICOMOS,1964年).原载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3 ,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19]《华盛顿宪章》(ICOMOS)1987年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ICOMOS,1987年).原载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3 ,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htm
    [20]《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ICOMOS)1931年The Athens Charte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 (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ICOMOS,1931).Adop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 of Historic Monuments. Athens,1931,http://www.icomos.org/docs/athens_charter.html
    [1]中国28项目列入“非遗”名录6项目急需保护,2010年11月23日,人民网-文化频道,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3296497.html
    [2]中国的40项“世界遗产名录”一览表,2010年08月03日,人民网-文化频道,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58917/58924/12325312.html
    [3]国际古迹遗址大会西安闭幕通过《西安宣言》.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5-10/22/content_3666032.htm.西安:2005-10-2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